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濃度稀釋-2』
礙於篇幅,我們繼續昨天的話題。
昨天留言區有個留言很好笑,但也很寫實。
▍一個粉絲朋友留言:『麻醉科就是一個稀釋地獄啊,萬藥皆稀釋。』
她說的沒錯,這是很多人的習慣,包含我。
1毫升10mg的嗎啡習慣稀釋成10毫升,每毫升1mg。
一毫升的配西汀50mg習慣稀釋成5毫升,每毫升10mg。
更別提各種升壓劑強心劑的稀釋,還有小兒麻醉的藥物稀釋,更是一整個複雜又容易出錯。
▍除了麻醉醫師之外,其他科別的醫師可能沒有那麼多的機會需要親自去稀釋藥物。
但對麻醉醫師來說,抽藥、備藥、稀釋,真的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所以我們深知越多次繁瑣的抽藥和稀釋,就有機會造成人為疏失。
#最好的避免方式,#就是不要稀釋藥物,最好可以是像高端疫苗單次使用單人份的欲填藥物空針。
▍BNT疫苗的稀釋真的是一個很容易出錯的過程:
『0.45cc + 1.8cc = 2.25cc,再抽取0.3cc』
非整數的稀釋量,非整數的抽取量,在我身為一個天天在親手抽藥、備藥的麻醉科醫師來看,真的會覺得很可怕。
每次我一個病人只抽一人份就算了,面對快打站,一次同時幾千份的藥物,真的不會出錯嗎?
▍BNT疫苗在很多國家都發生過稀釋造成的問題了,德國甚至發生了護理師,疑似故意用生理食鹽水代替疫苗,造成八千多個人只打了生理食鹽水。
(2020.12.29 德國)8名照服員意外被打了未稀釋的五倍劑量。
(2021.2.7新加坡)負責稀釋疫苗的員工被叫去處理其他事,另一名員工以為疫苗稀釋好了,誤打了五倍劑量。
(2021.6.2日本)準備六瓶疫苗要打三十人,結果打到第六人的時候發現六瓶都用完了,才驚覺沒稀釋。
(2021.6.8西班牙)八人被打了沒稀釋的疫苗。
(2021.6.15南韓)誤把剩餘疫苗當成剛開瓶,所以再次稀釋,六名士兵被施打了幾乎沒有疫苗成份的食鹽水,但因為無法釐清施打的士兵身份,最後同批21人只好再次接種。
如果連工作作風謹慎的日本人都出錯了,是不是這個流程真的很不安全。
事實上,真實世界裡BNT的狀況,多到美國CDC還專門提出接種錯誤的應對攻略。(如附圖)
▍不是只有稀釋的問題,BNT要求不能搖晃,你確定運輸過程中都沒有發生搖晃嗎?泡製過程中都沒有搖晃到嗎?
BNT要求嚴格的零下七十度冷鏈保存,中間失溫了容易發現嗎?
稀釋前要把藥瓶上下反轉10次,加入食鹽水後,再上下反轉10次,過程真的都沒有搖晃到嗎?如果不搖晃,是否內容物和稀釋液真的能混合均勻?一切的一切都很謎。
▍#疫苗的門檻比較:
📌需要稀釋的疫苗:只有BNT
📌不可以搖晃的疫苗:莫德納、BNT
📌保存溫度
AZ、高端:2-8度
莫德納:-20度
BNT:-70度
📌抽取量
AZ:0.5cc
莫德納:0.5cc
BNT:0.3cc
高端:單次預填充劑型免抽藥
📌抽藥後保存期限
AZ:48小時
莫德納:19小時
BNT:6小時
就算是被政治操作神化的神藥BNT,我一直都不想去寫這些,是因為我不想看到民眾恐慌,降低疫苗施打率。
但BNT如此複雜的流程和條件限制,出了意外之後,民粹卻一直去責難第一線的護理師,去攻擊恩主公醫院,甚至牽連到無辜的藥師?
