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何宣教?》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網友的一則留言觸動了我想寫這個題目。一個網友在我分享漫畫的粉絲專頁上留言:「請問你是否曾經因爲做了漫畫事工太久而感到厭倦或乏悶嗎? ……」同樣的問題我們也可以用在宣教上。全職宣教二十多年,筆者見過各種參與宣教的人,有一些只是三分鐘熱度,有一些參加過幾次短宣,有一些上工場幾年之後就打退堂鼓,也有一些用盡一生投身宣教。到底是什麼因素造成這不同的表現?筆者反思後發現,動機是關鍵。
本文嘗試分析基督徒參與宣教的不同動機,並從中去探討哪些才是健康及經得起考驗的動機,盼本文可作宣教工人自身的檢討,也可以讓教會知道應該從哪些角度去推動信徒參與宣教。
一、出於待遇
在社會上找工作,人通常會先考慮:「薪水多少?工作環境如何?工作時間長短?有何福利?……」一旦轉移到服事的領域,這動機就顯得很「不屬靈」。要是一個基督徒真的以此作為是否全職服事最重要的考量,他大概永遠不會踏上這條路,因為社會所能提供的條件往往要好很多,除非是像韓國這一類基督徒很多、教會規模很大、傳道人待遇很好的地方,但這也引起了別的問題——教會出現很多不是真正想服事的傳道人。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即便待遇不應該成為吸引人投入全職的因素,也不應該成為那些有感動投身全職到最後決定退縮的因素。教會若期待更多全職宣教同工興起,至少應該讓他們對生活沒有後顧之憂,能專心服事。
二、出於興趣
「興趣」聽起來好像也不太屬靈,不過筆者認為是極重要的。一般人很難長久持續地做一件自己沒有興趣的事(雖然不是不可能),那些能做到的,往往是在做的過程培養了興趣。有一個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採訪了两百位從藝術學院畢業出來超過十八年的藝術家。他發現,成爲專業畫家的都是那些在學生時代就能享受繪畫之樂的人。那些因爲想要賺錢或是出名而入校就讀的人,大多數漂浮不定地去從事其它行業。他說:「畫家必須想『畫』——勝於一切。如果畫家坐在畫布前面,開始盤算這幅話可以賣多少錢,或是揣測評論家會怎麽說,他就無法追求原創之路。創意的成就乃在於一心一意地沉浸在裏面。」同樣的,如果一個人在宣教工場從事教育、醫療、輔導、傳道……是因為他喜歡做這些事,那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只不過,單單這個動機顯然是不夠的。
三、出於成就感
這個動機聽起來也不屬靈,不過有時候在現實中是一種需要,畢竟每個人都期望看到自己的努力會有所成果。若你問我,是什麼因素讓我每天毫不厭倦地畫信仰反思漫畫,並且在網路上分享?除了上一段所述的「興趣」,坦白說,我完全不否認臉書上的「讚」、「分享」,還有網友們的留言肯定和鼓勵是我持續到今天的一大動力。在宣教的事奉上也一樣。一點點的果效,不管是有人信主、生命改變、成長、獻身做傳道人,或者只是別人對我們的鼓勵和讚賞,往往都能帶給工人莫大的動力。但是,宣教動機若是為此,不可能撐太久。
四、出於順服
