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寫作過程比《#法式甜點學》還要艱困許多。或許如同誠實面對自我總是不容易,近距離寫自己的家鄉,遠比能夠保持客觀距離地觀察、分析他者來得困難。
今年五月交稿之後,我一直無法完成序和前言,直到最後被編輯催促時,仍然腦中一片空白,實在不知道該從何說起。最後依著編輯建議,從去年臨時在巴黎家中找到一片口罩開始回憶起,然後才發現,過去這一年波瀾起伏、今晚睡下不知明日身在何處的經歷,確實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決定要寫作本書的心念下得很快,雖然寫得無比痛苦,但終於對過去十數年間困惑的與思索有所回應,最後還是要感謝那個堅持下來的自己。
以下和大家分享收錄在本書中的序(長文預警),如果這本書裡的職人故事、作品解析和相關思考與論述,能在茫茫人海中觸碰到幾個人,為未來的花開繁景種下種子,那所有的辛苦也算值得了。
*****
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回答「我是誰」
2020年出版《法式甜點學》的前夕,我在巴黎家中翻箱倒櫃找出一個口罩,當下便上網訂了四天後的機票回台灣。當時只想著新書宣傳完便要回到巴黎,卻沒想到世界轉眼間變了樣。我離境三天後,巴黎便宣布封城,此後一年,巴黎的朋友們在反覆的煎熬中適應新生活;我則仿若被邀請進入了一個平行宇宙,無視全球的疫亂橫行,在這個我出生、成長,熟悉卻認識不深的島嶼進行探索之旅。
#因疫情而起的奇異旅程
由於甜點啟蒙地在巴黎,自己過去十年間在台灣的日子也少,除了本就認識的開業朋友外,我對本地的甜點業者、職人的認識大多來自網路與業界的口耳相傳。滯留台灣的這段期間中,我終於有機會拜訪那些一直列在名單上的店家、希望認識的朋友,也受邀參加了不少餐會。台灣職人們的熱情和靈活令人感動,餐飲界的活力與無框架更使人訝異。如果說在巴黎看到的作品,像是在一個已經構築華美的世界裡持續深入、為一個滿腹經綸的學者持續產出更精闢的見解而拜服,在台灣的所見,則像是造訪一片生機盎然的新天地,處處皆是怒放的奇花異草卻鮮為世界所知。
由於過去數年中,自己扮演的都是將法國的甜點、甜點師推廣給台灣市場的角色,但並未有機會深入了解本地市場,更不用提將台灣的(法式)甜點、甜點師介紹給台灣讀者,甚至國際讀者,我於是很快決定要將自己的經驗發展成系列採訪計畫。雖然明明還在《法式甜點學》新書宣傳期,卻幾乎沒有太多猶豫,立刻將自己在2019年許下「出完書一定要放一個大假,最好能去夏威夷發呆曬太陽」的願望拋在腦後。採訪計畫大致訂定後,我便決定要將其成書,不僅為自己的見聞留下紀錄,也藉著深入梳理台灣代表性職人們的養成及相關作品,在力所能及之處,深入思考身為「台灣甜點人」的意義。
接下來的日子,雖然隨時都像處在壓力鍋中一般,最後甚至幾乎將自己完全耗盡,收穫卻超乎想像地豐富。我每日一面留意法國的疫情消息,做好馬上要上飛機返法的準備,一面依照計畫聯繫受訪者,還透過他們熱心的引介,去了屏東、彰化、埔里探訪可可、芭樂、香草、茶葉等產地,雖然皆是來去匆匆,但已像是打開了神奇寶盒。僅是驚鴻一瞥,便為其中所藏之富而感嘆,每一顆寶石都是一個浩瀚的宇宙、一個涵納百川的汪洋。
#法式甜點中的台灣身分識別
