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品牌經營的大小事-貼近自己的真實分享」
前陣子,在動態和大家分享IG粉絲破萬的消息,終於我也是有往上滑連結功能的人了!
破一萬並不代表什麼,因為還有段長長的路要走,我也不想自己被社群那不確定性的榮譽感綁架。
所以我一直都沒有很在意粉絲人數與觸及率,雖然偶爾為了課程曝光,還是會買廣告,但如同我經常分享的,#經營的真實才是一切,我不想為了讓別人看見我,打出別人想看的文字,那實在太痛苦,因此這裡都是我生活體驗所擰出來的精華。
也和大家承諾,要來分享品牌社群經營這件事情,但因為實在有太多面向,所以今天先挑一個來下手,#如何找對經營風格?
首先,大家一定要把這個功能選項打開,#接受自己要開始藉由社群發話。
你知道人生有很多事不能成功,都是從否定自己自己開始的。
只要你需要社群經營,這裡就是你的舞台、發話筒,若你不接受,說自己討厭社群卻要經營,就如同你需要舞台卻不敢上台,那後面就沒戲唱了!
倘若你有更好的發話方式,也不一定需要社群,但如果你需要,第一件事就是先接受,我確實需要舞台。
不要做作的覺得,我不習慣、我不會用、不想跟別人一樣,你可以果斷放棄,但不要藕斷絲連。
也要有決心,相信自己能經營與他人不同的內容。
第二件事,想邀請大家一起做的,那就是#剖析自己是什麼樣的人?
這件事應該從平時就去探究,因為你必須得了解自己,用最接近自己原始的樣貌分享,你才不會把自己搞得很痛苦,連發一句文字,都要有人設揣摩口吻與語氣,那你肯定撐不下去,更何況你可是對空氣喊話!
這件事並不是要挖掘你的內心,而是讓你了解自己平常怎麼交朋友?
把社群平台當成與朋友的聊天室,我相信每個人與朋友相處,都會有其魅力之處,這也是貼近真實的第一步。
像闆娘我,從粉專的字數就可以知道是話很多的風格,我也曾經擔心,這叨叨絮絮真的有人買單嗎?
直到我經常收到私訊,看到有人受我鼓舞,我就更確定,即使為了一位會看我文字的人,我也要分享下去。
那你肯定會跟我說,但我有那種朋友,不擅言詞怎麼辦?
那就請你去觀察他的魅力是什麼。
有些人不是用文字表達的,可能是圖像表達,視覺風格很強烈的類型,他根本不需要文字,別人一看就是他。
關於這題,之前和我一位攝影師朋友聊過,他就是屬於不好笑的冷笑話類型,在我眼中他的幽默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
對!但這種無可救藥的喜感,就是他的人格魅力。
他一開始創立攝影粉專,經常打一些專業的英文用語,我從內文見不到他本人的影子,所以看了還真有點彆扭。
直到有一天他發了一篇充滿個人風格的文,簡短幾句話我就笑出來,馬上告訴他,拜託你不要一直烙英文,偶爾來點趣味發文,我會願意多停留幾秒。
我告訴朋友,今天你做這件事,你要知道你想傳達的是什麼?
因為這些用語可能大家都是這樣打,就像花束大家都在做,你覺得你和別人最不同的是什麼?
例如:我就認為我是 #以花之名傳遞情感,花藝作品之於我而言,是分享故事的媒介,他不會是完全的主角。
#我的核心是我的價值觀,而不完全是花。
坦白說,市場上販售的花材大同小異,只要我努力精進自己,要拼湊出什麼樣的作品,只需要磨練一定能做到。
但是人很有趣,我們的軀殼裝載的價值觀,是因應每個人人生體驗的不同,提煉出不同的感動。
因此我的分享才是我的核心,花朵是替我傳遞的媒介,別人或許可以模仿我的作品,但這世界上沒有第二位椛塢撈叨闆娘啦!
我明白我想做的,是更貼近人心的日常,是人人都愛吃的路邊攤,那我就不需要把自己強裝成難懂的藝術品。
(這裡不是貶低藝術的意思喔!)
而關於藝術層面,我必須承認有一派人我真的佩服,也是我不能及的。這件事無論在攝影或花藝都是,有些人的作品一看圖片,就能直接知道是誰的。
對我來說,這種視覺強烈的記憶感,就是這個人的魅力與特色,無須文字就能看到核心,這也是另一種傳達方式,也讓我非常敬佩!
但我就不是這樣的人,我也不用去揣摩,我應該回歸自己就好,認清我愛記敘文字的特質。
最後一步,想清楚#你的分享可以帶給人什麼?
因為只想分享給懂的人,所以更需要搞清楚,懂得人是誰?
搞清楚了,你才可以一直在對的風格中,奉上真實的分享。
我很清楚知道,來我專頁的有兩種人,#一種是認同我且找共感的人,#一種是需要找到窗口呼吸被撫慰的人。
為什麼我這麼肯定?
因為我現實生活中就是如此,帶著這份共感,照顧身邊我愛的人們,傾聽也好分享也好,我明白自己,可以帶給別人什麼力量。
同時,我也從這些反饋獲得很多成長。
很多人說,在椛塢記事的粉專裡#找到面對面說話的美好,我想這就是因為我能給的,都很真實,也就像當初剛起步時,好友送給我的那句話:『孟,你的專長就是感動人』。
所以我一定要不要臉的繼續分享下去!
總之,切記生活再忙碌都要細細品嚐每一份體會,很多感動都是從這裡開始,用心感受,溫度就會隨之而來。
以上的文爆炸長,肺腑之言還請接納。
Search
一種是需要找到窗口呼吸被撫慰的人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從試圖扛起一切,到接受自己面對生命衰敗 ... 的推薦與評價
祝福您! ... 身為「照顧者」也需要被照顧, 方能在被撫慰瞬間,復甦所有疲憊的身心, 繼而以敏受的感官,再次回應他人的需要; 擔任「陪伴者」更迫切被陪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