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屆夏季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s)24日晚間於日本東京舉行開幕儀式,有來自161個國家或地區及難民代表團共4403名選手參與,創史上最多紀錄。代表中華民國參加帕運選手共有10名,分別參加桌球、田徑、健力、柔道、羽球、游泳等項目,準備在帕奧舞台為國爭光。國民黨團今(25)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重視帕運選手的選、訓、獎制度,比照奧運國手,國民黨團主張:一、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納入身障選手培訓。二、重新檢討身心障礙選手選、訓、就業機制。三、鼓勵優秀選手以企業或公股行庫協助培訓。四、帕運前三名比照奧運方案,可以選擇月領。國民黨團建議政府可參考美國現行對帕運選手選、訓、待遇和照顧制度,平等地讓帕運選手在訓練和生活上都能無虞。
總召費鴻泰表示,每4年舉辦的奧運結束後一個月內,接續舉辦以身心障礙者參與的國際型綜合體育賽事--帕拉林匹克運動會(Paralympic Games,簡稱帕運),其地位與奧運同等重要,以美國為例,除了有奧運委員會,也有帕運委員會。但是在中華民國對於體育傑出人員的獎勵,目前是依據《國光體育獎章及獎助學金頒發辦法》,每年編列預算4億元,帕運的預算編列是依據《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獎助辦法》,今年只有6,366萬元;至於得牌獎勵,奧運金牌2,000萬元,帕運只有400萬元,兩者相差5倍之多。在有功教練獎勵部分,以金牌為例,奧運500萬元,帕運只有25萬元,相差更達20倍之多。對於選手得牌月領措施,奧運可月領,帕運則無,這對身心障礙運動員來說,無疑是差別待遇。
費鴻泰指出,身障朋友積極參與國際運動賽事,國家更應該給予更多的支持與資源,國民黨團主張:一、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納入身障選手培訓。二、重新檢討身心障礙選手選、訓、就業機制。三、鼓勵優秀選手以企業或公股行庫協助培訓。四、帕運前三名比照奧運方案,可以選擇月領。費鴻泰呼籲政府,對於運動員培訓應該政策一致,可參考美國的現行制度,無論是選訓、待遇和照顧均能平等,訓練和生活上都能無虞,不要蹭完奧運之後,就忘了帕運選手。
副書記長鄭正鈐表示,從2000年開始,帕運是接續奧運結束後一個月內在同一場地舉行,本屆帕運中華民國代表團總共有10位選手參與6項運動項目,包括桌球的程銘志、盧碧春、田曉雯、林姿妤,田徑的楊川輝、劉雅婷,柔道的李凱琳,羽球的方振宇,游泳的陳亮達,以及健力的林亞璇,鄭正鈐希望國人能延續對東奧的熱情,繼續為參與帕運的我國選手加油打氣。鄭正鈐指出,同樣是為國爭光的運動員,政府應該等同對待參與帕運選手,包括選、訓、就業機制等,並且帕運運動員更能彰顯人類克服身體障礙限制,努力奮發的精神,鼓勵更多身障朋友勇敢面對人生的勵志榜樣。
鄭正鈐表示,2014年8月20日制定《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施行法》,每4年會提出國家報告,但是在去年12月1日《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第二次國家報告中,衛福部隻字未提有關帕運相關報告,顯然蔡政府並沒有給予帕運國手有更好的條件。鄭正鈐認為,在月領部分攸關帕運選手未來的生活照顧,因此透過修正《運動產業發展條例》提高帕運選手獎勵,尤其在選、訓、獎和就業機制給予如奧運選手般相同保障。
藍委葉毓蘭表示,6年前一位出身於柔道世家的黃楷倫,因為世大運選拔賽對手一個壓制的動作,造成胸部以下癱瘓,但他一點也不氣餒,不輕易放棄自己,轉換賽場,遇到任何困難都要用堅持代替放棄,將目標放在帕運身障田徑金牌。葉毓蘭指出,這就是帕運偉大的地方,有許多身障人士勵志故事。帕運是接續奧運舉行,為同一等級國際運動賽事,但是政府對帕運選手的待遇跟奧運相比,根本就是「差很大」、「大小眼」,政府必須符合世界潮流同等重視帕運一如奧運,我國雖然有《身心障礙者權益保護法》,但是落實在執行上仍大段落差,尤其是主管機關衛福部更應該主動、積極地為身障運動員爭取權益、公營行庫協助培訓,替中華民國繼續寫下帕運亮麗耀眼的成績。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在這一波內閣改組下台...
