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犯過的錯,就得貼上一輩子的標籤嗎?
-
昨天的貼文意外引來比平常大得多的迴響,其實我也就跟平常一樣記錄著我的生活,藉由我的故事去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個體心理學的。
-
文章發佈後,我收到了一些表示不認同的聲音,倒不是針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而是我將這起事件公佈在網路上的這個行為。即便我在發佈前已經取得兒子同意,對方仍舊認為一年級的孩子根本聽不懂,將來長大肯定會恨我一輩子。
-
剛好藉由這件事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貢獻感」這個在個體心理學中相當重要的關鍵字。先謝謝這位同樣關心我兒子心靈健康的網友,也謝謝您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想法,謝謝。(其實還想講「橫向關係」與「課題分離」這兩個關鍵字,但寫下來文章字數絕對破萬,因此留至下回再聊。)
-
我們的文化與主流的教育方式讓我們認為「犯罪」是羞恥的,犯罪確實不能當成是多光榮的行為,但是犯罪之後的「人」呢?他這一輩子只能夠是「罪人」嗎?他一輩子都沒辦法再當一個單純的「人」嗎?這是我們的國家現階段缺乏的教育。
-
「罪」是惡,那「人」呢?
-
當一個人無法感受到自己對他人有貢獻時,就會開始出現偏差行為,小則對父母親頂嘴,大則殺人放火,這些都是因為感受不到自己對他人的貢獻感、無法認同與接納自己之下而產生的「報復行為」。
-
昨天的事件就法律與道德規範來看,兒子偷竊就是不對的。但以人性角度來看,兒子只是想讓哥哥開心,錯了嗎?對或錯,標準誰訂的?不對的行為,就是壞嗎?矯治的目的是讓人改過向善,從罪犯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非讓他們去更努力的追求智慧型犯罪,甚至產生報復他人的心態。
-
因此我在教育兒子偷竊是不對的行為除了告訴他這會觸犯法律之外,也從人性的角度迎導他理解這樣子的行為會傷害多少人,後續可能會產生多嚴重的後果。這同時也是在培養他的同理心,一個人若是對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同理心,他根本不需要法律的規範自然而然不會去犯罪,因為他不忍心傷害任何一個人。
-
除此之外,我還必須讓他了解雖然他曾經犯過錯,但那不表示這輩子他永遠只能低著頭,他還是有能力可以為這個社會帶來貢獻。因此我詢問他是否願意讓我把這件事情寫出來,讓更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能夠有不同的作法,同時這樣的舉動可能會幫助到許多遇到同樣或是類似狀況的家長,或許10年後這個社會上會少一個隨機殺人犯。
-
『你會不會想太多了啊?』我想這應該是許多人看到這邊後產生的念頭,是我想太多嗎?我簡單說個故事好了:
-
很久以前,在一間國小裡頭有一個跟其他男孩沒有什麼不一樣的男孩,我們先稱呼他為J小弟好了。J小弟有一次在課堂上干擾其他女同學上課,於是被老師處罰,老師要J小弟當著全班的面前跟同學道歉。J小弟覺得委屈,他只是想鬧鬧那個女孩而已啊!他不甘受辱,立志報復這個世界,於是他開始研究殺人的方式,國中、高中…十年來從未打消過這個念頭。十年後,他在捷運上展開隨機殺人,其中四人死亡,二十多人受傷。
-
你,還記得誰是鄭捷嗎?
