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向國民黨卻又不敢面對假論文的人,不論嘴上把自己包裝得多正義,本質就是假貨與走狗
.
你可以看到臺灣政治只有假貨與趴舔美國或趴舔共產黨的軟骨蟲
------------
陳真 | 2021.09.10 13:06 | #
在舊黨國年代,只要乖巧聽話,只要有點錢,只要忠黨愛國,凡事都好辦;透過關係,跑些形式上的流程,安插各種人事,一點困難也沒有,更何況是蔡啥小那樣一個始終和當權者緊密掛勾的土豪劣紳家族。特別是在黨校,當個什麼教授,根本就是輕而易舉。
據我了解,這個假博士真詐財的教職任命案之關鍵人物之一很可能就是當年不學無術、論文涉嫌抄襲的黨國學閥馮滬祥,近幾年因為性侵外籍女佣而入獄,但是關沒兩天就以健康為由而保外就醫。此人就是蔡英文當年的貴人,同時也是蓬萊島案的主角,當年害阿扁坐了一年黑牢;明明以翻譯代替著作,官司竟然照樣勝訴,把阿扁打入監牢。
至於LSE那邊,事後幫忙喬假學位的人之一就是LSE 的前院長Anthony Giddens,幫忙牽線的人是我在英國的一位已故舊識叫做黃國俊。當年(1998)我在英國發起反種族歧視運動(CARD),請我去演講的人就是黃國俊,演講地點就在倫敦大學。演講結束當天,返回劍橋時,我的三個好朋友就在路途中遭到英國種族歧視者的圍毆成傷,全被打倒在地。
至於LSE,雖然不是野雞大學,但它過去就有由校方高層主動販賣假學位的前科,那位假博士就是後來遭到希拉蕊屠戮慘死的利比亞強人格達費的兒子,根本沒念過研究所,論文卻有人代寫,校方公然奉上一個博士學位,所獲得的酬勞不光是鉅額捐獻,更包LSE在海外勢力與政治人脈的拓展,有助於學校擴大影響力。
幾個月前,我針對這幾個假學位的案子,寫了幾篇較為深入細節的文章,但已不知下落,簡單說就是上述這樣。
這位姓蔡的富家女,什麼都敢騙,什麼都敢做,謀財害命都不在乎了,更何況只是區區一個假學位。不可思議的是,這麼大的一件丟人醜聞,媒體卻封鎖至今不報導,而台灣人亦無所謂,國民黨更是假裝沒看見。為什麼呢?因為蔡英文是舊黨國餘孽,後來見風轉舵,由藍轉綠,假學位一事若掀開來,不但臭不可聞,而且恐怕會危及許多類似的人事案。
台灣整天高喊轉型正義,實在很好笑,自己轉自己,自己審判自己嗎?過去的黨國餘孽,現在還是黨國,而且是呼風喚雨的當權者,惡行變本加厲,目無法紀,貪得無饜,根本無法無天,轉型正義是要轉個屁嗎?自欺欺人莫此為甚。
哪天解放了,共產黨會不會執行轉型正義,會不會懲奸鋤惡,表揚忠良,我都很懷疑,更何況藍綠一脈相傳的島內黨國。所謂政黨輪替就是同樣一批人,不同時期舉著不同顏色的旗子,高喊截然相反的詐欺口號。斂財奪權才是這群政治人渣的惟一目的。台灣之所謂民主,就是這麼一回事。
美國人希望看到的也就是這樣,只要你肯當狗,肯聽話,就會有骨頭吃。你儘量貪吃沒關係,他怕的就是你不貪。有貪才有把柄,有把柄才會乖乖聽話。不然你告訴我,美國的哪個殖民政權是乾淨的?非常少。就島內來講,馬英九政府是個例外,其它全是貪腐集團。李登輝更是黑金教父,而目前掌權的全是李登輝的徒子徒孫,黑金本質,一脈相傳。
三姓橋命案 在 吳玉琴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嚴辦機構施虐者,解散德芳教養院 記者會
日前苗栗造橋私立 #德芳教養院 28歲李姓院民,遭院內林姓社工員、賴姓行政助理持按摩板、金屬管痛毆昏迷,送醫不治。德芳竟然沒有叫救護車,而是由員工自行送醫,孩子到院前死亡。德芳也違反「身心障礙者保護通報及處理辦法」,未即刻主動向主管機關通報。德芳如此不重視相關送醫及通報程序,發生命案仍企圖掩蓋事實,實在無法原諒。此次心智障礙院民被虐待致死的案件,雖已進入司法程序,但我們仍要嚴正呼籲主管機關與司法單位嚴查機構施虐狀況。
