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山 成為山】
不知道自己這輩子是跟垃圾怎麼扯上關係的,但垃圾為生命帶來的莫大轉折,是再清楚不過的。
早已忘了是在什麼機緣下報名淨灘種子志工的培訓,在2014年附近的一兩年裡,為了抵抗在企業工作的乾枯感受,便做了各種當時可以在精神上澆水和施肥的事情,例如週五下班搭火車到台東、週日再搭跨夜火車回到台北,也例如參加淨灘志工培訓。
淨灘一年多之後,在臉書上看到一位環保團體的朋友募集隊友到印度淨山的貼文,心想從海濱撿到山巔,應該是再合理不過的事情。習慣獨自旅行的我,竟然沒有太多猶豫就加入了這支成員高達10人的淨山團。
在印度北方的喜馬偕邦,我們如期拜訪當地環保組織「Waste Warriors」(垃圾戰士),換上他們提供的綠色T-shirt,沿著主要村莊和山徑撿拾人類留下的垃圾。適逢紀念甘地生日,印度放大假,據說假期之內有千人入山,我們來得正是時候。
戰士們各個目光炯炯。從一開始互相告誡「注意安全,撿路徑上的垃圾就好,山坡上的不要去撿。」但後來忍不住下切或攀爬緩坡,呼喚著附近的隊友:「幫我接住垃圾」、「那邊,樹枝下面還有寶特瓶」。旅遊指南裡說四小時就能抵達的Triund山屋,我們卻走了八小時,到達山頂時,已經接近日落時間。
領隊的Sanam語帶疲憊地說:「你們對垃圾太執著了。」
回到台灣這座年輕的島嶼,陸陸續續走入一些山域,2019年我又重新回到戰士之列,繼續與各種垃圾肉搏。
下山本來應該如釋重負,淨山的人反而負重如石。
第一次正式淨山的路線是加羅湖四季林道,我竊喜沿途垃圾並不多,11月沒雨沒風沒高溫,正是登山的好日子。垃圾戰士們正打歪著不務正業,一路拍照留念,直到我們進入人聲鼎沸的加羅湖畔。
至少有60頂帳篷的人共享這場秋日好景。晚來沒得選營地的我們,在邊陲地帶搭完帳篷之後,一行七人陸續進入與戰鬥狀態。
貼著加羅湖的輪廓走了幾圈,很快就把垃圾收服了。自然而然,我們轉戰外圍一點的地帶,在隱蔽處發現大量的衛生用品。台灣的山友習慣把衛生紙暱稱為「小白花」。總覺得這種可愛,無疑指涉著它的不可愛,此地無銀六百八十兩。
那日遍地開滿白花,有些含苞待放,有些恣肆盛放,花了一點時間克服心理障礙,我們便進入花叢作戰模式,撿出不少衛生紙、濕紙巾和衛生棉。
布農人邦卡兒曾說,在傳統文化中,打獵的成果是上天給的,獵人出門前從不張揚、也從不設定「這次要獵到多少動物」的目標,心中不帶任何盤算,就只是把自己交給山林、交給祖靈。
垃圾戰士也有點像這樣,淨山的成果是前人給的,我們把自己交給山林,從不預先設定要清運多少垃圾下山,心中不帶有任何盤算。基本款的寶特瓶、各式食物包裝袋、高山瓦斯、衛生紙,奇特款的男用內褲、開口哈哈笑的登山鞋、霰彈槍子彈、八成新的Outdoor Research手套⋯⋯我們統統都會撿起來。
淨山也無疑一場場精彩的路上觀察兼垃圾考古,我們會看到這個世代沒見過玻璃瓶,猜想那可能是日治時期留下來的,以前說不定裡面裝的是清酒;鏽蝕的食物罐頭或許是救國團時期留下的,塞在七卡山莊附近的草木裡,聽說那裡的垃圾量保證永續淨山的可能性,多到撿不完啊。
經常擔任淨山領隊的雲天大哥曾對我說,淨山就像警察巡邏一樣,「我們就是要撿給大家看,山友知道有人在淨山,代表有人在乎這件事情。」
收拾丟垃圾的破窗效應,在印度也是同理。那時確實沒人好意思在T-shirt正面印有「Waste Warriors」的人面前亂丟垃圾。有些人會問「你們在做什麼?」「你們是什麼組織?」,有些人一起幫忙撿垃圾,或者說聲「以後有機會我也想響應。」至少至少,遊客會客氣遞來手上的垃圾,然後說聲「謝謝」。
爬山人都知道熱量之於體能的重要,當熱量從糖果紙被取出,一個失神,裝盛卡路里的紙,就像樹間落下的桐花——失重,在空中多次並隨機旋轉,無聲降落在樹的腳跟上,降落在土壤之上,降落在松針鋪滿的植被上。淨山的人捨不得這份失落,於是拾起那不足一公克的輕,使之成為可以承擔之重,帶著它一起往低海拔位移。
我相信,若有人以鹽分、以油份、以糖份,以各種化學式測試山野的耐受能力,也必定是場無心之過。如果有人讓他們知道,那些對山和山裡的生命來說都太難以承受,他們可能會牢牢抓緊那鹽那油那糖,不讓它們輕易落地。
劉宸君在《我所告訴你關於那座山的一切》寫下,「在山上走久了就會知道,心裡的空間被打開,就會有更多的事物住進來,有時自己不小心走進自己內心裡面,整個人就會變成一座山。」
我的經驗也幾乎如此:山能入心。
即使山裡的垃圾令人感到憂傷,也只會令人更別無選擇地想要成為一座山。在年輕島嶼身上,造山運動還兀自進行著,隱喻著我們在推推擠擠之間,還能偷偷長大。淨山,向山學習、向山致敬,哪天我們也能摺曲成一座新高山。
(文:吳宜靜;繪圖:thejane BubbleJane in the Teahouse )
★ 線上閱讀全文:https://e-info.org.tw/node/232319
★ 每週環境副刊:https://e-info.org.tw/taxonomy/term/89/all