-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小惡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也不認為自己的小善會帶來多大改變,因此每個人都幹點小惡(只是丟個菸蒂沒關係吧?只是搶個黃燈沒關係吧?只是沒有告訴店員他多找了50元沒關係吧?);每個人對於小善都視而不見(不過只是只是一張紙屑在地上不撿也不會怎樣吧?我又不是坐博愛座等其他人讓位就好吧?旁邊的女生在哭欸關心她等等被當成變態怎麼辦?)正因為如此,整個社會才會朝向越來越惡發展。
-
所謂『貢獻感』指的並不是只有捐款、當志工這種行為,事實上貢獻感並非為了獲得他人的感謝,而是當事人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能夠幫助到別人或者讓別人感到開心,例如我寫文章這件事。我寫的文章到底有沒有真正幫到別人我不知道,一直以來我也都是得收到網友來信感謝才知道原來我的某篇生活記事感動到他。
-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幫助到人,但我覺得可以所以我就一直做下去,我在這當中獲得了貢獻感,『貢獻感』是控制我的躁鬱症與思覺失調最有效的處方,比任何藥物都有效讓我的思考模式變得正面積極,不會想再去傷害別人或是傷害自己。(給這兩天爆增的新朋友說明一下,我本身曾經是需要住院治療的躁鬱症患者,有超過十年的病史,自殺未遂多次。)
-
宋喬安:我不想一輩子當受害者家屬,李大芝自己要把加害者家屬的標籤撕下來。(公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
若是我的兒子無法自己將『竊犯』這個標籤給撕掉,他一輩子心裡都會有陰影,因為他永遠都會認為自己是個『罪人』。我要他明白,他曾犯罪過,但他仍舊還是『人』,與我、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並無不同。同樣身而為人,他依然還是能夠做好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做了一件壞事後就不配為人,每一個人在這一刻都有能力決定自己要行惡還是善。
-
於是,兒子點頭說他願意跟大家分享這次的事情,希望其他小朋友不要跟他一樣。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啊,他在乎的是其他孩子不要跟他一樣好傻好天真,但生母我在乎的,是其他父母或照顧者在面對這種狀況時千萬不要失控抓狂啊。理性去處理、陪孩子面對但不要幫他解決,孩子在學習自立的過程一定會有讓父母萬般無奈與失去耐心的時候,我也是一樣的,我也還在學習著。
-
下回再跟大家聊聊關於『橫向關係』與『課題分離』,我要準備下高鐵了,同時藉文表達一下我的立場: #我支持廢除死刑
-
鄭捷當年到底是遭遇到什麼樣的童年才讓他犯下這種連成年罪犯都不見得敢做的事情,他到底對這個社會有多大的仇恨才讓他不得不做這樣的事情去報復這個世界?殺了他,我們要如何知道怎麼樣去預防下一個鄭捷呢?我們永遠都不會明白,鄭捷到底為什麼要殺人。
-
peace 謝謝
-
【延伸閱讀】
該如何面對孩子偷竊的行為? https://pse.is/HJNT4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你了解鄭捷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258
黃文意j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曾經犯過的錯,就得貼上一輩子的標籤嗎?
-
昨天的貼文意外引來比平常大得多的迴響,其實我也就跟平常一樣記錄著我的生活,藉由我的故事去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在生活中實踐個體心理學的。
-
文章發佈後,我收到了一些表示不認同的聲音,倒不是針對我教育孩子的方式,而是我將這起事件公佈在網路上的這個行為。即便我在發佈前已經取得兒子同意,對方仍舊認為一年級的孩子根本聽不懂,將來長大肯定會恨我一輩子。
-
剛好藉由這件事來跟大家聊聊關於「貢獻感」這個在個體心理學中相當重要的關鍵字。先謝謝這位同樣關心我兒子心靈健康的網友,也謝謝您讓我有了寫這篇文章跟大家分享的想法,謝謝。(其實還想講「橫向關係」與「課題分離」這兩個關鍵字,但寫下來文章字數絕對破萬,因此留至下回再聊。)
-
我們的文化與主流的教育方式讓我們認為「犯罪」是羞恥的,犯罪確實不能當成是多光榮的行為,但是犯罪之後的「人」呢?他這一輩子只能夠是「罪人」嗎?他一輩子都沒辦法再當一個單純的「人」嗎?這是我們的國家現階段缺乏的教育。
-
「罪」是惡,那「人」呢?
