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傭兵》:范達美 60 歲,還能一字馬劈腿,你還要強求什麼?】
https://bit.ly/3jMZmol
.
史蒂芬席格今年 69 歲,而尚克勞范達美如今 60 歲,他主演的新電影《末代傭兵》正在網飛上架,這似乎可以看作范達美,對一輩子票房成績被席格壓在地上的復仇:至少電影裡范達美還能在地板與天花板使出一字馬劈腿,而合氣道對席格來說,已經是個久遠的夢。
.
下圖,是1985年《拳霸天下》(或譯《血點》)裡的范達美,與2021年的范達美。幾十年歲月星霜,高度始終不變,他說他會繼續鍛鍊肌肉到70歲,這已經是一種極高的成就。
.
妳看文章,我不會說《末代傭兵》是多麼值得一看的電影,法國喜劇電影奇妙地仍保留上世紀神經喜劇的韻味,這種小打小鬧調調實在不是人人能接受(咪兔),《末代傭兵》其實跟成龍現時電影也沒啥差別,但重點是,妳能在《末代傭兵》看得出來,范達美能給予的,其實比電影留給他的空間更多。
.
舉個例子,不妨看看文中提到的《保鏢》:一位初老的舞廳保鏢,與年幼女兒同住,經濟狀況不佳,一次意外弄傷了客人遭到解僱。同事介紹他去脫衣舞廳工作,但這卻是掉進另一個黑暗深淵的開始。
.
開場一段群毆戲,范達美沒有使出一字馬、沒有迴旋踢,他被打得七葷八素卻仍不放棄,真實動人,保證你開始看就停不下來,同時感受 60 歲的范達美可以給到多少。他不裝逼、台詞少少、壓力全累積在抬頭紋,現在的他,做狗熊更像英雄。
.
《保鏢》在幾個平台都有上架:
myVideo: https://www.myvideo.net.tw/details/0/330726
Catchplay+: https://www.catchplay.com/tw/video/1868777d-1b59-4bcc-aa81-8e2e27c396b6
.
預告:我寫了《絕地雙尊》30週年紀念文,會提到更多范達美,敬請期待~
七傷拳台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年底了,來總結一下今天最大的事件,關於那個不能說的病毒。照例,信不信由你,有認識我朋友的,或許還有私下對話紀錄可以翻。
總之,我個人最大的收穫是,對情報與資訊作戰中,非理性因素的認識,也更能明瞭近代幾次大戰,為何有更強大的武裝,卻敗給意志力更強的對手,其背後的原因絕不簡單,非是用物質與精神兩因素帶過,而涉及到深層的意識。
這篇有點長,其實不大適合放臉書,不過管他的。XD
這個病毒最早應該可以追蹤到去年9月,香港反送中事件,耳聞到一些有醫衛專業的情報人員進入香港,當時大家在猜是大量使用催淚彈,會降低免疫系統。10月底開始覺得不對,因為這些人消失了,跑到中國內地去,知道的人都一頭霧水。11月才傳出,美國CDC有人懷疑SARS ver2好像出現了。12月底就是各位都知道,台灣有人意識到中國武漢出大事,迅速提升應對層級。
不過,我們是運氣很好,一連串的時運,真的不要大意。
第一,就是SARS造成台灣重大傷害,讓之後的醫衛體系戒慎恐懼。
第二,南部每年應付腸病毒、登革熱,追蹤的經驗很多。
第三,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民進黨執政。
正確的說,是組織核心成員,掌權者與權力者身邊,醫衛體系出身者占比全球最高。前現副總統陳建仁、賴清德,時任副院長的陳其邁,全部都經歷SARS,非常了解外行領導內行會如何。馬英九造成的台北市悲劇,對當時內情稍有了解者都知道,是政治高層強押執行的結果。
