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極朝聖之旅 (下)|翡翠色聖湖Gokyo
完成聖母峰基地營與Kala Pathar後,我因為要再去拍攝群山中的翡翠 -Gokyo聖湖,整趟旅程只完成了一半。離開主線往西而去,雖然整體而言高度是下降,但還會有兩次突破海拔5300公尺的機會,其中包括翻越困難的Cho La 隘口,因此依然不是很輕鬆。加上離開山屋前得知有位日本登山客因高山症發作而驟逝,更是不敢鬆懈。但離開Gorak Shep也代表我的水袋、睡袋外層不會再結冰,也算是優點之一。
一路下行很快就來到往南去Dugla與往西去Dzongla的叉路口。踏上往Gokyo的路明顯得比主線平靜許多,享受了難得的寧靜。當初為了輕量化沒有帶冰爪,心裡還是有點不踏實,所以一路上不斷與從另一個方向過來的登山客打聽Cho La 隘口的路況。其中一位過去曾經待過台灣的加拿大人Dave,說其實冰爪跟已經通過冰河的人以物易物就可以了,他就是用幾條Sneaker跟50盧比換到他現在的冰爪。這番話也讓我安心許多。
前往Dzonla的路上風景絕美,除了已經可以看到一座高山湖之外,雲霧繚繞的山景更是像極了電影『魔戒』中的場景。在Dzonla山屋休息一晚後,就向Cho La 隘口出發。Cho La 隘口的困難之處在於要在短距離內爬升600公尺,其中包含一個四十五度的巨石坡與跨越一條冰河,加上海拔五千多公尺的低氧量,對體能是一大挑戰。也由於是移動日的關係,所有的裝備都必須背在身上,與輕裝去爬Kala Pathar和基地營不同,因此被許多人視為一道難關。
我從平地到爬升穿越巨石坡時,又再次感受到高海拔低含氧帶來的體能打擊。背著重裝、又不時需要手腳並用的陡坡攀爬,確實在體力上帶來不小的消耗。雖然在穿越巨石坡後的鞍部可以稍微喘息且有極佳的視野,但隨後看到巨大冰河以及遠方必須翻越的高聳冰河坡時,心理還是頗有挫折感。
由於覆蓋著石塊,一開始進入冰河時很難知道到底腳踩著的是冰還是實地,因此常有差點滑倒的狀況。我看到不遠處有個剛越過冰河的登山客拎著冰爪過來,於是也用Sneaker和一些盧比跟他交換。後來在冰河上看到一個中國登山客因為沒穿冰爪滑倒,差點一路滑進冰河底部,所幸及時被拉住,我也暗自慶幸有換到冰爪。雖然往來冰河的揹伕沒有穿冰爪依然能背著負重來去自如,但一般人還是帶著比較保險,至少能比較有效率地通過冰河坡。
過了冰河後,再爬一小段頗陡的石坡,就會抵達Cho La隘口的最高點。此處經幡飛揚,多數人會在這裡休息、拍照與吃點東西補充體力。在Cho La隘口前的山屋多會提供外帶午餐的服務,多是像水煮蛋這樣的簡單食物,給需要的登山客。我則是想把帶來的行動糧吃完減輕重量。一路上因為都有山屋提供熱食,所以其實沒什麼吃行動糧。反倒是在這天水不夠喝,只能在後來的路上鑿開結冰的河流過濾來喝。
離開隘口的最高點後,便是往下通過極陡的鬆動碎石坡,由於踩點經常滑動加上背上的負重,對膝蓋是不小的負擔。好不容易下到山底後還要穿越一片鋪滿巨石的平原,得小心翼翼的踩在其上,設法保持平衡並同時前進。離開巨石平原後,橫亙在眼前的又是一段長上坡。雖然心中暗自叫苦,但也只能埋頭慢步前進,一步一步地爬上坡。所幸這是這天最後一次的上坡,接下來的是看似毫無止境的長下坡。雖然一度因為走了很久還是看不見任何村落而有些沮喪,但最終還是在一座河谷的底部走到了Thagnag (4700m) 。
離開Thagnag必須再跨過另一條冰河才能抵達Gokyo,過程雖然也不輕鬆,但冰河上面都覆蓋著不會滑動的砂石,所以相對好走。加上Gokyo與Thagnag只有一條冰河之隔,所以這天的很快就抵達目的地。Gokyo湖畔的山屋相對於過去幾天的顯得豪華許多,甚至還附設了麵包店。山屋充滿了才剛開始健行不久的登山客,他們看起來活力充足、士氣高昂。與十幾天沒洗澡、蓬頭垢面又疲憊憔悴的我們有著強烈對比。遇到這些充滿朝氣的登山客,也代表我們離開喜馬拉雅山區的日子不遠了。