-
當一個人無法感受到自己對他人有貢獻時,就會開始出現偏差行為,小則對父母親頂嘴,大則殺人放火,這些都是因為感受不到自己對他人的貢獻感、無法認同與接納自己之下而產生的「報復行為」。
-
昨天的事件就法律與道德規範來看,兒子偷竊就是不對的。但以人性角度來看,兒子只是想讓哥哥開心,錯了嗎?對或錯,標準誰訂的?不對的行為,就是壞嗎?矯治的目的是讓人改過向善,從罪犯變成對社會有貢獻的人,而非讓他們去更努力的追求智慧型犯罪,甚至產生報復他人的心態。
-
因此我在教育兒子偷竊是不對的行為除了告訴他這會觸犯法律之外,也從人性的角度迎導他理解這樣子的行為會傷害多少人,後續可能會產生多嚴重的後果。這同時也是在培養他的同理心,一個人若是對每一個人都能夠有同理心,他根本不需要法律的規範自然而然不會去犯罪,因為他不忍心傷害任何一個人。
-
除此之外,我還必須讓他了解雖然他曾經犯過錯,但那不表示這輩子他永遠只能低著頭,他還是有能力可以為這個社會帶來貢獻。因此我詢問他是否願意讓我把這件事情寫出來,讓更多父母在教育孩子上能夠有不同的作法,同時這樣的舉動可能會幫助到許多遇到同樣或是類似狀況的家長,或許10年後這個社會上會少一個隨機殺人犯。
-
『你會不會想太多了啊?』我想這應該是許多人看到這邊後產生的念頭,是我想太多嗎?我簡單說個故事好了:
-
很久以前,在一間國小裡頭有一個跟其他男孩沒有什麼不一樣的男孩,我們先稱呼他為J小弟好了。J小弟有一次在課堂上干擾其他女同學上課,於是被老師處罰,老師要J小弟當著全班的面前跟同學道歉。J小弟覺得委屈,他只是想鬧鬧那個女孩而已啊!他不甘受辱,立志報復這個世界,於是他開始研究殺人的方式,國中、高中…十年來從未打消過這個念頭。十年後,他在捷運上展開隨機殺人,其中四人死亡,二十多人受傷。
-
你,還記得誰是鄭捷嗎?
-
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小惡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也不認為自己的小善會帶來多大改變,因此每個人都幹點小惡(只是丟個菸蒂沒關係吧?只是搶個黃燈沒關係吧?只是沒有告訴店員他多找了50元沒關係吧?);每個人對於小善都視而不見(不過只是只是一張紙屑在地上不撿也不會怎樣吧?我又不是坐博愛座等其他人讓位就好吧?旁邊的女生在哭欸關心她等等被當成變態怎麼辦?)正因為如此,整個社會才會朝向越來越惡發展。
-
所謂『貢獻感』指的並不是只有捐款、當志工這種行為,事實上貢獻感並非為了獲得他人的感謝,而是當事人打從心底認為自己做的事情是能夠幫助到別人或者讓別人感到開心,例如我寫文章這件事。我寫的文章到底有沒有真正幫到別人我不知道,一直以來我也都是得收到網友來信感謝才知道原來我的某篇生活記事感動到他。
-
雖然不知道到底是不是真的能幫助到人,但我覺得可以所以我就一直做下去,我在這當中獲得了貢獻感,『貢獻感』是控制我的躁鬱症與思覺失調最有效的處方,比任何藥物都有效讓我的思考模式變得正面積極,不會想再去傷害別人或是傷害自己。(給這兩天爆增的新朋友說明一下,我本身曾經是需要住院治療的躁鬱症患者,有超過十年的病史,自殺未遂多次。)
-
宋喬安:我不想一輩子當受害者家屬,李大芝自己要把加害者家屬的標籤撕下來。(公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
-
若是我的兒子無法自己將『竊犯』這個標籤給撕掉,他一輩子心裡都會有陰影,因為他永遠都會認為自己是個『罪人』。我要他明白,他曾犯罪過,但他仍舊還是『人』,與我、與世界上任何一個人並無不同。同樣身而為人,他依然還是能夠做好的事情,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是做了一件壞事後就不配為人,每一個人在這一刻都有能力決定自己要行惡還是善。
-
