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期《新新聞》精彩內容
民眾黨選國會第一關:轉出柯P人氣
台北市長柯文哲於八月六日出席台灣民眾黨創黨成立大會,接下友人致贈的「上醫醫國」卷軸,場內柯粉亢奮,有如出兵誓師大會,場外則有柯黑抗議。台灣民眾黨未來將以護送「柯家軍」,以建立國會灘頭堡為首要目標。
搶郭董,國民黨只能在兩個首富中選一個?
柯文哲組黨後,藍、白爭搶郭台銘戰況正趨於白熱化,藍營認為柯營端出的菜難以讓郭董滿意,卻沒看到郭董要國民黨、韓國瑜與蔡衍明的旺中切割,並不是他們可以辦到的,這場爭奪戰自己的籌碼恐怕也不比柯營好多少。
巡迴演講「台灣下一步」,黃國昌的下一步是……
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究竟要續戰汐止、轉任不分區,或是有其他鴻鵠之志,下一步動向備受關注。黃國昌雖然一直擁有高人氣,但他近期猛打國安私菸案,又狂刪黨內同志臉書好友,也已引發部分核心支持者反感。
長期被政治消費的蔣渭水與台灣民眾黨
面對台灣命運多舛的歷史,謙卑理解遠勝過武斷假借。姑且不論柯文哲和蔣渭水的連結是否薄弱,也不論「蔣渭水精神」的主張是否空泛,歷史一旦化約成政治口號就難再有重量。重建島上人們和過去的連結,知曉歷史的複雜和重量,比選戰輸贏更重要。
6億費用一毫不收,梁懷信守彰銀只拿一面獎章
「王牌大律師」梁懷信七年多來不收分文,帶著財政部與台新金大鬥法,至今守護市價超過兩千億元的百年老店彰化銀行,不只凸顯他戰無不克的沙場功績,更重要的是他在政府組織改造的關鍵期扮演「推手」,協助建立了一套公股面對經營權戰爭的處理流程。
高調禁自由行打蔡英文,再操縱團客助韓國瑜
北京對台罕見公開「旅遊制裁」,理由說是要打擊台獨與蔡政府,但其戰略目標就是要製造經濟壓力,增加政治恐嚇,運用心理施壓,可讓這些經濟利益受損的選民投入「討厭民進黨」陣營,間接暗助韓國瑜的「庶民經濟」牌。
強國青年想到「灣灣」擋不住,辦醫美簽、第三國轉機入境……
對兩岸關係有所瞭解的年輕人相對理性,他們將停辦簽注僅視為台灣大選前的常規操作。有人在朋友圈自嘲這是祖國怕大家「去對岸瞎逛,影響心理健康」;也有人「心疼高雄發不了大財了」;多數人則只能適可而止地表達「身處亂世無能為力」的由衷悲哀。
人民幣貶破七,美國扣中國操縱匯率大帽子
川普宣布美國將從九月一日起對剩餘三千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關稅,中國很快便以人民幣貶破七字頭來應對,貿易戰似乎已演變成貨幣戰。然而人民幣貶值對中國同樣是雙刃劍,不僅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的野心,也預示中國經濟成長率將再度降低。
郭台銘和王金平會讓藍營大分裂?
藍營原期望郭台銘氣消了仍願留在黨內,總有機會化解郭、韓兩人心結;如今看來,情勢已朝郭董脫黨支持他人,或脫黨自行參選兩個最差方向發展。郭若與王金平一起脫黨,將是繼二○○○年宋楚瑜出走後,國民黨再一次實質大分裂。
純網銀時代來臨,傳統銀行砸銀彈備戰
純網銀執照終於發放了,原本只想釋出兩張執照的金管會卻大放送,一口氣就釋出三張,自然引發外界許多揣測。
事實上,國家隊將來銀行、LINE Bank(連線銀行)與樂天國際商銀三家純網銀確實各有特色,目標客戶的來源完全不同,且還分屬日、韓、台不同血統,共通點則是背後股東都有龐大客戶群,都能對台灣的普惠金融有所貢獻。
這三家金融科技公司是金融業,也是科技公司,是否能如金管會期待的扮演「鯰魚」角色,攪動僵固的金融圈?在傳統銀行的夾擊下,殺出一條活路並獲利?