「一等績學獎章」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蔣絜安 靚台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問題] 關於國軍勳章、紀念章有人有研究的嗎? - 看板Militarylife 的評價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國軍獎章佩戴順序的評價費用和推薦,PTT.CC、EDU.TW 的評價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陸光獎章資格、獎章換錢、三大功獎章在PTT、社群 的評價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寶星獎章. 寶星獎章Ptt 的評價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海績獎章 聽說海軍上兵#蘇祈麟...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等績學獎章 在 0328捷克眾議院議長艾達莫娃「台灣大學」校園演說 - YouTube 的評價
一等績學獎章 在 黃偉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典型在夙昔
——追思吾師 前農委會主委 陳希煌教授
偉哲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農學院,2001年自哈佛大學學成歸國後,有幸在時任行政院農委會陳希煌主委辦公室服務,既是門生也是部屬,親炙吾師指導,感念提攜之恩。偉哲無論擔任民代或市長,均不敢或忘吾師「關心農民、關懷農村」的殷殷教誨。
陳希煌前主委暨教授於本(2020)年5 月18日與世長辭,故舊門生同表哀悼。碩德流芳、典範長存,將於明(18)日下午2 時至4 時假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舉行紀念追思會。
蔡英文總統特明令褒揚陳希煌前主委,總統褒揚令全文為: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前主任委員陳希煌,宿慧博洽,寬和周達。少歲卒業國立臺灣大學,負笈擔簦遊美,獲喬治亞大學農業經濟所博士學位,研幾探賾,礱淬利器。遄返執鞭上庠,陶鎔鼓鑄,絳帳春風;復出任現臺灣農村經濟學會理事長,鑽灼農經專科範疇,躬蹈國際學術交流,慎終如始,燦然有成。爰接掌農業委員會,碩擘「邁向二十一世紀農業新方案」,悉心產業結構升級,健全現代化行銷體系;推展農業策略聯盟,張拓資源整合綜效;完善糧食穩定供給,力促多元生態保育,淵謀極智,計不旋踵;夕惕朝乾,領異拔新。嗣落實農畜水產檢驗,加速防疫監測通報;精進人才培育措施,厚植市場競爭優勢,細針密縷,顯績揚聲,曾獲頒一等農業專業獎章殊榮。綜其生平,桃李馥郁-為傳道啟沃之良師,茂猷前緒-見民生惠益之遐舉,甘棠遺愛,後輩思齊;儀型標軌,青史名昭。遽聞長辭殂殞,軫悼彌殷,應予明令褒揚,用示政府篤念邦彥之至意。
一等績學獎章 在 蔣絜安 靚台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很夯的「客家專業奬章」,絜安在前年即首創紀錄榮獲客委會頒授「一等客家事務專業奬章」。一步一腳印,凡走過必留下痕跡。
前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局長、現任立法委員蔣絜安今(26)出席 107 年地方客家事務首長交流會議,在台北市長柯文哲、客委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以及各縣市客家事務相關單位及客 家文化重點發展區首長、里長、志工、客家社團理事長等的 見證下,蔣絜安從李永得手中接下「一等客家事務專業獎章」。 李永得表示,頒發獎章是為了肯定蔣委員對傳承、推廣客家 語言及文化的貢獻。
