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鏡好聽詩人節 #也許我們曾經是詩人
#編輯安坑金城武來聊聊 #為什麼詩人要親自唸詩
對詩人來說,文字通常是充滿聲音的。看到什麼字,就會在腦中浮現韻律、腔調。只是擅於使用文字表達而已。這樣說來,如果克服了技術問題,詩應該也可以不立文字,直接用聲音表達吧?
-
我們太依賴眼睛,也太習慣文字了。任何創作都源自感性,這些能激起感受力的元素,都是引發詩人寫作的關鍵。一個詩人能夠寫詩,理應對於讀詩也有表達的慾望。鏡好聽目前錄製的詩集,都是請詩人親唸。因為我們相信詩人把詩寫下,再重新朗讀/詮釋自己的作品後,會產生獨特的火花。詩人如何想像一首詩的誕生?回到生活,他們又是如何與詩產生連結,被詩拯救、包容,甚至產生影響力?針對這些疑問,於是策劃以下幾場「筆談」,希望大家能從中找到共鳴,或發現自己是有能力親近詩、成為詩的。
-
在鏡好聽詩人節企劃中,我們策劃了三篇專題,包括邀請屢獲文學獎項,追求詩作的極限的詩人們,如陳昌遠、蔡翔任、曹馭博參與 #詩人談詩 。或愛讀詩之人,聊詩與聲音創作的共生關係,如郭霖、煮雪的人參與 #詩人讀詩 。並策劃 #好聽人物 專訪宋尚緯、徐珮芬,談詩與人的各種連結。
-
未來鏡好聽將持續邀請詩人們,讀自己的詩,每月至少更新一本詩集。讀詩、聊詩、聽詩,相信對愛詩的你來說,缺一不可。
-
一起來療詩,看更多詩人節消息
►https://mirrorvoice.pse.is/3gwxnj
-
想聽詩,現在就下載鏡好聽!
🎧️全新iOS APP上線,現在就下載 ►https://pse.is/3hjdl6
📌註冊會員並加入訂閱方案,就能抽好禮!
立刻參加►https://pse.is/3h975y
-
#鏡好聽 #想聽愛聽就在鏡好聽
同時也有7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二集 你們篳路藍縷 我們顛沛流離 ~高金素梅2021.08.30 大家好,我是高金素梅 吉娃斯.阿麗,今天開始有五天行程,探訪宜蘭、花蓮ㄧ系列的殖民遺跡。 首先,來到宜蘭烏石港,226年前,漢人吳沙率ㄧ千多人在這裡登陸,開始了無盡的開發……。 四百年前,遠在漢人、西班牙...
一首詩的誕生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曾元耀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一棵樹幹倒下,仆在步道的邊坡
步道就有了肋骨
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
芒草搖擺地說
我們會在土石上生兒育女
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
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
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
從石頭的排列與安置
可以觀察先民手腳的進與退
石工與體力是步道流淌的血
山頂人用手撥開龍肚的毛髮
以卵石鋪出新生的小血管
讓步道緩緩路過三合院的古老
路過土角厝身上的泥濘
以西河移民手上的繭,新生土地的堂號
我們手中的鐵鍬,是步道歷史的基因
閃著雄性光澤,繼續在紅礫石的間隙
崁入風聲、雨聲的秘密
在大肚山斷層挖掘出
先民在砂岩的印模
有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以及
深埋在地底下的築路傳承
在殘存的保安相思林裡
可以看到時間的影子與線條
百年緬梔花倚在土地公廟的身上
以一種療癒的姿勢觀賞旅人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本詩獲2019年第八屆臺中文學獎新詩首獎)
--
◎作者簡介
70 歲。中山醫大醫學系畢。內科精神科醫師。鳳山信元診所執業。曾獲林榮三、鍾肇政、吳濁流、星雲等文學獎。(出自《第八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
◎小編蕭宇翔賞析
「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個能夠延長人類感受力之視角的人,能夠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為他指出一個好機會,一個可以追隨的模式。」——約瑟夫‧布羅茨基