於是,兒子點頭說他願意跟大家分享這次的事情,希望其他小朋友不要跟他一樣。孩子終究還是孩子啊,他在乎的是其他孩子不要跟他一樣好傻好天真,但生母我在乎的,是其他父母或照顧者在面對這種狀況時千萬不要失控抓狂啊。理性去處理、陪孩子面對但不要幫他解決,孩子在學習自立的過程一定會有讓父母萬般無奈與失去耐心的時候,我也是一樣的,我也還在學習著。
-
下回再跟大家聊聊關於『橫向關係』與『課題分離』,我要準備下高鐵了,同時藉文表達一下我的立場: #我支持廢除死刑
-
鄭捷當年到底是遭遇到什麼樣的童年才讓他犯下這種連成年罪犯都不見得敢做的事情,他到底對這個社會有多大的仇恨才讓他不得不做這樣的事情去報復這個世界?殺了他,我們要如何知道怎麼樣去預防下一個鄭捷呢?我們永遠都不會明白,鄭捷到底為什麼要殺人。
-
peace 謝謝
-
【延伸閱讀】
該如何面對孩子偷竊的行為? https://pse.is/HJNT4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你了解鄭捷嗎?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258
黃文意j 在 港唔斷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失眠》影評
—談九十年代CULT片的錯置與接軌
(含微劇透,慎讀)
—
作為一個忠實的港產片迷,黃秋生的CULT片算係自己成長歷程嘅一大印記。猶記得在以前高小或初中的時候,總會拿一大堆翻版vcd在家中無人的時候播放,都是一堆B級片,例如甚麼《人肉叉燒包》啊,甚麼《人頭豆腐湯》啊,或是《喪盡天良》、《溶屍奇案》等等,都是在畫面起格和虛晃的盜錄鏡頭下看完。而這些電影當中的暴力,扭曲思想或甚軟性色情,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我而言,是甚具吸引力的,於是就在上學的時間推薦給其他同學知道,但當他們還是在看POKEMON或星爺電影的時候,我給他們介紹這些,現在看來朋友們不理睬我也是正常事。
—
好,回正題,作為一個B片迷(至少是曾經的,現在已經投奔愛情電影的擁抱),為何我會對電影作出一個負面的評價呢?最大的原因就是我認為邱導此作與張家輝的《陀地驅魔人》一樣,實未能與2017年的時代接軌。
—
怎樣「錯置」呢?簡單來說,《失眠》就是將90年代電影的全盤放於2017年之上,不論之於拍攝技巧,或是最重要的劇本或說故事風格。隨著時代過去,電影在變,人也在變,我認為九十年代香港電影與現時的電影最大的差別就在於邏輯性,也許這代表電影的功能也在變化。以前的人看電影可能只為娛樂,一切嘻笑怒罵,「爽」就好,無須太理會劇情的細節合理與否。
—
這些例子於每套電影中也可順手拈來,例如剛剛吃飯的時候我就在看《至尊三十六計之偷天換日》,戲中講及劉德華要借助苑瓊丹之力越獄,所以劉華就躲在車尾箱,及後懲教人員檢查車輛,情況兇險,但劉華卻無故地變成了躲在椅子下,當中並無任何解釋,得以甩身。在看舊電影的時候,我們對這些情節照單全收,大抵是因為知道舊時電影的局限,而亦理解人是不斷在進步的,今天的我們看的不是情節,而是一種懷舊。
—
所以,《失眠》如果是九十年代的作品,這當然是一套佳作,我尤其欣賞電影用手持錄像機拍的那段開幕戲,是那種明知會爆發卻忍住未爆的高端氣氛,很RAW很緊張。但及後就是長達個半鐘淡而無味卻不多加解釋的情節。不能接受的情節有不少,而最難說服我的卻是電影的主線:THE SLEEP CURSE。
—
中文意思大概是「睡眠的降頭/詛咒」的意思吧?而重點在於,二戰時的林醒,雖然表面為漢奸,但情感卻是立體的,是那種為了大局,我可以妥協少少幫日本仔做野,然後希望救更多人的那種「好好先生」吧?他是否真的需要被衛詩雅在臨死前用手指畫隻龜,去落一個咁狠毒嘅咒語呢?而衛詩雅的巫術若果真係咁勁,點解唔可以用黎自救,離開做慰安婦嘅命運呢?
