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睇《#凶靈祭》前,我諗先要了解吓個導演係乜水】
有幾位台灣讀者朋友都同我大推《凶靈祭》(台譯《薩滿》)有幾好睇、結局又幾震撼,多謝你哋努力同我講有幾好睇而冇劇透。唔知係我老定係大家冇留意佢背景,大家不斷講《凶靈祭》有幾神,竟然唔知佢係《鬼影》導演,只知係《嚇鬼阿嫂》(台譯《淒厲人妻》)導演Banjong Pisanthanakun,而香港都用《嚇鬼阿嫂》而唔係《鬼影》宣傳,係咪我太老。
未睇《凶靈祭》我唔敢講自己係咪鍾意到咁(有台灣讀者話已經二刷),但的確Banjong Pisanthanakun嘅戲,無論長片短片都無一失望。
如果你唔知《鬼影》係乜來頭,再三再四強烈推薦你一定要睇。今日一講起泰片會第一時間諗起鬼片,正正就係《鬼影》將泰國鬼片推向全世界,比當年《鬼妻》更勁(當然荷里活版《攝靈》得啖笑——堅睇到笑),唔止氣氛夠詭異恐怖,結局肯定令你一生難忘,從此頸痛你都唔知sweet定心寒好,你同條女玩sweet有啲嘢都唔係亂咁玩😂
因為《鬼影》實在太勁,其後《連體孤魂》算係導演較為失望作品,雖然結局再次出人意表,效果已經難及《鬼影》。當然,如果未睇過《鬼影》,《連體孤魂》都有料到嘅,對比之下就點都差啲。
其後,Banjong Pisanthanakun就開始向恐怖喜劇進發,《四條大路通陰間》同《五條大路通陰間》都負責執導搞笑部份,既有恐怖驚嚇,都會令你笑爆嘴,尤其後者果段,堅係笑到起腹肌,更令佢將《鬼妻》變成恐怖喜劇《嚇鬼阿嫂》。橋段係有少少翻炒《四條大路通陰間》個故事,勝在有笑有淚,結局喊到癲咗兼感動到毛骨悚然,癡線睇恐怖片會感動到咁,成功破盡票房紀錄,都曾係香港史上最高票房泰國電影。
以為Banjong Pisanthanakun專拍恐怖片,但《嚇鬼阿嫂》成功,印證佢原來拍愛情喜劇都得。喺《嚇鬼阿嫂》前其實都有套《你好,陌生人》(香港只係電影節上映),講一對歡喜冤家旅行擦出愛火花嘅故事,明明故事好老土都有能搞到窩心感動;更勁嘅必要數《一日情人》。明明係一個好「兵」嘅故事,有能將佢化到咁感動,而結局又寫實到令你目瞪口呆。寫「兵」對愛情嘅最偉大,唔會太病態,少少奇幻又兜得妙,咁都俾佢諗得到。當日戲院目測全場男觀眾喊到癲咗,呢個都可以堪稱係最難忘愛情片結局之一。
我一直期待《一日情人》同《你好,陌生人》之後,佢會拍套乜嘢冧爆愛情喜劇,點知佢走返去拍恐怖片,聲稱《凶靈祭》仲癲過《鬼影》,你話唔期待就假嘅。可能香港個名譯得衰咗少少,台灣同南韓已成為現象級電影,香港暫時提都冇人提。老老實實,大家未來呢半個月可能最期待係《沙丘瀚戰》同《007:生死有時》,作為恐怖片迷,我最期待《凶靈祭》,就係因為Banjong Pisanthanakun,希望唔好期望過高令我失望。
《凶靈祭》、《嚇鬼阿嫂》、《一日情人》觀後感可看留言連結。
想先睹為快,請即參加《凶靈祭》優先場戲票活動啦:https://bit.ly/3tBe8mO
‼️電影網店全新貨品已上架,低至$5起,快啲嚟搶購啦:https://bit.ly/3qLPkpk
【Patreon加強版】尊享優惠、更多深度獨家電影文章:https://www.patreon.com/travelerwithmovie
📣文字工作者也得要吃飯,你的支持是我的原動力。請給點心意,給小弟寫更多好文章,歡迎透過payme課金以作支持🥳:https://bit.ly/3a9wOzy
或使用Payme link:https://payme.hsbc/jackyhei
或透過Paypal捐款:paypal.me/jackyhei
【IG請follow】www.instagram.com/travelerwithmovie