在開始大部分的採訪前,我曾與一位自己極為敬重的出版界前輩有過一次深入且有趣的談話。當時我解釋自己希望寫的,不只是訪談集、人物誌,而是透過這些訪談,反映出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在面向世界、選擇究竟要製作何種風貌的甜點時,照見自己腳下稱為「台灣」的這塊土地,及身為「台灣甜點師」的看法。前輩的觀點畢竟實際,認為一般而言,台灣甜點師要在台灣製作法式甜點(或來自西方的果醬、巧克力等),自然會使用本地合適的食材,形成台灣風格的法式甜點更在情理之中。而我試圖在法式甜點中尋找台灣身分識別的角度過於刁鑽,也不會是本討好的作品。
真話總是不那麼美妙,對當時雄心勃勃的我來說,這番話確實有些苦澀,卻也難以反駁。2021年5月,台灣疫情出現破口,很快直升三級警戒,開啟了連續2個月以上的「自主性封城」,所有我在業界的朋友皆受到沉重的打擊,和法國在封城期間,甜點麵包業一枝獨秀,擁有穩定生意、甚至逆勢開店的案例完全不同。原因就是因為甜點、尤其是法式甜點,在台灣不僅是小眾,還是小眾中的小眾。既然不是必需品,生活不便時自然是第一個捨棄的對象;而法式甜點過於嬌貴,以致於外送、宅配風險皆高,即使死忠的顧客也難以一再承擔碰撞毀壞的失望。如果在華麗的外表和巨幅媒體聲量下,它其實是個如此邊緣的商品,我怎麼能不質疑,自己一直以來在做的事是否真有意義?
不過,縱使心中懷著巨大的問號,我並未因此更改太多原來的訪談大綱,決定持續依照計畫進行訪問,待寫作時再一邊思考呈現方式。前輩認為,《法式甜點學》是在帶領讀者看懂、吃懂法式甜點,因此本書的任務,應該是帶領讀者看懂、吃懂「台灣甜點師做的法式甜點」。但對我而言,能夠懂得這一點,必得先回答如「#誰是台灣甜點師?」、「#為什麼要做法式甜點?」、 「#他們做的甜點真的是法式嗎?」等問題。而為了理解甜點師的作品,回答「為什麼他們選擇這麼做」,就需要碰觸到每一位職人獨特的創作哲學、生長記憶及自我定位。更進一步,在國際交流如此頻繁,品牌進軍國際也不新奇的今日,這些職人們也得回答:「#為什麼我和別人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法式甜點和其他國家的不一樣?」、「#為什麼台灣的甜點師和其他國家的甜點師不一樣?」、「#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而這些問題都指向一個終極的質問,即「#我是誰?」
#我是誰_與_我的甜點是什麼樣的甜點
由於不確定自己什麼時候得回法國、什麼時候能再有機會與受訪者們深入聊聊,每一次訪問我都抱著「錯過這次沒有下次」的心情,也因此,光是訪談大綱便動輒超過2,000字 。在訪綱中,我將希望探討的問題分成五個面向:養成經歷、創作哲學與品牌精神、台灣味與台灣身分識別、對本地市場的觀察、對未來產業樣貌及品牌發展的看法,其下再切出5至6個子題。雖然每一次約訪時,我都試圖先打預防針:「我只是習慣把問題寫得很細。」以減低受訪者們看到訪綱的衝擊,但沒有一次訪談不超過三小時,有幾次甚至分成兩、三次才結束,還不包括事後各種細節確認。令我感動的是,每一位受訪者都毫無二話、非常慷慨地把他們寶貴的時間留給我,和我侃侃而談自己養成經歷中那些難忘的故事,那些他人看來或許微不足道的細節,以及自己對「做甜點」、「成為甜點師」、「經營品牌」的信念。
整理訪談內容及寫作的過程異常痛苦,但對我來說意義重大。那不只是一個「台灣再發現」的旅程,更是「自我再發現」的旅程。藉此機會,我回顧了過去十數年中,每次對外國朋友介紹自己家鄉的種種思量、不知道該選哪一道菜代表台灣參加派對的苦惱,以及在每一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猝不及防的尷尬片段。受訪者們用他們的生命經驗和作品告訴我,我們既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彼此相連的,而我們應該要為能夠說出「我們」感到驕傲。或許整個亞洲都喜歡蜜紅豆或紅豆沙,但我們曾經一起在暖和的冬至揮汗排隊吃一碗紅豆湯圓;就算日本有抹茶、中國有百年名欉,但我們皆曾和父母一同招待來訪的客人喝茶聊天談生意,也曾用兩根手指拎著半空的軟塑膠杯、嘴裡嚼著珍珠和椰果,走過那腦筋暈眩發脹、彷彿不會結束的夏日午後。
