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628
Hehe,我很想念你們!
今天的分享也是蠻長的,但一點一滴都很珍貴💓
是我成長的過程!也是關於我在學習IFS上的得著。
這次想要跟大家分享我由還沒有接觸Internal Family System (內在家庭系統)(IFS)開始到現在的一些轉變,因為自己實在覺得太神奇了!!!
由1月泌尿科那邊向我提出手術這個選擇,
我除了面對不了醫生12月時那種讓我難過的話,
還一直決定不了到底我想要手術還是繼續一輩子插著導尿管就算了......
那時,我很迷惘,也被醫生的話所傷。
而我老師有對我說這也是一種grief(傷痛),
是因為loss(失去)而來的grief......
失去某部份能力,也失去了對醫生的信任。
根據Kübler-Ross所指出,grief有5個階段,
分別是:Denial(否認)、Anger(憤怒)、Bargaining(討價還價)、Depression(憂鬱)和Acceptance(接受)。
於是我就在想,究竟甚麼時候我才能夠走到acceptance的階段呢?是不是真的有acceptance的可能性嗎?
那幾個月我都很傷心,只要別人一不慎觸碰到我的「傷口」,我的眼淚會忍不住不停流出來😅...
有一刻,我有點擔心,因為我失去了所有其他的情緒、反應及感受,感覺上自己是與世界分離的,不斷只覺得很傷心💔
後來有一次我要回醫院,
起程回醫院的那一刻,我用了很多時間和勇氣才能把自己推出去宿舍的房門,乘升降機到樓下已經有一種很強烈的恐懼感。坐上巴士,眼淚失控的流下來,把我的口罩都沾濕了...
換新口罩後我有在網上跟Helen聊天,然後她提供了我一個自我療癒的方法,很感謝她,但其實那一剎那我真的太傷心了,縱然有方法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
那天醫生要我住院,
然後我眼淚又再度失控,不是害怕住院!
而是我不知道我應該怎樣面對那群讓我傷心的醫生,也很怕受再一次的傷害.....
Inner Child(内在小孩)走了出來,它很傷心,我找了很久都找不到原來的好鈞...
Helen告訴我 好鈞被不同的parts綁架了...
所以我們要跟綁匪「談判」!
我那時改了「行動代號」叫叮噹...
因為醫生穿了工作服真的很像多啦A夢🤣!
過了一會我哭得更慘...
因為有一個相熟的護士跟我說「醫生傷害妳,但妳有權不被他們傷害到啊!」
然後我很不開心的找Helen聊天....我不明白這句說話的用意,我覺得好像是在指責我...好像甚麼都是我的錯!!!
Helen跟我說舊派心理輔導指出每個人要為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任,但這個說法其實有一點點不合理的....
Helen說每個「當時」的我都是脆弱的,「現在」的我不需要為當時的脆弱負責!而是慢慢用現在的我去修補那一刻的脆弱!
這不是我的責任,只是我盡力保護著我自己。
那次住院,我很害怕......
我會用不同的方法盡量填滿每一個時間,不能讓自己靜下來。
早上、下午我通常會迫自己上課、做功課、上網找資料,而晚上我也有嘗試叫自己睡覺...但我一睡著,幾分鐘後就會驚醒,全身都是汗、也會發抖...睡了幾次都這樣,所以我決定不睡覺了...
我靜靜的坐在床上感受,並把我那天遇到的parts畫出來!
那晚12點53分我把「愛愛子」畫出來了,
是因為那天有一個很好的護士放工後長途跋涉幫我回大學宿舍拿我需要的ipad,還在她的家拿了一堆日用品和買了一堆零食到病房給我😭❤️;另一位去了隔離病房工作的護士則買了幾個蛋糕和消毒用品給我,真的讓我很感動,感受到滿滿的愛。
半夜2點半我突然遇上了「懦仔」,我們兩個的身體都軟軟的,互相依偎著.....我們沒有說太多話,只是坐著陪伴彼此...
到後來差不多4點,我遇上了「小傷」,我看到滿身都是疤痕的它。它拍拍我的肩膀,只對我說了一句「我知道真的蠻痛的」,忽然有一種被明白的感覺,身體有股暖流向著心口衝去....
可能我沒睡覺的關係,隔天我整天都呆呆的坐著。
但呆歸呆,我還是會傷心到很容易哭....
那段日子我沒辦法跟醫生說話,我都用寫的方法與他們溝通。
有人跟我說「醫生是醫治妳的人,跟他們關係搞差,對妳沒甚麼好處!」
對,沒錯!無可否認!我患的這兩個都是一輩子不能脱離的免疫系統疾病,我根本不能夠失去醫生!