我想將這首詩放置在藝術史的地基上審視。我想了解,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它能夠或不能提供什麼;開通或者躲避了什麼。換言之,我也願意將自己置入文明史中自審,一個智窮計盡的人類所面對的困境。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這兩句詩讀起來頗為順理成章。「文明──盡頭」的句勢帶來一種悲劇的完結感,而「荒野──起點」則帶來創世紀的啟發。對比的淨結果就是,發出對古老、對自然的昇華與追崇,面向土地、反璞歸真,這是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但這直接無視了古道也是文明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這是抒情語氣的常見缺陷──無可自拔的概括。在接下來的三句中更為明顯。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為了」──這個句式飽富抒情野心。穿越到巫覡年代,賦形於萬物,呼風、喚雨、種樹──「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隱喻雖誇張,卻足夠明確。基於樹的生長的確就是時間的標記,在植物學上我們可以參照年輪;在過往文學中,〈項脊軒志〉曾寫過:「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但歸有光的文字之所以動人,因他提取的是「現實的質量」──妻子的死亡,她死前真的手植了一顆樹──而非提取抒情的氾濫。
至此,第一段至少揭示了一個形而上的主題,那就是對時間的觀察。
第二段,有趣而飽富創造性的意象出現了:肋骨。從作者論上,我可以輕易推斷這是因為其職業背景,但我不願這樣做,因為我相信任何創造性的東西,或許只是「物質」在試圖表達自己。因此我蹲下、細看,並有一些發現。
比起「倒下的樹幹」,芒草與「肋骨」還更加相稱。因為肋骨是骨骼的自然生長而非「破壞後」「倒下」的遺存;因為,為了保護臟器,人類的前三根肋骨在斷裂前能承受一百八十公斤,而相較倒下的樹幹之腐爛、脆化,芒草的繁茂與肋骨更加神似,況且,如果你拔折過芒草,會發現它強韌得不可思議。
還因為希伯來創世紀神話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那時宇宙比現在輕盈八十億個靈魂,而一男一女將被放逐到大地上「生兒育女」。那男的叫做亞當,女的叫做夏娃,後者來自前者的肋骨。
或許正因受到「物質」的吸引,或者繆斯向他口述詩句的緣故,作者才會從樹幹寫到肋骨,再寫到芒草、生兒育女。無論如何,我感覺作者來到了一個強大象徵的邊緣,相當迫近了。
但它掉進了術語惰性的漩渦。若非如此,其後的「血」、「毛髮」、「小血管」、「基因」就不會蕈狀雲似地井噴。
它們都有同一傾向,那就是將物質一律等同為生物,並將自然現實完全客體化、外部化,為了描述、形容之用。此作詩法與解剖學無異。在此,作者幾乎不用形容詞,我們知道形容詞一向使人起疑,而當事人知其風險。他改以象徵體系的架構來規避其風險,同時增加了權威性、可信度、新鮮感──以生物學辭彙為素材。不用形容詞,但所作所為仍只為了「形容」這一效能。哪怕實際上,生物學與南寮古道一點干係也沒有。這僅僅因為作者的選擇:將自己的修辭凌駕一切,使自然現實變成客體,乃至附屬品。而這在邏輯上,與此詩開頭所展現的初衷相互違背。
正如我們不會為了找到鳥類歌聲的源頭而解剖一隻鳥:該解剖的是我們的耳朵。
如果讀過布羅茨基的名詩〈黑馬〉(Был черный небосвод светлей тех ног…),就會明白我為何反對這種姿態。如果自然真正昇華,真應受推崇,那麼也是因為它的吞噬與人的渺小。〈黑馬〉驚人的結尾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這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Archaïscher Torso Apollos)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人類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手伸向我們。