我想真的是需要個人好好解釋這些事情,真的不需要獵巫。
改善病安的精神就是:要檢討的是流程,不是個人。
▍我個人關於流程的粗淺想法是
📌把稀釋、抽藥、和施打的人分開。
📌同一天的稀釋由固定的人負責,稀釋完的藥瓶加上明顯的貼紙做記號,然後整批送去給抽藥的人。
📌抽藥也是由固定的人負責,抽好的藥物空針整批送去給施打的人。
也希望指揮中心的專家們可以想出更好更防呆的流程。
越單純簡化的流程,才能最大的程度避免失誤。
如果可以把每個人都預設成笨蛋,然後設計出即便是笨蛋也不會出錯的流程,那才是最好的防呆。
同時也有5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陳其邁,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新!」 疫苗意願登記,今天下午5時為止收單! ✅50歲以上民眾 ✅18歲以上第9類民眾 請儘速前往登記! 預計在7月13至15日,符合資格的民眾,會陸續收到1922發送的通知預約簡訊,才能進行後續預約,並且預計最快在7月16日開始接種,未來三週均是AZ疫苗。 提醒:若想早點接種提升保護力...
一線 牽 在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公共服務時數究竟服務了誰》#深夜抱怨文 #文長慎入
既然是深夜,一定是抱怨文。
各級學校日剛結束,對於升上國高中的「新手父母」而言,除了搞懂108課綱之外,還有一項不算簡單的任務:「我要安排孩子到哪裡做公共服務?」
原本讓孩子增進對自我了解、增加生活經驗的美意,套上每學期做滿六小時轉換免試入學積分的機制,現在成為一項「協助孩子比序」的基本動作。注重升學成績的部分學校甚至明白跟家長表示,一定想辦法安排校內服務把時數「衝滿」,大家不必操心擔心,聽學校指示就對了。
那麼其他學校家長怎麼辦呢?請孩子問學長姐、line一下家有國中生的左鄰右舍、上網搜尋有提供公共服務時數的單位,這才驚覺自己晚了好幾步,「老鳥」早就搶光名額,不知道排到何年何月或只剩下路途遙遠的幾個單位了。
搶到名額也別太開心,還有孩子那一關要過!特別是不一定能獨立前往的國中生,才剛脫離國小沒多久,還是得依賴家長評估內容和交通接駁,預約前家長們考量各自的喜好、有空能帶孩子去的日期、尚有名額的服務內容…。說實話,早就把孩子的意願踢到邊邊,拜託幫忙配合一下,不然六小時從何而來啊?
還有還有,國中生們又比高中生們再「困難」一些!
根據公共服務的實施辦法,並非每個單位都能獲得學校認證,因此各大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家單位成為最「安全」的選擇,部分基金會也可以(但注意還是需要先向學校確認是否認證)。然而多數只針對高中職以上開放,開放給國中生的寥寥可數,我猜想或許是國中生能承擔的任務和能力還有限,硬要開放也會造成其他人的困擾,的確很為難!
或許是聽到家長們大吐苦水,很多學校會利用大型活動徵求志工,沒有活動就安排清潔服務工作,畢竟公共環境總要維護、地上落葉永遠掃不完,幫老師跑跑腿也很需要,總之不必舟車勞頓也真有付出,的確是不錯的選擇。只不過再怎麼「開職缺」就是這幾種,全校人數加總還是僧多粥少,還得時時刻刻注意學校在哪公布開缺,實際情況運作起來,仍然很難滿足時數需求。
看到這裡,是否已經倒抽一口氣?原來人生這麼難!
這是家長和學生的角度,那麼「被服務」的單位怎麼想呢?
還記得我是國七菜鳥家長的那一年,怯生生地跟孩子到了某圖書館分館櫃台報到,櫃台人員一臉冷漠:「是某某國中的某某某嗎?你今天負責整理書跟上架,等下我帶你去負責區域。媽媽,你等時間到再來接她就好囉!不用陪在她旁邊喔!」看來已經應付過無數家長的他們,有種看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力感。
這樣的感受與事實相距不遠。除了女兒之外,蒐集其他人的經驗,大多接觸的對口相對冷漠,公事公辦懶得多說什麼,被分配的任務都是簡單重複、單調封閉的工作,「服務前訓練」越少越好執行,反正來的學生們大多是「過客心態」,既非自願也沒興趣,要求太多被抱怨刁難、不要求又得自己收拾「後果」,只好派些不用頭腦、做壞了也無傷大雅的例行性事情,平安順利就好,別找麻煩就好!
