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排有段時間唔係訓得好好,
明明好累, 但又花好長時間先熟睡,
有時多夢, 有時易醒,
朋友介紹我去試下做《草本經絡頭療》,
可以疏通頭部經絡, 改善血液循環!
Sujata Spa 經絡頭療專門店 的《 #草本經絡頭療 》好受歡迎架!
因為除左有疏通頭部經絡的療效外,
60分鐘既treatment真係令人好relax好舒服!
首先, #疏通肩頸經絡 和 #按壓頭部穴位
肩背穴位: 肩井穴、 大椎穴、風府穴、 風池穴
頭部穴位: 神庭穴、太陽穴、 印堂穴、 百會穴
之後會用草本產品去 #疏通頭部經絡 ,
包括 中間督脈、 膀胱經、 膽經、 三焦經
配合獨家手法, #禪式舒壓按摩 ,
疏通及刺激四條經絡,
可以有效預防失眠、腦部疾病、腦梗,
改善脫髮, 面部衰老等問題~~
最後, 戴上 #草本帽 ,
以艾、當歸、薑為主方, 溫灸理療,
有行氣活血 祛濕逐寒之效!
如果唔趕時間, 記得嘆返杯養生茶!
做完呢個《 草本經絡頭療 》,
果晚真係好訓左好多, 由內到外都減減壓,
幫我大大改善睡眠質素!
如果你都係睡眠質素差、經絡氣血差、肩頸勞損、低頭蔟,
真係要試試!!
佢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ujataspa.hk
詳細分享:
http://ja20121111.blogspot.com/2021/08/sujata-spa.html
#sujataspa #頭部按摩專門店
艾灸去濕穴位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會上熱下冷嗎?】
現代有種十人中九人都有的問題,叫「上熱下寒」。
上熱的症狀是:動不動就上火、口腔潰瘍、喉嚨痛、牙齦出血、流鼻血、牙疼、腮腫、慢性中耳炎、目赤紅腫、眼乾眼澀、成年人長痘痘、甲狀腺類問題、頭熱、頭痛、頭脹、頭暈、血壓高。
下寒的症狀是:肚臍以下發涼、大便不成形、便秘、便溏、腰膝酸冷、手腳冰涼、尿頻、宮寒痛經、耐溫不耐寒、膚色暗沉、長黑斑、水腫。
為什麼會出現上熱下寒?因為上面動得太多。眼睛老在動,看電視、螢幕、手機;嘴巴老在動,吃各種各樣的垃圾食品、喝各種各樣的冰鎮飲料、服用各種各樣的西藥、聊著各種各樣無用的八卦;腦子老在動,各種念頭潮水一樣襲來,擔心工作、掛心家人、操心生活、動心情感、寄心小確幸。我們常常上半身生理心理都不停的在動,唯獨不動的就是坐在辦公椅的下半身。
在中醫裡,人的五臟六腑分為上焦、中焦、下焦,通稱三焦。心肺屬於上焦,脾胃屬於中焦,肝膽腎膀胱大小腸生殖系統屬於下焦。
中醫的基礎哲學理論是陰陽,陰陽相生交泰,火與水也要適當交流互換,才能平衡。我們因為上半身心理生理動太多,血不足,氣有餘便是火,這火本來可以引到下面,溫暖我們的手腳因為飲食和久坐不動,所以中焦脾胃不通,火反彈回到上,腎水無法上流。這就是心火和腎水無法交流,出現上熱下寒。
換句話來說,就是上、中、下,三焦的交通堵塞,身體的熱能與陰液沒有跑到該去的地方,阻塞了身體能量的運轉。
上熱下寒,不是陽虛也不是實火,這時候如果不懂,以為下半身冷就是身體虛,補會上火,瀉也只是越來越寒。所以千萬別亂補瀉,最重要的就是「通」。
上焦和下焦要通,中焦很重要。中焦是脾胃,脾主升,胃主降,這兩個臟腑,需要運轉良好,中焦才能發揮作用,讓身體運轉自如,因此疏通脾胃是關鍵。
除了用藥,有什麼其他方法可以處理上熱下寒?
一、通中焦,健脾胃。
想要上面的火能降下去,下面的水能上去,必須先把道路打通。
1、推腹:雙手從心口窩處向下推,一直推到少腹處,36下。再沿兩側肋骨向下推,各36下。每天一次。
2、練習八段錦的動作搖頭擺尾去心火,每天5分鐘。
二、泡腳降火:對於手腳涼,泡腳是非常好的方法。
1、艾葉水泡腳:艾葉15克,加水煮沸10分鐘,然後放涼到40°,泡腳至身體微微發汗。
2、花椒水泡腳:如果有腳氣,可以去花椒5克,用紗布包好,加水煮開泡腳
三、引火歸元:泡完腳後,搓揉腳底的湧泉穴,能夠滋養腎水,把上半身的火往下引。
四、艾灸散寒:中脘穴、關元穴,每天選一個穴位灸20分鐘,再灸三陰交穴和湧泉穴各20分鐘。
另外要注意和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
1、飲食:戒吃生冷食物、戒冰飲、戒會造成腸胃負擔食物。
2、環境:夏天盡量不開冷氣。
3、穿著:注意保暖,避免寒濕進入身體。
4、作息:不要晚睡,盡量11點前上床睡著。
上火下水要能互通,身體整體的能量和溫度才能平衡。
艾灸去濕穴位 在 唐安麒 Angel T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草🌿泡腳寒濕全無】
古語有云:「天天洗腳,勝吃補藥」。熱水泡腳猶如艾灸,直接給穴位和各臟腑加熱,有助行氣活血、温經通絡、祛風寒濕,是補陽抗病最佳的方法。
冬天❄️體濕常生病,只要在熱水中再加入這種「醫草🌿」泡腳,對於祛寒濕加倍效益。
📽️更多健康資訊🎞️:
我的天然療法路:https://youtu.be/Nu1f9-nACDA
勿讓小朋友濫吃西藥:https://youtu.be/dMSn5CqnNto
#祛濕 #保暖 #養生 #泡腳 #足浴 #健康 #中醫 #唐安麒
* 圖片來自互聯網
------------------------------
大家記得like我的YouTube Channel及Instagram啦😁
IG 名:DR.ANGELTONG
YouTube:https://bit.ly/3ic4LDT
------------------------------
艾灸去濕穴位 在 (艾灸)讓艾傳出去- 祛濕氣最有效的方法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簡易取穴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 方法:每天早上9-11點這個時間是脾經經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處於上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