經辦公室調查,德芳教養院院長林丞遠(原名林宜蔚)。在德芳之前就當過兩個機構,南投憫惠教養院和苗栗譜愛教養院負責人。這兩個機構最後都以解散收場,德芳應該會是第三家。
目前身權法第63條之1,針對負責人條件有修法的必要,我們會針對第63-1條進行修法,訂出「林丞遠條款」。去年5月,老人福利法修法,在第48條增訂了「內湖條款」,將「服務對象致死」的罰款提高為20至100萬,也可以在不用給予改善期,直接令其停辦一個月以上一年以下。下個會期,我一定會和 黃國書 及賴香伶委員提案「德芳條款」,將身權法第92條中致「服務對象死亡」的罰款,以及命令停辦的授權修訂和老福法第48條一致。
三姓橋命案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愛國獎券之真假富翁糊塗死?(上)】 #曲折離奇堪比連續劇
對我們來說,鬼月不是農曆七月,還有每年五月,報稅季一來,絕對讓你的鈔票有去無回,全民哀爸叫母,嘆聲連連。
但是,不管什麼時代,政府也總有辦法,要你心甘情願地笑著把錢交出來。
還記得台灣彩券剛剛發行的那一年嗎?那時候,街上每一家彩券行都是門庭若市,劃選號碼和買彩券的人,開獎時,只要有電視的地方,前面一定都擠滿了拿著彩券緊盯螢幕的人,人人仰望著電視,嗷嗷待哺地等待螢幕上餵出那幾個數字能和自己手上的重合。這期槓龜,下期再來,有夢果然最美。
其實,彩券不是一九九九年才問世的新產物,早在一九○六年台灣就曾發行過彩券,那時台灣仍受日本統治,政府的財源不足,為了籌措經費,曾經參酌各國發行彩票的經驗,特別成立彩票局來發行台灣的彩票。沒想到彩票的銷售好得嚇死人,連帶造成偽造彩券、違法轉售等亂象,讓政府一下子hold不住,只好在一九○七年終止發行,短命的台灣彩票只發行了五期,連開獎用的彩票局都還沒蓋好,彩票就再見了。
#愛國公債到愛國獎券
沒想到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彩券竟然捲土重來!戰後百廢待舉,同樣是財政困難的年代,政府左支右絀之下為錢想破頭,不知道要從哪裡變出錢來才好。一開始先於一九四九年發行「愛國公債」,算是向民眾借款,希望大家把錢拿出來共體時艱,相忍為國。這項在蔣介石日記中寫著「只許超募,不得短募,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募資計畫,一推出之後卻不如預期,眾人購債冷淡,逼得當局用各種方法軟硬兼施地募購愛國,像是要求代理商必須先購買一定數量的愛國公債才能提取存放於海關的進口西藥等等,(〈提取海關西藥 須購愛國公債〉,《聯合報》1951年10年24日,第6版)這下藥商也急了,台灣省西藥公會召開緊急會議,建請政府手下留情,不要硬性規定購債的百分比,而由西藥商自動認購。(〈藥商認購公債 請勿硬性規定〉,《聯合報》1952年02年13日,第3版)
購債和還本都明明白白的「愛國公債」沒人要買,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政府於是又想到一招:發行「愛國獎券」。
#勸購獎券歌
「愛國獎券」從一九五一年四月開始發行,一直到一九八七年底停止發行,對獎方式和獎金歷經幾次改變,不同時期的券面設計也不一樣,曾經榮登券面的有國寶奇器、忠孝節義的故事、中國各地山川名勝等,藏有「打回大陸」、「重整河山」、「消滅共匪」、「反共復國」、「確保金馬」、「驅逐俄寇」等政宣標語,或是「獎忠勸孝」、「厲行節約」等品德訓詞,提醒我們「發財不忘愛國」、「致富仍須忠孝」。不過,「愛國」是其次,「獎券」才是真的,和獎號比起來,什麼反共抗俄、教忠教孝,都不再重要了。
