《#當男人戀愛時》一路從首映、口碑場、正式上映到衝破四億,終於在這兩天上了 Netflix,推成這樣應該也算是功德圓滿,此部電影幾乎可以說是臺灣疫情空檔時創下的一波 2021 院線奇蹟了。雖然還是覺得,電影院的環繞音響聽茄子蛋跟黃奇斌的嗓音、配上大銀幕的視覺效果,才能展現應有的魅力,但是串流的好處就是可以重播無數遍保齡球場一段〈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剛又看了一次仍意猶未盡,就一起來回顧當時寫下的文章。
⠀⠀⠀⠀⠀
在昏暗室內,保齡球跑道化作舞台,隨音樂一秒亮起,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大男孩大步向前,上刀山下油鍋也沒有絲毫遲疑,反倒笨拙地不知該如何表達內心滿腔的傾慕之情,因此選擇尤其老派,尤其浮誇,卻最為直接,也最為可愛的示愛方式。「愛情你比我想的閣較偉大,你予我這世人最後的期待」,一手抄起麥克風,一腳忘我打著節拍,扭腰擺臀、熱力四射地誇張示愛,同時展現了奔放而壓抑的真情流露,霸道而卑微的不知所措,這個剎那成於邱澤,又不只因為邱澤,表演、美術、剪接、音樂、攝影創造出了屬於戀人的視角,不用任何山盟海誓,無須擔憂前方有浪。
⠀⠀⠀⠀⠀
回過頭來思考,不少人言殷振豪與茄子蛋互為彼此的御用導演以及御用樂團,確實是因為彼此創作光譜皆擁有相似的溫度和波長,不過於尖銳,同時有意無意地批判著風風雨雨的社會,少年家該如何落地、當一個善良的歹囝,邱澤飾演的成哥就像是從那些歌曲中誕生的人物,漫畫看到四十歲、成天遊手好閒、四處替人討債的地痞流氓,討債討到後來像做慈善事業,街坊鄰居都知曉他的面惡心善,比較晚才成熟,比較慢轉大人,比較晚收起銳氣,直到遇見了浩婷,才逐步踏上了不懂愛卻拚命愛的浪子回頭之路。
⠀⠀⠀⠀⠀
就因不懂愛,才能拚命愛。
⠀⠀⠀⠀⠀
剛開始那個大男孩,一股腦以自以為是的方式,帶著一點霸道、一點蠻橫,問題來了先解決再說,不吝付出也不願計較,大剌剌以幫忙還債的機會,希望能接近這個令他一見鍾情的女孩。偏偏,許瑋甯的浩婷個性有些心高氣傲,心高氣傲一詞在這裡不帶任何褒貶,為的是形容她難以拋棄自尊、卸下心防、主動示弱,難以輕易被追求者心術不正的手段取悅或打動,寧可辛苦付出勞力,也不肯傷及一根羽毛;直到臥病在床的父親撒手人寰,她似乎也發覺,一個人勇敢太久,堅強太久,走得是疲倦亦艱難。那一刻,應該是活至此時生命中最觸動她的一幕吧,舉目無親、求助無門葬禮上,有一百個藉口可以鬧事的討債流氓,竟然帶著唯一一個理由,捲起衣袖,抱緊遺照,打開雨傘,二話不說讓她的父親不失體面地離開人世,似乎,愛成形的關鍵也就在那麼三兩刻之間。
⠀⠀⠀⠀⠀
浩婷如此脾氣一旦認定了,更不會容許一段深受緣分牽引感情化為曇花一現,從此只羨鴛鴦不羨仙,想踏實經營往後的感情生活,想擁有安穩平凡的微小幸福,遠離紛擾,租間店面,一起做個小本生意,為買到超市的便宜即期品而開心,為所心愛之人煮一道粉蒸肉而滿足,這樣就好,別無所求。
⠀⠀⠀⠀⠀
好不容易懂了愛,卻親手將彼此愈推愈遠。
⠀⠀⠀⠀⠀
邱澤那雙眼睛社會化卻不世故,身上散發江湖味卻始終選擇直球對決,以更精湛、更突破、更深情的演技回應觀眾,從《誰先愛上他的》、《江湖無難事》到《當男人戀愛時》,只見他展現一次比一次還高的自我要求,一次比一次細膩的情感詮釋,在台味、俗氣、可愛、真摯、霸道、不羈、溫柔、純情的各種形容詞底下,每一個眼神隱藏著千迴百轉,每一個微笑透露著千絲萬縷,前前後後只看見一無所有的男孩,站在喜歡的女孩面前,請求她愛他,從熱情到失意,從赤子之心到滄桑絕望,詮釋了所謂江山易改但本性難移,演繹了一個浪子的過去時、現在時與未來時。
⠀⠀⠀⠀⠀
「嘿,我只想再看妳一眼。」
⠀⠀⠀⠀⠀
那一眼可以只在市場關門後的黑暗角落,可以只在燈火通明的餐廳窗外,可以只在隔絕喧囂的落寞與寂靜,不打擾成為比海還深的祝福,不知該從何啟齒的訣別沉重橫亙在家鄉與異鄉之間。過去敢傻敢衝的阿成,如今只能沉默以對,他卻忘了,有一種愛無法一廂情願,有一種負擔會成為接住彼此的力量,無論親情或愛情,而這也是他對浩婷一見傾心的原因,那份心高氣傲裡還有執著,逞強,以及不肯服輸。
⠀⠀⠀⠀⠀
導演表示,客運站重逢那場戲,是浩婷將阿成找了回來。正因過去還值得眷戀,我們藕斷絲連,相互虧欠,即使死亡如影隨形,仍寧可一起面對;要知道,那一首歌說,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所以安心牽著你的手,不去想該不該回頭,無論命運指向哪一條路,容我笑著燒出一鍋粉蒸肉,容我笑著補給妳一個父親,容我滿臉泡沫好好看妳最後一眼,這份幸福雲淡風輕,散落四周。
