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新聞不能行銷(但我覺得未必ㄟ,新聞可以做議題行銷啊XDD),卻是重要的內容來源。英國新媒評論網站www.journalism.co.uk提出四個在2015年開始竄燒,而且還會繼續燒到2016的新聞放送趨勢:
1.360度全景影音:用戶體驗要升級
2.行動(Mobile)已經不再只是PC網路的延伸。
3.直播時代開始了。影音直播當道。
4.與讀者聊天挖掘線索,聊天APP將成為熱門新聞線索站。
的確。我也認同今年起,這些東西會不斷出現在各大新聞媒體,以及以獲利為導向的原生內容上。
1-1:去年多家新聞媒體已在爭先恐後的進行虛擬實境(VR)、混合實境(MR)、擴增實境(AR)的內容實驗。其中最具有指標性的就是NYT的VR App的高調上架。可想而知,各路同業們除了拿新聞報導當作重要的內容實驗,更同步研究新的影像技術將如何有益於獲利機會較大的「原生內容」。
我猜這些技術將很快的運用在社會案件(如命案)的報導,以及重大天災人禍(如空難)的報導,尤其是現場還原/重建的部分。
靠著新玩具的產生,新聞業似乎找到了新的報導方式。很難說這樣對不對,或者是觀眾是否就會因此喜歡,又或是接下來是否會帶來收視率/流量。重點還是要以「主題」挑選適當工具。目前這ㄧ窩瘋現象凸顯出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要發展什麼,只是知道「如果不跟著做,恐怕很快就會被淘汰」。但如果真的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而左右決定,恐怕只會死得更快。
同時,我也估計這些技術也將會很好的被運用在一些可獲利的原生內容主題,例如房地產與周邊裝潢家具等產業(如看房子,傢俱預覽且訂購),汽車(試駕),以及旅遊業(體驗)。教育(包括專業教學像是學開飛機早就已經有「駕駛艙」可供預演,一般學校教育可用來做情境式教學)也會是運用這類技術的先期部隊。加上Facebook也在去年九月底,宣布支援360度全景影片播放,新玩具在內容產業上的影響將會更多更深。
2-1英國的五大報紙已經有過半用戶是只在手機上看。當然,新聞業也很努力發展適合手機閲讀的內容與格式。回顧2014年用手機看新聞的比例還沒有過50%,但2015年手機讀者已經衝破五成了,而且仍穩定成長。新聞內容與格式如何與手機達到無縫匹配,將會是一件必須認真的事。
尤其是「電視新聞」或「新聞影音」。
之前的文章我們曾經討論過「一支網路影音該多長」的問題:一支網路影片在mobile上最適合觀看的長度一定不能超過「三分鐘」;同時,最重要的訊息必須在「頭13秒」就交代清楚。這些新規律到了新聞影片應同樣有效。若再結合電視新聞圈的「SOT」傳統技法,就會發現:行動網路下的電視新聞影片,基本規格變動不大:例如日常新聞(Daily)不超過90秒,破題後開頭15秒一定要有sound bite等等。但腳本撰寫,運鏡構圖與剪接將會有改變。
例如鏡面更加簡潔,CG字更大更清楚,鏡位變換更明確,少用中景。
3-1 直播的威力與考驗,看柯P的腳踏車雙城記就知道了。
4-1 用社群媒體跑新聞這件事,很多年前就已經有了。當時是Twitter與Facebook,嚐甜頭與苦頭的人都有。而台灣的話,還多了個PTT社團和Mobile01。至於現在,應該就是記者們該知道去哪個平台或哪些聊天室找他的「線頭」了。
#新聞 #AR #VR #MR #直播 #聊天室 #影音 #原生內容 #Mobile #社群媒體 #獲利模式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詹太太的轉行日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我是愛咪黃-Amy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 《獲利世代》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書評-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一個人的獲利模式》心得筆記-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讀後感- PTT評價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推薦- 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看板book - PTT網頁版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商業模式圖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商業模式圖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經驗]創業半年心得- toberich - PTT職涯區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FindPrice 價格網2022年12月購物推薦.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獲利世代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獲利世代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獲利世代的推薦與評價,FACEBOOK、PTT、DCARD和網紅們 ...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Day 105 | 打造個人商業模式#2 打造商業模式的6大規則 的評價
- 關於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如何自己畫出你的商業模式|《獲利世代》 - YouTube 的評價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做房仲或賣保險都比做遊戲有前途】
這是 Morrislakbay 的論調,我看完他所有回文,覺得他表達的不是很清楚,感覺他其實想講的應該是,追求夢想與娛樂前你應該先思考怎麼餵飽肚子
因為他回C大時就強調,你帶的十個人,除了夢想你給他什麼?是否有穩健的現金流?他又舉美國為例,美國有足夠的資源,完整的制度,和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台灣這種淺碟式的經濟體系應該要怒衝一波像代工業一樣賺飽錢再來談夢想與轉型。
但,正是這種似是而非的功利主義思想扼殺了台灣絕大多數產業的發展。
我架了 GameUI Lab 網站,朋友問我:有錢賺嗎?
