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救護哥哥個page分享他對不負責任的COVID病人或反疫苗的人不滿,認為他們沒有考慮過醫療系統,只在乎自己,沒有想過對社會其他人的影響。之後被瘋狂圍攻,更甚指控他其實想做少點個案才這樣說。
真心,不用對這種大放厥詞的人太上心,往往無事是講說話最大聲,覺得自己有交稅就有資格有權利盡情使用醫療服務,認為醫護well paid for it,即使工作期間感染都是”You made your own informed decision”,打得份工就預咗。
我不知道謝婉雯醫生泉下有知,仍在生的家屬們聽到自己寶貴的親人,為了治療照顧病人而不幸殉職,卻被說成是「打得份工就預咗」,到底會有何感想。大概沒想到才過了18年,竟然做醫護要立下「預咗會感染」的決心,而新一代一些市民更進化成
Oh sorry,我有交稅我要自由,I couldn’t care less about your or other people’s safety
這種心態大概解釋了為什麼每年打風暴雨都總有人要去行山看海被困,而要消防救護冒險去救人。
But you know what?有人有交稅嘛,應份享有緊急服務的權利,前線緊急服務說要「預咗」。
這些「應份」享用醫療服務的人總是覺得自己可大安旨意透過「交稅」理所當然地換取醫療服務。但醫療服務和資源是有限的,世界各地都向世人展示了當醫療系統崩潰時,影響的不單止是感染的人,其他病人如癌症、外科疾病需要手術治療、突發性疾病如中風/心肌梗塞、慢性肺阻塞/肺炎/肺栓塞等等,都會受到影響。
澳洲自爆發後已將所有non emergent and non urgent surgeries/procedures延後。這代表什麼?就是很多不會死或嚴重影響生活的疾病並無法「享有」被治療的權利,因為資源有限而COVID卻佔了大部分寶貴的ICU資源。
很多術後要去ICU的手術因為無床而要延期,例如器官切除的手術、開腦手術、心臟手術等等;一些原本應該去ICU處理的嚴重疾病因為無床而要在一般病房處理。
一些非緊急但對生活質素有影響的治療或手術要被延期,例如腎石、割膽、照腸胃鏡、換關節等等,結果就是其他病人要繼續承受疾病的徵狀影響。
就是因為有人有交稅,覺得自己應份享有醫療服務的權利,認為戴口罩或打疫苗是侵犯自由,如果不同意就是歧視,質疑為何糖尿病或痴肥的病人不需要遵守Public Health的指引或要求,他們一樣佔用醫療服務。
講得出這種說話的人對醫療系統接近零知識,糖尿病和痴肥的人並不會一夜間爆發再逼爆ICU和呼吸機和氧氣需要。在糖尿病或痴肥病人身邊的人不會因為在相處超過15分鐘而被定義為close contact而要隔離,在旁邊的人不會因此要擔心感染,感染後day 7-12會不會出現嚴重併發症或需要ICU。
The magnitude of implication is not the same
你知道嗎?在爆發國家中,如果你肚痛盲腸炎去急症,剛好遇著旁邊的人是感染者,你便可能需要被隔離14天,在醫院內如果你是close contact,差不多大部分重要的檢查都會被延期,特別是入侵性的檢查或手術。你想照個transesophageal echo?你想照scopes?如果不是生與死的分別,會等到14日後clearance後再照。會不會有臨床影響?大概不會令你死,但多少延誤了治療和outcome not as optimal
你知道嗎?在爆發國家中,每日都有人因感染或醫院因太多感染者而令醫療服務延遲。急性血栓塞性中風,黃金4.5小時大家都知道,但當COVID爆發時會怎樣?就是照掃描會好麻煩,中風病人想照CT Angio 放射科要做precaution、運送感染者時要清走廊、照照完後要進行深度清潔,當中涉及的人力物力和因種種特殊需求而延遲的檢查都令一些本身可能可以有更好的outcome的病人miss個黃金window而無法接受治療。
如果中風的是你親人,因為太多人受感染而延遲照CT到最後即使有血塞都無法用溶血針,你又會不會可以大放厥詞話自己有交稅,「應份享有」醫療資源的權利?
的確,你有權享用醫療資源
But you can only access what is available
當醫療系統爆煲時,很多日常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醫療服務都會變成奢侈品。
另一個有趣的地方是,很多人會說疫苗只研究了一年多,不夠臨床數據,一般藥物需時幾年。的確,一般藥物研究時間較長,但這次疫苗的研發亦是史無前例的多資源和人口數量的數據。
的確如果你不相信疫苗可以自行決定不打,但如果你的理由是疫苗太新的話,那麼感染後為什麼又突然不擔心新藥的潛在副作用?為什麼又可以接受類固醇、新的抗病毒藥、免疫療法和monoclonal antibodies?
