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法制局
建議空軍增加飛行員 退將:想辦法留下資深飛官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680259
立院法制局報告指出共機擾台,國軍應審慎評估
「座艙比」合宜性並將雷射視力矯正手術速納入航醫規範;空軍退將張延廷分析放寬座艙比也無法解決「因為沒那麼多飛行員」應想辦法留下資深飛官!在待遇、升遷、勤務予以調整。針對立院法制局建議,空軍司令部表示已配合國防部軍醫局將「國軍飛行人員暨學官角膜屈光雷射手術專案計畫」列入修訂條文。至於調整「座艙比」空軍表示空勤人員編制及現員依新式裝備建案已完成未來人力規劃,可滿足作戰需求、肆應敵情威脅。美國軍售台灣66架F-16V戰機預計2026年全數交機
▫️
圖:美商洛馬公司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日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海軍敦睦艦隊染疫案相關回報系統之處置與紀錄,及感染源調查結果」質詢。 磐石艦事件發生以來,社會各界有很多廣泛的討論。但我想說,事件已經發生,調查與檢討不可輕忽,但最重要的,是根據這次的經驗,未來我們該如何改進,以避免同樣的漏洞再度發生。因此本日我特別針對軍醫系統、疫情布達的流...
軍醫局編制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法肯豪森的作為
賽克特就任顧問團團長的日子只有10個月,他對中國軍事的構想,許多才剛開展,有些則還未付出行動。繼任的法肯豪森所要做的,就是承接前任的措施並繼續發揚光大,而事實上,法肯豪森完全不負所託。
像在建軍方案,法肯豪斯於民國25年(西元1936年)提出強化過往曾被整編過的部隊,這個方案後來被定名為「調整師」。
順帶一提,現在若要在網路上搜尋中德軍事合作的相關資訊,通常會打上「德式師」或「德械師」等關鍵字。但當年的政府檔案可沒以上字眼,因為這些接受德國訓練的部隊正式名稱是「調整師」或「整理師」。尤其某些軍迷對「德械師」這個名詞非常反感,主要原因就是接受德國訓練的國軍未必拿德國兵器(大家可以回憶一下國軍的裝甲部隊就能了解狀況),所以如果你想在別人前面秀出你很懂民國軍事的逼格,可千萬別喊錯稱呼呀。
當時法肯豪斯建議:
一、
各步兵團應依照教導總隊步兵團之德國新編制盡速編齊,各團應裝備步兵榴彈砲、戰防砲各一連。
二、
為加強管支援火力,營迫砲排應增為四門、機槍連定數則增為九挺。
三、
各陸軍師應編成一個騎兵連,以落實戰場情資偵蒐。
四、
每個師中的戰鬥及勤務支援部隊,若是工兵及通信兵還無法達到營級規模,至少也要成立連級單位,另須特別重視通信裝備及光學觀測儀器。
五、
各師應加強炮兵編制,最好能成立內含三個營的炮兵團(其中兩個營裝備野戰炮或山炮,一個營裝備105mm輕榴彈炮)。
六、
兵器應統一使用中正式步槍、捷克式ZB26輕機槍、廿四式7.92mm重機槍。
七、
各陸軍師應設立修械所好保養維護兵器。
在此原則下,有30個師將率先調整,最終目標是完成60個調整師。而調整師的編制,以執行最徹底的88師為例,內容為:
每個師下轄2個旅,每旅各有2個步兵團(也就是從魏澤爾時代就確立的2旅4團制)
1個炮兵營,下轄3個炮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工兵營,下轄3個工兵連與1個通信排
1個通信營,下轄2個有線電連與1個無線電連
1個輜重營,下轄2個連
1個高射炮防空營(這個編制後來被取消,因為後來格國顧問團決定成立專門的高射炮部隊,好將炮火集中使用,不過有些部隊仍保有此編制)
另有師本部直轄的特務連、騎兵連、戰車防禦炮連、野戰醫院各1個。
而作為戰鬥主力的步兵團,其編制為:
1個團下轄3個步兵營,通信連、步兵榴彈炮連各1,另有團本部直屬的特務排。
1個步兵營下轄3個步兵連、1個機槍連、迫炮排及特務排各1。(這裡特別註記一下,在原先魏澤爾編制的步兵營中,規劃的是配備2門20mm輕機炮的小炮排,而法肯豪斯此時則將小炮排升級成裝備2門八二式迫擊炮的迫炮排。)
1個步兵連下轄3個步兵排,每排下轄3個步兵班,每個班有14位成員並配給一挺輕機槍。
1個機槍連下轄3個機槍排,每排下轄2個機槍班,每個班配有一挺重機槍......