⠀⠀⠀⠀⠀
《當男人戀愛時》偏偏不僅止於愛情,更是其背後的親情,蔡振南與邱澤的壓軸對手戲,這條故事線寫的好,真的很好。愛情從世界邊緣將他找了回來,浪子再「飄撇」、再灑脫,其實都有放心不下的人,他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呵護著你,你也一直以自己的方式關心著他,如此無法斬斷的羈絆讓我們理解到,即使生命走到盡頭,人生也不見得就是終點,會有更多的溫柔,覆蓋在遺忘的模樣、日常的笑容裡,愛情,親情走到最後其實都是同一個輪廓。此刻花正盛開,且看此時陽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9萬的網紅Laowu老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阿彌陀佛 打GAME總是讓人看不起 我錯了大哥們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
「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的推薦目錄:
- 關於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一頁華爾滋 Let Me Sing You A Waltz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心靈解讀圖書館 Mind libra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Laowu老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自抒] 天龍八部雜感- 看板JinYo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EZ Talk - 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 有其父/母必 ... 的評價
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心靈解讀圖書館 Mind libra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人只要感受走過的每一個過程就是"修行",心自然會告訴你,什麼才是自己想要的~
出現在我們生命中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沒有偶然,
都有其往昔的因緣~
而許多人總是活在對未知的恐懼中,瞻前顧後,令自己惴惴不安。
然而修行是學會安住在當下,如同行走,
每一步都是途經,也是抵達。
🙏【願每個人在行走的過程中,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
故事分享:
【他曾是阿里巴巴高管,卻放下身價千萬,選擇出家,81天行腳】
他曾是阿里巴巴高及主管,淘寶創始人之一,卻願放下身價千萬、放下俗世的枷鎖、放下最眷戀的人和事,選擇短期出家,行腳朝聖。
一個人,81天,2000多公里,不帶分文,獨自托缽乞食,捱過餓、露過宿、受過傷、迷過路從五台山走到峨眉山,從浮躁走向寧靜,也從迷茫走向堅定……
他,就是鬼腳七。
從“阿里高管”到“出家”
2015年12月30日,鬼腳七發微博:“五台山上降白雪,佛祖坐下添新丁。有生有滅因緣起,無來無去是行空。”正式宣佈在五台山靈境寺進行短暫出家,法號為“行空”。
作為阿里前高管、知名作家、自媒體人等多重身份的鬼腳七,他出家的消息傳開後,大家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說是作秀,有人說是裝逼,有人說這是勇敢,有人說這是做自己……
面對爭議,他本人倒是很淡定:“別人的想法我管不了,我要做自己。”
除了心態很好以外,他也是最逗趣兒的出家師父。當外界對他爭議不休時,他卻開啟了自嗨模式,拍了這樣的照片。
當問他,剃度時有特別的感覺嗎?
