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本日記上寫著,一個孩子上課輔班大哭,旁邊的同學學他哭的樣子,大家都笑了起來....
我把有上課輔班的孩子都找來問問發生什麼事?原來是老師帶了活動,答對的同學有得到小禮物,那孩子沒有拿到就大哭了起來,其中一個同學罵他:「六年級了還哭!憑什麼哭就能得到禮物?」接著誇張的嗚嗚嗚~學他哭,讓大家哄堂大笑起來...
我問哭哭的孩子:「你昨天為什麼哭了?」他說:「因為我很想拿到獎品,沒有拿到很失望。」我告訴他:「很多人拿到獎品嗎?」他說:「沒有,只有很少的同學拿到。」「那,其他沒有拿到獎品的同學都怎麼辦呢?」他眼睛瞪很大:「他們都沒有哭耶!!」我說:「我想他們一定也都很失望,對不對?但是他們有不一樣的處理方式。」
我問其中一個同學:「你沒有拿到,你怎麼想的呢?」
同學A:「下次舉手舉快一點!」
同學B:「很多人都沒有拿到呀!!老師說下次上課還有機會!」
同學C:「有一點失望,但是沒辦法,只有幾個名額。」
我跟哭哭的孩子說:「同一件事情,想法不一樣處理的方式不一樣,結果就會不一樣,沒有拿到大家都很難過呀!但是當著大家的面大哭,我們就沒辦法去管別人說你、笑你。」他說:「那個女生笑我、學我哭的時候,我更難過,就哭得更大聲了。」我說:「她這樣學你實在很不應該,但是我們下次遇到一樣的事情,試試看安慰自己下次再努力一點,想想看要怎樣才能得到獎品。」「你很想哭,但是又不想被看到的時候可以深呼吸,有時候老師想哭也會一直深呼吸,然後眼淚就不會掉下來。」「上課的時候嚎啕大哭,讓發獎品的老師好尷尬呀!!而且也沒辦法繼續上課了。」
我把嘲笑孩子的同學找來,我問她發生什麼事?她說:「他只是沒拿到獎品就大哭呀!!」我問她:「他歸妳管嗎?大哭妳就能罵他嗎?惹到妳了嗎?妳還學他哭,沒拿到獎品就很傷心了,大家嘲笑讓他更難過。」「如果換作是你難過掉眼淚的時候,有人學你哭,全部的人一起大笑,你有什麼感覺呢?」那女孩低著頭說:「我會很難過。」我說:「他是我的學生,以後請妳不要欺負他!我想妳欠他一個道歉。」
孩子去上潛能班的課不在,我跟全班的孩子說:「每個人遇到同一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不一樣,有的人會生氣,有的人沒感覺,有的人因為太在乎了會難過傷心...這些都是正常反應,我們應該尊重每個人的感受。」「他會這麼傷心有可能是因為不知道該怎麼處理,這麼多人一起笑他就更難過了。」「你們都知道他善良,不應該這樣被對待。」
我很高興這一次我們班一起上課的同學沒有跟著一起笑他。「如果下次再遇到同樣的事情,能夠鼓起勇氣制止嘲笑他的同學,都站起來走到他的身邊跟他一起,那就太好了。」「我們自己班上的兄弟,當然要我們自己保護好,怎麼可以讓別人欺負?」
隔天那平時安靜的孩子開心地過來跟我分享:「老師,那個XX剛剛跟我說,下次如果遇到有人欺負我她會幫忙我耶!!她超好的!!」
這次的事情如果沒有處理,以後這個哭哭的孩子在那個班級裡面,就是被嘲笑欺負的對象。一個事件的發生,後續的處理很重要,讓他知道遇到困難時心情的轉換,避免被欺負的方法;教育欺負人的同學,不可以這樣對待他;拜託班上的同學幫忙看顧這個孩子。
老師沒辦法隨時在他身邊,教育好同學對待他的方式很重要。有些孩子面對攻擊毫無招架之力,如果在他落難的時候有同學替他說句話,讓欺負的人知道有人站在他身邊、有人保護,就不會有霸凌的行為出現。
善良是一種選擇,我們都努力讓孩子們看見自己的能力和天賦,也帶著他們做良善的選擇。
同時也有4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kuroko哲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LittleNightmares2 #小小夢魘2 #精華來啦 訂閱哲平,關注更多最新影片:https://goo.gl/qMxljs 不是耶!! 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怎麼槍口都是對準我一個啦!! ----------------------------------------------...
