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勢之下,中國FDI何以躍居世界第一?- 沈建光
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高關稅與不確定性,特朗普對華打壓也層層加碼,中國FDI表現卻一枝獨秀,外資流入不降反升,有何原因?
疫情重挫全球跨境投資活動,中國FDI反而逆勢上漲。根據聯合國貿發會議在今年1月發布的《全球投資監測報告》,2020年全球FDI流量同比暴跌42%,跌幅超過2008-2009年金融危機,為有統計以來最高。在眾多國家FDI顯著回落的情況下,中國FDI流入增幅4%,達到1630億美元左右,反超美國、歐盟和東盟,成為全球第一大FDI流入目的地。
除了疫情以外,過去兩年,中美貿易摩擦引發的高關稅與不確定性,也對中國產業鏈外遷形成壓力,特朗普對華貿易、技術、金融方面的打壓也層層加碼,中國FDI表現一枝獨秀,外資流入不降反升,背後有何原因?
在筆者看來,疫情下中國經濟率先好轉、國內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鏈競爭優勢的展現、高端製造業逆勢上揚,均為穩定外資提供了理由,而在眾多因素當中,中國政府逆勢開放的政策贏得全球信心,RCEP和中歐投資協定的簽署,讓中國與歐洲、日本、韓國的自由化之路更進一步,開啟了外資佈局中國市場之路。
具體來看,首先,對外開放政策加速落地。2020年逆境中,中國對外開放的舉措較多。對內,年初《外商投資法》及其配套法規陸續落地,多地應對疫情出台財政激勵和租金減免措施穩定外資,全國和自貿區準入負面清單繼續縮小,金融業外資限制基本解除。對外,中國的主要行動包括簽署RCEP、原則上達成中歐投資協定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積極考慮加入CPTPP,這些協議、特别是中歐投資協定和CPTPP對中國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制度要求,顯示了中國繼續開放的決心,為穩定吸引外資提供製度基礎。
其次,國內疫情防控有力、經濟快速恢復正常,為外資繼續流入奠定基礎。與歐美相對寬鬆的防控相比,中國採取及時有效的公共衛生政策,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擴散,二季度基本完成復工,是全年FDI流入仍能取得正增長的前提。從商務部數據看,中國實際利用外資累計同比3月見底(-12.8%)後逐漸回升,至9月回正,與國內抗疫取得階段性成效、復工復產拉動經濟恢復的節奏保持一致。相比之下,歐美疫情並未得到明顯控制,經濟衰退時間要長於國內。2020年,中國是唯一取得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全年GDP增長2.3%,而美國和歐盟GDP分別下降3.5%和6.8%。作為順周期指標,FDI流量受基本面變化影響,與中國FDI正增長相比,美國和歐盟的FDI流入分別下滑49%和71%。
再有,中國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良好的優勢在疫情中充分體現,抵禦產業鏈轉移的壓力。近年來,受要素優勢下降、中美關係緊張的影響,中國製造業出現外遷壓力。誠如筆者在FT中文網文章《產業鏈外遷,中國怎麼辦?》一文中所觀察到的,中美貿易摩擦以來,中國傳統優勢的勞動密集型商品出口有相當一部分向東盟諸國轉移,同時,美國近鄰墨西哥也擠佔了中國更多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甚至是疫情爆發初期,發達經濟體擔憂本土產業鏈弱、關鍵物資依賴進口的問題,政府出資鼓勵產業外遷。
但2020年疫情之下,中國政府高效果斷的採取疫情防控,確保了國內供應鏈的暢通,後期發揮製造業門類齊全的優勢,有效填補海外供需缺口,不僅向全球提供了大量防疫物資、在線設備的商品,而且也在海外經濟深陷泥潭之際,向外輸出家電、傢具等可選消費品。經濟穩定、產業鏈完備、基礎設施良好等優勢彰顯,再次提高了外資企業在華生產的信心。從數據來看,2020年中國吸引外資反超東盟,而早在2018-2019年,中美貿易摩擦加劇背景下,東盟更加受到外資青睞。
還有,中國超大內需市場發揮著外資穩定器的作用。雖然近年來受制於國內勞動力成本的不斷攀升,中國製造業吸引外資的趨勢有所放緩,但得益於中國巨大的市場規模,外資對中國服務業的投資已有明顯提升。從FDI結構來看,2006至2019年,外資對中國製造業直接投資的佔比從55%降至25%,而對服務業投資佔比則從41%升至68%,與國內消費市場規模逐步壯大,消費轉型升級的大背景相稱。