宣教工作是主的吩咐,神的子民理當順服。大家最熟悉關於大使命的經文寫道:「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都賜給我了。所以,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太二十八18~20)原文「使……作門徒」是命令式語氣,被視為該段經文一系列動詞中的主要動詞。一個基督徒會承認耶穌對祂的子民有絕對的主權,進而順服去做祂要我們做的事,顯示該基督徒已經有一定的成熟度。然而,如果參與宣教的人純粹是因為順從指示,卻不知道發令者為什麼要吩咐他去做這事(即做這事的本意),那麼就算他可以堅持一生不離崗位,也可能不會喜樂。
為了從小建立孩子們的信仰基礎,我們家很早就要求孩子要固定讀經,每一天至少十節經文。這個對我們這些傳道人而言是極其輕鬆有享受的事,對一個五、六歲的孩子而言卻是一個苦差!儘管我們費盡口舌去向他解釋讀經的重要性和好處,孩子們還是常常讀到唉聲嘆氣。為什麼?因為按他們的年齡,他們尚未能真正體會和了解讀經的可貴,而只是順從父母的吩咐罷了。神的子民若只知道耶穌的吩咐而不了解背後的珍貴意涵,結果也是一樣。
五、出於需要
在很多宣教性質的聚會中,我們可以聽到許多宣教相關的數據以及當今世界各地宣教工場的情況,告訴我們目前世界上哪些地區、哪些國家還有多少人還沒有聽到福音,或還有多少族群還沒有自己的聖經等等。這種做法是希望讓會眾因看見需要而做出當有的回應去參與宣教。這個角度也沒有錯,耶穌就曾因看見許多人好像羊沒有牧人一般(看見需要),而呼籲門徒求莊稼的主打發工人去收他的莊稼。(太九35~38)
筆者在大專畢業之後不久就踏上全職宣教事奉。那時,教會每天早上都有弟兄姐妹聚在一起為各類事項禱告,我是負責收集普世宣教的代禱部分。當筆者越了解世界各國的宣教近況時,心中宣教的感動就越發強烈。雖然這不是促使我踏上全職的全部因素,但至少是部分因素。因看見需要而回應呼召是好的,不過如果參與宣教單單因著看見需要,整個心態就變得很消極。
六、出於榜樣
很多獻身當宣教士的人都曾經深深的被歷代宣教士的生命故事所激勵。在許多宣教信息中我們也聽到講員指出,教會必須做普世宣教,因為初代教會一開始便是一個宣教的教會。無論是個人或教會,神都放置了許多很好的榜樣供我們效法。希伯來書作者寫信給一群因信仰而受迫害的基督徒時,也向他們提起歷史歷代信心為人的榜樣:「我們既有這許多的見證人,如同雲彩圍著我們,就當放下各樣的重擔,脫去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來十二1~2)耶穌和使徒也多次提到要信徒效法他們的榜樣(如約十三15;徒二十35;彼前五3等),儘管這些經文不一定直接指向「宣教」,至少可以看出聖經要我們在各方面向歷代美好的見證看齊,當然也包括宣教方面。
不過,榜樣的效法叫人把兩個生命作比較,很多人也許根本不敢跟屬靈偉人相比,更不用說耶穌,何況比較的結果可能會如以利亞一樣絕望:「耶和華啊,罷了!求你取我的性命,因為我不勝於我的列祖。」(王上十九4)
七、出於世界觀
筆者認為這是最根本、最重要,最被忽略的動機。所謂「出於世界觀」,就是指基督徒藉著聖經的啟示,接受並深信其中所論關於神、人和世界現今之光景的一切,又了解神子民在其中所該扮演的角色,進而願意擔起責任、做出回應。以這種方式回應的人,深深地知道從事宣教背後的價值和意義,這種認知支撐著他去面對服事上的一切挑戰和艱難。
