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以後三重、蘆洲到內湖科技園區不用超過30分鐘😆
阿娥很開心來到 #透視新北市 和主持人 曾子庭、新北市捷運工程局李政安局長、新北市城鄉發展局黃國峰局長來關心 #捷運北環段 及 #新北第二行政中心。
首先跟大家報告個好消息🥳🥳新北環狀線的北環段即將在今年6月動工啦。
從 #新北產業園區 作為起始站,途中經過蘆洲區將會設置2站,三重區也會設置2站🚈🚈
北環段由新北市環狀線新北產業園區站起,自五股五工路轉以地下方式續沿五權路、沿高速公路南側、穿越中山高速公路接中山一路轉蘆洲集賢路,循重陽橋經士林社子、中正路、至善路至大直北安路與文湖線劍南路站相交。於蘆洲區設有Y20、Y21,三重區設有Y22、Y23。Y20在蘆洲中山一路消防隊旁邊;Y21在徐匯中學集賢路旁;Y22在集賢路跟五華街口;Y23在五華國小停車場。
整個工程預計於118年完工,完成後就能縮短搭車的時間了。
能想像我們從三重、蘆洲出發到內湖科學園區整整要花費45分鐘嗎?
這麼久的車程,大家都在捷運上做些什麼呢🤔🤔
未來完工後,三重和蘆洲的居民,能由徐匯中學轉乘站至內湖科技園區(捷運劍南路站),車程縮短至20分鐘;而從新北產業園區至內湖科技園區(捷運劍南路站)的車程則從將近1小時縮短至28分鐘,大幅提升了通勤上的效率。
同時引進便利的大眾運輸系統,可吸引部分私人運具移轉,相對減少地面道路交通量,獲得私人運具旅行時間節省之效益,另一方面,路面交通量減少,使因私人運具運轉產生之空氣污染排放量亦相對減少,對環境維護亦具有正面效益👍👍
再來是我們重要的 #新北市第二行政中心,預定在明年動工啦。
新北市政府預定在三重重新路及光復路間(原味全舊址),#先嗇宮捷運站 旁規劃新北市第二行政中心,落成時也會進駐7個局室😊😊
目前工程預定在今年年底能規劃完成,並且在明年開始動工。
屆時將會有警察局、衛生局、環保局、消防災害備援應變中心、交通局、研考會資訊備援應變中心、文化局及勞工局進駐新北市的第二行政中心。
請民眾們再耐心等候我們 #新北市三蘆 的新建設吧👏👏
#新北三重蘆洲
#把愛傳出去
#李翁月娥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北市本土確診案例連日破百,今天有144例,以板橋最多,三重也激增,成為新熱區,市府成立「疫調分析中心」,透過警力,掌握更多確診者足跡,市長侯友宜指出,有8成確診者與萬華相關,也因共同生活圈,新北與萬華間的橋梁、捷運等等,都促成疫情熱區移動。而為了減少民眾聚集,新北市也公告,關閉公園與公共設施6百多...
三重勞工中心捷運 在 音樂政治上班族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韓市府帶來的那群人,真的是南漂發大財
【韓國瑜牛皮破滅後,北漂青年能回來嗎?】
韓國瑜下台後,許多吹牛皮的政策成果,一一被揭開真面目,例如今日在議會質詢中,勞工局吐實坦承,在韓國瑜上台後推出的「北漂返鄉服務就業」專案,#到今年6月為止僅有14人返鄉。
韓國瑜把「北漂返鄉」當作主要政見,但14人是什麼概念呢? 意思是高鐵的位置坐三排還有空,也難怪666北漂返鄉的遊子,都是回來「非韓不投」,送國瑜上路的。
但其實韓國瑜在其他面向也不是沒有努力,例如在市府小內閣中,包含葉匡時、李四川、陳雄文、鄭照新、王淺秋、潘恆旭、黃文財、吳榕峯、程建騰、高美蘭、趙子淵(高美蘭子)、王秋冬、趙紹廉、林思伶 、林鼎超、邱源寶、田長沛(潘維剛子)、陳燦圖、林宜靜.......等高官,通通是從台北、台中、雲林維多利亞學校等地「南漂」,人人薪水超過返鄉遊子數倍,可見韓國瑜也是嘗試透過高薪工作機會吸引外地人,只是剛好來的都是他和佳芬姐的朋友,並沒有真正嘉惠到北漂高雄人。
不過,在史上最爛的市長被趕下台後,新市長還是得解決「青年北漂」這個問題。
