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預告|舉起台灣的女子:郭婞淳◢ https://bit.ly/3AfYkI9
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郭婞淳
雖然討厭舉重,卻又充滿天份,在一次次自我突破的挑戰中,漸漸體會舉重帶給她的衝擊,滿足自我的好強與好勝心,還能帶給大眾力量,凝聚台灣人的心。
好動的孩子一步步沈穩地走上奧運舞台,除了教練,郭婞淳還有一個很想感謝的人......
東奧男雙羽球金牌|有一種“沒關係”叫李洋與王齊麟:https://bit.ly/3CpFX5I
--
東京奧運|郭婞淳:我的堅持,希望你們有看見:https://bit.ly/3juq1Gl
#天下雜誌video #中華隊加油 #郭婞淳 #舉重
郭婞淳 KUO, Hsing-Chun #Y東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郭婞淳 雖然討厭舉重,卻又充滿天份,在一次次自我突破的挑戰中,漸漸體會舉重帶給她的衝擊,滿足自我的好強與好勝心,還能帶給大眾力量,凝聚台灣人的心。 好動的孩子一步步沈穩...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Yahoo!奇摩新聞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天下雜誌vide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閒聊] 一起來建舉重台! 槓鈴與舉重台的簡史-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東京奧運精彩預告|舉起台灣的女子:郭婞淳-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閒聊] 一起來建舉重台! 槓鈴與舉重台的簡史- 看板MuscleBeach 的評價
- 關於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心得] 天生不愛動 - PTT 熱門文章Hito 的評價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天下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彩預告|舉起台灣的女子:郭婞淳◢
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郭婞淳
雖然討厭舉重,卻又充滿天份,在一次次自我突破的挑戰中,漸漸體會舉重帶給她的衝擊,滿足自我的好強與好勝心,還能帶給大眾力量,凝聚台灣人的心。
好動的孩子一步步沈穩地走上奧運舞台,除了教練,郭婞淳還有一個很想感謝的人......
舉起台灣的女子,精彩專訪,即將上線。
--
天下雜誌youtube,看盡天下事:
https://bit.ly/30EMsQF
--
東京奧運中華隊賽程:
https://bit.ly/3iba5JG
#天下雜誌video #中華隊加油 #郭婞淳 #東京奧運 #舉重
郭婞淳 KUO, Hsing-Chun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天下雜誌video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精彩預告|舉起台灣的女子:郭婞淳◢
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郭婞淳
雖然討厭舉重,卻又充滿天份,在一次次自我突破的挑戰中,漸漸體會舉重帶給她的衝擊,滿足自我的好強與好勝心,還能帶給大眾力量,凝聚台灣人的心。
好動的孩子一步步沈穩地走上奧運舞台,除了教練,郭婞淳還有一個很想感謝的人......
舉起台灣的女子,精彩專訪,即將上線。
--
天下雜誌youtube,看盡天下事:
https://bit.ly/30EMsQF
--
東京奧運中華隊賽程:
https://bit.ly/3iba5JG
#天下雜誌video #中華隊加油 #郭婞淳 #東京奧運 #舉重
郭婞淳 KUO, Hsing-Chun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郭婞淳
雖然討厭舉重,卻又充滿天份,在一次次自我突破的挑戰中,漸漸體會舉重帶給她的衝擊,滿足自我的好強與好勝心,還能帶給大眾力量,凝聚台灣人的心。
好動的孩子一步步沈穩地走上奧運舞台,除了教練,郭婞淳還有一個很想感謝的人......
舉起台灣的女子,精彩專訪,即將上線。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製作人/李洛梅 採訪/何綺、鄭景雯 企劃剪輯/何綺 視訊錄影/林有成
#郭婞淳 #舉重 #奧運 #金牌 #東奧 #東京奧運 #中華隊加油 #台灣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 अन्वेषण गर्नुहो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郭婞淳… थप हेर्नुहोस्. ... <看更多>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東京奧運精彩預告|舉起台灣的女子:郭婞淳-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熱騰騰的東奧舉重金牌郭婞淳,從小在運動場上成長,柔道、籃球、田徑、五人制足球,最後被舉重選上。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郭婞淳雖然討厭舉重, ... ... <看更多>
一開始非常排斥舉重 在 [閒聊] 一起來建舉重台! 槓鈴與舉重台的簡史- 看板MuscleBeach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Senpai
這這這篇文是我在PTT的首PO,雖然之前也有以不同形式出現,但這次是本人啦
我呢,以前是個很愛從實驗室忙到重訓室的解剖研究者,現在是位愛隨意創作的教練,
我平常都將我的文以解剖學、生理學、運動科學的角度出發,希望能調和出有用的知識給自己也給大家!
