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旗運動所揭露層層的貧窮本質》
近兩年的行動管制,加上雜亂無章的SOP,馬來西亞的國家銀行也在這段期間發現有75%人的儲蓄是沒有超過一千元,這可以解釋到為何民間在早前掀起幫忙一些幾近經濟崩潰者的白旗運動。
比較特別的是,執政者有一系列的政客出來抨擊白旗運動,有者還說寧可跟神祈禱也不要掛白旗求資助。政客們掛白旗會有這種反應,跟我們看到陌生窮人是,會有的陰暗反應相關。
2016年Princeton大學針對一群人看不同經濟階層人物的照片時,做腦掃瞄。當他們看到富人的照片時,腦前葉內側是會被啟動。當我們確認所看到的是人時,這個部位是會被啟動。
比較驚訝的是,當他們看到流浪漢照片時,這個辨認是人與否的部位是靜止的。
講得難聽一點,我們的腦袋沒有把窮人當成是人,而是當成物件,三分之二的實驗者還口頭上承認街友的照片讓他們有厭惡感。
我們遠在5歲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對窮富有先入為主的看法。科學家對5~14歲的小孩展示一張破舊房子的照片,另一張照片是中產階級整齊美觀的房子,然後叫他們想像住在裡面的家庭是怎樣的?想和哪家的人交朋友?
窮孩子中看了這些照片後,有20%認為住中產整齊房子的人比較勢利、高傲、無禮。
中產階級的孩子會認為破舊房子內的人比較懶、骯髒、沒有鬥志,不自律。
窮孩子會更想跟破舊房子內的小孩做朋友,其中最大的理由是 —— 怕被中產階級的孩子看不起。
窮人會因為窮而有羞恥感,是因為人們相信了一個「公正世界謬論」。
在一個公正的世界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這個世界觀的好處是讓你覺得這個世界的運作,沒有任何的不確定性,只要你肯努力,最後都會有好結果。
而不少的科學研究也發現有這種信仰的人,會睡得好一點,心態也傾向於積極。
但這個公正世界觀也有其陰暗面,因為在社會階級上層或頂端的人,會被認為是有能力和有付出,所以大家對他們會投以不切實際的信任和崇拜。同時我們看下層或底層階級的人,會認為他們咎由自取,可憐人必有可恨處。
窮人會對窮有羞恥感,國家的政府一樣也會對人民的窮有羞恥感。
1959年到1961年間,因為毛澤東的「大躍進」導致全國鬧飢荒三年,當中中外學者的保守估計,有餓死千萬人以上。這段時間中國不但拒絕接受任何援助,還大肆的援助他國,在1960年中國還捐了一萬噸的米給一非洲國,也捐了一萬五千噸的小麥給Albania。
馬國高官除了會打壓、轉移或扭曲白旗現象,甚至還有官員大言不愧的說「政府防疫沒有失敗,只是人們沒有協助政府成功」,因為只要否認了,政府就不需要面對自己的羞恥。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熊熊炭火燒豬腩,因為環保條例,所以全港所剩無幾;金睛火眼能駕馭亂竄火苗的炭燒師傅,也是鳳毛麟角;半世紀以來,陳六記飯店在上水每天依舊賣着炭燒豬腩「五層樓」,肥瘦相間、皮脆飄着肉香焦香,遠近馳名。「由我爸爸開始到現在,我們堅持用新鮮的豬腩肉,堅持用炭燒。」老闆陳桂希說。25年前,他從父親手上接過已在巡...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人物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認真嘅,呢個年頭少見有錢仔會係終賠生嘅正反面 - 人純、熱誠、正直。仲要咁好拳 - 同佢練過,絕對係高手,專業級。
如果佢話我苦練半年有得贏,咁終賠生PK了。
好高興認識你,兄弟 李俊亨 Henry
//拳壇「戰鬥機」 比賽6年贏多輸少
不再做飛機師的李俊亨(Henry),近年化身「戰鬥機」──說的是其拳壇外號。Henry師承「轟炸機」向柏榮(前世界業餘泰拳錦標賽冠軍),他憶述,中學時代看報紙體育版,已對向師傅的大名留下印象;後來留學美國,有一次駕車見到路邊一間MMA(綜合格鬥)拳館,好奇停車報名,從此與拳擊結下不解緣。
打擂台抗壓 師承向柏榮
回到香港後從事貴金屬生意,Henry有感壓力大,想打拳減壓,腦海浮現出向師傅的名字,遂到對方拳館找人「挑機」,「之前喺美國打開拳,自以為好叻,一入去話要報最勁嗰班以及打比賽」;不知天高地厚踢館,下場不難預料,「第一堂未上完已經嘔,條氣完全頂唔順,原來同想像中爭咁遠。」