聖經一開始便清楚地表達,宇宙萬有都出自於一位創造者,因此也只有祂才配得稱為神,並配得萬物和人類來敬拜。創造的敘事也啟示出人是按照神的形象和样式造的,神將管理大地的職責託付於人。到了創世記第三章,人違背了上帝的命令,導致受造界美好的次序被徹底破壞。後來,上帝揀選亞伯拉罕來開始一個救贖計劃,要從他建立一個歸屬於神、順服神的群體——以色列——來向不認識獨一真神的世界作見證,使世人歸向神並順服祂,像以色列人一樣。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所領受的律法,實際上是人作為人本來應該有的職責和樣式(只是這些都因罪被破壞了)。舊約歷史顯示,以色列人在神所託付於他們的使命上是失敗的,以致被神交在外邦人的手裡接受管教。神的應許並沒有因此而落空。到了新約,耶穌道成肉身,將神的國帶到人間,並為世人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復活,完成了偉大的救贖。耶穌所成就的一切成全了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要他做多國的父(創十七4),因為凡接受耶穌基督為主的人,不分種族、地位和性別都成了亞伯拉罕的後裔(加三26~29),而這基督裡的新群體也繼承了舊約以色列人的使命,為獨一真神向世人作見證(彼前二9)。耶穌升天之後,聖靈在五旬節降臨在門徒身上,新群體(教會)誕生,將福音從耶路撒冷往各地、各族傳開。直到耶穌再來那一天,神的目標和計劃將分毫無誤地完成,萬國萬民都要來到寶座前,敬拜獨一真神,萬有因此就恢復了受造時的美好,謂之新創造。
基督徒投身宣教最根本的原因,應該就是認清神這個偉大的計劃,看見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及看到宣教事業的永恆意義和價值。
筆者期盼,教會在竭力推動會友參與宣教的當兒,不要輕忽神學基礎的建造,而神學的教導也不應該不以宣教為其導向。神學根基的建立是極其費時費力的,其果效卻是最持久的。
聖靈降臨節的意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德式聖誕怎麼過? 🌟 德國聖誕節6合1體驗包】
平安夜快樂!!🍷🤩 🎁 不知道大家今年怎麼過聖誕呢?#IG活動抽獎限時到今天哦 https://www.instagram.com/p/CJLaDF_n4he/?igshid=lp56ufdkc9jx
聽過一個說法:在台灣普遍認知的聖誕節就只是25號這一天;但到了德國以後,才知道聖誕期竟然可以長達一個半月之久!?為什麼呢?
以往我跟隊長習慣是:農曆過年陪台灣家人去廟裡拜拜;而聖誕節就陪德國家人上教堂。
今年是搬來德國後的第五個聖誕—但為了防疫,不乖小夫妻和公婆會全程待在家過😌
所以就跟大家一起來回顧一下,普遍德國家庭是怎麼過聖誕節的吧!
|聖誕空城計🧙德國人去哪了?|
在第四根降臨蠟燭點完的週日過後,很快地就來到~德國人整整期待了一個月的聖誕節!
但你可能也聽過,或甚至親身體驗過—特地挑聖誕節當天來歐洲旅遊,卻發現整個城市都一片空城的故事!😯
錯了!我跟你說~
平安夜當晚才是超級空城!🤪
因為歐洲著名的聖誕市集,各個大小城市多半從11月底就開幕;若24日平安夜在工作日的話,一般商店也是只營業到12/24中午。
很像我們在台灣搶購年貨~此時還來不及準備的人們,更會在最後一刻購買禮物,為節日餐購買食材等等。
⚠小提醒!要特別注意的是,聖誕節25, 26日商店和市集是不會開的!德國超市也只營業到24日下午兩點, 27日是假日也一樣不開。
所以通常在德國的大家,在24日聖誕節前會非常忙碌地最後採購。畢竟在德國聖誕節,人們大多是跟家人在家享受寧靜的假期,不太會有社交或外出活動。
|教堂彌撒⛪是什麼呢?|
德國聖誕節重頭戲之一,不免俗的就是教堂彌撒啦!即便不是教友,若來到德國不妨也可以在這個—對基督天主教徒來說,意義深重的一天—感受一下聖誕氣氛。
總的來說,德國有2天聖誕假期(12月25及26日;但其實德國很大,各地傳統也不一樣,可粗略分為天主教派,以及基督新教(evangelisch)。
