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不見為淨,但心真的安靜了嗎?
很多時候我們會聽到一句話:「不去想就好了!」可是不去想,煩惱及問題就會消失不見嗎?或者說,去仔細想又會感覺害怕及難受,那到底該如何是好呢?
近期與個案工作中發現,人與自己失去坦誠的連結是常有的事,很常會有自己認為根本不存在的事,但卻沒被我們意識到它其實是潛伏在潛意識驅動一切的源頭。比如某種情緒長年被壓抑及掩飾成另一種行為或想法,而導致看似命運的流轉所發生的事件,其實來自於被潛抑住的那股我們一點都不熟悉的情緒。
舉個例子來說,比如我因為害怕被抛棄而發展的過度獨立或追求目標,表面上看起來我很有自主意識地去創建我的人生,但這獨立的背後實是恐懼在作崇。因為害怕被丟掉,所以讓自己沒有機會被丟掉,於是靠自己強大不依賴任何人,實是因為自己對恐懼的不接納、不承認、不碰觸。因此,恐懼這個情緒對我來說就很陌生。而當我無法與恐懼接觸,並以自己的因應方式去掩蓋而成為強大、獨立、目標導向時,就離恐懼愈來愈遠。但它並不會消失不見,而是潛藏著不斷地以各種方式顯現。
也許在人際關係上,怕被抛棄的恐懼會戴上「渴望被理解」的面具,因此在與同事主管共事時就容易強勢地表達自己的意見,但因為態度強勢的背後可能是害怕被誤解的反向操作,於是所有非語言訊息的傳遞之下,才真正造成對方的誤解。而被誤解又會勾住「渴望被理解」的挫敗,於是就更著急地想要去解釋,但愈解釋就會愈不被諒解,而感到愈挫敗,於是被誤解成了家常便飯。最終又回到了原點,不得不去看到渴望被理解背後的「怕被丟掉」的恐懼。
也有可能在親密關係中,怕被抛棄的恐懼扮演著「討好奉獻」的僕人,或是「自戀自私」的皇帝,甚至是「無法專一」的花心人。可能看著貌似以自我需求為中心,但其實很害怕他人一不注意或關心自己,自己即將會被忽視或丟棄;也有可能周旋在眾多對象間,看似相當吃得開並不留心於特定一人,實是害怕一旦專心付出真心了對方會離開。
當然在親子關係中也會顯現,比如「緊迫盯人」的母親,很有可能與孩子發展出過度糾纏的關係。對孩子做的一切(控制、侵略、索討)深信是為了愛,但卻沒有意識到這其實是自己的需求,藉由母職角色在定義自我認同及存在價值,背後實是為了安撫內心怕被抛棄的恐懼。
那麼「怕被抛棄」的恐懼,又是從何而來的呢?這除了原生家庭的影響之外,追溯至更早就會與靈魂累世的轉世經驗相關了。若是一個帶有原生「怕被抛棄」恐懼的靈魂,想必經歷過很多世的被抛棄經驗,而今生設定要來好好完成這個課題的學習,就必定會投身於會創造出這個現象的家庭(親子靈魂契約)。我們也許會認為應該多次經驗後,早晚會習慣沒感覺,但事實並非如此。因為雖然靈魂記得,但我們每一世的出世都是一張白紙,以嶄新的視角在體驗的,唯讀那個情緒印記還是深深烙印著。因此我們雖然不記得累世的經歷,但對於情緒創傷仍是有感覺的。
有做過前世今生的個案就會從前世報告書中發現,前世的靈魂傷痛就會是今生的學習課題,它通常與你今生的深層情緒相連;而前世的靈魂能量則與今生的現況會有很大程度的相似性(或極端相反),也就是慣性反應或重複性事件。這就是靈魂安排的有趣之處,我們今生是來療傷的。換句話說就是,靈魂驅使我們再一次為同類事件做出不同的人生決定,看看這一次會不會在同樣的情況下,活出不同的人生樣貌,那麼我們就把累世同主軸的一系列傷全都療癒了。有時候它能影響的會是整個家族脈絡的傷痛。
因此,別小看自我探索及自我療癒。它牽動的不只是這一世的自己、前世及來生的自己,也會影響到家族裡的所有成員。
