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包睡着之后,我们两夫妻在床上聊天,看回流沙包小时候的照片和视频。说到流沙包比以前少哭了很多很多,现在很好沟通了。
流沙包是个很爱哭的小孩,#从小就特别爱哭。新生儿哭一般是没有眼泪的,但是她却泪腺特别发达,一哭就眼泪跟着出。
这个期间看到很多妈咪抱怨,在家看到孩子哭,看到心烦,负能量爆棚,有些还说很想要自杀一了百了。
Herm... 每次看到这类型的post,就仿佛看到了以前的自己。坐月子时很害怕自己对着流沙包,孩子哭,自己跟着哭。
因为孩子很浅眠,我又不想要给孩子睡沙龙,所以都是抱着孩子哄睡,或是让她趴着自己睡。
#有时孩子会毫无理由哭,怎样哄都哄不好,气得我把她放在床,给她自己哭饱她。
有试过流泪
有试过大吼
有试过崩溃
也有试过打她。。。
事后又觉得内疚,怎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还好最后找到合适的方法,现在一切都过去了~想回以前手足无措的样子,真是心烦和焦虑。
首先,打孩子是没有用的。
对于月龄小(0-6months)的孩子,排除了身理因素,平时要多拥抱孩子给她绝对的安全感,不要完全相信长辈所说的不要抱习惯。反而是平时有事没事都抱一下,让宝宝知道妈妈随时都在,但是妈咪有时也会很忙,忙完就一定会抱你。让宝宝知道,有时是要等待的,哭声不是用来呼唤拥抱的。(这部分可以写很长很details)
等到流沙包大些了,我们也渐渐能解读她的各种情绪和哭的原因了。宝宝哭,不外乎是以下几个原因
⑴ 饿
⑵ 想睡觉
⑶ 身体不舒服
⑷ 焦虑:想要妈妈陪
⑸ 挫败感
⑹ 想按照自己的方式
前三种原因,我是会安抚拥抱的。
第⑷种焦虑感,有时也会弄到我很焦虑,因为太黏身了,想要有自己的空间都不能。但是流沙包算是高需求宝宝,而且 #孩子不黏妈妈难道你要她去黏墙壁吗?
所以我都会慢慢建立她的耐心,比如要她等我五分钟,我忙完这五分钟就一定会陪她。不可以叫孩子等待,却没有做到。那样的话孩子会产生不信任感,会变得没有耐心。
第⑸种挫败感,当他们做不到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就会哭。这种情况无可避免,但是父母可以暗地协助他们更容易达成。例如她刚开始学爬,想爬去拿玩具可是还没拿到之前就趴下来哭了。我们可以帮她把玩具移进一些鼓励他。也是慢慢教她不要用哭的,叫她加油⛽
第⑹种就比较难搞了😫
但是我觉得中国的李枚瑾教授总结得很好,对待哭闹的孩子,#四个不要做只做一件事
#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骂,会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不要说,孩子正闹情绪,听不进去,说的多会让孩子以为你在求在哄他。
#不要走开,因为走开就成了单独禁闭,那叫惩罚,没有教育意义。
#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要闹就闹吧。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
#陪伴但不妥协,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但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答案是“不”。
可以哭,可以闹,
#但是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等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强了,也可以让孩子说说他的诉求,给机会他们来表达,也许孩子可以说服你呢。让她知道父母和孩子之前是可以沟通的,不要每次都以父母的威严拒绝她。多沟通,如果孩子表现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挥,这样的孩子,到了青春期也会愿意和父母沟通的。
∝∝∝∝∝∝
假如以上的方法都试过了,孩子依然哭闹,闹到你负能量爆炸🌋
千万不要觉得自己是个不好的母亲,千万不要觉得自己脾气不好,亲爱的,你只是累了。
放下孩子,让老公或是家人照顾,自己静下来,去泡杯茶🍵,吃块甜点,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快乐的母亲才有快乐的孩子
#不哭不哭眼泪是珍珠
#90巴仙的人都经历过产后忧郁症
#100巴仙的人都经历过照顾孩子焦虑症
图片里的流沙包是最真实的流沙包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 在 Lohxwei 流沙包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跪着的家长,#教不出站着的孩子
之前在微博有看过一篇报道,广州白云工商技师学院财务处门口,#有一学生让自己母亲下跪。
照片上,一位中年妇女在十多岁的男孩前跪地,男孩一脸不在乎,眼睛只看着手机。
据知情者爆料,这位妇女不是别人,而是该名男孩的母亲,她是在跪着求孩子不要辍学。
但那位男孩,不仅无动于衷,还拍下母亲的下跪照片,发朋友圈配上这段Caption : “开心每一天”
据悉学校里的同学看不过眼,之后围殴了那个男孩。
跪着的家长,教育不出站着的孩子