因為有這些生長記憶與生活經驗,所以我們的盤式甜點中能出現冬瓜茶、鳳李冰、麵茶;甜點中能有鹹蛋黃、肉鬆及芋泥。對生根萬華社區的主廚來說,將法式甜點做成「紅龜粿」的形象自然無比,而曾經留法的主廚以「黑森林」(Forêt-Noire)為基底,結合杏仁茶與櫻桃,創作出「白森林」也是信手捻來。在台灣餐廳工作的新加坡籍主廚端得出椪餅與清粥小菜,在新加坡餐廳工作的台灣主廚也能將台星兩地皆能欣賞的摩摩喳喳和綠豆蒜糖球上桌。我於是明白,重要的並非向別人解釋自己是A、不是B,而是接受自己既有A、又有B,但是和兩者都不一樣,所以能堂堂正正地當一個既不是A也不是B的「自己」。
#唯有知道自己是誰_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所以,究竟為什麼非得在「法式甜點」(或至少是「舶來的甜點」)中找自己、識別台灣身分?除了延續《法式甜點學中》提出「法式甜點是甜點界的官方語言」,也是「想站到世界舞台上的甜點師都要能流利使用,以訴說自己故事及思想哲學的語言」之論述,或許還因為,縱使「法式甜點」的內涵與定義還未在台灣有廣泛的認知,但以其為基礎的「西點」早已是台灣日常的一部份,也已碰撞出許多火花。想想傳統麵包西點店內的泡芙、焦糖布丁,它確確實實存在於常民生活中。
日本東京大學教授、歐洲中世紀研究專家池上俊一在其著作《甜點裡的法國》中,以一整本書的篇幅論述法式甜點如何作為法國文化的精髓,成為影響世界的「文化霸權」重要武器;在台灣,從「中菜西吃」的風潮到「在fine-dining(精緻餐飲)中尋找台灣味」的討論,乃至餐飲界大量投入、直至獲得《米其林指南》的肯定,更逾數十年。飲食成為文化,以「軟實力」輸出早就不是新聞;飲食便是政治的一環,以飲食區分人我、定義身分實屬稀鬆平常。
「風土」(terroir)概念從法國葡萄酒區分產區發展至今,已超出氣候、土壤等自然環境因素,當地人文與特殊技術皆含括在內。倘以近年來受到國際矚目的「台灣可可」為例,作為世界上少數有能力生產「bean to bar」、甚至「tree to bar」巧克力,並以此製作甜點的國家之一,「台灣的風土」將是我們和世界溝通的利器。再想想那些在國際賽事上拚搏的台灣職人們,若我們將目光更多聚焦在當下或未來,不僅需要向法式甜點及投身其中的甜點師們給予更多關注,也須了解身世來歷、梳理來龍去脈與各方觀點,才有機會迎向無限可能。唯有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更堅定地成為誰。
我懷著這樣的信念完成本書,雖然有許多遺珠和力有未逮之處,但衷心感謝所有受訪者及以各種形式提供援助的朋友們。希望本書不僅回覆了前輩的擔憂,也回答了我旅歐十年間的困惑;不只回應了台灣數十年來的焦慮,也為我輩及後進的職人們提供了前進的線索。
*****
《法式甜點裡的台灣:味道、風格、神髓,台灣甜點師們的自我追尋》
📌 實體書購書連結:
台灣 -
博客來 獨家限量簽名版:
https://tinyurl.com/296328zk
博客來:
https://tinyurl.com/9sbuawew
TAAZE讀冊生活:
https://tinyurl.com/rjnvukzp