平時還有在地方高中的舉重隊當肌力與體能助教,有事沒事都在工作的健身房訓練,歡迎大家來泡茶或乳清聊天!
為了讓這篇看起來像廣告的文章變得非常有意義,我會講一下歷史也會討論舉重台的製作
方法,當然也會提供如何在各種情境下自行製作的方式喔!
如果像去網頁上看或許比較好讀的版本,這邊請:
https://barbendstrengthcenter.wordpress.com/2021/04/25/638/
-----------------正文-----------------
事情是這樣的,我在名叫「練健康(LKK-wellness)」的健身房工作,那邊是北部舉重者
都很愛的健身房,到了晚上總是亂哄哄,客戶熙熙攘攘,還會不時傳出「蹦!!!」的轟
隆巨響,就是有舉重愛好者(包括我啦)在摔槓了啦!其實摔槓的噪音只要習慣了就不會
不適,也剛好我們健身房也開在晚上與週末都沒有人的辦公區,因此摔槓這檔事其實對練
健康的客戶來說是相當平常的事情。
但我們這邊也因摔槓吃盡苦頭,場館的水泥地面被槓鈴給摔到有裂痕,甚至在摔槓熱區的
地面還變得有點凹凸不平,所以在事情不可挽回之前,我跟我老闆提議來搭建舉重台,就
像國外的轟菌(homegym)一樣。
為健身房或空地擺上舉重台的方式有非常多種,可以直接買商業的成品,也能請專業的廠
商來搭建,更能自己去材料行叫貨來DIY。在真的決定要以何種形式搭建屬於練健康的舉
重台之前,身為優良員工的我要先評估各種方式的實用性、價格、美觀與場館空間彈性等
等重要的因素,本文章的內容就會以我的分析與最後的開箱為主。
目錄 (可以善用Ctrl+F做內文搜尋)
練健康的場館
槓鈴與舉重台的歷史
各類舉重台的比較
練健康的選擇-材料與設計
附錄
參考資料
練健康的場館
我工作的健身房很健康,宗旨是希望以運動達到全年齡、全族群的健康!因此健身房其實
沒有設限,想要健康的人就能來,我心裡所認同的平等其實也很符合這概念,大家都能用
差不多的方式在同一個館內訓練,而教練們如我一定都是有醫療保健相關背景的人,就算
是殘疾或不良於行的健友也能參加訓練,這樣才能真的實踐我們的概念,因此會出現在練
健康的族群有:醫生建議要運動的特定疾病患者、老人、女性、肌力訓練者、舉重愛好者
、甚至是各類專項運動員(舉重、滑冰、田徑等等),我們的場館雖然不大,但對提供多元
的訓練是非常足夠的。
以下是場館平面圖 {圖1.}
整個場館都是自由重量區,能將場館區域大致劃分成休息區、啞鈴區、槓鈴區、舉重區、
團課區,這些區域的界線不明顯,所以大家都很隨意地讓整個練健康變成在哪都能摔的舉
重區,儘管我們的宗旨再自由平等都無法忽視摔槓所帶來的問題,就是旁人會覺得危險,
且槓鈴砸到地面也會造成破壞 {圖2.}。 在千思萬慮之後我把歪腦筋動到場館唯一的空地
,我要將團課區變成能摔槓的區域,只是要做成什麼樣子,那就要從槓鈴與舉重台的歷史
開啟我自己的分析。沒錯!我就是想了好多才能做出最終的決定,來跟大家分享!
