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只有自己可以擺平,然而,關係裡的不平衡,是雙方都有責任的,另一半無法給予足夠的信任,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漩渦越來越湍急的導因之一。
仔細感受「不被愛」的情緒,它就像人生跑馬燈,反映出的是昔日關係中的難關。缺乏安全感的感情,就像吃不飽的肚皮,永遠想要更多,也正傷害著彼此。
擁抱自己的不安感之餘,也要為「親密關係」設立一些小約定,沒有安全感的關係不單只有其中一方有問題,例如,約定到家時互相報平安,讓彼此知道雙方都有將這份約定放在心頭上,一同攜手度過難關,同時也是重視彼此的證明。
取自《情緒動機──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即便簡單,對一般人來說,也足夠有情緒教育的內涵了。有心要自我成長,或者經營關係的人,其實光這些文字也就可以試著在生活層面實踐了。
而沒有心的人,自我中心的人,就算講得再具體,也會輕易否定。因為他想怎麼做就怎麼做,一切看他的心情,說不定連他自己都控制不了自己。
之前談到思考,有些人不太思考,事情常先做了再說,語言都用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溝通都像打高空。每次想對這種人說點甚麼,常感覺還不如好好自己活。
不過,這種書多多少少看,能多點見識、解點迷惑。本來就要先自己好好活,這是基本功,不管是經營關係,或選擇離開,都能自在許多。
關係結束是常態,再堅定的承諾,老天也自有祂的安排!
祝願您,盡情在關係中學習,不在關係中失去自我就好!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34294663253482/
……………………………………………………………..
【文/ 詹育書】
如何面對安全感不夠的親密關係?
猜忌、猜疑、妒忌、永遠滿足不了的安全感,這些負面情緒塞滿相處的每時每刻,當對方沒有回應訊息的時候,腦中出現無數「他一定在偷吃」的劇碼,而這樣的劇碼不斷重演,對方不斷地安慰與解釋,雙方不斷地和好,接著又回到疑神疑鬼的階段,重覆的輪迴吞噬了彼此的感情,這段戀情突然間變得好沉重。
由安全感不足產生的負向輪迴裡,雙方都過得不快樂,永遠滿足不了的需求讓人身心俱疲。然而,旁觀者總是會想著「離開不就好了?」但相愛過的兩人,真能如此輕易地轉身離場嗎?安全感的議題,不像感冒一樣,去診所拿藥這麼簡單,常常有人說:「安全感是自己給的,別人滿足不了。」這句話對一半也錯一半,的確,安全感只有自己可以擺平,然而,關係裡的不平衡,是雙方都有責任的,另一半無法給予足夠的信任,也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漩渦越來越湍急的導因之一。
要找出缺乏安全感的焦慮來源,牽涉到的故事或許要從小時候說起,又或是前一段千瘡百孔的戀情,總之,在遇到安全感像吃不飽的肚皮時,我們先問問自己:「我要吃這麼多嗎?」噢,不對,應該是:「我值得被愛嗎?」
除了反問自己之外,面對不安感的時候,自我覺察也是重要的一環。擁抱自己的不安感之餘,也要為「親密關係」設立一些小約定,沒有安全感的關係不單只有其中一方有問題,例如,約定到家時互相報平安,讓彼此知道雙方都有將這份約定放在心頭上,一同攜手度過難關,同時也是重視彼此的證明。
Point/
‧永遠滿足不了的安全感讓人身心俱疲。
‧覺察自己在不安關係中的模樣。
‧在親密關係中為彼此設立小約定。
Overview/
缺乏安全感的感情,就像吃不飽的肚皮,永遠想要更多,也正傷害著彼此,在這樣的關係中,首先得覺察自己的不安,再來為彼此的感情設立小約定,一起攜手度過難關。
…………
曖昧時期的小鹿亂撞,讓人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
「Butterflies in the stomach.」美國俚語有一句是這麼說的,可以形容曖昧時的小鹿亂撞。曖昧的情緒,無論在任何文化下,都是混亂而令人期待的。這種情愫讓人既興奮又怕受傷害。沉迷於這種刺激與興奮感的玩家,將成為曖昧遊戲裡最高等級的魔王,當新手遇到最高等級的魔王,只能說,先去練練再來挑戰吧!
我們都認同,曖昧階段總是讓人感到不安,時刻擔心自己被否定時的窘況,有些時候倒不如學著順其自然吧!合則來,不合則去,當然,想到「不合則去」心裡頭的失落會讓自己沉浸在「不被愛」的感覺裡面,這份「不被愛」的感受,有難過、焦慮、擔憂、生氣和不甘心⋯⋯如此複雜的情緒,其實在背後,描繪出的是自己的故事,屬於親密關係,更是屬於家庭關係的故事,仔細感受「不被愛」的情緒,它就像人生跑馬燈,反映出的是昔日關係中的難關。
所謂關關難過關關過,既然這麼「難過」,不如享受當下的粉紅泡泡,在一起也好;不在一起也好,至少經歷了一段既浪漫又怦然心動的時期,總之,放寬心去迎接曖昧時的怦然心動吧!