甚至可以依照年齡分為不同時段參加:像是下午從4點開始約45分鐘的時段,就會看見比較多有孩子的家庭參加;而像是天主教的彌撒多半比較長,有華麗音樂,以及會後暖湯供寒冬特地前來的人們取暖。
有的教堂,甚至會舉辦子夜彌撒(Christmette) ,於12月25日凌晨零時舉辦、24號平安夜晚上11點開場。(不管哪一種彌撒,通常都會像演唱會那樣,人滿為患,所以最好早早入場才有位置。)
|教堂彌撒⛪流程做什麼?|
首先教堂彌撒開場,會先以管風琴響徹雲霄般的音樂表演—即便就連我不是教友,在那樣的氣氛感染下,也不自覺會有種「聖靈充滿」的感動。
而在唱詩班的帶領下,每個人也會從擺放在座位前的彌撒流程單,跟著上面的詩歌歌詞一起大聲吟唱。
有人說:那聽不懂德文也可以去嗎?其實我2016年第一次參加教堂彌撒,當時還沒搬到德國也不會德文,但也很驚訝地發現有些旋律還蠻耳熟能詳的—像是聖誕樹(O Tannenbaum)這樣的經典聖誕頌歌。
而在一首又一首的詩歌合唱後,就是聖誕節時的特別演出—聖誕場景故事啦!(Krippenspiele)
通常是由教區那的孩子們主動參與組成,拿著自製的道具服裝演出,讓大家認識或再次複習聖誕故事和由來~很可愛!(很像我們在大學外文系,西洋概論課演出的那種聖誕話劇。)
|德國聖誕🥂🍲也有圍爐?|
在教堂彌撒結束後的傍晚,則是整個聖誕節最重要的平安夜,家庭團聚時間❤️
延續著整天的聖誕歡愉氛圍,特別講究氣氛的德國人家裡,更是會放上一首又一首的氣氛濃厚的聖誕歌曲。
傳統德國聖誕餐像是烤鵝、烤鴨胸、燉牛肉,通常也會配馬鈴薯沙拉,馬鈴薯球(Knödel), 紅心卷菜(RotKohl)等。
有些德國家庭,也像台灣除夕圍爐吃火鍋一樣!甚至會出現起司火鍋這類的選擇。(像不乖家去年,為了配合媳婦的台灣胃,聖誕餐就是麻辣火鍋😂)
晚餐結束後,則是孩子們最期待的開禮物時間(就好像我們在台灣過年拆紅包那樣)一家人坐在樹頂上有星星(der Adventsstern)的聖誕樹下,交換著彼此的心意和祝福。平安夜就這樣在一片祥和,寧靜中度過。
|德國聖誕 📅放多久?|聖誕節當天25日,在過完前一晚平安夜睡飽飽後,多半家人們頂多會一起玩個桌遊,繼續在發懶享受聖誕假期。
若是像今年聖誕假期25, 26日後緊連著週末,不少德國人甚至會拿幾日年假,一路從聖誕(25日)休到跨年(1月1日放假)—自動放個8天連假。
|德國文化筆記 🎁不拆禮物不行嗎?|跟台灣拆紅包數錢不禮貌相反—在德國收到禮物,大家反而習慣會現場拆禮物!而且每個人還會看著你慢慢試穿試用。😄
(第一次來德國過聖誕節時,當時是以隊長女友身份參與—特別被受關切的我覺得還挺尷尬的哈哈!)
但畢竟看到收禮的人開心使用,也是給送禮人最大的欣慰(當然若收到不適合的禮物,在德國你也可以當場直接反應)
若你收到禮物默默收起來,德國人可能會傻眼。(曾經不乖爸媽就這樣,不乖公婆還很不好意思地私下問我⋯他們禮物是不是送了什麼禁忌😂)
✨你也參與過歐洲的聖誕節?或者德國彌撒嗎?
✨整個聖誕期中你最喜歡的又是哪個環節呢?
感謝大家今年跟我們 #一起開德國聖誕日曆,活動的最後以聖誕節溫馨結尾~🥰
祝福不管在世界哪一個角落的你,聖誕快樂!
____________________
🎊 想拿精選德國明信片~記得在今天結束前,把握機會到IG活動搶先收穫明年的幸運唷🎄
【參加聖誕活動🎁辦法 】
如何收到不乖小夫妻的祝褔呢?🧛♀🧛♀🧛♀
👉 IG活動貼文下方留言tag 2位朋友,
加上 #一起開德國聖誕日曆,即可獲得1次抽獎機會。(若tag名單不重複的多次留言,也可計入重複抽獎)
👉 分享貼文至IG限動,並tag作者,就可再獲得另一次的抽獎機會喔!
