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喜迎中秋佳節及慶祝黃大仙師寶誕,嗇色園黃大仙祠將於 9月18日至24日期間在黃大仙祠內舉辦「花燈廟會」,結合中秋花燈晚會及嘉年華形式,旨在與廣大市民分享嗇色園創立 100 周年的喜悅,同時推廣「香港黃大仙信俗」及其他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廟會期間活動包括「潮拜大仙祠.香港百年微縮模型展」、大型花燈裝置、於從心苑中式長廊猜燈謎、糅合中國文化傳統與現代技藝的文娛表演、攤位遊戲及工作坊等,更有三款特色網上小遊戲,讓大眾認識黃大仙祠。
園內各處裝有各式大型花燈,花燈設計以中秋節及中華傳統文化產物為主,例如玉兔、雙龍戲珠、麒麟獻瑞等,不少更置於從心苑內的池塘之上,與波光互相映照,甚具特色。參與嗇色園一百周年紀慶攝影比賽的人士,可藉此良機拍攝花燈夜景,捕捉光影璀璨的畫面。
活動期間共有超過 50 場文娛表演,特色項目涵蓋中國傳統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以及潮流競技,例如:變臉、南音、魔術、花式跳繩、劍球等。攤位遊戲亦包含中國傳統特色及六藝元素,例如投壺遊戲、射箭、糖畫、麵粉公仔、石頭畫、書法等。
花燈廟會期間將舉辦不同工作坊,包括「簡易燈籠製作工作坊」、「環保工作坊(防蚊膏)」、「彩虹書法工作坊」及「中國結工作坊」,讓各位參加者可體驗中國傳統民間藝術、利用天然材料製作環保手工藝, 享受過程的樂趣。
是次活動免費入場,訪園人士參加活動前,可於正門領取花燈廟會 「通行證」及入園小禮品,憑證可參與園內各式攤位收集印章,換領多款精美禮品。所有禮品數量有限,換完即止。
#中秋節 #黃大仙 #百年紀慶 #花燈 #廟會 #猜燈謎 嗇色園黃大仙祠 Sik Sik Yuen Wong Tai Sin Temple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三棟屋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重置舊客家圍村,本來位於荃灣近現時荃灣站一帶(土名牛牯墩),後來因地鐵工程遷至象山邨以北,大帽山南面山腰近和宜合交匯處一帶。舊有村落因保存良好,被政府闢作三棟屋博物館,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三棟屋村由陳氏人士所建,原本居住於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後來有一支搬到去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羅...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信報專欄
香港是我們的家. 這個家最特別的地方是中不中, 英不英; 又或者可以說是又中又英.
香港的’又中又英’文化是好過瘾的, 過癮的地方是她混得剛剛好, 你看全世界有幾多個地方, 又中又英, 混在一起可以像香港那樣的有型有款? 東南亞好多國家, 例如星加坡就混得有點老土了.
香港是的本土文化就是一種雜種文化, 廣東最早, 後來又加入一些上海, 還有南洋的, 當然少不了英美文化 .越混越強,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就是香港.
所以要保存香港本土文化就是不要讓一方獨大, 也不要封鎖自己, 要繼續開放.
但是文化保存最大的敵人之一就是後繼無人. 香港一直在保留中華文化方面比大陸都做得好, 因為我們沒有經過文革的洗劫, 英國殖民地政府亦沒有清洗過我們的文化肌理, 但是現在中華文化面對最大的敵人是年輕的一代對它失去興趣.
嶺南大學 與香港藝術學院過去三年, 在賽馬會的支持下, 舉行了” 非物質文化遺教育計劃” . 什麼是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 包括 紮作、長衫製作、剪紙、吹糖、 麵塑、木傢俱製作技藝. 今年會再加入三個新項目, 包括廣彩, 白鐵, 蒸籠製作技藝. 計劃糅合傳統工藝與當代藝術創作, 讓工藝大師與藝術家攜手進入校園, 向中學生以及成人學徒直接傳授手藝, 分享經驗和心得. 目的當然是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入行.
總結過去三年的經驗, 這個計劃已成功為九個特選非遺手工藝項目合共培訓了45位成人學徒, 而且在中學開辦了有系統的傳承課程, 讓超過7,200名青少年透過體驗式學習親身經歷傳統手工藝的製作過程.
所以賽馬會, 香港藝術學院和嶺大確是做了一件大功德, 把傳統手藝modern化, 為中華文化的保存出了很大的力 @hongkongartschool
#ICHplus #賽馬會傳創非遺教育計劃 #廣彩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心 #香港藝術中心 #HongKongArtsCentre #傳統工藝大師x當代藝術家 #LivingICH #活著非遺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 在 Beginnero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召集香港人︱有關香港的小測試】
作為香港的一份子,每天生活在香港的你,對這個地方又有多認識?
以下有5條關於香港的問題,你能通過這個測試嗎?
1. 常說香港是石屎森林,但你知道香港有幾多個郊野公園嗎?