與舊有的編制相比,調整師特別著重提升支援兵種的質與量,像是增強火炮能力(輕機炮變迫擊炮、增加反坦克炮及口徑更大的榴彈炮),設立恢復傷員的野戰醫院,另外讓更多部隊都具有通訊能力以方便聯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裡我特別要提一下,在法克豪森任內多出來的新單位:野戰醫院
話說現代護理人員的精神象徵是南丁格爾,這位英國貴族小姐之所以能讓人意識到護理人員對醫療體系的重要性,是因為她參與了克里米亞戰爭。在這場英、法、俄三個歐洲強權對抗且耗時3年的戰爭中,南丁格爾改善傷兵醫院的品質,使她駐紮的傷兵死亡率從42%降低到了2%。
大家注意到沒有……傷兵死亡率原先是42%!這個死亡率高的可怕!
換言之,若是能提高醫療素質,將會有效減少軍隊人員的損失。後來在一次世界大戰,各國更是在慘烈的戰事中吸取經驗,像是1917年Wwkeen的《戰傷救治專書》就詳細說明傷兵收容、疏散及感染控制等内容,而1918年FrankKeeper的《軍事生基本手冊》内容也提及疾病、營養、飲食管理、野營行軍衛生、戰傷分類分級、排泄物處理、士兵培訓等基本常識。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後,於1927年設立軍政部軍醫司,之後在1935年4月將軍醫司與其他單位合併為「軍醫署」;順帶一提,法肯豪森是在1935年3月接任德國顧問團團長一職,或許這是國民政府逐步提升對軍醫的重視,才能讓法肯豪森在調整師的方案中,得以提出設立野戰醫院的方案。
截至1936年,軍醫學校培訓出1045名醫生、300名藥劑師,另有108名在校學員,每年則能加強陪訓50名醫生。而在1937年,林可勝編制出内容包含:毒氣戰、疾病控制、戰時衛生管理……等知識的野戰醫療手冊,可見軍醫的逐步發展。(這位林可勝被譽為中國生理學之父,日後擔任國防醫學院的第一任院長,是當時深受世界科學界推崇的中國科學家之一。)
雖然新部隊成立,如此里程碑值得掌聲喝采,但在後來的抗戰中證明……這些軍醫的功能極其有限。
首先很明顯的問題,是人數實在過於稀少。
當時國民政府包含陸海空三軍,粗略人數約300萬。1000多位醫療人員的比例有多麼稀少,那是不言可喻。事實上,當時一個陸軍師「理論上」設有2個衛生連,其成員包含:1名首席軍醫官、9名醫官、87名部屬;而他們的照顧對象大概是9000多人……當真需要能者多勞。
可真說到能者多勞,當時軍醫有第二個問題:素質堪憂。
剛剛提到有87名衛生連部屬,但這些護士、擔架兵、後勤人員其實並不具備醫療技術,因為他們大多是未經培訓的農民、苦力。大家想像當有士兵在戰場上被打到斷手,可是第一時間趕來的卻是耕田的王老先生……我想大家對結局應該是心裡有數。
那為何醫療人員素質堪憂呢?除了培訓資源稀缺外,這就帶出第三個原因:待遇低下。
首席軍醫官,聽上去非常威風,但實際上,軍醫官是沒有軍銜的。沒軍銜就代表沒加給薪水,在錢少事多沒資源的情況下,自然沒多少軍隊人員願意擔任或進行相關的研修。
甚至就連培訓機構也有問題,這就是第四點:醫療理念之爭。
在1934年以前,國軍的軍醫培訓走的是德日派路線。所謂德日派,起源來自於清末的北洋武備學堂,也就是中國現代化軍醫的起始點,而北洋軍在清末逐漸隸屬袁世凱麾下,袁世凱則在部隊內採用德國式訓練;而除了北洋軍,清末各省也有創設各地的新軍,只是他們的經費資源不如袁世凱豐厚,所以他們的軍官人才通常都是留學日本(因為比較近而且物價也比較便宜),而日本的陸軍也是效法德國,所以自清末以來的軍醫訓練,就以發源德國,再經日本轉化學習吸收,故稱為「德日派」,而此派特點是比較重視理論研究。但在民間的醫療體系中,卻有另一股強大的派系,那就是重視實踐操作的英美派,而看名字也知道,這源流來自英美兩國。這兩派其實並沒有明顯的優劣問題,可是在1934年,當時軍醫學校聘請一位來自民間醫療體系的學者擔任新任校長,而這位新任校長一上台就決定將軍校全面改走英美派路線,並將全校職員解聘後再重新招聘。還是強調,英美派與德日派並沒有孰優孰劣,但如此人事大變動,說不影響學生學習那是睜眼說瞎話。