本次獎品將由12位小天使從德國🇩🇪各個城市寄送明信片
⏳ 活動截止日:12/24 |開獎日:12/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沒發漏到前面的貼文嗎?搜尋 #一起德國聖誕日曆,或點前兩天小天使幫你複習:
Day 22: 德國版圍爐火鍋這樣吃 @ikellytalk
Day 23 : 聖嬰的由來 @deutschpipapo
聖靈降臨節的意義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 動人的一場復活節特別音樂會直播:來自萊比錫湯瑪斯教堂 (Thomaskirche) 的復活節音樂會網路直播,演奏巴赫的「約翰受難曲」(Johannes-Passion)
在世界各地遭受冠狀病毒的蔓延,各國都在實施居家隔離,沒有一處還能持續舉辦音樂會。在德國各處的復活節的傳統通常都會將巴赫的受難曲拿出來演奏。今年的耶穌受難日(Karfreitag)在現在的情勢,仍在萊比錫湯瑪斯教堂 (Thomaskirche) 內舉辦一場格外特別的直播演出,教堂內只有十位音樂家並且互相保持相隔1.5公尺的防疫社交距離。但除了在教堂裡的音樂家現場演唱演奏,此外在合唱的段落還再透過網路串流,讓來自世界各地的音樂家們加入,齊心協力的完成巴赫偉大的作品,將音樂的真諦與信息帶給世界。
🔗 https://www.facebook.com/mdrkultur/videos/220971662483130/
#直播同時有七千人在線上觀賞
📍湯瑪斯教堂、巴赫紀念墓碑與巴赫博物館為歐藝音樂營之後的「音樂巡禮」固定行程之一~
——————————————————————
【巴赫的約翰受難曲】
1723年4月22日,巴哈就任萊比錫湯瑪斯教堂的音樂總監,那是一個非常吃力的職務,他的職位在主任牧師和副牧以下,不僅要負責訓練 St. Thomas 學校詩班的器樂和聲樂,還要負責教義問答和拉丁文的教學,並輪流監督學校的紀律。主任牧師恩乃斯替已經年衰,學校頹廢,有55名住校的公費生,音樂是主要科目。巴哈在聖多馬教堂之外,還兼任萊比錫大學教堂的音樂指揮,要負責供應四間教會的聖樂。
在這段期間,除了清唱劇以外,以1723年的聖母頌讚曲(Magnificat),和1724年約翰福音受難曲最為著名。1754年巴哈的兒子C.P.E. BACH所寫故人略歷道:他一生共創作了五首受難曲,只有兩首以完整的形式流傳於世,約翰受難曲與馬太受難曲 ,是他教會音樂的代表作 (1731年的馬可受難曲曾一度遺失,最近被用清唱曲no.198再組,而路加受難曲已經證實為偽作,2001年版葛洛夫Grove音樂大字典已經不再把1898年由巴哈協會出版的路加受難曲列入巴哈的作品,1725年的 Picander 受難曲已經遺失 )。
巴哈早在科登時代就準備根據約翰福音寫作約翰受難曲,但一直到萊比錫時期的1722至1723年才告完成,內容取材自約翰福音18-19章,受難曲的歌詞有福音書聖經經文、聖詩與自由歌詞三種,與當時代其他受難曲相較,歌詞採用多首聖詩是巴哈最特殊的地方。後來孟德爾頌寫神劇聖保羅(Paulus)就是受他影響。相較於馬太受難曲著重於告誡人類的罪惡,約翰受難曲則更強調耶穌基督被釘在十字架上的故事。約翰受難曲借用 G. P. Telemann 的受難曲形式及神劇的風格把比喻的形象納入歌詞中,於是有禮儀和訓誡雙重意味。並轉呈負有協奏曲風格和聖詩的受難曲。聖詩在「約翰受難曲」是以會眾角色發聲,也就是說,巴哈不讓群眾「觀賞」受難曲,他透過聖詩,把所有觀眾溶入,成為戲劇中的角色,被迫做出信仰回應與反省。
——————————————————————