槓鈴與舉重台的歷史
講到舉重台就不能不講一些槓鈴的歷史了,槓鈴問世的確切時間已不可考,在19世紀初
期其實就已經有發現槓鈴的存在,但當時沒有一個統一的名詞,才沒被廣泛認識,也導致
考據的困難,至少在許多文獻或畫作中都有類似槓鈴的身影出現(有史學家發現中國傳統
民俗技藝"舉石擔"為提起類似槓鈴的石器,早在明朝、清朝就存在)。 此時把時空背景帶
到19世紀的歐洲,當時的人們是不做高阻力運動的,原因是當時的運動僅有體操
(gymnasuim)或軍隊訓練(military training)這兩類而已[1],器材如啞鈴(dumbbell)、
壺鈴(kettlebell)、棒鈴(club)都是輔助用,重量訓練在當時並未形成一個概念,也因此
當時的健身房不如現代充滿槓片或器械,一如現代人們走進健身房就能聞到鐵鏽或金屬的
味道,在當時可是沒有這種感覺的 {圖3.}。
在那個年代歐洲各國已經受到工業革命的洗禮,大重量的啞鈴、壺鈴等等工具的生產已經
變得可行,有一位名叫Hippolyte Triat的法國人嗅到了商機,開了法國第一間的商業健
身房 {圖4.},Triat是法國有名的大力士,他還發明了被史學家廣泛認為是槓鈴的器材(
雖然史學家認為那並非他的發明,更早能追溯到1743,但當時是任何事情都缺乏紀錄的時
代,他所發明類似槓鈴的器材是唯一有被記載流傳的)。他的健身房的廣告手冊中註明到
他的發明有: Barres A Spheres De 6 Kilos (bars with spheres of 6 kilos,兩端為
球形重物的六公斤槓)和Gros Halteres et Barres A Deux Main (Large dumbells and
bars for two hands,專門給雙手使用的大啞鈴與槓) [2]。 這些槓、啞鈴的重量並沒有
被確切記載,但根據史料估計至少有一至兩百磅左右,而這類雙手器材在當時被稱為"法
國啞鈴(French Dumbbell)"。 他的健身房一如19世紀初期廣泛開設的體操健身房一樣,
只是更加整合了體操與重訓相關的訓練內容,當時在法國社會有頭有臉的人都會報名參加
他的健身課程,Triat也被運動史學家認為是商業健身房之祖 [3]。
史料上第一次出現槓鈴(Bar-Bell or barbell) 這一詞是在1870年,這個名詞出現在由
Madame Brennar所撰的 Gymnastics for Ladies [4],書中有操作槓鈴的示意圖 {圖5.}
,槓鈴在書中的描述為:全長約3-4呎(90-120cm),比常見的木棍還粗,且握把兩端有兩
顆木球或鐵球。 書中對槓鈴的敘述與更古早的藝術圖都相當類似。
由於19世紀中期以前的人們並沒有進行阻力訓練的習慣,大重量對人們是未知的,在當時
能舉起大重量的大力士因為力量展現與肌肉的雕刻度被人們尊為人上人,但他們當時相對
稀有,且因為意外頻傳所以一般大眾還不敢隨意嘗試 [2]。史料記載第一位在公眾場域使
用槓鈴做過頭動作(overhead movement)的大力士為Austrian Karl Rappo,此資料來自
Les Rois de la Force(The King of Strength)一書中 [5]。真的把槓鈴給帶到檯面上
的還是大力士們! 在還未有健身器材廠專門生產槓鈴之前,大力士們甚至要找鐵工廠訂製
他們要的各種槓鈴,原因也是那時的槓鈴都是一體成形;也有大力士用現成材料製作的特
殊槓鈴如Apollon's Wheel,當時因為沒有槓片或其他附掛所以無法調整重量 {圖6.}。
在可調式槓鈴出現之前,還是得把出場權先還給啞鈴,畢竟啞鈴是重量之祖更是永遠的主
流器材。 19世紀是馬戲團或秀場當道的時代 [1],能舉起最大重量的大力士才能吸引到
最多的人氣,也因此造就了一定程度的軍備競賽,最有話題性的莫過於因此有了可調式啞
鈴的發明。歷史上第一副可調整重量的「填充式」啞鈴在1859年問世,來自波士頓
(Boston)的大力士George Baker Windship發明了中空的圓球啞鈴,內部可以裝入沙子或
鉛彈(lead shot) {圖7.},好處是能以極小的克數調整重量,該啞鈴在中空時就有141磅
重,若加入當時他販售的鉛彈後可讓最大重量達到180磅 [6]。但不方便之處也超級明顯
,包含無法秤重、拆裝耗時耗力、保管不便等等缺點。 發現填充式啞鈴巨大缺陷的
Windship也著手改良他的設計,終於在1865年,史上第一副以槓片為主的可拆裝式啞鈴終
於問世 {圖8.},在他的廣告圖上有說明啞鈴空槓重為8磅到最大裝載的101磅,這副啞鈴
在美國有量產並以一副16.00$的價格販售,銷售情況不得而知,但這設計影響到後世並被
沿用至今!
雖然槓鈴在19世紀就存在了,但是真正有廠商量產並販售的時間是在下個世紀的1902年,
由Alan Calvert經營的Milo槓鈴公司(Milo Barbell Company)是第一個量產可用鉛彈調
整重量的Milo Barbell (史上第一?至少是唯一有廣告文宣流傳後世的證據) {圖9.},只
是這種填充鉛彈的裝配方式一樣會使消費者覺得麻煩(等到裝完重量身體也都冷掉了吧!?)
