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中↠飲料
👣 得正 Oolong TEA Project 👣2021/09/25
最近新興超夯的手搖店得正開新分店囉~
進駐東海商圈,維持一貫簡約質感風格,
裏裏外外都好好拍~ 主打烏龍系列!
(首圖參考 @eatha.foodie 構圖拍攝 🎬)
🔹#輕烏龍 NTD35 +焙烏龍茶凍10 +黃金珍珠10
🔹#焙烏龍鮮奶 NTD60 +黃金珍珠10+珍珠10
🔹#香橙春烏龍 NTD65
🔹#芝士奶蓋春烏龍 NTD55
▫️雖然這家也有賣紅茶跟綠茶,
但真心推薦一定要喝他們家的招牌烏龍!
不同的發酵程度分為三種烏龍茶、各有千秋,
最輕的是春烏龍,可以說是light版烏龍,
入口非常輕盈細膩,像是春天的微風☺️
搭配濃郁的芝士奶蓋或新鮮柳橙都很讚,
百搭不搶味,以前喝香橙我都選綠茶,
沒想到這家的烏龍搭起來這麼契合(˶‾᷄ ⁻̫ ‾᷅˵)
輕烏龍三分火烘焙、淡淡的炭焙香氣,
適合想要來點烏龍感但又不愛太重焙的你,
淡雅的茶味很迷人,這家也有配料可加,
琥珀色的茶凍冰涼軟滑,咬開認真有茶味噢!
再來是我最愛的焙烏龍!
茶味渾厚、入口回甘香氣十足,
加入鮮奶後茶奶平衡,比例超完美~
珍珠還有一般跟黃金珍珠可選,
想要兩種都喝到選混珠 (各半)也只要10元。
烏龍茶很常喝到會有點茶澀味的苦韻,
得正家的烏龍茶整杯喝完都是順的!
太愛了啦~ 想喝烏龍選得正!💯💯💯
得正 台中東海計劃
♡台中市龍井區新興路39號
♡ 09:30–22:00 六日10:00–22:00
♡ 04 2652 5098
得正 台中黎明計劃
♡台中市南屯區黎明路二段147號
♡ 10:00~22:00
♡ 04-2380-9922
得正 台中學士計劃
♡台中市北區梅亭街262號
♡ 10:00~22:00
♡ 04-2236-6905
得正 台中美村計劃
♡台中市西區美村路一段266號
♡ 10:00~21:00
♡ 04-2301-1291
同時也有1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耀婆山露營區 #露營#空拍 這是我在苗栗耀婆山露營區所拍攝的空拍影片 ,也順便介紹耀婆山露營區的特色與我在此露營的感覺 。耀婆山露營區位於苗栗泰安鄉, 這裡是全台灣露營場地最為密集的地方。 而它是一個經營十年以上的場地, 也因為背對又稱老鷹山的耀婆山, 而多了一點寧靜的氛圍。 有兩大營區, 一...
「綠蓋東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thread:[哈啦] 綠蓋茶台中東海店- THU_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王舒虹- 請問東海綠蓋的營業時間是?? :D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問綠蓋 - 東海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神人]東海綠蓋 - PTT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請益] 沙鹿有類似綠蓋茶店價位的餐廳嗎? - 台中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請益] 沙鹿有類似綠蓋茶店價位的餐廳嗎? - 看板TaichungBun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神人]東海綠蓋| Beauty 看板| MyPTT 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屏東海生館小白鯨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綠蓋台中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居家網紅推薦指南 的評價
- 關於綠蓋東海 在 綠蓋台中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 - 居家網紅推薦指南 的評價
綠蓋東海 在 徐仲風味學 從產地到餐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搭三小時半火車專程到台東快閃參加一場推廣食材的餐會,值不值得?