Point/
‧曖昧期的小鹿亂撞讓人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這是普遍現象。
‧曖昧的「流程」有文化上的差異。
‧享受在曖昧中的氣氛吧!
Overview/
無論哪個族群,在曖昧的當下都有相同的感受,但是「流程」上卻有文化的差異,而既然曖昧的不確定感讓人焦慮,倒不如放開心胸享受曖昧中的紛紅色泡泡吧。
…………
失戀的成長之路怎麼走?
兩個曾經如此親密的戀人最後選擇分道揚鑣,如此巨大的轉變,很少有人不被擊倒。面對失戀,我們被失落的情緒掌握,這段期間會經歷五個階段,從否認開始,依序是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沮喪,最後是接受現實。
第一個登場的是「否認」,我們很自然地否認已經分手的事實,心裡總有個聲音告訴自己:「他一定還在生氣,等他氣消了,我們就能重修舊好。」又或者,誤會這場失戀只是一場惡夢。
接著,「憤怒」開始取代「否認」的情緒,生氣對方不遵守承諾;生氣對方拋棄自己等等,在這個階段,所有情緒將以憤怒的形式傾瀉而出。
憤怒過後,會抵達「討價還價」的階段,還未接受現實地想著:「若當初表現好一點、若當初沒有做那些事情、若當初⋯⋯」悔不當初卻也喚不回已分手的事實。
討價還價完,來到了大魔王的關卡──「憂鬱沮喪」,此時的自己什麼事都不想做,眼淚總是無緣由的掉下來,不曉得是什麼東西觸碰了敏感的神經。
但暴風雨過後總是會放晴,當我們度過了暴風,「接受事實」成了完美的結局,我們開始接受對方離開的事實,開始會為自己找些有趣的事情,開始為生命開啟新的篇章,而自己也沒有料想到,會開始感謝對方,此時的我們或許會成為更好的自己。
當然,失戀後的階段不會如此順遂,有時可能卡關,有時可能不小心在幾個關卡間輪迴,然而,無論如何,在失戀的時候,為自己找個舒適的方式生活,適時讓自己窩在失戀的角落裡,好好哭泣、好好修復和好好成長。
Point/
‧失戀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現實。
‧失戀五階段中有時會卡關甚至來回經驗。
‧不要忘了還自「自己」的陪伴。
Overview/
失戀後的階段中,會經過否認彼此分手的事實,再來是生氣與憤怒,接著在腦中裝了好多個「如果」,然後是淚流滿面的階段,最後是接受關係結束的事實,這些階段的過渡不會這麼順利,別忘了我們還有「自己」。
.
以上文字取自
情緒動機──用神經心理學看穿行為動因:手繪圖解100種必懂情緒知識,了解自己、同理他人的轉化關鍵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682
@昶景國際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CJPublishing/
.
【8/24截止】贈票活動_82年生的金智英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osts/3818351421514473
已額滿8/29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9/7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尊重且具體的要求孩子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813594242797945/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三重曖昧結局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終於睇返一直都想睇但拖到金像獎都完埋至睇嘅港產片,觀後感非常大路,就係只有欷歔。呢種欷歔唔係觀眾嘅庸人自擾,而係導演編劇刻意安排嘅結果,政治隱喻,嚴謹而著跡,難怪拍之前要籌備差唔多五年。
戲入面三大賊,明顯係代表緊三種香港人,而時間設定為九七主權移交前夕,亦都分明係要以小見大,去突出呢三種人應對大限嘅態度。網上面唔少影評都有提及電影英文名《Trivisa》喺梵文嘅意義係三重煉獄,即係佛經之中嘅煩惱之源貪嗔癡,雖然後知後覺,但稍加對照,就會知道三大賊分別代表邊種妄念,而呢啲妄念又點樣令佢地走向新時代早已為佢地編好嘅慘澹收場。