小小挫折未打擊他要打比賽決心,苦練後如願走上擂台,但練習與實戰是兩回事,首仗由「戰鬥機」慘變「噴射機」,第一回合完結即在台上嘔吐大作;出師不利卻不肯認輸,誓要再接再厲,「同自己講贏到一場就走,唔再打比賽。」
一開始Henry連輸4場,至第五場終旗開得勝,「原來咁開心」,結果「心願」從此進化為「心癮」,至今打了6年比賽,贏多輸少,「打拳對抗壓能力有好大幫助,令我個心態改變,以前只肯做有信心做到嘅嘢,而家反而愈難愈想試。」
「運動係公平,無人贏在起跑線,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每次比賽我會睇到有咩不足,努力改進;以前讀書考試可以貼下題,唔一定拎滿分,可能70、80分已搞掂,但打拳唔得,要每樣嘢做到最好,所以我而家學識『捨易取難』。」Henry如是說。
要數近月本地拳壇花邊新聞,首推兩大話題人物林作與鍾培生今年9月的「林鍾拳賽」,早前Henry亦捲入風波,事緣林作託人叫鍾培生介紹拳館進行操練,與Henry同屬向柏榮徒弟的鍾培生,向委託人提供幾個聯絡方式,最終林作選定向師傅拳館,惟初時無人支付訓練費,Henry得悉後決定承擔這筆支出。
「林作苦練半年有得贏」
事件經其好友翁靜晶在社交網站公開後,Henry遭傳媒「起底」;被問到為何「做架樑」?Henry強調純粹不齒某人行為,「佢搞咁多事出嚟,只想搵人洩憤,人哋串佢一句就撩人打交,首先唔尊重我呢項心愛嘅運動,擂台唔係畀你了結私人恩怨,仲要對手根本唔識打。」
「搞搞下而家變咗拳擊event,你身為搞手,對手要訓練,你『揼』拳館心口要免費贊助,令林作變得好打,等場拳賽好睇;其實過去一年疫情,向師傅嘅拳館經營已經困難,我真係睇唔過眼。」他強調不認識林作,算是同門的鍾培生則「切磋」過一次,對方實力如何?Henry笑而不語,「只要林作畀心機練半年,有得贏。」//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下一篇: 「文武雙全計劃」助青年抗逆
上一篇: 帝鋒金融李俊亨機場轉戰交易場金銀貿易場最年輕理監事 冀領家族生意上市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人物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歷史大人物 | 韓愈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
作者:梁國毅老師
生平事跡:
韓愈出生不久,父母相繼過世,童年時由兄嫂等照料教養。韓愈自負濟世興邦的大才,可惜仕途卻非一帆風順。
唐代以科舉取士,韓愈卻屢試不第,到考獲進士,但到吏部釋褐試(意為退去平民衣服換上官服,即授任官職前之考核試)又三試不中。幾經波折,終獲授官,但大都是史館修撰等閒職。後來他隨宰相裴度討平「淮西之亂」,獲擢任刑部侍郎,卻因諫憲宗迎佛骨被貶至潮州。晚年雖獲召回京任職,卻又未幾因疾告老。
韓愈在文學上有很高的成就,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文從字順」等寫作主張,對後世文學發展有重要影響。
青山石崖上,所刻「高山第一」四個大字,相傳是韓愈在屯門書寫的。後來近人研究,這原來是北宋時人鄧符協所臨摹韓愈書法的石刻。韓愈雖未必親到屯門,但他的詩句確是有提到過屯門的,「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濤沒。」(見《韓愈贈別元十八協律》之六)
金句名言 | 業精於勤而荒於嬉,行成於思而毀於隨。 ──《進學解》
韓愈任職國子監博士(相當於今日的國立大學教授)時作《進學解》,假托與學生的對話,借意抒發對求學之道的見解,其中指出學業所以精進,是由勤奮而來;學業的荒廢,則是因嬉戲怠惰所致。個人行為因獨立的思考而有所成就;但同樣一個人的行為之所以毁敗,便因欠缺思考而因循隨俗。時至今天,對求學做事的人仍然起著勸勉警醒的作用。
古學今用
一分耕耘 ,一分收穫,學業精益求精,勤力奮發當然是不二法門,但除了勤奮外,現代有效的學習方法與工具運用也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試從自己的經驗,跟你的同學談談有甚麼讀書的方法最適合自己?
