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在 劉宇 的臉書上看到這則影片,很多人應該都看過了。如果沒看過,連結在此:
https://www.facebook.com/4XGAY/videos/2221219378095166/
在 3/12 日,在 #教育部 的門口有這麼一場抗議,群眾要求要求教育部盡快依法執行公投11案。
以下是我個人去年針對該案的亮票。
「#公投亮票第11案
Q:你是否同意在國民教育階段內(國中及國小),教育部及各級學校不應對學生實施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所定之同志教育?
A:這題有兩個變項,一個是時間(國中及國小),另一個是內容(同志教育)。前者要在乎的是是否過早,後者在乎的是內容好不好。就前者是否過早來說,我認為不會,甚至可以更早。就後者內容是否好來說,我其實不太確定,因為我的立場更開放,所以我算是勉強同意。學校若太保守,我也可以自己補救教學。但若學校都不教,那對我來說會更麻煩。所以我會積極投下反對票。 」
( 請見: https://medium.com/%E9%84%AD%E9%BE%9C%E7%85%AE%E7%A2%97%E9%BA%B5/2018%E5%85%AC%E6%8A%95%E4%BA%AE%E7%A5%A8-5a3c73e7d276 )
當然,就跟其他大多數的公投結果一樣,我這票沒有成為主流民意。
因為我有一個讀小學二年級的女兒,我認為這是對我影響最直接的公投案。
教育部在公投隔天就發表了回應如下:
「教育部將配合行政院後續規劃期程,依法進行後續處置作為,於符合「憲法」平等權保障及「性別平等教育法」立法精神之原則下,檢視相關規定及內容,進行必要處置。
「性別平等教育法」於2004年6月23日公布施行,明文規定:「立法目的係為促進性別地位之實質平等,消除性別歧視,維護人格尊嚴,厚植並建立性別平等之教育資源與環境。」國民教育階段仍應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推動性別平等教育,期待以教育方式教導學生了解並尊重不同的性別特質、性別認同與性傾向的學生,減少誤解及偏見,進而避免發生校園性霸凌事件。
教育部表示,感謝社會各界對本部推動性別平等教育的關心,未來教育部仍將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持續落實性別平等教育之推動,並會持續聆聽社會各界的聲音,促進更多的溝通對話,共同打造消除歧視、尊重多元、性別平等的友善校園及文化。」
( 出處: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9E7AC85F1954DDA8&s=16207382218F8B73 )
講白一點就是,教育部 #不能這樣做。
但老實說,公投的確是過了。像我這樣支持性平教育的人若只是說「學校沒有在教同志教育啊!學校是教性別平等。」只是掩耳盜鈴。
在公投完之後,我就一直在想:該做些什麼?但沒有想得很認真,直到看到前天這支影片。看到這影片,我第一反應的確也是忍不住想唾棄或嘲笑,因為那樣的反應對我來說 #比較簡單。我甚至覺得他們好可憐,想幫助他們。但我的一位朋友在留言裡讓我知道,我錯了。
他留言跟我說:
「 #不懂為何要歧視恐同的人?
你可以捍衛你的信仰
為何他不能捍衛他的信仰?
"恐同的人"為何會可憐?
為何就是落後?
自以為優越的文明都是這樣德性
所以回教世界才會反歐美
如同日本人震压賽德克!」
深夜看到他的留言,我馬上想到許多方式反駁他。但我也馬上發現,我如果在想睡覺、自制力下降的時候,以充滿情緒(包括傲慢、憤怒、不解)的文字回應我的朋友,絕對不會有好的討論品質。我在我的線上課《科學思辨力》中也說過,在網路上參與討論,要 #掌握情緒的解釋權:
「由於過濾氣泡跟回聲室效應,越來越多人容易情緒激動,並在這種狀態下發表不理性的言論。很多人認為情緒是難以控制,是自己出現的,但其實情緒很多時候是每個人針對過去經驗與現在遭遇到的環境、事件、與生理反應提出的一個綜合解釋。