“當時什麼都沒想,只是感覺頭髮就這麼沒了,也挺好。”
剃度後是不是變帥了?
“當然。”
從“五台山”到“峨眉山”徒步2000公里
他在五台山打坐念經7天之後,決定出發,托缽乞食、徒步行走去峨眉山,全程約2000公里。
.
當時他走的時候,做了一個簡單的出家告別儀式以後,師父告訴他說:走!不要回頭!
他心想:還有很多吃的沒有帶呢……就不要回頭了,那就走吧……
一開始他覺得找個地方吃飯應該挺簡單的,只要拉下面子去要就行了。但當他爬到山頂上才發現壓根沒人啊,零下十幾度,誰沒事還在外面瞎跑呢。找了一家沒人,又找了一家還是沒人……
.
當時他就心想說:佛陀只能交給你了,我沒辦法了……
.
之後就繼續往前走,然後有一輛車真的停下來了,給了他一大堆吃的。
.
他說:“所以當你不知道該怎麼辦的時候,你交給佛陀就好了。”
.
還有一次是翻秦嶺的時候,有一天他在一戶人家住,那家男主人跟他說:”你從五台山到峨眉山,要翻秦嶺啊,那可不容易呢,八百里秦嶺是沒有人煙的!”
當晚,他一夜沒睡,心想八百里,又冷還說不定有野獸,怎麼辦……
.
一天后,他才想通,真正的修行人其實是不用去管這些事情的。比如你有恐懼,你去修行看一看這個恐懼是怎樣產生。
.
行走路上,當他不知道該怎麼做的時候,就把它交給佛陀。交給佛陀不是說求佛陀保佑,而是願意接受一切的安排。
.
行走81天始終不忘初心
走過山川,跨過秦嶺,遇見雪,也看過花。在2016年的3月26日,正好是行走的第81天,他抵達了峨眉山。
“你是否想過,要是兩個月走不到峨眉山怎麼辦?”
“我不知道。我也不知道我能堅持多久。說不定我才走幾天就病倒在路上了,那我就去養病,然後養好了接著從那裡開始走。如果兩個月走不完,就多走一段時間。”
“萬一走不到怎麼辦呢?”
“走不到就走不到吧。不要忘了:到峨眉山不是目的,行走本身才是目的。人們經常為了達到目標,忘了自己的初心。”
“那你的初心是什麼?”
“修行。”
.