人總是這樣,無事無幹就話你玩弄恐懼,just a weak flu,有事就第一個跪地要用最新治療和藥物。
And yes, we are well paid
But not paid to entertain your selfishness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0萬的網紅HEALTH 2.0,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完整版內容請看:https://youtu.be/0rSwNROjZzA 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退化,而是關節內一個神秘的「內側皺襞」磨擦了軟骨所造成的傷害。而生活中,到底該如何來保護我們的膝蓋免於受苦?上次呂醫師在節目中提到的三個保養動作就夠了嗎? 播出時間:2017/05/13 現在訂閱...
關節鏡手術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恭喜我國阿美族「舉重女戰神」郭婞淳,以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奪下金牌,除創下3項奧運紀錄,也為中華代表團進帳東京奧運第一面金牌!
雖然我沒有舉重,但老司機我本身也是一個重訓的愛好者。 許多健身的好朋友都會問我:舉重、深蹲、硬舉、胸推,這些需要腹部用力的運動,會不會造成「疝氣」?
嗯.... 這真的是好問題!
的確,腹股溝疝氣常常發生在腹部長期不當用力的人, 例如: 粗重工作者、 老菸槍、長期咳嗽者。 理論上舉重或是重訓,應該會常常發生疝氣。 但是我治療疝氣這麼多患者, 有男、有女、有老、有幼, 很少有愛好運動的人來求診。 舉重選手來看疝氣的從來沒有遇到過, 朋友們您不覺得很奇怪嗎?
我自己的解釋是: 舉重跟重訓者,雖然腹部會用力, 但同時他的肌肉與筋膜因為有良好的訓練, 會變得更結實更強韌。 這個跟長期粗工勞作者、長期抽煙者, 慢性咳嗽者, 所造成的疝氣有些不同。 這些人腹部筋膜不健康, 又長時間承受突然的、劇烈的強大張力。 腹部筋膜當然會受損。
郭婞淳摘金之後, 有健身的朋友問了我這個問題, 於是我搜尋文獻試圖找到答案:
一份針對運動員回溯性的研究顯示, 常常會發生腹股溝疝氣的運動包括:冰球、足球、橄欖球、網球和曲棍球,發生率大約5%到8%。(真的沒有舉重)
這些運動有些特點: 他們的髖關節運動範圍運動過大,通常來自軀幹過度伸展和大腿過度外展,導致恥骨聯合筋膜強大的拉扯力。理論上,在強壯的大腿內收肌和相對較弱的下腹部肌肉組織之間不平衡的運動員中,拉扯力更為劇烈,最終導致局部筋膜破損造成疝氣。
然而, 疝氣的治療並非難事。 幾乎大部分的疝氣藉由手術都能夠順利治療, 而且效果非常好。
以我的病人而言, 我大約7成以上都採用微創腹腔鏡手術, 手術的時間大約半個小時, 可以門診手術、 或是住院休養1天。 通常手術治療完成後一兩天就能夠正常的工作、生活。 手術完後前三天建議要冰敷, 1個月內避免腹部施力的動作。
更多有關我的介紹可以參考以下的連結 :
https://www.cgmh.org.tw/tw/Services/DoctorInfo/7402
相關的文獻我放在第一個留言, 供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參考。
關節鏡手術時間 在 動網 DONG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出事了灰狼
不過目前正領先湖人中
#西門町喂迪
關節鏡手術時間 在 HEALTH 2.0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完整版內容請看:https://youtu.be/0rSwNROjZzA
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並不是退化,而是關節內一個神秘的「內側皺襞」磨擦了軟骨所造成的傷害。而生活中,到底該如何來保護我們的膝蓋免於受苦?上次呂醫師在節目中提到的三個保養動作就夠了嗎? 播出時間:2017/05/13
現在訂閱《健康2.0》➔http://bit.ly/2eW6xMC
完整內容在這也看的到➔http://bit.ly/2fhDD9t
TVBS新聞台(56台) 每週六、日晚間9點首播
主持人:鄭凱云
FB粉絲頁:http://bit.ly/2gg2c4b
關節鏡手術時間 在 旋轉肌斷裂縫補手術: 傳統開放性手術vs微創關節鏡手術 的推薦與評價
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 關節鏡/ 運動醫學/ 脊椎科學 ... 短片為大家介紹一下,到底開放性旋轉肌縫補手術跟微創關節鏡手術有什麼差別,請大家花個時間看 ... ... <看更多>
關節鏡手術時間 在 動完膝蓋關節鏡手術一個月後,有經驗的人來一起分享吧-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個人認為樓主有點心急開一隻腳的復建恢復都必須有耐性了何況一次開兩隻腳腳需要時間去生長相關損壞組織樓主必須有耐心勤做復健強化新生組織.. 不過樓主的 ... ... <看更多>
關節鏡手術時間 在 膝關節鏡手術是什麼?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醫師便會推薦您接受關節鏡手術來檢查並治療您的膝關節了。關節鏡手術的優點是傷口小、癒合的時間快!一起來看看王會文醫師怎麼說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