再者,病人從來都是軟弱的一方,病人的角色永遠都很被動。醫生寫在牌板的治療方案,我們可以說不嗎?不能。我永遠都難以忘記有一次醫生Two MO(2 doctors’ consent)也要迫我做腰椎穿刺!就是因為打不通我媽媽的電話,所以就2個醫生簽下名要我做人生第五次穿刺.....
我一直說「不要,我不想做!我不要!」,但因為前幾天我忘記了時、地、人的資料,所以醫生覺得我不能為自己決定.....
那天我做完之後在床上平躺時還在流眼淚,覺得自己很委屈。
那天我還發了我媽咪脾氣🥺,我媽媽醒來後打電話給我,我哭得撕心裂肺的問媽媽為甚麼您沒有接到醫生的電話呢?好痛,為甚麼又是我?.....
其實我不是想罵媽媽,只是我覺得真的很痛,而醫生們根本不願意跟我溝通,就直接在牌板寫上LP這兩個英文字母,然後我就被迫去接受...
媽媽那天晚上來到醫院探我,她摸著我哭到濕透的頭髮跟我說了一句「對不起,是媽媽不好,媽媽關了電話休息,怎料醫生就打電話來......對不起要妳再痛一次...我根本不想妳再做這個檢查!」
媽媽,我絕對沒有要怪您的意思!
我知道這些年來您每天照顧我也很累了,休息一下是應該的,如果可以我也希望您能多休息!
(可惡,一邊打這篇文字紀錄還會一邊流眼淚耶🌚)
在病的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人人都是脆弱的!醫生看過最無力的我,看過抽筋的我,看過發40度高燒很迷糊的我,看過上腦時思緒很混亂的我,看過全身長滿疹子的我、看過不斷喘氣的我......
我知道我需要醫生的幫助才可以讓我的生活「正常」一點點!我明白我需要藥物的輔助。
但3月那次住院正是因為各個科系的醫生沒有足夠溝通而對我造成影響!我早就跟醫生說,做PE(血漿置換)的喉管不用就趕快把它拆掉,不然一直吃免疫抑制藥物和類固醇的我一定會受感染的。。。
我2月14日已經收到護士的電話通知說不用再做PE,然後我問護士甚麼時候能拆掉喉管?隔天,我收到的訊息是風濕科醫生說讓腦科醫生決定.....但腦科卻沒有給我任何答案,喉就一直白白擺在我身上再多超過一個月,終於細菌感染讓我發高燒了......
我很生氣,為甚麼您們醫生之間沒有人願意為我發聲?然後要等到感染了細菌、我發燒您們才說幫我拔除......?
請問您們是否把我當成人球?我到底做錯了甚麼事?為甚麼您們要懲罰我?還是您們做錯了甚麼,要我這一號病人為您們承擔後果?
看似很生氣的我,其實更多的.......是悲傷,我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不要遺下我一個人奮鬥好嗎?
另一件事,去年6月,醫生們曾經告訴我只要我接受治療,導尿管很快就可以拆掉的,
導尿管如是者放在我身上面1個月、2個月......至今已經1年了。
每次試拆都還是沒辦法自主小便...然後喉又插回去。生活上滿滿的不便,亦試過2次因為尿袋破損了,弄髒了我的褲子,雖然我不難過,但始終會尷尬......還因為SPS這個病,我肌肉收縮得很強烈,弄得我幾次都因為導尿管滑出/錯位 而要到急診室,很痛!而且光是2020年我就已經得過4次泌尿道感染,原因是插著導尿管所以反復尿道感染.....
前幾天醫生告訴我那些Stiff Person Syndrome導致了的後果很多時候都沒辦法reverse(逆轉),意味著我膀胱的功能可能就沒辦法再使用了.....我會不會考慮進行SPC手術(膀胱造瘻術)?
其實由1月泌尿科醫生跟我提到這個手術,我想了整整幾個月....因為畢竟就算做了手術,將來還是需要照顧那個傷口和造口,會擔心如果進一步活動能力變差,誰照顧我?我不希望再麻煩別人了!尤其不想再要媽媽辛苦,所以能自己解決的問題我都盡量想自己解決!
在我很傷心的幾個月裡,我完全沒有辦法感受到其他parts,是完完全全傷心到麻木了,甚至連感受痛楚的能力都漸漸失去...拆完喉管的那2天正常會痛,但我竟然還上課...
我不禁問了自己一個問題「到底我還是不是完整的我?我將來也只懂傷心嗎?」我解釋不到自己的狀況.....
