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生都在反思中學習當個「好」媽媽
沒有人天生就知道怎麼當一個母親。當媽媽的這條路上,每一天都是學習。學習著該怎麼把握?又該怎麼放手?
從小到大的求學歷程中,我很少拿第一名以外的成績,直到進了台大醫學系,才從永遠的第一變成偶爾的第一。對我來說,小學中學時期全科滿分,應該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
也因為這樣,我很容易無意間,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孩子。老大老二進小學之後,成績上一直很難達到我覺得滿意的程度。外加準備進入青春期,兩個相差一歲的大孩子,一個女孩、一個男孩,情緒、心態完全不一樣,我為他們倆操的心,可能比創業時期還要多。(帶孩子絕對是一件勞心又勞力的偉大事業,大家一定要向全職媽媽致敬!)
因為對自己要求完美,所以不自覺也把這個完美主義,延伸到孩子身上。
我曾經為了他們的學習狀況,氣急敗壞的打過他們,總覺得恨鐵不成鋼,明明可以做到的事情,卻總是差那麼一點點。
然而,經過了一段時間後,我突然發現,他們的成績也許稍微有點起色,問題卻沒有真正改善,一樣是起起伏伏。但,他們的心情卻因此變得更緊張,慢慢少了自信和學習的興趣。
我開始反省自己。
我認真研究了一下孩子們的考題,發現,以前在我自己小學的階段,因為當時資訊沒有那麼發達,老師們很多都是用比較傳統的教學方式,課本也是舊版本,考題更是千篇一律。題目不多,也沒有太多變化。也就是說,在我那個年代,只要懂得背誦並熟悉出題方式,成績其實不會差到哪裡去。
但孩子們的考題卻不一樣。基本科目的課綱內容全都翻新深化之外,他們還有英文要應付。滿滿的兩面考題,題目數量比我當年多得多,題型也變化多端,這一代孩子們的老師比起我以前的老師們,更懂得在細心度上給年幼孩子考驗、在文意上玩弄,但不變的是缺乏深度思考的單一。(可能太直白,但對於真的相當懂數理跟學習的過來人來說,太多題目的答案,我都明白能爭辯成送分題⋯)
孩子們在很短的時間裡,要閱讀題目、思索、答題,常常寫完全部考題後,時間已經不太足夠,能粗略檢查一遍,做完這一切,對他們來說其實已經用盡全力。所以,即使我再怎麼嚴格要求,他們也就只能做到這裡。
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個理論。內容是說,孩子們的身體和大腦,其實會根據年齡,有不同的發展期;到什麼階段,適合怎麼樣的思考與學習,其實有他們自己的時間。就如同,我們不可能要求幼兒早早拿筆寫字,因為他們的小肌肉根本沒有發展完善,勉強拿筆只會讓他們的肌肉扭曲。
但身為家長的我們,卻常常希望年幼的小學生,可以更早熟、更聰慧,幫他們安排先修,填滿他們的時間,讓他們接觸他們大腦還無法負荷的知識,再逼迫他們學習.....也因此,讓他們失去這個年紀,本該盡情玩耍的空間,只能不斷超前學習,並且一直糾結在細心度上的要求。這樣,對於孩子的大腦來說,真的是好的嗎?
我看著孩子們的考題,反省那陣子自己的想法,突然意識到,我可能太常把我對我自己的要求,不小心放在孩子的身上,我在學習上的早熟,可能讓我從小學開始就一路沒敗過,但實際上太多我的台大醫學系同學們,很多都是國高中才開始嶄露頭角。
給孩子們一次好好當個孩子的機會與時光吧!
