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喃喃•
《紀錄:(高)敏感寶寶》
「敏感」不是一種病,也不是醫學上的專有名詞,屬於心理學上的定義,是一種很常見、卻少被理解的人格特質。
大部分人看到現在活潑且勇於嘗試的Pomi,殊不知其實是個敏感寶寶,因為我們很少提起,也加上當時心臟的一些問題,所以也沒有多的的心力建立關於育兒的粉專或是IG(關於破了洞的心 改日分享)
嬰兒時期是個無時無刻都在哭的寶寶,Pomi的奶奶都敬而遠之,一直說:為什麼這麼愛哭。(我們都覺得嬰兒不哭才奇怪)曾經也一度差點被保母退貨,不過已經沒有在保母家了
一天的睡眠時間極短,活動量也大,很少有笑容出現,整日都要黏在媽媽身上,尤其是哭了,誰也不要,只能媽媽,所以也幾乎都是趴在身上睡著的,一放下床,馬上醒來,接著開始哭
感官放大的孩子,只要環境或是小細節稍微不同,反應就會特別明顯,記得第一次與我們回娘家過夜的Pomi連續哭了三個小時,哭到吐奶;好幾回在安全汽座上一路哭到回家
我們當時找文獻資料、小兒診所諮詢,能確定的就是敏感寶寶,只是每個孩子的狀況與程度不太一樣
🟡高敏寶寶特徵檢測,詳見留言處
媽媽自己本身就是高敏人,遇到高敏兒,其實一開始更焦慮,還好的是有個神經大條的先生,加上透過書籍與文獻,運用適合Pomi的 #科學與心理學育兒方式(非行為學 非猶如馬戲團的訓練
即便是高敏寶寶,我們沒因此就覺得那就只能這樣了的想法,也沒有如大部分人所說,要時常出去接受刺激或是刻意刺激
🟣一歲前我們在日常這麼做:
1、讓孩子有固定的環境與事物,即使外出也是
(一歲後進階為事先的討論與準備)
2、在家一起玩減敏與感覺統合的小活動
(一歲後開始加入其他小活動)
3、與爸爸有固定的相處時間或是模式
(一直持續中)
4、合理的狀況下,我們時常表現出從容自在,Pomi會一直觀察我們的表情,進而反應情緒,因為高敏感嬰兒也比較容易受到家長的情緒影響
5、正向鼓勵,非讚美 非責備
(持續中)
就在某一天發現,好像哭的頻率減緩了,適應陌生環境的時間也縮短,也可以不用只要媽媽,也能與其他熟人好好的相處
即使現在剛到新的環境,一開始還是黏在身上緊緊,不過很有趣的是,會說話之後,周遭只要有一點點的氣味變化,她就會直接說出臭臭的,讓我們尷尬的很想趕快離開現場,真是哭笑不得
高敏寶寶的優點其實很美好,也有其獨特的優勢,觀察力強、較具同理心、容易將經驗內化,我們在Pomi身上也看到了一些認知、情緒的學習上,蠻快就能吸收,尤其是感官的部分
🌻節奏放慢一些,給孩子多一些時間長出翅膀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家中有多過一個小朋友的家長,應該不難發現,即使是「同一條腸」出來,兩個孩子的脾性也可以南轅北轍。如果說交朋友同拍拖也是「人夾人」,那父母教養小朋友會唔會也一樣?我們經常說學校的老師要有教無類,還要因材施教;其實家長亦一樣,但我們是否懂得如何了解孩子的特質? 參考資料 C. (2012, July...
科學與心理學育兒方式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家中有多過一個小朋友的家長,應該不難發現,即使是「同一條腸」出來,兩個孩子的脾性也可以南轅北轍。如果說交朋友同拍拖也是「人夾人」,那父母教養小朋友會唔會也一樣?我們經常說學校的老師要有教無類,還要因材施教;其實家長亦一樣,但我們是否懂得如何了解孩子的特質?
參考資料
C. (2012, July 02). Experts say a child's inborn temperament can explain a lot about parenting conflicts. Retrieved from Huff Post
How to Understand Your Child's Temperament. (2009). Retrieved from Healthy Children
Oliker, D. M. (2013, December 31). Lasting Effects of a Goodness-or Poorness-of-Fit. Retrieved from Psychology Today
Sears, W., & Sears, M. (2009). The fussy baby book: Parenting your high-need child from birth to five. London: Harper Thorsons.
Shaffer, D. R. (2009). Social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Belmont, CA: Wadsworth/Cengage Learning.
Schultz, S. (2012, April 28). Your Child's Temperament: Finding the Right Parenting Style to Match. Retrieved from ParentMap
高淑芬(2005)。兒童氣質與因材施教。臺北市政府衛生局。
科學與心理學育兒方式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上集提到,由美國學者所創的 tools of the mind 課程,學生既可以每日返學,只係以玩遊戲方式學習,學術能力和自制能力亦明顯比其他小朋友優勝,而且更有獨立科學研究確認它的功效,到底 tools 課程有何特別之處?
其中一個與傳統教育方法最大的差異是,以往若我們想去調整小孩的行為,一般都會用獎勵正面行為、懲罰負面行為的方法。但從tools of the mind 課程的角度看,這些外來的引導手法(external reinforcement systems),其實有很多缺點,例如小朋友會變得只是識得服從、缺乏自發性,而且功效不持久,當不再有獎或者罰的時候,他們的行為便可能不再受到控制。
所以,在 tools 課室內,是不會有獎勵或懲罰的。因為 tools 的理念認為,小朋友的學習方式,是一個由內在牽動的自發過程(self-regulation),家長老師應該做的,是營造一個合適的環境,提供適當的輔助去誘導學生自發的學習。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玩遊戲!
參考資料
www. toolsofthemind. org
Tough P. Can Play Teach Self-Control? New York Times Magazine, September 25, 2009
Branson P. & Merryman A. 2011. NurtureShock: New Thinking About Children
Bodrova E. 2008. Make-believe play vs. academic skills: A Vygotskian approach to today’s dilemma of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Journal 2008
Istomina, Z.M. 1977. The developmental of voluntary memory in preschool-age children. In Soviet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ed. M. Cole. New York: M.E. Sharpe
Manuilenko, Zinaida V. 1975. The Development of Voluntary Behavior by Preschool-age Children. Soviet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
科學與心理學育兒方式 在 哈佛大學15年的研究:普通父母與智慧父母的三大分別|郭博士 ... 的推薦與評價
哈佛大學15年的研究:普通父母與智慧父母的三大分別|郭博士分享教育孩子的好方法|兒童 心理學 |孩子教育| 教養 心理學 | 如何培養正向情緒的孩子家長 ... ... <看更多>
科學與心理學育兒方式 在 心理學科普交流網| 該文章是育兒和婚姻品質研究的初步發現|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鼓勵對科學探究有興趣的學生,發揮好奇心、想像力、理性思維與創意,將自身科學探究歷程,運用文字、影像、漫畫等方式進行創作,以激發全國高中職與國中學生對自然科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