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記者節,齡予也來跟大家分享,會入行當記者甚至走到現在,其實是陰錯陽差。
不能否認我從小在家人面前很愛發表,是個求關注、表演慾很強的小孩(笑),齡爸媽常覺得我很煩,一有學到什麼新招,總是第一時間想要表現給她們看,得到他們的讚賞,非常在意他們的評價與眼光。
偏偏我不像齡姐,很會彈鋼琴,芭蕾舞也學的普普通通,溜冰也勉勉強強,數學科學邏輯爛到爆,倒是小小年紀就很會認字,很喜歡看書,喜歡聽相聲,喜歡聽故事,還能把故事轉述的有模有樣,於是這就成為我博取眼球最好的方式。
每天晚上吃飯時間是我們家規定要交流的交心時刻,我們要報告一天大小事情,我會說好多故事,新學的詞彙、順口溜、名言金句、俗語典故,因為很想要表現,所以我會不停的蒐集素材,小學時很常泡在圖書館,也很自然的因為文藝少女的樣貌被徵選參加語文競賽。
要參加哪個項目呢?因為不喜歡念別人寫的文章所以不是朗讀比賽,因為常被人誇獎不怯場聲音不錯聽所以感覺可以比作文比賽更多一點,但普通的演講比賽又怕預先準備太過斧鑿,練習一百次都沒感覺了,那不如就是臨時抽臨時準備的 #即席演講 吧。
即席演講需要的是持續的充實自己,博而不一定需要精,知道很多通識,什麼都能講上一點,想一想或許當時就在為現在的記者路做預備訓練。
總之,熱愛閱讀的習慣,結合了好勝心,我一路上參加比賽,比啊比的持續訓練自己,比到了國中、高中,拿過市級的不錯成績,也讓多看多聽的好奇心內化成個性。
高中時加入了思辨性的辯論社團,對於每件事學習到了懷疑、提問,跳脫角色作正反方設想。到了大學進入國文學系,雖然沒想過教職為業,但始終熱愛文史哲,對於文學、歷史、哲學都相當有興趣,各種雜書比課本更讓我著迷,看見了世界的可能性,上起選修課比起必修課還要用心。
硬要說的話,一堂選修課"報導文學"是我年輕時最接近記者的緣分,當年我大二還大三,報導文學是以新聞事件延伸,從中加入文學性的筆法、以真實為基礎,也許是訪談可能也可以架構出一個小說、一個虛擬的故事。
我選擇" #野百合學運"那個百花齊放的自由年代,非常有野心的以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心情,寫出了一場十一萬字的學期作品。
過程是非常土法煉鋼的,完全沒有任何人脈的,用很笨的方法,打企業電話、官方EMAIL,鍥而不捨的連絡上了當年各大學運要角,學生們、教授們,還有PCHOME創辦人詹宏志 李明璁教授 當年等等對於一個大學生而言,難以企及的大人物,盡力還原李登輝前總統與學運世代對話的風起雲湧內幕,那個讓人著迷的年代。
我花了一整個學期,看了數十本文獻,做了好幾場訪問,打了數萬字逐字稿,熬夜了好幾個禮拜,熱血沸騰了許久,第一次自己默默得有股要把事情、真相傳遞的使命感。
但我並沒有因此把記者當作職志,大學的我,接了不少家教,到補習班教大班,還去藝廊策展賣畫,忙著賺錢(現在覺得好可惜應該去多體驗人生多實習),還玩票性質的陪閨蜜去三立排隊歌唱選秀節目,很不幸的,又高又帥像趙又廷聲音渾厚動聽的閨蜜沒有選上,我卻選上了,在演藝圈門前拐了一圈,沒想過要當明星的我,面對大唱片公司的好說歹說,怎樣都不肯簽經濟約,成為演藝圈不紅藝人的可能也隨之破滅~
當時對歐洲文化跟哲學非常有興趣的我,原本打算到歐洲念完語文學校申請念藝術或哲學相關,出發前跟齡爸閒在家看電視時,意外看到國內某電視台跑馬燈跑著:徵選儲備主播,坐在我旁邊的齡爸說了一句:捨不得你出國捏,姐姐已經出國了,如果留在台灣做主播也不錯,不然你去試試看?沒中就算了?