Gokyo主要有五座湖,最大也普遍被認為最美的是第三湖,是眾多山屋座落之處。我在這裡停留兩天,好好休息之外,也為此行最後的拍攝重點做準備。我選擇拍攝Gokyo湖的地點是一旁海拔5357公尺的Gokyo Ri,此處除了可以看到Gokyo第二、第三湖之外,也能看到果宗布冰河、聖母峰與群山。
Gokyo Ri其實有點像Kala Pathar,幾乎就是一路陡上六百公尺,所以也不太容易。登頂Gokyo Ri這天是多雲的狀況,這對攝影者來說是憂喜參半。憂的是雲層在錯的方向,擋住日落最好的光線;喜的是雲層若是在對的方向,則容易出現粉色的雲朵。所幸最後日落的光線並沒有被擋住,而我也看到健行以來最美的顏色,拍到了綠寶石般的Gokyo湖。
離開Gokyo後,雖然歸心似箭,但前往Dole路上的絕美風景還是讓我放慢了腳步。在Dole過夜時,遇到一個也是獨攀、才剛開始健行的瑞士女生,她聽到我是台灣人後眼睛亮了起來。她已在亞洲旅行了十五個月,更曾在台灣待了一個月。期間即使語言不通,仍受到許多人的熱情幫助,因此相當喜歡台灣。我跟她說了之後的路況,並交代了一些注意事項之後,隔天便與她道別繼續下山。之後的路徑,特別是抵達南奇巴札後,就是熟悉的景色了。這時更是心無雜念,只想趕快回到加德滿都洗個熱水澡、吃頓好大餐。我在盧卡拉因飛機延誤多停留了一天,但最終還是回到了加德滿都,結束了我的第三極朝聖之旅。
為了確保千里迢迢、長途跋涉來到拍攝點後,能夠拍到想要拍攝的景色,事前的拍攝研究與規劃是相當重要的。沒有如此,我就不知道哪裡才是拍攝Gokyo湖的最好地點、攀登的季節中光線是如何落在Gokyo湖與群山上,以及要攜帶怎樣的器材上山拍攝,取得重量與畫質的平衡。在高海拔攀登,甚至還包含要考慮如何調節體力,才能順利執行拍攝。最終在事前縝密的規劃下,我順利拍到我想拍攝的畫面。
而這樣的規劃方法,在任何的旅行中也都是適用的。在我的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深入地講解要如何進行完整且高成功率的攝影規劃,幫助大家順利拍攝到想拍的畫面。目前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聖母峰拍攝地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第三極朝聖之旅 (上) | 聖母峰 Mt. Everest
地球除了南北兩極外,喜馬拉雅山區也因為其極端且嚴苛的環境,而有第三極之稱。這裡有14座超過八千公尺的高山,包含世界最高峰聖母峰(Everest)。要一睹聖母峰的風采,一般人最佳的選擇就是聖母峰基地營(Everest Base Camp, 簡稱EBC) 健行。而此路線上最美的景色,就是夕陽映照之下,猶如寶石閃耀的紅色聖母峰,這也是我此行的兩大拍攝目標之一。
要拍到這個景色必須先由加德滿都飛往盧卡拉Lukla,展開為期至少一週的健行,才能抵達聖母峰基地營。抵達盧卡拉後,因為我走的是環線,展開的則是為期十六天的徒步健行。海拔高度也將陸續突破三千、四千與五千公尺。也因此我將主線分成大約兩個階段:海拔三千- 四千公尺與海拔四千至五千公尺以上,照片中有這兩段路線攀登過程比較詳細的描述。
基地營雖然是攻頂聖母峰的起點,但其實無法看見聖母峰的峰頂。因此Gorak Shep旁、標高5643公尺的『丘陵』Kala Pathar,普遍被認為是欣賞聖母峰山容的絕佳地點。許多健行團會安排一天去基地營,隔天再登頂Kala Pathar看聖母峰日出。但因為我去的季節太陽並不是從聖母峰正後方升起,加上聖母峰高度高,等太陽高度高過聖母峰時,已經過了golden hour,同時也是不好拍攝的大逆光,因此選擇黃昏時再上去看被夕陽染紅山頭的列峰。