沒有這些親身經歷,經驗豐富的人在第一時間做出決斷,台灣早就淪陷。戰略上的不變道理,所有的失敗都來自於「too late」,防疫就是一場戰爭,尤其對手是中國。
為何我前面說,對資訊與情報有點更深的體驗,因為美國CDC早就知道中國出事,為何政治層面沒有動?去看看川普在12月底到1月的團隊,只有一個算是醫衛人,還是偏民主黨的,事實上還真的很挺民主黨,換作是你會信任他?川黑那邊也別鬼叫自己正確,到今天還在相信CHO,足證根本不在乎疫情,只在乎反川。
我有這個體認是,1月知道大事不妙,卻沒有聽到後勤體系做出應對,私下提了一個memo給認識的,希望讓指揮中心知道,萬一中國台商大批回台,怎樣因應。事後證明我太過擔心,他們早就有準備,不是他們沒想到,實情是醫生們還真不知道,萬一台灣疫情炸掉,怎樣動員國家整體後備去撐住社會,這算是軍事戰略的領域。
所以陳時中他們怎麼做?用醫衛專業去做,直接把病毒阻絕在國外。有點概念的人應該都知道,要做到讓台商不回國,檢視電子足跡,使用手機定位自主隔離對象,這牴觸到多少法規。若不是政治面得到支持,可能嗎?
各位想像一下,假設蔡總統1月開防疫會議時,除了衛福部長以外,全部都是經濟、貿易專業,以及DPP最多的社運跟人權專家,會發生何事?手上資訊100條,只有1條支持先封鎖再說,其他99條都在說封鎖對經濟不利,隔離法條太多違法,不讓台商回國傷害人權,最後會怎樣?
膝蓋想也知道現在早就炸的亂七八糟。
簡單說,我想的是最糟的結果,因為我認為DPP會屈服在人權之下,讓大批台商還是回來。而當時的指揮中心早就決定防疫視同作戰,先擋住病毒其他再說。
換軍事說法就是,我想的是共匪已經登陸台灣,需要打城鎮巷戰。指揮中心是決定讓解放軍連登陸艦都上不去,用飛彈跟戰機炸到一片木筏都過不了海。後來知道我們1月份就採取戰爭思維,並用了現代軍事作戰的管理模式,我就放心不管了。
真的不用擔心打開啥米潘朵拉盒子,誰誰誰誰在蓋牌。
因為,就我們手中看到的資訊戰狀況,會相信這些資訊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只看深藍資訊群組的,另一種就是被左統訊息影響太深的那一批左派。
統稱被中國資訊戰滲透的那一些人。
但各位覺得可以高枕無憂?想太多了。用軍事狀態來比喻,台灣的確做的很好,但在資訊戰跟中國滲透的部分,我們現在比較接近一次大戰的馬恩河之役,動員所有後勤與義勇軍,終於擋下德軍進攻巴黎,然後挖了連到大西洋的壕溝陣地。敵軍依然想著怎樣破壞壕溝,打破陣地戰的困境,不管是使用毒氣還是飛機。
中國正面作戰打不下來,就採取敵後作戰,利用俾斯麥當年就在警戒的社會主義者,這些人1戰後慢慢被共產主義者取代。各位看戰史,只會知道硬實力的比較,以及很淺的文化影響,若涉獵夠多就會發現,當時的社會氛圍並沒有那麼單純。
法國擋下德軍攻進巴黎後,巴黎與後方城市不到一年就又恢復歌舞笙歌,知識分子亟欲收回交給軍方的權力,報紙媒體與反政府的社會主義者、共產份子合作,攻擊政府消極不作為。更有甚者,主張是推翻政府,換人做做看,為何?
跟現在深藍的神經病一樣,覺得政府蓋牌無能,換他們去做早就打贏。怎麼做?不要打壕溝戰,組織大軍殺進德國中心,三天抵達萊茵河、七天直指柏林,每一個都自比拿破崙。宣傳手法通通一樣,壕溝戰是政府蓋牌的表現,戰時體制是為了要擴權摧毀民主,你看看比利時邊境那場戰役,「德軍突破了1公里欸」,有夠無能的。
各位看看像不像?