也許有些孩子可以做得很好、分數很高,但很可能是他們的大腦已經成熟到,可以吸收這些知識,能配合考題的陷阱,檢查好每一個細節;但也非常有可能,是他們犧牲了大部分的休閒時間,在補習、在唸書。
比起耗掉所有的時間在課業,我還是希望孩子們除了必要的課業之外,可以多做點其他課外的活動,豐富他們的童年。運動、畫畫、遊戲......或是什麼也不做,每週花幾個小時,跟爸爸媽媽依偎在一起,聊天、擁抱,好好生活。
專業在貶值,只有靈活的腦袋、有能力斜槓、善於溝通的孩子,才能在下一個世代好好生存,不再是考試能力,而這些十足依賴父母的引導跟帶領,而非一直補習與考試。
我並不是一個完美的媽媽,我也會犯錯,我也會因為自己的完美主義,對孩子過度要求。
不過,事實上,沒有人可以真正「完美」,世界上也沒有真正完美的母親。但我相信,只要懂得反省的母親,就是個好母親。
學習放手,學習接納自己的不足,學習接納孩子的不足;學習不去勉強自己做到完美,也練習接受孩子的不完美。
我們隨時可以反省,隨時可以調整自己的心態,在「掌握」與「放手」之間找到平衡,學習做一個「剛剛好」的媽媽。
母親節這天,別忘了對親愛的自己說一聲:
母親節快樂。
不成文意思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倍萬自愛:學蘇東坡 晚年如何加萬倍愛自己》
* 「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蘇東坡活了66歲,他在朝廷中一共只呆了八年十一個月,之後不停的被貶:甚至一度處於死牢囚犯狀態。
去世前兩個月,人終於回到熟悉的故土,浮雲一別後,流水數十年間已過。他抵達了江蘇鎮江金山寺。
當時蘇東坡的才華已名滿天下,朝廷的迫害鬥爭,抹滅不了千年一遇的詩畫大家。
金山寺和尚拿出一幅他的肖像畫,畫的就是蘇東坡,「這是你的畫像,你現在自己來了,請在上面題首詩」。蘇東坡在上面題了一首六言詩,最後兩句:「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白話文意思是「我這一生平的功業,就是一輩子到了三個地方,黃州、惠州、儋州。」
這三個都是他流放的地方,一輩子被流放三次。這詞當然是豁然開朗後的自嘲,一種回看人生三大逆境的態度。蘇東坡所以成為蘇東坡,恰好和他的人生在這三個逆境中還能發出光芒,息息相關。他知道自己的價值,從未因功名高低否定自己,甚至因此「倍萬自愛」,不必皇上愛了,自己加倍愛自己!於是逆境,反而成了他一生功業的主要原因。
黃州時期是蘇東坡書法藝術長進關鍵時刻,黃州時期也是蘇東坡詩詞突飛猛進的時期。
以前在朝廷風光時期,他的詞反而寫得少,許多傳世作品,大多在黃州一系列創新而成。黃州正是他才華最洋溢的時期:例如《念奴嬌.赤壁賦》正是當時的作品。
眨流至海南島儋州他不以寫詞為滿足,完成三本著作:研究易經,研究論語,研究尚書,共三本學術著作。他後來回到大陸本土時,在廣西碰到了大風雨,抱著一個布包袱,裡面裝著三件書稿。風雨中蘇東坡摸著這個包袱,對自己説:有了這三本稿子,我這一生,沒白過啊!
風雨,歲月,皆無情,他更要「倍萬自愛耳!」
* 初至黃州,他寫了一封信給朋友,朋友寫信安慰他,大意是:你倒了大霉,碰到這麼大冤獄,又貶到黃州:朋友試圖安慰他。
蘇東坡回信:你何必這麼悲悲切切地來安慰我,我們這樣的人本來對自己的道德是充滿自信心的,認定自己在政治上的見解是正義的,是對的,為朝廷出力,為朝廷提意見,這是對的。
所以一個人內心有一種堅定的信念,儘管遭遇不幸了,坎坷,打擊,當你知道自己沒有過錯,本諸忠心時,他的自我肯定不會被官位高低動搖的。
他不是來求名位的,他是一個以蒼生國家為核心價值的歷史人物。他不只是寫詞,寫字畫之人,他的堅挺,他的歷史觀,他的高度,才能寫下千年歌頌的「念奴嬌」: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崩雲,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蘇東坡晚年被貶到惠州、再接著被貶到海南島儋州的時候,朝廷整他的執政者實際上是嫉妒他的一名老友,那人一心想置他於死地。
北宋時代海南島被當成鬼門關,中原去的人十去八九回不了,他六十二歲高齡才去,朝廷眨他之人,本來就心存希望他死在那裡。沒想三年以後六十五歲,蘇東坡活著回來了,他偏不死。
因為,他被貶愈遠,愈懂得倍萬自愛耳。
掌權者可以摧殘他的肉體,但無法打垮他,他的信念堅靭,他懂得倍萬自愛,於是一次又一次,活了下來。
* 離開了可以報效朝廷的機會,蘇東坡開始熱愛生活,也善於生活。他善於在小日子中,很簡樸的,乃至有點艱苦的生活中找到自處之道。從中發現美感,發現詩意。這種過人的本領,來自於他明白:此刻愛自己,珍惜自己,多麼多麼重要。這樣的自我認同,使他終而成為千年傳奇人物。
*其實蘇東坡出生時過的是富裕童年,他在朝廷命官時也有過錦衣玉食的經歷。
在朝廷裡特別是高太后執政的時候,當翰林學士兼侍讀學士,相當於部會秘書長,此外教小皇帝讀書,對領導群講課,那一段日子的他,年紀輕輕,已過得既榮耀,又一帆風順。
時隔不久他被貶到了黃州、又惠州,最後一路至中國最南端的海南島去了。
貶到海南島以後,他哭自己的困苦嗎?在海南島的田野裡,有一天他背著一個大挑走在田野中,六十幾了,還一邊走路一邊唱歌,碰到一個老太太,老太太對他說,「蘇內翰,你當年榮華富貴,現在啊,好像一場春夢」。蘇東坡說你說得太對了,很好,於是為這個老太太起了一個名字叫做「春夢婆」,還寫進他的詩裡:多麼瀟洒!