後來有機會參與創傷同學會舉辦的網上IFS講座,講師 阿池有提到當有一個part完全接管內心的時候,它會把人的self(真我)掩蓋住了,令人失去真我,被它主宰整個内心世界,從而慢慢影響這個人的世界觀。
講座前我都試過靜下來時回到自己的內心,我講「Hello~」但卻只聽到自己的回音,沒有任何另外的聲音願意跟我對話,我的parts都是背向我坐著的...
之後的一個多月裡,我很努力、很拼命的趕presentation(匯報)、功課、溫習考試内容和做FYP(畢業論文)的計劃書,沒有時間和空間靜下來跟內心相處、沒時間陪我的parts....
我讀的科系是輔導及心理學(就是諮商與心理學),我很多的功課都跟心理學和輔導有關的,每看一篇academic journal(學術論文)都彷彿能回應我内心的需要,慢慢縮短我與各個parts的距離!
它們特別喜歡在我正在忙和思考的時間出來找我😅😅,不斷重複播著某些畫面給我看,例如「愛愛子」很喜歡播我受大家愛護的畫面給我看,讓我記起自己是被愛和幸福的!
連後來溫習中文選修(明清小品文)的時候,我都在用心理學理論解釋古代文學家寫文章時的心理狀況,從而說出文章的藝術特質、風格,推移到現今社會中及與我人生經歷近似的情境中。
在溫習、做功課、FYP時不斷的跟不同parts connect,有時候讓我有點不知所措😅😅,我有試過很尊重的跟它們說能否先讓我做好功課才跟它們聊😀,但它們還是常常會找到機會跟我談話,播放著我20幾年人生中開心、不開心、痛楚、害怕、擔心、興奮等的畫面給我看,特別有一些呈現出來的parts試過在我面前哭泣起來...我那時放下了手上的工作,陪在它身旁,嘗試明白它。不用說太多話,但我們卻緊緊連繫了!
到了今個月身體多了一點點狀況,
又會突然心跳加速、體力變差、背部很痛、很快就開始暈、全身盜汗,然後吐、四肢軟軟的.....我幾乎每天都待在家,連跟實習機構的site supervisor見面都改為網上....我覺得蠻悶的,但卻因此多了很多時間感受不同parts的存在。
加上開始上校外的IFS課程,很多時候一邊上課,透過導師、助教和同學們的分享中我發現了某些新的parts,原來很多parts是一直存在,只是我沒有發現過它們或是有一些我一直不敢接觸而已。。。
說實話,我一開始只覺得IFS是一種很可愛、有趣的心理治療,但我沒有實際體驗過...
直到我6月初看了一篇外國的學術研究論文是關於IFS與RA(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治療效果,提出了數據證明IFS能輔助醫生及藥物幫患者達到減輕痛楚的目標🤩🤩,文末更提到免疫系統病患及其他慢性痛症患者亦適用,加深了我對IFS的熱情,很希望能夠親身體驗和嘗試,將來幫助身邊的病友認識屬於他們的內在家庭😀🔥🔥。
星期三是第四堂了,雖然每堂我都會很累,要集中精神2個多小時對我而言絕對很困難, 我有時一邊上課會忽然進入「好鈞思考模式」🧏🏻♀️此時我會拿筆輕戥自己的臉龐,痛楚令我可以回到精神一點的狀態🤣!
哈,現在正式學習IFS的過程才真正明白到in self對人的重要性有多大!
上一堂課因為巧合,我跟導師阿池和其餘2位學員分享parts曾經主動找我聊天的經驗,阿池說是因為信任的關係和我願意陪伴它們,令parts feel 到我重視每一個它們,所以才會主動找我的!
我想請問追蹤了我這個專頁一段時間的星星們有沒有發現以前我打的文字比較少,但由去年大概9月開始我打的文字愈來愈多、而且感覺內心世界變得很豐富?XD
IFS強調只有在client(當事人)的真我願意時,才有轉化的機會。或者就是因為我的真我願意,才讓我有機會轉化一些傷心、無力的parts,梳理了我的一些受傷經驗,讓它們成為我成長中最強大的力量!🌞🌈
雖然我現在還未可以完完全全從悲痛感中復原過來,但一步一步的經歷都能讓我有所體會,從中得著更多!
人生不單有快樂,如果一個人只擁有快樂的部分,那是一個不完全的人.....
感激除了快樂的部分外,我還有很多很多不同的部分陪伴我走過人生每段經歷、每個難關。
#Yeah5200字收工😂
#謝謝你們看到這裡💓
#我其實還是很希望有醫生願意陪我奮鬥的🥺🥺🥺
#您們願意陪我嗎?
