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求分享!乞求擴散!】
☆停止加入團購!已參加團購名單:https://bit.ly/2BmMqmy
☆請注意購買時可以填入名稱與應援詞,而姓名會被列在「虛擬紀念碑」上(還不清楚屆時會如何呈現),因此如果你想要留名或是有自己的話想對seatbelts說,請不要參加團購喔(得自己買)!
☆團購的名義與應援詞在下面請大家一起決定~
說實話,已經沒有太多人知道Seatbelts。所以當我知道他們將要復出辦一場線上 LIVE,而且還需要募資以籌措設備流量等費用時,我的心宛如在看《Cowboy Bebop》最後一集時的感覺相同:萬分期待,卻又同時感到低落。為什麼我們膽敢忘記Seatbelts這個名字?
會忘記也許情有可原,因為我們太久沒聽到這個名字,因為我們已經忘記《Cowboy Bebop》離開我們有多久:這是一齣 1998 年的電視動畫,至今已經有22年之久。如果你是個台灣孩子,這些年你可能看到《Cowboy Bebop》的方法有二:
1. 從精緻動畫的盜版錄影帶看到,這是那年代最快的方法,那應該大致是 1999 年初的事情(DVD發行)
2. 從後來某台灣公司發行的DVD看到,《星際牛仔》這個宛如《太空戰士》一般俗擱有力的譯名就是那時來的
3. 2000 年代某個時期,港版盜版 DVD 大量湧入光華,出現了來自一區DVD片源的便宜盜版片
也許還有從電視台播映的版本,但無論如何,在那個宅還是負面詞的 2000 年代,你沒有太多方式能看到它。而儘管只要你看過《Cowboy Bebop》,你就能聽到概念樂團Seatbelts所負責的全劇音樂,但是像我剛剛說的,看過《Cowboy Bebop》的宅宅已經少了,而後當我們繼續接看同樣由渡邊信一郎製作的《Samurai champloo》時,這部設定在幕末時期的奇幻時代劇,並沒有讓Seatbelts再度復活。因此,除了後來《Cowboy Bebop》出了一部不過不失的電影版,而讓Seatbelts能再度復活之後,我們就再難聽到這個名字。
死忠粉絲們也許還會追著他們 2001 年的 LIVE DVD、或是 2009 年的紀念版CD套裝《SPACE BIO CHARGE》,但那都只是蜻蜓點水。等於 20 年來,我們已經完全脫離了Seatbelts,他們只在妳的CD player、mp3播放器、iPod、與硬碟裡堅強地活著,透過耳機線提醒耳膜,只有他們才能造成這種程度的震盪。
Seatbelts人數不定,其實這些成員是作曲家菅野よう子(我還記得我寫成優子而不是洋子時被炎上的時候,但這就只是個未定漢字的名字)的固定合作搭檔,也就是說,你能在其他作品裡聽到Seatbelts的「片段」,況且,這些樂手成員也是來頭不小,例如日本薩克斯風數一數二的名手本田雅人、或是在南方之星舞台上也會出現的打擊樂高手三澤魔太郎(他喜歡各式花頭巾,所以很引人注目)等等,但他們離開Seatbelts之後,原本個人濃厚的性格就跑出來了,好像他們的音色也變得不太一樣了。到頭來,他們合奏時那種強烈的、嬉鬧的、隨性的爵士session感,還是只能在Seatbelts裡聽到。
所以,在《Cowboy Bebop》不會再有下一部動畫(也希望不要了)的狀況下,Seatbelts重聚的可能性,就變得虛無飄渺——直到發生了武漢肺炎席捲全球的疫情。
這是武漢可樂娜帶給全人類嶄新的改變機會,因為人人自我隔離,所以我們必須習慣遠端溝通——然後發現我們其實已經拋棄遠端視訊軟體很久很久了,全世界突然疾病亂投醫,找到了Zoom,然後在上頭想些新花樣,打發無聊的自閉時間。
但是,Seatbelts 在發動邀請全球網友一起合奏的 「Session Starducks」活動同時,他們也要藉此發動一場睽違……沒有 20 年最少也超過 10 年……的線上 LIVE 活動,名為「七夕祭」。而為了這場祭典,久違觀眾這麼多年的他們需要募資,這就是今天這篇文章的緣起。