當孩子們第一次接觸志工服務是這樣的經驗,可能會產生哪些感受和想法?又學到了什麼「壞習慣」呢?
有人問過孩子的專長嗎?
有人引導孩子觀察社區哪些地方需要改善嗎?
有人真的花時間整理需要志工服務的地方嗎?
有人為國中生、高中生進行工作流程設計,讓他們更融入當下的工作環境嗎?
如果都沒有,只是要他們做那些「我們不想做的事」,誰會高興接受呢?
我們的孩子從這些服務時數學到的是「敷衍了事」、「形式重於內容」,既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與自我價值,更別提什麼探索興趣、社區互動了!
有些學校已經漸漸進行改革,包括與社區的非營利組織長期合作,或者與真有需要的單位討論工作內容,讓學區孩子們可以跨出校園就近服務,也和社區共存共榮,嘗試體會社會課本中所說的這些名詞;然而絕大多數的孩子們仍必須自力更生,寄望爸媽們能找到什麼有趣點的資訊,祈禱緣分一線牽了!
我協助成立的國中生社團 What if lab 假設實驗室在討論疫情影響的課程中也提到公共服務時數,疫情期間幾乎全數取消,脫離這些場館後竟然找不到其他選項,然而這個社會顯而易見需要關心的人事物卻這麼多!
「難道我們看到的都是假的嗎?」
「難道我們能力真的只能做這些事嗎?」
「如果服務不是志願,還叫志工嗎?」
這堂討論課還沒結束,接下來的他們似乎想為這個現象「自願」做些什麼,發現了這個政策誤差、大家的痛點需求,實在超期待這群國中生的下一步!
而我們大人是否也該反省一下,為何選擇忍受這樣虛有其表的教育政策?這是我們要的嗎?公共服務時數最後「服務」到的,難道是大人的自以為是、一廂情願,還有自我感覺良好的學生樣板?
#做些真正有意義的事
一線 牽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陣子身心出現奇特的變化,原本容易情緒起伏,敏感度很高的我,好像進入了寧靜的內在核心。
不是無感麻木的平靜,比方說,前幾天因為家裡私事跟人交涉,遇到推卸責任的回應,我理直氣和的重申立場周旋半天,最後總算處理完了,回去還是火大怎麼有這麼不可理喻的人,狠狠捶了幾下棉被,哇哇大叫幾聲,把蓄積的能量甩開,就好了。
就好像是我曾聽過,草原上的羚羊被獵豹追趕逃命,生死一線地脫離險境後,會劇烈顫抖釋放壓力,接下來又像沒事一樣繼續吃草,那樣的本能,那樣的不受大腦恐懼牽制,那樣的活在當下。
我當時的感覺很像這樣,有壓力,也有憤怒,也會不耐煩,但是那個憤怒不傷及內在核心,還是能夠保持理智好好處理,不會失控指責或是吵起來,事後在找個地方抖落情緒的餘波,又像沒事一樣繼續好好吃飯做事。
***
以前我不是能做到這樣的人,高敏感族很容易遇到刺激就內傷,也沒什麼底氣,明知道是別人不講理也會往心裡去,糾結半天以後罵了對方也罵了自己,對方傷我一成,我傷自己十分,遇到一點衝突就要花很多時間恢復元氣。
我好奇問問自己做對了什麼,最近能夠幾次遇到讓我焦慮或火大的事,心裡都能緩過一個餘裕,讓自己呼吸,舒服,大腦的杏仁核不要暴衝,冷靜輕鬆地處理好事情?