潛意識若沒有進入意識,就會主導你的人生而成為你的命運。-榮格
#十月新開
#一對一靈魂之旅課
#一四五下午
#一個月密集式課程共十二小時
#費用一樣課程量身定做
⭕️ 靈魂之旅課
此課程的內容會以超個人心理學派為基礎,去詮釋我在靈性經歷上所學習到的,以及分享個案案例的故事來探討不論是心理或心靈上的課題。我希望能強調並不是一昩地躲入內在意識來逃避心理層面,活在與真實世界脫軌的幻象中;反而是因為更往內在走,而有能力與自己的內在經驗及感受共處,找到內在平安及和諧,並發展出面對外在挑戰的勇氣及信任。
課程中會以故事為例,和大家探討理解故事中的男女主角發生什麼事了?有什麼感受?為什麼會這樣?在渴望什麼或恐懼什麼?以靈魂層次上來看有什麼不同的觀點?行為背後的心理驅力是什麼?有什麼方法能療癒?能如何避免此種狀況?
這會是一個線上解說(一週一次一小時)加上群組討論(每日文章更新、提問、回饋及後讀討論)的課程,以新書中內容為主軸來探索我們與自己的不同面向,達到整合及精進。因為內容深度和觸及的範圍較深,因此這次以課程方式進行,書只是教材。希望在三個月的心靈課程下,能使大家獲得更深層的自我了解及探索。
📣 適合「靈魂之旅」課的同學:(上過工作坊的同學大推)
1) 常莫名感到情緒起伏,也許焦慮、悲傷、憤怒、無奈等,卻找不到方式來安自己的心。
2) 不懂為什麼自己不斷遇到類同的人事物。
3) 想要照顧好內在小孩,想療癒兒時創傷與原生家庭有糾葛的議題。
4) 在婚戀關係中不斷觸礁,容易與人產生爭執,常看不慣身邊的人事物。
5) 想要了解心理運作的理論及靈魂視角的解讀,如何與自己和解及成長。
6) 想更深層的探索了解自己,讓自己完整獨立而感到安心。
7) 想要了解焦慮、沒安全感、控制、依附、防衛、人際邊界、自尊、疏離、內疚等議題,是如何在關係中觸發恐懼或憤怒的。
8) 想了解情緒如何影響身體,又是如何在家族能量中運轉。
9) 想了解意識與潛意識是如何鏈結,而產生自己無法控制的想法、信念及行為的。
10) 想了解在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己都是如何在防衛及攻擊他人的。
☑️上課方式:
每天線上群組心理學知識分享及一週一次線上課程,針對一週以來的內容做理解及探討,並提供我個人親身體驗的自我療癒方法(任何問題可提出來討論)。
☑️上課費用:
三個月台幣$6000(含書)
海外paypal加手續費為台幣$6400(帳號:yvonneyuhsuan@gmail.com)
開課時間會再群組上另行通知,人數滿班即開課。有興趣參加課程,完成匯款後請告知匯款帳號後五碼。
戶名:邱俞璇
銀行:台北富邦(012)
帳號:757-168-003670
illustrator: victoriya kryzhko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巴打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2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J9ImAmKM7_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目標導向行為 在 91 敏捷開發之路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從學員練習影片觀察到一個關於 TDD 的有趣現象】