看到這裡,你應當知道這場 LIVE 是得來不易,是你今天後悔明年會鎚頭頓足的得來不易,是等你未來有一天終於理解Seatbelts有多美妙時、會後悔現在沒有贊助的得來不易。所以我先告訴你該怎麼避免未來的你討厭現在的你:
1. 可以先閱讀官方募資說明(英日文)
https://starducks.me/crowdfunding/
2. 請到「Session Starducks」官方線上商店,購買「七夕祭」商品,購買頁面:
https://meow.diamonds/ja/merchandise/
對,沒錯,其實就是只有一件 3939 (日文thank u thank u)日圓的 T-shirt,或是一件 7777 日圓的「隊長簽名」T-shirt(還有一張 980 日圓寫著《TANK!》的貼紙)
這種募資真的是……我沒有看過這麼寒酸的等級,考慮到他們的目標:希望在 6/20 前籌到 100 萬日圓,他們就能招開「七夕祭」;而如果能在 6/25 募到 200 萬日圓,隊長就會在「七夕祭」加進許多點子。
(偷偷說鴨子隊長其實就是菅野よう子本人)
對,就是這樣,所以讓我告訴你,我一開始提到七夕祭很難完成的原因:
1. 太多人沒看過《Cowboy Bebop》,所以沒聽過 Seatbelts 大名
2. Seatbelts 沒有其他更出名的演出機會(比如幫某部《鋼彈》或《光之美X女》配樂)
3. 你需要買他們的官方商品贊助,但商品只是 Tshirt
4. 募資金額高達 100 萬與 200 萬日圓,需要賣出最少 250 件與 500 件 Tshirt
5. 等等,今天幾號……19號了!明天週六就 20 號了! 明天該死的鴨子隊長沒看到戶頭裡有 100 萬日圓她就要不爽擺爛了!剩下不到 24 小時了!
6. 請注意,買了 Tshirt 不代表以後你能免費參加線上的七夕祭,屆時你還是得買票,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樣很不划算(?)
7. 我知道這一切聽起來很像詐騙集團($3939日圓的Tshirt即便在日本也不便宜),而大家知道大王很缺錢,這讓我的文章看起來非常可疑。
希望大家在這 24 小時內(不,快剩 12 小時了)熱情支持 Seatbelts!
拜託了!請大家多多轉貼這個消息!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七 個 字的名字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你沒看過的齊秦】#你喜歡這樣的齊秦嗎
一席長髮、刷破牛仔褲…齊秦總給人浪子的形象。但剛出道時,他又是什麼模樣呢?這篇報導,恐怕顛覆你的想像。
#鄰家大男孩 #乾淨清爽 #克拉克蓋博式短髭
#如果齊秦後來一直這個造型 #會更紅嗎
#報時光UDNtime
圖說:男歌星齊秦,目前仍就讀世新的大男孩。
日期:1981/01/28
來源:聯合報
攝影:卜人美
歷史新聞
【1981-01-28/聯合報/09版】
齊秦唱出 年輕的歌聲
【本報記者 張德光】他有一雙對世事顯出漠不關心的眼睛,走起路來,神情冷峻,旁若無人。
他喜歡將兩手閒散地插在褲袋裡,晃呀晃地,口中輕哼浪漫而前衛的流行歌曲。─恐怕,他自覺這樣很新潮吧─就像街上你我常看到的鄰家大男孩。
他有個姊姊,是曾以電影「歡顏」主題曲「橄欖樹」走紅民歌界的齊豫,但他很少向人提起她,因為,他並不希望這個出了名的姊姊,左右日後他也步上民歌路途的機運。
但,他還是被人發掘了,在一所僻靜幽雅的咖啡室。他正和一大堆「同好」發出屬於那個年齡能理解的歌聲,徜徉在二十歲少男自我獨白的歡樂中。
齊秦,這個不像名字的名字,正是他的名字。個兒不高,大約一七二公分,皮膚黝黑,頭髮微鬈。
「我們家的孩子從小愛唱歌,每個人都是學校合唱團中的基本成員,甚至,我一家五口人也組成了家庭合唱團呢!」他淡然地說,一抹無所謂的笑容掛在嘴角,頗性格的。
擁有一顆年輕的心,卻不甘寂寞地將自己裝扮成老成持重貌。原來,他唇上有一排短髭,號稱克拉克蓋博式,要不是有人建議他修光,齊秦至今還陶醉在自認成熟瀟洒的夢境中呢!