(本文曾於2020年11月12日在星島日報「陽光校園」刊登,並由「國史教育中心(香港)」授權「知史」發佈,特此鳴謝。)
中心簡介:
國史教育中心(香港)(https://www.cnhe-hk.org/)是民間慈善團體,冀望本「香港心、中國情、世界觀」理念,凝聚社會各界共識,向年青一代、老師及公眾人士,傳承中華文化精萃。
#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歷史大人物 #韓愈 #文道合一 #文從字順 #國子監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人物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熊熊炭火燒豬腩,因為環保條例,所以全港所剩無幾;金睛火眼能駕馭亂竄火苗的炭燒師傅,也是鳳毛麟角;半世紀以來,陳六記飯店在上水每天依舊賣着炭燒豬腩「五層樓」,肥瘦相間、皮脆飄着肉香焦香,遠近馳名。「由我爸爸開始到現在,我們堅持用新鮮的豬腩肉,堅持用炭燒。」老闆陳桂希說。25年前,他從父親手上接過已在巡撫街經營了25個年頭的店鋪。
他父親陳堯深曾在沙頭角差館做伙頭將軍,因排行第六而被喚作「六記」,後來做大牌檔也就取名「陳六記」,沒幾年入鋪,1967年在現址開業。
桂希自小就在店裏幫手,但對飲食沒興趣,十幾歲就跑去學修車,後來加入政府當司機,駕駛過多個部門的車輛,載人載貨,路線不一,相較「困身」的店務,他感到既自由又多姿多采。92年,七十多歲的父親要退休,開過家庭會議,十個子女無人願意接手,大家勸老父將鋪頂讓出去,父親又捨不得。老驥伏櫪,身為長子的桂希於心不忍,惟有回店來。
「做生意,一分耕耘未必有一分收穫,但你不放心思,就一定無收穫。」他接手即裝修裝冷氣,在炭燒腩仔、家鄉順德菜外,加入煲仔飯、煲仔菜;近十年八載上水變天,為了迎合南下旅客的口味,又增添湘川辣菜,每星期親自上深圳買材料。
父親年代,陳六記在上水已經薄有名氣;桂希不負所託,雖然開拓分店鎩羽而歸,但十多年前在隔鄰多租了一個鋪位,擴大了規模,枱多了幾倍,生意一直不錯,「我守住了招牌,仍然在上水掛着。」
創業、守業,是個無休止的循環。老店依仗家族人才和經營興趣,一代比一代更難維持。父親走難來港是過客心態,做夢也想着回鄉,完全沒置業念頭;到第二代桂希一度想買鋪,卻和業主談不成;及至上水成為水貨天下,租金狂飆,去年陳六記所在的巡撫街也開始有水貨店進駐了,壓力更大。不過,昂貴鋪租外,最大問題仍在後繼人。
「雖然我有十兄弟姊妹,但第三代各有發展,到這刻為止都未找到有人有意回來接手。」66歲的陳老闆微微笑說。他七弟、細女曾在店裏幫手,因覺「困身」先後另覓發展;箇中掙扎,作為過來人的他最是明白。陳六記怎樣走下去?站在店外望一望招牌,他哈哈笑言憂不來:「見步行步啦!」凜冽寒夜,隨風,隨緣。
撰文:韓潔瑤
攝影:周文禧
陳六記飯店
地址:上水巡撫街4號
電話:2670 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