不可以這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孩直接叫父母的名字,你能接受嗎?】
延續前幾天關於稱謂的話題
在明白稱謂不過是個代名詞
以及隱藏在稱謂當中的權力、責任與期待後
我不禁問自己:
「那我可以接受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嗎?」
坦白說,當我開始想像孩子直接叫我的名字時
我的確有被冒犯的感覺
甚至覺得怎麼可以沒大沒小
但我也明白這樣的感受
來自於長期被教育下的結果
就像有一道封印刻在腦中,跟你說不可以這樣
或是應該要那樣,但,真相與真理是什麼?
這讓我想到另一則故事
「有一個非常貧窮的家庭
雖然窮,但一家人非常的相親相愛
每天粗茶淡飯卻過得很幸福
母親每週都會預備一頓豐盛的餐點
而餐桌上都會有一條新鮮又肥嫩的魚
開動後,母親總是先將魚頭夾進自己的碗裡
孩子們以為母親愛吃魚頭
還會主動幫忙夾魚頭給母親
母親只是笑笑地說謝謝
後來孩子們長大了
因著努力的學習與打拼而有一番成就
生活品質相對也改善許多
孩子們紀念著母親一直以來的付出
於是準備了豐盛的一桌菜來招待母親
其中有一鍋滿滿的魚頭,是為母親特別預備的
而當這一鍋魚頭端到母親面前時
母親的表情非常錯愕,大家感到疑惑
在孩子們的詢問下才知道
原來母親並不愛吃魚頭
而是為了將魚肉留給孩子們
選擇先將肉少刺多的魚頭吃掉」
這個故事提醒了我
我的想法與認知不一定完全正確
如同聖經裡說的
「若有人以為自己知道什麼
按他所當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
- 哥林多前書 8:2
蘇格拉底也說
「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我很喜歡去質疑自己原有的想法與觀點
並且透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微調甚至是修正
拉回小孩直呼成人名字這件事
在我原有的觀點中
直接稱呼比自己年長對象的姓名
就等同於沒禮貌、沒教養
就連我的舅舅一直以來都表示
可以叫他的英文名字就好
我也從來「不敢」這樣叫,還是以舅舅稱呼他
深深刻印在腦中的觀點與認知限制了我的行動
階級制度、縱向關係,以及人有長幼尊卑之分
已烙印在我的生命裡
當我擁有這樣的觀點
我就無法落實真正的平等在親子關係中
要突破,就需要有新觀點的加入
與舊觀點碰撞激起火花,最後整合成新的方向
我想起有認識一對母女,他們一同都在教會服事
女兒也都是直接叫媽媽的英文名字
會覺得沒禮貌嗎?
完全不會! 反而覺得還隔外的親切零距離
同時也想到國外很多家庭成員
也會直接以名字稱呼彼此
所以這件事沒有絕對的對或錯
完全是跟文化和習慣有關
再來探討那被冒犯的感受來自於何處?
以下為我腦中各種想法進行辯論的小劇場🧕🏻🆚👸🏻
🧕🏻「被冒犯是因為被小孩叫名字感覺不被尊重」
👸🏻「不被尊重的感受來自於什麼樣的觀點?」
🧕🏻「因為我比較大,在家中地位比較高
所以需要被尊重」
👸🏻「所以小孩比較小,就不需要被尊重嗎?」
🧕🏻「話不能這樣說,這是兩件事」
👸🏻「所以你覺得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帶給你威脅是嗎?」
🧕🏻「是的」
👸🏻「威脅到你的什麼呢?」
🧕🏻「權威」
👸🏻「所以小孩叫你的名字
會讓你有被降階的感覺是嗎?」
🧕🏻「好像是」
👸🏻「降階不好嗎?」
🧕🏻「人都想往高處爬阿,當然希望自己擁有權威」
👸🏻「不過往下走一步
就能與孩子站在平行的位置」
也能與孩子更靠近、更親密」
🧕🏻「好像也是」
👸🏻「放棄權威不容易
但能換得與孩子更多的連結
你,願意嗎?」
當我突破心防的封印
(這時好想學庫洛魔法使大喊:封印解除!)