誠品書店 eslite bookstore:
https://tinyurl.com/7vps9bn6
金石堂KingStone:
https://tinyurl.com/388vkmxj
momo購物網:
https://tinyurl.com/87tnmaca
香港 -
誠品香港 eslite@HK 已上架,可下載誠品人HK app 後搜尋:https://tinyurl.com/6scj9hc,或致電 +852-3419-6789 訂購
新馬 -
Citè Book Garden 城邦閱讀花園:
https://tinyurl.com/at644w5p
Popular Book Co (M) Sdn Bhd 大眾書局 也可代訂
📌 電子書購書連結:
9/13-9/26 博客來獨家:
https://tinyurl.com/u7fmwhxs
其他通路將在 9/26 後陸續上架
#yingspastryguide #yingc #台味甜蜜蜜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萬的網紅野人七號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片拍攝日為疫情警戒公布前預錄影片】 【事前登錄活動網站】https://bit.ly/3eMmzpw 《陰屍路:倖存者》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wdstw 【加入部落並獲得勳章】https://reurl.cc/ZQmrel 【成為村民】htt...
石蒜種子 在 TASTY NOTE 日本男子的日式家庭料理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煎香料牛排】
家裡有豐富香料的話,請務必試試這道香料牛排做法。
只是簡單的混合調味,就有非常豐富高級的香氣,與往常不同口味的牛排非常值得一試。
現在台灣也能非常簡易在網路上購得香料,有了豐富的香料就能做很多美墨式、印度式料理,很值得收藏!
---
詳細食譜:https://tasty-note.com/steak-spice/
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tastynote
VLOG: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JYbYLYGDijVvlRdHbSIDV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tasty.note/
LINE官方帳號:@tasty.note(一定要加@喔)
喜歡我們的食譜,請給我臉書評價😊
---
📖我的第一本著作「日本男子的日式家庭料理」食譜書現正熱賣中,
博客來、金石堂、誠品、讀冊均有販售。※可以寄送海外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7075
金石堂:https://www.kingstone.com.tw/basic/2014271501980/
誠品: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73622843530
讀冊均: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907071.html
---
喜歡這道食譜,請給我一個讚😊
如果有什麼問題呢?