我經營了「吹著魔笛的浮士德」網站,朋友問有:寫那種廢宅文是能賺多少錢?
我弟問我,你每天花那麼多時間看產業新聞,讀古文四書五經,看 TED ,除了知識以外獲得了什麼?能賺錢嗎?
錢是構成生活的基本要件,企業也是以獲利為前提,我個人也認同「微創新」原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打仗,選擇市場主流類型遊戲來開發也是正確的選擇,在既有的商業模式上做改進也是相對保險的事情。
Square 沒有研發 iPhone 專用信用卡讀卡器的話,Paypal 終有一天還是會做出自己的三角形讀卡器,所有科技應用都一樣,就算少了幾個傻蛋,最終還是最走到那一步,只是由誰來做,以及推遲多久罷了。
如果遊戲產業不重要,那想像一下,沒有遊戲 APP 的 iPhone 會是什麼樣的光景?沒有遊戲的騰訊,拿掉 Gamifaciton 要素,迷霧世界只是個 GPS APP 罷了。
當年所有 486 電腦都不需要升級,也不需要裝 VOODOO 卡,只是在家用 PE2 + Office + Media Player + Winamp ,你升級電腦做什麼呢?當然動畫產業和製圖產業還是有其必要啦。
所謂世界的發展是一連串的鎖鏈所構成的,沒有士郎正宗或許就沒有駭客任務,但許多人推崇駭客任務卻覺得攻殼機動隊是魯蛇廢宅的二次元讀物,此其倒果為因也。
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前(比方說用 Oculus Rift 看 A 片),想想你們眼中的那些廢宅在世界上為你們貢獻了多少。
很多企業在創立之初,根本沒法確切的瞭解自己做的事能不能養活自己。
一個沒有 Inside 分享科技資訊的台灣
一個沒有 PTT 自由論戰的台灣
一個沒有 Mobile01 開箱的台灣
企業沒有穩定的現金流便會結束營業,那是他家的事,是市場機制自然淘汰的結果,但你不可以因為某人做了某件可能不會賺錢的事,就巴他的頭說:「幹!智障!你去做保險都還比做這個阿殺不嚕的事要有前途!」
你到底是想活在多無聊的世界啊?
有人說:遊戲太過暴力,遊戲太過色情,遊戲太易令人沉迷,遊戲都在坑錢會毒害我們的下一代!
從 1990 ~ 2015 年幾萬款遊戲,幫孩子把關篩選遊戲是你該做的事情,在以前 13 台可以看到彩虹東穎新東寶的年代,你怎不乾脆把家裡電視燒掉算了?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我是愛咪黃-AmyHu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深夜找資料找到一篇不知道幾多年前寫的文章~很有趣!
創業,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青年創業於這幾年蔚為風潮,
這次應FEO的柯老師之邀,
將這五年接觸眾多創業青年的些許心得,
與想要創業的80後(30歲以下)的年輕人分享,
希望能讓想要創業的年輕朋友,
在決定創業之前能有更多的認知及準備。
創業需要無比堅毅的心以及絕不輕言放棄的自信
身為全台灣最大電子佈告欄(BBS)-批踢踢(PTT.CC)創業版的版主,這五年舉辦批踢踢創業版的版聚,認識了許許多多與創業相關的朋友,有已經在創業的,有想要創業對創業有興趣的,有正在創業準備中的,但是每次的聚會我依舊就會叫大家不要創業,因為創業實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篇文章還有看下去的必要嗎?如果你有這個念頭,真的不要再往下看了,因為如果你只是看到一個好像對創業很有經驗的人告訴你創業很辛苦,勸你最好不要創業,那麼你真的很不適合創業。創業的人需要無比堅毅的心以及絕不輕言放棄的自信。每個人都有著屬於自己想要創業的理由,理想、賺大錢、自我實現、一件想要完成的事情,在這些華麗夢想的背後,創業存在著對自我的試煉與挑戰,挑戰孤單、寂寞、耐心、自信,有著專業未必會有市場,有了市場未必擁有永續。創業這條路,是一條孤獨且漫長的挑戰,心態的轉變、親朋好友的不理解,需要不斷的解決問題。
專業不等於創業