他坦言,自己年輕的時候,做什麼事情都很看重結果。這件事對“我”有沒有好處,能賺多少錢?所以經常患得患失。
得到過,也失去過。如今,四十歲的他,開始不斷地給自己做減法。少了一些“目的”和“結果”,更重視“過程”和“體驗”。
因為,你的房子、車子、鈔票、工作……這些看得見的“結果”,是變化不定的,最終也都不是自己的。
💕真正屬於你的,是你的經歷。
人生如行走,每一步都是途經,也是抵達。
我們所有經歷的事,都算數。所有走過的路,都是必經之路。重要的不是抵達,而是行走。
【願每個人在行走的過程中,不要忘記自己的初心。】
文/牛佛根
🌈❤Peace&Love
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盧斯達:如何評價吳孟達在香港文化系譜的地位?】
香港政治局勢惡劣,市民精神壓力巨大,但沒有短期可見出路,任何問題都可以引起精神火藥庫的火花。例如吳孟達逝世,如何評價?認真深入回答,其實亦是一個重要問題。所謂整理國故。如何看待過去的遺產,是介定和建立群體意識的重要步驟,也是不斷會出現的問題。
清末志士面對烈強壓迫、政府腐敗,也要重新看待滿清遺產,例如多民族帝國的現況,於是有排滿革命和五族共和兩條路線;例如 2000 年帝制,於是有君主立憲和共和革命兩條路線。30 年代起日軍攻打整個東亞,中國面臨亡國,錢穆便寫了充滿愛國主義的《國史大綱》。至於吳孟達,他在近代香港的普及文化,有重要身影,但後期到了中國投資和拍戲,已經鮮有現物香港文化現場,而且晚年也在微博上護旗,表達愛國愛黨之情。此一死,有人懷念,但也有人一往無前,批評吳孟達投共投中,應該春秋筆法善善惡惡,不能含混。
爭論一起,自然也有人討論其中的標準不一。例如遊戲直播界的達哥,其實只是對香港當時的事情多少沉默,就受到黃絲網民巨大壓力,但吳孟達在社交網絡墨落無悔,「罪證確鑿」,為何又得到春風化雨的溫情懷念。那麼備受賤視的楊千樺又是否要「平反」呢?雖然行頭不同,但楊千樺的歌和戲,也算是膾炙人口於一時,只是跟習近平握了一下手,就遭追殺至今,是否用刑過烈?
「吳孟達問題」難答,在於他的能量巨大,而當年的香港電影經過不斷重播,當年的香港又是黃金時期,對於香港乃至東亞各國的影響力,已形成一種超越理性的 nostalgia。然而「人死為大」並沒有思考深度,只是一個教條,並非吳孟達死了就不能批評,否則中文不會有「蓋棺定論」一詞。
對於 90 年代出生的那一代,我們在 2000 年代剛剛「有性」 (《少林足球》已經是差不多最後一套),品味的真正構成和凝固則在更後期,對吳孟達的記憶,可能都是在「道地星期日影院」後設地重構的。他的表演固然出色,但他對當下香港來說的確已是故人。事情跟上一代和新一代之前爭論許冠傑的地位一樣。事實上不論是許冠傑還是吳孟達,其人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如何看待他們和香港的關係。如果香港有一個系譜和宗廟,他們放在甚麼位置,這才是跟我們切身有關。
大部份人一生都是好壞兼有,但如果他們的成就特別大,後世就會面臨如何詮釋的困境。說到底,我們爭論的是一種對吳孟達的史觀問題。他的歷史已經大致明白了,我們對他的歷史卻是未水落石出的。
基本事實,是吳孟達有份一齊製造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他和很多人一樣,是香港的文化資本;但也跟很多人一樣,他晚年已經離開香港到中國發展。我們不必像老文青和鄉愿一樣信奉人死為大、政治歸政治電影歸電影、或者以自己一己好惡出發,我們不妨擁抱這股席捲香港的本位意識,確信吳的功業和罪惡都是證據確鑿,兩者皆是真實。然而當你將香港視為一個辯證的實體,也就會明白事物的發展階段,同一件事會映照出不同差異。在這個對立又統一的「香港故事」之中,有善人也有惡人,也有善者變惡,也有惡者變善。即使是惡人,也是歷史的一個進程。
我們都在父祖輩的罪孽之中誕生,例如中國文化,例如民主回歸,這些事情都是我們不同意但也要一併承受。對吳本人的政治立場不需要全盤接受,也可以認可他對歷史的貢獻;討厭吳但也可以表揚他的藝術成就,褒揚卻不代表你全盤認同。褒貶其實都有辯證的成份。
就像跟希特拉過從甚密的德國導演萊尼.里芬斯塔爾 (Leni Riefenstahl) ,她有著可堪進入人類遺產的藝術成就。她的《意志的勝利》令我感動不已,感嘆人類可以達到如此的技法和成就,但那感動不代表你認同德國國家社會主義。