你們以為結束了?這些人才不會停,1戰勝利後這些扯後腿的就開始竄改記憶,告訴大家將軍很無能,若當初給他管早就打贏,跟某個市長一模一樣。洗了20年,等到2戰爆發前,還在那邊說國際社會主義者應該大合作,共同團結反戰,我們左派要消滅邪惡資本家,共創美好與沒有戰爭的世界。
結果是2戰開打,法國軍備武裝都不齊備,德軍一殺進來,聽信左派和平論,認為不值得為法國流血的年輕士兵,被突破防線後就迅速潰散,一點都看不出父祖輩於1戰時,自動自發重組陣地,抵禦侵略到底的樣子。
誰害的?戰後沒有一個左翼共產知識份子承認,又回頭去寫要對抗資本家,繼續洗腦下一代年輕人,「這個社會主義不是真社會主義,那個共產主義是假的,我們才是真的」。
誰管你真不真,讓國家整代人放鬆懈怠,最後投共讓國家覆滅才是真的。
咦?我為何又彎過頭來罵人?
各位啊,你們以為2021會更好?2018原班人馬現在就在摩拳擦掌要複製2022了。
怎麼這麼敢?
因為戰敗沒有被踢出去,而天塌下來有更高的人扛著,那為何不再搞一次?現在已經確定台灣防疫戰士武藝高強,反正選輸了有人會負責,壓力增加的只是那些防疫的人嘛。
我的意見沒那麼複雜,防疫是戰爭,戰時體制不分左右,蠢左才會跟你說管制就是左派所以右派錯誤,大家要聽我們的。
中國對台灣的戰爭沒有停過,記得教父的台詞,誰叫你去談判的那個人就是叛徒。
注意看,誰跟你說要綏靖,對國內那些散布謠言的紅統左統,應該要放寬心胸,相信台灣人有辨別的能力。
那個就是鬼。
#我們現在還是走在鋼索上
#有人要你跳下去就不會心驚膽跳
七傷拳台詞 在 蕭詒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天之驕女》裡的張嘉良最近又被捅了一刀。在他胸前的彈孔旁補上一筆的是他的妻子方文鈴,她看見張和情婦柯淑君在飯店裡穿著浴袍擁吻,想像自己拿著 room service 冰桶裡的冰鑿刺了上去。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張嘉良本名叫張瑞坤,在另一部劇《天之蕉子》作為反派,在大結局時身中多槍。然而,在續作《天之驕女》第一集,他卻以萬代集團千金女婿之姿霸氣登場,在機場外偕方文鈴之手,共赴財大氣粗的方家家宴。後續為財色黑化、數度再走鬼門關,身上數個彈孔都成往事了。
⠀
張嘉良同時也是那對紅出八點檔界的連體嬰姊妹、高仁美和高仁芯真正的爸爸。至於為什麼爸爸分成真的和假的、姓張的嘉良為什麼女兒姓高、連體嬰後來為什麼切開了、柯淑君為什麼老是被泡在河裡、萬代集團和億代集團到底有什麼關係 —— 你可能需要看完 22 集《天之蕉子》和截至目前 98 集的《天之驕女》,才理得清楚。
⠀
但也別慌。飾演張嘉良的黃少祺不比你知情。這一檔三立台八,就如他過往參與的台八,最晚要到拍攝前十小時才會拿到下一場劇本。那些在一集之內從死對頭變成姻親、從綁架犯變成親爸爸的情節,在前面集數演出當下,也許連演員自己也不曉得。
⠀