蔣絜安在致詞中指出,這枚獎章是莫大的光榮,也代表須承擔更大的責任與期待,她特別感謝桃園市長鄭文燦的提拔,使她有機會進入公部門服務,為自己的族群文化而努力。蔣絜安接著提到,在鄭市長「客家走入生活、客家結合城市、客家連結歷史」的政策理念下,她在桃園市客家事務局局長
任內,規劃語言傳承、文化發揚、產業提升、青年參與、多元融合及國際交流六大施政面向,使桃園的客家事務展現前所未有的創意活力和能量。
最後,蔣絜安說,自己雖已離開桃園市府,來到立法院報到, 但她不會忘記自己的初衷,會繼續為客家、為台灣發聲,尤其目前政府在推動的「浪漫台三線」計畫,更是一項百年文化工程,她願意扮演中央與地方的橋樑,為客庄爭取權益,並呼籲與會貴賓一起為客家的傳承發展來努力。
蔣絜安於 2014 年起擔任桃園市各家事務局局長,任內推動 「台灣客家茶文化館」、「三坑茶港水與綠營造計畫」、「鍾肇 政文學地景調查暨景觀營造計畫」、「龍元商圏街區再造」、 「乙未客家保台紀念公園」及「海螺文化園區」等案,及舉 辦桃園客家文化節、海客文化藝術季、乙未客家戰役文化季 等活動,並首度推出民眾參與客語認證的激勵措施、補助學 校辦理客家社團、廣開客語研習班、客語沉浸式教學、客語 說故事比賽、客庄戶外遊學課程等客語傳承計畫,諸多作為 使桃園在客委會「106-107 年度促進地方客語整體發展計畫」 前期推動績效評核中,榮獲全國唯一「特優」的佳績。
一等績學獎章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在這一波內閣改組下台的前青輔會主委--王昱婷、以及蒙藏委員會委員長--高思博、今天正式卸下職務,兩個人的告別感言聽得出幾分無奈。高思博說、就像房子蓋到一半沒蓋好、但也必須坦然接受,至於有沒有可能到台南市參選下一屆立委,他表示還要再思考;王昱婷則說、她現在只想陪家人。還有另一位焦點人物、是卸任的衛生署長--楊志良、他在交接典禮上說、等這一天已經等很久了。
和新任衛生署長邱文達交接,楊志良笑說他等這天已經等很久了,卸任後他將重返亞洲大學擔任教職,也祝福下任署長上任後「無疫無災」。
行政院還特別頒發一等功績獎章給楊志良,感謝他在18個月任內,對防疫及推動二代健保改革的努力。另外,因為被國民黨點名怯戰、拒絕參選台南立委補選、而離開職位的王昱婷和高思博,也分別和新任青輔會主委李允傑,和新任蒙藏委員會委員長羅瑩雪交接,兩人似乎都透露了心中的無奈。
下一步怎麼走?有沒有可能接受黨的徵召投入下屆立委選舉,王昱婷強調,現在沒想那麼多,只想陪家人;而高思博則表示,接下來會全力為陳淑慧輔選,等3月5號台南立委補選結果確定後,再做未來規畫。"
一等績學獎章 在 陸光獎章資格、獎章換錢、三大功獎章在PTT、社群 的推薦與評價
陸光獎章資格PTT、社群、論壇上的各式資訊、討論與評價, 提供獎章換錢、三大功 ... 國防部和陸總的紀念章他也有績學獎章也有一枚退伍前還被送一顆陸光獎章當安慰獎XD ... <看更多>
一等績學獎章 在 寶星獎章. 寶星獎章Ptt 的推薦與評價
士、胡志雄上士及陳國華上士等9員,二等績學獎章黃國隆少校,弼亮乙種一星獎章. 風乙種一星獎章陳政儀士官長、方郁仁士官長及張偉昌士官長等3員,二星 ... ... <看更多>
一等績學獎章 在 [問題] 關於國軍勳章、紀念章有人有研究的嗎? - 看板Militarylife 的推薦與評價
其實要講到很特別的獎章
我碰過的也沒幾個
不過基本陸軍的我比較了解
陸軍一般的累功獎章
有四種
寶星、景風、弼亮、金甌
軍旅生涯滿三大功可以換一個獎章
並依照上面所說的順序