這三家純網銀明年中將加入市場,多數傳統金融業者也已整裝備戰,百花齊放的明年,令人拭目以待。
拋開藍營「路人甲」質疑,顧立雄寫下純網銀開放新頁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曾被國民黨立委、前金管會主委曾銘宗酸為「路人甲」,卻在就職屆滿兩周年之際,順利在任內完成純網銀執照發放。雖然結果揭曉讓許多媒體驚呼連連,「通通有獎」的原因傳言滿天飛,但顧立雄為台灣的金融創新寫下新頁,是無庸置疑的。
深宮調查官難升遷,29位監委使喚的馬前卒爭活路
調查官是監委行使職權最好的助手也是重要支柱,七十多人分組辦案時,所有行政瑣事靠的是單兵作戰,可說「校長兼撞鐘」。加以不僅工作量勞逸不均,升遷管道也付之闕如,士氣飽受打擊,有調查官忍不住自嘲有如「外勞」。
挺香港 英、歐為何強調中英聯合聲明
近日歐洲議會通過一份決議,反對中方將《中英聯合聲明》視為無效歷史文件的說法,並呼籲港府撤回送中條例、釋放和平示威民眾,且呼籲歐盟成員國和國際社會停止向香港及中國輸出任何違反人權的科技產品。
升遷調動討論度冷颼颼 檢察官心如止水
以往一、二審檢察官升遷名單公布前,總會引來許多打探及討論,今年檢察體系的態度卻很淡然,不過名單公布後,「資源分配不均」質疑聲不斷。號稱「天下第一署」的北檢是最大贏家,東部小地檢署慨歎升遷困難,也有人事審議委員為其他地檢署抱屈。
迎向純網銀元年 三家業者誰能勝出?
對純網銀而言,資訊安全是第一大要務,對此樂天國際商銀找來日本樂天的資安專家助陣,將來銀行的董事長鍾福貴,也強調會與最大股東中華電信加強合作。而在獲客模式上,要如何將股東手上的眾多客戶轉化為純網銀用戶,三家業者都得從「零」開始。
台中大綠、小綠共推立委人選,藍營還有兩區仍在喬
台中第三、四、六這三個選區被視為真正的藍綠五五波,其餘選區則是各自強弱分明。至於陳柏惟、張顯耀等人空降至台中,或許能引來些話題,其實更暴露藍綠對艱困選區「嘸步」的共同問題。
民眾黨和抗中聯盟夾殺時力生存空間
近來時力風風雨雨,除了面對黨籍立委弊案、林昶佐退黨震撼彈,再加上柯文哲組黨消息,在在都讓支持者備感焦慮。而時力內部則有一派人士認為,若持續認真監督政策、不言明支持蔡英文,時力仍可得到不滿藍綠的中間選民支持,避免民眾黨分食基本盤。
本小利大 這個劇本對柯P最有利
如果柯文哲自己投入總統大選,還需要拉抬區域立委,恐怕本大利小。如果只是當小綠或小藍,則不用如此大費周章,只要加入親民黨或時代力量就可以。因此拱郭台銘選總統,帶領台灣民眾黨各立委選區小雞,才是柯的如意算盤。
柯P引戰 不讓綠營將他邊緣化
去年選舉綠白互罵讓藍營得利,選後民進黨重新思考、設定與柯文哲的互動,負責操盤小英連任的林錫耀向黨內傳達不攻擊柯文哲,且不要得罪柯粉。然而,這樣意圖邊緣化柯的策略,在柯一句「都貪汙」的指控下,似乎破了功。
選前老把戲 蔡政府早已做好風險分散
以過往例子來觀察,中國會在台灣大選前半年逐步降低陸客來台的數字。而此次的無預警暫停自由行,蘇貞昌發表信心喊話強調,蔡政府三年多來早就對「過度依賴單一客源的觀光結構」做了風險分散,行政院也馬上出兩招來拆解……。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小時飲廿四味,苦到打冷顫,嘉應子得先剝去包裝候命送茶;但今天再遇,怎麼稀淡不苦,甚至有點甘? 「同一碗廿四味,有客人說以前飲苦些,現在沒那麼苦。我就覺得可能是你的人生歷練多了。」春回堂老闆林偉正說。哦,即是人到一定年紀了! 一個人,口味會變得成熟;一間老店,像這藥材鋪,涼茶賣過百年了,仍然存活,...