黃少祺與經紀人、助理一起走進採訪間。換裝前空檔,助理拿出一罐藥水讓他點眼。我問他,是拍戲太累所以眼乾嗎?他說也沒有,自己眼睛容易泛紅,原因是二十多歲時動了近視雷射手術,當年角膜處理用的是鑽石刀,在瞳孔留下十字型傷口。「但工作時,你不能讓人看到你眼睛是紅的,那樣不太⋯⋯不太好。」去年底他受訪,提及自己的健康檢查報告,老花眼、頸椎受傷、心臟問題、甲狀腺水泡、攝護腺鈣化、腎結石。我關心他身體近況,他一樣靦腆笑,說都是小毛病啦。醫生原要他回診結石問題,他拍戲一忙,也沒再回去。
⠀
⠀
⠀
#
⠀
就算看過《飛龍在天》,看過《風雲爭霸》、《神機妙算劉伯溫》,再到《炮仔聲》、《天之驕女》,還是很難想像他已經 49 歲。三立台劇 YouTube 頻道上三不五時闖《天之驕女》片場拍幕後花絮,鏡頭裡的黃少祺仍做武打,一個人對上四五個混混。武術動作倒是其次,導演懂,重點是讓黃少祺在劇情裡受點小傷,受點小傷之後理所當然要脫衣,脫衣之後就有胸肌腹肌。第 3 集,一場黃少祺與韓瑜床戲,導演不忘要她浮誇地扒開他襯衫;第 69 集,張嘉良與女婿、老是喚他 Daddy 的顏聖元泡溫泉,黃少祺自己也心知肚明:「有時候看劇本就知道,很明顯,編劇就是故意叫你去泡泡溫泉啊、淋淋雨啊⋯⋯」
⠀
被觀看是他大學時代當模特以後的事。拉回三十年前,家裡沒人相信黃少祺能上伸展台,更別說當演員,不只因為青春期後他有八年時間臉上長滿爛痘,也因為家庭背景。穿著不合腳的鞋,鬆垮的衣褲,母親獨自撫養兩個姊姊和他,黃少祺沒有太多錢打點身上行頭。但他身體練得勤,因緣際會接到內衣秀、泳裝秀,跑香港、台灣時裝節,身上穿一件三角褲,站在主辦單位請來的日本模特之間,開始學著上秀之前要除毛、在身上抹油。
⠀
那時黃少祺就已經在慢跑了。
⠀
直到如今,黃少祺一天跑 5 公里。天氣壞時跑跑步機,沒下雨時跑環東大道旁的石潭公園。小毛病是有,但體態沒話說,偶爾 Facebook 或 IG 的小盒子裡還會收到粉絲自拍裸照,恰如他 35 歲那年到舊金山遊學,在夜店裡被搭訕,男女皆近悅遠來。現在的他,會笑笑將照片刪除,轉身繼續逗他一對 8 歲、5 歲兒子。
⠀
⠀
戲劇裡,他大部份的角色總有優雅貴氣,同時卻又城府甚深。張嘉良中槍落水後,在泰國打滾二十年,商場縱橫,初登場時卻一副愛妻暖男形象;《熱血少年》裡的錢白鐵為商場利益能叫人拔掉對頭的指甲,然而身披白長馬褂、皮裘,賞京劇、談詩詞。廣為人知的《飛龍在天》飛虎,一樣出身名門,卻能為愛陷害飛龍、因怨懟父親抄了忠義堂。要說哪一面和黃少祺本人更像,其實都不,現實裡他形容自己拘謹、沉默、總是面帶尷尬笑容。私下的他,仍是不太想被注視的。
⠀
「我喜歡默默觀察人。有時候看到同事或甚至晚輩,和其他人一下子就可以打成一片、嘻嘻哈哈聊天⋯⋯我自己沒辦法那麼放。」
⠀
他說,或許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緣故,自己從小就非常沒有安全感,怕被別人討厭,嘴上永遠掛著請、謝謝、對不起。
⠀