曾有位創業十多年都在同一個產業的大哥問過我,適合創業的年紀是幾歲,我的答案是二十八歲左右,他說他的想法和我一樣。為什麼會是這個年紀呢?除了還具備年輕尾巴的之外,我想這時候,大部分的人可能畢業幾年,有些工作經驗和人脈,有了一點積蓄,具備一定的專業能力,這時開始規劃創業我認為十分的合適,當然有很多人可能在更年輕的時候創業,就如同我一樣。說真的,要談年輕人創業前的心態和準備,我認為自己滿適合的,很難找到和我一樣在創業路程中犯過不勝枚舉笨蛋錯誤的人。批踢踢創業版今年第五年了,當初成立創業版是因為大學剛畢業沒多久,就被父親慫恿而開始創業,大學就讀藝術大學的我,對商業理論完全沒概念,連成本都沒概念,還覺得自己一開店就賺錢,卻不知道很多成本要多年攤,當月的現金也不只是當月收入等蠢事多得數不清;剛開店時請教了許多的同業和前輩,還找了學姐一起合作,當時覺得自己做好了萬全準備,對要開店的產業相當了解,也有數年的相關工作經驗,加上多年接活動案的行銷經驗,應該具備相當的創業能力,加上妹妹也一起合作,兩人覺得不需要什麼成本,就熱血地衝了,沒想到店開了之後完全不如自己所想像,說不完的白痴創業心酸血淚史啊!
創業一定要準備
創業是修羅道,踏進來前請一定要先做好準備。如果只是單純因為想創業或找不到工作而有創業的念頭,建議你還是先累積社會經驗和專業能力,可以先開始規劃,尋找相關產業的工作,等資金專業都到位了,有了相當的社會經驗,再開始準備創業較為事半功倍。最後和大家分享,費南多.德里亞斯迪貝斯的「創業前,先想清楚這5件事」(The Little Black Book of Entrepreneurship)這本書中所提的創業前需要想清楚的五件事情,你有沒有打死不退的奮戰精神?該獨自創業還是找合夥人?有沒有可以馬上獲利的經營模式?家庭收入是否完全依賴你的事業?你有沒有管理成長的能力?給想要創業的你細細思量。
http://www.feotv.com/2010/06/by-ptt-amyhuang.html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一個人的獲利模式》心得筆記- 看板book - Mo PTT 鄉公所 的推薦與評價
這是本結合「個人」與「商業」的書籍,帶你用「商業模式」來拆解分析自己,進而開鑿新的獲利之道。不管你是想要求職、轉職、進修甚至是創業,都很適合閱讀 ... ... <看更多>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讀後感-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本書的特色是用大量的插畫和實際例子將這些考量點具象化,讓我們閱讀起來更易了解此模式內部彼此間的關係以及如何運作。 2. 構成「職涯甜蜜點」的三要素列 ... ... <看更多>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ptt 在 [心得] 《獲利世代》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書評-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獲利世代》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綜合書評和親身實踐
圖文好讀版:https://readingoutpost.com/business-model-canvas/
這兩本書在說什麼
《獲利世代》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這兩本系列書是貨真價實的商業策略「工具書」,
概念非常具體、方法完全可執行、全彩圖像化的呈現方式,透過一張「商業模式圖(
Business Model Canvas)」,將原本抽象複雜的商業元素「畫」成視覺化的清晰理解。
《獲利世代》以企業為對象,運用「商業模式圖」這個工具,分解和重構企業的商業元素
。適合創業者、企業主管、以及任何開創新局者,用來重新設計和親身實踐自己的商業藍
圖。書中分析了Google、Wii、LEGO、Skype等知名公司的商業模式,其案例種類之多,足
以讓讀者學成之後舉一反三。
|商業模式就是描述一個組織如何創造、傳遞、獲取價值的手段與方法。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則像是《獲利世代》的「個人探索」延伸版,它邀請讀者把自己當
成一間企業,去思考自己的「商業模式圖」。無論身處人生何種階段的讀者,透過書中循
序漸進的圖文引導,搭配真實的業界實例,都能有效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商業模