「體能之巔高山」的推薦目錄: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21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9 - 看板KR_Entertain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NETFLIX 新台灣討論區(非官方) | 《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韓國來聊聊最近很紅的#實境秀#體能之巔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21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9 -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14Netflix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7-08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14Netflix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7-08 - PTT 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21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9 PTT推薦- KR_Entertain 的評價
- 關於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14Netflix体能之巅:百人大挑战E07-08 - 韩综板 的評價
體能之巔高山 在 江晏慶 Cliff Chia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甘肅黃河石林山地馬拉松事故新聞過了幾天,從震驚到沉澱... 雖然遺憾,但我們是否能從中學習到一點事情呢?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uper?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9369921058322088691%22%7D&n_type=-1&p_from=-1
.
此次事故與眾不同之處在於,罹難者多是頂尖運動員,如果您跑了幾年越野,對於PI值913應該有些感覺(Killian是938),是的,這是梁晶選手的PI值,2020年中國排名第一位。身經百戰的他,曾拿下過長400公里的"八百流沙越野賽"冠軍、2019UTMF亞軍,絕非只是單憑體能拚勝負的運動員,其經驗水平一定同列於眾高手之巔。當然,同場競技的領先選手們,一樣不是泛泛之輩... 這不禁讓我們反思,如果自己也遇到同樣的狀況,是否能夠全身而退呢?
我的答案是: NO, 99%的機率會掛在山上。
.
2016年曾經到甘肅 張掖參加過一次50K越野賽,起跑海拔約2800m,最高跑到3500m,總爬升約1500m,單單以爬升來看,還真的不算太難的比賽。甘肅是高原,大多平坦而空曠,以草原和土地為主光禿禿的山上沒有太多的樹林,這是台灣沒有的地形,風和日麗時根本感受不到氣候變化時的威脅,我想,這也是其中一項致命的隱憂吧,如果微氣候無法預測、大會沒有規定強制裝備,那遇到突如其來的氣候異變,肯定是束手無策的,零下10度是什麼概念? 就是1500c.c.水袋裝滿水一夜會結凍的那種概念。如果再加上風雨,以我當時背心+短褲+一件衝鋒衣的配備,不瞬間變冰棒才奇怪。
.
以下是個人的一點小心得,自己做個紀錄,也希望對大家有點點幫助囉:
1. 撇開主辦單位的責任不談,選手也需要做好微氣候因應上的功課,台灣氣象局針對一些熱門的中級山/高山有逐3小時天氣預報可以參考(如: 能高北峰- https://www.cwb.gov.tw/V8/C/L/Mountain/Mountain.html?PID=D038)
2. -10度高山越野跑/登山其實不是問題,這在冬季的台灣高山上很常見,重點在於裝備和高地生理適應性。先不談生理體能的部分,關鍵在於,事件的背景是"競賽"而不是"訓練",如何兼顧"運動表現和安全"是討論的重點。但事實是~
第一,台灣目前沒有海拔3000m以上的越野跑賽事。
第二,要兼顧速度和安全有兩個重點,首先,大會得公平的律定隨身裝備(所以輕量化高機能性的$$不能省...)。再來就是裝備轉換區的配置,這點會隨著地形因素有設置上的困難,因此隨身裝備的攜帶完整還是重點。
第三,在競技的條件下,裝配程度要能夠到"低強度之下還能舒服"的等級是很難的,但至少能夠幫助我們不幸遇到突發狀況時,能夠撐的久一點,提高被救援/自救的機會。
3. 不戀戰。取捨之間總是需要一些經驗和勇氣,這無法紙上談兵,一定得"不斷的去經歷"和學習。
4. 登山運動是台灣歷史最悠久、最有傳承的運動之一,有很多很棒的學習管道,也鼓勵在疫情過後,大家能有機會學習和體驗台灣的大山之美。從事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學習風險管理,勇敢去體驗精采難忘的旅程、為人生寫下不一樣的一頁,是大自然運動教給我們的其中一樣事情。
5. 最後就是,不知道有沒有朋友有疑問~ 第三段回答99%會掛掉,那可能保命的1%是什麼呢? 沒錯,就是神蹟。出發前禱告吧!