「這樣的性格,當然不見得是最被喜歡的,但我還是不太敢活潑。你說這樣活得快不快樂?其實不快樂。但是,因為慢慢進入這個圈子,你開始從裡面找到自信。後來有了孩子,我知道我要讓自己更強大。」
⠀
所謂圈子,指的自然是演藝圈。1998 年,他被八大電視延攬,飾演江祖平主演的《因為愛你》中不羈高中生翁振宇,和台灣廣末涼子曖昧。他臉上的痘子早前被某皮膚科名醫妙手治癒,上戲時卻還是顫抖,一場與江祖平的吻戲,導演對著他叫:「鬆一點!鬆一點!」他問哪邊鬆,導演說:「你全身都緊!你知道你的嘴唇在發抖嗎?」
⠀
二十年後,《天之驕女》裡張嘉良和柯淑君各自婚後與老情人舊愛復燃,黃少祺又遇上了江祖平。現在的他吻江祖平,在幕後花絮裡竟還有閒情惡作劇,當然也不再發抖了。不過,採訪時坐在沙發上的他依然挺直身子,上半身向我傾斜;拍攝動態素材時再三詢問「我站在這裡可以嗎?站在這個窗簾前面可以嗎?」客客氣氣地。
⠀
「私下還是拘謹。但現在,當機器對著我,燈光全開,五四三二⋯⋯我就似乎什麼都不怕。」
⠀
⠀
⠀
#
⠀
從怕到不怕,是二十多部戲的操練。2000 年他因《飛龍在天》走紅,隨後戲約不斷,中台兩地軋戲。2006 年,他拍《神機妙算劉伯溫》鬧出新聞,傳言劇組過於操勞。「也不算劇組的問題⋯⋯那個時候《劉伯溫》是單元劇,有時候上個單元還在拍、下個單元就開始,變成一個人要應付四組戲,前一單元兩組棚內、下一單元棚內加外景⋯⋯」
⠀
也是台劇獨有的邊播邊拍生態,燒的是演員身心。《劉伯溫》四百多集連拍兩年,黃少祺最分身乏術的一次是早上九點開拍的外景、下午三點多才趕到,因為棚內才剛拍完。
⠀
「當然累啊!但你和導演說你真的很累,導演就回你說『辛苦了』。」
⠀
那個時候的拍攝現場,位職、輩份分明。年輕演員對角色不太有置喙詮釋的空間,不懂也不敢問,問了也不會得到回答。「你發問,導演就說:你是豬啊?豬腦袋啊?」黃少祺也被罵過,但或許他比其他人多一點心理耐受度 —— 他曾說自己的母親在 50 歲前沒笑過,姊弟三人自小就在母親緊蹙的眉宇下過活。他記得某年春節,姪女童言無忌,在圍爐時說:「為什麼阿嬤笑的時候還是皺著眉頭?」黃少祺和姊姊都笑了。
⠀
仔細看花絮,畫面裡可以看到黃少祺的劇本上寫滿了字。那是他拿到劇本之後,把台詞用自己的話順過一遍,並加上情緒銜接的筆記。通常一場戲四到七頁劇本,黃少祺背下大概需要半小時。據說,三立電視所有人都知道,棚內有一台 SNG 車,車旁常有一人低頭,始終背對人來人往,那就是正在背稿的黃少祺。
⠀
訝異的是,黃少祺在拍攝《飛龍在天》前,並不會說台語。即便母親有本省背景,他小時歷經的卻是「說國語」的時代。「我就學,硬學。」他硬學的方式是看劇,劇裡唸一句、暫停,跟著唸一句。2007 年開始拍楊佩佩的經典三部曲,現場原音收音,為了吻合戲中角色的北京腔,他一樣打開《康熙帝國》、《乾隆王朝》這樣練。
⠀
「這些東西其實沒有人教,也很少有人願意教,因為大家到現場就是拍戲。」非科班出身的他,片場二十年來只能自己教自己。飾演張嘉良這樣的商場老手,他看 Netflix 上的《金融戰爭》學習主角巴比阿克斯的言行,對兄弟出生入死、對敵人趕盡殺絕。《天之驕女》裡張嘉良對女兒好,在超商裡買大包小包零食以示好,背後原來是富豪巴比動輒送員工千萬超跑的那股勁。
