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雜處公告 ] V媽線上講座開跑囉!
(抱歉處長我愛碎唸,如果看不下去請直接從開頭是「所以..」的段落開始看!)
處長報告~又是好一陣子沒有上來跟大家聊聊了!原本以為疫情宅家的生活可以很愜意,多了很多時間可以把放在心裡許久的計畫完成,但......好像不是這麼一回事啊!孩子被關在家以後,白天沒去上學,整個工作及生活的步調整個被打亂,每天忙碌的亂竄但什麼事都沒做好,大家都有這樣的感受嗎?
有關於線上課程,就是我跟V媽擺在心裡的大計畫,儘管生活步調整個亂掉,最後終於適應並準備要推出了!其實會拖那麼久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處長我跟V媽一直在討論,講座的形式,到底是要「線上親授」、還是「錄影帶班 」(錄影帶班,好懷念的名詞,大家都聽得懂吧?)。
其實,這兩種方式都又各有優缺點,「線上親授」就比較像實體講座搬到線上,優點就是可以互動,也讓V媽感受大家的氛圍而調整內容,雖然沒辦法完全呈現現場的感覺,但也是在線上課程中最像實體講座的形式了,但其缺點就是一次不能開太久時間(在電腦前面容易打哈欠),在分多堂課程的情況下,價格較昂貴。
至於「錄影帶班 」呢?就是V媽事先預錄好影片並於您購買時播放,這樣不僅可以價格親民,且V媽可以好好準備並且精緻化上課內容,把最完整的內容呈現給大家,且大家可以隨時地觀看,被打擾或恍神時可以隨時暫停,還可以隨時複習。雖然錄影帶班無法跟線上朋友互動,很多講題無法進行,但像「感官場」及「故事場」這類型的講題(生命覺部分V媽還在思考),還蠻適合錄影帶班的方式呈現。
所以,我們決定,「感官場」及「故事場」將以預錄方式呈現,V媽已開始擬稿並錄製了;至於「小學不再唉唉叫」這種高互動性的課程,將以線上會議形式與大家互動,課程分為五堂,且由於新學期即將開始,相信很多即將上小學或低年級家長已開始緊張,第一班的小學不再唉唉叫課程將在中秋節後立即開始,時間是每週一晚上7:30~9:30,為期五次。這樣的時間安排不僅可以讓大量的課程內容慢慢消化,V媽也可以適時的安排回家作業,讓大家在家裡妥善練習,如有疑問也可於下次上課時提出。
另外,粉絲團開張那麼多年,相信很多朋友早已上過(或重複上過)所有課程,但又很想隨時回來充電一下,處長我都了解。所以我們另外會在九月中開始,開辦一場線上讀書會,V媽將以視訊會議的方式,跟大家一起來閱讀V媽也有參與審稿的書~「療癒我們的孩子」!這次線上讀書會為期九次,為期兩個月,V媽在每週四晚上7:30~9:30,於線上跟大家相會,大家一起共讀一本好書,聊聊孩子的狀況!兩個月的時間有V媽陪著您,教養功力一定會大增啊!
還有,感謝很多朋友的支持,之前疫情取消很多講座後,都保留名額直到今天,處長我跟V媽感謝大家,一定要好好回報,保留名額的優惠方式如下~
1. 如果您是保留「小學不再唉唉叫」場次,可直接晉升線上版的「小學不再唉唉叫」,不用補任何差價,現省850元。
2. 如果您是保留「感官場」或「故事場」,再請等候V媽錄影完成課程上線後立即提供給您,且若您是報名感官場,就送您故事場,報名故事場就送您感官場。
3. 如果您是保留「生命覺」,抱歉再請V媽沈澱一下思考要以哪種形式呈現,如果是以「錄影帶班」方式呈現,則也是送您其他任一場錄影帶班的課程。
4. 所有之前講座保留的名額,除了上述的轉移方式外,也可以選擇直接報名「V媽線上讀書會:療癒我們的孩子」,您之前保留了多少報名費,加倍扣除給您。(例如:感官場付了700元,報名讀書會可扣除1400元)
好了,說了那麼多,最後補充一點,線上講座名額有限,要報名要快喔!之前保留名額的朋友,請先報名並選擇ATM付款後,再私訊跟我們聯絡,感謝您!