【MeWe請Follow】mewe.com/p/travelerwithmovie
🙏感謝各位支持,小弟執筆之原創小說私人貨存已全部售罄,有意者可到此文章內的連結購買:https://bit.ly/3dRuUWu
同時也有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
一日 一生 小說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下午茶.語錄·夏日花園》梅克爾16年總理任期倒數計時
*危機,往往一時之間還不太像危機。那是一個陰暗的房間,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人群摸索著,走錯一步,再也找不到出口。—-梅克爾
*即使是愛因斯坦如此了不起的科學家,也得用一生的時間,才得以認識並理解另一個廣大的世界。愛因斯坦的例子告訴我們,我們習以為常的世界圖像,被迫改變,並接受新的圖像,多麼不容易。「卓越之人,能了解並認知自己的界限,以及特定時間的界限」,然後把它撞開。當我們撞開之後,在新的空間內思考、處理、研究,一切就變得那麼簡單。此時的我們,會突然無從理解: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前幾個世代的人弄不明白。—-梅克爾於歐洲大學演講
*當梅克爾於2007年一月一日接任歐盟理事會主席的位置時,她把自己面對的問題改得如一本小說:列出必須一一完成的十七個要點。梅克爾深信唯有透過不停的討論,必要時刻意離開協商會議,歐洲成為一體的本質,才能建立理智體制,才能進步。—陳文茜《文茜説世紀典範人物之二:梅克爾》
*梅克爾把歐洲的答案裝進三個詞彙組成的句子:多元、自由、包容。她引用了非德國、而是捷克作家的一段話:「歐洲的造物者把歐洲做成每個都是小小的、微微一塊一塊的。所以我們的心不該為任何小小的東西而喜悅,而是多元。什麼是自由?「每個人有公開説出自己意見的自由,有選擇相信與不相信的自由,經濟交易的自由,藝術家根據想像創作的自由。」
*歐洲的靈魂是包容⋯⋯我們花了幾百年的時間學習這個字眼的意義。在過去邁向包容的路上,我們歷經災難、迫害並且試圖消滅彼此、最終讓自己的故鄉荒蕪一片⋯⋯而我的民族犯下了最惡劣的仇恨之罪、迫害並且毀滅他人,讓人一無所有:最後讓自己的民族也一無所有。—-梅克爾
——-色彩繽紛的花園
一日 一生 小說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大俠老咗之後(下)
上集:https://bit.ly/3gwFEwr
唉,我真係好擔心佢。
佢條腰好番少少,就開始每朝起身紮馬。
佢話想做多啲運動,練好個身體,長命啲喎。
唉,我點會睇唔出,佢係想練番好武功,做番大俠,懲治鍾老虎。
但佢已經七十七,仲有風濕……唉,我唔講你都明啦。
有一日,鍾老虎嘅大宅張燈結彩。
原來,佢嗰個做縣太爺小妾嘅妹妹有咗,而縣太爺生咗五個女,至今無子,所以縣太爺馬上當呢個小妾如珠如寶。
鍾老虎大肆慶祝,亦代表佢喺呢個小鎮嘅權勢達到頂峰。
書生睇唔過眼,拖住殘腿上門鬧事。
嗰一晚,鍾老虎嘅大宅外,全部都係血。
鍾老虎聲稱,書生企圖刺殺佢,佢自衛所以殺咗書生。
事實係唔係咁?冇人知。
大家只知,書生個妹披麻戴孝,跪喺大宅門外,聲稱要幫阿哥討回公道。
但一晚之後,佢就消失咗。
夜晚,大宅隱約傳出女仔嘅呼救聲。
老公知道咗呢件事,嬲到成面都係青筋。
我緊緊捉住佢隻手,係咁同佢講,我哋老啦,我真係好驚會失去佢。
佢忽然問我,記唔記得當年我哋路過另一個小鎮,遇到一個惡霸,確定佢惡貫滿盈,最後我哋一齊殺咗佢,全鎮嘅市民都拍手叫好。
「我記得,但呢件事係五十年前啦。」我一字一頓咁講。
