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機制的神手速:效率市場假說
#殺人網球vs漫威神行太保vs洋基火球男vs市場機制 公布答案啦!
問:下列選項中,何者的時間長度,和指數基金之間套利機會通常存在的時間最接近?
如果我們以毫秒 ( 千分之一秒 ) 為單位,以下各自的時間大概是
1. 人類眨眼一次所需的時間:300 毫秒
2. 火球男查普曼的直球飛到打者面前:390 毫秒
3. 快銀繞地球一圈:184000 毫秒
4. 蒼蠅拍一下翅膀:3 毫秒
5. 網球王子發球抵達對手發球線:420 毫秒
而根據 Budish, Cramton, and Shim (2015),兩種追蹤 S&P 500 的金融商品,ES 及 SPY 之間的套利空間在 2011 年的中位數時間長度是 7 毫秒。單純只看數量級,也可以發現在上面這 5 個選項裡,只有蒼蠅跟得上市場機制的速度啊啊啊!
然而市場機制這看不見的手的神手速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一個出發點就是今天要介紹的觀念:效率市場假說,就決定是你了!
#財務 #套利 #老師你這麼神怎麼不自己去賺就好了
http://talkecon.com/asset_pricing_arbitrage_2/
下列何者為金融市場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13A總裁的傲慢與偏見
彭總裁上週三以33頁書面報告強力駁斥「今周刊」對他的專題批判,彭老與我同庚,且屬老而彌堅一族,不同的是,遇有異見,他總是迫不及待地全面反擊,因此,多年下來,台灣的貨幣金融政策,各方噤聲,幾成一言堂。
去年六月以來,我一共在臉書上寫了160篇文章,事涉總體經濟者56篇,其中有關央行者計16篇,因此,彭總裁經常不吝賜教,指點我的謬誤,這次也不例外,兩天後,這33頁報告翩然而至,經我仔細拜讀後,就央行的思維與作為,得出下列七點結論:
(一)舊調重談,照本宣科:央行自稱20年來的成就,是逆風操作,動態穩定而非助貶阻升。新台幣的功能是反通膨及反景氣循環。
(二)避重就輕,一語帶過:央行詳述台灣高外匯存底的必要,卻避談為何對GDP之比高達82%。斬釘截鐵否認為匯率「操縱國」,卻不提被美國財部點名為匯率「干預國」。至於匯率長期趨貶可能使產業失去創新、升級的誘因,央行則一字未提、置若罔聞。
(三)邏輯零亂,自相矛盾:基於多種特殊需求,台灣的高外匯存底央行加以合理化,而高外匯存底是來自經常帳順差的大量累積及不斷買匯維持偏低匯率所致,兩者都是人為,而央行卻又堅持匯率係由市場供需決定,究竟何者為是?令人眼花撩亂,唯一的解釋是市場供需含大量的央行操作。
(四)選擇性自我美化:央行花了很大的力氣強調台灣物價比韓國低廉。其實,如以公元2000年CPI為100,韓國2014年的CPI為149,十分合理,2007年次貸風暴前,薪資亦跟上通膨,是韓國的黃金時代,國力與台灣大幅拉開,可惜2007年後薪資走平,實質薪資則嚴重倒退。反觀台灣,CPI一直在低檔匍匐,2014年僅達116,與韓國相差33,通縮陰影揮之不去,只是2009年後薪資先追上再持平,所以尚可清貧過日,卻沒有什麼值得可炫耀之處,至於,彭總裁認為低薪低價比高薪高價沒有什麼不好,因為實質薪資兩者相當(應為實質購買力之誤),則屬荒誕不經,不值一評。撇開「貨幣幻覺」不論,前者落後,後者富裕,如何擇地而棲,人民恐怕會比總裁聰明。
(五)選擇性自我辯護:央行既稱新台幣具「反景氣循環」的功能,則景氣低迷如此之久,匯率趨貶自是正常,而實質有效匯率亦明顯下行,與韓國相比,超貶幾達20%。央行卻又心虛,強調1998年以來新台幣對美元呈上升趨勢,更進一步將實質有效匯率(REER)拆解為名目有效匯率(NEER)與國內外相對物價,企圖證明NEER僅貶-2.5%,而非REER的-19.2%,究竟是貶是平,因憂讒畏譏而莫衷一是。
(六)倒果為因,亂下針砭:央行引用(輸出-輸入)=經常帳順差=(儲蓄-資本形成)的公式來說明外匯存底在衰退期的飇升需以促進投資來化解外部失衡,則是明顯下錯處方。眼看當今之世,舉目錢潮洶湧卻無人投資,台灣豈能例外?正確之道應是讓匯率略為自由浮動,降低左項(輸出-輸入)的擴大,而不是一昧追求右項差距的縮減。央行的論述是刻意抹去匯率所扮演的角色。
