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完美的周瑜為何遭後世狂貶?|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史書《三國志》裡,陳壽對於周瑜的評價很高,多次以「英雋異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韜略萬人之英」盛讚之,並評價其:政治上高瞻遠矚,忠心耿耿;軍事上「膽略兼人」,智勇雙全;人格修養上,「性度恢廊」,情趣高雅。
周瑜(公元175—210)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西南)人。東漢末年東吳集團將領,傑出的軍事家。美姿容,精音律,長壯有姿貌,多謀善斷,胸襟廣闊。後與諸葛亮、龐統、司馬懿並稱臥龍鳳雛幼麟冢虎。
周瑜出身士族,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皆為東漢太尉。其父親周異,曾任洛陽令。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並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幹,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後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徵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後,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後,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並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己方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以少勝多的赤壁之戰的頭號功臣。其後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後,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併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體現了一個軍事戰略家的遠見卓識。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於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周瑜去世,孫權痛哭流涕,說:「公瑾有王佐之才,如今短命而死,叫我以後依賴誰呢?」他稱帝後,仍唸唸不忘周瑜,曾對公卿們說:「沒有周公瑾,我哪能稱尊稱帝呢?」「東吳的王圖霸業,隨周瑜猝死化為泡影,自此從欲染指天下轉為偏安一方。」可見周瑜在東吳所起的作用是無人可替代的。
《三國志》記載,周瑜舉賢薦能可比鮑叔;折節為國可比藺相如;謙禮忠君無人能比。雅量高致,氣度恢弘。孫策初亡,孫權「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諸將禮簡時,周瑜對比自己年幼的孫權極為恭敬,因此有性度恢廓評語,僅與程普不和,但他折節下交,終令程普歎服。史載,「普頗以年長,數陵侮瑜。瑜折節容下,終不與校。普後自敬服而親重之,乃告人曰:‘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時人以其謙讓服人如此」。
與人相交時如飲醇酒,典故就出自程普與周瑜交往的感受。而陳壽提到的「曲有誤,周郎顧」,則成為後來的文學作品中一個常用的典故。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周瑜傳》中記載:瑜少精意於音樂。雖三爵之後,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如此一個剛柔相濟的人物又有無可挑剔的優秀品格和令人讚嘆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別偏愛給了他俊美的外貌,內外皆秀又風度翩翩,周瑜稱得上是十分完美,像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