老公垂低頭,冇再出聲。
自此之後,我每日都睇實老公,好驚一睇漏眼,佢就衝咗出去搵鍾老虎。
但有一日,我嘅老毛病發作,要去醫館搵大夫。
我千叮萬囑叫啲伙計睇住老公,千祈唔好畀佢出去,伙計拍晒心口咁應承。
嗰日醫館好多人排隊,到傍晚我返到去嗰陣,見到兩個荒失失嘅伙計。
佢哋話,一個唔覺眼,老公就唔見咗。
我跑去後院,見到樹下挖開咗一個大洞。
三十年前,我親眼睇住老公將把寶劍埋喺度,再種咗棵小樹苗。
依加樹苗已經變成大樹,飛大俠已經七十七歲……
我衝去向鍾老虎嘅大宅,我發誓我一生人從來冇試過跑得咁快。
但我都係遲咗。
大宅門外,鋪滿肉碎,仲有一把寶劍。
或者冇人會覺得佢係「寶劍」,只覺得係一把生鏽嘅劍,但喺老公心目中,佢永遠係寶劍。
係我心目中,飛大俠永遠係大俠。
我冇出聲,冇披麻帶孝。
我沉默咁離開,第二日,我沉默咁去咗藥材鋪,沉默咁買咗一大堆藥材。
依加已經冇人知道,五十年前嘅江湖第七美人,係用毒嘅。
當年我第一眼見到佢,就決定為佢改邪歸正,唔再用毒。
呢次,我決定為佢行俠仗義,最後一次。
天生我才必有用,你當然有權埋沒你自己。
但係,如果喺需要嘅時候都唔攞出嚟用,你錯失嘅嘢,會多到超出你想像之外。
—完—
新書《真實虛擬一鏡過》已經出版了,現正發售中,
詳情可點擊這裡:https://bit.ly/3eTPuHL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短故 #短篇 #小說 #陳美濤 #廣東話 #粵語 #tomatochan #大俠老咗之後
一日 一生 小說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最長的一日:諾曼第登陸的英勇故事」介紹
訪問主編:區肇威 查理
內容簡介:
重現「二戰經典三部曲」的磅礡氣勢
非虛構寫作大師不能錯過的經典傳世之作
「D日」不是軍事史,而是人的故事
是一個普通士兵面對殘酷戰火
蛻變成勇士的故事
這是從此被人記得的「最長的一日」
同時也是決定世界命運的一日
納粹德國的鐵蹄已經踏遍整個歐洲長達三年之久,「大西洋長城」從荷蘭起至西班牙邊界全長2700公里,把納粹的統治和自由的歐洲與西方相隔開來。艾森豪帶領12國盟軍的16萬名士兵、1萬架飛機、5千艘海軍艦艇,已經在英倫三島蓄勢待發了很久。該是時候反攻回去了。1944年的6月,這支巨大的武力——自由世界的青年,以及自由世界的資源——橫渡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去登陸法國諾曼第,準備好突破希特勒用拒馬、地雷、碉堡、火砲陣地精心打造的堅固防線。
諾曼第登陸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兩棲作戰,也是二戰重大轉捩點的關鍵時刻。《最長的一日》故事精彩、情節扣人心弦。從前線單兵的刻骨回憶:傘兵的驚險夜降、部隊的冒死登岸;到將領的領導統御:艾森豪的緊張到從容、隆美爾的輕鬆到緊繃,完整刻劃一場戰役不同面向的場面與環節。宛如小說情節的紀事文學,敘述個人在面對恐懼、無助的情境,如何克服、堅持,最後換得勝利與榮譽的故事。
諾曼第登陸開啟了盟軍反攻歐洲大陸的重要一役,「大君主作戰」讓諾曼第這個日後成為歷史知名的海岸留下了勇者的足跡。海灘上、空降場、天空中,到處都有驚險的故事上演。這些不為征服任何土地,不為任何野心而戰的年輕自由戰士,今日有者長眠於俯視灘頭的墓地,有者帶著感恩的心慢慢凋零。本書留下了他們不朽的歷史,75年過去了,當年的人事物依然存活於文字之間。
