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超過六百例
#確診致死率高出全球兩倍以上
#說清楚是為了更好地前進
高端疫苗於8/23開始施打後,目前累積4例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其中有一位是網路專欄作家陸姓作家,其於8/24被通報為接種高端疫苗首起不良反應死亡案件。
👉在8/26疫情記者會上也主動證實「陸姓專欄作家解剖 主動脈剝離引起心因性休克亡!」
另外,其中有一位為桃園市44歲溫姓男子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於8/25死亡。對此,莊人祥也在疫情記者會上表示「他有糖尿病史,體重約在120至130公斤。」
👉但遭死者妻子抗議「被增重」後,莊人祥表示,體重主要是依據疫調資料,因現場急救無法實際測量,因此只回報「目測」體重,並未故意增重,還請家屬見諒。
👉反觀前陣子九把刀岳母接種AZ疫苗後死亡的案例,陳時中當時卻在記者會上表示「九把刀是公眾人物,他媽媽不是,個人的個案還是不要在公眾場合談。」
陳時中身為指揮官卻對個案討論態度差別之大,難道為了護航高端,什麼人權什麼個資保護都皆可拋?護航高端事例又再加一樁!
但這樣無腦護航有用嗎?高端尚處第三期實驗驗,在接種高端疫苗後猝死事件,已經讓一些已預約注射民眾感到害怕出現爽約率約8-10%,高端的股票價格也應聲下跌。
我國目前已累積「超過六百例接種疫苗致死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小組諮詢委員李秉穎卻表示,在沒有施打疫苗的情況下,本來每天就會有人因為各種疾病去世,疫苗開打後,一定也會碰上和疫苗接種時間有先後順序的死亡事件。
接種疫苗後死亡個案不只是統計資料上的數字而已,更不只是死亡順序時間先後。衛福部應該對於真相公開透明,並且提出相關科學數據,讓民眾在資訊充足的情形下選擇疫苗接種。
事實上,立法院法制局8月發布最新報告指出,「我國COVID-19確診死亡率5.17%,高出全球2倍以上。」應請主管機關確實查明相關原因並提出有效預防措施,以維護人民健康及生命權益。
接種疫苗後死亡的討論不該因人而異,每位國民都有知的權利。高端不經三期臨床試驗就上市,將全民當作白老鼠,故相關機關也應盡速調查我國確診死亡率為何如此之高,以及更加詳細釐清疫苗接種後死亡與接種疫苗間的關聯性,並且將調查資料公開透明,讓所有家屬都能知道事情的真相,這並非不合理的要求,這是人權,更是陳時中嘴裡喊的「疫苗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0萬的網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加入我們IG帳號 國際大風吹:https://www.instagram.com/worldview.tnl/ 國際值日生:https://www.instagram.co...
難道是心因性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今天看到死亡個案出現一個「無慢性病史」的30幾歲女性,心裡暗暗想著不知道BMI如何,剛下診就看到這個報導。
「肥胖症」其實早就被世界衛生組織正名是一種「脂肪相關慢性疾病」(Adiposity-Based Chronic Disease (ABCD) )積極治療肥胖根本不是外觀的問題,而是跟治療高血壓、糖尿病一樣,刻不容緩的事情。
在今年四月前新冠死亡率 #居全球之冠的捷克,每10萬人就有229人染疫喪命,而捷克的 #肥胖率是全歐洲之冠,女性57%肥胖、男性71%肥胖,10個新冠患者有8個肥胖, #新冠死亡率被認為跟肥胖有明確且嚴重的相關性。
#附帶一提台灣是全亞洲肥胖率之冠😰
一些區域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會讓新冠病毒死亡的風險多了8倍,而肥胖可以讓死亡風險高達10倍。
#如果血糖跟血壓控制很重要
#那體重控制難道不是更重要嗎
研究證實,當肥胖者減少5%以上體重(如成人90公斤,減少5公斤),就可以為健康帶來許多益處,高血壓、糖尿病等與肥胖相關疾病將可改善。而5%的體重,是僅僅 #兩週到一個月的積極飲食控制,就可以達到的事,如此短時間簡單可以大幅降低死亡率的事,為何不積極去做?
強烈建議以後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慢性病史」,麻煩一定要把「肥胖」列入在裡面,才能讓民眾正視自己的健康問題!
我一直都覺得處理肥胖,是非常緊急的事,當BMI超過25時,每增加1單位,相對所有原因死亡率風險便增加9%,包括心因性猝死風險,是的,先不提快樂缺氧了,每個BMI在30以上的人,我都會嚴正告訴他猝死的風險,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或是血液報告尚可,就忽視了隱藏的風險。
#肥胖其實就是病
#而且胖起來要人命
#降低5到10趴體重可以遠離猝死
難道是心因性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最近最引人關注的性別事件,肯定是雞排妹揭露自己在主持尾牙工作中被老闆言語性騷擾的事件了!雖然網友一面倒支持雞排妹,認為她很有勇氣、聰明、懂得危機處理,但讓人驚訝的是,竟也有些攻擊、檢討她的言論。
首先,很多網友認為雞排妹沒有當場拒絕,事後才在網路發文反咬 ,讓他們「合理懷疑」事件的真實性。也有人說,很多男性粉絲也常在雞排妹粉專留言開黃腔,質疑雞排妹根本是選擇性指控,雙重標準。
我想說的是,這類說法就是沒認清性騷擾的本質,絕非是單純遇到愛吃豆腐的人,而是騷擾者跟被騷擾者之間存在權力不對等的關係。好比在醫療現場就時不時傳出男醫師騷擾女病患、女護理師的案件,但未曾聽過男護理師性騷擾女醫師、女病患,這也就是因為性騷擾的本質是權力,而不是什麼男人本性好色。講的更極端點,粉絲的留言雖然看了不舒服,只要不想看立即封鎖就好,頂多少一個讚數而已。但倘若加害者是自己的師長、上司、客戶呢?大多數的人在被騷擾的當下,恐怕只多是自我安慰「為了生活忍一下吧,講出來可能影響明年考績。」、「或許對方沒這個意思,是我想太多。」等,又有多少人敢立刻跳出來反駁呢?