吳在微博上認中,我們不可能干涉他人的身份認同。畢竟所謂想像的共同體,其實真係想像,也是自由的。我對他也沒有研究,不知道他內心世界,但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東西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之中。正如瑞士也深受外國文化影響,有德語有法語,並不妨礙瑞士自己有一個傳統。中大先賢、南來文人也是中國人,但也可以在香港的系譜中。只要我們不把他們當作需要全盤認同的偶像,有自己的史觀,有強烈的意志和主體意識,他們也只是歷史的一部份。
甚至我們的傳統中都一定有邪惡的事物。九龍城寨、黑社會、五億探長等等,都是我們的陰影,但經時間無限的洗刷之後,也成了一個景觀。中共視之前的 2000 年為封建社會,固然有歷史學的疑點 (因為封建制度起碼早在劉邦和漢武帝的時代已經被放逐,晉朝有短暫復興但不得善終),現在講到 5000 年文明史,其實也是挪用的,但這就是意志力的體現。沒有「封建」,就沒有破脫封建的偉大。子的合法性,在於他洗脫贖還了父祖的罪孽。歷史都是神話,甚至宗教。耶穌為甚麼偉大,因為他為人類贖回了父祖輩即阿當的罪孽。沒有舊的,變不出新的。
所以對過去的事,劃出一個範圍,有範圍之內,都是遵從「批判 — 團結 — 批判 — 團結」的節奏,雖然批判,但也都是「我們的」。共同體是想像的,也是無中生有的,少不免要挪用別人的現成材料。吳孟達是中國人,但他的戲劇也是我們的,也是我們值得驕傲的事物。
這就令人想到張保仔(1786-1822)。之前我們都在慶祝香港開埤 180 周年,其實香港的時間系譜可以劃得更大。 張保仔是廣東歷史人物還是香港歷史人物呢?這也是辯證的。弔詭的地方就是,張保仔死的時候,香港還應該是新安寶安的一部份,還未有「香港」此一獨立概念,但有了香港,就可以追認張保安是香港的英雄先驅。他代表的是「海洋中國」,靠自己在遠洋東南亞的民間商業網絡,就自給自足,與清廷對立,完全表達了如何實行「山高皇帝遠」。
香港不是也有遷界令實行後的廢墟和人道災難嗎?這就是香港受大陸波及和殘害的歷史隱喻,而這事也一再輪迴。張的海盜集團卻根本不在陸地,他代表了海盜信奉的自由精神。他的最後一戰據說是在赤鱲角海面。雖然他最後兵敗,接受了清廷招安,這一轉折,我們可以視為失節,但失節也是「我們的」。就像香港的政治運動,有離開的前人,有後來者加入,有人堅持有人轉變,不會永遠是同一班人走下去。
好的必須學起來,中共評價自己的歷史人物,也是無限而狡黠的兼容。網民參考他們的歷史點評學,也照法泡製了一個戲仿,我覺得很有深度,如下:
//「XXX 是偉大的電影工作者,是偉大的喜劇表演家、藝術家和實踐家,雖然晚年犯了嚴重錯誤,但是就他的一生來看則『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他為我們的回憶和香港電影品牌的創立和發展,為香港推廣粵語文化的成效,為香港觀眾、台灣觀眾和海外華人觀眾共同文化的締造和香港台灣演藝事業的發展,做出了永遠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虛擬文件《關於 2019 以來某些藝人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佚名,202x //
這不只是中共,連日本都是如此。19 世紀末,隨著培里叩關,日本分裂為改革派和守舊派、倒幕派和親幕派,於是後來便有了新撰組此一幕府招請的武裝力量。後來新撰組戰敗,幕府也解散,日本組成了明治新政府,隨著維新而成為列強之一。如此看來親幕派便是站了在「歷史錯誤的一邊」,但日本人對自己的想像共同體非常「有愛」,二戰以後逐漸多人歌頌新撰組,視為忠義之士,為當中的很多武士立傳。不論成敗,都是日本歷史的一部份。
俊美而虛弱但劍術高超的沖田總司、為幕府在北海道死戰到最後一刻的土方歲三等等,這些與「正史」未必一樣的形象,現在都成為了現代日本膾炙人口的文化之一,不讓「站在歷史正確一方」的坂本龍馬一方專美。有正有反有合,完成了屬於日本自身的文化辯證。
對於作為表演家的吳孟達,也是如此。他是親中的,但「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
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Laowu老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於這件事的看法....