同樣的術語漩渦存在於另一條路線,即「南寮古道的建成」作為一組套語。諸如:「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它們的共同點即賦予這座先民的工程一種宗教的玄密、文明性,並融合自然。這種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無法延展我的感受力,沒有將思想帶到所希求的更遠,但我也絕非期待它傲慢或絕望。情緒固可轉為空間與情境,但它仍指涉一個人的心靈。
最後一段投射了這心靈。
它最終回到了對時間的觀察,也是一開始所拋出的主題。這完全是意料中事,「時間──空間──時間」的夾心結構,肇因於對空間失去了耐心,或者智窮技盡。當我們窮盡空間,就只能走進純粹的時間,譬如天堂就是空間的盡頭,故而天堂順理成章「永恆」。此詩的開頭就已預示了這宿命的困境,直到詩的中段再也無法從空間(古道)中開挖出更多質量,就必然要面對:時間,作為一個觀察物的抽象龐然,探討的乏力感。最後寫: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它的結論是:時間並非理所當然。
我確信自己看見了一股不對勁。這形上學的抽高、迴避、虛擬、簡化、懸空──這面對「時間」的困窘、試圖但以失敗告終的概括、面對絕望的荒誕感。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這一格言式的句子,將自己趕入因和果之間的均勢──簡化,無疑是對「無限」的恐懼,但它給人一種太平盛世、自信、智慧的口氣。這句話暗含的潛臺詞是:「難道你以為時間是理所當然的嗎?」無形間凸顯自己在觀察層面上的高度。這距離「自詡掌握了時間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但仍讓你感覺在對時間謙恭。相比之下,布羅茨基在〈世紀末〉所寫的絕望,誠懇得多:
「誰能預見時間的獰笑
橡皮擦般抹拭掉一切
彷彿它們只是筆記本裡的
膽小塗鴉。不存在人,或靈魂
到那時,時間陰險的步伐
已走完了。」
同樣是登走古道,讓我們看看楊牧所譯的W.B.葉慈是怎麼寫的:
「每一個偶現的罅隙或凹痕,
依稀就是水流或雪崩紛杳,
或是仍然飄著白雪的高岡。
雖則無疑那梅花和櫻枝
正把小小的半山屋渲染薰香
那幾個中國人朝它登臨,而我
欣然想像他們終於就深坐其中:
從那裡,對高山與遠天
對著全部悲劇景觀,他們逼視。
一個點明要求些悲愴之曲;
精湛的十指於是乎開始調理。
他們的眼睛夾在皺紋里,眼睛,
他們古老發亮的眼睛精神奕奕。」──〈青金石雕〉(Lapis Lazuli)
其實這並非一首描寫登走古道的詩,青金石雕是葉慈七十歲所收到的生日禮物。這首詩的前三節全然不提石雕,寫的是彼時西方文明所面對的危機:二戰。而引文是詩的最後一節,是藝術史那滾動的捲軸所奔往之處,同時也是文明史所奔往。它試圖揭示:縱然腳下的現實痛苦無比,獨裁者、集中營、炮火重擊──仍然深信:純粹的物質能帶給我們慰藉的實感。
這與中國詩歌傳統「因物起情」完全不同,楊牧認為,它突破了「傳統的詠物詩」。「因物起情」並無不好,但一位偉大的詩人最終能使情「超越」物,發揮物質本身的極限,乃至加速度突破,帶來穎悟的震盪與實感。在真實世界的質量中提取出超現實,發現一個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回憶──發動抒情。最終,我們會感到自己的一種殊異性,一種自我專注,一種要完成自己、完美自己的努力。如同黑暗中的燈盞,如同沙漠中的珊瑚。
或者,在台灣,如果真的到了高山,我們會在大甲溪上游的河床上發現一截鯨魚肋骨的化石。如果你也渴望看它一眼,你就會明白我多麼渴望見識一首詩的誕生。這種殊異性就是文明的基礎。因此,不如讓我們推翻這首詩的開頭,那過於順理成章的對比句構,不如將悲劇與創世紀顛倒因果,張開精神奕奕的眼睛,推進步伐,並看到──當荒野來到盡頭,就是文明的起點。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20臺北文學獎沒有多重身份的職業爸爸,但得獎四個有三個是東西南北飄飄飄飄到臺北的異鄉遊子,最好來一點城鄉差距。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臺中文學獎 #曾元耀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楊牧 #布羅茨基 #葉慈 #里爾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5.html