#我愛IFS🧏🏻♀️
一直盜汗怎麼辦 在 泡泡Ms. Purpl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首先,
面對許多朋友們私訊詢問
什麼時候可以買到產品的問題,
都沒有現貨嗎?
泡泡什麼時候連線呢?
要休息多久啊?
面對著就像好友的一群你們
泡泡在此為大家答覆。
另一方面也感謝許多朋友們的體諒,得知目前疫情擴散中,希望我不要飛。
其實,泡泡本身也有相當重的經濟壓力,如同大家所看到的很拼很拼,
像大家所說可以不要用生命在播嗎?
可以去睡覺去吃飯嗎?
不要搬貨搬到忘了休息好嗎?
就因為不能停下腳步,必須不斷往前走,每天都當作好幾天,好幾個自己在用...
但在2月6日的下午,突然的全身無力,頭痛到不行,平常很能耐痛忍耐的我也忍不住了,第一時間想到最壞的可能,該不會是我吧?腦海一直回想這幾天和誰接觸?我的家人有沒有誰不舒服?心想晚上還要工作怎麼辦?
接著,我受不了了,戴著口罩的我縮在被窩中,家人馬上察覺不對勁,趕緊送往醫院急診。一坐上輪椅要進入門口,量了體溫,醫護人員詢問著是否14天內有中國往返或與其接觸?我回答沒有,但我於12/19-12/31去了泰國,此時,醫護人員說39.3度,妳確定沒有與中國往返的人接觸嗎?我肯定的回答沒有。(拜託大家一定要誠實回報旅遊及接觸史)
當天傍晚,快篩並未驗出流感,遲遲未退燒,在2/7的凌晨又再燒至40度,我的頭像是要爆裂一般疼痛,看著母親不肯回家的坐在椅子上疲憊睡去,又心急如焚的找醫護人員看看我的狀況,(因為夜裡狀況我不太記得了,只知道很難受因此跪姿縮在病床上),真的對自己沒照顧好自己身體而連累家人感到很抱歉和不該,也許是本身已有疲憊不適,前一天晚上又吹風換裝的原因,爾後,我會多注意這部分避免再次發生。
2/7安排了住院,醫師需要檢查發燒的主因,而再進行一次快篩檢驗,晚上確定了是A型流感,必須用藥治療,我被安排進入了另一個病房,流感屬傳染疾病,醫院非常重視每一個病房的管理和病人的妥善治療,也呼籲若有身體不適及發燒狀況,務必前往醫院治療,勿自行買退燒止痛藥吃,而耽誤治療或傳染他人。
那一週,感謝朋友們給泡泡的關心,謝謝你們一直的陪伴,謝謝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感謝護理人員及醫師的專業照護,看著護士為我量血壓體溫、打針的手和關節處都脫皮裂開紅腫,每天需暴露在最高風險的環境下工作,真的辛苦了!謝謝你們。
在體溫維持不再發燒的狀況,泡泡2/11出院了,返家後,陸續盜汗頭暈目眩、胸悶狀況不斷,後來兩次的回診下,確定了沒有任何併發症狀或是肺炎問題,全部指數皆正常,後面的不舒服,應是長期工作下,身體抗議造成許多問題產生。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散中,原訂的2月份海外連線停擺,這是泡泡需要說明的。
在這期間我選擇了暫停出國,主要的工作項目為泰國連線及他國連線,若無法出去將面臨到很多現實面的大問題,我又很龜毛,堅持親飛才能真正把關所有品質,也不喜歡等待所謂不確定性的到貨日,而耽誤出貨。
因此,全部停擺!
泡一貫的作風就是笑笑的,希望看到我都是快樂輕鬆的一面。
其實心裡有好大的壓力和焦急沒有表達出來,因為還要多久?皆是未知數...
好多人為此都很不好受,甚至無法經營下去。
但為了我的家人、我的客人朋友們、我們的台灣,保護好自己才是最大負責,不能因小失大,加上連線時身體都是相當疲累,體力都是耗盡的,更容易引發許多不適及感染。
近日,朋友傳來一些關於PO文言論文章分享,個人立場覺得是不妥沒錯,但人非聖賢,肯勇於面對及道歉,便不要再加話攻擊,鍵盤的力量是真的能殺死人的,希望我們都能成為更好的人。
謝謝你們讓泡泡放假了幾天,昨天還嘶吼飆高音,發現中氣不足啊!