爸爸都開口了,那就為了他試試看,讓他死心吧😂毫無相關科系經驗的我就去徵選了,沒想到慧眼獨具的主管,在數千人的三關徵選當中,竟然讓我過關斬將的選上了⋯但是我沒有在那個電視台,有如直升機的直上主播,因為我早就訂好三個禮拜後去法國考語文證照的行程,沒辦法走完試用期,本以為驚奇之旅就這樣了,沒想到負責帶我的「導師」前輩覺得我太適合做記者了,把我的履歷轉到另一家很缺人也不在意經驗的電視台⋯我一回國就開始上班了⋯
從最基層的記者開始,跑跑跑,可不是專案空降的特殊份子,新聞寫稿基本常識一概不會,每天忙到沒時間吃飯是日常,改稿重新修帶子是初期家常便飯,當然也有想放棄的時候,可是總覺得一股不服輸「真的做不到嗎?」「再試試看吧」「這點困難我應該可以克服吧」⋯這樣的好勝心撐住了我。漸漸花了幾個月抓到訣竅,變成可以使用的跑線記者,再經由台內徵選上鏡,記者兼任主播,最後陸續轉換時段,轉換電視台,再成為現在受到你們肯定的齡予主播。
這個過程說來短短,但至少十年光陰,十年一刻,過程有美麗的風景當然也有崎嶇蹣跚,有人形容就像是走在一條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透著微光引領你向前,但如果信念不夠強烈,也許就會在路途中從中間的安全門右拐左拐的離開了,但我無比幸運,#有許多貴人幫忙,#無比無比的感恩。
我只想說,在記者節的這一天,我很高興我還在路上奮鬥,我珍惜自己可能帶給社會的影響力,很小心的使用。
最要感謝 #齡粉 觀眾們每天給我實質的鼓勵,打開電視給我 #亮眼收視率 的支持、到我的粉絲團留言支持我,傳給我播報的截圖,真的很感動;也要感謝我的公司三立新聞 :給我舞台讓我表現,有許多像是媽媽、姐妹一樣的長官、前輩、夥伴跟同事,無論如何總給我滿滿信任、包容提點還有無私提攜,讓我可以安心的為了同一個方向而努力,盡全力貢獻所學;最後也要感恩三立伊林專業的梳化團隊們,每天用巧手妝點腐朽為神奇,以朋友的身分溫暖陪伴。
#記者是一個為了他人而付出的職業,我們往往衝鋒陷陣,在第一線為了其他人的權利而爭取、而奮戰,常常我們為了別人,會忘記自己,我們的家人也被迫多所犧牲。這是我們為了理想的選擇,你不需要同情理解,但希望你能多點尊重。我們每個人心中有想要守護的理念,也邀請你不要用謾罵訕笑,而是用正面正向的力量,以此自勉:"你必須變成改革的動力,成就你希望看到的世界。"
最後再強調一次 謝謝大家 謝謝你們,
也謝謝沒放棄的自己
#主播 #張齡予 #三立 #三立晚間新聞 #台灣大頭條 #每晚五點四十五開播 #五十四頻道
百聞不如一見典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我不怪你改名鮭魚
文:邱永林
若問最近哪個名字最紅?絕對是「鮭魚」!
某壽司連鎖業者推出這活動時,我還認真想了幾分鐘,到底我認識的朋友當中,有誰的名字裡有「鮭魚」的諧音?但是,世代限制了我的想像力!我萬萬沒想到會真有人為了兩天免費的活動,真的去改名字!而且全台已經累積超過三百人改名「鮭魚」!
相信很多人看到這新聞時,腦中浮現的第一句話是「大丈夫,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怎麼會有人貪小便宜到連名字這麼重要的東西都能改掉呢?