,所以這是極度需要改良的產品[2]。 在Calvert的發明之後,也有越來越多商業對手開
始販售槓鈴,其中就包含槓片式槓鈴! 雖然在當時Calvert宣稱: ""只允許裝槓片的槓鈴
會讓加載重量只能以最小5磅為單位。為了使舉重練習更加安全,一定要用能以盎司(
ounce)為單位的鉛彈幫可調式槓鈴加重,使用槓片式槓鈴是非常不智的! (The
principal defect of bells that load only with plates, is that they cannot be
increased in weight except in jumps of 5 lbs or more. In order to practice
weightlifting safely and successfully you must have a bell that can be
increased one ounce at a time if necessary—and this alone makes it unwise to
use a bell which loads only with iron plates)"" [7]。 儘管Calvert再不想承認,
也不得不面對槓片式槓鈴才是商業上的成功類型,因此幾年之後他也設計出Milo
triplex(1908)和Milo duplex(1919) [8],它們基本上就都是使用槓片的類型 {圖10.},
另外不信邪的Calvert對Milo Triplex的設計是同時能用鉛彈與槓片調整重量......至少
能以更有效率的方式拆裝槓鈴對使用者是一大福音。 1920年代起,市場上的可調式槓、
啞鈴也越來越常見 {圖11.} [7]!
二十世紀的20-30年代正好是槓鈴設計的分水嶺,在之前是百家齊放的時代,每家廠商都
各自有自己的設計且沒有一個標準。若舉辦國際比賽就勢必要用最有公平性的指定器材,
那就絕對不會是兩側難以度量重量的填充式槓鈴,因此在奧林匹克槓鈴問世前都是一體成
型的鑄鐵槓鈴的天下,也導致當時的舉重比賽都要準備數十支槓鈴才能滿足比賽需求 {圖
12.}。以1924年的巴黎奧運為經典例子,看看到底有多少根槓鈴躺在地上...如果有一根
完全標準化的槓片式槓鈴就能改變這種情況了! 這問題一路到1928年才被解決。
德國運動員Franz Veltum在1905年也趕上槓鈴興起的浪潮,他的設計被經過改良後由Nü
rnberg-based器材公司在1910製造出經典的Berg-Hantel(Berg槓鈴)。這間公司沒有安於
現狀,持續改良產品後,才最終在1928年使奧林匹克槓鈴(Olympic Barbell)問世,並被
指定為1928年阿姆斯特丹奧運會的槓鈴,此規格之後更成為力量競技比賽的首選器材 {圖
13.},並衍伸出五花八門的奧林匹克槓鈴規格以符合各式比賽之需求[2、6]。奧林匹克
槓鈴的出現極度幫助了舉重與健身產業的成長,提供標準化的比賽方式與標準化的工具能
量化參賽者的能力,試想在20世紀之前的大力士都雄踞一方,都各自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
強壯的男人,他們每人確實都極度強壯也在自身的專長上無人能敵,若每人都只以自己發
明的複雜動作來稱雄,那只會讓群雄割據的問題日益嚴重,更會讓產業的能人們難以交流
,因此考量到他們所比較的內容不外乎就是用他們發明的動作將槓鈴給舉到頭頂上,那似
乎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力量(經典的奧林匹克舉重動作)是更加有意義和沒異議的;此外,
有標準化器材的比賽也能更加有公信力[9]! 附帶一提,時至今日奧林匹克槓鈴的規格基
本上都保持與1928年剛問世的時候一樣。
奧林匹克槓鈴 {圖14.} (Olympic barbell,本篇介紹以男子槓鈴為主,女子槓鈴是在20
世紀末才出現)長220cm,槓身(shaft)長131cm、直徑28mm,此粗細讓大部分男性能全手掌
抓握,而槓身表面上佈滿能防止槓鈴滑出手心的鑽石形滾花(knurling),主要是為了提升
手與槓鈴的摩擦力,因此相當刺手,除了手掌之外的皮膚表面都極有可能在舉槓鈴時被刮
傷,所以槓身中央也有一塊長達42cm的無滾花區,就是為了避免在做如上膊的動作時頸部
因接觸到滾花而流血;而在國際舉重總會(IWF)的規定下,除了中央無滾花區之外的槓身
上還有兩處非滾花區,這也是大家認知中的握環(grip mark or ring),兩個環相距91cm
且從槓鈴正中央向外對稱,功能是讓舉重者在試舉時快速找到自己的握距所做的貼心設計
[10]。另外在槓鈴兩端是可以自由旋轉的槓袖(sleeves),套在兩端槓身上的槓袖主要是
用來裝載槓片的,因此直徑也剛好是槓片口徑的5cm,槓袖末端則有內擋圈(inner
collar)來防止槓片滑進槓身。而得益於槓鈴優良的材質,奧林匹克槓鈴是高度有彈性
(whip)的,使舉重者能借用槓鈴的彈性將其高舉過頭,合格的奧林匹克槓鈴的抗拉強度
(tensile strength)至少要高於190Kpi(thousands of pounds per square inch,意即槓
鈴能承受到無法復原之前的重量),這樣才能讓槓鈴在彎曲之後回到原本的形狀 [11]。種
種設計使槓鈴在正確使用的情況下是相當安全的,也因此奧林匹克槓鈴在問世之後,其主
要設計都沒遭遇改變,才能沿用至今並真正的做到被歷代大力士給舉到頭頂上!