這就是我釋放壓力的方式,如果你也面臨痛苦難過低潮,請一定要給自己時間,給時間時間,一切都會過去的。
願疫情早日得到平靜
願所有的你們 平安健康順心
謝謝一直支持泡泡的你們和我的家人
才有現在的我。
泡泡一直都在。等我!
泡泡2020/2/25
#MsPurple #泡泡說說話 #武漢肺炎祈求早日平靜 #流感不得忽視 #天祐全世界
一直盜汗怎麼辦 在 王意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非常感謝洪仲清臨床心理師的分享,期待更多朋友們能夠了解我們身旁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們。因為,您的接納、認識、了解、陪伴而不再孤單。🌷
「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見面,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就用再見兩個字,作為結束。」事實上,當我告訴眼前女孩這句話,說完之後,我沒有任何的期待,也不敢指望從她的口中聽到任何的字句。
如同以往,五年來,在整個諮商過程中,無論我說了什麼話,換來的就是眼前孩子的一片寂靜。我聽到的,依然是我自己的聲音。
一切就要結束了。如同自己原先所預期的,這女孩是不會在你面前說話的。
和孩子的諮商時間已經到了,是該結束的時候了。但說真的,我依然心有不甘,但又奈何。這不甘,倒不是為了自己,而是期待這女孩的自我突破。
就這樣,五年,完完全全沒有聽到這個女孩的聲音。但是,你卻能夠感受到,在這最後一次的諮商,女孩那一種欲言又止,一種想要從內心深處,脫口而出的力量,實在令自己不想要放棄。
但已經超出了最後晤談的時間,該是結束了,一切即將歸於平靜,雖然,自己當下的心情依然起伏、波動著。與這女孩的諮商關係,即將隨著她畢業,也將告一個段落。
「再見。」女孩說話了。這五年,我僅僅聽到的兩個字。在原訂結束時間的五分鐘之後,我聽見了,來自於選擇性緘默女孩,宛如天籟的聲音。
再見,期待孩子聲音,再現。
取自《選擇性緘默症》
*****************************************
認識王意中臨床心理師很久了,見過一次面,沒講幾句話。但是王心理師一直很努力耕耘特殊兒童的領域,也全台跑透透,到處宣導如何幫助特殊兒童。
這次王心理師出版《選擇性緘默症》這本書,很顯然是小眾中的小眾市場。這讓我非常佩服,也希望能幫忙推廣。
我自己遇過幾次這樣的孩子,跟我互動一段時間,最後能在我面前自在說話的,大概佔一半。不過,我的樣本太小,沒有代表性。
王心理師很有勇氣,分享這個案例。跟孩子互動了五年,終於在結束前說話了,等到了兩個字。
並不是所有人的「問題」,專業人士都有辦法解決。或許,這要交給老天了!
過度緊張,所以在人多的時候表現會不好,甚至難以上台說話,這我們能夠想像。但是,一個孩子緊張到連私底下都不敢說話,這就很少見了。
關於選擇性緘默症的症狀表現,我就不細說了。但緊張、焦慮所能引起的人類困擾,變化實在多到讓人想不到。
以我昨天來說,我一邊跟聽眾說話,一邊拿著麥克風的手在發抖,而且強度不低。可是,我感覺很納悶,因為當時我的心很平靜。我看著我的手,相當疑惑,到底怎麼回事?
一般來說,發抖被視為一個緊張的反應。可是,我也不解,我再怎麼緊張,這麼多年來,不管或大或小的場面,從來沒抖成這樣,手會這樣發抖還是第一次。我只能解釋成,外星總部正在給我傳送訊息。
這裡面有一些共通原則,是面對容易焦慮的孩子,我們都要注意的。
藉著焦慮,我們得以生存,焦慮不是非得視為壞事。祝福您,善用焦慮,讓自己充滿活力!