在1937年的淞滬以及南京戰役,透過傳教士醫生的報導,當時國軍各部隊嚴重缺乏手術繃帶、破傷風血清、藥品、夾板、救護車……等醫療器械,亦無訓練有素的手術助理,而擔架兵的不足,導致大批傷兵直接被棄置於戰場,可見國軍的醫療體系的低下。
這樣說起來,我似乎Diss國軍,但其實我想說:當時的國軍就是在資源匱乏的萬難處境下,持續進行改革進展。雖說在就事論事的精神中,必須要檢討結果的不如意,但對創立以及成長的理念及付出,絕對值得旁人以及後人致敬。而以上理念,就是本人德式中央軍文章的核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說回來新成立的調整師,不只野戰醫院,其他單位雖在理想上應當擴增,但現實狀況卻是因為資源匱乏,許多部隊的裝備未能到位(像有些步兵團沒有迫擊炮,只能沿用以往的小型機炮,或是有些師沒有裝備反坦克炮),有些更慘的,僅完成表面上的編制重整,在武器及訓練上均不到位。加上後來抗戰突然爆發,所以國軍最終只成立35個調整師,以及還沒接受最新式改編但先前已有做到部分改造的24個整理師,以當時全國177個陸軍師來看,新軍的比例不算高,卻已是較具戰力的部隊。而這當中能夠達成顧問團設立標準的調整師可謂當時國軍中的戰力頂峰,這些部隊分別是:
中央軍校教導總隊
(不過這支部隊成立的本意是樣板,也就是擺出來好看的,並沒有足夠的實戰經驗,但正因為要擺出來好看,裝備絕對在各部隊中最為先進整齊。)
接受德式訓練最老資格的陸軍第87師、第88師,以及從以上兩師抽出補充團而擴編成的第36師。
而有財政部銀彈支持的稅警總隊,同樣戰力超群,有時甚至能比陸軍更早領到最先進的武器(至於原因就是……有錢是大爺)。
民國二十四年,政府為了檢視德式訓練部隊的戰力,還有提升多兵種搭配的作戰經驗,並且趁機模擬上海至南京一帶的攻守實戰演練(這地區是國軍預設未來對日衝突的戰場),於是進行一場秋季操演。
這當中,陸軍出動87師、36師、教導總隊,讓以上部隊分成東西軍對抗,另外加上裝甲部隊、空軍也一併參與。可以說,這是多年德式訓練的整體展現,雖然空軍及支援兵種的數量依舊偏少,顯示國家整體實力還不以支撐足夠規模的現代化部隊,但是步兵的作戰水準及觀念與過往相比已有飛躍式成長。
除了步兵的提升,法肯豪森特別注意炮兵的整頓,他協助國軍將現有火炮進行整編,然後將全國457門火炮分成了4個獨立炮兵旅、5個獨立炮兵團、4個獨立炮兵營。之後更是向德國購入24門150mm重榴彈炮以及36門105輕榴彈炮,因而建立最現代化的支援部隊─炮兵第10團、第11團。
這兩個團除了擁有最先進的火炮外,相比其他傳統炮兵部隊還停留在用騾馬載重牽引,他們可是購入了重炮牽引車還有裝炮彈的載重卡車,所以在機動力上大大提升(但也話說,現代化的火炮重量非常驚人,真要用馬匹去拉,估計馬都快累死炮卻動沒幾公里,所以使用摩托化移動是必要的提升)。
另外,由於中日兩國關係越加緊張,法肯豪森與顧問團規劃出諸多對日戰略。其具體內容為:
以徐州、鄭州、武漢、南昌、南京,為戰略規劃的重心,北方設定黃河為最後戰線,四川為戰略大後方。
以此為基準,四川需工業化,提供後勤。而長江會是整個戰略的核心,所以必要時須封鎖長江航道,防止日本海軍逆流而上的攻擊。黃河則作為最終防線,如果必要,需要進行有計畫的人工氾濫,增加對鄭州、武漢的防衛。(大家可以注意這一點,因為這將成為抗戰史上不容忽視且極具代表的一個事件。)