當然值得,因為策畫執行是津和堂
近十多年來,擔任許多縣市辦理活動時的評委,有許多的無奈感觸,因為舉辦者大多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缺乏了一種「詩意」,我用這兩個字形容,純粹想朴竊好友王嘉平的點子,他說完美的餐點,需要一種「詩意」,代表著人類面對美好時的內心感動。我認為推廣食材的活動,也需要一種「詩意」,而不是找一群政府高官排排坐,如動物園般示範怎樣吃,又或是低俗當有趣的清涼帥哥美女秀,一整個尷尬無言。
津和堂辦的活動,就有著我認為的「詩意」,透過五感展現感動。譬如「視覺」,將餐桌和防疫隔離的透明板面都點綴花朵綠葉,使用的餐具大多為竹筒木條葉面,台東感十足;譬如「聽覺」,邀請崁頂部落的布農族合唱,用優美的歌聲開飯,帶動著氣氛;譬如「味覺」,這次邀請三位主廚,分別是崁頂部落蓋亞那工作坊的ibu,身為台東海岸山脈談小米文化復興最具知名度的廚師,將以台東布農族的身分設計出最在地的風情,還有台北Embers餐廳的郭庭瑋,他是餐飲界公認以當代廚藝表現原住民採集精神的不二人選,最後是sinasera 24餐廳的楊柏偉主廚,號稱東台灣最難訂位的餐廳,能精準表現長濱的在地節氣感。
三位都是專注於「採集」議題的高手,讓今天的主題「藜紅了!開動了!」,有了極美好的餐桌呈現。
然而,美味只是活動的一環,整體的企劃和現場細節的掌控,才是讓人感動的根本。因為我認為推廣的關鍵,在於讓食材和美好生活有了期許連結,假使沒有讓人感動的「詩意」,那不叫推廣,那是叫賣。
我不會搭三個小時半的火車參加一場叫賣活動,相信你也不會,對吧!
PS.部分照片由津和堂提供
綠蓋東海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知本溼地與光電開發」 #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沒事的下午我們都會騎腳踏車去無人的知本海灘玩,那邊也是知本溼地。
前往濕地的路上,是一條荒涼無人煙的砂石路,第一天去時,看到掛滿抗議的布條,孩子問我,我沒有多做解釋。過了一二星期,孩子對這裡的沙灘、溼地都熟悉且甚為喜愛,還找了一天騎去華源找卑南族祖先發源地(距離知本約6公里),我覺得差不多是可以跟孩子講解知本光電案的事情。
是的,知本溼地這幾年因為碰上全大最大的光電開發案,至今爭議訴訟不斷。
關於知本光電案的爭議事件以前就聽過,但是因為離自己生活圈太遙遠,只有粗淺印象。今年金曲獎的時候,不知道大家有無注意到,高舉布條呼喊著「沒有人是局外人,守護我們的土地」的巴奈、呼籲土地議題與環境正義的桑布伊等原住民歌手,他們都提到了知本的部落環境守護。
決定跟孩子們講個故事,這個故事是關於知本濕地跟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部落為了祖先土地而抗爭、是人與土地的高度情感連結,而這個故事還沒有完結。
台灣的東海岸山脈為岩岸地形,不容易形成濕地,而知本濕地位於知本溪北側出海口附近,是台灣東部地區最重要的候鳥棲息地之一。
這裡,也是卑南族卡大地布部落的傳統領域。很久很久以前,早在荷蘭人來台東之前,卡大地布部落的巴卡魯固家族就住在這裡了
30年前,台東縣府為了開發一座「台灣迪士尼」,徵收當地土地,後來因土地爭議及業者財務問題等原因最後失敗收場。
再後來「綠能」議題興起,台東縣政府在2018年將知本溼地標租給廠商開發地面型太陽能光電廠,雖然廠商在2019年6月以些微票數通過部落諮商同意權,但投票過程充滿各種瑕疵。部落並不是反對再生能源,不滿的是,沒有先跟部落族人諮商,因此反對者希望縣政府退回標案,能夠採納族人意見,重新規劃。
而知本濕地雖然擁有豐富生態,但卻因沒有成為「國家重要濕地」受法保護,因此知本光電開發甚至不須先經過環評。
於是,這塊土地上的卑南族卡大地布(Katratripulr)部落族人,與環境保護團體就此與踏上了捍衛生態和傳統領域的抗爭之旅…
------------------------------------------------------------------------
今年8月20日內政部營建署審議委員到台東,現勘知本光電案。當天很多部落人到場抗議程序違法,一位年輕的部落少女說到:
「我們年輕人沒有投票權,但蓋了光電的未來是我們要承擔。」
「我們這一代要學習文化,我們都知道文化是要向土地學習的,但蓋滿光電的土地,以後我不知道該怎麼跟孩子解釋,為何祖先住的地方都是光電,光電和部落有什麼關係?」
#看似荒蕪的土地是否就沒有價值?