小學不再唉唉叫 親職講座 (線上親授版)
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6Y3
V媽線上讀書會:療癒我們的孩子
https://page.cashier.ecpay.com.tw/forms/7b3
「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V媽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問題] 上半身重訓狂打哈欠why??? -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 ... 的評價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一直打哈欠怎麼辦的原因和症狀,PTT、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一直打哈欠怎麼辦的原因和症狀,PTT、DCARD和台灣e院的回答 的評價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科學家在觀察了200多隻哺乳動物後 ... 的評價
- 關於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重訓- 腿部疑問 - Mobile01 的評價
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Erebus / 巴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28北宜乖寶寶活動心得】
我滿久沒有參加類似車聚或團跑的活動了,今天一到北區集合路段就有一種很懷念又熟悉的興奮感,從「前方高能」變成「全方高能」。
我跟過的所有機車團體活動,都讓我很清楚的感受到彼此之間的一種共同默契,那個感覺很有趣,也很美好。由其是行進間,幾乎每台車都只要看一眼,就知道「這個自己人」、「這個在地人」、跟「這個北爛」。
-
從新店端出發到坪林,一路平均車速大約是25。說真的比較是堵車的感覺。手麻、屁股痛、腿痠。雖然車速很慢,但是還是繃緊神經,因為車真的很多,密度很高,如果出一點狀況很容易就變成連鎖效應。
我很久沒有騎車騎到一直打哈欠了,而且是在有後坐聊天的情況下,兩個人都一直打哈欠。龜速行駛的疲勞感真的浮現得很快。
路上有遇到大霧,但因為車距近、速差小,基本上沒有感受到有什麼壓力。一度遇到兩個分別BMW跟哈雷的低能,跨雙黃超車,差點就在我面前把對面的仿賽幹掉。(很多人都有拍到,牠們一路都這樣騎: https://youtu.be/lAnJPMioC08 )
-
到了坪林,有指揮引導停車在活動公告處,一切都很順利,讓人感覺很友善。我到全家便利商店上個廁所、吃點東西,前後大概被認出了6、7次吧?顯然我戴口罩是沒有任何隱匿效果的。(歡迎補充你覺得我最好認的外觀特徵)
下午原本預定還有事情,所以沒待很久就啟程離開了。
回程的路上,我徹徹底底的感受到了我們一直在訴說的區間測速問題。
我騎車這10年來,從來沒有這麼強烈感覺我好像隨時會從後面被撞。
真的是一路都會在低頭看儀表。
因為車速太慢 (40),要照著自然的車感去外內外過彎,會覺得自己花過多的時間在「橫跨車道」,滿腦子都在對自己咆嘯「你在幹嘛???這樣超危險!!!」
幾乎全程必須要用車體是立著的方式,打龍頭過彎。
有些比較大或比較深的彎,覺得用很違背身體感覺的方式去過很危險,所以就以比較自然的方式過彎心、補出彎,低頭看個表:55。
於是又得在接下來的直線放慢到誇張的20、30。
-
一路上,有車速比較快的刷過我,後坐就跟我說「欸你看,是趕著去吃香腸的。」
不禁讓我想到確實有這個狀況:到處都有人在臨停。都明顯不是有狀況,而是在等時間。機車、汽車、卡車都有。
要是北宜真的多些香腸攤,去宜蘭玩或上台北的都不用吃飯了。到了都滿肚子香腸了。別叫什麼北宜公路了,叫「香腸公路」好了。
(在此正式向台灣車圈,尤其路權圈提案,繼「塔防街」後,讓我們歡迎「香腸公路」一詞。)
-
設40的速限加上用區間測速來執法,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樣的低能想出來的。
就照前輩說的:讓他去騎/開一次,全程遮住他的儀表,看他會不會開超過嘛。
我認為這是一個穩贏的賭注。
這次的活動也是一個「拉粽子」的行為,指說所有的問題都是一環綁一環,幾乎沒有一個是有辦法單一處理的,就像綁成一大串的粽子一樣。一但想處理,一拉就發現一大串,有時直接就重到讓人覺得根本沒辦法處理。
為什麼這麼多重機在北宜?啊你雪隧給不給走嘛?