在賽克特─法肯豪斯的接力合作下,德式師日漸茁壯,但說了這麼多,到底這批耗費國家心血打造的部隊,相比其他派系軍隊會有何不同?接下來,老ㄕ就來好好介紹德式師的士兵有什麼特別的行頭。
圖片為:亞歷山大·馮·法肯豪森
軍醫局編制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後甲午時代:清朝軍事的改革|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清朝軍隊在海陸兩個戰場都遭遇慘重的軍事失敗。在海上,重金打造的北洋水師最終以全軍覆沒而結束。在陸上,起家於鎮壓太平天國、捻軍等的湘軍、淮軍等也不堪一擊。
戰爭的失敗有多重原因,但是無疑軍事制度、軍隊素質等方面的差距亦不容忽視。陸軍方面的湘軍、淮軍都明顯落後於時代。
失敗以後是軍事重建。在陸軍方面,按西方強國的模式編練新式軍隊。這一輪的現代化過程往往因為在軍事上並沒有大的戰爭襯托而不被人所關注,但事實上,相比於洋務運動時期的軍事改革,後甲午時代的清朝軍事陸軍和改革,對整個社會有更深遠的影響,甚至決定了後來中國歷史的走向。
陸軍重建地分南北
以小站練兵而聞名的袁世凱和其新軍,這是這股軍事重建的產物。除了袁世凱的新式陸軍之外,還有張之洞的自強軍,聶士成的武毅軍也按照西法訓練和裝備,改建為新式軍隊。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數的將領,如袁世凱、宋慶、聶士成等都是甲午戰爭時的關鍵人物。
早在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後,原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奉清政府之命,在天津用西法編練十營定武軍,分別為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騎兵250人和工兵500人,一共4700人。但還沒有等這支部隊操練完畢上戰場,清朝就已經在甲午戰敗。
定武軍和自強軍一南一北,各有特色。定武軍相對依然保守,雖說「一切操練章程,均按照西法辦理」,但其營伍編制仍未脫勇營舊制痕跡,步、炮均為500人一營,馬250騎一營,營下分哨,這些都和湘淮舊制差別不大,但工程營的設置是一個創制,從而打破了勇營制度中單用長夫的格局。
南方的自強軍更接近西制,因其各級主官全數聘用德員,洋人不僅負責訓練,還有管理權,這在晚清軍隊裡也屬鳳毛麟角的。自強軍和定武軍一樣,也分步、馬、炮、工程四兵種,它的營制和西制很接近,如步隊一個營和當時德軍一個連的人數大致相當,組織也相似,這和軍中德員的聘用有很大關係。
南北殊途同歸的是,定武軍和自強軍最後都歸於袁世凱麾下。1895年胡燏棻調職,袁世凱接手了定武軍,改稱「新建陸軍」,開始了有名的「小站練兵」,把規模擴大到7000人,王士珍、段祺瑞、馮國璋、曹錕、張勳、何宗蓮等在民國時代名噪一時的大人物都曾在此新軍中任職,或由此發跡。
新建陸軍一切依照德國與日本的制度,由德國軍官構成核心教官體系,參照德國陸軍制度進行編制,並分立警、步、馬、炮、工、輜等兵科。總部還設立了督練處、教習處、糧餉局、軍械局、軍醫局、轉運局和偵探局,督練處內又設參謀營務、執法營務和督操營務,形成了類似現代意義上司令部的體系。從此到練新軍時的練兵處、督練公所,直至民初軍內八大處的形成,都是一脈相承。