*****************************************
當蝴蝶不再飛了──焦慮的自我覺察
【文/ 王意中】
「蝴蝶,蝴蝶,生得真美麗。頭戴著金絲,身穿花花衣。你愛花兒,花兒也愛你。你會跳……」
偉力唱著卻突然間愣住了,他的嘴巴張得大大的。偉力望著老師,隨後,眼神慢慢飄移到地板上。
「偉力,你剛才在做什麼?老師看你唱歌、跳舞挺開心的耶。」
偉力一句話都沒說。偉力像是被點了穴道,整個人僵在現場,動也不動。
「奇怪,你明明會唱,也會跳啊。為什麼在教室上課,你卻不說也不動?」老師一臉納悶。
被老師瞧見的那一剎那,對偉力來說,就像被雷擊到一樣。頓時,他的腦袋一片空白。
老師剛剛說的話,也完全進不了偉力的耳朵裡。偉力僵住了。
老師看著偉力,納悶他怎麼又回到原來的模樣。「好啦,好啦,不吵你了。如果你想跳、想唱,你就繼續吧。三分鐘後就要上課了,記得準時回教室。」老師說完,一臉不解的轉身就走。
再唱?再跳?說真的,這時,對偉力來講,哪動得起來?偉力非常懊惱,「怎麼辦?剛剛被老師看見了。老師回到教室,會不會跟全班同學講,原來我會說、會動,跟在教室裡都不一樣,那樣,同學到底會怎麼想。早知道,我就離開教室遠一點,就不會被瞧見了。」
但被老師看見,事實已經擺在眼前,無論偉力再怎麼懊惱,就是被看見了。
難得渾然忘我的一刻,陶醉在自由自在的想像裡。剛才那一段「蝴蝶飛舞」的時刻,對偉力來說,就像是飛翔在天空,是多麼愉悅的享受。因為,在教室裡,自己已經壓抑好久了,無論是從上學到放學,從進校門到離開校門,也只有遠離教室,才有機會唱唱歌,動動身體,好好放鬆。
只是,這一回,蝴蝶變得不美麗了。他身上的花花衣,已經被老師瞧見了。「你不愛花兒了,花兒也不愛你了。」偉力心裡想,他又得要繼續沉默下去了。
***
意中心理師說選擇性緘默症
對於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來說,他們的注意力很容易聚焦與窄化在不合理的狀況,他們會不斷地放大、擴大自己的害怕、焦慮與恐懼,而讓自己的說話行為被抑制住。
■ 自然點頭或微笑
當你發現孩子獨自在一旁,像蝴蝶般輕快地飛舞,與教室裡的模樣判若兩人時,我建議你,在當下,你就自然而然地微笑或點頭就好。不要刻意反應,以降低孩子的過度敏感,也減少孩子過度注意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狀況。
■ 別製造下一個問題
面對焦慮的孩子,最忌諱的方式,就是制止他,但這種情況,又是大人經常在做的事。
有些孩子,不時因焦慮咬著手指頭。爸媽、老師長時間不斷地提醒、叮嚀,但卻依然沒有任何起色。
曾經,有家長問:「心理師,我的孩子一直咬手指頭,到底該怎麼辦?」在回應之前,我一定會先問一件事情。
「媽媽,請問這麼多年來,對於改善孩子咬手指頭這件事,你曾經做過哪些努力?」
這時,你會聽見媽媽回應:「有啊!我總是不時提醒他。你再咬,我就要塗辣椒、貼OK繃了。」
聽到這樣的反應,我只能搖頭,無奈苦笑。
因為這樣做,我們既沒有解決孩子的焦慮問題,反而又製造了另外一個問題,讓孩子心裡的負擔加重,也更為焦慮。
■ 焦慮的覺察與處理
沒有覺察,就沒有改變。
引導孩子覺察到自己的焦慮,讓孩子清楚了解自己的情緒。同時,引導孩子覺察自己的想法,是如何影響自己的焦慮情緒與緘默行為。
當覺察清楚了,孩子會比較明確知道,接下來該如何因應自己的說話行為,同時學習如何控制自己的焦慮情緒。
只是,在進行焦慮覺察的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有些孩子並不適合過度強調,以免過度放大焦慮而招架不住,無法做任何的控制,反而讓孩子更加放大自己的焦慮指數。
因此,在進行過程中,必須特別留意孩子的反應,是否適合在這個階段提前和他進行討論。
■ 留意焦慮颱風警報
自我焦慮行為的覺察,對當事人來講,需要非常仔細留意,甚至於當焦慮行為一出現,自己就必須要能夠警覺到這種情形。就像警報器一樣,只要有一點點小小的煙霧,警報就會響起。
覺察是提醒自己,需要做一些調整。例如,當孩子發現自己習慣性用手撥弄頭髮、摳咬指甲,這時,就得需要留意自己,是否已經開始進入焦慮的狀態。這就像是颱風外圍環流是否已經逐漸接近,是否已需要宣布海上颱風警報,或同時發布陸上颱風警報。
■ 列舉孩子的焦慮呈現
讓孩子了解,當焦慮來的時候,自己的身心會有怎樣的變化。
我們可以用一種簡單的方式,來判斷孩子的焦慮。
從頭到腳,孩子是否出現這些行為。例如,是否不斷地捲頭髮、撥弄頭髮、玩頭髮、拔頭髮、摸頭髮?不斷地抓臉、摸臉、摳臉?不斷眨眼、臉皮跳動、臉部表情僵硬,不時地咬嘴唇?是否歪著頭?將頭逐漸地傾向到肩膀上,肩頸是否僵硬?眼神是否不敢直視對方?是否不時地咬手指頭、摳指甲?是否手心盜汗、腸胃不適、頻尿,想要上廁所、拉肚子,或全身僵硬不動?