然而到了後世,周瑜的形象卻開始不斷地變異,甚至最後在民間變得面目全非了。
到了東晉,周瑜的厄運就來了。這個偏安江左、只擁有半壁江山的封建王朝,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開始在正統論上大做文章。他們巧妙地選擇了同樣割據一方的蜀漢作為正統,開始認定,周瑜為「小人」。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此後數百年,蜀魏正統之爭紛紛揚揚。到了唐朝,正統之爭開始出現在唐詩中。首先是杜甫,對蜀漢的諸葛亮極為推崇,對於這位憂國憂民的名相表現出了深深的同情。再就是杜牧,這位詩人在詩中不加掩飾地調侃周瑜,歷史在文學中開始出現偏差,「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到了宋朝,宋人治史之風頗盛,常常明是治史實為思想政治觀的較量,文人政客間的朋黨之爭更是驚心觸目,三國正統之爭也在爭鬥之列,宋文壇多位大家被捲入。最終朱熹的理學佔據了歷史的上風,帝蜀寇魏、尊劉貶曹漸成定局。隨後的元明清三代,史家多承朱熹的「帝蜀寇魏」論。人物的善惡褒貶也隨之潮起潮落,數度浮沈,最尷尬的當屬身處其中的東吳。為了尊劉,自然就得貶曹貶孫,作為孫權集團的周瑜,其形象自然也難逃打壓。
然而,在民間的話語權裡,周瑜的身後命運更慘。
三國故事在三國時代結束之後不久便在民間有所流傳。到了宋代,周瑜的形象已經徹底地扭曲了。如今所能找到的年代最為久遠的資料,就是宋元之際出現的話本《三分事略》。在這部為適應市民娛樂需求而產生的話本中,周瑜的形象已經是一落千丈了:在政治上,他鼠目寸光,為一己私利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在軍事上,他看似頗有才華,卻又似乎人皆可敗;在人格修養上,他好大喜功,心胸狹隘。史傳文學中那個雅量高致、出眾人之表的周公瑾已經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才智碌碌、妒賢嫉能的平庸之輩。
市井間「尊劉貶曹」的觀念早已有之。在蘇軾的小品《東坡志林》中,就曾對民間三國有過這樣的描述,「至說三國事,聞劉玄德敗,頻感眉,有出涕者;聞曹操敗,即喜唱快。」民間對人物的褒貶品評是有著自己的立足點和出發點。他們「尊劉」,擁「帝蜀」,而對於站在對立面的周瑜,自然不會有好感。
之後,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的出現,徹底把周瑜的形象釘在了自相矛盾的演義標準上。
一方面,它肯定周瑜結交孫策,開拓江東,定建霸業;舉薦魯肅,納降甘寧,舉賢任能;最後火攻破敵,建立不朽功勛。
而另一面,當遇到劉備集團的中心人物,周瑜又不得不退一射之地。對於那些中心人物,周瑜只能是陪襯。
這一切,在那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嘆中徬彿達到了極點。
《三國演義》對周瑜的形象做了大量的扭曲貶低,在此將演義與正史不同之處進行對比,以正視聽。
關於諸葛亮三氣周瑜:正史記載,連劉備都評價周瑜「器量廣大」,周瑜氣量寬宏根本不會被氣死。從赤壁之戰結束到周瑜病逝的兩年間,諸葛亮正在零陵一帶搞後勤工作,根本沒有和周瑜見過面。至於周瑜病逝後,送喪弔唁的是周瑜舊下屬龐統,而不是諸葛亮。
關於草船借箭:草船借箭的人正史上是孫權,演義描寫周瑜嫉妒諸葛亮是徹頭徹尾的捏造,三國演義之祖《三國志平話》中巧計借箭的正是周瑜本人。
關於賠了夫人又折兵:歷史上是孫權自己要把妹妹嫁給劉備,單純的政治婚姻,和周瑜的計謀根本沒關係。
關於智激周瑜:純粹子虛烏有。周瑜是東吳最有力的主戰派人士,正是孫權聽了他的勸說才有了赤壁之戰。
關於借東風:虛構,諸葛亮並未參與赤壁之戰,赤壁乃周瑜等東吳將領之功。
關於荊州問題:實乃周瑜死後,魯肅為了「聯劉抗曹」把周瑜打下的荊州南郡地區借給劉備。周瑜生前掌握江陵彝陵等入川水道,東吳攻打西蜀不存在和劉備借道的問題。周瑜死後,在魯肅的主張下把南郡地區借了劉備,此後東吳派出孫瑜伐蜀被劉備擋道,演義中可能故意把孫瑜和周瑜搞混了。
正史的影響力,遠遠不及永遠的暢銷書、擁有億萬讀者的文學作品《三國演義》,明朝之後,人們對周瑜的瞭解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周瑜的「既生瑜、何生亮」的嘆息迴蕩在幾百年來的民間話語中。劉繼興認為,假如周瑜真地下有知,估計他會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三國演義》?