但是細想之後,第二句浮現腦海的話是「不教而殺謂之虐。」
(哈哈,小時候的古文教育太成功了)
怎麼說呢?現代父母到底有多少人,曾經把孩子叫到身旁,正正經經跟他們解釋為什麼幫他們取這名字?答案應該是很少。如果孩子們從未有機會知道他們名字所被賦予的獨一無二的意義,那麼又怎能期待他們尊重自己的姓名呢?
我三個小孩剛學寫自己名字時,我就曾跟他們用比較淺顯的方式解釋他們名字的意涵。老大名字中有個「恩」字,我說「因為媽媽生你的時候很危險,差點死掉。是很多醫生和護士把媽媽救回來,所以希望你可以學會感恩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
老二有個「倢」字。「因為你早產,出生時還不到兩千公克。看著保溫箱裡嬌小的你,爸爸媽媽只希望你能平安健康。個子小一點也沒關係,靈活敏捷就好。所以取名有個倢字」
老三有個「楷」字。「在家族中,你是26世子孫中最小的,大家一定都特別寵你。但爸媽希望你不要太嬌氣。做人做事要規規矩矩,像書法的楷書一樣。」
我胸無點墨,但古人當中我對蘇洵為兩個兒子取名的典故,印象極為深刻。
蘇洵雖才高八斗,但因當時朝政腐敗,屢不得志,因此寄望兩個兒子能光耀門楣。他又深知兒子們的秉性,因此命名極有講究,且皆以馬車的零件為名。他在落榜第二年返鄉後,充滿父愛地寫了一篇《名二子說》,解釋為何分別幫二子取名「軾」和「轍」。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蘇洵這段話的意思是說,車輪、車輻、車蓋、車軫,對於一輛馬車來說各司其職,而軾作為車前用做扶手的橫木似乎是可有可無,但一輛車如果缺了「軾」,也就不完全了。當然後世的我們知道蘇軾就是蘇東坡,個性張揚,才氣千年少見,他的父親為他取名時至少應該考慮「軸」、「輪」這種重要零件名吧?蘇洵進一步說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我害怕你太張狂,不懂得修飾啊)。這位瞭解兒子個性且深謀遠慮的父親,擔心長子張揚的個性遭人嫉妒,於是他又給蘇軾起了個字叫作「子瞻」,意思是讓他瞻前顧後,謹慎小心。(至於蘇軾有沒有照著父親的期待為人處世呢?那是另一段佳話和悲劇了。)
至於為何幫老二取名「轍」?蘇洵在《名二子說》中繼續寫道「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是車輪印。大意是說:天下的車都是照著車輪印走的。但是論及車子的功勞或性能,轍又不在討論之列。但是,車翻了馬死了,禍也不及轍。轍可以悠遊於禍福之間。果然,蘇轍才氣雖不如哥哥響亮,但一生謹小慎微,終究晚年過得比哥哥安逸寧靜許多。從朝廷退休之後,自號「潁濱遺老」,耕讀參禪,享田園之樂。
至此,可以看出蘇洵這位父親有多麼深愛、深知他的孩子!希望透過取名警惕兩個兒子「性格決定命運」啊!
抱歉,有點扯遠了。
找個時間,不,就今晚,認認真真地跟孩子解釋他們名字的涵義吧。
如果解釋完,孩子們還是要去改名「鮭魚」呢?不要打,不要罵!只要記得跟他們索回當初算命先生取嬰兒名時的三千元。老爸我還可以去吃一頓龍蝦大餐!