不同的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在教室裡的緘默與說話行為不盡相同。例如,有些孩子在班上可以舉手,但是如果需要開口說話,卻需要走到講台前,在老師的耳朵邊,輕聲細語地說。但對於有些孩子來講,如果要在大家面前舉手,甚至於走到台前輕聲細語地說,這樣的舉動,反而更容易讓他們感到焦慮不安。
■ 列舉開口說話與緘默的情境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對於特定的情境會顯得焦慮,試著與孩子一起討論,讓自己感到焦慮的情境會是哪些。愈具體愈好,這些情境包括人、事、時、地、物的不同排列組合。
人:和哪些人面對面的時候,自己比較容易開口說話,或緘默不語。例如父母、兄弟姐妹、導師、科任老師、同學、醫師、心理師、治療師、店員、陌生人或親戚朋友等。
將這些條件列出來,讓孩子更為清楚知道,自己與周遭他人相處互動的模式,為什麼會如此不同。協助孩子,從容易開口說話或不說話的對象中,尋找共同的關鍵因素,例如,是否是熟悉度決定了孩子說不說話。
事:例如口頭報告、同學聊天、老師問話、做錯事情、陌生人問路、自己不擅長的活動等。
時:例如國語、英文、數學、社會、自然、體育、美術、勞作,安親班、補習班等上課時間。
地:例如班級教室、才藝教室、輔導室、門診、大庭廣眾前等場所。
物:例如對自己相對熟悉、擅長,或陌生的事物等。
以上的情況,每個孩子不盡相同。與孩子一起列舉之後,可以作為一種自我了解的方式。
進一步釐清孩子對於上述組合的看法,確認孩子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負面想法。如果存在,那麼,這些想法到底是什麼,試著從改變孩子的認知,進行調整。
■ 非理性的認知評估
選擇性緘默症對於周遭環境的評估,往往會形成錯誤、不合理的解讀,因此容易放大、扭曲當下情境對於自己的威脅性。
這些非理性的預期、認知評估,反映了他們對於在教室裡開口說話這件事情的內在想法。
為什麼孩子會如此的預期?這些預期,孩子所依據的到底是什麼?為什麼孩子如此的認定?他所擔心的事情一定會發生嗎?或許,這樣的推論來自於孩子過去的負面經驗所累積。
這些充滿負面能量的經驗,總是造成孩子對於當下說話的情境(例如教室),產生很大的焦慮與困難。我們可以回想,選擇性緘默症孩子在過往是否存在著一些不愉快的說話經驗。仔細推敲,你會發現問題的癥結點。
■ 說不出所以然的原因
對於有些選擇性緘默症孩子來說,他們也不清楚自己為什麼在教室裡不開口。
孩子可能告訴你,在他們的印象中,在幼兒園、在剛進小學,自己就開始漸漸地不說話了。至於到底是什麼原因讓自己不說話,孩子也說不出明確的原因。
■ 列出孩子不說話的理由
每一個孩子不說話的理由,不一定相同。前面提到,孩子並不見得了解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時,由我們來幫孩子,把各種可能的原因,一一條列出來,讓孩子來判斷自己是否陷入這樣的狀態。
◆ 我不想說,因為我怕說話會被別人笑。
詢問孩子,是因為擔心自己的說話內容、說話音量、說話的方式、說話的語氣、說話的語調、表達方式被嘲笑嗎?
進一步的協助孩子,以剝洋蔥的方式,一層一層將問題進行釐清,例如:「別人笑,對自己來說,是什麼樣的意思?」「這樣的笑,對自己來說,帶來的情緒感受會是什麼?」「在過往的經驗,是否自己曾經被笑過?」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懂。
擔心別人聽不懂,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還是表達的內容?當對方聽不懂,我們自己是否有勇氣,再陳述第二遍?或是以書面加以補充?對方聽不懂,對自己來說,會造成什麼結果?
◆ 怕自己說的話,別人聽不清楚。
是因為自己說話的音量,或說話的清晰度?如果對方聽不清楚,會對自己帶來什麼樣的聯想?是認為自己表現得很糟糕,擔心對方對自己的印象變差,或是擔心對方因為聽不清楚,繼續問下去?