可以寫在留言區喔!
☆份量☆
1-2人份
☆材料☆
牛排---2片
海鹽---1茶匙
黑糖---1茶匙
紅椒粉paprika powder---1茶匙
辣椒粉chili powder---1茶匙
俄勒岡葉oregano---1/2茶匙
黑胡椒---1/2茶匙
洋蔥粉---1/3茶匙
大蒜粉---1/3茶匙
小茴香種子(孜然)---1/3茶匙
---
☆作法步驟☆
[1]
所有香料混合。
[2]
抹在牛排上。
[3]
下鍋煎熟後,包上鋁箔紙休息10分鐘鎖緊肉汁即可享用。
[4]
簡單又美味的牛排料理,有材料的話推薦你試試。
★小撇步
鹽的用量可以隨各人口味做調整。 沒有黑糖的話,用普通砂糖也OK。
---
有食譜上的問題,也可以寫在留言區☺
---
石蒜種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況轉播 #尊貴碳鍋與RAW午宴
今年初,我在Instagram上發現了一個謎般的鍋子,外方內圓,黝黑如炭,照片與影片精雕細琢,形象尊爵。攤開其廣宣名單,哎呀呀,不都是國際級大廚嗎!東京是奧田透,墨西哥是Enrique Olvera,利馬是Virgilio Martinez,義大利阿爾巴是Enrico Crippa。那麼,台北由江振誠擔綱,順理成章。
三個神秘黑盒子從RAW的廚房乘著推車出場。江振誠主廚開宗明義:「這鍋子集壓力鍋、鑄鐵鍋、燜燒鍋於一身。」他分別示範了三種用法,第一煮是白米飯,似壓力鍋那般炊出完美晶彈的青森「青天霹靂米」;第二煮是牛菲力,如鑄鐵鍋那般燒出外焦香內瑰嫩的質地;第三煮是鴨肝與高麗菜鑲肉,仿燜燒鍋那樣火力穿透入裡,熟度均勻。
「而且很好看。」江振誠再加一點。
被江振誠說美的鍋子,是「#ANAORI kakugama碳鍋」,由日本的碳素專門製造商「ANAORI Carbon株式會社」成立的全新品牌,瞄準fine dining餐廳與高端家庭用戶。為什麼說高端呢?各位若上官網去查價錢,小尺寸要價NT$74,900,大尺寸要價NT$129,900。買鍋堪比名牌包。
奢侈品的價值未必以實用性來衡量,不過這鍋,確實有獨特的訴求。碳石墨一體成型,這咖鍋,導熱非常優異,畢竟,碳石墨的遠紅外線量是鑄鐵的五倍。日本的燒鳥、燒肉時常強調木炭,就是著眼於遠紅外線,也就不妨將此碳鍋想像為,食材被竹炭包圍著烹調。也因為厚,以及中央的釜型設計,於是也導熱均勻、蓄熱良好。適於直火加熱,烤、燉、煮、炸、蒸皆宜,上方的蓋子,翻過來還可做煎烤盤;中間一層檜木蓋,加熱後會散發優雅香氛。
繼續用原有的壓力鍋、鑄鐵鍋、燜燒鍋當然也可以,功能性與實用性則會限制常人對於鍋具的想像,吧。
別再讓大家誤會我在賣鍋子。託ANAORI之福,我也嚐到了RAW今年開賣以來備受好評的「Andre is back」菜單。
從頭到尾,毫無保留,沒有在手軟的。RAW哪一次不是這樣?而這次,我又明確感受到菜色之精之細,執行準確,那是對於「好吃」的深度理解,藉由一切細解綻放光芒。這的確延續Restaurant ANDRE的DNA,兼有RAW的活潑與動感;而RAW是一間量體比Restaurant ANDRE大得多的餐廳,卻仍能把一道道菜複雜的配件與元素精準呈現,值得喝采。
很喜歡開胃點心中,昆布脆片與熟成帆立貝清脆與軟黏的對比,海帶絲疊上柔韌,不同口感堆積起來的鮮味,閃現油封檸檬的高頻亮香;海膽花生醬天使麵,宛如麻醬拌麵的趣味,卻是甜鹹鮮的完美比例教人折服;尼斯沙拉,以煙燻和魚油貫穿全場,馬鈴薯以煙燻羅勒醬、第戎芥末醬做出差別,香檳醋漬珍珠洋蔥與橄欖油的清新酸脆也很重要。