作者考李留斯雷恩經過兩年時間,在《讀者文摘》的協助之下,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廣告宣傳,徵集1150人的書面考證,親自訪問超過172人,並且翻查供詞、訪問、信件、日記、作戰日誌以及團級作戰史,方才撰寫出至今依然令人不可忽略的戰史經典之作,並且改變了新聞寫作的既定模式。即便後世許多作家撰寫更多的相關作品,但考李留斯雷恩所奠定的戰爭歷史非虛構寫作的典範,使得本書至今依然是諾曼第登陸最經典、無人能超越的暢銷著作。
作者簡介: 考李留斯雷恩(Cornelius Ryan)
著名戰地記者、編輯和作家。1920年6月5日生於愛爾蘭都柏林市。20歲那年來到倫敦擔任文員,但他的志向是成為一名文字工作者,因此於1941年加入路透社,進而在1943年成為《每日電訊報》的戰地記者,負責採訪第8航空軍及第9航空軍的新聞。
他曾隨轟炸機隊深入德國上空參與過14次轟炸任務。D日當天,他先是從天空見證了盟軍對歐洲大陸的反攻,落地之後,再轉搭快速的巡邏艇橫跨波濤洶湧的英吉利海峽,前往還在激戰的諾曼第灘頭進行最直接的現場採訪。這一天他剛滿24歲加1天。隨後他跟隨盟軍尖兵——巴頓將軍的第三軍團橫掃法國、跨過萊茵河、挺進德國,直至納粹投降為止。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採訪,並且開設《每日電訊報》在日本戰後的第一個辦事處。1946年轉戰耶路撒冷,擔任報社的中東區採訪主任。
1947年移居美國,從此以北美為家。雷恩輾轉於《時代》、《新聞週刊》、《柯利爾》等媒體。「二戰經典三部曲」的出版使他享譽全球。《最長的一日》深獲肯定,也換來雷恩在著名文學雜誌《讀者文摘》的固定任職。
雷恩一生得獎無數,深獲各界肯定。然而他最希望獲得的普立茲獎卻始終與他無緣。
1970年被診斷出患了癌症,但他依然正面應對,正如同他在戰場上採訪一樣,並且把生命剩餘時間都用在完成他的最後著作《奪橋遺恨》。
雷恩於1974年11月25日辭世,享年54歲。
出版社粉絲頁: 燎原出版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一日 一生 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給我們的訓誡書:伊格言的瘟疫書單8 種〉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11/%E3%80%90%E7%AB%AF%E5%82%B3%E5%AA%92%E3%80%91%E7%B5%A6%E6%88%91%E5%80%91%E7%9A%84%E8%A8%93%E8%AA%A1%E6%9B%B8%E2%94%80%E2%94%80%E4%BC%8A%E6%A0%BC%E8%A8%80%E7%9A%84%E7%98%9F%E7%96%AB%E6%9B%B8%E5%96%AE8%E7%A8%AE
☞ 本文首發於香港端傳媒: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200223-culture-booklist-virus/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FB:https://www.facebook.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書單 #隔離 #卡謬
─────
瘟疫來襲,你被隔離了嗎?或者很宅又沒朋友(?)的你,其實已經「自我隔離」很久了呢?
你知道即使沒有瘟疫,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阿宅,其實也等於長期自我隔離嗎?
你知道世界文學史上眾多名著都是以「孤獨」為核心的嗎?