#原住民傳統領域與再生能源誰比較重要?
「是不是就好像,如果今天我們的阿公阿祖老家都變成了工廠或渡假村,那我們一樣就再也回不去了...?」不是不想而是無法,老大說。
「不能把太陽能板蓋在其他地方就好了嗎? 這樣也可以保留濕地給鳥類棲息。」 無法理解背後利益關係的孩子,單純地問到。
光電並沒有不好,難道不能換個地方蓋?
是說,想要讓下一代孩子對土地珍惜,我們自己也得對這塊土地有情感關懷,我覺得我還不夠及格啊...
#人與土地的情感連結
#東漂日記
綠蓋東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耀婆山露營區 #露營#空拍
這是我在苗栗耀婆山露營區所拍攝的空拍影片
,也順便介紹耀婆山露營區的特色與我在此露營的感覺
。耀婆山露營區位於苗栗泰安鄉,
這裡是全台灣露營場地最為密集的地方。
而它是一個經營十年以上的場地,
也因為背對又稱老鷹山的耀婆山,
而多了一點寧靜的氛圍。
有兩大營區,
一個是耀婆山,
一個是新耀婆山
。新耀婆山的視野最好,
離衛浴廁所也很近
,是包場露友的最佳選擇
。
當年自從買了別墅帳
,發現不會像以前一樣老是要彎著身軀進出帳篷
,感覺露營更加享受
,露個三、四天也不會覺得很累
,不過缺點就是沒法一天換一個營地這樣一路露下去,
所以挑選好的營地
,不會無聊的營區,就顯得很重要
。來此露營
當然要將營帳入口背對耀婆山,
如此才能欣賞到自然美景
,2017年冬天總共在此露了三次
,雲煙圍繞的情況常常遇到,
而雲瀑也有幸目睹
。這麼絕佳的地理位置
,造就苗栗泰安成為台灣擁有最多露營場地的地方,
而耀婆山露營區又是直接可以觀看雲海的最佳場所,
值得各位露友抽空露露看呦。
一般來說
兩天一夜的露營活動,容易過於緊湊,
感覺好像一直在搭帳拆帳拿裝備搬用具,
而三天兩夜
,至少第二天能享受完全悠閒的露營情調
,優雅的泡個咖啡
,無憂的欣賞自然風光,
一餐吃個兩三個小時也不為過,
這樣才能完全體會露營的樂趣
。為何私人露營區個人非常偏好來耀婆山露營區?
因為老闆是有堅持的,
絕不超收
,也會勸導
,也會將環境整理的乾乾淨淨,
也會有機會遇到雲海
,也有螢火蟲可看,
也有新鮮的草莓可吃,
這麼多好處
當然就成為梁家婦女露營首選場地
。
這營地老闆養了20年!
而且不隨便開墾
,盡量保持當地原始地貌
,場地不積水是需要埋管,
馬路下都埋有方便排水的暗管,
果然整地學問很大的。
優質的露營場地是需要老闆費心維護與規劃的,
他的小木屋環境
也十分綠意盎然
,有獨立的衛浴,
有冷氣可吹
,有舒服的棉被可蓋
,讓不喜歡睡帳篷的旅客有了另一種的選擇。
經營露營區有許多辛苦的地方
,營主要處理的事務多如牛毛
,好多細節必須兼顧
,所以遇到好的場地,
多來幾趟也不會嫌麻煩的。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綠蓋東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水墨#梁震眀#水墨畫家
鄰近靳珩公園,位於立霧溪與魯丹溪交會處的印第安酋長石,是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相當著名的地質景觀,因視角的錯覺,組構出有如人臉造型的奇石群,矗立在溪畔上,讓人忍不住想多看一眼,好見識這巧奪天工般的自然奇觀。
如何將所畫題材營造出有如太魯閣峽谷那般的視覺強度?藉由台灣各地搜羅的奇石圖像,以小觀大,用貼近藝術的手法,假像虛構的方式,將其搬到近雲山巔處,當想像的連結空間變大,方寸之間的畫面也就有更為大器的可能。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綠蓋東海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art #inkart #painting
龍洞岬灣是台灣北部規模最大的岩場,因為整個海岸地形如蟠龍捲曲纏繞,從龍頭到龍尾就像一道弧形,形成洞穴般的港灣,故稱「龍洞」,而此作正是描寫該處最引人入勝景觀的代表作品之一,現為私人收藏。