因此,大多數的性騷擾案件,不用說是當下拒絕了,往往都是在受害者忍無可忍,已經大幅影響工作表現後,才一次爆發。更何況在尾牙這種歡樂的場合,作為一個領薪水的主持人,如果當下立即抗議,勢必會擔心被認定是破壞氣氛、不解風情、開不起玩笑的人,也會被貼上不專業的標籤。
另一方面,也有人說雞排妹平時穿著裸露、販賣情趣用品、時常談論性議題,被騷擾只是剛好而已,如果當天主持人換成形象清新的林志玲,老闆就不會這樣了。我只能說,這根本就是經典指責受害者的說詞,換一個場景想想,如果郭台銘被搶劫,會有人說沒辦法啊,他是台灣首富嗎?尊重本來就不該看對象、職業和穿著。難道我愛穿短褲,就表示你可以以摸我屁股嗎?
這種先檢討受害人有沒有符合社會期待的氛圍正是性騷擾、性侵通報率都奇低無比的原因之一,會讓受害者在提出舉報時先自我審查被騷擾是否跟自己的行為有關。像是是否符合典型受害者較害羞、弱小的形象?自己當天是否穿太少?還是有什麼行為、眼神讓對方誤會?更會害怕通報後,各種私生活被拿出來放大檢視。
這種說詞正是讓加害者轉移焦點的強力武器,好比當年福灣巧克力的性騷擾案,加害者的兒子就聲稱「被品性惡劣,私生活混亂缺零用錢的學生婊」,希望藉此將炮火轉嫁到受害者,來為爸爸緩頰甚至脫罪。
我認為,這背後根深蒂固的原因和社會對「性」的態度在兩性間嚴重雙標有關,認定女生就是要端莊矜持才值得被尊重。因此很多女生從小都被告誡少講性相關議題,不該表現得對性有慾望、主動,甚至守住清白的身體才會有好歸宿。這種差異除了會讓女性受害時不敢講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造成許多不良的影響。
好比在門診中,我就常遇到女生因從小被告誡不要亂碰下面,小心不要弄破處女膜而不敢使用陰道塞劑、棉條。當然各種輔助凱格爾運動的產品也因此極難推廣。甚至也有人潛意識認為性很骯髒,不敢放膽享受,產生「心因性」的性交疼痛,甚至因此有性交障礙,需靠人工生殖才能受孕。也有很多女性怕被認為性慾強而不敢主動吃避孕藥、準備保險套,也不好意思在事前要求對方準備,只能將避孕的責任和主導權交給對方。假設對方抱著僥倖心態認為一兩次不戴套應該不會中獎,就很容易避孕失敗,導致非預期懷孕,最終辛苦的也是女生。
回到事件本身,我認為焦點不是去探討雞排妹要用什麼樣的方式揭露這件事以及要不要提告加害人,因為這些都是她個人的自由意志,即便有人質疑她吵新聞也無損她指控的權利。站在我的立場,我也認為揭發這些事情對社會的進步,性騷擾防治有很大的助力,除了可以讓大家更清楚性騷擾事件的本質外,最大功效就是嚇阻那些認為自己權力很大,沒人動得了他的加害者。
#性騷擾真的無所不在
#一切都是權力
難道是心因性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訂閱頻道:https://bit.ly/32WHzlI
✅加入會員支持我們:https://bit.ly/2PtaTM4
✅加入我們IG帳號
國際大風吹:https://www.instagram.com/worldview.tnl/
國際值日生:https://www.instagram.com/theworldthisweek.tnl/
2016年以來,全球各地的美國外交、國安、情報人員,先後傳出在聽到不明尖銳聲音後,出現頭昏腦脹、無法專心、視聽覺異常等症狀,至今已有200起疑似病例,但學者專家對這種怪病的起因及性質仍無定論。
#難道是心因性 #頻道會員招募中
難道是心因性 在 【做愛有障礙】GG平均尺寸多寬?進不來是因為太大嗎? 的推薦與評價
"GG進不來“難道是因為太大了!! 但你知道嗎? ... 【為何相愛不做愛,伴侶如何恢復性生活】性愛自修課,快開. ... 【心因性勃起障礙】的11道陰影. ... <看更多>
難道是心因性 在 難道是心因性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120万一针抗癌神药| 免疫机制| 人体第一道防线|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癌症与治疗| 免疫疗法| CAR-T疗法| CAR-T疗法优点与缺点| CAR-T疗法发展历程| CAR-T疗法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