這是本集的主題,來自伊格言老師的文章:〈給我們的訓誡書──瘟疫書單8種〉。這是伊格言應邀為香港端傳媒所寫的文章,你可以在影片下方的頻道資料處找到全文連結。
你聽過英國間諜小說家勒卡雷(John le Carré)嗎?事實上,「間諜」很可能就是世界上最孤獨,最「隔離」的職業之一。
我們今天要讀的倒不是勒卡雷的小說,而是他的自傳《此生如鴿》(The Pigeon Tunnel:Stories from My Life)。
沒錯,勒卡雷自己就曾在冷戰時期的德國柏林當過間諜。
當間諜都在幹嘛?每天都跟007電影一樣飛簷走壁、殺來殺去嗎?當然不是;這是完全錯誤的印象。伊格言這樣寫:
勒卡雷當然是位大師,你不會懷疑這件事──如果你看得下他的小說的話。這其實是種恭維,因為正是他的博學、精密、旁徵博引、拒絕簡化,遂令我們得以一窺一個隱遁於煙硝之外的,間諜的真實世界。是的,你以為間諜成天都在殺人或被殺嗎?當然不。幹嘛殺人呢?殺人多麻煩,屍體難以收拾,要是在他國領土殺人,還得去「按捺」別人的治安機關和情報組織;稍一不慎,還可能引爆外交危機或戰爭。對,非不得已,間諜當然不殺人──他們的大宗日常工作,也就是在蒐集情報、傳遞情報而已。
有道理吧?說穿了,驚險、血腥能免則免;我們對情報工作的誤解,其實來多數自於電影的誇大戲劇化效果。
真正的「間諜日常」,其實非常寂寞,近乎自我隔離,因為那幾乎都是一個人的資訊蒐集作業──
沒錯,當然是「近乎一個人」,難不成你還能酒後對好友吐露心事說你正在當間諜,蒐集情報很辛苦嗎?
所以間諜當然是孤獨的──情報員的快樂,就是這麼樸實無華,且枯燥。
勒卡雷的回憶錄《此生如鴿》英文題名原為「鴿子隧道」(The Pigeon Tunnel)──鴿子隧道是什麼?
那是蒙地卡羅賭場的娛樂設施。還是個青少年的勒卡雷有一次被他不成材的父親帶去賭場開眼界;那裡養了一群鴿子,配置了隧道。
鴿子們依序由隧道飛出,此生唯一目的是讓賭累了想活動筋骨的紳士們舉槍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權充娛樂。伊格言如此述寫:
你覺得鴿子很可憐是嗎?是的,勒卡雷說,許多他尚未定名的小說檔案,在電腦裡都先叫做「鴿子隧道」。為什麼呢?讀者們可以自己想想看:若有一日,大自然或上帝心血來潮,突然決定以病毒對人類進行不定向飛靶射擊,你覺得人類像什麼?
這是作家勒卡雷的悲觀;也幾乎是所有他小說的共同主題──愛國的疲憊,間諜的虛無。
為國熱血奉獻的情報員,在過了大半輩子提心吊膽的生活之後,也總會有那麼一瞬間,懷疑起這一切是否值得吧?
問題是,人真能有選擇嗎?或者其實我們的一生,總像那些依序飛出隧道的鴿子一樣,徒勞且別無選擇呢?
講到這,伊格言說,我們也該來讀讀法國作家卡謬的名作《異鄉人》了。
對,此刻我們可能更容易聯想到他的另一本書《瘟疫》;但提到孤獨與隔離,最令人難以忘卻的卻是《異鄉人》。
讀過這本書的朋友們都知道,這是殺人犯莫梭的故事。
對,莫梭沒什麼朋友,無疑是個孤獨的人;但我們要問的是,在日常中,你難道沒有「不太清楚為什麼」而做了一件錯事的經驗嗎?