極速開發的課後練習作業,雖說重點是放在極速開發要學習的技巧與刻意練習的模型,但開發的方式、順序也是刻意安排成類似 TDD 的進行方式,來讓生產力最大化(TDD 本來就是幫助開發的,不是幫助測試的)
我從2位第一次上我課的學員(當然就是 #極速開發,代表他們沒上過#單元測試 跟 #TDD與持續重構),雖然他們是照著示範影片、上課教學用 TDD 在寫整個 tennis 的過程,但從他們執行測試的時間點就可以發現:
「他是用測試來驗證 production code 的正確性」,即使他先寫了測試,也不先執行,沒有看到紅燈,每次都等到 production code 寫完了,應該要綠燈時,才執行測試。
而其他上過 TDD 課的同學 ,或是上過單元測試的同學,知道測試是用來描述情境,如果現在「加入的這個情境是新的需求或需求異動,代表目前 production code 還不支援這個情境,執行測試跑出的紅燈,就是等等 production code 要完成的 #目標」
test-frist 從來都只是 TDD 其中一個小小的衍生產物,而不是全貌。TDD, 測試驅動開發 從來都是一種開發方法,而不是測試方法。
總有些人老愛把 TDD 拿來跟測試相提並論,就總是喜歡把 test-first 當作靶子打,覺得違反人性跟直覺,覺得先寫測試在很多情況下是浪費時間或是不 work,可能拿來跟一堆測試的方法論相提並論,或總是只拿回歸測試的效益來當作 TDD 的整體。抑或是陷入 isolation unit test 與 integration test (其實就是非 isolation 等級、有實際依賴的自動測試)之爭。
```
註:TDD 事實上是可以不是單元測試等級的。
```
要比較正確看待 TDD 的角度,首先要知道它是幫助開發的、它是一種開發方式(當然不是唯一一種,甚至也不會是最好的一種,因為根本沒有最好,只有剛好)
接著要了解 TDD 可能用 IPO 模型還比較貼切,input-process-output,在你開發任何功能之前,你總要先想過這件事。而先想這件事,才是 TDD 的最基本精神。
接著是怎麼把你想好的東西,變成可執行的 spec,我們只是用測試程式來「描述」你腦袋中的「IPO模型」,把 process 的過程當作一個黑箱子。
而這個 IPO 模型在結合成「使用情境」,就會帶來「高易用性 API 的好處」,只有在一開始就先想好怎麼給別人用,最後才會好用。所謂的一開始想好,指的不是預先設計一堆 class,而是 input/output 想清楚期待(一般會結合實例化需求,搭配 Given/When/Then 的 gherkin style 來把前置條件、資料、前提想好,當發生什麼事,應該是怎樣的結果),然後描述它。在紅燈定義清楚目標,綠燈完成 input/output 關係且沒弄壞前面的所有情境後,來針對 process 進行重構(事實上 Kent Beck 的 TDD by Example 更多是用 refactor 來 #完成 process。
```
註:所謂的 output 不一定只有回傳值,包含外部依賴狀態、資料的改變,甚至顆粒度小一點,針對物件導向設計的話,物件內部狀態的改變也算,只是物件內部狀態改變,驗證點要嘛是拿得到內部狀態,要嘛就是要驗證物件哪個行為會因這個內部狀態而有所不同。
```
## 戰 TDD 之前該先做好的功課
要戰 TDD,是不是至少要把 Kent Beck 的 TDD by Example 看完?