因此,為了要確保能夠拍到想要拍攝的景色,事前的拍攝研究與規劃是相當重要的。沒有如此,我就不知道要站在哪裡才能拍攝到聖母峰、攀登的季節中光線是如何落在聖母峰上,以及要攜帶怎樣的器材上山拍攝。而在高海拔攀登,甚至還包含要考慮如何調節體力,才能順利執行拍攝。最終在事前縝密的規劃下,我順利拍到我想拍攝的畫面。
而這樣的規劃方法,在任何的旅行中也都是適用的。在我的攝影線上課程中,我將深入地講解要如何進行完整且高成功率的攝影規劃,幫助大家順利拍攝到想拍的畫面。目前課程正在進行募資,期間有六折優惠與參加活動再享折價,詳情請見課程網頁:https://ps.yottau.net/3l2gu8
聖母峰拍攝地點 在 Wilhelm Chang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北印度|經典路線的衝擊體驗
2019年末的印度行,可說是一趟終於償願之旅。原計2018年底,從聖母峰基地營下山後,便打尼泊爾進入印度,由恆河畔上的瓦拉納西,一路西行至王者之地拉賈斯坦。豈料回到加德滿都後,染上重感冒。在旅店裡躺了幾天,把台灣帶去的藥都吃完後,仍不見起色。考慮到之後印度行程的挑戰度,比起尼泊爾是有增無減,只好臨時買機票飛回台灣(在機場還因為發燒被拉去小房間抽血篩檢...),忍痛推延印度行。
2019年因為朋友嫁去印度,邀請我參加婚禮;加上又有個適合的拍攝案,便順理成章地成行。或許心之嚮往之地,冥冥之中總會抵達,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行程與路線選擇
這趟印度行的路線與之前規劃的相同,走訪了拉賈斯坦的四色城、泰姬瑪哈陵所在的阿格拉與恆河畔上古老的瓦拉納西。但這次的順序相反,主要是考量到離開尼泊爾已有一年的時間,我選擇『先易後難』,由比較不混亂的白城烏代浦開始走起,一路往東造訪藍城久德普、黃金城齋斯爾默、粉紅城齋浦爾、阿格拉、瓦拉納西,最終抵達朋友所在、與尼泊爾接壤的Gorakhpur。本來預計也會在德里停留,完成經典的金三角,但因為簽證延誤與聖誕節火車減班,延遲了兩天時間,在德里都沒離開機場,也許下次再補遺吧。
各城之後還會有專文介紹,還敬請期待。
▌交通方式
我在印度的城際交通,除新德里前往烏代浦是搭乘國內航班、烏代浦前往久德普是包車外,其他都是搭乘長途的臥舖火車。以前在歐洲時,就很喜歡搭火車旅行,包含夜間的臥鋪火車。而印度火車又是出名的有特色,我便理所當然的選擇了這種交通方式,把印度火車中的眾多分級,從頭等艙到倒數第二級都體驗了一遍。
▌飲食、衛生與季節
這次我的飲食基本上就是無止盡的咖哩。當然印度有很多街邊小吃,每個看起來都令人垂涎三尺。不過因為我有拍攝案要完成,避免影響到客戶的案子,所以謹慎起見,這趟我儘量避免都沒有嚐試。除在最後一站瓦拉納西有上館子用餐外,其餘都在飯店的餐廳解決。
衛生來說,隨著我的行程由西往東走,環境是越來越髒亂,空氣也越來越糟。除了街邊的垃圾量大增、路上排泄物密度變高,每天的空氣品質也都變成有害。最後在阿格拉與瓦拉納西時,甚至霧霾蔽日到中午,要過了下午一時才會稍稍散去,也因此沒有拍到泰姬瑪哈陵與恆河日出,是我拍攝以來,第一次因為霧霾導致無法拍攝。
因此,如果要在北印旅行的話,或許秋季與春季較能避開霧霾。
▌語言
本以為作為前英殖民地的印度,應該每個人多少會有基礎的英語程度。但事實上不是如此,或許因為貧富差距巨大,窮人無法接受教育,很多人是無法以英語溝通的,這一點在離開旅遊熱點後更為明顯。
▌花費
印度整體來說,物價相當便宜,對於背包客或自助旅人來說,是相對沒有金錢壓力的旅行地點。在印度旅行就像火車車廂的分級一樣,依照預算,可以選擇不同的舒適度,端看個人需求與喜好。可以十分奢華,也可以相當基本。我這次因為拍攝案的緣故,有其他考量。因此我的選擇算是普通等級,三週下來的全部花費(機票、簽證、食宿、交通等等),共約為台幣五萬多左右。
▌最後,我喜歡印度嗎?