比如,被老闆訓話時,突然覺得自己站在這裡聽訓似乎有點可笑;於是你福至心靈,笑了那麼一下──其實並沒有強烈對上司不敬的意思,但你卻因此被開除了......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
☞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香港文匯報報導:棄醫從文 伊格言闖進精神世界
http://paper.wenweipo.com/2019/09/02/OT1909020001.htm
☞ 關鍵評論網專訪:透過YouTube頻道展示文學,我的小說虛構其實是把刀子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33126?fbclid=IwAR05NUrcGYIO3CsGLtBwld1XzR2nRnADvGqidEEJzqqpytThgaI2-lABsGc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
一日 一生 小說 在 伊格言Egoyan Zhen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艾莉絲‧孟若作品
https://rebrand.ly/d93a7
☞伊格言作品
https://rebrand.ly/rg2brg
─────
☞〈與上帝討價還價的後果──艾莉絲‧孟若〈柱和樑〉〉全文連結:https://www.egoyanzheng.com/single-post/2020/03/07/%E8%88%87%E4%B8%8A%E5%B8%9D%E8%A8%8E%E5%83%B9%E9%82%84%E5%83%B9%E7%9A%84%E5%BE%8C%E6%9E%9C%E2%94%80%E2%94%80%E8%89%BE%E8%8E%89%E7%B5%B2%E2%80%A7%E5%AD%9F%E8%8B%A5%E3%80%88%E6%9F%B1%E5%92%8C%E6%A8%91%E3%80%89
☞IG:https://www.instagram.com/egoyanzheng/
☞請記得按讚、留言、分享、訂閱、小鈴鐺喔。
#孟若 #小說 #諾貝爾文學獎
────
上一集我們談到,羅娜把堂姊玻莉留在家裡,一家四口出門家庭旅行;
旅途回程中,羅娜一路提心吊膽,始終擔心玻莉將自己吊死在後院裡。
隨著關鍵時刻逼近,答案即將揭曉,恐懼與歉疚在羅娜心中翻騰,
驅使她在心中展開和上帝的協商,一場討價還價,一個「沒有信仰的人的投機禱告」。
羅娜心想:該拿什麼來換呢?
小孩嗎?她的老公布壬登?
還是,她自己?但她隨即又領悟,對了,
「也許在這樣一種情況,由不得你選擇。由不得你設條件。碰見時就會知道了。你必須答應兌現承諾,在無知於是什麼的情況下。」
結果羅娜好容易捱到到了家,撞見的居然是來諾和玻莉的邂逅──
對,玻莉沒自殺;
而且來諾意外來訪(對,就是那個正和羅娜精神出軌的秘密情人來諾),
遇見了獨守家中的玻莉。他們正彼此調笑,
看來如此愉快,情事正在醞釀,幸福彷彿唾手可得。
羅娜突然恍然大悟:
對啊,那就是,那就是上帝自她懷中取去的代價啊!
代價就是她和來諾之間的小祕密,隱密而終未實現的純真之戀。
所以從此以後,伴隨著她對先生布壬登的微小不滿,
她將徹底沉落入婚姻生活的墓穴,深埋其中;
她的美貌將再無用處,不會再有韻事,不會再有追求,不會再有戀曲或任何戀曲之暗示。
而她如此年輕;
在未來,在她的美貌與青春逐日凋萎的漫長時日裡,不會再有任何事發生。
那將是她的冀盼,她的失落,
她的幸福與不幸福,她向上帝討價還價的最終結算。
然後她聽見她的女兒(四歲的伊莉莎白)的聲音,隔著窗戶,隔著庭院──
彷彿隔著他們長日漫漫的後半輩子傳過來。艾莉絲‧孟若這樣寫:
伊莉莎白又叫了:「媽咪。來。」然後其他人也叫──布壬登和玻莉和來諾,一個接一個,叫她,取笑她。
媽咪。
媽咪。
來這裡。
這發生在很久以前。在北溫哥華,他們住在柱樑式房子裡。那時她才二十四歲,對討價還價還是新手。
對,週日下午,天光晴好;
她如此年輕,風華正茂,
然而她的一生居然已經結束。伊格言如此分析:
這收尾極端恐怖:許多年後──「這發生在很久以前」,
作者孟若將時空突然擲向一遙遠而無可逆反之未來,若無其事地暗示時間已過了很久;
「那時她才二十四歲」──
也許,她現在已六十四歲,或七十四歲,或八十四歲,
數十年光陰飛逝,沉重至幾乎若無其事;
「這發生在很久以前」,就那麼一句話一個句點嘎然而止,
無解釋,無延伸,這是真正的舉重若輕。
許多年後,當不再年輕的羅娜回想起這一切,
當我們終於領悟我們當年對討價還價還是新手;一切已然太遲。
這是〈柱和樑〉,孟若老太太的時空技術。
這突如其來的時空切換讓我們瞬間對一輩子裡和上帝的討價還價進行了結算。
事實上,也唯有把時空尺度拉大,
才能真正對一個人的生命進行結算,不是嗎?