再次想像小孩叫我名字時
那種被冒犯與不舒服的感覺就消失了
於是,身為實踐派的我當然展開行動
👩🏻「從今天開始,你們可以叫我瑋玲喔!」
🧒🏻「媽媽」
👧🏻「瑋玲」
👩🏻「恩,要叫媽媽或叫瑋玲都可以」
🧒🏻「媽媽」
👧🏻「瑋玲」
喬伊一開始完全不敢叫我的名字
只有在玩遊戲時敢 (老師點名學生的遊戲)
而唯可完全沒障礙,叫得非常的順口
我從一開始的接受,到現在能享受
喜歡孩子叫我名字的那份親暱感
也覺得自己好像變年輕了 (誤)
解除封印讓我感覺很自在也很自由
同時孩子們還是最喜歡叫我媽媽
稱謂不再是枷鎖,而是重新連結
脫去當中的權威,回歸為那份獨有的關係
「媽媽,是專屬於我的代名詞
也代表著無人可取代的身分」
稱謂沒有不好,只需要重新檢視
讓稱謂沒有束縛,只有歸屬❤️
不可以這樣 在 家庭主婦小廚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鄭少秋女兒重穿16年前校服!比當年胖100斤,卻自信滿滿氣場十足 https://hknews.pro/article/1510662#1187
不可以這樣 在 kuroko哲平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LittleNightmares2 #小小夢魘2 #精華來啦
訂閱哲平,關注更多最新影片:https://goo.gl/qMxljs
不是耶!!
這也太不公平了吧!!
怎麼槍口都是對準我一個啦!!
------------------------------------------------
參與同伴:各種子彈
------------------------------------------------
音樂來源 : Little Nightmares 2 - 小小夢魘2
------------------------------------------------
哲平給小拉嬌們的互動網頁: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puzpuztetsupei/
直播記錄副頻道:https://goo.gl/PgKCGP
給小拉嬌們的表單 : https://goo.gl/forms/ygZdbHPAibJdPibC3

不可以這樣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金和貴銀樓」從1910年開業,至今已經營110年,是萬華地區僅存唯一一家手工銀樓,第三代傳人鍾春忠今年已80歲,到現在仍秉持著爺爺傳下來的傳統金雕技術,日復一日的開門、打製金飾,到現在還依照爺爺經營時期留下來的「花簿」當作型錄,讓客人挑選訂製。
花簿裡記載著各種髮簪、手環、耳環、墜子等金飾款式,算來超過千種樣式,鍾春忠很有自信的說,「整本我全部都會做,都記到腦子裡了,客人會說,你花簿給我看一下,有些師傅會不敢拿出來,怕做不出來,但我隨便你翻,我都做的出來。」
百年傳承最重要的就是「手工」二字,鍾春忠從15歲開始學,他說「做這個要有興趣才做的下去,從小看爺爺、爸爸跟師傅們做,在旁邊看邊學加減敲敲打打,要會畫圖、會雕刻各種技法,久了就學會了,現在要我教我也不知道怎麼教」,做這行已經60多年,到現在他還覺得「整天坐在工作檯前,邊思考邊做心情就很好,堅持幾十年就是因為興趣。」
鍾春忠除了做金飾之外,還會花時間打製藝術品,他說「我20多歲時就想做藝術品,但爸爸一直反對,說那賣不出去,我都偷偷做,金子還慢慢攢來做」,他拿出他自己最喜歡、也花最多時間打製的作品「舞獅」,這個作品花了他好幾個月的時間才完成,他解釋「小時候看人家舞龍舞獅,這個還特別做成台灣獅、不是廣東獅喔,而且人與獅子的動作都還要看很多圖片揣摩才做的出來;接著還要做舞龍,龍頭已經做好了」。
另外一隻金茶壺,上面有16隻蟾蜍,每隻蟾蜍動作都不一樣,一隻一隻都是手工打製出來的;還有一個金香爐,「3隻爐腳要打製成一模一樣,用手工你知道有多困難嗎,有些師傅會說去鑄模做幾隻就一摸一樣,但對我而言,鑄模就是鑄模,手工就是手工,我不能這樣欺騙顧客,寧願邊做邊學也不可以這樣」。資料來源 蘋果新聞網

不可以這樣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疫情期間, #龐景峰 大部分時間在內地拍戲,與生父 #錢小豪 合作了兩部網絡電影,戲中景峰親手將父親塞入棺材,又有一些戲分將他打到飛起,景峰乘機NG幾次糟質他。「一部我和他做師徒,另一部我是明朝的偵探,他是監獄裏的囚犯,為了得到他做我的拍檔協助查案,我放了他出來,正因為主角都是成日闖禍才有故事發生,所以我在戲中經常搞出麻煩,例如諗一些屎橋玩個師父,因為劇情需要,有一場戲我要收埋師父在棺材裏面運送出去,我第一次光明正大擺自己老竇落棺材裏面,另一部戲我將老竇由一邊揈去另一邊,我都是第一次光明正大打我老竇,我的心情是很開心很爽的,因為很多仔都不可以這樣對自己老竇,原本一take過OK,但我想做多幾下,NG了幾次,他面都燶了。」全文︰https://bit.ly/2NNyXLi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