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 2020 年,除了 COVID-19 疫情造成的世界動盪,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也越來越明顯。
以台灣來說,2020 年的秋天,因為少了颱風降水,許多農田被迫停灌;再加上年末一波又一波的寒流,不少作物遭受嚴重寒害。
在這樣的變化下,「風調雨順」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而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人類活動」究竟如何影響著大自然……
*本文轉載自 科技大觀園
延伸閱讀:
從什麽時候開始,冬天變得越來越熱——用統計學的「改變點」及「紀錄」探討台北暖冬的異常現象
https://pansci.asia/archives/217924
沒有颱風的七月!颱風為何銷聲匿跡?——《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049
______________
多本好書、精彩書單、豐富書摘......
由泛科學與 30+ 出版夥伴共同策畫的 #願讀力與你同在 線上書展
歡迎科夥伴和我們一起讀.力.引.爆:https://lihi1.com/IaziH
同時也有8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最新疫情,本土確診及死亡案例,都是+0。但有5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兩例,在今年七月接種過一劑AZ疫苗。而日本再贈與台灣50萬劑AZ疫苗,今日下午抵台。還有明天斯洛伐克的16萬劑,規劃優先給第二劑施打。目前國內疫苗涵蓋率51.49%。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
七月颱風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romo【#科學腦洞時間】如果有個颱風眼比臺灣更大的颱風,會怎樣?
每到夏秋兩季,颱風就會蹦~蹦~蹦~的冒出來,雖然今年颱風大多三過家門而不入,但它的存在仍舊是我們不可忽視的威脅。
只要颱風一接近,經常籠罩台灣大半個國土,如果某天出現了一個「颱風眼」比台灣更大的颱風,會怎樣呢?
🌀 討論颱風之前,先來看看台灣到底有多大!
台灣本島位於東經120°~122°、北緯22°~25°之間,南北長約 377 公里(劃重點),東西寬約142公里,面積約 3.6 萬平方公里。
🌀 那颱風眼又有多大呢?
位在颱風中心的颱風眼是颱風環流中氣壓最低的地方,平均直徑大約落在 45 公里左右,比較大的颱風眼的直徑則可達 100~150 公里。
大家都知道,颱風分分秒秒都在變化,所以說,即使是同一個颱風,從形成之初到煙消雲散的颱風眼大小也會不一樣。
一般而言,颱風越強,颱風眼就有越小的趨勢。
所以這裡我們先假定颱風本身結構紮實,颱風眼清晰可見,太平洋上的大氣條件十分利於颱風發展,得以形成一個超、巨、大的強烈颱風。
🌀 假設這個擁有巨無霸颱風眼的颱風咻咻咻地向台灣衝來,會發生什麼事呢?
強烈颱風的中心風速會落在每秒 50 公尺以上,相當於十六級以上的風,如此強烈的風可能會把機車、路樹吹倒,基本上一出門就可以體會「我在天上飛~」的感覺。
而我們也知道,颱風是由外到內逐漸增強,颱風眼中心其實幾近無風無雨。
所以如果有這麼大的颱風眼,它又比台灣還大,那大家......其實可以享受沒有風雨的寧靜片刻。
不過啊,可千萬別掉以輕心!颱風眼通過後緊接著會出現強風暴雨,所以可別僥倖趁著這個空檔出門啊!
🌀 比起颱風眼的大小,更應該關注颱風帶來的可能災情。
颱風眼的大小雖然無法讓我們評估颱風強弱,但它的位置,有助我們了解颱風的結構與實際的路徑。
另一方面,面對颱風時,可得時時關切資訊、做好防颱準備。
現在有很多方便的防災工具,像是水利署的「智慧防汛即時通報系統」,可以推估淹水範圍、預警封閉道路,也能及時感測淹水水深,並在必要時通知民眾避難
最重要的還是不可輕忽颱風的威脅,才是最必要的喔!
_
本內容由 經濟部水利署水利規劃試驗所 委託,泛科學企劃執行
_
資料來源:
行政院農委會水產試驗所《何謂颱風?其風力大小與暴風半徑如何決定?》、中央氣象局《估算颱風強度》、中央氣象局《颱風百問》
_
延伸閱讀:
經濟部水利署防災資訊服務網
https://fhy.wra.gov.tw/fhy/Disaster/Tools
沒有颱風的七月!颱風為何銷聲匿跡?——《科學月刊》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91049
以 GPS 測知氣象資料,未來颱風假提早預報?來認識福衛七號獨特的「掩星觀測技術」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63999
七月颱風 在 台視新聞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TTV重點新聞】史上頭一遭!七月颱風沒有來!
#辣妹編:不知道會不會缺水…
---
七八月通常是颱風旺季,但今年七月卻一個颱風都沒有。以往七月中下旬,太平洋高壓會往北移,西南季風才能進到西北太平洋,發展出有利颱風生成的環境,不過今年太平洋高壓卻異常強勢,籠罩台灣附近和西北太平洋遲遲不肯走。
#七月 #颱風 #反聖嬰現象
---
【訂閱 #台視新聞 掌握新聞重點】
七月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最新疫情,本土確診及死亡案例,都是+0。但有5例境外移入個案,其中兩例,在今年七月接種過一劑AZ疫苗。而日本再贈與台灣50萬劑AZ疫苗,今日下午抵台。還有明天斯洛伐克的16萬劑,規劃優先給第二劑施打。目前國內疫苗涵蓋率51.49%。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6424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七月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中央大學首枚自製的立方衛星「飛鼠」,今年年初順利發射升空後,由於其中一個衛星電路的抗輻射功能有待加強,提前終止運作,已在七月底正式退役。中大太空系特聘教授張起維說,下一枚衛星要加強的,就是進一步延長衛星在高輻射環境的存活時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91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七月颱風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台師大光電工程研究所和日本九州大學所組成的研究團隊,七月在知名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新型高效能發光記憶體,未來可望應用在資訊加密存取、網際網路通訊技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584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