蘇東坡曾經穿錦衣品玉食,但春夢過了,就過了。簡樸艱困的生活,他仍然也可以在荒山田野,不知家在何方,高歌歡唱,把小日子過得有味道,又很快活。
* 一些在海南島的故事特別有趣。六十好幾了,生活卻每況愈下,更加窮苦,海南島當時很落後,沒有稻米,求一米粥不可得。他的小兒子蘇過孝順地陪著他去海南島過苦日子。蘇過以當地的芋頭做了一道芋頭羹,蘇東坡大讚此乃天下絕味,特此專寫了一首詩讚美。
在海南島東坡先生第一次吃到了蠔,蠔當然現在算上品,好東西。但古代的中原人可不能接受。唐朝的韓愈,貶官到廣州,寫了一首詩,題目叫做《南食》,批評南方的食品,把廣東的好食物全部批糟得一塌糊塗,說人家送來的蠔,送來的蛇太可怕了,這個怎麼能吃,太恐怖了,他一樣都不敢吃。
蘇東坡完全不同。蘇東坡到海南島第一次嘗到蠔,他說這個味道太美了,於是專門寫了一篇短文敍述這個蠔怎麼好吃。小兒子陪著他,一起品嚐生蠔。他告訴蘇過,千萬不要把這個祕密說出去了,蠔這麼好吃一旦說出去了,傳到京城裡,某些人聽到以後,一個個都想像蘇東坡一樣,希望朝廷也把他流貶到海南島來,這樣一來,他們會分了我們的美食。你不要說,以後就我們兩個父子獨享。
* 蘇東坡發明的食物不僅僅是東坡肉,讀《蘇東坡文集》,還有「東坡魚羹」、「東坡菜羹」。魚就是普普通通的鯽魚、鯉魚,不是什麼稀罕的食材。
他所欣賞的東西,食材不是特別珍貴的。
他為什麼發明東坡肉?到了黃州以後,發現黃州的豬肉特別便宜,所以他天天買,天天做。
廣東的荔枝蘇東坡最喜歡,一到嶺南就說「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誇說每天吃300顆荔枝,長住嶺南,因荔枝,也高興。
他是四川人,再到江蘇生活。江南有河豚魚,河豚魚四川沒有,長江下游才有。
河豚魚有毒,在北宋吃河豚魚當然比現在更危險。
他的好朋友李禪是江南人,李禪從來不吃河豚魚,李禪對蘇東坡說,「忠臣孝子不能吃河豚魚」。
為什麼?
你吃死掉了就做不成忠臣,做不成孝子,要保命,你不要吃。
蘇東坡卻說河豚魚這麼好吃,味道真鮮美。何必呢?
蘇東坡從黃州出來以後有幾個月住在長洲,長洲有戶人家開小飯館,做河豚魚做得很好,聽說大名鼎鼎的蘇東坡就住在城裡,而且知道他喜歡吃河豚魚,專門請蘇東坡到他家來品嘗他家的河豚魚,蘇東坡欣然前往。
封建時代人跟人比有點不平等,這家人是市井人家,開小飯館的。蘇東坡到了以後坐下來先享用一盤河豚魚,主人站在旁邊陪著,主人不好坐下來,因為他是市井小民,站在旁邊陪著。廳堂後面一個屏風,屏風後面躲著一大群人,這家人全都躲在後面,也不敢出來見,為什麼躲在後面?他們想聽,他家的河豚魚做得不錯,聽這個大名鼎鼎的蘇東坡來吃,有沒有說好吃。
沒想到蘇東坡坐下來以後,拿起筷子悶頭大吃,一言不發,屏風後面的人想他怎麼光吃不說,過了一會,蘇東坡一個人把一盤河豚全吃完了,把筷子放下,說了四個字「也值一死」。
死了也值得,因為太好吃了,中毒了,也認了!