◆ 怕別人不想聽。
這顧慮是對於自己所談論的話題沒有自信?還是不清楚對方所感興趣的內容是什麼?如果不確定對方想聽什麼,那麼,我們是否有勇氣詢問對方,聽聽看他的意見。如果用說的有困難,那麼,是否先透過書面或是社群軟體,例如Line、FB、IG作為溝通?
◆ 怕說話,被別人聽到。
如果自己的聲音被聽到,到底會怎麼樣?是擔心對方聽到之後,他的反應超出我們的預期,讓自己感受到難堪,羞愧?在過去的經驗裡,當自己的聲音被聽見,是否有造成不愉快的經驗?如果有,那這些經驗會是什麼?
◆ 怕說話後,別人繼續問。
為什麼擔心對方繼續問?是擔心自己對於問題的理解有困難?或是對於問題的答案沒有把握?還是畏懼、害怕與對方一來一往的對話太過頻繁?
◆ 不說話,別人不會問。
為什麼自己那麼的肯定?同時,對於別人不會問這件事情,是否真的讓自己感到安心、自在?還是,反而顧慮與對方之間會形成疏離感?
◆ 不知道說什麼。
如果真的不知道自己該說什麼,或許先聆聽別人在討論什麼話題。必要時,說出自己所熟悉的內容。
◆ 怕自己說錯話。
如果真的說錯話,到底會怎麼樣?你在擔心什麼?擔心對方出現什麼反應?然而,這些擔心是否合理?
◆ 怕說話後,別人出現不好的反應。
思考過去別人可能曾經出現的反應,為什麼自己對這些反應會感受到不愉快?自己對這些反應又是怎麼解釋?同時,在解釋過程中,是否合理?
◆ 別人認定自己不會說話。
當別人這麼認定,為什麼自己就不再開口?如果開口,到底又會怎樣?思考為什麼自己對別人的認定這麼在意?
◆ 不說話,是對自己的承諾及約定。
思考自己為什麼會有如此的承諾以及約定,這樣的承諾及約定,到底自己所追求的是什麼?真的打破這些承諾以及約定,對自己又會帶來什麼樣的結果?是否可以調整與自己的約定,改為在班上開口說話?
◆ 不想說。
自己不想說的理由,除了就是不想說之外,思考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自己比較會有動機與意願開口說。
◆ 不知不覺就不敢說話。
試著追溯自己過往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不說話了。仔細回想,在當時,是否有哪些經驗和事件,導致自己後來就不再繼續開口?
◆ 怕說話聲音太小,別人聽不到。
如果擔心自己的聲音太小,是否敢靠近對方?是否敢把音量拉到稍微大一點?當自己說話了,別人聽不到,自己又是如何來解釋這件事情。
◆ 莫名的恐懼、害怕、焦慮,說不出任何理由。
當然,許多的事情,對每一個人來說,不見得都有那麼明確的答案。也可能因為如此,讓自己的負面情緒長時間一直沒有獲得解決,而持續對自己造成破壞性的影響。說不出理由,是沒有理由?還是我們自己並不想去探索,當中存在的理由是什麼?
以上,這些不說話的可能原因,以及所有延伸出來的提問,都可以作為孩子自我對話的練習。
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可以試著讓孩子透過書寫或是口語進行表達。進行的目的,主要是讓孩子可以自我探索,關於自己在教室裡不說話行為的內在想法。
當孩子說不出來時,你可以將這些內容條列出來,顯示給孩子看,讓孩子從中參考,並做判斷。
孩子害怕說話的原因,可能存在於以上其中的一項或者是幾項的組合,這是一種協助孩子進行自我查核的方式。至少,讓孩子清楚知道可能的原因,我們才有機會進一步協助孩子去探究自己可能存在的想法,並且從中找到解決的關鍵因素。
.
以上文字取自
選擇性緘默症:不說話的孩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889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一直盜汗怎麼辦 在 劉馥萱營養師- 更年期情緒不穩、熱潮紅怎麼辦? 3項習慣有效 ... 的推薦與評價
... 的症狀,例如熱潮紅、情緒抑鬱、盜汗、性接受度降低、失眠、肌肉疼痛、肌膚異常乾燥等等都是可能隨之衍生,那這時該如何透過飲食的攝取來改善更年期的身心不適呢? ... <看更多>
一直盜汗怎麼辦 在 很會流汗怎麼辦.. - 運動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很會流汗怎麼辦. ... 就更誇張踢個一節課足球、練個上午的壘球衣服可以全溼一直流汗我就會一直喝水運動一個上午水可以喝個2000ML 流汗其實很不方便啊.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