新建陸軍的步、馬、炮、工各營隊與舊制勇營差別很大,它的各「營」編制人數不僅高於練防軍的營人數,也多於西制的營人數。如步隊每營四隊,每隊三哨,每哨六棚,大致相當於西制的兩個營;炮隊營的人數炮位,大致相當西制一個炮兵團;馬隊一營也相當於西制一個騎兵團;工程營按專業分隊,比較特殊,大致相當西制一工兵營;行軍時還有輜重隊的設置。有趣的一點是新建陸軍中步、炮各營的主官稱為「統帶」,而不是習慣上營的「管帶」,也說明兩者的差別所在。當然,新建陸軍也保留了一些舊軍做法和名稱,如「翼」的設置等等,反映了其變革的舊有痕跡遺留。
其後,自強軍也被調到直隸劃歸袁世凱,最後構成了北洋六鎮中第四鎮的基礎。這樣,南北兩支新軍最終均歸於袁世凱麾下。不過自強軍雖然最後歸於北洋袁世凱,但其構成了南方清朝地方實力派軍事改革的一個基礎,於是才有了後來張之洞繼續在湖北編練新軍,最終撬動了中國歷史的大變革。
武衛軍——被中斷的「國防軍」
1898年10月,「新建陸軍」被編為武衛軍「前後左右中」五路中的武衛右軍,直接受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榮祿節制。隨機跟隨袁世凱到山東去鎮壓義和團運動。在那裡,袁世凱將三十四營舊軍改編,命名為「武衛右軍先鋒隊」,令武衛右軍擴大至兩萬餘人。
袁世凱的新建陸軍被併入武衛軍實際上是清末軍事大改編的一部分。榮祿改編的這支軍隊,除了袁世凱部(武衛右軍)外,還兼有了聶士成的武毅軍(武衛前軍),宋慶的毅軍(武衛左軍)和董福祥的甘軍(武衛後軍),又自己建立了武衛中軍。這支武衛軍囊括了當時中國幾乎全部陸軍精華。
這些部隊不同程度上均採取了各種西式裝備和體制,聶士成麾下的武衛前軍主要還是採用淮軍營制,但西化程度較高,步馬炮工一應俱全,且也採用德、俄教習,在很多方面不輸於右軍,袁世凱本人對其也讚歎不已。
董福祥的後軍則是完全依照左宗棠的楚軍營制,是湘軍中的老湘營一支營制的變種,後軍有一定戰鬥力,裝備略同左軍。本身就來自淮軍系統的宋慶的毅軍營制與淮軍相仿,缺少工程兵,在裝備等方面比前、右兩軍稍遜色,但訓練不差。榮祿自兼的武衛中軍和後軍關係較近,營制全仿後軍,只有步、馬兩兵種,無炮兵,榮祿也是個使用國貨的模範。
從今天來看,武衛軍的成立,具有從舊式軍隊向近代國防軍前進的趨向。但是其在庚子之亂中基本被打散,只有袁世凱部即武衛右軍較好地保留下來,也就有了後來的北洋軍。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庚子之亂,武衛軍整合操練完成,就構成一支清政府中央直轄,能夠被中央控制的強大武裝(中央軍、國防軍等),袁世凱也只會是諸多將領的一員,不可能後來一人獨大,清王朝也許能得以暫時續命。
新軍反噬推翻清朝
後甲午時代的清朝陸軍重建在庚子之亂中進入了一個轉折點,在《辛醜條約》後,隨著武衛軍體系的崩潰,全國開始進行全面徹底的淘汰舊軍(防軍、練軍、綠營),訓練新軍的工作。
宏觀方略是以北洋新軍為中央軍、各省的新軍為地方軍,模仿日本的師團體制,全國共編練三十六個鎮(師),聘用德國教官,編練全新的現代軍隊,從編制、兵種、訓練、武器裝備、士兵的年齡和文化程度、軍官的配備等,一律仿照德國軍隊模式編練。
到清朝覆亡的時候,全國已練成新軍十六鎮和十六個混成協(旅),其中裝備與訓練為袁世凱的北洋六鎮為最佳,遍佈直隸、山東與東北。但這支軍隊的性質,也悄然發生了變化。其中北洋系新軍約佔全國新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北洋軍各鎮軍官都是袁提拔起來的舊部,他們「只知袁宮保,不知大清朝」,變成了將領個人的私兵,也成為後來軍閥的起源。
其餘的南方新軍,因為一些開明地方大員如張之洞、端方等注重招收有文化的青年入伍,和招收留學生任軍官如蔡鍔、閻錫山、許崇智等,這些知識青年讀過書見識廣,敢於持有不同政見。同時革命黨人如黃興、宋教仁等注重開展兵運,秘密向新軍中輸送革命分子,如吳祿貞、趙聲、孫武等。這些軍內革命黨人待命伺機發動起義。