要戰 TDD,請不要拿它跟測試方法論來比,那只是一下就被人看破手腳。因為它是個開發方法論。
要戰 TDD,請不要把它的好處只限縮在跟回歸測試、自動測試的比較,因為那只是它的衍生好處,當你試過在白海報紙上 TDD 就懂,TDD 是在釐清你的思緒的同時,又可以以終為始,確保你在 production code 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為了滿足某個期待的情境。
要戰 TDD,請不要去把 單元測試、整合測試捲進來,那是測試的顆粒度,那是測試的分類,TDD 從來都不是只能限於單元測試。
要戰 TDD,請不要在那邊戰他是 bottom-up ,是直接從程式/class 的角度出發,事實上 TDD 既不是 bottom-up, 也不是 top-down, (書裡面就有講這件事咩),實務上的 TDD 結合倫敦派(GOOS)跟芝加哥派(Classic TDD),會更像 Outside-In 的進行方式,先定義好驗收情境,接著從最外部(也就是使用者看得到的部份)一路把依賴往另一邊的系統邊界推,直到推到系統以外的依賴資源(persistence 或 external API/service)
```
註: ATDD by Example 中 ATDD by Example, Kent Beck 寫的序最後的一段話。
Kent Beck:
「就像我曾說過的,TDD的一個缺點是,它可能會退化為一種用來滿足開發人員需求的編程技能。某些開發人員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待TDD,輕易在他們測試的不同抽象級別間跳躍。然而在ATDD中不存在歧義,這是一種加強與非編程人員溝通的技術。我們之間良好的協作關係,以及作為這種關係基礎的溝通,能夠使軟件開發更有效率。採用ATDD是向著溝通更清晰這個目標邁進的重要一步,而此書是一本全面又平易近人的入門讀物。」
```
要戰 TDD,請不要只關注在 test-frist,因為他只是用 test 來幫助你 think-first,不要邊寫邊想。然後不要過份依賴或相信你腦袋的能力,把你想好的東西具體化出來,最好可以被直接執行,最好除了你以外每個人執行出來的結果都會一樣(不管是對的,還是錯的)
要戰 TDD, 請不要把論點放在見樹不見林,如果你有看 TDD by Example 的 Part 1, Part 2 那兩個加起來共 24 個章節,就知道一開始就得把當下想到的全貌紀錄在一個「紙本」的 backlog (所謂的紙本,只是要講這並不依賴於任何工具)
而這個需求輪廓的全貌,會隨著你逐漸完成一部分一部分的情境,設計逐漸浮現後,而隨時跟著增減調整。
但不代表 TDD 就是先想到一個測試案例,就直接先幹下去了,那根本是亂搞。
以上這些,都還不是在列 TDD 的好處,而是針對那些從來沒搞懂 TDD 但又愛戰 TDD 的人一點提醒,你戰的很可能是「你誤解的 TDD」。
TDD 還有許多實務上的用途,列上我在譯者序中的一小段:
>> 測試驅動開發(Test-Driven Development, TDD)!一種以測試為開發輔助、以測試來描述需求情境、以測試來當作目標、以測試來表達期望、以測試來驗證疑問、以測試來實驗學習、以測試來溝通協作、以測試來協助設計高易用性 API 的「開發方法」。
譯者序有開放給大家看,請見:https://tdd.best/book/tdd-by-example/
拜託,要戰之前去看一下祖師爺 Kent Beck 對 TDD 的原始見解:https://www.tenlong.com.tw/products/9789864345618?list_name=srh
如果你想正確的使用 TDD 來幫助你在實務上產生許多的價值,帶來許多的好處,尤其是需求釐清、持續重構、小步快跑的部份,最好理解的培訓課就在這:https://tdd.best/courses/classic-tdd-by-example-video-training/
最後我想講一段話:
TDD 從來都不該被導入到團隊中,但它是一種很好的自我鍛鍊與學習的方式,也是一種能用很低的成本來帶來很多好處的開發方法(見下方註腳),然而它也不是適用所有的情況,但它可以讓『完美』變成一個動詞,而非不變的形容詞。
```
註:
Kent Beck 在 DHH 靠腰:《TDD is Dead》 之後寫的一篇反串文:《RIP TDD》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1063422864115918/
我幾年前的簡易翻譯,通常也是 TDD 可以幫助你解決的問題,如下:
- Over-engineering (過度設計)
- API feedback (改善API的設計與可用性)
- Logic errors (想的跟寫的不一樣,寫的跟需求不一樣)
- Documentation (寫跟維護文件是痛苦的)
- Feeling overwhelmed (找不到切入點)
- Separate interface from implementation thinking (抽象設計)
- Agreement (確保已修正問題的證據)
- Anxiety (改東壞西的擔心受怕)
```
很久沒對 TDD 發表這種長篇大論了,因為不理解、不想理解、不同角度理解的人居多,能真的到各自的塔上用不同角度來看原義,以及實務上用它來幫助解決的問題有哪些的人,真的太少。
大部分人只想針對這個詞彙來攻訐以博得流量跟吸引目光,而不是想著「我可以用它來幫助我什麼」
問題跟需求是中性的,解決問題跟滿足需求的手段與方式有千萬種,不會只有一種,也不會有所謂的對錯,多點角度去了解不同的方法、方式,然後融會貫通,發揮綜效,在實務上用最少的成本與風險來產生最大的價值,這才是真正的目標。
導入敏捷不該是目標,導入 TDD 也不該是目標,目標永遠都是在實務上產生價值、解決問題、滿足需求。
目標導向行為 在 玩遊戲不難,做營運好難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營運文章分享🔎】利用八角行為分析,進一步優化抽獎活動玩法
http://www.woshipm.com/operate/5146340.html
.