香港境內面積1108平方公里。雖然又叫石屎森林,但有四分之三為郊野,共有24個郊野公園。2019年前往郊野公園的遊人超過1千萬人次。
2. 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都會,究竟人口又有多國際化?
根據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普查,92%在香港的人是華人,其次是菲律賓人2.5%、印尼人2.1%﹑白人0.8%和印度人 0.5%。隨著社會改變又有可能有不同發展。
3.一個先進發達的香港,卻有不少《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你又知道多少個?
香港共有480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要可分為以下五類: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21個)﹑表演藝術(34個)﹑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292個)﹑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6個)﹑傳統手工藝(127個)。所以不要再說香港是文化沙漠了。
4. 香港人究竟有多喜歡去旅行?一年又會出境多少次?
根據世界旅遊組織數據顯示,在全世界旅遊支出的總數中,香港人排行第十,在亞洲排行第三。另外,香港2018年的出境人次達有9,221萬,平均每人出境12.4次,人均海外支出超過3000美元。
5. 香港有甚麼寶貴的天然資源?
香港的天然資源可分為三大類:陸上的金屬礦物和非金屬工業礦物、石礦和建築石材,以及離岸的沙源。沙源為香港發展早期填海提供沙粒,而現時採礦業已經不再存在,但石礦場仍有營業,為建築提供石材和混凝土的石料。
你又答到多少題呢? 發現自己原來對香港還未夠熟悉? 一個令大家重新認識香港的機會來了! 大家可以參與「賽馬會社區持續抗疫基金—— #義地領航」,這個青年領袖訓練計劃。
計劃包括各界大師指導的線上課堂、本地導賞團及工作坊 ,由理論到實踐,認識引領未來的技能、深入探討不同主題的香港及國際社會議題,包括多元文化、城鄉共生、多元產業、文化遺產、環境保護、天然資源等等。
加入文化聚落,更可認識世界各地故事,與不同背景的朋友交流合作。
完成計劃並表現優異的參加者,除有機會贏得獎勵外,還可以Slasher身份帶領義遊@voltra_hk 的本地及海外項目。
想發掘自己嘅潛能、加強團隊合作及個人能力、跳出Comfort Zone挑戰自己? 事不宜遲, 立即報名啦!
計劃網站及報名連結: https://bit.ly/glaapp20
------------------------
◆ 每日分享冷知識
◆ 網站:https://www.beginneros.com/
◆ Facebook:Beginneros
------------------------⠀
#冷知識 #香港 #hongkong #voltra #義遊 #globalcitizen #glocalaction #actionoftheday #義地領航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三棟屋村是香港新界一個重置舊客家圍村,本來位於荃灣近現時荃灣站一帶(土名牛牯墩),後來因地鐵工程遷至象山邨以北,大帽山南面山腰近和宜合交匯處一帶。舊有村落因保存良好,被政府闢作三棟屋博物館,更成為香港法定古蹟。三棟屋村由陳氏人士所建,原本居住於福建省汀州府寧化縣,後來有一支搬到去廣東省廣州府新安縣羅芳。到了第十三代,當中的村民陳任盛搬到荃灣鹹田附近居住,曾於大窩口填海開地種田,並興建一座草屋。其長子陳健常其後看中牛牯墩西部一地,發現風水極佳,便在該處立村,稱為三棟屋村。三棟屋村於1786年建立,本來只有一座三進口的房舍,棟是主樑的意思,三棟屋因此而得名,可解作「三條棟樑的房子」。陳氏後人先後在三棟屋村的兩旁及後面加建房子,遂漸成為今貌,佈局左右對稱如棋盤,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前廳、中廳及祠堂,在正門石楣上刻有「陳氏家祠」四字,而兩旁分別築有四間居室,左右及後排的橫屋將整個三棟屋圍攏成圍村。1979年首季,由於香港地鐵荃灣綫的工程,三棟屋村村民放棄原址他遷。1987年,三棟屋村遺址經當時的區域市政局修葺後,改為三棟屋博物館開放讓公眾人士參觀,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展覽:展示三棟屋村的建築及居室特色,陳列各種農具、家具及客家日用品;並設有「話當年」展覽,讓參觀者觸摸展品,感受農村生活。此外,館內展覽廳亦展出名為「口傳心授: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專題展覽,介紹本地十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涵蓋表演藝術、宗教儀式、節慶活動、傳統手工藝等各個領域,各自代表了不同社群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所作的貢獻。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 在 《循聲覓道 香港節慶與民間工藝》線上展覽導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傳統 節慶是各種禮俗、儀式和族群文化持續鮮活地公開呈示的場合,當中有不少內容已列為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 (非遺)項目。 非物質文化遺產 辦事處的館長們 ... ... <看更多>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手工藝 在 公民教育委員會CPCE 的推薦與評價
豆干、豆卜、豆漿同炸豆腐等各款豆腐製品 。豆腐製品唔單只係我哋日常生活中常見嘅食材,豆腐製作技藝更加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嘅傳統手工藝項目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