(媒體轉載請註明出處)
百聞不如一見典故 在 彰化縣議員温芝樺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古城巡禮-文化小旅行
感謝家扶所有小朋友的相伴,讓芝樺姊姊渡過一個豐富的上午。
今(20)彰化市團委會在暑期即將結束前偕家扶中心的小朋友一起渡過一個快樂的文化小旅行,很榮幸芝樺也能深在其列,與孩子們同樂。
此次旅行以徒步的方式參觀彰化的「孔子廟」、「元清觀」,最後在地方美食小吃名店「阿璋肉圓」共進午餐,順利完成豐富而知性的文化巡禮。
現今資訊取得豐富,孩子們往往過渡依賴電子產品,而疏忽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道理,俗云「百聞不如一見」,透過專業的解說員告訴我們歷史的典故與建築時空背景的意涵,更能讓我們了解古文明的偉大,在這次的小旅行中,孩子們雖然各個汗流浹背,但接觸文物與戶外巡禮的喜悅之情完全藏不住,在專注的聆聽解說外,當然也有嬉戲打鬧的畫面,但也因此更顯的童真。
接近中午時刻,大伙的力氣幾乎用盡,但最終總算順利達成今天的小旅行任務,在終點站「阿璋肉圓」用餐,Q彈的外皮包覆肉餡,淋上特調的醬汁,軟嫩的肉餡入口散發淡淡的肉香,在搭配外皮,口感極佳,若稍嫌味道太重,還可以喝一口清甜的貢丸湯,融合醬汁的氣味,不一會兒功夫,看到孩童們臉上露出飽足的笑容,阿璋肉圓的阿姨、叔叔也都自豪地感受到分享的快樂與幸福。
常年來「阿璋肉圓」不僅是外地旅客的必吃美食,也是異鄉遊子返鄉的必到之處,更是地方民眾偶爾打打牙祭、三五好友相約用餐的地方小吃,長年門庭若市,有鑑於此,「取之於民,反饋於民」,每每公益活動的邀約,「阿璋肉圓」也都是二話不說,長年力挺,最後非常感謝「阿璋肉圓」的所有工作夥伴,讓家扶中心的孩童能夠在文化小旅行的終點站享受這樣幸福的在地美味,也祝福「阿璋肉圓」能夠業績長紅,為我們鄉里回饋更多。
https://www.peopo.org/news/477861
新彰化新聞
彰化市即將舉辦慶祝建城3百年,而彰化市的到底有哪些好吃又好玩的美食小吃和古蹟,彰化縣救國團彰化市團委會為了讓家扶兒能在暑假最後階段能夠充實生活,更能了解自己的家鄉,特別籌劃彰化文化一日小旅行,由專業導覽老師解說帶領,了解彰化城發展故事,以及品嘗彰化小吃。
https://www.facebook.com/934852003260084/posts/3235282156550379/
https://youtu.be/06YAX3ExeWQ
Nownews
影/彰化小旅行 家扶兒走訪古蹟、品嚐美食
https://www.nownews.com/news/local/5048537
台灣新生報
https://www.tssdnews.com.tw/?FID=64&CID=522262
亞太新聞網
https://www.atanews.net/?taiwan-changhua=70937
大彰化新聞
救國團彰化團委會 攜家扶兒遊彰化古城
今年暑假因為疫情的關係比往年少了兩個禮拜,眼看再一個多星期就要開學了,救國團彰化市團委會與縣議員溫芝樺服務處攜手,帶著30位家扶中心的小朋友一起暢遊彰化古城,由專業導覽老師解說帶領,了解彰化城發展故事,以及品嘗彰化小吃。
https://www.facebook.com/1625987004334759/posts/2682179775382138/
https://youtu.be/keMR8wVIVvQ
#阿璋肉圓
#彰化市團委會
#救國團
#彰化縣議員温芝樺
百聞不如一見典故 在 成語典故|成語故事|國學|動畫- 百闻不如一见|成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百闻 不如 一见,汉语成语。出自《汉书·赵充国传》。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也 不如 自己亲自看一下,表示多听 不如 亲见的可靠。成语出处《汉书·赵充国 ... ... <看更多>
百聞不如一見典故 在 知史- 百聞不如一見「百聞不如一見」出自《漢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百聞不如一見 「百聞不如一見」出自《漢書· 趙充國傳》,意思是說:聽到一百次,總不如親眼見到一次可靠。 西漢宣帝時期,羌人多次侵入邊界,攻城奪地,邊境百姓苦不堪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