【實景‧虛境‧真山水 梁震明的墨色台灣】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所美術史教授 蕭瓊瑞
梁震明的細筆山水,是戰後台灣水墨現代化運動中,從材料學與物象學一路切入而獲得具體成果的代表性藝術家。
1971年次的梁震明,並未經歷台灣1960年代的抽象水墨風潮,也未能得見1970年代的鄉土運動,在他稍稍懂事的年代,台灣已經進入1980年代的美術館時代,而在裝置、數位,乃至行動多元蹦發的90年代,他卻獨獨選擇了以看似最為傳統的毛筆水墨,作為創作的工具和媒材;這似乎和他作為「外省第二代」、且出生成長於被視為具有濃厚「眷村」特質的高雄岡山,有著一定的關聯,而在學校擔任工友、獨身撫養三個小孩的父親,更是引導、支撐他孤獨奮鬥、精勵上進的重要支柱與力量。
國小畢業,在韓永、李春祈等老師的啟蒙下學習水墨畫,一路從國中美術班、高中美術班,在1991年考入校區仍在蘆州的國立藝術學院(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師事李義弘(1941-)與林章湖(1955-),也正式展開了他水墨繪畫的探研之旅。
1993年,他以碎筆萬點的手法,表現台北草山、九份地方的芒草,呈顯一種荒蕪與孤獨的美感,開始了他「水墨台灣」的系列創作,也引起了眾人的注目。1994年,他除了獲得該系系展水墨組第一名的成績,同時也獲得了馬壽華獎學金,及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隔年(1995),再獲張穀年獎學金第一名,及劉延濤獎學金第一名,這些傳統水墨畫家的獎學金頒給,在在肯定了梁震明在傳統水墨方面的用心與成果。不過,如果更深入地考察梁震明在這段學習過程的面向,便可以發現他自我要求的廣度與深度,包括在中國美術史、佛教史、器物史,及日本膠彩畫的多方學習;1996年,更獲得慈濟藝術類美術理論組的獎學金。
這一切的努力與成績,反映了這位年輕的水墨研習者,顯然不願拘限於傳統水墨的窠臼,意圖尋找出另一條更為寬廣而深入的路徑。他曾說:「倘若我們將水墨視為單純的一種材質,那麼其屬性是否該被深入的探討。因為我們對這些材質的認知,經常來自傳統的規範,而較少本我的分析、推理與判斷。當我們對眼前的任何事都視為理所當然的時候,缺乏進一步的思辨,就會矇蔽自我的智慧,如果僅是相信前人的體略,卻沒有去思索其背後所隱藏的道理,蕭規曹隨般的跟隨其步伐,必然無法超越他們的成就,提出更有開創性的見解。」
在大學時期全方位的學習,以及短暫的中學教職後,1999年,梁震明重回母校,進入美術創作研究所進修,並在李義弘老師的指導下,展開「墨與黑」的材料研究,完成〈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碩士論文。
這個階段的研究,從材料學的角度出發,梁震明徹底地分析了中國水墨的墨色與西方繪畫顏料中的黑色,兩者間的不同。除了材料屬性上,墨所含的碳粒較細,色調固定,黑則較粗,亦會因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色調變化;更指出:在前人的使用觀念上,墨是重寫,黑則是畫,因此,在東方的藝術發展中,才發展出「書畫同源」的概念。(註1)
這種看似純粹材料學的研究角度,其實正是梁震明徹底掌握創作材料,同時也為自我畫類定位的一種深沈反省;因此,他說:「墨屬於廣義的黑色顏料,無論作品中是否用墨,現今的情況下依然會被視為水墨畫,如果創作者未曾提示的話,況且『近墨者黑』,所以也無所謂畫類定位的問題;而畫類的定位,只是方便溝通的一種狹隘界定,而這種界定不盡然等於創作者認知的界定,唯有模糊或是衝撞這種材料界定,才能獲得無限的可能。」(註2)
又說:「水墨的傳統是一種時空背景下逐漸發展而成的,但如何讓充滿西式視覺經驗的當下觀眾,重新認識水墨的當代價值,這樣的採用,正是覺醒下的選擇。」(註3)
2002年,他就以「墨與黑的創作思辨」為題,推出研究所畢業展於台北羲之堂。那些綿密素樸的墨