雪隧為什麼不給走?一下說窒息、一下黑箱民意的在機機歪歪嘛。
為什麼這種鬼話可以被拿來當制定制度的依據? 權力結構有很嚴重的問題嘛。
粽子一大串,一路拉到變成政治鬥爭也顯得一丁點都不奇怪。
-
除了今天大家一起來屁股痛一回、喊喊話、彼此激勵,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更多人要知道在這個大家希望改變的大局之下,我們短中長期、個人、與朋友、和跟大團體的時候能做什麼。
做好你平常的駕駛行為,並且讓自己成為一個促使改變的力量。傳遞正確的資訊和觀念。這不是為了什麼狗屁觀感,這本來就應該。
當大家一起,我們就有機會拉起這串平時看來令人絕望的粽子。
-
謝謝大家。今天能跟大家騎這趟是我的榮幸。讓我們繼續努力!
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門診遇到某一類的女生,總讓我特別無奈,就是雖然經痛,情況只要吃止痛藥就可改善,但經常忍到最後一刻、痛到影響日常生活才願意吃藥。每次開藥給他們,也會質疑「真的可以吃藥嗎?會不會傷身、傷子宮、造成日後不孕?」就算我一再說明,按照劑量服用非常安全,對方也時常會希望「能不吃就不吃」,頻問是否有其他方式可以止痛?
為什麼大家這麼害怕、排斥止痛藥?以我觀察和理解,大概包括以下這些原因:
台灣洗腎人口一直高居不下,而濫用消炎止痛藥是常見洗腎的原因之一(洗腎原因第一名則為糖尿病)。因此許多衛教文章常會提醒民眾不要亂吃止痛藥。雖然文章內容是針對三高、慢性腎臟病族群,在不確定診斷下自行連續或長期服用止痛藥,但民眾有時候就會聚焦在「止痛藥、洗腎、傷腎」的關鍵字,再加上國人根深蒂固的「西藥傷身思維」加持,往往認為每吃一顆止痛藥就對腎臟多一分傷害,有疼痛盡量能忍就忍。但其實,在腎臟功能正常的狀況下,每個月吃兩、三天止痛藥根本不可能傷害腎臟。
另個原因是將止痛藥和成癮、依賴連結在一起。首先要先釐清一下,免除疼痛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 藉由藥物緩解有影響到生活的疼痛,是滿足需求。至於成癮則是指疼痛感消失了,仍然強迫性地想使用藥物,不使用就會出現一些戒斷症狀,好比不安、打哈欠、焦慮。
事實上,每種止痛藥的藥理機轉不同,經痛主要是因為經期期時子宮內膜分泌前列腺素導致肌肉收縮造成。而經痛最常使用的普拿疼(乙醯氨酚)與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前者主要是單純只解熱鎮痛沒有消炎效果,後者則是藉由抑制前列腺素的分泌來改善疼痛及抗發炎,兩個都不具有成癮性。常見容易成癮的止痛藥,主要是嗎啡衍伸物的製劑,這些藥物多半是針對開刀急性、癌症病患、慢性疼痛等患者,屬於管制藥品,市面上根本難以取得。
也有人反應,止痛藥似乎越吃越沒效,越吃越多顆,身體是不是對止痛藥產生「抗藥性」。其實這通常是因為年紀增長、生活壓力劇增、活動量變少恰好導致疼痛加劇,並非止痛藥導致。所謂抗藥性,主要是指細菌為了反擊抗生素做出基因變異的生存手段,但並非任何藥物皆會有抗藥性。
而從社會文化面來講,從小到大我們也時常被教育吃苦耐勞是美德、被灌輸忍痛是有意志力的表現,無法忍痛就被定義為失敗。
當正確的知識被錯誤連結,商業利益就會見縫插針,強化吃西藥、止痛藥很傷身、甚至無限上綱成吃止痛藥會讓經血排不出去、傷子宮、不孕等說法。並靠著恐嚇式行銷各種補品、飲料,暗示大家得靠靠特定產品「養宮、暖宮」補救一番。醫學、商業、社會價值觀等因素加總在一起,自然強化了女生月經來能忍則忍,最好不吃止痛藥的想法。