玉米三重奏,一刀刀片下的玉米彷彿綢緞,果甜搭佐鮮辣(辣烏魚子面疙瘩),頓時味道立體;另以愛樂壓與雞湯萃取穀物、香料與咖啡粉的風味,平添表演性與趣味,加味的雞湯沖進玉米與香草製成的膠囊成為「玉米濃湯」,味道也很討喜。水針魚捲也有細工,捲進的是鱸魚肉與香草碎,蘸上南法燉菜「Barigoule」轉化而來的大蒜、雞湯、朝鮮薊醬汁,或者焦化味噌,都很鮮美可口,發芽小麥柔韌的顆粒感與鮮甜的味道,也加強土壤、種子的風味。
還有百吃不膩(也沒吃那麼多次啦)的「Memory 1997」— 江振誠主廚在法國「感官花園」餐廳創作的第一道菜,溫暖的鴨肝凍、柔美的黑松露醬汁,經典而舒心。
作為ANAORI午宴的主菜,那道釜飯也是非常美味的。飯真的好吃,來自青森的青天霹靂米被炊得飽滿Q彈、粒粒分明,和均勻五分熟的滑嫩牛菲力與水潤油香的鴨肝送作伙,既是解構版羅西尼牛排,也是升級版牛肉丼。
在隔板林立的RAW吃飯,是全新體驗。這是降級後我的第一場餐敘,也唯有回到餐廳,才能實際體會餐廳多麽不可取代。
石蒜種子 在 野人七號部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片拍攝日為疫情警戒公布前預錄影片】
【事前登錄活動網站】https://bit.ly/3eMmzpw
《陰屍路:倖存者》Facebook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twdstw
【加入部落並獲得勳章】https://reurl.cc/ZQmrel
【成為村民】https://reurl.cc/arqo3Y
會員影片專屬村民獨享 🚫 請勿轉載
#頻道會員加起來 #陰屍路倖存者 #野外生火
各位村民們!!這部影片的每一個讚或是每一個分享
手遊『陰屍路:倖存者 』就會捐出50元
最高捐出30萬元給『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邀請玩家們共襄盛舉
一起為需要幫助的單位出一份力。
受贈單位:「台灣全民食物銀行協會」
立即參加『陰屍路:倖存者 』事前登錄活動!還有很多大獎等村民們帶走!
00:00 村長廣播
00:38 片頭
01:10 開場
01:18 村民生存戰規則講解
01:59 再次強調生火的重要
02:18 科七與潘潘登場
02:28 長繭男孩來了
02:47 厲害的阿包跟Mina
03:01 吉瓦二人組出場
03:22 壓軸的凱西與蓋瑞
03:42 剛剛示範最差的開場表現
03:57 解釋生火的用具有哪些
05:00 抽籤
06:28 食物生存戰Action
06:35 長繭男孩隊
07:00 吉瓦二人隊
07:07 科七與潘潘隊
07:13 叫外送(?)隊
07:53 阿包跟Mina隊
08:08 鑽木起火成功的話+$5000
08:25 今天準備的食材
08:44 生存之戰的意義
09:13 種子隊開始進行生火
09:41 吃蒜頭的部分(?)
10:02 真的生起火了!
10:19 人性的問題
10:29 村長試試鑽木取火
10:41凱西隊決定偷火
11:04 村長完全沒理
11:24 很認真的長繭男孩
11:56 鑽木取火隊快要放棄
12:24 村長幫助電池隊
12:41 鑽木取火隊有點進展
12:59 長繭男孩隊成功生火
13:46 村長加入第二次挑戰生火
14:30 長繭男孩隊再次成功生火
14:48 大家一起幫忙鑽木取火
15:09 品嘗烤肉
15:30 凱西隊心得
16:06 阿包隊心得
16:25 科七隊心得
16:48 長繭男孩隊心得
17:04 吉瓦二人隊心得
17:49 示範打火石使用方法
18:17 頒獎
19:49 歡迎收看野人七號部落之生存挑戰賽!