自強牌算盤 在 曾錦強 KK Tsa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沒盈利的企業沒投資價值】
Uber在美國申請上市,招股文件透露Uber去年經營虧損30.33億美元,累計3年經營虧損101.4億美元。他們在上市文件中警告投資者,Uber將可能永遠無法錄得盈利。永遠沒盈利的企業,哪來投資價值?
一直以來,很多互聯網企業用燒錢模式經營,以巨額補貼擴大用戶群,希望最終能獨霸市場,或至少成為寡頭壟斷,到時便可以停止補貼,最終能產生利潤。但這個如意算盤,現在未必能打得響。
以補貼模式經營,最先決條件是其他經營者無法用同樣的手段,奪取消費者的歡心。但可惜用錢買來的不是真愛,當其他人用同樣的手段,甚至以更大的利誘,消費者便輕易轉投對方的懷抱。
由於大家都用同樣手段去奪取歡心,這些燒錢的消耗戰,可以經歷很多年,仍無法做到獨霸市場的局面,先行者可能稍稍佔優,但因為關係薄弱,消費者轉移成本(switching cost)不高,對手加多少少甜頭,便難以留住客戶。最後只能鬥燒錢,看誰的口才好,騙到更多投資者的資金。
消耗戰要成功,還要有明顯的規模效益,品牌優勢,讓先行者能建立牢不可破的壁壘,使後來者難以用同樣的手段,搶佔自己本來已經佔據的市場,不然這場戰役只會沒完沒了,真的永遠無法實現利潤。
最後,即使能夠獨佔市場,也未必一定能產生利潤,如果要維持優勢,需要不斷的投入,成本增長比利潤增長快的話,也許便沒有商業模式了。滴滴在內地收購Uber後,已經雄霸市場,但仍不能產生利潤,投資者要有所警惕。
2019年4月16日 《am730》 《自強不息》
自強牌算盤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人睇完王晶故事出文sum up,真方便。
我的想法很簡單:攻擊,也要知道敵人是誰,在想什麼,代表什麼。只有情緒,沒有實質,好悶。
*
王晶作為香港仔
文 x 阿果
刊於明報星期日生活 07-02-2016
這幾天,因為王晶,人人變身「票房監察員」,時刻上網,緊盯《賭城風雲3》售票情況。起初,看到座位表一片綠油油,大家認定勝券在握,心情亢奮;兩天過後,座位表逐漸由綠轉紅,監察員雙頰同樣通紅,唯有自挖雙目,集體噴火,仰天長嘯:「港豬始終是港豬!」老實說,我向來色盲,電影座位表是紅是綠,我不太關心。然而,對於是次風波的真正主角——王晶,我自問很有感覺。
是噁心的感覺。這些年來,我和廣大百姓一樣,聽見「王晶」名字,腦裡馬上浮現三點印象。
一、他Cheap。
王晶入行近四十年,合共寫了300個電影劇本、1500小時劇集,但大眾對他的印象,長期停留於三個字:屎、尿、屁。他創作過《網中人》這種連馬傑偉都狂呼心動的經典,亦拍過不少賣弄色情(《赤裸羔羊》),提倡賭博(《賭X》系列),甚至不知所云(《運財智叻星》)的作品。不用明光社提醒,我們都知道這叫「惡俗」,難登大雅之堂。
二、他囂張。
多年來,港人對王晶言論聽怪不怪。他批評過大師(「王家衛的戲都無咩道理啦」),漠視過獎項(「(我)連提名都未試過,幾X型呀」),更時常炫耀自己身世(「20歲成名,22歲買樓,25歲做導演」)。由此可見,近日他還撃網民的言論(「香港票房只有中國的廿五分一」),其實已不算串嘴。
三、他難搞。
王晶曾說自己不愛吵架,但過去多年來跟他纏鬥過(口頭上)的人,卻幾乎比其電影作品更多:李瀚祥、爾冬陞、周星馳、陳百祥、黃秋生、杜汶澤、廣大廢青……難得的是,縱然得罪人多,王晶從不認錯,動輒四圍點火,表演泥漿摔角。很明顯,他是個難以撃倒的對手。
這三點已是港人集體共識,但我更想知道的是——王晶為何惡俗、囂張、難搞?本人不是蘇民峰,不懂睇相,更不相信一句「佢好命」就能解釋一切。所以這幾天,努力重溫舊碟,拜讀專訪,甚至強忍眼痛,閱讀一本名為《少年王晶闖江湖》的驚世傳記,結果除了額角冒汗,還意外發現一個香港仔的誕生。