原文載於《劉繼興讀史》作者:劉繼興,出版社:崇文書局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世遺評價: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跡,包括建於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裏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
朱熹評價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周敦頤《太極圖說》的宇宙觀 | 長知史
宋代思想家周敦頤(1017-1073年)被譽為宋明理學開山鼻祖,當代政壇重要人物如王安石(1021-1086年)及呂公著(1018-1089年)對周敦頤甚為佩服,南宋胡宏曾對周敦頤推崇備至,評價其「功蓋孔、孟之間」。周敦頤的代表著作包括《太極圖說》及《易通》(又名《通書》)等,兩者皆影響甚大。
兩本著作中,《太極圖說》以《易傳》為根據,是周敦頤理學體系的重要框架。全書雖然僅僅兩百多字,但圖文並茂地描寫宇宙生成與發展的過程,提出以「太極」為中心的宇宙觀,「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太極」是宇宙的本體與根源,當陰陽結合,就會產生木火土金水「五行」,世間萬物,包括人在內,都是陰陽和五行相互作用而成。周敦頤特別提到,萬物之中,以人性最為靈秀。《通書》記載,「誠者,聖人之本......純粹至善也。」周敦頤認為,「誠」是人性至善的根源,亦是最高道德原則以及行為規範,人只要通過「主靜」、「無欲」等修養方法,最終可達到「純粹至善」的道德境界。
周敦頤認為,人性向善,與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周濂溪集》提到,「人生而蒙,長無師友則愚,是道義由師友有之。」教育是靠先知先覺的人,去開導後知後覺的人,使學生明白聖人之道,並且在行為上遵從聖人之道。至於教育的最終目的,可以參考《通書》所言,「師道立,則善人多;善人多,則朝廷正,而天下治矣。」簡單而言,治理天下,需要這些人才。
南宋朱熹《近思錄》開首便記載《太極圖說》內容,可見該著作對後世影響之深遠。除了闡明學說的著述,周敦頤還有一文名揚後世——《愛蓮說》。文中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等比喻君子的高尚道德情操,令相關詞句廣為流傳。
朱熹評價 在 李偉文官方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剛好沒有行程,乖乖待在家裡寫文章趕書稿,蘊慧說中午荒野解說教育委員會的烏來組在漢順家尾牙,就臨時起意當個不速之客去見見老伙伴,知道荒野許多志工群組的第一代的老伙伴都仍持續開放自己的家當小組聚會場地,凝聚各代伙伴感情,這也是荒野傳統之一吧。4人合影的圖片中間左邊是明光,他現在是解說組總召集人.荒野常務理事. 中間右邊是陳漢順,千里步道創立第一次啟步走的就是”漢順上學路”
…..歷史並不見得很遙遠,往往也不是經由大張其鼓令人震憾的宣告,反而更常見的是,有時只是生活上偶發的瑣事,或是某些小小的行動,日積月累,一回首才赫然發現,原來起初那些並不起眼的一剎那,自已竟然參與了歷史。
第二個感想是,行動有沒有義意,往往要靠後代人是否繼續努力,決定著我們如何去評價前代。甚至如同朱熹的詩所描述的:「昨夜江邊春水生,蒙衝巨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現在視為理所當然的事,在過去也許都經過艱鉅的努力與漫長的等待,到了某一天,形成足夠多的「春水」,該來的就會來。因此,行動的人會看到前輩努力的意義,坐享其成的人或許會以為這是偶然的天意…全文請見連結
朱熹評價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世遺評價:武夷山是一處被保存了12個多世紀的景觀。它擁有一系列優秀的考古遺址和遺跡,包括建於前1世紀的漢城遺址、大量的寺廟和與11世紀產生的朱子理學相關的書院遺址。這裏也是中國古代朱子理學的搖籃。作為一種學說,朱子理學曾在東亞和東南亞國家中佔據統治地位達很多世紀,並在哲學和政治方面影響了世界很大一部分地區。天遊峰海拔408m,削崖聳起,壁立萬仞,高聳群峰之上。每當雨後乍晴,宛如置身 於蓬萊仙境,邀游於天宮瓊閣,故名"天遊"。南普陀寺始建于唐末五代,初稱泗洲院。北宋僧文翠改建稱無盡岩。元朝廢了。明朝初重新建設,改名為普照寺
朱熹評價 在 2F 的推薦與評價
但這篇文章,怎麼描寫朱熹的呢? https://kknews.cc/history/x5ybx2q.html 正面評價; 現在,主流歷史觀對朱熹的評價是宋朝著名的理學家、 思想家 ... ... <看更多>
朱熹評價 在 台大在職專班ptt 的推薦與評價
朱熹 的古诗观书有感注音版并带拼音朗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 ... 評價; 關於台大資工在職專班ptt 在graduate - [心得] 中央資工、政大資科在職專班 ... ... <看更多>
朱熹評價 在 [討論] 朱熹私德的爭議-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前陣子跟指導教授討論到網路上有許多關於朱熹私德爭議的文章
指導教授叫我去研究一下再說,不要輕信網路上的文章
今天把研究結果跟教授簡單報告後,也想跟諸位網友討論看看
朱熹的私德是否當真如此不堪?