—
主線一塌,成套戲其實就食之無味。我記得有人曾經講過中國鬼片同日本鬼片嘅分別,就係中國嘅鬼係講邏輯的,會考慮天理循環,你做完壞事就會有報應,如果你無做衰野,咁你就唔會驚中國嘅鬼片;但日本嘅鬼片就唔同,班鬼係無性的,唔同你講道理,就好似你入左間被詛咒嘅屋,就會比《咒怨》的鬼一個一個咁殺死,你睇左餅錄影帶,貞子就會永遠無啦啦咁跟住你,所以特別無里頭,所以特別驚。而《失眠》絕對就係後者,秋生哥都幫左你個妹,做埋佢嘅人,做家姐嘅點解仲要搞人全家?就係因為果個次次細妹好過家姐嘅比較?作為唔驚核突野,不太好官能刺激的觀眾,我實在睇到一頭霧水同一肚火。
—
坊間普遍對電影有兩大評價,第一為「有戲味」,的確編劇是很想去為這套變態片增添一些深度,例如想講「因果循環」,想用兩代人的經歷作對照,想為電影增加學術味道,研究睡眠學等等,但在劇本主線荒謬的前題上,一切描寫也無力回天。另外,在主線崩塌的情況下,其實是頗難看到演員的演技的,因為情節無里頭,令人無法代入,理解唔到角色心態或他們想表達的東西,那又何從欣賞演技呢?
—
亦有人大讚戲中化妝,或衛詩雅的演技,的確衛詩雅是有一定的實力及可塑性的,我從沒否定她的努力或才能(至少她沒有選擇袒胸露乳吸取曝光,老老實實拍攝作品去獲取我們的肯定,我超級欣賞),但要讚她在戲中的造型我就未敢苟同,正常的時候,就是戴了隻有色隱形眼鏡而已,而變鬼的時候,也是只一般的爛面女鬼,有著邱導CULT片的造型風格,看戲中失眠症老翁的造型,就和《雛妓》中卡士蘭患肝病的造型一樣啊(笑)。
—
雖然我插套戲插到見底,但《失眠》還是有一定的可觀之處,例如幾場變態戲份,的確過癮,活剝人皮,開腦,人肉放題,或是笑住強姦的情節,的確有《伊波拉病毒》的那種乖張,而最震撼的莫過於電影大肆宣傳的「切J」情節,這幕並不是為加而加的,而是對於日本皇軍強暴慰安婦的那種「以暴易暴」的報復,姦人者終被閹割,善惡到頭終有報。小弟才疏學淺,這就是我感覺入場看港產片最無底線的一場戲了(另一套是《愛很爛》?有在黑房裡食腸仔的環節)(另外有人可以告訴我導演版及刪減版的分別嗎?)
—
最後如果要繼續踩套戲,現在的香港電影是否又沒可能依照舊時電影的作法而避免再度「錯置」?我的答案是「否」,但重點是「參考」,而不是「依照」。事實上,舊時電影實有大量可取之處,關鍵在於電影人能否將「舊瓶舊酒」轉化為「舊瓶新酒」(當然,「新酒新瓶」是最屈機的。)如何「接軌」?看看年前的《踏血尋梅》,乃舊時代「奇案電影」的套路,但增加了很大的深度或思考空間,令「奇案」不止局限於「奇案」的原因,發生經過與結局,促使人與人反思彼此的關係,反思不同的社會問題,反思「對」與「錯」的定義,扣連我們身處其中的香港。
—
雖然《失眠》的「現代」時間線是九十年代,但最可惜的是,我們身處的時代,是2017年。可能是我要求太高,期望太大,想睇《失眠》的,即管去睇吧,鼓勵你去睇,激發多一些討論,甚至反過來可以說服我電影好睇之處,這兩天已經開始優先場了,唔好輸蝕,畢竟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
《失眠》
Movie Express電影速遞
失眠 The Sleep Curse
黃秋生Anthony Perry
衛詩雅 Michelle Wai
英皇電影Emperor Motion Pictures
黃文意j 在 繽Fun星網 的推薦與評價
36D黃文意又出動啦! 3日2夜咪神佢係唔係你杯Tea呢? #無綫#新一代咪神#黃文意#Mandy #36D #3日2夜更多精彩內容:http://tv.on.cc/hk/index.html?s=4 黃文意Mandy TVB ... ... <看更多>
黃文意j 在 黃文意 的推薦與評價
#黃文意 · 黃文意考政府AO · 寶寶大過天|第17集精華|我愛老婆肥|吳業坤|吳岱融|黃文意 · 寶寶大過天| 第13集精華| 老婆被人J 綠帽頭上飛.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