後來我找到答案了,就是前幾天文章寫的:自我照料。
***
「我的價值,不在於能贏過誰,而是我有能力把自己照顧得好。」
當時我在錄脈輪一年療癒計畫,透過牌卡覺察到,自己很容易把「爭贏」當成「自我價值」的來源──但是這樣的價值是虛的,而且一旦別人表現出不悅,我就會覺得他不喜歡我、感覺自己沒有價值,馬上就想要討好,或是容易配合對方的主張,把自己的立場讓出來。
但是當我覺察到這一點,並且把「討好」的能量,有意識地轉向「自我照料」時,奇妙的事就發生了。
***
在那次交涉的過程中,我察覺到對方講話提高了音量,言語隱含著攻擊性,我會馬上注意到身體的緊繃,然後告訴自己,呼吸,稍微動一下身體,把糾結起來的筋膜鬆開,舒服了嗎?好,呼吸,用呼吸幫一瞬間緊起來的胃部按摩,用呼吸安撫開始緊繃的胸口,...
如果是以前,情緒一旦感受到外力威脅,大腦馬上會進入警戒模式高速運轉,身體也會進入戰鬥狀態──但這是個極度消耗的反應,尤其高敏感族原本就很容易進入警戒模式,又用恐懼推動大腦運作,一下就把自己推入鑽牛角尖的死胡同,連危機解除了、或其實根本沒有危機,自己還是可以在腦內反覆鑽個不停,那被拖著跑的身體根本沒有一刻是鬆懈的,隨時隨地都在備戰狀態。
我在這個反應快發動前,很快地覺察到身體的訊號,立刻告訴自己:好囉,身體開始緊繃了,我們先放鬆、呼吸、讓身體舒服,其他事情不重要,等等再說。
然後在身體慢慢被鬆開的過程,情緒也會跟著緩下來,這前後可能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大腦也會因為沒有被情緒影響而狂踩油門,更能理智地工作,像個清醒的軍師告訴我,喔這個情境該怎麼回答比較好,或是,欸其實對方沒這個意思,換個方式說就好,不必用對抗的口氣嗆回去。
或就算對方有那個意思、口氣也不好,也會因為身體舒服了,情緒不受攻擊了,那股帶刺的能量就從旁邊穿透過去──有聽到,也知道對方不友善,但不覺得受傷,那不覺得受傷,就更不覺得需要討好來維護自我價值,能穩穩地用自己的立場站好。
***
每次不舒服,都先照料自己,而不是向外討。自己穩了,能量舒服了,更不需要討什麼,而會自成一個吸引人的場域,讓美好的人事物想親近。
不好的事還是會發生,但能量場越穩定,那些不好的事不會傷及核心,傷害過了也很快就能恢復。甚至因為維持舒適的能量久了,圍繞在身邊、質感好的外援也多,那些人也會來幫你度過,恢復得又更快。
幾次下來會發現,人只要學習把能量留在自己身上,就是最大的滋養。什麼多餘的都不用做,內在就開始安定舒適起來,人也會越來越愛上這樣的日子。
願你也走上這樣的自我照料之路。
(前幾天的覺察文章放在留言處)
***
★ 今天(9/25)晚上10:00,即將釋出十月上旬心靈問路/靈氣療癒名額。
★ 〈脈輪一年療癒計畫〉和雪莉的快閃合作,再五天就截止囉!只要透過她的連結報名〈脈輪一年療癒計畫〉,不但享有完全相同的上課內容與優惠,還可以享有雪莉線上直覺式牌卡解讀15分鐘乙次免費哦!
要透過特殊報名連結才有,網址放在留言處,歡迎之前觀望的同學把握機會,偷偷說,雪莉的解牌很準哦:)
===========
☆ 找到心靈盲點就能改變人生
☆ 柚子甜剝心事
閒聊日常:
臉書:YS Tian
IG:柚子甜
===========
Photo by Taisiia Stupak on Unsplash
一線 牽 在 陳其邁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新!」
疫苗意願登記,今天下午5時為止收單!
✅50歲以上民眾
✅18歲以上第9類民眾
請儘速前往登記!
預計在7月13至15日,符合資格的民眾,會陸續收到1922發送的通知預約簡訊,才能進行後續預約,並且預計最快在7月16日開始接種,未來三週均是AZ疫苗。
提醒:若想早點接種提升保護力,可上預約系統更改疫苗種類。
➡️疫苗施打意願登記與預約系統:https://1922.gov.tw/
➡️詳細資訊請看:https://reurl.cc/R0RQje
.
高雄連續第10天+0!