阿彌陀佛
打GAME總是讓人看不起
我錯了大哥們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
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
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
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
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於親 所當執
融四歲 能讓梨 弟於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
知某數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
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
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
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
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凡訓蒙 須講究
詳訓詁 名句讀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
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講道德 說仁義 作中庸 乃孔汲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學 乃曾子 自修齊 至平治 孝經通 四書熟
如六經 始可讀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
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
有誓命 書之奧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
大小戴 注禮記 述圣言 禮樂備 曰國風 曰雅頌
號四詩 當諷詠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
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榖梁 經既明 方讀子
撮其要 記其事 五子者 有荀楊 文中子 及老莊
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
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
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
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
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周轍東 王綱墜
逞干戈 尚逰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於獻
魏蜀吳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宋齊繼 梁陳承
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
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
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炎宋興 受周禪
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皆稱帝 元滅金 絕宋世
輿圖廣 超前代 九十年 國祚廢 太祖興 國大明
號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遷燕京 十六世 至崇禎
權閹肆 寇如林 李闖出 神器焚 清世祖 應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
讀史書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口而誦 心而惟
朝於斯 夕於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圣賢 尚勤學
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披蒲編 削竹簡
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
身雖勞 猶苦卓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
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灝 八十二
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
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碁 彼穎悟 人稱奇
爾幼學 當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
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唐劉晏 方七歲
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已仕 爾幼學 勉而致