一個王晶的誕生
王晶生於戰後嬰兒潮,是典型香港仔,父親雖然是名導演王天林,但因為家裡人太多,所以家境不算太好。尤其在1970年國泰公司停止拍片後,王天林被迫四處闖蕩,本來擅拍文藝題材的他,連俗套的片子都要接拍。王晶的童年亦受影響,基本需要沒大問題,但同學相約打保齡,他為省錢唯有在家中看書。王晶的故事,跟同代香港人相去不遠。
王晶深受父親影響。譬如,原名「王日祥」的他,入行後見父親編劇時偶爾用筆名「王森」,於是有樣學樣,取名「王晶」。當然,王天林影響兒子的,不單見於藝名的選擇,更體現於王晶的電影哲學。
電影背後一個錢字
王天林於2010年離世,當時王晶撰寫悼文,敘述父親生平,描繪他的影響。文中提到,少年王天林努力由黑房學徒做到場記,最後更成為「副導演王」。可是為各導演頂了大部分工作的他,卻一直拿著可恥的薪水。「他實在吃了太多苦。」父親經歷令王晶深信,電影行業表面五光十色,但背後主宰一切的,終歸是一個錢字。「我決定走不空談只務實的路,我不能再讓家人受我跟父親一樣的苦。所以三十年來我只拍商業片。」這是一個香港仔的實話。
除了家庭,時代也在造王晶。王日祥大學一年級就在無綫兼職,未畢業就幸運遇上當時佳視、麗的和無綫的電視大戰,人才短缺下,獲電視台重用,一夜間鯉躍龍門。兩年後,香港電影業開始興起,他因為「老婆大肚,愁分娩費用」而轉職邵氏,做電影導演賺大錢。拍第一齣戲《千王鬥千霸》時,他毫無導演技法,拍攝首日只得請父親陪伴當守護神,結果卻因當時社會對賭片好奇,票房大賣,他又成功了。
你可以說他幸運。王晶在電視台的時候,就是電視最蓬勃的時候;他拍電影之時,香港人開始喜歡湧入戲院,買票看戲——但這又未免太輕視王晶(早年)的才華。更正確的說法或許是:王晶懂得看準機會,與香港普及文化,一同騰飛。
王晶的哲學
騰飛期間,在時代和家庭的雙重影響下,王晶對電影的兩點看法逐步成形,存留至今。
第一,電影只是商品。
入行至今,王晶一直謹記楚原教誨,「電影圈只有一條死罪,就是『唔收得』。」他認定電影不是藝術,而是商品,因此要成功,靠的不是口碑和獎項,而是「觀眾用錢去投的票」。觀眾既有(鈔)票在手,就是客人,就是老闆;製作人的任務,就是針對口味,奉上娛樂。你罵他玩屎尿屁好cheap?他會告訴你:「觀眾就是愛低俗,吹咩?」
第二,電影人只是熟手技工。
王晶不懂法蘭克福學派,卻跟阿當諾一樣深信文化是工業:表面色彩斑駁,真身卻是大算盤;製作人有數可計,更有方程式可依。所以,《追女仔》成功,他拍續集;《千王之王》成功,他就派出賭神、雀聖,賭到永遠;觀眾喜歡「風雲」,他就依樣葫蘆,又《風雲天地》又《賭城風雲》。「不要將電影想得太巴閉,我只是一個熟手技工。」他說過。
篤信電影乃商品的這個技工,拿手絕技是投其所好,「觀眾鍾意睇我就拍」是他的左右銘。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蓬勃,王晶樂於錦上添花;九七前大眾恐懼,他寫的對白竟與港人一同恐共;回歸後香港市場萎縮,他發揚「香港精神」,連忙轉型,一面狂拍低成本爛片,一面呼吸北方空氣,摸索大陸市場。等到神州經濟起飛,他亮出招牌拉攏投資者,又重施故技,將三十年前香港那套用於大陸,「你哋話個pattern舊,但嗰個位,全大陸笑到碌地喎!」算盤又打響,票房再報捷。
香港仔也是世界仔
從來,王晶都是名副其實的香港仔。好聽是迎合市場,靈活求變;難聽就是見風使舵,唯利是圖。今天我們仍在歌頌香港精神,但別忘記香港仔也是世界仔——到市場逆轉、勢色不對,香港人最擅長的不是堅持自我,逆境自強,而是效法王晶,投其所好,搖尾乞憐。
問題來了,王晶變了節,那剩下來的香港仔又怎麼辦?毫無疑問,他面目可憎,乃人民公敵;其作品請明星炒冷飯,挑戰文明下限。稍有要求的觀眾絕對應該自挖雙目,寧死不看。但在杯葛以外,請記住他不過是幌子、小丑,背後象徵的,乃電影市場的轉向、香港文化的危機。
老問題:然後怎樣?