與此同時,近年來中國零售市場增長迅速,已經十分接近於當前第一大零售國美國,並呈追趕之勢。2020年應對新冠疫情,中國並未像美國那樣對居民實施大規模補貼,而是優先於保護就業、民生和市場主體,這導致中美零售市場規模差距短期內有所拉大。然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四季度以來,隨著國內就業市場轉好帶動收入預期改善,中國消費市場出現了加速回暖特徵,10月單月零售市場規模超過美國。在此背景下,預期一兩年內中國很可能成為世界第一大零售國,為吸引外資奠定基礎。
最後,中國在高技術產業和數位經濟發展方面具有後發優勢,吸引外商投資競相湧入。雖然整體製造業直接投資下降,但主要是低附加值的產業存在轉移壓力,高附加值的高技術產業吸引力反而顯著增加。從中國商務部的數據看,2020年高技術產業吸收外資增長11.4%,高技術服務業增長28.5%。一個典型的例子是,過去幾年韓國三星公司在中國陸續關閉了裝配手機、面板和計算機的工廠,但2020年反而在華新增投資54美元,轉而投入存儲晶片、MLCC(多層陶瓷電容器)和動力電池等高附加值生產項目。
此外,疫情催生居家辦公和線上娛樂需求,數位經濟發展及相關投資活動進一步獲益。據聯合國貿發會議,2020年全球訊息和通訊行業綠地投資金額同比增長18%,跨境併購金額同比增長216%。數位經濟在中國抗擊疫情、復產復工和經濟復甦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孕育多種新模式、新業態,產生大量投資機遇。
當然,也要注意到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歐美日海外經濟體FDI流入失速的一次性因素。預期未來,伴隨疫苗全球範圍內接種加速、海外經濟復甦,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有望逐步回暖,發達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重新回到正常軌道。但截至2019年中國FDI存量僅僅相當於國內GDP的12%,遠低於美國、歐盟高達44%、67%的水平,長期看增長空間巨大。
總之,逆勢之下,外資加速佈局中國實屬不易。當然,也要注意到2020年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下,歐美日海外經濟體FDI流入失速的一次性因素。預期未來,伴隨疫苗全球範圍內接種加速、海外經濟復甦,全球跨境投資活動有望逐步回暖,發達國家對外資的吸引力也會重新回到正常的軌道。但無論如何,疫情之下,中國經濟基本面穩定、市場規模優勢、產業鏈完備、高端製造業優勢、以及持續的對外開放政策,從長期來看,終將是吸引外商投資的基石。更何況,截至2019年中國FDI存量僅僅相當於國內GDP的12%,遠低於美國、歐盟高達44%、67%的水平,增長空間潛力巨大。
展望未來,深化改革是兌現潛力的關鍵。可以看到,疫後國內消費復甦緩慢,其背後不同收入群體差距擴大是重要拖累,後續消費市場壯大有賴於收入分配改革;各項經貿投資協議簽署後,中國的配套改革進度將受到締約方密切關注,在市場準入、國企補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等方面的改革仍需加速推進;更進一步,數位經濟潛力巨大,在發展國內數位經濟的同時,還需加大國際協調,積极參与到國際數字規制的制定當中。
原文:FT中文網
#貿易 #經濟
三相電容器計算 在 COMPOTECHAsia電子與電腦 - 陸克文化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電源設計 #氮化鎵GaN #寬能隙半導體 #可編程邏輯閘陣列FPGA #功率因數校正PFC
【GaN 是如何提升電力效率和密度的?】
如何提高電力效率和密度的解決辦法是目前業界的當務之急之一。效率的提升不僅有利於節省電力和冷卻等主要運作成本,還能幫助營運商增加機架密度和可用的運算空間,並以更具成本效益的方式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氮化鎵 (GaN) 寬能隙裝置的出現成就了新一代的功率轉換設計;這些設計是以前仰賴矽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電晶體 (MOSFET) 所不可能實現的。這些設計使系統能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功率密度和效率。