⠀
⠀
時代確實不同了。如今劇組已不像《神機妙算劉伯溫》時那樣三天不能闔眼,導演也不再罵人豬。近十年,台八引入大量新生代演員,黃少祺也成了「少祺哥」,有時片場裡的氣氛,在他眼中就如他的家庭經驗一樣矛盾:
⠀
「有些年輕演員,在現場一直聊天甚至玩手機,正式開始時詞都講不好,NG,所有人在配合他,但他們都不自知。這是很多年輕人的通病。」但在家中,從小在嚴肅母親身邊成長,他不希望自己讓下一代和自己在類似的壓力下成長:「我很喜歡看到我的小孩笑,我想讓他們在一個很快樂、很有想像空間的環境下長大⋯⋯」
⠀
「少祺哥」從未在片場罵過人。自己經歷過前輩不坐不敢坐、連背台詞也站著的年代,樂見新演員們能無畏對角色提出更多可能,尤其三立台八時事哏輩出,係勒哈囉、像極了愛情、《鬼滅之刃》都入戲。近期與他對戲甚多的許明杰,在黃少祺眼中進步顯著,「顏聖元這個角色一開始比較正派,很難討喜。但明杰有找到自己的東西。他說他喜歡跟我一起演戲,因為可以互相帶動,我覺得他身上有些東西也真的能讓我驚豔。」
⠀
這些好壞,黃少祺放心裡。他說,如果新演員主動來問問題,他會回答,但假如新演員做不好,他也不會發難。「我覺得,我現在在做的,就是我這個年齡該做的事。」他說。
⠀
即便資歷已深、似乎有權開口,黃少祺決定不做讓年輕一輩害怕的前輩,連花絮裡的惡作劇都顯得無甚威嚴:每隔幾場戲,他趁掌鏡的編輯不注意,從鏡頭外跳進鏡頭裡嚇人,編輯驚呼時他笑得樂不可支。是 49 歲了,卻感覺並不那麼遠。
⠀
⠀
⠀
#
⠀
不知不覺自己也來到母親開始笑的年紀。七月初,《天之驕女》劇組在棚內為他過生日,那時他戲裡的大舅子方文賢(竇智孔飾)還沒發生車禍死亡,劇中與他不合的丈人方崇發(楊烈飾)一派笑容,方文鈴雖不在,但張嘉良和她的女兒張子婷在(是的,張嘉良除了那對連體嬰之外,還有一個和婚配生下的女兒)。黃少祺全黑西裝筆挺,卸下張嘉良的陰戾,笑著說感言:「逢九不過,所以今天算五十歲了,到了知天命之年。每過一歲,都要知道得更多、做事情也要更從容一點、更穩定一點。」
⠀
他著迷於勞勃狄尼洛和史恩康納萊的氣質,但大叔的大叔偶像是劉德華和梁朝偉。「梁朝偉,他也一樣巨蟹座,我覺得他就是一個非常沉穩內斂、低調的人。表演有靈魂,有溫度。劉德華我也很喜歡,因為他就是有一種風範,內外兼修。」
⠀
內外兼修,修的是什麼?換裝後,我們帶他沿著大路走向國父紀念館。為了付車資遲了一些下車,轉眼卻已經不見黃少祺和助理的身影。兩人腳程極快,馬上到了路口,拍攝完回採訪間時走得更快。他說拍戲節奏,習慣了。
⠀
他的急不只在步行。大兒子吃飯速度慢,以前一頓飯要吃三個小時。黃少祺為了調教小孩心思費盡,好不容易三小時縮減為半小時。
⠀
「半小時很快了。」我說。
⠀
「我自己吃飯只要三分鐘。」他說。
⠀
他也是漸漸才知道有些事急不得。去年,母親被檢測出扁桃腺癌三期,黃少祺和姊姊一起陪伴治療。直到今年九月確定抗癌成功,他更加體會了緩慢。