嗅到未來的力量比賽在器材與周遍配件完全標準化與規格化的商機,美國York Barbell的
老闆Bob Hoffman複製了德國Nürnberg-based器材公司的槓鈴規格,並將奧林匹克槓鈴推
廣到全世界。在那之後,國際比賽也有多次選用York Barbell的奧林匹克槓鈴做為比賽指
定器材 {圖15.}。另外,在20世紀初也是舉重選手的Bob Hoffman在退役後退居二線,同
時負責公司的營運與美國國家舉動隊員們的訓練,他創造出1940-1960年代最負盛名的舉
重隊,並開創屬於美國舉重的黃金時代,一直持續到蘇聯的崛起之前 [12]。
大家應該也想知道為何上述提到的幾間製作奧林匹克槓鈴的公司產品都沒再出現在國際比
賽上呢? 其實是當時原物料短缺的情況下很難製造出品質良好的槓鈴,又或許只是他們沒
預料到他們生產的槓鈴承受不住舉重選手的進步,因此導致訓練時或比賽時的意外頻傳。
此問題也發生在當時在Eleiko公司工作的舉重運動員Mr. Hellström身上,因此在1950年
原本是做烤土司機和鬆餅機起家的Eleiko公司在Hellström的建議下開始用瑞典盛產的高
品質鋼鐵,製作出全世界品質最棒的槓鈴 {圖16.},而產品品質真的能決定一間公司的命
運,Eleiko公司在1980正式成為國際舉重總會的官方器材供應,時至今日依舊為奧林匹克
舉重比賽的器材首選,也是所有舉重運動員使用滿意度最高的器材商 [13],而其他廠商
則在時代洪流中逐漸沒落。
喂!!! 講了一大堆故事,但是這篇文章的主題是舉重台阿! 要開始了嗎?
真的要開始了…1896-1928年的奧運舉重項目都是在室外比的,主因是舉重在最一開始是
與田徑的田賽放在同一個集合當中,所以最初的舉重與丟鉛球、擲鐵餅等等項目被集中在
露天操場的中央比賽 {圖17.} [14]。
直到1932年的洛杉磯奧運才開始改在室內舉行,雖然舉重世界錦標賽比奧運早些轉移至室
內,但國際舉重總會早已經正式加入奧運委員會(IOC) [15] ,舉重是完全獨立的一個項
目,並且舉重如它當初是被用來作為古代士兵或格鬥家練習力量的方式,因此在1932年的
奧運就將舉重、角力給安排在同一個場館裡 {圖18.},此狀況甚至在之後幾屆的奧運都有
再出現過,畢竟舉重與角力都是歷史最悠久的奧運項目,且在最一開始確實也是由相同的
國際組織主持的 [16],因此將舉重轉移至室內的原因或許是因為能讓更多人在各種天候
觀賞舉重,再來才是緬懷過去的比賽型態吧!
與室外隨意的草地不同(1896第一屆-雅典奧運),舉重不管是比賽還是訓練在轉移到室內
之後又更加需要保護地板,而舉重比賽是屬於高速的爆發力運動,基本上在試舉自己的最
大重量時是不太可能良好控制槓鈴,更遑論成功將槓鈴舉到頭頂之後還要緩慢地將其下放
至地面,因此舉重比賽的規則從以前到現在對於摔槓本身是沒有明文規定不行的,由世界
舉重總會出版的2020年版舉重規則(Technical And Competition Rule & Regulation)
中的條文2.4.3指出:「當裁判示意下放槓鈴後,運動員必須將槓鈴從身體前方放下。而
手部在槓鈴位置低於肩膀之前不得放開(原文: After the Referees’ signal to
lower the barbell, the athlete must lower it in front of the body. The grip
on the barbell must only be released when it has passed the level of the
shoulders.)。」[10]
上古時代的大力士都是將重量從地上舉起,那是一個秀場與馬戲團當道的時代,且在當時
還並未有人在做槓鈴深蹲,甚至深蹲架(power rack)在1950年代以前也還未被發明出來!