我们以为让步,就能让孩子洗心革面,却忘了教育最重要的是原则与底线。
一味的纵容,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只换来孩子的肆无忌惮
∝∝∝∝∝∝
【他还是个孩子】是最大的挡箭牌
我们很常见到一种讨好,那就是父母一直找借口为自己孩子免责,而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就是:#他还小,#他还是个孩子。
我在大学时期在幼儿园实习,去上厕所时被一个小男孩趴在门缝底下偷看。我知道之后生气到要爆炸了,问那个男孩做么这样?那个男孩说:“老师对不起,我玩一下罢了”。到了放学之后,我留下小男孩和他父母谈话,他的父母也是叫我不要介意,说他还小,还不懂事。
『他还是个孩子』
小孩子去到亲戚家乱拿乱丢别人的物品,家长说:“哎呀,他还小,不懂事”
恶作剧掀开女生的裙子,霸凌同学,家长说:“他还是个孩子,开玩笑而已”
耍赖硬要抢别人的东西回家,抢不到就哭家长说:“哎呀,不要和小孩子计较”
对父母来说,这句话是客套话,让场面不难看,也是自我安慰
但对孩子来说,这句话就是他们的免死金牌。
比熊孩子更可怕的,是纵容熊孩子的家长。
当他们发现,自己不论做错什么事,都可以用『孩子』这个特权免责,父母用『孩子』这个理由不断破坏自己的规则和底线,那么父母怎样会得到尊重呢。
∝∝∝∝∝∝
父母事事站在孩子面前为他们挡刀,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孩子没有独立的能力,这样的家长是 #以爱之名害了孩子
看过一位已经6岁的孩子,在家时都不肯自己吃东西,也拒绝吃需要咀嚼的食物,都要照顾者切碎碎来喂。
父母很多时候嫌烦,可是这边骂完孩子,另一边也是拗不过孩子的哭声,怕孩子饿了,就继续喂饭。
他们本来在孩子一岁多的时候,想教他们自己拿汤匙吃的,结果家中老人看孩子不太会用汤匙,吃到很肮脏也吃得很慢,都劝她“快快喂完孩子吃就算了啦”,她心一软就同意了。
一晃孩子3岁了,她觉得是时候让孩子自己吃饭了,可孩子一哭,全家人都来七嘴八舌,她也妥协于孩子的哭声,$觉得孩子还小又,依赖自己是正常的,又一次放弃了。
一拖再拖,孩子6岁了,她依然是每天喂饭,喂完孩子吃,才吃冷饭冷菜。
用【他还是个孩子】来当借口,用来保护孩子,殊不知过分的保护,变成了杀伤力最大的武器。
那个下跪的妈妈很让人心痛,但是为什么她会这么没有尊严呢?是不是因为她无原则的溺爱,所以才造成了最后跪求孩子读书的画面。
∝∝∝∝∝∝
『#可以爱,#但是别溺爱』
我们要接纳的,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放纵孩子的行为。
在新年前,我带流沙包逛toy r us,我们在看着玩具时,遇到一个小朋友在哭闹,吵着要买玩具。
孩子的爸爸一开始站得很硬,不停地对孩子说:“家里已经有这样的玩具了,你不能一直要买新的玩具,吵也没有用。”
但是小男孩听不进去,甚至在发脾气大喊了,爸爸依然不同意。
眼看那位小朋友要喊得更大声了,爸爸把他拉到角落,蹲下来和他小声说话,孩子渐渐不哭了。
我原本还暗自为那位爸爸点赞,觉得他很模范生,哪里懂我带流沙包走去门口时,在柜台看到小朋友一脸骄傲地拿着那套玩具,爸爸在付款。
当然这不关我的事,但我也默默在心里叹了一口气,那位爸爸之前为了“坚持原则”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
中国的李枚瑾教授说,对待哭闹的孩子,#四个不要做只做一件事
#不要打,以大欺小,不公平;不要骂,会给孩子不好的示范;
#不要说,孩子正闹情绪,听不进去,说的多会让孩子以为你在求在哄他;
#不要走开,因为走开就成了单独禁闭,那叫惩罚,没有教育意义;
#只做一件事,就是一定要陪伴他,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你要闹就闹吧。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
陪伴但不妥协,让孩子知道,你爱他,但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答案是“不”。
∝∝∝∝∝∝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近年很多父母都鼓励 “爱的教育”、“富养孩子”,但是很多人却搞错了其中的界限,无条件包容孩子,对孩子有求必应,殊不知,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恰如其分的爱】
从『爱』到『溺爱』,中间只差了 #坚持底线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这篇文章,送给同是父母的我们,共勉之。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 在 #等孩子情绪完全平复以后再进行沟通交流 - 发现|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说到流沙包比以前少哭了很多很多,现在很好沟通了。 流沙包是个很爱哭的小孩,#从小就特别爱哭。新生儿哭一般是没有眼泪的,但是她却泪腺特别发达,一哭就眼泪跟着出。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