被稱作背包客終極試煉的印度,顧名思義便是對旅人充滿挑戰。很多人說印度會讓人愛恨分明,幾乎沒有中間地帶。大概是特色越鮮明,越容易愛的人一見鐘情、不愛的人頭也不回、一去不復返吧。而印度似乎也不太迎合遊客,除了幾個主要的景點,其他都是依然故我。
在印度旅行的挑戰,或許隨著科技的進步,也可能我旅行的夠久,一些比較技術面的東西,像是訂交通票卷、旅館比價等等,雖然不像在歐洲、台灣這樣直覺輕鬆,但也不致於特別困難。
然而心態上確實需要調整。在印度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事,因此最好有隨遇而安的心理準備。在印度如果無法臨機應變,恐怕會吃足苦頭。
我自認是適應力強,能臨場反應的人。然而對我來說,攝影很多時候要抽離現場,成為一個旁觀者。但在印度這點很難做到,因為很多人看到你拿著相機,就會過來攀談,其中很大部分就是要從你身上賺錢、訛錢,或甚至直接伸手要錢,導致我的狀態中斷。
再者就是每天都要殺價,真的是心會很疲憊。例如原本要價台幣十元的車資,車夫偏要喊到五十元。很多時候實在不想為了四十塊的價差浪費時間喊價,但看到車夫以為削到不知行情、願意支付五倍車資的肥羊那種貪婪又得意表情,心裡真的很不是滋味,更不用提每日應付各種訛詐的嘗試了。
我雖不到百無禁忌,但也絕非心胸保守之人。面對這些事情,對不是社交型、需要獨處來恢復活力的我,是額外的挑戰與負擔,且確實讓初到印度的我有些沮喪。
因此若是在剛離開印度時問我,我大概會回答短時間內不會再回來。然而過了一段時間後,卻也懷念印度色彩繽紛的景物,和那些令我印象深刻的『冒險』。所以對我來說,我會再訪印度,但喜好上,應該是愛恨交織吧......
也由於在印度體驗的好壞,很大程度取決於每個人的自身因素,很難單純的推薦或不推薦,只能說百聞不如一見。
但還是要特別說明,我在印度還是有碰到極為友善、好客,想要幫助我或是為我介紹印度的人,並非所有人都是為了要打開我的錢包而來。
更多我的旅行照片請參考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wilhelmchangphotography/
聖母峰拍攝地點 在 聯成電腦台南分校- 聖母峰IMAX今日上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聖母峰 IMAX今日上映~各位同學準備好登山了嗎! 超厲害的拍攝手法,小編看了預告片就好想要訂票惹! 【聖母峰】片中主要場景都是在攀登「聖母峰」的過程中,主要演員 ... ... <看更多>
聖母峰拍攝地點 在 半百阿部寬不認輸上《聖母峰》戰體力極限 - 蘋果日報 的推薦與評價
阿部寬在拍攝《聖》片前,做爬山、攀岩等體能訓練。天馬行空提供. 集結日本奧斯卡影帝岡田准一、阿部寬以及尾野真千子主演的新片《聖母峰眾神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