統計起來,有七成的女性經痛是「天生」而非疾病(如子宮內膜異位、子宮肌瘤)導致,這些人飽受經痛之苦,只要本身沒有腎臟疾病、胃潰瘍病史,經期來時,在有疼痛預兆時服藥,是相當安全有效的。強忍著不吃藥不僅影響日常生活、還很容易因此產生負面情緒。
當然,除了藥物,規律作息、運動,均衡飲食(補充鎂、維他命B、維他命E)經期熱敷都是可嘗試的方式,但我想強調的是,每個人生理期分泌的賀爾蒙濃度不同、對疼痛的感受度也不一樣,有些人經期來時完全不痛,有些人即使嘗試過眾多方式仍需要使用止痛藥,這不表示這些女生就比較不勇敢,不堅強或是吃錯了什麼,做錯了什麼。
#我的身體只有我最懂
#生理的痛和心理的不安都需要被正視
妳也害怕吃止痛藥嗎?
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怪奇事物所Incrediville - 科學家在觀察了200多隻哺乳動物後 ... 的推薦與評價
另外,可以自主啟動哈欠(腦袋後面肌肉擠一下,聽到內部嗯的暗聲就可以用打,所以想要打就可以用打),有代表什麼意義嗎? ... <看更多>
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重訓- 腿部疑問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腿部每次我練腿部的時候,在一分鐘的休息時間明明就很喘,但都會拚命的打哈欠,想睡覺((疑…不是應該要興奮嗎?雖然不會對訓練造(健身重訓第1頁) ... <看更多>
一直打哈欠要補充什麼 在 [問題] 上半身重訓狂打哈欠why??? -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 ...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對不起打很長,因為怕沒提清楚
我前兩個禮拜重新開始規律運動(之前準備重要考試荒廢快半年)。目前一週運動三天,
一天下半身重訓,一天上半身,一天慢跑一小時,因為剛回來練,常常第二三天肌肉痠痛
到不能用力。
我是女生,23歲,體脂:18.5%
身高:162cm
體重:54kg
重訓菜單在下面
今天第二次練上半身,大概練到6.三頭肌時,全身無力+狂打哈欠+發冷…我上禮拜也是這
樣!!為什麼?
明明對我來說下半身訓練辛苦多了,而且我是午餐前去練的,早餐是兩顆蛋兩片吐司一蘋
果一香蕉(7:30)
我問了熟的教練他也不確定為何,但感覺很差,練到草草結束,之前沒這樣過,月經也還
沒來啊!!
上半身(今天,約120分鐘)
名稱。 組數。次數。負重
1. chest press 推舉機。3-4。6-8。25kg
2. 坐式背肌訓練器。3-4。6-8。30kg
3.滑輪十字下拉cable crosses。2-3。10-12。12.5kg
4.滑輪下拉(及後肩)。2-3。10-12。25 kg
5.Arnold press。2-3。10-12。4kg
6.滑輪三頭肌下壓。4。12-14。20kg
7.二頭彎舉。4。12-14。4kg
感謝你們看完!!
--
Sent from my Android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95.90.194.15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416929967.A.B8B.html
※ 編輯: joker91823 (95.90.194.155), 11/26/2014 01:22:20
※ 編輯: joker91823 (95.90.194.155), 11/26/2014 07:33:2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