點,烘染出層次豐富、形式多變的台灣山脈、岩石,擺脫中國古老的山水意象,直接從台灣的自然切入,那是親眼所見、心中有感,沈澱為生命情緒的一部份。而畫面豐富的層次,正是他研究所時期媒材研究的具體成果,為了對各種知名古墨的掌握,他曾走訪中國蘇州姜思序堂、周庄、上海、 _杭州、安徽歙縣胡開文墨廠及黃山等地,更自製各種不同材料的墨條,包括:石榴、檳榔心、杜仲皮、燈草、桐油……等,逐一試用,甚至製成色票,相互比對。
研究所的畢業展,也引發了藝評界的注目,以「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註4)來形容他。
梁震明,畫如其人,人如其畫,那種樸實、綿密的風格,也展現在他為學求藝的生活態度上。研究所畢業後,在原有論文的基礎上,全力深入、持續探研。2003年,他又完成並發表〈日製液態墨的材質特性及使用方法之研究〉一文(註5),這是將當時台灣市售的33種日製液態墨進行試用及比較,得出多點特性,並發現指出:日本廠商所製的液態墨,主要是適合日本書畫界的創作觀點而生產的;因此,使用者的認知與選擇,才是主導這些墨品材質特性的關鍵因素。
歷經五年的研究、整理與擴展,終於完成《墨色的真相》一書,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其中涵蓋的主題,包括: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及相關材料之種類說明、墨與黑之相關著作介紹、固態墨、液態墨及黑色顏料的製作工序及流程比較、中國歷代製作固態墨的流程分析與介紹、歷代文獻關於墨與黑之製作流程及概念的探討、歷代畫家使用墨與黑之方式及邏輯的比較、材質特性與使用方法及概念之關係研究等。《墨色的真相》可說是當代畫壇在材料研究上最具典範性的成果。
梁震明是以學術研究的態度面對創作,一如民初畫家黃賓虹的耗費巨大精力整理歷代畫論,彙編成《歷代畫論叢書》,也增美自我的創作。
梁震明的研究精神也展現在他獲得國藝會補助、與廣興紙寮合作撰成的〈中性紙材開發與成效研究〉(2005),及走訪全台三百多座廟宇,拍攝近萬張照片的「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2006-2010);後者於2010年,由國立編譯館補助出版。
回到創作本身,2002年北藝研究所畢業後的這段時間,顯然是一個重整、深入整備的階段。2004年任教台中僑光技術學院,往返途中,經常前往苗栗後龍外埔拍攝海邊石滬;而在一個偶然機緣下,更接下了全台茶山之旅的拍攝工作,走遍了梅山龍眼林、鹿谷大崙山、大禹嶺、梨山,和嘉義石桌等地,對台灣的山林有了更深入的觀察、感受與瞭解。
事實上,2001年春天,梁震明就有機會首登大陸黃山,這是多少水墨畫家歌詠描繪的聖山,古松、奇峰、雲霧……,自然也給予梁震明極大的震撼,但他說:「雖有千景可選、奇石可畫,但無法長居,總有著霧裡看花難以動筆的感覺。」
2007年,梁震明轉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教職,也將生活重心轉回創作本身。2009年的「黑色的覺醒」個展,正是這個階段創作的一次總結。〈綠草黑世界〉(1995-2009)、〈黑葉下的台南孔廟〉(2008)、〈黃昏下的黑山〉(2009)、〈聳立在一片山巒的黑岩〉(2009),都是這次展出的幾件重要作品;在較為逼近的構圖取景中,呈顯樹葉、草叢、山岩、雲氣的豐美質感。這是梁震明在大量的照片分析下,捕捉現場的感受,以格物致情的方式所逼視出來的一種幽情,純粹畫景,空無一人,帶著一份深沈的孤寂與寧靜。
2010年,長期以來的精神支柱,父親病逝於高雄榮總,讓梁震明對生命有了新的體悟。經歷一段「無名虛相」的抽象水墨山水創作,撫平了失怙的心靈創傷;2012年的「海景」系列,重新回到細筆寫實水墨的路向,但畫面大為開朗,甚至加入了較多的色彩運用。
原來自2008年以來,梁震明便被澎湖特殊的自然景緻所吸引,節理分明的玄武岩,加上海天一色的開闊氣象、孤立海隅的小島、白色的沙灘…….;此後,他多次前往澎湖探訪,走遍七美、望安、桶盤,及目斗嶼、姑婆嶼……這些南北列島,也重訪宜蘭頭城、龜山島、屏東墾丁、旭海,及貢寮龍洞、南澳粉鳥林,和台中梧棲高美溼地,更不必提及自學生時代就經常和師長前往的北海岸淡水、石門麟山鼻、老梅等地。此外,也前往日本沖繩座間味島、古宇利島、瀨底島及石垣等地,比較不同文化下的自然景觀。