例如各位或許聽過,心理學上知名的吊橋效應研究。研究者就發現比起在公園或是穩定的石橋上,男性在搖晃的吊橋上,會因緊張而分泌腎上腺素,造成心跳加速、呼吸急促,若這時有美麗女子前來攀談,男性容易把心跳加速跟呼吸急促解釋成因為愛慕女子而產生的感覺,比起在穩定石橋上的對照組,在吊橋上遇到美麗女子的男性,也更傾向於主動播打該女子留給他們的電話號碼。
當情境引起生心理反應,而我們再給反應一個詮釋,這就常常是我們所感受到的情緒。這意謂著我們其實對自己的情緒有一定程度的掌控能力,而若能加以訓練,就能更加理性.......」
( 出處:《科學思辨力 第10堂課:如何利用資訊科技擴增視野而不窄化人生》
https://panschool.asia/product/%E7%A7%91%E5%AD%B8%E6%80%9D%E8%BE%A8%E5%8A%9B-%E7%8F%BE%E4%BB%A3%E4%BA%BA%E9%83%BD%E9%9C%80%E8%A6%81%E7%9A%84%E7%94%9F%E5%AD%98%E6%BC%94%E7%AE%97%E6%B3%95 )
想了一下,於是我回他:「先休息,明天再放鬆地聊。」
不過昨天我到台北開會,晚上又趕著寫給 《#霍金大見解》 這本書的推薦文。我邊寫邊想,我該怎麼回我的朋友才對。不過當我完成推薦文,我也想通了。
老實說,我以及很多比我年紀更大一點的人,在台灣唸書長大的過程中,是沒有什麼人權跟平等教育的。我們腦中塞滿著各種歧視。我小時候就是覺得男生該有男生的樣子、女生該有女生的樣子,我覺得男生坐在椅子上的時候,就是應該腳張很開,就是應該玩打鬥遊戲、玩玩具挖土機跟車子,不該跟女生玩跳繩、玩辦家家酒。
娘娘腔的男同學就是該直接被訕笑、被排擠;陽剛的女同學就是該被叫成男人婆、加以取笑。體型胖的同學(我小時候也是)就是該被取各種跟胖有關的綽號、成績不好、比較遲鈍的人就是該被叫成白痴、笨蛋、傻子;漂亮的女生就是該被調侃、被戲弄;成績好、很會讀書的人就是該一直當班長(例如我),不管他到底有沒有人緣。
真的,現在想起來,有點毛骨悚然。我都快忘記我小時候曾經就是這樣的人。我歧視別人、有時也被歧視。然後運氣還算好,沒有被壓垮。但我極有可能壓垮過別人、很多人。
前陣子我們小學同學會,以前一個常常被霸凌的同學也來了,我們都聊得很開心,聊到以前的事情,他就直說「幹!你們以前都霸凌我」。現在或許可以一笑泯恩仇,但我當下內心著實是愧疚的。
在那個根本還沒有霸凌這個詞的時候,只不過是一個小學生的我,藐視、歧視、欺負過別人、疏遠過別人,好多人,只因為現在想起來莫名其妙的理由,例如「他功課不好」、「他上課不守秩序」、「他衣服沒有紮進去褲子」、「他很娘」、「他皮膚很黑」、「他長得醜」、「他是山地人(原住民)」......)。
那時候我 #並沒有 學會那些事情是不好的,#因為學校不會教,反正情節輕微(從我的角度來看),老師也不會特別在意,甚至也默許。隨著自己漸漸長大,同學換了又換,忙著讀書考試,那些事情就這樣被當作沒發生過,在記憶裡蒸發。
我坦誠,一直到大學,我才開始成熟,才能開始從更多跟我不一樣的人的角度看世界。活到 18 歲,才稍微懂事,知道小時候的那些行為是不對的,此刻回想起來真的很誇張。
所以,我不是站在一個超然的角度在看這支影片。我沒有資格說「我有性平素養,我驕傲,這些在教育部前抗議的人到底腦子是有洞還是怎樣?」
因為我曾經就跟他們一樣啊!而且到很晚我才知道,原來這樣不對。
我朋友的留言,讓我發現,我又犯了跟小時候一樣的錯誤。我覺得我跟「他們」不一樣,所以我可以訕笑他們、我可以辱罵他們、我可以覺得他們腦子有問題。而如果我這樣表達了,我的同溫層很有可能會給我正面的鼓勵。
當然,我知道這些在教育部前抗議的人們才是歧視者(正如以前的我一樣),而 LGBTQ 社群是被長期歧視者,被歧視者(以及如今的聲援者包括我)反過頭來嘲諷一下這些看不見自己歧視的歧視者、這些透過各種方式對少數施加壓迫的「社會主流」,有什麼不對?