先前有分享過遊戲設計理論中由周郁凱先生提出的八角框架(Octalysis),
如果想更清楚知道八角框架可以去租借或購買其著作《遊戲化實戰全書》。
.
今天分享的這篇文章主要是透過八角框架來進一步優化抽獎活動,
文章內舉的反例抽獎活動為「花3積分抽獎,而獎品機率1積分為80%,冷門券機率20%。」
.
整個玩下來,
用戶體驗感會非常差,
因為活動很明顯就是在回收用戶積分,
在投入與產出不成正比與可預期下,
很快就會讓用戶失去持續參與活動的意願。
.
因此此活動優化方向就是「增加活動的不可預期性」,
例如當用戶花3積分時,除了1積分和冷門券外,還有機會得到5積分、甚至8積分(積分當然要能兌換其他實質獎項),
自然就撬動用戶想要「以小搏大」的心態。
.
最後文章也分享,
除了上述優化外,
更能參考八角框架(Octalysis)其他元素來加入抽獎活動內,
例如:
✅參考「重大使命與呼召」,在活動內加入累積愛心,官方也捐贈愛心午餐給偏鄉地區
✅參考「賦予創造力與回饋」,在抽獎過程中不定時加入驚喜時間或彩蛋
✅參考「損失與避免」,加入倒數時間與限時大獎的概念
.
這些相信大家一定都有看過或體驗過,
只是當今天輪到自己規畫轉蛋活動時,
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時程緊迫、技術支援有限、目標導向等等等)而讓活動變得不那麼好玩。
.
這點我就覺得《傳說對決》還蠻厲害的,
例如送角色造型好了,
可能這次用飼養龍蛋的方式包裝、下次用賽車競速的方式包裝、再下次用猜謎解鎖的方式包裝,
每次參與都令玩家感受到不一樣的體驗,
雖然不見得每次的參與體驗都是正面的,
但在活動規劃出發點上,
仍是值得令人肯定。
.
最後不免俗要強調,
所有的營運操作都須要站在玩家的角度思考,
而不是營運人員自己把活動弄得很複雜很花俏,
然後玩家最在乎獎勵卻毫無吸引力,
如此就捨本逐末。
.
如同文章最後一段所述
🎯「上文的各種策略,都是為了讓抽獎玩法更好看,讓用戶更樂意去玩,屬於產品運營側的錦上添花。如果完全沒有預算投入,沒有適當的用戶回饋,那麽再多的策略也只是套路而已。用心的對用戶,讓產品能為用戶產生愉悅感,間接達到自己的目標,這才是我們思考產品所有策略的核心。」
.
以上就是這篇文章的讀後心得,週末愉快!
.
📘文章同步部落格:https://bit.ly/3CGk9lC
.