放棄一輩子所有的風流韻事,你感覺如何?
你覺得可惜嗎?但有穩當可靠的家庭生活不好嗎?
那算是幸福還是不幸呢?
那其實既幸福又不幸福,對吧?
然後伊格言說,他額外想到的是,
孟若老太太會不會對自己的生命進行結算呢?他這樣寫:
201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艾莉絲‧孟若出生於1931年,幾乎一輩子生活在加拿大南安大略小鎮。
六十年來她維持著規律的寫作生活,日復一日。
她或許不是具有狂野爆發力或想像力的那型,她過得與她筆下那些小人物們的凡常哀喜並無二致。
但她知道生命的祕密就在其中,喜悅與悲傷,快樂與無奈,滿足與遺憾;那是常態。
在生命的長流中,或許即便是諾貝爾獎皆如此輕盈,輕得不值一提,
幾乎沒頭沒腦像個隨機事件。
或許孟若老太太在年輕時也曾試圖和上帝討價還價過──
我想至少在當時,上帝不曾允諾她什麼,或即使有也拒絕透露。
她不會知道。
那時,她對討價還價也還是個新手。
我們每個人都是。
─────
伊格言,小說家、詩人,《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8月號封面人物。
著有《噬夢人》、《與孤寂等輕》、《你是穿入我瞳孔的光》、《拜訪糖果阿姨》、《零地點GroundZero》、《幻事錄:伊格言的現代小說經典十六講》、《甕中人》等書。
作品已譯為多國文字,並於日本白水社、韓國Alma、中國世紀文景等出版社出版。
曾獲聯合文學小說新人獎、自由時報林榮三文學獎、吳濁流文學獎長篇小說獎、華文科幻星雲獎長篇小說獎、中央社台灣十大潛力人物等;並入圍英仕曼亞洲文學獎(Man Asian Literary Prize)、歐康納國際小說獎(Frank O'Connor International Short Story Award)、台灣文學獎長篇小說金典獎、台北國際書展大獎、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
獲選《聯合文學》雜誌「20位40歲以下最受期待的華文小說家」;著作亦曾獲《聯合文學》雜誌2010年度之書、2010、2011、2013博客來網路書店華文創作百大排行榜等殊榮。
曾任德國柏林文學協會(Literarisches Colloquium Berlin)駐會作家、香港浸會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坊(IWW)訪問作家、中興大學駐校作家、成功大學駐校藝術家、元智大學駐校作家等。
Readmoo專訪1:如果在YouTube,一個小說家
https://news.readmoo.com/2020/01/07/200107-interview-with-egoyan/
Readmoo專訪2:那些關於孤寂的問題,以及......
https://news.readmoo.com/2019/03/21/190321-lonelieness/
────
小說是什麼?我認為,好的小說是一則猜想──像數學上「哥德巴赫的猜想」那樣的猜想。猜想什麼?猜想一則符號系統(於此,是文字符號系統)中的可能真理。這真理的解釋範圍或許很小,甚至有可能終究無法被證明(哥德爾的不完備定理早就告訴我們這件事);但藝術求的從來便不是白紙黑字的嚴密證明,是我們閱讀此則猜想,從而無限逼近那則真理時的智性愉悅。如若一篇小說無法給我們這樣的智性,那麼,它就不會是最好的小說。
是之謂小說的智性。───伊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