然而,青年北漂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就算在高雄人口成長最快的1960-70年代,早已因高雄缺乏高等教育與多元產業,而有在地人才外流情形。但因當時台灣都市化比率仍低,農村仍有大量閒置勞動力,移往工業聚集地高雄,而讓人口快速增長。在勞力密集產業衰落,都市化比率已達70%以上之後,這樣的支撐力道已經不再,反而因高雄缺乏一流學府與知識密集產業,年輕學子出外就學後,通常就此在外地成家立業而成為北漂一族。
我們認為此情況需有徹底的結構性改革,希望新市長能特別重視以下三大層面問題,並透過中央與地方合作,通力找尋解答:
1. #青年就業:
青年北漂最大問題仍是產業,除了大家都會講的「招商引資」外,我們更要思考,許多青年無法返鄉,原因在於從高教體系開始的「路徑受限」、知識經濟「生態系統」貧乏、產業多元性不足,缺乏高等服務業等問題。青年返鄉時,常常是無法找到「相對應的職缺」,例如同類型工作機會高雄根本沒有、薪水差太多、發展性不足等問題。
因此,在規劃高雄產業方向上,市府仍須與中央合作,特別重視產業生態系統的群聚效應,與大學及高等研發機構結合之效應,以發揮知識外溢的成效。包含過去曾提到的材料科技研究中心、AI學校高雄分校、以及諸如許多公營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均是創造產業群聚的媒介,而不只是園區而已。此外,較能吸引年輕人投入的影視、音樂、文創等產業,在韓市府時代被嚴重忽視,新市長必須重新加速發展,和城市特色結合,吸引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移入高雄。
2. #青年宜居:
相對於台北而言,高雄房價/所得比僅約一半,然而,對於普遍低薪,且先是得償還學貸、又要面臨育兒費用的青年而言,住宅問題仍是心中之痛。特別在去年高雄經濟衰退下,房地產竟然仍呈現上漲,投資集中於炒房,對城市發展並無助益。
以台灣一般家庭而言,花費在居住(房租、房貸費用),大約佔可支配所得的1/3以上,甚至近半,遠比食衣行育樂來得多。讓居住成本可以負擔,將有助鼓勵青年購買力上升,多消費於其他在地經濟,增加生育意願。
韓國瑜任內,興建之社會住宅極少,目前市府進行中之最大案,仍是陳菊任內規劃的凱旋青樹。未來除了社會住宅興建、房租補貼外,在城市的大型建設如黃線捷運、紅線路竹延伸線,均應以TOD精神,推動大型聯開案並制定興建社會宅之比例,促成青年往大眾運輸沿線居住,一併解決交通與居住問題,甚至搭配返鄉就業方案,協助媒合住宅,這都是讓高雄在和其他縣市競爭人才中可以思考的方向。
3. #世代照護:
目前高雄,同時面臨老年化、少子化、青年貧窮的三重困境,由於夾在中間的青年世代面臨扶養比上升、育兒費用膨脹等問題,連帶造成青年生育意願低落,整合性的世代照護,以至於鼓勵生育方案仍不可少。
在育兒部分,2017年陳菊市府時代,加速擴增育兒資源,並開始設置「社區公托家園」,規劃至2020年有17處公托中心,21處育兒資源中心,7處社區公托家園,並啟用老少共融型長青與育兒資源中心。然而,至2020年中,目前有17處公托中心,5處公托家園,設置速度並無長進。另外,在2020年開始中央推動2-3歲延長托育政策,以解決托育與幼稚園銜接問題,但顯然高雄公托資源增加速度不足,無法充分達成與獎勵政策結合之目的。
在幼稚園部分,公幼與準公幼供應量仍不足,常常難以中籤,擴大幼教公共化,以及幼稚園層級「老幼共照共學」的示範據點,甚至發展「照護性創業」等鼓勵市場機制,包含結合共享辦公空間與照護之方案,仍待市府推動。
在銀髮政策部分,加強健康老人與亞健康老人的活動力,推動銀髮再就業、銀髮互助等不同政策,增加長輩之賦能感與延緩失能,均可降低照護支出。而城市在交通安全、休憩空間、公務服務介面,也該以全齡城市、8-80歲城市等概念,讓這些行動弱勢族群能透過大眾運輸等方式,悠遊在城市之間,利用各類公共服務資源。
這些方向,中國黨的韓國瑜做不到,我們期望新任的市長能夠來解決!