「他們希望我乾乾淨淨、清清爽爽,還為我設計服裝,現在我才了解,不單純為歌唱而歌唱的人,瑣事兒還真不少!」這位目前仍就讀世新的大男孩,無意間吐露出心聲。
七 個 字的名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蔣勳線上美術館 第二季 | 寫自己的句子
第一篇
關於書法的養成(上):父親與書法
寫自己的字—
父親要求家裡六個小孩從五六歲開始就寫毛筆字。寫柳公權「玄秘塔」,歐陽詢「九成宮」,寫顏真卿「勤禮碑」。磨墨,不准用墨汁,筆用林三益七紫羊毫,紙就用坊間文具店的描紅九宮格習字紙。
後來發現這樣從幼年開始的臨帖習字訓練,不是只有父親這樣教,在華人的基礎教育中幾乎家家戶戶都拿來做孩子啟蒙教育的課程。台灣如此,新加坡如此,馬來西亞華人家庭也如此,中國大陸文革後,又接上這一度切斷的傳統,漢字書寫的訓練這樣廣泛普及。
父親教我們的是「書法」嗎?
他常常坐在孩子背後,抓著孩子的手,一筆一筆,練習「橫平豎直」。他在習字的練習裡常常強調的是姿態的端正,雙腳要平整打開,手肘懸腕,手掌握筆,手指緊,掌心虛。
父親教育的口訣裡關心的多是做人的端正規矩。
那劃分成九塊方格的規範,這樣嚴謹,只有一劃的「一」,筆畫繁雜的「龍」,放進九宮格,都必須一樣舒坦飽滿,我一生都在想:如何讓「一」可以氣勢充滿在九塊方格中,不覺得貧乏,不覺得空洞單調。
日本幼兒也有漢字書寫訓練,三歲、五歲、七歲的孩子,穿傳統服裝,父母帶到神社,用毛筆寫自己漢字的名字,或寫「天長地久」「世界和平」等祝願的句子。
漢字書法大概成為東亞文化的共同記憶。
許多曾經受漢字影響的國家努力改變文字,用拼音構造新文字,試圖擺脫漢字的強大影響。
二十一世紀了,毛筆不再是現代書寫工具,甚至,連硬筆書寫的鋼筆字、原子筆字也逐漸被電腦敲字取代,手不再拿筆書寫了,「書法」何去何從?一成不變的「臨帖」「摹寫」又面臨什麼樣的挑戰?
我喜愛王羲之老師衛夫人教他習字的「筆陣圖」,把漢字拆開成七個元素,從「點」開始,告訴王羲之、這「點」要寫出「高峰墜石」的力量。
不再是形象上的模擬,而是體會一塊石頭從高峰墜落的重量、體積、速度-⋯⋯
書法有可能從「筆陣圖」再出發一次?是重新在美學上定義「書法」,而不是一成不變迂腐頑固的臨摹。
感謝幼年時許多唐楷的規矩,讓我知道橫平豎直的基本原則,但一千年前,宋代書法已經擺脫「唐人尚法」,蘇黃米蔡,各自寫自己的字,開啟「宋人尚意」的新美學。
很懷念王羲之的「帖」,台北的「奉橘帖」「何如帖」「平安帖」,奈良的「喪亂帖」,天津的「寒切帖」,都是信,給朋友的信,給朋友的便條簡訊,「比各佳否?」你們都好嗎?
拿起毛筆,寫自己的句子,我也只想在喪亂或疫病中用今天的話語說:你們都好嗎?你們都平安嗎?
蔣勳線上美術館完整內容 https://pse.is/RFE8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