還真的沒有什麼不對。
但我覺得我自己不能繼續這樣。身為科學傳播工作者,我該做得不只是支持性平、聲援 LGBTQ。我得面對這個社會的樣子,試著 #把故事講得更好、更吸引人。
歷史學者哈拉瑞認為我們人類跟其他動物的差異,就是我們能夠想像並信仰虛構的故事,因此才能夠大規模地協同合作、創造文明。我非常喜歡這個簡明的說法。
如果我們以現在的人權跟平等標準回頭去看歷史,大概都會覺得太糟糕了。人類取得的進步,來自於我們相信的故事改變了。
#我們現在相信,小孩是不該當童工、不該上戰場的。(我父親就當過少年兵)
#我們現在相信,不論性別,同樣的工作應該要獲得同樣的報酬。
#我們現在相信,不管膚色或祖先來自哪裡,只要是公民,都該有投票的權利。
這些價值,曾經都不存在。只是因為我們相信而存在。
我們現在想要相信一個新的故事,那就是不論性別、性傾向,他們都該被接納,都應該為自己驕傲,都能與相愛的人結婚。
對,這個故事對某些人來說比較新(其實是被拖太久沒處理),正如過去其他我們相信的故事一樣,需要被傳播、被講述、被溝通。我,以及許多人相信這個故事,也認為這個故事如果能夠被更多人相信,我們所有人都會過得更好。
而如果要讓整個社會都願意接受這個故事,我們需要更多人願意講這個故事。在這過程中,我們絕對需要知道被壓迫的人們的故事,例如 #葉永鋕。另一方面,我也希望「恐同」的人,講講他們的故事。
我不覺得這部影片中呈現出來的是他們最有理智的樣貌,我只是看到了他們最糟糕的一面,而覺得厭惡。就如同這些人可能也總是看到討厭他們的人(with good reasons)最兇、最大聲、最憤怒的一面。
我們都恐懼過一些事情。恐懼香菜、恐懼蟑螂、恐懼外貌跟主流不同的人、恐懼睡在車站跟地下道的人、恐懼外省人、原住民、本省人、美國人、中國人、男人、女人、跟我們太相似又不相似的人、恐懼過去的自己、無法更好的自己......
我們現在或許還不相信彼此的故事,但看看過去吧,我們是辦得到的。我們有能力破除這些恐懼。我們有能力相信新的故事、讓社會變得更好的故事。
我相信這個新的故事,因為我相信這故事能夠讓每個人都獲益、能夠讓我的女兒跟他的世代獲益、因為我相信沒有人會因此有損失。
一起,我們做得到。
---
#給我的朋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有18棟在鐵路旁的房子,每天都會有火車經過、發出噪音與震動,你會怎麼銷售這些物件? 如果有人不僅在短時間內完售,甚至還以比市價還高的價格賣出,這是怎麼做到的? 這是銷售大師湯姆・霍金斯的故事,這一戰奠定了他的傳奇地位。 更重要的關鍵,他是怎樣詮釋的?讓不利的條件成為客戶趨之若鶩的原因? 你的...
「霍金椅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耍冷] 霍金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會永存- 看板joke 的評價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東華迷因NDHU memes - 霍金的椅子 的評價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霍金的椅子 - 廢文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霍金的椅子到底藏了多少世界顶级黑科技!能普及量产造福群众 ... 的評價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Gossiping - [問卦] 霍金最偉大的貢獻是什麼? - PTT生活政治八卦 的評價
- 關於霍金椅子 在 [問卦] 霍金最偉大的貢獻是什麼?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霍金椅子 在 科技大觀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與時空行者徜徉天際— 愛因斯坦與霍金的宇宙】
愛因斯坦在 1907 年 28 歲時,曾經在瑞士專利局的椅子上有過一次深刻的領悟—等效原理,成為他研究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契機。巧合的是,霍金在 1970 年 28 歲時,一次上床睡覺前,也對黑洞的研究突然「大徹大悟」,寫下了黑洞理論研究史上最重要的幾篇論文。
霍金生平最著名的著作是《時間簡史》,被翻譯成四十種語言,全球銷售超過一千萬本。霍金寫這本書是為了支付女兒的學費💸,但他更想跟大家分享:科學家已經多麼接近一個完整的理論可以描述宇宙的一切。以上摘錄兩段,點文章讀更多↓↓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c/sTZM.htm
#28歲在幹嘛? #他這下不用睡了
--追蹤科技大觀園▪天天補充科學能量--
霍金椅子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剪接課堂:怪奇物語】
這次的剪接課案例是影集《怪奇物語》(是的,剪接課已經不限電影惹)。
主要和大家說說,如何運用剪接手法來製造「懸疑」。
以下讓我們來看看志穎老師的分析文章吧。
-
怪奇物語的剪接 / Fa Lou
Netflix 原創影集《怪奇物語》,故事是在印第安納州的霍金斯小鎮上,發生一連串驚悚又超自然的事件:一名小男孩離奇失蹤,而一位具有超能力的小女孩突然出現在速食店裡,再加上一隻難以辨別、比人類還大的生物出現在小鎮裡。這三件看似獨立的事件,是否有所牽連呢?
今天的範例影片即為《怪奇物語》第一季第一集官方所釋出的前8分鐘片段。
本日主題:「懸疑是一個很好的東西,你該試一試。」
心中留有疑問,但現在沒人能幫你解決。
真的好想知道答案喔(觀眾強大的好奇心被挑起,渴望繼續看下去)!