19:59 膽小勿看
🌵社群資訊
🍖林柏昇 KID https://reurl.cc/exzq5M
IG:https://www.instagram.com/circuskidd/
🍖勾破七八 https://reurl.cc/nzNeQ2
IG:https://www.instagram.com/filter_story/
🌵更多你不能錯過
🍖KID花蓮背包客棧 • KID Hualien Hostel
https://reurl.cc/exzq5M
IG:https://www.instagram.com/kidhualien/
🍖野人Shabu 冷藏/熟成高級肉專門
https://reurl.cc/MvOalX
IG:https://www.instagram.com/kidshabu105/
🔥 合作請洽 hn15317149@gmail.com
🔥 LINE:debbytsai0406
石蒜種子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正如吃泰國菜要往九龍城,喝咖啡要跑到西營盤,要吃韓國菜,必定要到尖沙咀。粗略一數,尖沙咀區內起碼有五六十間韓國餐廳,的確令人花多眼亂,精選5間不同風格的韓國餐廳,有新有舊,有本地薑亦有過江龍,未必有OPPA看但一定有最好的韓國美食。
元豐園
地址:尖沙咀寶勒巷22-24號雲龍商業大廈地下
電話:2721 8730
營業時間:11am-4am
詳情: http://bit.ly/2KKpJgA
元豐園,09年才開業,但前身豐園是老字號,所以名氣十足,老闆、廚師班底、菜式等通通不變,連人氣亦一如以往,大量韓國遊客及居港韓國人捧場。老闆是韓國人,母親遠在五十年前已來港,莊園、韓國宮等地中韓國餐廳都是她創辦, 所以無需擔心口味正宗與否。
餐牌選擇多,菜式分量大,提供燒肉、鍋物、海帶湯、辣涼拌魷魚等正宗韓國菜,口味多年不變,鹹香入味,單是頭盤的泡菜陳容已有十多款,甜、鹹、鮮、脆等應有盡有。坦白說服務水準平平,侍應永遠木無表情,人氣十足但又永遠沒有人聽聽電話,想訂位仍然相當困難,但單論味道,元豐園的確值得一來。
新羅寶韓國餐廳
地址:尖沙咀彌敦道 132號美麗華商場 4字樓
電話:2375 2882
營業時間:11:30am-2:30pm, 6pm-10pm
詳情: http://bit.ly/2VO9C2J
另一間服務平平,但味道同樣出眾的老字號韓國餐廳,就是新羅寶韓國餐廳。是居港韓國人聚餐熱點,食物多選擇,餐牌非常巨型,前菜、烤肉、熱鍋、飯麵、甜品俱全。
雖然緊貼潮流,加入炸雞、卡邦尼年糕,不過最耍家始終是傳統菜,煙牛肉片、魚鰻頭、水參沙律都是城中少見的韓國菜。用料精,韓牛、用韓國種子培植但在惠州種植的有機菜。麵條亦是自家打製,調味料如辣椒粉、麵豉,全部韓國進口。味道傳統正宗。刀法仔細,明星菜牛肋骨,去盡細筋,入口軟滑。雞翼細心裁剩單骨,吃來方便。
石牆道韓國餐廳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 29-33號永利大廈地下及一層 20及 22號鋪
電話:2311 9878/2311 9879
營業時間:12nn-3pm、 5pm-11pm
詳情: http://bit.ly/2XktVVO
石牆道主打韓國海產,是區內少有標榜韓國海產的食店。因韓籍老闆娘來自全羅南道,韓國人公認此地是海產最強的地區,因全羅南道在韓國南部,沒有重工業,水質優良,海產特別豐富,鮑魚海鰻左口魚魔鬼魚黃花魚八爪魚,全國稱冠,所以這餐廳亦以海鮮稱雄。
餐前免費供應十多款泡菜已特別,是麗水口味,醃蘿蔔、桔梗根、番薯莖、柄海鞘;菜式款式多,由烤肉、鍋物、滷豬腳到泡菜煎餅都有,過百款,細心一看,一半都是海產﹕鮟魚康魚、生蠔、八爪魚、鰻魚、黃花魚,都來自韓國。雖然用大量醬料,大鹹大辣,口味粗獷,但醬料中加入許多蝦仔、魚仔來調味,鹹辣得來又帶鮮,可以吊出海產原有的鮮甜,是韓國人獨有的海鮮滋味。