梁震明的創作取景,完全是以一種幾近物象學研究的科學手法,現場寫生不是他的創作形態,部份的速寫只在記錄某些必要的重點。遍遊這些景點,甚至重複多次的前往,主要是在收集相關的圖像和豐富自我的體驗,景色的記錄則以攝影取代,每次的前往,都經事先周詳的規劃,即使是相同的地點,也會有不同的路線和時段,因此景緻總是不同,或是晴、陰、冬、夏,或是晨起、夕歸,或是徒步、搭船,甚至動用空拍機等。梁震明的創作,帶著高度學術研究的心情,雖寫實景,但回到畫室,則是進行周密的草稿模擬及意象推演,反覆推敲,不斷思辨,務求達於虛凌、超越的意境。
2011年及12年的「海景意象」展,梁震明在以往以墨色為主體的畫面中,加入大片的色彩,這些色彩帶著稍顯誇張、鮮艷的高彩度,反而呈現了某種夢幻的意境;某些作品甚至直接以金色表出,或是紙張的金,或是顏料的金,但當轉化成物象的金,反而虛幻成視覺情感的金,那是一種純粹心象的金,實景、虛境,才是梁震明心中追求的真山水。
2014年展開的「千岩萬語」系列,回到山岩海石的細部描繪,積細成多,氣象浩瀚,以千岩寄寓萬語,是藝術家應物抒懷的本心,部份畫面加入細線的方格分割,益增非實境的畫面效果。
2015、16年的近作,在尺幅上更為開闊,他辭 _教職,專職創作,畫面的細筆寫石(寫實),幾如僧人的抄經,一筆一念、一劃一覺,梁震明的作品,也因此呈顯接近宗教般的凝定與寧靜。
中國近千年的水墨繪事,在近代而有「學」「藝」分途的隱憂,但在梁震明的身上,我們喜見高度學術研究的精神,如何貫穿、滲透在他的創作之中。戰後1960年代啟動「現代水墨」運動,曾以「革中鋒的命」的自動性技法,翻轉民初或日治以來,以寫實「改革」寫意的路徑,開展出一片暢意淋漓的抽象風潮,中經幾近照相寫實的鄉土水墨,落入寫景不寫情的機械操作。1970年代出生的梁震明,從台灣制式的學院體制中,一路走來,在深沈、穩健的學術操作中,重建了古典水墨的結構與質地,卻同時展現了現代宏觀與微觀兼具、客觀寫實與主觀虛境並呈的絕妙視野,堅實、蒼茫中,透露著一股孤獨、傲然的真氣。那是梁震明特有的墨色台灣、現代山水,隱隱承續著自余承堯(1898-1993 )、夏一夫(1925-2016)一路以降的密實水墨傳統,也是李義弘開創的材料學與物象學研究最耀眼的傳人。
註釋:
1 梁震明〈黑色的覺醒――梁震明創作自述〉,《藝術收藏+設計》25期,頁132,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9。10。
2 同上註,頁133。
3 同上註。
4 參見黃寶萍〈梁震明:層層染點.古墨新研的樸實路線〉,《藝術家》326期,頁236-239,台北:藝術家出版社,2002.7。
5 收入《中國水墨藝術之回顧與前瞻:2003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72-183。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綠蓋東海 在 王舒虹- 請問東海綠蓋的營業時間是?? :D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Join. or. Log In. ... <看更多>
綠蓋東海 在 #問綠蓋 - 東海大學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東別的綠蓋開到幾點呢?是二十四小時營業的嗎? ... <看更多>
綠蓋東海 在 thread:[哈啦] 綠蓋茶台中東海店- THU_Tal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看板
精華區
最舊
‹ 上頁
下頁 ›
最新
[哈啦] 綠蓋茶 台中東海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