三重勞工中心捷運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韓國瑜牛皮破滅後,北漂青年能回來嗎?】
(原作者:高雄好過日)
韓國瑜下台後,許多吹牛皮的政策成果,一一被揭開真面目,例如今日在議會質詢中,勞工局吐實坦承,在韓國瑜上台後推出的「北漂返鄉服務就業」專案,#到今年6月為止僅有14人返鄉。
韓國瑜把「北漂返鄉」當作主要政見,但14人是什麼概念呢? 意思是高鐵的位置坐三排還有空,也難怪666北漂返鄉的遊子,都是回來「非韓不投」,送國瑜上路的。
但其實韓國瑜在其他面向也不是沒有努力,例如在市府小內閣中,包含葉匡時、李四川、陳雄文、鄭照新、王淺秋、潘恆旭、黃文財、吳榕峯、程建騰、高美蘭、趙子淵(高美蘭子)、王秋冬、趙紹廉、林思伶 、林鼎超、邱源寶、田長沛(潘維剛子)、陳燦圖、林宜靜.......等高官,通通是從台北、台中、雲林維多利亞學校等地「南漂」,人人薪水超過返鄉遊子數倍,可見韓國瑜也是嘗試透過高薪工作機會吸引外地人,只是剛好來的都是他和佳芬姐的朋友,並沒有真正嘉惠到北漂高雄人。
不過,在史上最爛的市長被趕下台後,新市長還是得解決「青年北漂」這個問題。
然而,青年北漂是長期的結構性問題,就算在高雄人口成長最快的1960-70年代,早已因高雄缺乏高等教育與多元產業,而有在地人才外流情形。但因當時台灣都市化比率仍低,農村仍有大量閒置勞動力,移往工業聚集地高雄,而讓人口快速增長。在勞力密集產業衰落,都市化比率已達70%以上之後,這樣的支撐力道已經不再,反而因高雄缺乏一流學府與知識密集產業,年輕學子出外就學後,通常就此在外地成家立業而成為北漂一族。
我們認為此情況需有徹底的結構性改革,希望新市長能特別重視以下三大層面問題,並透過中央與地方合作,通力找尋解答:
1. #青年就業:
青年北漂最大問題仍是產業,除了大家都會講的「招商引資」外,我們更要思考,許多青年無法返鄉,原因在於從高教體系開始的「路徑受限」、知識經濟「生態系統」貧乏、產業多元性不足,缺乏高等服務業等問題。青年返鄉時,常常是無法找到「相對應的職缺」,例如同類型工作機會高雄根本沒有、薪水差太多、發展性不足等問題。
因此,在規劃高雄產業方向上,市府仍須與中央合作,特別重視產業生態系統的群聚效應,與大學及高等研發機構結合之效應,以發揮知識外溢的成效。包含過去曾提到的材料科技研究中心、AI學校高雄分校、以及諸如許多公營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均是創造產業群聚的媒介,而不只是園區而已。此外,較能吸引年輕人投入的影視、音樂、文創等產業,在韓市府時代被嚴重忽視,新市長必須重新加速發展,和城市特色結合,吸引創意階級(Creative Class)移入高雄。
2. #青年宜居:
相對於台北而言,高雄房價/所得比僅約一半,然而,對於普遍低薪,且先是得償還學貸、又要面臨育兒費用的青年而言,住宅問題仍是心中之痛。特別在去年高雄經濟衰退下,房地產竟然仍呈現上漲,投資集中於炒房,對城市發展並無助益。
以台灣一般家庭而言,花費在居住(房租、房貸費用),大約佔可支配所得的1/3以上,甚至近半,遠比食衣行育樂來得多。讓居住成本可以負擔,將有助鼓勵青年購買力上升,多消費於其他在地經濟,增加生育意願。
韓國瑜任內,興建之社會住宅極少,目前市府進行中之最大案,仍是陳菊任內規劃的凱旋青樹。未來除了社會住宅興建、房租補貼外,在城市的大型建設如黃線捷運、紅線路竹延伸線,均應以TOD精神,推動大型聯開案並制定興建社會宅之比例,促成青年往大眾運輸沿線居住,一併解決交通與居住問題,甚至搭配返鄉就業方案,協助媒合住宅,這都是讓高雄在和其他縣市競爭人才中可以思考的方向。
3. #世代照護:
目前高雄,同時面臨老年化、少子化、青年貧窮的三重困境,由於夾在中間的青年世代面臨扶養比上升、育兒費用膨脹等問題,連帶造成青年生育意願低落,整合性的世代照護,以至於鼓勵生育方案仍不可少。
在育兒部分,2017年陳菊市府時代,加速擴增育兒資源,並開始設置「社區公托家園」,規劃至2020年有17處公托中心,21處育兒資源中心,7處社區公托家園,並啟用老少共融型長青與育兒資源中心。然而,至2020年中,目前有17處公托中心,5處公托家園,設置速度並無長進。另外,在2020年開始中央推動2-3歲延長托育政策,以解決托育與幼稚園銜接問題,但顯然高雄公托資源增加速度不足,無法充分達成與獎勵政策結合之目的。
在幼稚園部分,公幼與準公幼供應量仍不足,常常難以中籤,擴大幼教公共化,以及幼稚園層級「老幼共照共學」的示範據點,甚至發展「照護性創業」等鼓勵市場機制,包含結合共享辦公空間與照護之方案,仍待市府推動。
在銀髮政策部分,加強健康老人與亞健康老人的活動力,推動銀髮再就業、銀髮互助等不同政策,增加長輩之賦能感與延緩失能,均可降低照護支出。而城市在交通安全、休憩空間、公務服務介面,也該以全齡城市、8-80歲城市等概念,讓這些行動弱勢族群能透過大眾運輸等方式,悠遊在城市之間,利用各類公共服務資源。
這些方向,中國黨的韓國瑜做不到,我們期望新任的市長能夠來解決!
三重勞工中心捷運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新北市本土確診案例連日破百,今天有144例,以板橋最多,三重也激增,成為新熱區,市府成立「疫調分析中心」,透過警力,掌握更多確診者足跡,市長侯友宜指出,有8成確診者與萬華相關,也因共同生活圈,新北與萬華間的橋梁、捷運等等,都促成疫情熱區移動。而為了減少民眾聚集,新北市也公告,關閉公園與公共設施6百多處,到28日為止。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2727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78JFmoBxzko/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