⠀
「你不知道要多久。那一年就是原地踏步,只有一個目標,把我母親的事情弄好。」知命之年的黃少祺,修的是耐性。
⠀
⠀
「以前只知道自己想拍好戲,想要更多好角色來找我,但沒有長遠規劃。到了這個年紀,我心裡反而有個聲音會告訴我,該慢的時候要慢。該做什麼,你要很清楚知道方向和需要花費的時間。」他仍是那個站在前輩身後、站著背台詞以等待的演員。
⠀
雖說如此,他仍在不同劇情裡穿梭時代與年紀。《天之驕女》第 23 集,他和韓瑜兩人因應劇情,得演出二十年前張方兩人相遇的情節,黃少祺身穿襯衫卡其褲,(再次)藉由打鬥救出受困的韓瑜,以拳定情,在劇中年紀是二十出頭。怎麼詮釋逆齡角色?他說重要的是眼神,眼神要有年輕人的清純,把不知天高地厚、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感覺做出來。「其實逆齡比起超齡演出,是比較困難,因為其實有時候因為你的外表狀態已經捕捉不到。縱使有很厲害的演技,像劉德華,他也不可能演大學生了。但如果還在我的 range 裡面、我還掌握得到,我就會去演。」
⠀
問他,那麼目前覺得自己 range 最小到哪?他笑:
⠀
「其實⋯⋯好像到二十多歲的年紀,都還可以?」
⠀
⠀
⠀
#
⠀
台八長壽,養起一批陪伴跨世代觀眾的劇迷。不只是七年級、八年級,各大學生群聚的網站 Dcard 戲劇綜藝版,每部八點檔幾乎集集開討論,迴響基本破百,好時破千(最近一次破千在《天之驕女》第 35 集,當張嘉良發現高仁芯設計陷害張子婷因顏聖元懷孕時 —— 呃,也就是張嘉良發現自己的女兒陷害自己的女兒時)。大學生討論高仁美的包包、討論高仁芯的黑化,當然也討論張嘉良的肌肉。靦腆、沉默、尬笑的黃少祺,二十年後成為了台灣人一定在電視上看過幾次的那個人,無論你看見他的時候他是太子、是總裁、是上海灘幫派還是木乃伊(?)
⠀
他印象最深是有次到太湖拍戲,有位劇迷從 2003 年看了《風雲爭霸》之後,深深相信黃少祺有一天會到太湖邊。那位劇迷請爸爸和阿姨帶自己,每到假日就到太湖邊上等,竟真的在兩年後等到黃少祺拍《第一茶莊》外景。她走向黃少祺,流著淚說:我終於等到你了。
⠀
有些驚悚,又有些純情。直到如今,面對不同年齡層的紛絲,他還是會想起這位等待他兩年的陌生女子。「我剛出道的時候,很多人也許 7、8 歲,那現在都二十幾歲,有的剛為人父人母。他們會忽然跑過來跟你說,我好喜歡看你的戲、我那時候才小學。那不是一種變老的感覺,而是一種激勵。」
⠀
⠀
少祺哥做好心理準備被叫少祺大叔了嗎?他說,其實他不介意。在他心中,所謂大叔也不是輕易叫得,一切內斂,終歸要能給別人一種安全感。
⠀
「那是我之後要努力的目標。成為一個有魅力、能給別人安全感的人。」那個缺乏安全感的靦腆少年,知命之年所欲,正是不讓身邊的人像過去的自己一樣心慌。
⠀
「還有,我覺得年紀越大,尺度越大,什麼玩笑都能開。人生歷練會讓你的寬容度會更大。」
⠀