大力士們表演時的場地不外乎都在草地或是臨時搭建的木製站台上,那似乎是最早能被稱
為舉重台的地方 {圖19.}。
是的,當時所有的舉重方式都是需要在試舉結束後將槓、啞鈴用最能保護自身安全與地面
完整性的方式下放,舉重運動只要在室內都勢必需要為地面保護做些措施,「舉重台
(weightlifting platform)」就因此而誕生了! 舉重台被設計出來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
讓舉重者有專屬的操作空間以保護彼此的安全,附加價值還有保護槓鈴與槓片、保護地面
、吸震、防止槓鈴反彈、減少噪音…等等效果,專業比賽場地如 {圖18.}通常都會用國際
舉重總會指定的規格最小要是4m x 4m x 10cm(長 x 寬 x 高)的木製舉重台 [10: 規則,
條文3.3.2.2];另外,非比賽用的舉重訓練台則至少會需要能容納一支槓鈴的空間,那寬
度就至少要比男子槓鈴的總長2.2m還要寬,而長度則至少要比一位正常男性的身高還高
,因此大部分由大廠出品的商業舉重訓練台的規格都是2.4m x 2m,Eleiko販售已久的商
用舉重練習台就是很好的例子 {圖20.}。
槓鈴與舉重台的歷史講到這邊就已經相當全面了,接下來就來分析各種現存可行的選擇,
才能知道最後到底要做出怎樣的舉重台。
各類舉重台的比較
舉重台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類為市面上可直接購得的現成舉重台,第二類是找專業建設
公司幫忙鋪設的專業競技舉重台,第三類是自製轟菌舉重台。舉重台能在市面上跟器材進
口商買到,但在預算考量下也有人會選擇自己製作,本段落是要與讀者分享我對各式舉重
台的利弊分析。
舉重台的目的最主要是為了讓舉重者有專屬的操作空間以保護彼此的安全,附加價值還有
保護槓鈴與槓片、保護地面、吸震、防止槓鈴反彈、減少噪音…等等效果,只要功能符合
以上設定就都會是優質的舉重台,而對小型健身房或轟菌達人來說價格與耐用度還有方便
性也要納入考慮。
*現成舉重台 {圖21.}
現成舉重台是為最方便購入並能直接投入使用的商品,目前大部分的現成舉重台都是由知
名大廠像是Eleiko、張孔、York Barbell販售,他們的共通點都是價格極度昂貴,其他國
內外的新興廠牌也有陸續做出口碑,能納入考慮。現成舉重台的價格動輒就要數萬,從
20000台幣開始到最貴200000都有。
大部分一體成形的現成舉重台都是固定規格的2m x 2.4m(長 x 寬),有些國際舉重比賽熱
身區用的舉重訓練台則為規格較大的3m x 2.5m(長 x 寬)。通常功能越多、面積越大、越
厚價格越高,還要考慮到自家空間是否能容納一個舉重台,這邊還要注意,一體成形的現
成舉重台是不太允許一個台子上容納兩位舉重者同時訓練的(拼接的較沒差),這很可能會
使舉重台耗損的速度加快好幾倍!
*專業舉重地板 {圖22.}
專業舉重地板基本上都是訂製的,不同國家的頂級舉重訓練中心都是找專業施工團隊製作
出不同規格的舉重地板,雖說是不同規格但相同的都是有超越現成舉重台的保護與吸震效
果,這類地板因為是特別為舉重設計並且要交由專業團隊施工,所以價格肯定是無法輕易
估計的昂貴。
專業舉重地板依照不同的設計,大致上能分成 將舉重台鑲進地面 或是 大面積架高地面
的類型。 前者能以俄羅斯或中國的國家舉重訓練館為例,這類型的專業舉重地板通常是
在水泥或木質地面中鑲嵌進符合奧林匹克槓鈴規格的吸震膠墊(厚度至少為6-10公分),這
對之後的更換也較方便,耐久年限也較長 [17]; 後者以台灣的國立體育大學為例,國立
體大的舉重館在不影響到水泥地基的情況下將架高的特製舉重台給安置上去,這類型的地
板的水準也是超越常見的現成舉重台,當然單位面積的價格也是遠遠高過現成舉重台,但
是肯定比特製水泥地面或全木板鋪設還便宜。
*轟菌自製舉重台
對於居家運動的族群最方便的莫過於到家中的其他房間或自家的車庫就能開始訓練了。自
製舉重台的好處就是如此,能因應自家環境與大小做出適應,而且價格相較於現成舉重台
便宜非常多,選材上只要用品質優良的木板和橡膠墊就能做出實用的舉重台了!且因為是
直接跟廠商買原料,因此在價格上其實都是相當便宜的。
此外自製舉重台的耐久度不一定會輸給現成舉重台,優點也相當明顯,就是做工上難度相
對低,只要會使用鐵鎚與鐵釘就足夠了,並不需要多高深的木工技術(木板裁切交由廠商
),且在產品折舊之後也還能為特定部件進行更換。
另外這或許才是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對於許多轟菌達人來說最有趣的事情肯定還是在自己
自製的作品上訓練,用自己做出來的場地訓練就是很有成就感吧!?