韓國來的生蠔,以芝麻葉包着,放生蒜片及青辣椒,再蘸點辣椒醋來吃,又酸又辣,卻又滿嘴蠔鮮,非常開胃。八爪魚刺身,輕灼、粗切,蘸芥末醬油,鹹鹹鮮鮮、煙煙韌韌。還有韓國人至愛的黃花魚,以檸檬、辣椒、雪梨蓉醃製兩三小時,再燒香來吃,魚肉嫩滑,魚油豐腴。
Goobne
地址:尖沙咀赫德道4號The Hart 2樓
電話:2311 0001
營業時間:12nn-2am
詳情: http://bit.ly/2GsWRVX
炸雞雖然成風,但這間韓國烤雞過江龍卻是個人心頭好,標榜烤雞不經油炸,不止更健康,味道亦好,即叫即烤,雞皮香噴噴又不油膩,雞肉不會過乾。
廿多款烤雞有原味、甜辣、蜜糖、蒜香水果醬油,還有一款原味烤雞翼,香脆入味。雞翼選用淨重900至950克重的內地冰鮮三黄雞,由屠宰到來貨,不超過三天,確保新鮮。混合七種香料的醃粉醃廿四小時,撲上韓國米粉,195度高温烤烘15分鐘,極速將雞皮烤脆,又能鎖住肉汁。吃下沒有炸雞的油膩,肉質多汁軟嫩。醬汁濃淡恰好,吃完來一杯韓國真露,爽。
有提供沙律、年糕等,但除了分量大,味道坦白說不值一提,來這店,就是要吃烤雞。
李家
地址:尖沙咀金巴利道 84號地下
電話:2375 8080
營業時間:5pm-4am
詳情: http://bit.ly/2VOFST7
一手掀起韓國炸雞在香港熱潮的炸雞店,韓籍店主在首爾當了十多年廚師,開過酒吧式食肆,2011年見香港未有韓國炸雞居酒屋,碰巧外父懂炸雞,於是取來外父的秘方,與太太兩口子開一間,當年火速紅,晚市起碼排一兩小時才能入座,現時人氣已回落不少。
口味傳統,以辣椒碎、辣椒粉、韓國啤酒等醃足廿小時,蘸韓國麵粉做的炸漿,即叫即炸。雞皮超脆,連雞槌雞胸都滑嫩,滿有肉汁,雖然口味款式選擇不多,只有十多款,而且都是常見的原味、香辣等,但基本功做得好,隨便點菜也不會令人失望。
還有鳳爪(辣得要命)、燒雞等,都是分量奇大,起碼要三四人分享一碟。客人多韓國人,愈夜愈熱鬧,幸好全店都是高身椅背卡位,阻隔了不少聲音,私穩度亦高。
編輯:楊志強
石蒜種子 在 春天球根- 日本原裝進口-大球莖紫花石蒜和美人蕉種子新上市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原裝進口-大球莖紫花石蒜和美人蕉種子新上市! 石蒜科生命力強盛. 一向很受歡迎.很適合台灣的氣候栽種.但品種上常見就是金花與紅花石蒜.其他顏色石蒜很少見. ... <看更多>
石蒜種子 在 紅花石蒜開花縮時攝影-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紅花 石蒜 是一種夏季休眠的球根花卉,夏天時地上部位全都枯死,只剩下鱗莖躲在土裡,夏末秋初會抽出直挺挺的花序,綻放出有如紅色蕾絲般的花朵, ... ... <看更多>
石蒜種子 在 網拍上的各色石蒜種子是真的嗎- 看板Plant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想種紅白藍色的石蒜花,但找了網拍發現只有紅花跟金花有賣家在賣球根,其他大多
是賣種子,圖都一樣的類似下圖
想請問有板友有從種子種植成功的經驗能分享的嗎?有問賣家說播種到開花大概一個半月
,我自己有點懷疑,怕買了根本種不出來。但有賣白花藍花球根的又好難找...
感謝各位板友!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1.137.217.1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lant/M.1619620372.A.222.html
※ 編輯: conasc2001 (101.137.217.149 臺灣), 04/28/2021 22:33:32
※ 編輯: conasc2001 (101.137.217.149 臺灣), 04/28/2021 22:34:41
※ 編輯: conasc2001 (101.137.217.149 臺灣), 04/28/2021 22:52: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