愛國獎券的熱銷,和券商的積極勸購有很大的關係,一九五五年,本名夏承楹的作家何凡在《聯合報》副刊「玻璃墊上」專欄中寫了一篇〈勸購獎券歌〉,描寫當時愛國獎券的紅封套背面,為促銷獎券的台語歌詞:
阮是十八愛國花 為國心和齊
手提獎券出來賣 站在十字街
一張五元無賴多 每月開獎有二回
獎券啊!買獎券 先生緊來買 太太緊來買
愛國發財好機會 福氣的人來交倍
青年的人不可慢 先買心先安
第一特獎二十萬 結婚兼買田
不免煩惱家貧散 變成富翁無為難
獎券啊!買獎券 哥哥請你等 妹妹請你等
開獎日到著有按 愛國發財偶然間
無論男女或老幼 上流或下流
愛國心肝同一樣 一人買一張
請你節約著煙酒 買著獎券助歲收
獎券啊!買獎券 獎券買入手 福到免憂愁
祝你愛國的朋友 有財有福的新秋
-〈玻璃墊上/勸購獎券歌〉
當時常有年輕貌美的「獎券西施」在各處推銷愛國獎券,何凡還建議發行獎券的台銀應徵求華語版的「勸購獎券歌」,增加傳唱度。
另一種行銷方式是透過傳佈中獎訊息,營造一種「愛券很好中,致富不是夢」的氛圍,當時報紙上時不時的就會出現平凡無奇的老百姓因彩券中獎而一夜致富(〈女生神女均屬無緣 貧農獨佔萬人鰲頭〉,《聯合報》1952年01月09日,第6版聯合副刊、〈糖廠小職員 欣慶中特獎〉,《聯合報》1953年06月23日,第4版、〈工人中特獎 親友賀財神〉,《聯合報》1953年11月07日,第4版),或是家貧卻忠義的孝寒之士感動財神,中獎之後祭祖修屋、造橋鋪路等(〈孝義寒士中獎 買牲祭祖捐資修橋〉,《聯合報》1953年01月12日,第4版聯合副刊),看完這些報導,人人都會相信只要獎券在手,「我的未來不是夢」。
直到一九六二年台灣電視公司開播為止,報紙和廣播是民眾獲取訊息的主要管道,愛國獎券開獎後的獎號;得獎人的姓名、職業,甚至是詳細的地址,都鉅細靡遺地刊登在報紙上,我們就曾在報紙上讀到這一系列的報導。
#樂悲同生的獎券命案
一九五七年三月十七日早晨,家住屏東縣滿州鄉的二十二歲男子陳清順,和他二十一歲的女友(報初載姘婦,後為女友、未婚妻)賴金里雙雙被家人發現躺臥家中,被發覺時已回天乏術,相驗後發現兩人是在前一晚夜裡七時五十分吞服老鼠藥自殺。
陳清順和賴金里兩人都還年輕,為什麼要自殺呢?
為了一張獎券,為了二十萬。
讓我們把時光倒轉一點,原來事情是這樣的。一九五六年八月二十日,第一五一期愛國獎券開獎了,第一特獎獎號是「六五七七四九」,獨得獎金二十萬。
陳清順不可思議地看著自己手上這張繪著「錢塘大橋」的獎券,他腦中一片空白,心跳好快。
這張獎券上面的號碼,就是「六五七七四九」,換句話說,他中了第一特獎。
陳清順本來就有購買愛國獎券的習慣,開獎的前一天,清順到省立屏東醫院探望因病就醫中的父親陳萬福,順手在第一商業銀行屏東分行附近的一家獎券攤買了四張隔天開獎的第一五一期愛國獎券。二十一日早上,清順在路上遇到換帖的友人黃庚古,交情不錯的兩人,過去經常合買彩券,「我買了四張獎券,袂公家否?」這次清順也順口問了庚古要不要一起分攤彩金,合買這些獎券。庚古答應了,拿錢給清順,兩人協議由清順保管獎券,而清順寫下四張獎券的獎號給庚古。
然而這時候,兩人並不知道財神爺已經來到滿州,第一特獎就在他們手上。前一日開獎以後,中獎號碼刊登在報上,但是因為滿州地處偏遠,當日的報紙通常得等到下午才能配送過來,於是這天下午,拿著獎號回到家的庚古,向鄰居借來一份報紙,翻開一看……
是第一特獎!