一首詩的誕生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講題:「從一首詩的誕生到小說課:文學的創作與教學」
主講人:白靈、許榮哲
時間:2016.11.19(六)下午2:00-4:00
地點:新北市立圖書館總館3樓演藝廳 (新北市板橋區貴興路139號)
內容簡介:
詩人白靈、小說家許榮哲,原本都是與文學無關的理工科學生。年輕時,他們參加了耕莘青年寫作會開設的寫作班,不料卻從此改變他們的命運,他們從化工、生工學生變成新詩、小說的文學導師。後來,他們更進一步,把滿腹的創作技巧,寫成《一首詩的誕生》、《小說課》,如今已是寫詩、寫小說者的入門必讀經典。
這場講座,白靈和許榮哲將現身說法,與讀者分享這一路走來,理工與文學,創作與教學,不斷違逆干擾,又親愛擁抱的矛盾旅程。
一首詩的誕生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二集
你們篳路藍縷 我們顛沛流離
~高金素梅2021.08.30
大家好,我是高金素梅 吉娃斯.阿麗,今天開始有五天行程,探訪宜蘭、花蓮ㄧ系列的殖民遺跡。
首先,來到宜蘭烏石港,226年前,漢人吳沙率ㄧ千多人在這裡登陸,開始了無盡的開發……。
四百年前,遠在漢人、西班牙人、荷蘭人來台灣之前,台灣島就聚居著原住民族。那時的台北是霧氣蒸騰的沼澤盆地,凱達格蘭人的家鄉;台南則是陽光燦爛、野牛山鹿遊走之地,只有一些漢人由福建來此打魚,與原住民族交易農具;當時的蘭陽平原,噶瑪蘭族早已是人口ㄧ萬人、部落數量六、七十個的安和樂利社會。
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荷蘭人來了以後,開始大量採集鹿皮,壓縮了原住民族的生存空間。西班牙、荷蘭對台灣的殖民代表原住民族長期流離的開始,但這段歷史竟被有些人說成「台灣的誕生」,流露出殖民者的傲慢。
接著漢人移民大批湧入,開始墾殖歷程。對後代漢人而言,雖充滿詩意與禮讚,但對原住民族的生存卻造成無法回復的傷害。連有良知的漢人都看不過去,清代文人吳性誠在《入山歌》中就寫道:
「牧牛打鹿釣溪魚,不識不知太古初,別有天地非人世,萬頃膏搜可荷鋤。偽呼庚癸乏軍糧,欲向山中乞鹿場,矯稱官長張紅盤,襲取其社不可當。壯者僅免幼者死,老婦飲刃屠稚子,開廈運粟萬斛斗,其餘一炬同屋燬 … 。」
開發的背後,也出現了無情的搜括與殘害。
民國65年,民歌運動創始者李雙澤創作了「美麗島」這首歌,其中有段歌詞:「篳路藍縷,以啟山林」。當時,林雙澤的好友排灣族盲詩人莫那能說:「你的篳路藍縷,我的顛沛流離」。
不同的位置看歷史,結果自然不ㄧ樣。外來入侵者歌頌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顛沛流離的原住民族卻只能低聲吟唱「可憐的落魄人」。
《尋訪遺址 認識歷史》第ㄧ集
日本神社在台灣
https://reurl.cc/GmW44W
一首詩的誕生 在 小肥Siufay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小肥將於今年推出全新專輯「Siufay Modern Classic 2010 – 2020」,這是一張關於香港樂壇近十年間充滿具代表性的音樂史詩(Music Epic)專集,全碟由陳輝陽監製及重新編曲,透過小肥在2021年這個時刻重新演繹當中由2010年至2020年間的11首經典廣東歌及1首全新作品,以歌曲娓娓道來香港過去十年的始末。當中裡頭存在很多不同意思,舊作品在某一個時刻誕生及走紅時正是代表著某種意志。但到了這個2021年的新時刻,由陳輝陽及小肥從另一種角度、另一種感受去重新演繹所產生了新的化學作用及新的共鳴。
第一首主打歌曲〈青春頌〉由 小肥 x Serrini 重新演繹,詮釋歌曲中的無奈、憂愁、光輝和燦爛。
---------------------------------------------------------------------------------------------------------------
各大音樂平台收聽:
iTunes: https://apple.co/3ylaGPg
Apple Music: https://apple.co/3ylaGPg
JOOX: https://bit.ly/3hqfvkk
KKBOX: https://bit.ly/3eLrN4P
MOOV: https://s.moov.hk/r?s=IlM6GG
YouTube Music: https://bit.ly/3bqKg4G
Spotify: https://spoti.fi/2R8SjMJ