作者Senpai將各類舉重台的優缺點彙整後以表格做比較:
要為自己的健身房評估需要哪種舉重台其實不難,依照上部分的表格就能挑出適合的類型
,基本上只要吸震能力、場地彈性與耐用度都到達一定的水準之後要考慮的只剩下價格。
材料與設計-練健康最終的選擇
此段的重點為要以何種形式改善練健康的團課區,依照平面圖來看{平面圖}團課區大約為
6m x 3.6m (長 x 寬)的空間 {圖23.},必須為了此區域的功能性做抉擇,能同時保有團
課教學空間又能有舉重台功能對場館是最佳的。
舉重台的目標是要能承受無數次的衝擊,衝擊大小端看舉者的量級與實力,就目前練健康
入場狀態來看,頂尖選手登場次數顯著小於實力還在養成的素人舉重員,而一般素人挺舉
都落在100-140kg之間,沒有必要用到特製的專業舉重地板,而另外兩種舉重台都很適合
。
此外,依照有限的空間與做為團課場地的功能來看,以全地板鋪設的專業舉重地板和自製
舉重台會更合乎標準,畢竟現成舉重地板會使地面被劃分成有高低差的區塊,針對平衡感
不佳的中老年客戶有高度風險;另外,若每次團體課前都要拆裝舉重地板則會有高度人力
成本,因此現成舉重台無法勝任。
最後是價格與使用效率,專業舉重地板的鋪設需要專業施工團隊與系列材料,未來的更換
與翻新也會成為麻煩,需要最高的成本;現成舉重地板雖然價格相對實惠,但一個台子只
能容納一名舉重者,單位面積使用效率最低,且無法在室內設計上完美融入健身房風格,
缺點繁多;而自製舉重地板因為材料便宜且製作簡單,更能因為材料與工法達到超高品質
,甚至也能全地面鋪設使單位面積使用率像專業舉重地板一樣,因此會是最適合的類型!
決定以最佳效率自製舉重台之後,Senpai希望這個空間能容納四組舉重員同時練習,主要
是舉重運動的特殊性使舉者方圓1.5-2公尺內生人勿近,但很多有經驗的舉者一起輪流試
舉倒是完全沒問題!
方案一:
如果買四座現成舉重台放在該區域 {圖24.}除了放不下而且太醜還會讓地面凹凸不平,無
法勝任團課區的原生功能。
方案二:
直接用低成本做高品質的全地面鋪設明顯是最佳決定,Senpai原本的設計是讓舉重者面對
團課區的唯一一面鏡子 {圖25.} ,這設計雖然不錯,但無法達到空間最大化利用。
方案三:
且依照以往的經驗,只要有人硬是在中間訓練就會影響到其他人,為了一改一人霸佔整個
空間的問題,我方決定將舉重台的方向從面對牆壁轉為面對空曠區域,以期達到最大場地
利用,或許有人會說不面對牆壁就沒辦法看鏡子了!? 練舉重看什麼鏡子啦 {梗圖26.}
(剛學習的時候要啦XD)!
設計圖應運而生啦 {圖27.}! 身為一位戰力超群的前研究者,隨時隨地用PowerPoint畫
出陽春設計圖不過分吧?
把材料攤開來,總共有大量木板、大量橡膠地墊、鋸刀、白膠、亮光漆、鐵鎚、釘子。
製作方式只能簡單帶過,真實的流程還是看縮時畫面比較好理解。
簡單來說,能歸納成以下幾個步驟 {圖28.}:
1. 一開始就要丈量場地的大小並確認自製舉重台的最小有效大小,之後才能備料。
注意: 最小有效大小是舉重台能容納一支槓鈴與試舉的大小,因此至少要有長與寬為
2m*2.4m(長為人臉前後朝向的方向,寬為槓鈴橫擺的方向)的大小;另外舉重台周圍還
要留出空地以免槓鈴反彈撞到牆壁或周圍其他物品。
2. 重新丈量區域,並照著事先畫好的格線開始鋪放地墊與第一層木板。
3. 用白膠黏貼木板;黏完木板後務必拿重物壓制,以免木板彎曲的力量使黏好的木板分離。
注意: 鋪完地墊與第一層木板才能黏第二層木板的原因是兩片木板黏合後的重量不是一
般人能駕馭的,連微調位置都會變成一件苦差事!