怎麼說呢?他聊起模特生涯的一件小事。「有一次走 HOM 牌的泳裝,導演說要展現大海的力道,哇,排練的時候跟真的一樣,六個猛男划船啊、游泳啊,展現力與美嘛。結果,綵排沒事,正式來的時候地上噴滿了肥皂水。我們幾個模特游一游,站起身,不知道為什麼閃光燈狂閃⋯⋯平常都是女模在前面的時候閃光才會這麼密⋯⋯下台才知道,我們白色泳褲一碰到肥皂水,全都透明的,形狀完全清清楚楚。」
⠀
我問他,這是當模特時最糗的回憶嗎?他說不,這是當模特時最棒的回憶。
⠀
⠀
⠀
⠀
⠀
⠀
BIOS monthly
封面故事 2020 輯六:♡我心叔於你♡
⠀
從台灣新電影到八點檔,從在地走到銀幕的大叔身影,有時望春風,有時浪流連 —— 這些純情男兒夢拼湊出了島嶼飄撇的台 way 風景。
⠀
⠀
▍#陳平浩 專文
⠀
金盆洗手,勸世江湖 —— 高捷、吳朋奉、蔡振南、游安順、陳松勇、黃大旺 ➤➤ https://bit.ly/3hebJbC
⠀
有些叔,不能忘。台灣叔 way 三十年來怎麼變?一起爬叔歷史,與蔡振南、高捷、吳朋奉、黃大旺、陳松勇、游安順台灣直直撞。
⠀
⠀
▍#重點就在括號裡 專文
⠀
阿啾喜,大叔,與 おっさん:日子已經夠苦了,哪裡還需要反派? ➤➤ https://bit.ly/2WvCcYF
⠀
我的大叔,肩負中年的風景與哀愁。真露,金牌,KIRIN —— 叔喝的,是漂泊。
⠀
⠀
▍#BIOS 人物專訪
⠀
飛虎到嘉良,八點檔到迷因 —— 專訪國民美叔黃少祺 ➤➤ https://bit.ly/3mAfF7r
⠀
從《飛龍在天》下凡為《天之驕女》,八點檔裡打磨出的一枚好叔,演連體嬰之父,演豪門渣男⋯⋯你知道他現在身上有幾個彈孔嗎?
⠀
⠀
▍#林軒朗 路上觀察
⠀
台灣大叔街道攝影集:他說他有七個孫子,他說妻小已經不在身邊 ➤➤ https://bit.ly/2LRRPHD
⠀
路上的大叔觀察,從公園到市場(咦那個怎麼有點像我爸?),叔來叔去,總有一款大叔在你心裡。
⠀
⠀
& 𝘾𝙤𝙢𝙞𝙣𝙜 𝙨𝙤𝙤𝙣⋯⋯限量實體商品:真叔服~華麗派對紙娃娃
⠀
內附六套潮服,八頂水髮,999 純金項鍊、霸氣黃狗兄、辣妹打火機⋯⋯,行頭架勢應有盡有,等尼來愛。限量 100 份,請支援收銀。
⠀
⠀
⠀
封面統籌_ 李姿穎 Abby Lee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封面設計_ 黃詩婷
標準字設計_ 森田達子
⠀
專文撰稿_ 陳平浩
專文撰稿_ 重點就在括號裡
專輯撰稿_ 林軒朗
專輯攝影_ 林軒朗
⠀
專訪採訪撰稿_ 蕭詒徽
專訪攝影_ 潘怡帆 Crystal Pan
妝髮_ 王威翔
造型_ 鍾豚 Toby Zhong
服裝_ Onefifteen 初衣食午、SABRINA HSIEH、Vivienne Westwood
⠀
責任編輯_ 李姿穎 Abby Lee、溫若涵
⠀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