式。
|夢幻工作很少是透過傳統求職方式得來的,它們更多是「創造」出來、而不是「找」
|到的。要有這樣的創造,需要很深入的自我認識。
跟其他的書有麼不同
讀這兩本書的同時,我很直覺地把它拿來跟Simon Sinek 的《先問,為什麼?》和《找到
你的為什麼》兩本系列書比較。
《為什麼》系列比較著重於心法和概念的建立,透過分析蘋果、微軟之類的企業案例,說
明找到「為什麼」的重要性。書中反覆論述,圍繞著黃金圈的核心概念,說明個人和企業
之所以成功,靠的是由內而外的順序:為什麼、怎麼做、做什麼。全書不斷強調找到「為
什麼」在個人成長和企業發展中,會造成決定性的影響力。
《獲利》系列則提供一套極為優秀的視覺工具:商業模式圖。它讓讀者很容易遵循書中的
引導,搭配世界各國專家的實際案例,除了幫讀者找到「為什麼」,還可以不斷地反思、
設計、創造屬於企業或個人的商業模式。
兩個系列都很有意思。但是在「找到為什麼」的實際操作上,我認為《為什麼》系列有效
傳達的是心法和概念,而它提供的尋找搭檔、籌備工作坊等建議,對我來說流於抽象,也
沒這麼容易執行。反而《獲利》系列讓我很快地就親身實踐。
附帶一提,建議先讀《獲利世代》再讀《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會有更深刻的感受,這兩本
也不建議買電子書和有聲書,它們視覺式的設計就是要讓讀者拿在手上,可以不時地翻閱
和前後交互參照的工具書。
商業模式範例:樂高公司
《獲利世代》舉樂高公司的長尾模式當例子,說明企業如何應用平台和群眾力量。以往樂
高公司自行生產各主題系列的玩具組合,隨著競爭加劇,開始取得授權使用【星際大戰】
、【蝙蝠俠】、【法櫃奇兵】的電影角色來保持獲利。
2005年後,樂高公司推出「LEGO IDEAS」服務,是一個包含「使用者自製內容」和「蒐集
點子」的社群網路平台,讓群眾可以支持、銷售粉絲自製的樂高組合包,也同時蒐集來自
全世界樂高迷的點子提案,做為新產品線的開發靈感。
透過平台和群眾力量的加乘效果,搭配長尾效應提供少量多樣的利基商品,樂高公司嚐到
了成功的果實。透過商業模式圖的分析手法,可以看到樂高公司把原本的「目標客層」,
部分轉化為「關鍵合作夥伴」,藉著既有的「關鍵資源」和「通路」,提升「顧客關係」
和增加「收益流」。
群眾的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本書讓我實際見識到「群眾的力量」,我讀完之後最直接的心得是:
「論述精確且實用,內容紮實地難以挑剔!」
原來這兩本書的創作過程,是作者在網路平台上直接分享書稿。任何對這主題有興趣的人
,可以繳交一筆費用加入平台討論。因此這本書誕生的過程中,不斷地由各界的專業人士
給予意見,反覆修正,迭代優化。這本書之所以這麼紮實,原因不外乎參與討論的群眾,
都是來自各行各業、貨真價實的業界專家、學界專家,還包含多元的營利和非營利組織從
業人員以及成功的自僱者。
這些群眾被作者列為「共同作者」,在論壇上檢閱各章節初稿、提供案例及洞見。《一個
人的獲利模式》由43個國家、328個專家共同參與。《獲利世代》更高達45個國家、470位
共同作者之譜。書中的範例多數由他們貢獻所組成,包含企業家、經理人、受薪雇員、學
界專家、還有許多自行創業的自由人。
在跟著書中操作商業模式圖的同時,就會伴隨這些多元的範例,讓讀者可以觸類旁通。誠
如《機器,平台,群眾》對於群眾力量的描述:「群眾的優勢,在於能做到專家做不到的
事,核心可能很容易變得老舊過時,但群眾不會;透過群眾,能汲取各種不同觀點而獲益
。」獲利世代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是目前最讓我驚豔,透過群眾力量淬煉而成的書籍。
也很歡迎讀者們和我分享,其他也是透過群眾力量完成的經典書籍。
親身實踐商業模式圖
我主要採用《一個人的獲利模式》來創造我個人的商業模式。《獲利世代》則用來規劃我
在公司的團隊運作模式。書中除了說明各步驟的執行方式之外,每個步驟還會附上共同作
者們的實際案例。
因此,整個流程非常具體且有參考價值,花時間整套做完後的收穫極高。分析個人和工作
團隊的商業模式,就像庖丁解牛般把每個活動、目標、對象,進行系統性的分析和描述,
再重新排列組合,最後設計出具體的行動藍圖。
探索自我的步驟中,作者常常要求讀者寫下「為什麼而做」、「如何做到」、「做些什麼
」等假想情境題。為了克服這種大哉問考題,我採用《自由書寫術》的好方法,先盡情地
自由書寫,再去蕪存菁,淬煉出內心真實的想法。