台灣個案數已經降到28例本土個案,但雙北地區仍存有個案尚未找到感染源。
相信透過精準疫調,社區傳播零星火源撲滅會更接近。
感謝大家配合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才讓案例很快速降低。
在觀察社區感染通常以潛伏期14天為觀察指標,高雄已連續十天+0,再努力一點,加四個零!高雄相對來講就會是安全的社區。
#終結疫情還是要打疫苗
⭐【65歲以上長輩 按通知來施打】
7/12-7/14 為67-69歲長輩來施打(原住民55歲以上)。
7/13-7/15 為 65-66歲長輩來施打(原住民55歲以上)。
請以上年齡的市民朋友按通知書上時間地點前往接種,落實分流。
⭐【50歲以上成人/高風險疾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請務必先進行意願登記】
7/12下午5點前,中央 COVID-19公費疫苗預約系統( http://1922.gov.tw )
開放第9類、第10類,及65歲以上補打長輩 進行「意願登記」。
請記得要前往登記,才會收到「1922」通知您預約接種的簡訊喔!!
怎麼使用?拿著手機、健保卡照著做,五分鐘即可完成!歡迎分享圖卡。
註:
第9類對象為18-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者。
高風險疾病者定義: https://reurl.cc/R02Qx6
罕見疾病定義: https://reurl.cc/Nr2E36
重大傷病者請依健保卡註記或重大傷病卡為主
第10類對象為50-64歲成人。
.
今天也請高醫鍾飲文院長,來跟大家說明最新的疫苗相關事項。
- 不同變異株的傳播力(R0值)
- 期待疫情的結束?有多少疫苗覆蓋率才夠?
- 台灣COVID-19疫苗施打狀況
- 疫苗保護力
- 疫苗施打後多久,染病的風險會降低?
- 疫苗對變異株保護力
- 高雄市採檢量能
R0值牽涉到疫苗需多少覆蓋率,COVID-19的原始株,R0值為2.5,如果要達到群體免疫,必須要有60%以上。
目前國內最多的英國株,R0值4-5,P值(人口裡面有多少比例已經有受到疫苗接種與覆蓋,也就是1-1/R0)必須要75-80%。
印度Delta變種病毒R0值為5-8,群體覆蓋率必須要80-87.5%才能達到。
目前高雄市疫苗接種狀況很好,75歲以上有近七成(68%)覆蓋。
台灣整體覆蓋率則是13.98%,令人擔心的是,75歲以上55.7%、65-74歲13.1%,離世界各國經驗群體免疫覆蓋率達到30-40%後,慢慢逐步解封還有一點距離,希望可以再增加。
這禮拜有2篇重要的醫學研究報告,第一篇是美國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以真實世界的保護力而言,美國六個州第一線醫護人員,沒有接種疫苗染疫人數,是只打一劑的15倍、完全接種兩劑的30倍,可見接種疫苗的重要。
另外,以小於50歲、大約50歲的結果來說,疫苗保護力沒有影響,發燒及住院風險也降低。
.
不只打疫苗,高雄市也持續注重落實防疫措施、每日監控疫情,對疫情做預判及部署,並提高檢驗量能。
◎高雄市社區監測成果: https://reurl.cc/DgYDME
國內各個疫苗,從全球資料來看保護力都差不多,對降低重症、死亡都有效果。
不需挑疫苗,盡快施打、盡快提升保護力就對了!
一線 牽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秘魯祖孫的鄰居阿嬤,同時在枋寮醫院就醫且只隔一個診間被傳染,不過,枋寮醫院喊冤,認為共用診間的其他民眾與協力廠商等500多人,PCR都是陰性,中央的認定太牽強,對一線防疫人員不公平。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348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一線 牽 在 阿明@live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同心護臺灣 #莊奴 #防疫感恩歌曲 #同島一命 #全民一心 #羅恒源 #莊奴學生
《同心護臺灣》防疫感恩歌曲。羅恒源作詞譜曲。
感恩第一線的防疫英雄,以大無畏的精神,堅守崗位、捨己為人,守護生命守護愛。感恩所有慈善團體、愛心人士,用愛做後盾、同心護臺灣。祈願手牽手 、心連心,共同渡過疫情的難關。
大愛阿明真心推薦
2021.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