對於朱熹私德的攻擊,如研究無誤,主要來自沈繼祖彈劾之內容(慶元黨禁)
以及拷打嚴蕊(洪邁,《夷堅志》),認為朱熹不孝其親、誘尼姑為寵妾、
媳婦於兒子過世後卻又懷孕等理由。攻擊朱熹是偽君子,口稱:「存天理、去人欲」
實際上卻做出如此見不得人之事。以下就這兩案分別介紹,最後是個人意見
也請諸君提供意見。
1.慶元黨禁:
宋寧宗慶元二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在當時的權傾一時的韓侂冑授意下,彈劾朱熹不敬君、
不忠國且有好米不給其母食、誘尼姑為寵妾、兒子死後媳婦又懷孕等理由,奏請宋寧宗處
死朱熹。彈劾後,朱熹被免去「秘閣修撰」、「宮觀」等職,隔年二月,理學被定為「偽
學」,下詔理學之黨皆不得任用,此即為「慶元黨禁」。
附上《宋史 卷三十七 本紀第三十七 寧宗一》之原文:https://0rz.tw/JQRbm
「是月,監察御史沈繼祖劾朱熹,詔落熹秘閣修撰,罷宮觀。」
「丁巳,以大理司直邵褎然請詔大臣自今權臣、偽學之黨,勿除在內差遣。詔下其章。」
宋史只提及沈繼祖彈劾朱熹,而彈劾朱熹的奏章要在葉紹翁的《四朝聞見錄》才看的到:
https://0rz.tw/V1sRM
原文過長,請搜尋「慶元黨」,僅摘錄朱熹私德被攻擊部分:
「人子之於親,當極甘旨之奉。熹也不天,惟母存焉。建寧米白甲於閩中,熹不以此供
其母,而乃日糴倉米以食之,其母不堪,每以語人。嘗赴鄉鄰之招,歸謂熹曰:“彼亦
人家也,有此好飯。”聞者憐之。昔茅容殺雞食母而與客蔬飯,今熹欲餐麄釣名,不恤
其母之不堪,無乃太戾乎?熹之不孝其親,大罪一也。」(不孝順母親)
「又誘尼姑二人以為寵妾,每之官則與之偕行,謂其能修身可乎?塚婦不夫而自孕,諸
子盜牛而宰殺,謂其能齊家可乎?」(引誘尼姑為寵妾、長子過世後長媳又懷孕、兒子們
偷別人家的牛來宰殺)
2.嚴蕊案:
嚴蕊,字幼芳,浙江台州的官妓,受當時台州太守唐仲友賞識。唐仲友與朱熹是學術上的
敵人亦是政敵,宋孝宗淳熙九年(西元1182年)朱熹連上六狀彈劾唐仲友,更於《按唐仲友
第四狀》彈劾唐仲友與嚴蕊有濫 (即性行為,宋朝時官員是被禁止與妓女發生性行為)。
與朱熹同時代的洪邁於《夷堅志》以及與朱熹稍晚的周密於《齊東野語》 中,共同記載
朱熹為了找到唐仲友與嚴蕊有濫的證據,拷打嚴蕊兩月,幾乎杖死。
3.個人意見:
個人認為,沈繼祖是韓侂冑一派,為打擊政敵,散佈污衊、未經查證甚至是虛構的言論
至今亦是常見。可信度大概跟現在敵對政黨提出的「爆料」相差無幾,證據力相當的薄弱
而嚴蕊一案,朱熹的確彈劾唐仲友與嚴蕊有濫,但是是否有將嚴蕊逮捕且幾乎拷打致死?
個人有所懷疑,最早記載朱熹拷打嚴蕊的書,是洪邁的《夷堅志》,但是洪邁亦是朱熹
學術上與政治上的敵人,證據力個人亦有所懷疑。在第一級史料缺乏直接證據證明朱熹
私德敗壞,以及次級史料證據力存疑的情況下,今日我很小心的對教授提出結論:
「現存的資料僅能證明朱熹被同時代的人攻擊私德,但是是否為真則不無疑義」
我見精華區對朱熹的討論,多直接引用沈繼祖彈劾之內容以及野史記載的嚴蕊案
未有討論,甚為可惜,故拋磚引玉,將原始出處補上,也希冀諸位網友提供意見
討論朱熹的私德到底如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34.116.16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