【德國薩克森省萊比錫 湯瑪斯教堂 (Thomaskirche) - 當年巴哈擔任風琴師兼合唱指揮的教堂】
萊比錫的湯瑪斯教堂 (Thomaskirche) ,以巴哈精心培養的湯馬斯合唱團及巴哈的指揮而聞名。1723 年至1750 年,巴哈在此擔任管風琴師兼合唱指揮,他所創作的《馬太受難曲》等名曲,均在這裏首演,使這座湯瑪斯教堂舉世聞名,巴哈篤信宗教也極為虔誠,作品蘊藏了巴哈獨特的內涵與修養,反映了巴洛克時代的音樂文化特質,影響深遠。教堂內的彩繪玻璃上,有巴哈及孟德爾頌彩繪像,巴赫之墓置於祭壇前,鍍金的祭壇、雕飾精美的講壇,令人讚嘆。
音樂之父巴哈,全名為約翰‧塞巴斯迪安‧巴哈,當年是湯瑪斯教堂 (Thomaskirche) 的主事兼管風琴師,從 1723 年至 1750 年這位作曲家去世,一直都是在該教堂工作。湯瑪斯合唱團的傳統最早可以追溯到 1212 年,每週週末作禱告時合唱。教堂前面的巴哈紀念碑 (Bachdenkmal) 是一處頗有魅力的地方。1539 年聖靈降臨節期間,宗教改革家馬丁‧路德曾在這裏佈道。最後巴哈也安葬在湯馬斯教堂 (Thomaskirche) 的青銅墓碑下,靜靜地躺著安息了近四百年的音樂之父巴哈。幾百年來,他的音樂仍在這所教堂內被不停的演奏著。在這裡,時光好像是循環不已的,正如巴哈的音樂一般。
巴哈故居目前則以「巴哈檔案館」之名對外開放,就在他彈了 27 年管風琴的湯瑪斯教堂 (Thomaskirche) 對面。教堂內的主祭台下長眠著巴哈之墓,刻在地上的名字、擺著追思的玫瑰花,不是為了主,而是為音樂之父。事實上,巴哈在萊比錫的日子是平靜又平凡的,不過是個庸庸碌碌作曲帶團彈琴賺錢養二十個小孩的辛苦音樂家。巴哈有很多個,基本上都是同一個家族,這裡是指大家長J.S.Bach。不過巴哈的作品,的確對後來音樂史的發展影響深遠。
巴哈檔案館事實上佔了整棟樓,三樓的博物館對外開放,五樓的檔案中心需要預約,提供研究用途。只是很多人不得其門而入,因為推開一個小小的門進入樓梯間、走上三樓再推開另一個門才找得到。由於都是舊民宅改裝,室內空間都不大,朝聖性質還是比教育意義大。名人紀念館的展示都不脫幾種主題:居住原貌、手稿、生平、使用過的器物、作品等,這裡還有一間小小的視聽室,可以帶著耳機坐在舒服的沙發上聽巴哈的音樂作品。一樓的紀念品店空間小,倒是貨色齊全,古典樂迷來此很少有不帶走幾樣當作伴手禮的。
巴哈生前以管風琴的即興演奏風靡當世,就作曲而言,他的創作大約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意即以管風琴為主的『威瑪時代』,以器樂曲和管絃樂曲為主的『柯登時代』,以及以清唱劇及聖頌等宗教音樂為主的 『萊比錫時代』。巴哈在樂史上雖然享有極其崇高的地位,但是離世之後他的音樂曾一度式微,幸賴孟德爾頌等十九世紀初萊比錫音樂家的大力闡揚,才能輝煌於今世。
聖靈降臨節的意義 在 Alice Ko - astudio - 2020/05/31 今天是五旬節。 也是我正式受洗 的推薦與評價
有鑑於此,這被認為是早期基督教會成立之日子。 五旬節亦是聖靈降臨期的開始。 這個日子有著神聖的意義, 同時,對我而言, ... ... <看更多>
聖靈降臨節的意義 在 五旬節:聖靈降臨- 祂要使用你!(The Holy Spirit, He can use ... 的推薦與評價
五旬節又稱 聖靈降臨節 。這個詞來自希臘文πεντηκοστή(五旬節),意為「五十」。主要是指從復活節到五旬節的五十天。在新約《使徒行傳》第2章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