上週提到的「場次剪輯」中的「QA吸引」,在某場次末拋出問題,即是一種懸疑;若是給個「天外飛來一筆」的答案,也是。
今日我們就來細談,丟問題或給答案,鏡頭之選擇我們可分三大類:
1. 角色。
2. 事件。
3. 物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角色。
角色又分成兩類:主動與被動。
主動角色會有「說詞」以及「動作」。
「說詞」:就像當達斯汀問大家還要不要吃披薩時一樣(03:55),我們不知道達斯汀要幹麻(答案下一場景揭曉)。
「動作」:02:55 時明明大家都站起來了,下顆鏡頭的入點大家還在椅子上。
為什麼?
為了延遲給答案的時間。
骰子四散大家起身去找,動作重複,拉長整體時間軸,這邊有別於先前四人玩桌遊時每個人「說詞」與「反應鏡頭」的快速剪接(觀眾會想:所以擲到的點數到底有沒有打贏呀!)。
再來是被動角色,被動角色會有「反應鏡頭」,開場那位科學家,到底看到了什麼東西我們不得而知。
僅提供「反應鏡頭」,不給我們看角色到底看到了什麼。
因此在觀眾心中留下了問號。
2. 事件。
事件演一半,不給你後續劇情。
如同那位科學家一樣,被抓走後(還不讓人知道是什麼抓走了他),場景即換至主角家外的灑水器(場次剪輯中的笑話法則)。
演一半,你的鏡頭選擇的思考邏輯,是根據你想要讓觀眾「問」什麼問題而來的。
比方,你想讓觀眾問:
「為什麼」會發生(WHY)?
牠長得「如何」(HOW)?
還有「什麼」東西會跑出來(WHAT)?
一如在開頭,觀眾會好奇「牠」長怎樣?是源自於科學家的「反應鏡頭」後,接上被抓上去且門闔上的「掩蓋後續」劇情。
3. 物品。
物品有分為:劇情的揭露與劇情的預示。
劇情的揭露,可能是破案關鍵的證據,突然在一個場次末出現(只有觀眾發現它,或者觀眾跟角色都發現它,這兩種情形)。
劇情的預示,就是藉由物品的呈現,「創作者」與「觀眾」訂下了某種形式的合約:「我和你們之間的關係,可還沒結束呢,後面還有更精彩的內容,請繼續聽我說故事。」
就像範例影片的最後,「牠」還是沒真正出現(只是黑影),小男孩就被抓走了,獨留一顆電燈泡在儲藏室裡。
*同場加映:
《怪奇物語》令人討喜之處,除了劇情引人入勝外,其人物談話、服裝、配件、美術設置、音樂等都向80年代的美國流行文化致敬。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南西與強納森得知那隻怪物聞血、嗜血後,在家裡等牠闖門,準備來場腥風血雨的硬仗時,十分緊張的兩人後方有一張電影海報。
你猜猜看是什麼?
是Jaws,史蒂芬史匹柏的《大白鯊》。
門裡門外,內外呼應。
此外,這部影集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有擅長用電子合成音作為其配樂;不論是製造緊張氛圍還是青少年之間的情竇初開,皆運用得令人拍案叫絕。
*「我喜歡的」金句時間:
喬絲(薇諾娜瑞德飾演)對強納森(查理希頓飾演)說:「你表現得像是你在這個世界上孤軍奮戰著,但你不是。你並不是孤單一人。」
“You act like you’re all alone out there in the world, but you’re not. You’re not alone. ” said Joyce.
霍金椅子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果有18棟在鐵路旁的房子,每天都會有火車經過、發出噪音與震動,你會怎麼銷售這些物件?
如果有人不僅在短時間內完售,甚至還以比市價還高的價格賣出,這是怎麼做到的?
這是銷售大師湯姆・霍金斯的故事,這一戰奠定了他的傳奇地位。
更重要的關鍵,他是怎樣詮釋的?讓不利的條件成為客戶趨之若鶩的原因?
你的播放決定了你是否能學到真功夫喔~XD
收聽頻道:https://www.youtube.com/user/koobforbooks
==========================
【熱門講座】溝通,和你想的不一樣
~04/15(六) 或 04/21(五) 19:30
掌握溝通的真正關鍵
講座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925
【5/1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啟點文化 #心理學 #人際關係 #凱宇 #人生成長
霍金椅子 在 東華迷因NDHU memes - 霍金的椅子 的推薦與評價
No photo description available. PreviousNext · 東華迷因NDHU memes, profile picture · 東華迷因NDHU memes. 霍金的椅子. Timeline Photos · Sep 30, 2020 ·. ... <看更多>
霍金椅子 在 霍金的椅子 - 廢文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霍金 的椅子. 廢文. 2018年7月13日15:09. 2. ・回應0. 文章資訊. R. 臺大學餐電子工程學系. 4027 篇文章・33 人追蹤. ... <看更多>
霍金椅子 在 [耍冷] 霍金雖然走了但他的精神會永存- 看板joke 的推薦與評價
於joke板中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3.19.22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joke/M.1521019201.A.A0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