寶星→景風甲種→弼亮甲種→金甌甲種去換取
也就是說
第一個拿到的獎章會是一星寶星獎章
第二個是景風獎章
依此類推
當四個都拿過一輪
第二輪就是同樣從寶星再開始換起
只是拿到的獎章會level up加一顆星
所以第二輪就是
二星寶星→一星景風甲種→一星弼亮甲種→一星金甌甲種
另外
除了寶星以外
其它的三種獎章還有分甲種及乙種
甲種是校級以上軍官受頒
乙種則是尉級軍官及士官受頒
累功獎章的部分
一般來說大多數的人
會在上尉到少校領到第一個一星寶星獎章
所以在上尉升少校停年內拿到第二個獎章(景風乙種)的人就真的是很厲害的
因為通常最快拿到一星寶星大概是上尉第二年
而在上尉停年內拿到景風乙種表示大概只花一年的時間又累積了三大功
補充一點
如果是尉級軍官的話
領獎章的順序會是一星寶星→景風乙種→弼亮乙種→金甌乙種
直到升少校後才會再從景風甲種開始領
講白點不是花你就只能領乙種
紀念獎章
我認識的有國防部服務紀念章
陸軍司令部服務紀念章
均是要於這兩個地方歷練兩年以上且過程表現優良
才會獲頒
通常有軍官的軍常服或軍便服有這兩個章的時候
就表示這個人待過國防部或陸總
有在這兩個地方歷練過資歷的
有掛這兩個章的校級軍官
如果撐得下去沒有提前退役的話
日後摘星是有一定機會的
因為會在高司單位歷練參謀職位
表示是中央層峰重點培養的人選
還有一些是比較特殊的獎章
像是績學獎章
我記得國防部的網站上面寫的領取資格很籠統
講句明白一點的
績學獎章通常是軍官在進修軍中學歷時
如果過程修業成績良好
是該年班的前三名的話
就會領到績學獎章
比如說升中校需要具備陸院同等學資歷
陸院結訓成績前三名的軍官
就可以領到這個獎章
所以看到有人掛著績學出現時
表示這個人在軍中應該算是比較會念書的
最後是年資相關的勳章
忠勤勳章
每服務滿十年發給一座
十年→忠勤勳章
二十年→一星忠勤
三十年→二星忠勤(少將以上或是超老牌士官長才拿得到)
四十年→三星忠勤(起碼要司令或副參謀總長等級)
-------------------------------以下是題外話-------------------------------
這些勳獎章會跟你的晉升有關係嗎?
老實說一點也不
為什麼呢?
講白一點吧
升大官要具備下列五點中至少四大點:
1.實力
2.耐力(肯撐久一點不會想退)
3.運氣(要夠有好運升的時候都有你的份而且都歷練到重要經歷)
4.不要臉(夠賤才會紅)
5.不要當清流
這其中缺兩項就是不會升
舉個例子
我家老爸
獎章拿不少
退伍前
一般累功獎章領到二星弼亮甲種
(加上一個上尉時期的景風乙種共12個)
國防部和陸總的紀念章他也有
績學獎章也有一枚
退伍前還被送一顆陸光獎章當安慰獎XD
二十年可以拿到忠勤跟一星忠勤
共計勳獎章含紀念章18座
實力跟能力沒問題
完全沒Delay 16年順利到三顆花運氣也沒問題
20幾年的軍旅生活也沒得罪甚麼人
但是就是剩下三點都沒有
沒甚麼想撐下去的動力
所以20幾年多一點就退了(好像22還23吧)
跟我爸比較要好的同學
也很多都是這種獎章可以領一堆
不過都選擇早早退伍遠離是非的類型
退伍幾年後升少將的同學
掛星星時獎章恐怕還沒有他們領得多
其實觀察久了會有一種感覺
當兵後更會這樣想
其實軍中高位的人
都不會是最優秀的人
有能力的人
不會一直留在軍中這個很封閉沒有進步的惡性循環環境的
之前新聞報的那個念到博士當教授的傘兵少將就是最好的例子
升到少將還當教授
能力沒問題
甚至說這傢伙根本是超強的
不過他是國防部長嗎?
不是嘛~
只能說台灣國軍的風氣是留不住人才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2.243.182
※ 編輯: cockroachian 來自: 211.22.100.70 (02/17 21:0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