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水利館揭牌:呈現桃園特有水文化
「2018桃園農業博覽會」即將於4月4日正式開幕,我們特別與桃園石門農田水利會合作設置 #水利館,展示水利工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呈現桃園特有的水文化,並透過互動展示區,瞭解水文與灌溉原理,以及珍惜水資源的重要性,深具教育意義。
水利工程是農業發展的基礎,也是桃園發展的命脈。「水利館」規劃分戶外及室內展區,整體架構融入桃園特有的埤塘灌溉及圳路之美,以四個圓形展館象徵豐收的稻草堆。
展館內分別展示農田水利開發演進、水利工程建設成果及灌溉器材和現代化的節水設備等,並擺放難得一見傳統取水設施「龍骨水車」,可供現場民眾參觀體驗。
另外,戶外展區設立互動展示區、現代化農業噴灌系統展示,以及導入智慧化自動控制的智慧灌溉兼具防洪概念渠道模型等3大展區,讓市民朋友在互動過程,更能瞭解大自然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特性。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20的網紅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聽水的故事」特展由三組多媒體小劇場來貫穿三大主題:水的科學、文明、未來,以機械式機構搭配多媒體投影的設計手法,加深觀看經驗,擴大觀者的興趣,將乏味生硬的科學大部頭內文轉化為深具光、影像、裝置、聲音等新媒體技巧,使內容跳脫平面設計的範疇進而吸引觀眾目光。 展區另一重點區域為娛樂性極高的戲水設施,在玩...
龍骨水車 在 TVBS 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覺得懷舊~
小時候都在田裡玩 https://goo.gl/DQ2fAF
➡【龍骨水車幫助灌溉 早期農民生活工具】
http://news.tvbs.com.tw/life/705202
龍骨水車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古代的灌溉機械 |五穀豐登|15 >
水,是作物的生命之源。
中國原始的灌溉工具十分多樣化,
由春秋戰國之際,人們便開始採用器械提水灌田。
隨著機械的使用和普及,灌溉效率得以提高,標誌著農業文明的進步。
---------------------------------------------------------------
~桔槔~
桔槔是用簡單的杠杆原理製成的,前輕後重,「引之則俯,舍之則仰」,吸水既快又省力,可日灌百畝。但桔槔只活用於淺井低岸,對深井高岸就無能為力了。
~轆轤和滑車~
後來發明的利用輪軸製成的轆轤和滑車提水灌田,其原理在於在輪軸上緯繞繩子,系上提水容器,通過滑輪的轉動提水灌溉。用一根繩子系一個桶,從一個方向轉動一次能提一桶水,如用兩根繩子系兩個桶,以相反方向繞於輪軸上,向一個方向轉動提一次水,向另一方向轉動時,又提一次水,「滿桶上空桶下」,提高了灌水效率。這種傳統的灌溉工具至今在中國北方一些農村仍使用。
而要數其中技術最高、效率最好、使用最廣的工具,非水車莫屬。水車有兩種,一種名翻車,另一種名筒車。
~翻車~
翻車,是一種刮板式連續提水機械,又名龍骨水車,發明於東漢末年,發明人是掖廷令(官名)畢嵐,起初用於給郊區道路灑水,後經三國時人馬鈞的改進始用於農業。馬鈞改進的翻車是用手搖的,後世稱為拔車。自唐以後,又出現了功效更高的腳踏翻車和牛轉翻車。唐宋以後又發明了利用畜力為動力的牛轉翻車、流水為動力的水轉翻車和以風為動力的風力水車。
翻車的運作原理是以龍骨葉板用作鏈條,臥于矩形長槽中,車身斜置河邊或池塘邊,下鏈輪和車身一部分沒入水中。驅動鏈輪,葉板就沿槽刮水上升,到長槽上端將水送出。如此連續迴圈,把水輸送到需要之處,可連續取水,功效大大提高,操作搬運方便,還可及時轉移取水點。
~筒車~
筒車是由竹或木製成的輪形提水機械,利用水流推動轉輪來提水灌溉的裝置。竹筒或木筒在水中注滿水,隨輪轉到上部時,水自動瀉入盛水槽,輸入田裏。據王禎<<農書>>中關於筒車的記載是:在河流湍急之處,立一木架輪,輪高於岸,輪輞上斜裝竹筒若干,隨輪轉動,急流沖擊輪板,帶動水輪旋轉,輪下竹筒浸入水中,灌滿水後隨輪上升,升至最高處開始下行,筒口傾斜向下,水流入高高架起的木槽中,便可灌溉良田。水轉筒車的水筒與水輪聯成一體,既是接受水力的驅動構件,又是提水倒水的工作構件,其機構簡明緊湊,設計構思巧妙。
宋元時期,為適應不同的農田灌溉需要,筒車又有所發展,出現了衛(驢)轉筒車、高轉筒車、水轉高車等不同形制。
~井車~
唐代還發明了另一種灌溉工具立井水車。「以木桶相連,汲於井中。」這種「以木桶相連」的水車是用來提取井水的,故又稱為井車。
資料來源: 中國古代農學網、中國科普博覽網、中國古代農業網
---------------------------------------------------------------
#歷史 #文化 #故事 #農業 #灌溉
~專題推介,盡在知史~
《回到秦時》
http://www.mychistory.com/?uid=0.4.16.0&page=3
龍骨水車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聽水的故事」特展由三組多媒體小劇場來貫穿三大主題:水的科學、文明、未來,以機械式機構搭配多媒體投影的設計手法,加深觀看經驗,擴大觀者的興趣,將乏味生硬的科學大部頭內文轉化為深具光、影像、裝置、聲音等新媒體技巧,使內容跳脫平面設計的範疇進而吸引觀眾目光。
展區另一重點區域為娛樂性極高的戲水設施,在玩樂之餘提供教育意義,該戲水空間除互動玩樂性外,加入許多趣味性高的互動機構:如阿基米德螺旋水車、汲水器、龍骨水車、鋸木水車、混沌水車等,結合中西文汲水取水的科學知識在裡頭,使觀眾邊玩邊學習,營造快樂的學習空間。
展覽日期:102年1月15日(二)起至102年9月29日(日)止
http://www.ntsec.gov.tw/User/Article.aspx?a=1042
龍骨水車 在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下雨天是什麼味道?
滴滴答答的雨聲中, 你是否聽見水的奇妙?
東方的龍骨水車遇上了西方的阿基米德螺旋水車會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奈米比亞沙漠中的沐霧甲蟲對設計師有什麼啓發?
非洲的小朋友在遊戲中也可以幫忙取水?
塑膠網除了遮陽還可以捕霧?
一群對水著迷的科學家和工程師如何發揮想像力, 探索水的奧妙, 開啓人類的視野, 解決生活中關於水的問題呢?
展覽日期:102年1月15日至102年5月31日
http://www.ntsec.gov.tw/User/Article.aspx?a=1042
龍骨水車 在 客家傳統農具– 龍骨水車... - KK Hakka Century Memorial Village 的推薦與評價
龍骨水車 分為腳踏水車和手搖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是客家人歷史上的灌溉農具,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置一小輪軸。而其前端有一大輪軸,固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