又回到老掉牙的「怎麼辦」時間。流行文化試過捨身取義,但本質仍是一門生意。面對比香港龐大25倍的中國市場,不願配合國情的電影人該怎樣減省成本,開拓市場,同時堅持質素?不捨港味式微的真香港仔,又要如何做,才能合力建造一個穩健的「香港市場」?思考這些問題,恐怕比監察王晶票房,更有意義。
因為倘若市場不變,一個王晶倒下,還會有千千萬萬個「王晶」,蜂擁而上,取而代之。
自強牌算盤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小時飲廿四味,苦到打冷顫,嘉應子得先剝去包裝候命送茶;但今天再遇,怎麼稀淡不苦,甚至有點甘?
「同一碗廿四味,有客人說以前飲苦些,現在沒那麼苦。我就覺得可能是你的人生歷練多了。」春回堂老闆林偉正說。哦,即是人到一定年紀了!
一個人,口味會變得成熟;一間老店,像這藥材鋪,涼茶賣過百年了,仍然存活,大概苦盡了;甘味自然來?掌門答曰:未敢放鬆。
沒有「墩起個款」的掌櫃,沒有踢踢撻撻算盤聲,作為香港碩果僅存的百年字號,春回堂不似預期的老氣,加之地利——位處中環登山電梯腳,賣涼茶一樣有格。中環的午飯時間,中國人、南亞裔、白人、黑人,高官名流、地盤工、闊太、OL絡繹不絕,隨手放下十元抄起涼茶,或骨碌骨碌一飲而盡,或歎咖啡般慢咽細嘗。甜花茶、廿四味、參茶,不停飲不停斟,流量大,當中廿四味,是招牌貨,日賣過千杯。林偉正說:「阿爺以前推着木頭車和阿嫲在街上賣涼茶,到可以租鋪置業都靠它。」1916年祖父林少泉入鋪,創辦「回春齋」,接着有「回春堂」和「春回堂」分號。雖是自己鋪,但到了80年代因為人手實在難找,三間藥材鋪乾脆合成一間,即成今天的春回堂。
賣了多年的廿四味,顧名思義有24種藥材,清熱解毒,夏天固然熱賣,原來秋冬一樣暢銷,因為香港人鍾情打邊爐、燒烤,厚味下肚需要解解內熱。林老闆透露,他會跟節氣而增減藥材比例,「例如近來暑天,我們水翁花、榕樹鬚的分量會多些;譬如新年後屬於春瘟容易有流感,青蒿那類藥材就會放多點。」
煲茶過程三小時,藥材必須按特性分階段下煲:「好像崗梅根、救必應等硬身藥材就早點煲;去到中段放水翁花、金錢草,最後紫蘇葉、千層紙那些比較輕清的藥材就最後放。」費心用神,一直遵循着祖父父親的做法。
「街外有的下黃連、黃柏令茶很苦,又添色素令茶有掛碗現象,讓人感覺足料濃郁。」他的廿四味天然煮成,色褐而清,潤喉回甘,但無甘草;不下黃連,怕有些人吃了會頭暈。
無認識就自強不息
47歲的林偉正對中藥瞭如指掌,以為幼承庭訓,原來是個誤會。小時候,藥材鋪是他的禁地:「因為有火爐有鍘刀,爸爸媽媽不許來玩,最多是等爸爸放工一起去食消夜。」
家有四兄弟姊妹,他是孻仔,1992年回來接手。「哥哥姐姐都做西醫,三家姐和我現在留下來幫手。」當年,年過60的父親想退休,而且在搞移民,必須到澳洲居留,恰巧他在當地讀完工商管理,「爸爸說,與其你幫人打工做生意,那你幫家裏也是一樣。」父親說退就退,完全放手,「阿爺當年交給他時,也不在場發聲。」番書仔管藥材鋪,接手的更是百年老號,壓力自然有。林家四代是中醫,太爺清朝時已行醫,年輕林偉正惟有向前人學習,好的要保留,壞的要清除。幸好當時有個老夥計叫三叔,由阿爺年代從紅褲仔訓練出身,雖然出外打拼過,退休前還是回巢坐鎮,是他第一個師傅。