📘延伸閱讀:營運小教室第28堂:如何設計一檔簡易的轉蛋活動
https://bit.ly/2XDBPyW
目標導向行為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香港今日社論2020年08月27日(100蚊獅子頭)
https://youtu.be/J9ImAmKM7_w
請各網友支持, 課金巴打台
(過數後請標明所支持的節目或主持, 把入數收據WhatApps 至 : 94515353 )
- 恒生 348 351289 882
- 中銀 012 885 1 086914 9
( 戶口名: Leung Wai in Tammy)
- 轉數快FPS 3204757
- PayMe 94515353
- Paypal : tammyleung96@yahoo.com.hk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____________________
明報社評
抗疫不能政治化,必須上下一心。一度被認為是國際抗疫典範的韓國,最近疫情急轉直下,單日確診病例一再破新高,面臨全國大爆發,當地一個右翼保守教會無視疫情,出現集體感染,教會核心人物不斷宣揚政治陰謀論,認定文在寅政府借疫情打壓,未有盡早向當局交代教會成員名單,導致韓國防疫部門無法追蹤隱形病人和密切接觸者,病毒四處擴散,當局縱有強大的病毒檢測能力和追蹤系統,也無法有效發揮作用,半年來的抗疫成果,有可能毁於一旦。韓國抗疫勢危禍起蕭牆,教訓值得所有人好好記取。全球疫情爆發半年有多,多個曾被奉為抗疫成功典範的國家及地區,相繼出現問題,先是新加坡不敵疫情失守,最近則是韓國疫情大爆發,兩成個案源頭不明,文在寅政府為了遏阻疫情,重新收緊社交距離限制,除了室內室外限聚、關閉公共設施、公務員在家工作、高風險處所停業,當局本周更下令大首爾地區所有學校改為網上授課。
蘋果頭條
美國再對中國出招。美國商務部26日宣佈,將24間中國企業,包括在港上市的中交建(1800)旗下5家公司,列入「實體清單」(Entity List)制裁,原因是它們協助中國在南海興建軍事用途的人工島及設施。中國官方暫時未對有關制裁作出回應,喉舌《環球時報》旗下環球網則在官方微博以快訊方式,並以「突下黑手!」為題,發佈有關消息。本報已聯絡中交建,惟暫未獲回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Twitter回應商務部新增中國企業制裁名單一事。他表示,美國正在採取行動維護海洋自由,反對中國脅迫美國的東南亞盟國和夥伴,強調絕不允許北京以霸凌行為,破壞南海生態環境和獲取當地的海洋資源。美國工業安全局(BIS)指中國無視國際反對,自2013年起快速在南海興建具軍事用途的人工島,破壞美國在南海地區的合作夥伴的主權,決定將24間參與興建、涵蓋工程、通訊和導航的公司,列入商務部制裁名單
東方正論
爭議多多的全民檢測將於下月一日展開,港府擺出嚴陣以待的架勢,惟最終有多少人參與,連林鄭也不敢訂下目標。說穿了,在政客肆意抹黑、醫護群起反對、專家帶頭杯葛下,港府無力應對,加上並非強制性又沒有禁足令配合,最重要是確診個案正在放緩,先天不足後天失調,市民根本沒有非驗不可的誘因。防疫專家及公院醫護跟港府對着幹早就不是新聞,繼港大專家何栢良公開表示自己不會參與全民檢測後,部分公院醫護又踩多腳提出諸多質疑,包括所謂的「DNA送中」私隱問題、採樣期間聚集有風險、隱形患者傳染性低、全民檢測沒有針對性、內地人員資格問題等等,所有輿論都將市民導向不參與檢測,結果惹來林鄭批評「所謂專家和醫生抹黑計劃」,引起一陣小風波。
星島社論
警方對涉嫌違法反修例示威者展開大搜捕行動,昨一舉拘捕十六名涉及去年元朗「七.二一」事件及「七.六」光復屯門公園的人士,當中包括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及許智峯,林更因涉嫌在元朗出言挑撥現場人群引發衝突,涉參與暴動。警方昨鄭重澄清,「白衣人無差別攻擊市民」說法,是個別傳媒選擇性報道造成公眾誤解,警方深入取證後,發現當晚兩派人士有互相攻擊,而且「勢均力敵、旗鼓相當」。立法會議員林卓廷等人涉參與暴動被捕。在去年元朗「七.二一」事件中,報稱在列車車廂遇襲受傷的林卓廷等十三人(二十六歲至四十歲),在昨日警方搜捕行動中被捕,警方以涉嫌參與暴動罪名將他們帶署扣查,除林外,其餘人等分別報稱銀行副總裁、接聽員、社工、廚師、技工、倉務司機及無業等,部分人有黑幫背景;林卓廷亦與許智峯和另外兩男女涉「七.六」事件被捕。