Tidal: https://bit.ly/2RPrtZS
Amazon Music: https://amzn.to/3hvRrMZ
---------------------------------------------------------------------------------------------------------------
《青春頌》
曲:藍奕邦
詞:藍奕邦
編:陳輝陽、倫偉傑
監:陳輝陽
(男) 若然現時士氣高昂 即管放肆任性
(女) 當你感到無力軟弱 切記不怪宿命
(男) 若然做人未算聰明 更要賣力亡命
(合) 還未要負責之際切記盡興
(男) 誰亦會隨年變老 方懂得童年多好
(女) 等不到來年變老 才懷念 那種悠然腳步
(男) 來吧趁毫無控訴 快釋穿沿途的污糟
(合) 這段少年時間 既然昂貴 大好青春要盡耗
(男) 記住要共最美的人 (合) 分享每個夜晚
(合) 別忘掉原是靠堅持醫好每個傷患
(男) 既是有力挺起胸膛 (合) 即管好好作反
(合) 無懼雨水沾濕兩眼
(男) 無用聽誰來勸告 一街的人言滔滔
(合) 不需坐下來計數 前行吧 你想做 全意做
(男) 如沒有無窮氣數 也可跟神明賭一鋪
(合) 這段少年時間 有誰無悔 大好青春要消耗
(合) 記住要共最美的人分享每個夜晚
(合) 別忘掉原是靠堅持醫好每個傷患
(合) 記住趁尚有些本錢簽多一些帳單
(合) 如若你還淘氣 你還強壯
(合) 盡管出走別折返
(合) 無需定立時限 如風一般往返
(女) 人未老 (男) 還未晚 (合) 還未到盡頭記住來放心荒旦
(合) 若生命是無限 何必自定界限
(合) 大好青春就要多貪
(男) 記住要共最美的人分享每個夜晚
(女) 別忘掉原是靠堅持醫好每個傷患
(男) 記住趁尚有些本錢簽多一些帳單
(合) 如若你還淘氣 你還強壯 盡管出走別折返
(男) 記住每日盡興歡騰 (合) 通宵至到達旦
(合) 別忘掉原是以單純 (合) 體恤每個災難
(合) 既是有力挺起胸膛即管好好作反
(合) 無懼雨水沾濕兩眼 年月燦爛
---------------------------------------------------------------------------------------------------------------
Connect with 小肥 Siufay :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siufay613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siufay613/?hl=zh-hk
#小肥 #Serrini #青春頌
一首詩的誕生 在 李奕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wannasleep的專輯《裸雀》將於3/1上架各數位串流平台,上架前特別邀請眾學院派饒舌歌手,來聆聽他的得意之作-《黑》。
玩弄韻腳於股掌之間,概念超前部署的熊仔、江湖人稱韓老師的韓森、近期發完新專輯的湯捷aka小確幸的生活、被警察耽誤的饒舌歌手POPO J、至今尚未畢業的範例三,都對這首單曲讚不絕口。
如詩又如對話的作詞方式、超群的聲音表情掌控能力,被眾人評為揉合三小湯、蛋堡、leo王、PiNkChAiN紅粉鍊人等人風格,於這首三分鐘的單曲。
被各家樂評、顏社老闆迪拉分享、在StreetVoice排行榜颳起一陣不小的旋風。有在持續diggin獨立饒舌樂的老饕,都知道這位不只演唱也編曲的創作者。近期低調將Instagram清空、YouTube作品設為不公開,原來就是為了新專輯《裸雀》的誕生…
2021.03.01,《裸雀》即將上架各大串流平台,
Stay tuned.
(文案為柏宇老師提供
@jimwumakingbeat
一首詩的誕生 在 畢仙蓉老師朗讀從吳錡亮詩作看一首詩誕生不易 的推薦與評價
若是您喜歡我的作品,請於分享時,註明作者及原著連結,禁止全篇或部分複製、轉貼。感謝聆賞!更感謝喜愛!陽春錄製錄製地點書房錄音器材錄音筆好詩若 ... ... <看更多>
一首詩的誕生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的推薦與評價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145948 個讚· 2107 人正在談論這個。從零到一的來讀新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