古人說: 人算不如天算,總有人們難以避免的意外發生。尊重土地、大自然和在地歷史人文背景,是個人這些年跑山旅程中很大的體悟。
.
延伸閱讀- 高山越野跑,你必須得懂的6件事: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review&act=detail&id=38338&subtitle=%E9%AB%98%E5%B1%B1%E8%B6%8A%E9%87%8E%E8%B7%91%EF%BC%8C%E4%BD%A0%E5%BF%85%E9%A0%88%E5%BE%97%E6%87%82%E7%9A%846%E4%BB%B6%E4%BA%8B
#TheNorthFaceTaiwan l #NeverStopExploring l #720armour
R.I.P 願逝者安息
體能之巔高山 在 城市山人 Mountain Urbanite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一趟屬於山友的海外假期,對我個人而言是個意義非凡的里程碑。
我的山之旅起點是徹徹底底的邊緣人。一點也不誇張,身邊完全沒有人在爬山,跟長輩去郊山觀光行程又有點無聊,於是憑著一股衝動就報了登玉山主峰的商業隊伍 (關鍵字:台灣人一定要做的三件事😅)。但隊伍裡面聊的比較來的同輩,偏偏又都是「一次型山友」,這輩子只想登頂玉山圓夢,其餘別無所求,後來就斷了聯絡 ...
之後和同事一起跟團去合歡群峰和雪山也是差不多情況,大隊伍裡面各成小圈圈,行程又稍嫌倉促,不容易交到新朋友。
一直到報名了小團制的隊伍,意外的是同輩的人變多了,互動的機會也變多了,我才開始交到朋友,從此我的LINE跟FB上才真的有了山友的生活圈。有了夥伴,我也就獲得了自組的動機,開始認真學習相關知識。
最初的我,又怎會猜到我會跟一群在山上認識的朋友,一起出國爬山呢?出了社會之後還能與人建立新的羈絆,是緣分給我的贈禮,我只能感謝山,山改變了我的生命。
.
有了好夥伴,我就願意當吃苦耐勞的領隊,一手策畫整趟行程。網路上有太多京那巴魯山 (台灣人比較熟「神山」這個稱呼) 的攻略了,照著做不難,難的是行政事務跟溝通聯絡。大約是做到一半的時候,我就徹底了解為何網路揪團會這麼紅了 😂😂
由於攀岩徑道(via ferrata)有些挑戰性,台灣出發的商業團一般不會將其包含在內,但對於自組隊來說就只是要不要的問題而已。網路上不少行程紀錄出自觀光客之手,爬得靈魂出竅者有之,但對於習慣爬百岳的朋友們,挑戰度其實也就只有高度適應而已,體能方面絕對不成問題!
另一方面,唯有常在台灣爬山的山友,才能知道山頂的花崗岩平台是多麼新奇的地景。台灣高山岩質往往以板岩、砂岩與頁岩等為主,節理發達且易碎;兩地同樣經過冰河時期的洗禮,地質上的差別卻造就完全不同的景觀,相信初次見到山頂角峰群的人們都會讚嘆有加。
獨立峰的無敵展望也不在話下──從山巔就直接能看到北婆羅洲蒼鬱的大地 ... 然後想起鹿野忠雄可能就是在這裏面失蹤,或是因為不服軍方命令慘遭槍斃?
.
.
.
等到疫情平息之後,下次規劃海外行程,應該會希望去看看東南亞的火口湖景色吧~~
最後感謝 Outsiders Mag 相邀讓我能寫寫廢文啦~ 雖然感覺這種撰寫取向不太是市場主流會愛的風格 QQ
體能之巔高山 在 NETFLIX 新台灣討論區(非官方) | 《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 的推薦與評價
《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 從沒想到運動健身實境秀能這麼逼人,根本是《Korea十大酷刑》。 最後勝出的冠軍,並不在我前8集 ... 高山救援隊金民澈 · #摔角界周董南庚璡. ... <看更多>
體能之巔高山 在 #韓國來聊聊最近很紅的#實境秀#體能之巔 - 戲劇綜藝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還沒看過此實境秀的朋友- 韓國,實境秀,Netflix,體能之巔. ... 外,部分參賽者是他們本身工作需要極高的體能,像:高山救難隊、特種部隊、消防員… ... <看更多>
體能之巔高山 在 [影音] 230221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9 - 看板KR_Entertain 的推薦與評價
230221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E09
主持:無
EP9. 百分之一(1h28m)
擠進決賽的參加者共進盛宴,席間分享彼此的人生故事。最後一輪競賽在終極關卡中等著
他們,賽事一場比一場更嚴峻。
Netflix:
https://www.netflix.com/tw/title/81587446
今天這集比較長喔~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52.2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KR_Entertain/M.1676966454.A.DEC.html
※ 編輯: piglian (42.72.52.230 臺灣), 02/21/2023 16:02:23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