有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雞司晨 茍不學 曷為人
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幼而學 壯而行
上致君 下澤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於前 裕於後
人遺子 金滿籯 我教子 惟一經 勤有功 戲無益
戒之哉 宜勉力
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EZ Talk - The apple doesn't fall far from the tree. 有其父/母必 ... 的推薦與評價
有其父 /母必有其子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才會發芽長成另一棵蘋果樹,看到一棵小蘋果樹,就可以猜那可能是 ... 這片語適用於褒貶,負面的情況可以說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 <看更多>
有其父必有其子褒貶 在 [自抒] 天龍八部雜感- 看板JinYong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BLOG原文版>/////<:
https://www.wretch.cc/blog/LUDWIG/20524868
書頁裡,總藏著我們蛻變的軌跡。
再次翻開金庸的武俠巨著,心境與感受早已與當年那位懵懵懂懂的小女孩大不相同了。
隨著年歲成長,有些觀念與想法也漸漸地改變,
經歷了多一點兒人情世故的琢磨,體嚐過愛戀的悸動,和別離的心碎,
現實中的離合悲歡不知不覺地被投射在書裡了
我在角色們的際遇互動中,看見了最真實的人性—衝突著善與惡,權衡在自我私利與團體
褒貶之間。
重讀金庸,
我再次環遊在那壯麗豐榮的武俠河山裡,隨著人物際遇心緒起伏,在刀光劍影中迸發了許
多新的體驗與奇趣。
重讀金庸,
不變的是我依然抱著書廢寢忘餐,總捨不得把它放下。
讀著金庸,少有澎湃激情的強烈震撼,細膩而微的小悸動卻綿延不絕,餘韻無窮。
那蓬勃盎然的武俠世界正如現實社會的縮影,從人物恩怨情仇的互動中,
反映種種人性特質,不論是脆弱或著堅強,邪惡或著善良。
其中懲惡楊善的俠義精神也符合社會大眾的想望—─
期待英雄們打敗不公不義的惡勢力,使壞人們受到報應。
不過天龍八部對於「正義」的詮釋,卻又複雜了許多。
加入種族與個人身世背景等因子後,再分析人物行為,
你會發現鮮有絕對的善與惡,每個人都秉持著自己所謂的「正義」而奮鬥,
即使如此行事在他人眼中是非常不義的。
例如遼兵在邊境「打草榖」造成宋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對遼兵而言擄人掠財卻是英勇忠貞的表現。
又如鳩摩智為了讓宗贊王子能娶到公主,
處處偷襲其他相親對手的行為看似卑鄙下流,
他的出發點卻也出於讓吐番國運蒼隆的一片赤誠。
事出必有因,人物的行為背後也必有動機,
不論是行俠仗義或著殺人放火,總會有個原因讓他不顧一切去做。
只是行事在情與理之間,該要有個平衡。
情太過不免成痴;理太過,就顯得絕情了。
段譽愛慕王語嫣,不顧厚顏地追隨她,如此多情讓旁人覺得他呆頭呆腦他卻樂在其中;
中原群雄不念舊情,只因蕭峰的契丹血統而與他為難,
雖然防諜的道理說得通,卻未免做得太絕了。
我想,「天龍八部」便是以段正淳為根源。
他生性風流,四處拈花惹草結下的無數冤孽情債,交織成故事的經軸緯線,
因果的巨輪牽動著彼此命運,禍福憂樂輪迴報應,都只繫在最初那一念之間。
縱可以超脫世俗,卻無法從輪迴業報中逃脫。
欠下的孽債,無論以什麼形式,總是得償還,今生今世還不完,
報應就落在子嗣後輩身上由他們代償。
種種起因後果環環相扣,構成宇宙運行的法則,也是維繫天地人之間平衡的大自然真理。
段正淳雖然與眾情人生了許多私生女兒,唯一寶貝兒子卻非他的親骨肉;
他的多情苦煞了愛慕他的女子們,她們相互謾怨,爭風吃醋,明爭暗鬥,
最後卻通統為情而死在一塊兒;
與段譽情愛牽扯的少女們總是他的妹妹,
一連串身世糾葛如「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又是山」般,倒別有一番禪趣。
金庸小說設定很有趣的一點是別於傳統有其父必有其子的印象,
父母與子孫的性格與際遇往往是截然不同的極端反差
段正淳的花心之於段譽的癡情;毒辣殘酷的王夫人之於溫柔婉約的語嫣;
貪戀聲名而隱匿姦情的玄慈與勇於認錯被逐出少林的虛竹……
親子性格的鮮明對比更塑造出他們各自的運命,
上一輩求不得的夢想卻往往實現在子女身上:
段正淳殉情自殺,段譽卻與語嫣廝守終生;
玄慈當了一輩子的和尚,虛竹卻還俗成為幸福的西夏駙馬。
或許金庸刻意安排如此輪迴果報,卻也隱函了更深刻的寓意--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庸,他們擁有獨立自主的人格,也主宰著自己的行事決策,
若以父母為刻板印象來評價他的子女,是非常不合理的!
天龍八部的背後,也隱含著深刻宏大的佛法吶—-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世間一切有情無情有形無形喜樂悲苦皆是虛妄,
追求了大半生的名利富貴,終究是一場帶不走的夢,
生老病死種種磨難卻是躲不掉的痛。
在色與空之間,在夢境與現實之間,人生一瞬,如浮游般短暫,
那麼積聚在心中的煩惱憤恨,不就更微不足道了嗎?
「天龍八部」就如同現實社會倫常人際的縮影吧!
越深入地探討就越覺得它值得玩味,
裡頭蘊藏博大精深的學問複雜得我千言萬語也說不完呀!
----
https://www.wretch.cc/blog/LUDWIG
文學 電影 藝術創作
喵哈哈的彩虹王國 歡迎來玩兒~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22.118.15.20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