武昌起義前全國新軍約有24.1萬人,其中北洋系14.5萬人,南方新軍9.6萬餘人。自武昌新軍起義後,在全國新軍14鎮、18混成協、4標中,先後反正、解散、潰敗的新軍約有7鎮、10協、3標。南方各省的新軍,基本上都加入到反清的革命隊伍之中。除上海、廣東、廣西辛亥革命起義是以民軍商團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義均為新軍起義為主。所以某種程度上,清政府也是被自己的新陸軍所推翻的。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軍醫局編制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日外交國防委員會針對「海軍敦睦艦隊染疫案相關回報系統之處置與紀錄,及感染源調查結果」質詢。
磐石艦事件發生以來,社會各界有很多廣泛的討論。但我想說,事件已經發生,調查與檢討不可輕忽,但最重要的,是根據這次的經驗,未來我們該如何改進,以避免同樣的漏洞再度發生。因此本日我特別針對軍醫系統、疫情布達的流程,向國防部提出質詢。
磐石艦事件後,張哲平副部⻑在記者會指出,未來國軍艦艇⻑期巡弋任務、海軍重要營區、陣地、港口,都要配備簡易PCR儀器。
「簡易PCR儀器」的特性是,檢驗時間相對短、但準確率相對低,雖然沒有辦法達成相較於需要四、五小時檢驗時間的標準型PCR儀器準確度,但對於軍方這種大規模檢驗的需求來說,卻是較為適合的儀器。
然而,就算是醫官,未受過訓練也是不會使用PCR的。使用PCR檢測,除了會操作儀器,也要留意萃取出來的RNA很容易降解,因此要注意實驗環境,避免樣品污染。過去這類檢驗都是在P3實驗室做的,現在要下放到野戰單位,安全防護與實驗室感控就成為極重要的一環。
美軍針對這樣的狀況,就特別設置派遣特遣小組(包含微生物專家的4人小組,來自前進部署預防醫學小組(FDPMU)和海軍醫學研究中心(NMRC)組員)的編制。我認為國軍也應該配合現行疫情需求,做相對應的編制檢討。
此外,國防部應該確保相關人員都經歷完整的訓練和考核。針對操作儀器、樣品採樣、保存採檢、後送醫院等流程,都必須一一檢視,也須切實確認由誰訓練、是否訓練充足,才能達到防疫一百分的目標。
其次,我認為國防部的各項防疫措施,包含「營區區隔管理」、「疫病醫療協處」、「營區監控作法」等等,這些防疫工作SOP,都應該和CDC保持充分的溝通討論,讓防疫決策機制納入專業諮詢意見。並且所有的訊息都應該充分布達到基層,確保防疫核心到末梢神經都順暢溝通。
如果我們能做到確實訓練、完善編制、及時溝通、專業決策、充分布達、快速回報、基層安心。相信可大大提高國防戰力的防疫能力,避免類似磐石艦的事件再度發生!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s://statebuilding.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Statebuilding.tw/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s://statebuilding.tw/#support
軍醫局編制 在 軍醫人事異動 :: 醫院醫院幫幫忙 的推薦與評價
醫院醫院幫幫忙,歷任軍醫局局長,軍醫局局長薪水,軍醫少將,蔡建松女兒,蔡建松老婆,軍醫處處長,軍醫院長,蔡建松副局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