基於 GaN 的解決方案可以從交流電源到各個負載點 (POL) 被含納至整個資料中心的電源供應當中。GaN 還實現了諸如高壓直流分配系統的新架構。電力公司需要透過功率因數校正 (PFC) 階段來將電網效率進行最佳化。PFC 的功能如同升壓轉換器,其通常提供 380V 的直流輸出電壓。該電壓需要進一步被降低,以便為系統提供直流匯流排電源。各種拓撲結構在這一階段被採用,但「電感—電感—電容器」(LLC) 和相移全橋通常用於產生 12V 或 48V 的匯流排電壓。
該匯流排電壓通過整個系統佈線,並進行多個轉換步驟,為處理器、可編程邏輯閘陣列 (FPGA)、記憶體和儲存系統之類的各種 POL 供電。基於 GaN 的解決方案從交流電到處理器根本性地改變了整個電力系統的架構和密度。
★PFC:透過圖騰柱拓撲的啟用,像是整合式的 GaN 裝置能將有功功率開關和濾波電感器的數量減少 50%。相較於今天鈦級電源 96% 的效率,開關頻率——連續導通模式 (CCM) 或臨界導電模式 (CRM) 操作,在將整體效率提高到 99% 以上的同時,能顯著減小磁性材料的尺寸。
★LLC:DC/DC 階段利用 GaN 優越的開關特性將諧振轉換器推送到 1 MHz 以上。高頻在提高功率密度和效率的同時,降低了磁性。較小的形狀係數使得新興的高壓配電系統能夠在 380V 至 48V 轉換器的資料中心內得以被使用。
★POL DC/DC:GaN 對這些轉換器有著重大影響。首先,它可從 48V 起進行單步轉換,直接為處理器、記憶體和其他負載供電,在版上配置減少 75% 的同時,從而將在珍貴的印刷電路板 (PCB) 基板面上的零組件數量減少達 50%。其次,使用半橋電流雙拓撲結構使設計人員能夠輕鬆地堆疊功率級,以滿足不同的負載需求,並與負載緊密配合,實現最佳的瞬態效能。
如今,GaN 已不再被視為是一種未來技術。GaN 已開始幫助設計人員實現過去曾遙不可及的目標:設計出更小、開關速度更快、散熱效能更佳的創新電源系統。
延伸閱讀:
《透過 GaN 重新計算密度》
http://compotechasia.com/a/ji___yong/2017/0714/36021.html
(點擊內文標題即可閱讀全文)
#德州儀器TI #LMG3410 #LMG5200
同場加映:
【Last Call:TI 物聯網科技論壇】
為了幫助嵌入式開發人員在物聯網(IoT)時代快速開發創新的設計,德州儀器(TI)在幫助開發人員快速啟動 IoT 應用開發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想知道物聯網最新趨勢嗎?想瞭解 IoT 系統解決方案嗎?
立即報名論壇,還有好禮等您來拿!
【台北場】
日期:2017 年 9 月 20 日 ( 三 )
時間:13:00 – 17:00
地點:集思台大會議中心柏拉圖廳 (台北市羅斯福路 4 段 85 號 B1 )
【新竹場】
日期:2017 年 9 月 21 日 ( 四 )
時間:13:00 – 17:00
地點:集思竹科會議中心達爾文廳 (新竹科學園區工業東二路 1 號)
▶ 線上報名 https://www.ti.com/myti/docs/accesseventaction.tsp…
▶ 查看詳細議程
http://www.compotechasia.com/microsite/TI/2017iotdetail.html
TI 具有針對為 IoT 節點和閘道構建模組的廣泛產品組合,包括有線和無線連通性、微控制器、處理器、感測技術、電源管理和模擬解決方案等。
本次研討會將為您深入介紹物聯網最新發展趨勢、最先進的系統解決方案及最新產品介紹,其中包含簡單易用的 SimpleLink™ MCU 平台, 透過將一套穩健耐用的硬體、軟體和工具整合在單一開發環境中,可以加快產品擴展的進程,全新的軟體開發套件可實現 100% 的程式碼再用率,幫助您快速完成您的設計!
內容精采豐富,千萬別錯過,還能獲得現場精美禮品哦!
三相電容器計算 在 負載是否可以串聯電容器改善功率因數?_陳政旭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 因數之改善_10-8 PART E 範例:負載是否可以串聯 電容器 改善功率因數? ... 章交流電源_ 三相 電源_ 12-3 Part I 三相 負載的連接及電功率 計算 _陳政旭.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