4. 等待黏著劑凝固時(白膠大約30分鐘即可),將釘子釘入幾層木板之間加固木板。
5. 建議在木板表面塗上透明漆,除了能增強木板的耐用度之外,還能為舉重地板增添閃亮亮
的質感。
6. 靜置一個晚上後就能使用啦! 開箱畫面在影片裡面。
完成樣貌 {圖29.}!!!!!!!!!!!!!!!!! 雖然我們都對這成品很滿意,但如果有改良的需
要我們是不會吝嗇的!
附錄:
Senpai提供給有場地限制且沒有要全地面鋪設舉重台的轟菌達人一個簡單的設計方法 {圖
30.}。能依照Senpai的設計,或是自己按照自己的意思設計出來。
1. 首先一定要是設計舉重台,尺寸建議至少長寬各達2m x 2.4m,只能大不能小。
2. 接著丈量自家場地的大小是否足夠容納,並且舉重台週圍至少有50cm的空地做為槓鈴反彈
的緩衝區域。
3. 建材行叫料(木板:2m x 1.2m x 1.5cm*4; 2m x 1m x 1.5cm*2);與地墊廠商購買地墊。
以上材料均需要裁切,尺寸僅供參考。
4. 在踏板及橡膠地墊底下先鋪上至少3cm厚的木板底座,此方式能整合並加大衝擊傳遞到地
面的面積。
建議將木板以白膠黏住。
5. 在木板底座上鋪設舉重台踏板及吸震墊。
6. 用鐵釘固定後完成。
我的合作團隊們也幫我拍了一支淺顯易懂的影片,非重度知識愛好者看影片即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RX2p-wL2a8
參考資料:
1. Chaline, E. (2015). The temple of perfection : a history of the gym.
Clerkenwell, UK: reaktion books.
2. Todd J. (1995). From Milo to Milo: A History of Barbells, Dumbbells, and
Indian Clubs. Iron Game History, 3(6): 4-16. {圖8.}{圖13.}
3. Chapman, D. (1995). Hippolyte Triat. In Edmond Desbonnet’s Les Rois de la
Force. Iron Game History, 4(1): 3-10.
4. Brenner, M. (1870). texts Gymnastics for ladies. Self-published, in the
UK. {圖5.}
5. Desbonnet, E. (1911). Les Rois de la Force(The King of Strength).
Librairie Berger-Levrault, Paris. {圖4.}
6. Todd J. (2003). The Strength Builders: A History of Barbells, Dumbbells
and Indian Club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Sport, 20(1):65-90.
{圖9.}
7. Beckwith, K,A. (2006). Building strength: Alan Calvert, the Milo Bar-bell
Company, 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American weight train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PHD thesis.
8. Rogue Fitness. The Milo Duplex is the Most Beautiful Bar Bell Made-
Strength Magazine- May, 1927. {圖10.}
https://www.roguefitness.com/theindex/article/the-milo-duplex-is-the-most-beautiful-bar-bell-made-strength-magazine-may-1927
9.Thom Van Vleck. (2010). The sheffield showdown- Saxon vs Sandow. USAWA. {圖
14.} https://usawa.com/the-sheffield-showdown-saxon-vs-sandow/
10. AJÁN, T., et al. (2020). IWF 2020-Technical and Competition Rules and
Regulations. Budapest, Hungary: International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
11. Lincir, T. (2001). Why Olympic Bar Cost What They Cost. National Fitness
Trade Journal.
12. Fair, J, D. (1987). Bob Hoffman, the York Barbell Company, and the Golden
Age of American Weightlifting, 1945-1960. Journal of Sport History, 14(2):
164-188.
13. Heffernan, C. (2017). From Waffles to Weightlifting: Eleiko Barbell.
Physical Culture Study. {圖15.}
https://physicalculturestudy.com/2017/06/16/from-waffles-to-weightlifting-eleiko-barbell/
14. Cyprus Weightlifting Federation. (2016). About Weightlifting.
https://www.weightlifting.org.cy/weightlifting/
15. The Olympic Studies Centre. (2017). Weightlifting: History of
Weightlifting at the Olympic Games.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圖17.} {
圖18.}
16. Bonini, G. (2001). London: The Cradle of Modern Weightlifting. The Sports
Historian, 21.
17. 中原運動地板網站。(2020)。奧運會舉重台地板緣何砸不壞。
https://www.zhongyuantiyu.com/diban-news/1689.html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3.252.2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619969049.A.9F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