面對這種大哉問容易卡關的讀者,建議可以試試自由書寫來進行,畢竟,「唯有當你寫出
所有的糟糕點子後,才有可能找到稍微可用的東西」。 因此,整個流程非常具體且有參
考價值,花時間整套做完後的收穫極高。
1.我個人的商業模式
對於個人商業模式來說,書名提到的「獲利」,不全然等於「金錢」的收入。就像《複利
效應》提到的,所有投資於自己的成果,其獲得的複利報酬除了加速金錢和財富的累積之
外,還包含了智識的成長、視野的提升、能力的精進,等許多無形的資產。
讀完《一個人的獲利模式》的最大收穫,莫過於將所讀所學,化作實際行動。我使用了兩
天完整的假日時間,遵循書中的步驟逐項完成每個任務。如同本文開頭提到,這本書的方
法非常「實用」,可以循序漸進地搭配各種範例,建構出屬於自己的商業模式。
完成個人商業模式圖之後,很驚訝原來對自己的認識和分析,可以這麼具體且視覺化。尤
其是找到「為什麼」而且寫下核心價值時,才真正對自己的「為何而戰」有了更深刻的體
悟。
最後採用書中推薦的,經營策略名著《航向藍海》的「四項行動架構」:創造、消除、提
升、減少,來擬定自己的改善措施和決定需要創造的關鍵活動。
做完規劃之後,促使我讀了《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那樣工作?》和《原子習慣》這兩本
書,專注於改變舊習慣、培養新習慣,把歷程和成果寫成〈讀這兩本書讓我戒掉社群網站
成癮,把時間花在新的習慣〉這篇文章。
此外,之所以創立閱讀前哨站部落格的原因,就是為了達到「貢獻助人、自我成長」的「
價值主張」,進一步在「關鍵活動」和「通路」新增的兩個元素。
2.公司團隊的商業模式
目前我帶領團的隊業務內容,是支援晶圓工廠的「系統精進專案」,著重於利用電腦自動
化系統的力量,改善工作流程、提升營運效率、進而提升整體生產的品質和產出。
藉由商業模式圖的分析方式,我結合了《獲利世代》和《機器,平台,群眾》裡面提到的
平台和群眾的力量,歸納出團隊經營的核心內容:「營造高度透明、無阻力的雙向溝通平
台,彙整與善用群眾的力量,補強工廠營運弱點,創造高效率、高產值的工作環境」。
透過這次的分析,我得以掌握目前的團隊狀態,進而規劃如何強化優勢和彌補劣勢。除了
與老闆溝通爭取資源更有效之外,也利於跟團隊成員的溝通和討論。成員會更清楚具體地
知道,我對於團隊的價值主張是什麼,可以透過哪些方式達成,如何善用關鍵伙伴和資源
。
這套方法幫我訂立了短程和長程的作戰方針,對整體的團隊方向有了更宏觀的掌握。對內
、對外的溝通,也更能精準地透過這份藍圖去思考,堅持執行方向和拒絕非關鍵的活動。
後記
學習商業模式這個方法,除了可以直接應用到個人和工作之外,我認為更重要的是把「商
業思考」不著痕跡地整合到每天的日常生活中。讀完書後對我影響最大的,是改變我看待
所有企業、網站、團隊、個人的視角和敏銳度。以前我不曾留意過的平凡,現在都成了相
當有趣的研究。
例如當我現在接觸到新的企業、網紅、組織的產品或者服務,除了瀏覽基礎的產品和服務
內容之外,就會多去想它的目標客層是誰?他的關鍵夥伴是誰?做了哪些關鍵活動?如何
和客戶建立關係?成本跟獲利項目是什麼?
看待事物的方式,不再侷限於這項產品和服務能「提供」或「滿足」我什麼,而是看到背
後的商業模式,拆解出不同的元素刺激自己發想,哪些元素對我有幫助?那些模式是我不
曾想過的?
多了這層思考之後,會發現其實商業不單純是「賣」東西這麼簡單,所有的元素各司其職
,構成複雜的網絡,串聯成各式各樣的多元樣貌。
對於自己人生或工作的經營,你渴望成為怎樣的人呢?為什麼會這麼想?如何達到這個目
標?要做什麼才能往前邁進?路途中的模式適合自己嗎?眾多的疑惑我在《獲利世代》和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得到了滿意的解答。
|當你著眼於價值和目標,而不是技術與能力時,你會驚訝地發現,在你的專業上有許
|多可能性可以選擇,而這正是你轉換跑道的起點。
--
閱讀前哨站:閱讀筆記|投資觀點|公益計畫|https://readingoutpost.com/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7.92.23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61385329.A.4D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