經濟社評
深圳經濟特區昨天成立40周年,深圳從4個經濟特區跑出,不但躋身國內一綫城市和高新科技中心,GDP去年更首次超越香港。反觀香港經濟近年卻原地踏步,本港宜借鑑深圳奇迹經驗,反思如何在逆境中發圍,再顯神通,重拾經濟動力。回看40年如白駒過隙,深圳由原先一個GDP不足2億元人民幣的小漁村,搖身變成高達2.69萬億元的科創中心,期間屢創奇迹,企業有近323萬家,當中有1.7萬家高新技術公司,包括港人熟悉的騰訊 (00700) 、華為、中興和大疆等跨國巨企,專利申請數量佔全國3成等。深圳成功,固然是拜改革開放所賜,但跑贏珠海、汕頭和廈門其他3個特區,成為舉世知名的高新科技城市,卻是自身努力,從逆境中找出一條創新之路。
目標導向行為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5/04(六)或 06/16(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哈克工作坊】~讓你的存在,成為別人想親近的禮物~06/29(六) & 06/30(日)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897
[ 7/21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08/1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0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我常常說:「一個人的語言,它反映了一個人的信念;而一個人的信念,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
不知道你會不會常常習慣用「必須」這兩個字,特別當那個主詞是「我」。比如說「我必須如何…、我必須做什麼事…」,或者是「應該,我應該做什麼事…」
當我再繼續往下分享之前,我想邀請你先想一下,這種所謂的「我必須如何…」跟「我應該如何…」;表面上聽起來,好像是指向自己該做的事、指向自己的行為。
但是在實際上,它真的有幫助你嗎?它真的有幫助你,更欣然接受眼前的任務,或者是讓你覺得更自由、更有自主性嗎?
我常常聽到有些人跟我分享,他的自我對話是這樣的。就是「我應該去做,但我不想做,但我必須去做,因為他們叫我去做。」你聽出來了沒有?
這種自我對話好大的矛盾,而且那個說話的人、那個心中有這個念頭的人,其實常常是處在一種「受害者」的位置;那麼可想而知,其中的抗拒、壓力、混亂、矛盾,就是一個自然而然會發生的結果。
其實,無論是「必須」或者是「應該」,這樣的自我對話,常常會加強一種內在的信念,就是自己是受到其他人的逼迫,不得不做違反自我意願的事情。
於是呢,你可能會常常感覺到自己被日常的瑣事擊垮了、負荷非常的重;你拼命的工作,人生卻沒有任何的樂趣。
其實,這種「必須去做」的自我對話,在潛意識裡面的語言,其實是這麼樣推演的。當你的心中想起一個「我必須去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的潛意識語言是這麼說的。
你的潛意識會說:「其實我不想做,是他們違背了我的意願、逼我去做的;可是我非做不可,不然就慘了。」
「不然會發生某件很恐佈、很糟糕的事情,我會恨我自己。而這個局面,無論如何我都會輸,要是不做我就會被懲罰;但如果我做了,就是違反自己的意志。」
其實這些潛意識的念頭,會創造出龐大的外界壓力。而且呢,會加深你無助受害者的心情;這樣的情況,非常容易讓人採取「拖延」的防衛機制,所以我們為了保護我們自己,其實這是很正常的。
誰都會想要保護自己,當我們有這樣的「自我保護」的需求的時候,我們面對那些傳達出「我必須去做」的事物的時候;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的猶豫、抗拒,甚至於是一種憤恨的情緒。