做賊係一個職業,除咗一樣米可以養百樣人,一個行業入面都可以養到唔同性格嘅同業。三人身為梟雄,風光之時,無一不能將固有制度之下嘅皇家香港警察玩弄於股掌之中,但當時移世易,搵食漸見艱難,共產黨打到黎,始終都係逃唔出龍游淺水遭蝦欺嘅困局。不論係因為要贏人先要贏自己而不停挑戰更多高山,做賊都要比一般賊有夢想有志氣嘅賊,定係摸著石頭北上走私電器,做賊做到轉營從商結果受盡閒氣甚至貨銀兩失嘅賊,抑或係一度離開但又回頭,細心做足萬全準備偏發現打劫金舖早已過時嘅賊,始終都係不敵新人事新作風,狼狽而終。一道赤洪掠過,所有人無一倖免,霎時之間手足無措,絕境之中只能棄械投降,勇猛如葉國歡亦只不過可以喺死前隊冧兩件散仔一洩心頭之恨,最後都係要死——或者一切都係整定。
抱持相同心態嘅香港人,到今時今日都已經同樣按照劇本倒於血泊之中,奄奄一息。大賊風光嘅故事嘅開始可能係好耐以前,但電影故事嘅開始設定咗喺八二年前,大變就係始於呢一點火車切軌嘅交點。有啲嘢或者唔係整定,而係遠因近因巧合無常湊合而成,但知道咗佢唔係整定,殘存嘅遺憾或者只會令人更加痛苦。當日唔好咁心雄,聽吓人地意見,當日堅守陣地,埋頭做自己擅長嘅事,當日金盆洗手,忘記背後,努力面前,係咪就會happily ever after,定還是,三個選擇揭盅都係此路不通呢——每一個人每一個城市每一座風滿樓,都只有眼前路,沒有身後身,唔行過去,唔行到去,唔行返去,答案冇人知道。
賊王之於賊群,其實係賊中精英,精英,往往係支撐一個群體嘅核心。只要瓦解精英力量,就會令群體失去向心,心知自己不如精英嘅二打六,就會心灰意冷,變為順民。所以,要消滅罪案,警察每一次嘅小追小捕其實都唔係最關鍵,真正要撲滅罪行,打消賊群作案念頭,靠嘅係殺一儆百,擒賊先擒賊王。當警嘅目的係控制一切,而賊就係追求生存嘅空間,兩者關係,就只可能係一場零和遊戲。警察放鬆唔捉,只係因為未集中火力,一準備充足,賊從來都無路可逃,因此密室嘅談判,人大嘅框架,其實都只係垂死掙扎同埋當權者嘅掩眼法,時機一到,賊群武功再高都只能束手就擒,而賊王嘅落網正正就係賊群一網成擒之日。
要一網打盡,喺過渡嘅時期,警察係唔會急於勒緊社會秩序,畀大家知道賊王仍然可以指望,警察治下仍然有賊王,反而係可以借假希望去穩定畏懼失序嘅人心。另一方面,佢地無間滲透,其後黑白兩道就會混為一體,有賊亦有針,去到雷洛時代咁,有罪案就搵人交人,有需要就搵人犯事製造恐慌。當秩序已經大定,現實中冇曬反抗力量,社會就會正式走向一九八四嘅烏托邦,主權正式徹底移交,而樹大嘅一方,就會向不堪一擊嘅另一方招降。到其時,賊可以自由行劫,擁有條文所保障嘅百分之百行劫權,中意幾時食大茶飯就幾時食,但實情是王是寇亦已經無關痛癢,因為大家都已經淪落籠中金絲雀。
以上情況,其實比派個梁振英升級版直接鎮壓更加危險,因為佢令到已有而且活躍嘅作案高手嚴重分化同猜忌,唔賣槍畀大家,甚至會互篤背脊出賣自己人。一般人成日誤以為制度好重要,爭取到制度保障就真係人人有賊做,但事實係九七之後,可以興風作浪嘅賊王已經雙臂盡斷,再無還擊之力。養出一班有經驗有威望令人聞風喪膽嘅賊中豪傑,需要時間,溫溫吞吞消耗時間去討論形式上嘅分贓,而唔去重整旗鼓,重振聲威,其實都係緣木求魚。
九七之後要繼續做賊,首要就係要劃清界線,等決心不足隨時累隊嘅蝦兵蟹將打回原形。有資格食大茶飯嘅手足,要忠心,要旗幟鮮明,非友即敵,黑白分清。以文化去形塑嘅共同體可能比較海市蜃樓,但現實中嘅共同體係維繫同鞏固向心嘅必要之物,亂咁結黨,隨時就會養狼狗咬心口。一日為賊,終身為賊,絕對唔會向警察投誠,呢啲都係賊群應有嘅信條,只有祭出呢啲信條,先至可以將態度曖昧,做嘢唔專心又一直望住你嘅卧底排走,去蕪存菁。要招風,必先樹大,要站得住腳同警察鬥落去,首要就係保住仍然有心做落去嘅做賊共同體,紮實根基。路到盡頭,好似戲內三大賊王聯手立威咁盡地一煲其實係必須,唔咁做,最後所有付出都只會係白費——即使食大茶飯嘅志氣之士本已賣少見少。
戲嘅結局,三賊全軍盡墨,彭定康登船而去,片尾播放「過去的心/火般炙熱/今天已變了冰凍」,似乎係以明示嘅方式去暗示緊現實嘅無奈,整體帶來嘅啟示同反思其實比舊年嘅《十年》更直白同深刻。《十年》心有餘而力極之不足,終究係虛火,要為香港社會留燈影,《樹大招風》確實係贏九條街。
最後,睇緊嘅時候,我其實冇記起電影係三人執導,一直以為係一個導演運用常見嘅多線平行發展拍攝技巧去分述三大賊嘅得意失意,冇乜特別,直到尾聲出roller至醒起,原來成齣戲係由三個導演分別處理三條線,各有各拍。明乎此,就發現導演以外,監製同剪接嘅貢獻更大,因為要將風格唔同嘅三份半成品統攝為一並唔容易。如果場景同道具可以更貼緊八九十年代,陳小春可以換另一個冇咁礙眼嘅人演,成套戲應該值得更高評價。
https://gnimmm.com/2017/04/10/triv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