庚古把報紙緊緊抓著,三步併作兩步地衝到清順家。「清順!清順!中啦!中啦!」一人可以分得十萬元!當時《聯合報》零售一份才七角,十萬元簡直就天文數字!直到深夜,清順與庚古仍共睡一床,繼續開心地暢談領獎以後的計畫。
沒想到隔天一早,庚古醒來後,身旁的清順卻不見了。他起初不以為意,原以為清順像往常一般做田去了,可是到了晚上卻仍找不到他。庚古開始懷疑,清順是不是見財忘義地獨自跑去台北領獎了?庚古越想越著急,匆忙跑到恆春警察局報案,控告清順侵佔,警方見事涉鉅款,連忙要陳萬福出面,把清順找回來。
就在一夥人忙著東奔西走尋人時,清順回來了。清順先是否認自己去台北領獎,又解釋獎券被妹妹洗衣時弄破了,根本沒有侵佔獎金的企圖。
可是,清順私底下卻又找村長和民代來喬,要和庚古和解。清順說,庚古當時只給了三元當購券資金,「說好的十元呢?」當兩人達成了清順得十三萬獎金、庚古取七萬的協議和解後,清順遂拿出來所謂中了第一特獎的獎券,卻是一張數字模糊不清、僅剩下「FG」兩個英文字和「5xxx49」三個數字的破紙。
庚古拿出早先清順抄寫給他的獎號單質疑清順,上面寫的明明就是第一特獎的獎號,但陳清順卻說抄錯號碼了,其實沒有中。對清順已完全失去信任的庚古不禁懷疑,清順失蹤的那段時間,是不是專程到外地尋找頭尾是五和四九的獎券,在將它洗破來魚目混珠?於是又到了屏東警局告狀。
這時候,屏東刑警隊的吳組長眉頭一皺,發現案情並不單純,陳清順明明說沒有藏匿彩券,但是開獎以來已經月餘,卻又沒有人前去領獎,能夠注意到本案的細節,真不愧是辦案豐富的老刑警。當時警察的辦案方式,就是「不分畫夜加以盤問」,最後陳清順「經不起刑警人員的追究和乃父陳萬福的苦苦哀求」,終於承認將獎券藏匿在家裡正廳左側大房的屋頂茅草內。
得到消息後,刑警隊大隊人馬立刻前往陳家進行搜索,然而眾人大費周章地翻遍茅草屋頂,直到深夜卻找不到獎券,無功而返,再次訊問陳清順。沒想到陳清順卻說自己只是隨便講講的。把刑警們整得翻過來倒過去的,真是狡猾!
就在刑警們被耍得團團轉的同時,竟然收到台銀的通知,說第一特獎的二十萬元獎金已在九月二十日被一名新竹的婦人憑券領去了!
憑「券」領去?這倒底是怎麼一回事?
(敬請期待下回分解)
文 ︱ 蔡蕙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圖 ︱ 聯合報系資料照
#報時光專題 #報時光UDNtime
三姓橋命案 在 新竹爆料公社 的推薦與評價
3. 請先看清楚版規可發文的事項,請勿隨意糾正發文者. Show all rules ... 3 M members · 46 posts a day ... [新聞] 竹東砍頸命案凶嫌落網檢警正釐清行凶. ... <看更多>
三姓橋命案 在 洪水橋駭人命案25歲男疑犯光天化日拖屍450米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元朗洪水橋今日(29日)清晨6時發生駭人 命案 ,有途人報案指,一名男子於街上拖行 ... 據了解,被捕男子姓吳25歲,女死者姓葉21歲,兩人因工作認識,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