他又深知自己不足,就和三家姐一起讀港大中醫課程,03年考獲中醫牌。不過,姊弟倆主力店鋪運作,只偶然替熟客開藥方;日常把脈問症都交由三位坐堂醫師。細節上,他作出適當的改革。首先,捨棄傳統玻璃杯、茶碗盛載藥茶,用即棄紙杯代替。「一次性使用可以杜絕流感、幽門螺旋菌等傳播風險。」林偉正闡釋。紙杯裝茶,今天尋常不過,但在十多年前是新鮮事。那時為免垃圾工人拿來重用播菌,他甚至特別叫夥計將紙杯鎅爛才丟棄。
親自落場便知艱辛
「做藥材鋪,工作時間長又一陣味,收工坐巴士隔籬都即刻走開。」初期他不習慣,但比較棘手還是要定好店內的制度;改革第二件要做的事,就是搬回來一部收銀機。「好搞笑,大家收銀後,錢就掉落一個竹箱,難免有人監守自盜。爸爸對很多東西都不緊張,可能阿爺交了一盤生意給他,有一定生意量,不蝕錢他就不理。」
貪婪的夥計,補錢急急送走;留下來的、新請的,客客氣氣。執藥補位,凡事親力親為,因他深信,親自落場才知利弊。
話說春回堂是一幢自置物業,祖父由木樓重建成石屎樓,現今佔用了三層:地鋪是門市,閣樓煲涼茶及做龜苓膏。
「涼茶用水喉運下來,在爸爸的年代已經有了。因為他怕夥計燙傷。」以前煲茶是燒火水的,店內有個火水缸,林偉正覺得危險,而且煙大,就改了電爐。
「以前起藥渣真是找個大笊篱,好似人家炸鹹水角一樣取藥渣上來。」某次涼茶師傅請假幾天,他做替工,撈完茶渣腰骨好似斷了一樣。於是研究出起重裝置吊一整桶茶渣,「師傅又舒服,操作時間又短了。」
除了腰力,這年輕老闆還關心夥計的腳力:一樓是替客人煮藥的地方,和地下往來要兩層樓梯,「如果每次煲好藥都用人力運送,膝蓋一定勞損。」就造了微型升降機,由地下直達一樓,方便藥包藥壺的傳送。
他又添置了一個大雪房去儲存藥物,盡量少用有硫磺的藥材,例如茨實,坊間一般都是紅皮的,皆因有硫磺;他賣的是「無磺」茨實,皮是黑的;玉竹打過硫磺會變白,但味道變酸,沒有了原來的香甜。「硫磺對神經系統有影響,有些人吃了喉嚨會受刺激。」不少藥材如沒燻過硫磺,很容易生蟲發霉,低溫就能避免。
珍貴價值流傳百年
雖然變革眾多,但百年老店最珍視的價值,林偉正一一保留。
祖父的涼茶秘方沿用至今,他只應客人要求加添參茶、感冒茶和龜苓膏。原來從前父親還經營藥材批發行「昌利成」,保存了很多藥方。林偉正研究其中變化,加上父親指點,配成自家龜苓膏,秘方是不落黃連,以免寒底人士吃完頭痛,又真的下足土伏苓,用來凝固,不像人家用魚膠粉頂替。只是土伏苓易燶底,故煉膏時,每十五分鐘就攪拌一次,極花時間和工夫。
但推出至今一直大受歡迎,平均日售200盅,人家賣50元,他賣35元,「我們有個宗旨就是價錢便宜些許,希望人人受惠。」
店子裝修,他一樣保留從前味道,裝潢稍作翻新,但百子櫃、老藥壺、水磨石磚,全皆留下。藥材在百子櫃內的安放位置,也甚考究,相同藥性的放在接近位置,以免相沖,那是古人智慧,一直沿用至今。
春回堂亦不像外面涼茶店般,設中央工場,老遠運送涼茶來,他們天天在店內鮮製,每次少量煲,煲好即賣,不像外頭的,放隔夜,流失藥性。
凡此種種,生意老實,重視人情,只因林偉正當年接手家業,爸爸向他說了一句話。「爸爸說:做涼茶藥行,唔係淨做生意,千萬!就算吃不好人也不要吃壞人。要識醫先好去醫!所以一定要賣真貨,不可以賣『流口水嘢』。」
假貨重重小心為上
那是做藥行,賣涼茶必要有的良心。年月過去,艱辛的日子大概都過去,該到收成期?林偉正倒還是不敢放棄。近年藥材世界變化甚多,假貨多,價錢飄忽,要老老實實做生意,賣正貨,原來都不易。