(七)援引錯誤,不求甚解:「PPP人均GDP」是週刊與央行火力交鋒最具爭議之處,也是兩年來我研究總體經濟略具心得的地方。可惜央行選擇不求甚解,對「PPP人均GDP」僅作「生活成本」相對偏低的單純解釋,並無的放矢指責某些人士主張高PPP人均GDP係低利率、低通膨所致。真相是「PPP人均GDP」與「名目GDP」之比率(央行用差距比率,必須減1)與實質有效匯率呈高度負相關,台灣r值為-0.965,韓國為-0.756,此一比率之起伏,廿年來與國力興衰若合符節,而且台、韓皆然,以央行資源之豐,理應抛棄成見,探討背後的原因,而非一昧漠視台灣與馬來西亞、柬埔寨長期為鄰且比值一路攀升的的困境。
本文標題來自經典名著,無貶損之意。Pride譯為「傲慢」顯係誤譯。筆者一向佩服彭老之老當益壯、奮鬥不懈,但希望他能敞開心胸,不要過度自我防衛。國家之總經路線事關子孫之萬代福祉,不可不慎。
下列何者為金融市場 在 沈富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郭董的霸氣與焦慮
美國聯準會升息一碼,央行彭總裁立即反其道而行,宣佈降息半碼,這是遲來而且嚴竣的警訊,也是一劑遲緩甚且無效的的療方。資本市場普遍以負面看待。只有工商業界難掩喜色,尤其是工總秘書長更是老實,直言將降低產業的營運成本,也就是野村經濟學者辜朝明常說的,「美化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而對目前急需的「提振內需」毫無助益。
幾天後,郭董按捺不住了,呼籲總統候選人對未來三年的硬經濟指標提出明確目標,並且每半年向國會報告進度並進行檢討。郭董一向膽識過人,對他專業領域的電子製造業嗅覺無比靈敏,其掌握機先,霸氣不減,在國內不做第二人想。但此番言論則相形突兀,我不忍責其思慮欠周,只能把它視為在極度焦慮下的超理性期待,其理如下:
(一)要總統候選人,當下就未來三年提出經濟指標的預測值,是一個不近情理的要求,大家別忘今年五月間,包括主計總署及各財經智庫對今年GDP年增率預測值都落在3.5%左右,曾幾何時,不到半年一修再修,目前已經淪為保一而不可得,是否主計總長該下台而各智庫就此解散?專業尚且如此不靈,何苦厚責總統候選人?
(二)一次預測三年有其不切實際及非理性的一面,究竟是提前檢視施政的能力,還是預測的精準?如以年增率為單位的指標,則金融危機後,次年因低基期的反彈值是否算數?以馬英九迄今常被訕笑的「6、3、3」為例,GDP年增率為6%,顯然低估了2008年次貸風波的延續性傷害及從此總體經濟下行趨勢的誤判。不過,如果回顧2010年GDP年增率曾大於10%,則是危機後低基期反彈,這是在意料之中,卻難藉此預估此後的走向。至於失業率的3,如果只取整數而不用四捨五入,也可以勉強算是達陣。
(三)多組候選人中,若一組提出相對保守的數字,如明年為「2、4、2」,雖不討喜,但務實且跳票的可能性低;另一組則相對提出「3、3.5、2.5」的美麗數字,試問郭董如何解讀?如何幫選民解惑而做明智的選擇?否則,畫了大餅,當選後再跳票,任憑選民唾罵,好官自我為之,其可奈我何?
(四)經此一論,難道郭董的焦慮與呼籲完全一文不值?當然不是!再以馬英九「6、3、3」中,國民所得逹30,000美元為例,如以一任四年為期,則複合年增率須達18%,放寬為兩任八年為期,複合年增率仍須高達9%,足見出此餿主意的財經幕僚之無知令人咋舌,馬英九之失察也不可原諒。因此,總統候選人對未來總體經濟的理念、願景、目標及具體做法向國人詳細告白,實有其必要。大餅人人會畫,共識也不缺乏,譬如,不分藍綠,三組候選人都不反對下列三大項為當務之急:區域整合、創新升級、擴大內需,但大致都停留在畫靶的層次,而沒有告訴國人他們將如何射箭。
以「區域整合」而言:總統候選人需要告訴我們如何克服中共的刁難及國內受損產業的頑抗?TPP與RCEP何者優先或者兩者皆要?
以「創新升級」而言:是要重蹈「兩兆雙星」政府全力拉拔的舊規,還是任由民間遍地萌芽自主開花的新路?如為後者,則政府如何化「低價、低薪、低稅負、低匯率」四低的惡土為創新經濟的沃壤?
以「擴大內需」而言:今天不是全民「錢淹腳目」的八O年代,而是少數人「錢淹肚臍」,而多數人「腳踏淺灘」的困境,如何活化民間過度泛濫的資金不斷去點燃內需,在在考驗國家領導人的膽識與智慧,央行區區半碼降息不為功。
我充分了解郭董的焦慮與憂心,但總統不是董事長,國會也不是董事會,而且可確定的是未來的總統不會是郭台銘,更不可能是今之成吉思汗!
(今天在中國時報同步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