那當你聽到這裡,你發現糟了!我真的常常說「我必須如何…」,或者是「我應該如何…」,那這時候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很簡單,如同開頭說的,語言會反映出我們的信念;那麼我們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調整自己的內在語言跟外在語言。
你可以試試看這麼做喔,當你不管是心裡還是嘴巴上,要說出「我必須」或「我應該」的時候;你可以試著用「我選擇」跟「我決定」來取代。
比如說,「我選擇」做這件事、「我決定」我要做這件事。當你試著使用「我選擇」或「我決定」的時候;你的潛意識信念,就可以把你的專注力,導向一個是屬於你要做的目標。
而且呢,也能夠讓你心中很清楚的明白,是自己要為這個結果負責任。你成為一個「主動者」,你不再是一個「受害者」。
所以,再強調一次,當你心中浮現起「我必須」跟「我應該」的時候,請你使用「我選擇」跟「我決定」來取代。
然而如果延伸來看,「你選擇」跟「你決定」的事情,如果太大、太不合理,我想你的自我崩潰也是遲早的事。
所以說,要怎麼樣調整自己的外在語言,跟內在語言,也就你的信念。把你的決定跟你的選擇,成為一個能夠幫助自己有持續動力,而且專注在你該做的事情。
那關於這個部分的話呢,我很鼓勵你哦,你可以試著幫你即將要前去的地方,去拆分出很多的「小目標」,去幫自己建立很多、很容易,幾乎不可能失敗的小習慣。
讓你所有的自我決定,都能夠成為一個毫無阻力、不可能失敗的前進方針。如此這般啊,你的潛意識的信念就會相信,只要你想做的都能夠被完成。
然而,要怎麼樣建立小目標,要怎麼樣建立小習慣呢?談到這裡喔,我很鼓勵你,可以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時間駕訓班」這一門課,除了讓你掌握「提升效率」,跟「避免拖延」的關鍵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我會花很多的時間、很多的示範,跟很多的引導。
讓你能夠在生命當中,為自己建立起幾乎不可能失敗的小習慣;去打磨你的信念,讓你內在的潛意識深刻的相信自己,只要你想做的都可以被完成。所以我很期待,能夠在「時間駕訓班」裡,一起跟你前進。
那當然了,回到今天的主題。無論你會不會參與我的線上課程,我都很期待,你能夠試著在你的生活裡,把那些所謂的「必須」跟「應該」,慢慢的淡出你的生命裡。
在每一次它即將要出現的時候,你都可以有意識的,無論是在你的嘴巴上,還是在你的心裡,告訴自己、也告訴別人「我選擇」做什麼事,或者是「我決定」要做什麼事。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特別是今天談到的「時間駕訓班」,詳細的內容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
我很期待,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目標導向行為 在 目標導向行為- PanSci 泛科學 的相關結果
而當我們的注意力被引人入勝的事物吸引時,我們就會完全失去時間感。 動機 心理學 情緒 時間 時間感 注意力 目標導向行為 認知心理學. 0. ... <看更多>
目標導向行為 在 目標導向 - 百科知識中文網 的相關結果
人類行為類型之一,為達成既定目標而形成的具有傾向性的有意識行為。它是在行為主體對行為目標已有深刻明確認識,並形成高強度達成目標動機。具有能夠達成目標自信心的前提 ... ... <看更多>
目標導向行為 在 目標導向行為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目標導向行為 (Goal Directed Activity)目標導向行為是指個體由強烈的動機所驅使,希望達成某一目標的行為。這兩類行為最主要的區別在於,它們對需要的強度具有不同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