皇后大道西和高陞街是本港藥材批發集中地,有「藥材街」之稱。每星期林偉正至少去走一圈,跟批發商戶了解行情,「大陸有沒失收、有沒囤積居奇呢?我們經常用的就買多一些,以免起價時要配藥跟着起價。」
藥價愈來愈貴,有些藥材鋪用平價的「代用藥」:譬如用荃皮代替地骨皮。「正地骨皮即是枸杞的皮,可以清熱退燒化痰,批發價70元一斤;荃皮主要是跌打用,活血止痛,價錢不到一半。兩藥效用完全不同,後者只是食你唔死。」
又如川貝,一向昂貴。「有些人來春回堂問價即刻彈開,以為你在中環一定貴,或者字號老咬人一大啖。想不到我的是真貨,我賣川貝200元一両,早前入貨3,000元一斤;別人入280元一斤的平貝,收你80元一両你就覺得便宜。」
一般一個醫師常用藥有六七十種,由於春回堂有坐堂醫師和街外來配藥的處方,藥種比較齊全,共有約600種。很多藥材如果沒經過加工炮製,如刀刃未開,藥性不能發揮。例如益母草用薑汁、黃酒濕潤後再炒,溫經散寒;牛膝在沙裏加鹽熱炒,製後歸經入腎。林偉正承襲父親,至今仍堅持在店內製藥,保證品質。
幸好,識貨的人還是有的,看春回堂店內店外,到處是墨寶,就知名人客眾多。
「春日芝蘭茶香遠送 回天有術正藥活人」一副對聯懸在店外,出自六七十年代大笪地有名的睇相師傅黃掌源,是父親醫好了他的頑疾。店內,有董橋題的字,也有韓國領事的墨寶。而最多人看不明的要數掛在店面正前方、紅底金漆的牌匾「遵法依韓康」。
「韓康是一個古代賣藥的人,賣藥的意念就是真不二價。」林偉正解釋,由父親到自己,都跟隨韓康作風,希望做生意,頂天立地。
接手四分一世紀,他最記得當年沙士未開鋪已有人在等候,「要配報紙刊出的沙士驗方,我們忙到連飯也沒空吃,收工很晚也回不了家,同事逗都唔識笑,大家很徬徨。」那時表面上生意多了,但藥材來價如金銀花、板藍根炒到瘋癲,一入一出,賺不了多少,「我寧願正正常常過日子。」在今天的世道,有此平常心,原來不容易,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大概是因這態度,才能令一家百年老店,走得更遠。
撰文:韓潔瑤 拍攝:周易安
春回堂
地址:中環閣麟街8號地下
電話:2544 3518
詳情: http://bit.ly/2LUdFFJ
========================================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即like《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即刻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
http://goo.gl/KwjNOE (@eat_travel_weekly)
自強牌算盤 在 籲美停止"打台灣牌"! 國台辦:"以台制華"打錯算盤@中天電視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國台辦#本土語#吳釗燮#李明哲#台獨#九二共識#一個中國#李立群責任編輯:近在天編/Yee編快點購輸入推薦代碼cti123立即享折扣 中天數位媒體,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