* 他的傳世之作是鬱悶的時候賞冬景而得。《後赤壁賦》裡有八個字,那是寒冬的夜裡面,跟兩個朋友到赤壁山下,兩個朋友留在船上,他一個人爬到山頭上。
黃州的赤壁山200多公尺,他上去以後,冬天的夜景,四顧看看,無非是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一片簫條的冬景。
此時此刻,站在赤壁賦風頭上的東坡心情悲然,《後赤壁賦》裡說得很清楚,叫做「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四周靜悄悄,有一種悲涼感、孤獨感,肅然而恐,內心還有一種恐懼,因為朝廷還在蒐集他的罪證,還在攻擊他。
他挺過來了。留下曠世巨作。
他挺過來最主要的原因不只是豁達,而是內心自信篤定而生的堅韌,那「倍萬自愛」!
皇上不愛了,國家不愛了,時代不愛了,命運也不愛了,他卻懂得要更加一萬倍愛自己,多一點,多一點,再多一點。
—取材自《衣若芬:陪你去看蘇東坡》及《莫礪鋒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不成文意思 在 吳佩蓉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交通與觀光 宮鬥小劇
觀光局長周永暉因主秘耍特權事件,遭連坐處分,或(被)自我處分,降調為交通部參事,此事因楊曜立委在臉書為其抱屈,今日風波再起。
楊曜認為這樣的懲處原則,「對人,不對事」,並標註「#會不會差太大」、「#局長要如何掌握部屬出外是去洽公還是透過特權接小孩」。
回顧接機喝咖啡累人染疫風波,交通部長林佳龍幾度受訪,稍早便曾對媒體明示,周「尚未」自請處分,更早已透露出懲處的上限,落在周的頭上。
如果要考慮行政上督導不周,連坐的不該只有周永暉一人,兩位副局長難道不用視事?觀光局的公文或假單,主秘以上,難道可以跳過副局長,直接呈給局長批示嗎?
遭拔官後,周永暉發出聲明稱:「長官所稱的『公器私用丶特權丶隱瞞實情……』等等,我自認跟我個人並無關連,且事件從頭到尾我也完全遵照行政程序做了我本分該做的事,但因身為局長,今天長官要怎麼認定及決定我沒有意見,也會完全尊重。換言之,如果長官或社會大眾認為此事觀光局要負起責任,那麼由局長摡括承受,我覺得也是理所當然,個人毫無怨言」。
從上述文意推敲,表面上,他非常懂得「為官之道」,「為長官背鍋地無怨無悔」,實則認為蒙冤,「我自認跟我個人並無關連,且事件從頭到尾我也完全遵照行政程序做了我本分該做的事」這兩句尤其讓人傻眼,顯見他「深居宮闈」,完全不接地氣。不但未察覺長官對他的怨懟,早已磨刀霍霍;而搶救觀光業的步數,始終就那101招〜大撒幣,鋪張浪費盡做些無助產業深耕發展的事。
主秘之子累人染疫,第一時間未見周局長代觀光局上下表達深切的自我反省,讓主秘和張主任繼續砌詞狡辯,直到人民的怒火都快炸鍋了,交通部眼見紙包不住火,才出面解決,順便切割。
人事的爭鬥倒不是我想談的重點,這兩天陸續有幾家媒體寫了事件的幕後秘辛,當中不乏是有心人士放話。但身為第四權的媒體,不該自我「窄化」為「媒介」,如這篇〈周永暉下台有跡可循 機場染疫事件是調職引爆彈〉,斧鑿斑斑,把前後幾任交通部長對周的不滿順勢堆疊,想淡化、或拉人一起分攤現任者對周開鍘的「責任」。
翻開周永暉的學經歷背景,說他是個「工科男」一點也不為過。他畢業於逢甲大學運管系,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博士。從台鐵的基層做起,歷經台鐵實習員、列車長、運輸研究所研究員、高鐵局科長、交通部科長、專委、鐵工局主秘與副局長、台鐵局副局長、鐵工局局長及台鐵局局長等職務。
完整的鐵路運輸背景,怎麼會當上交通部觀光局長呢?話說在2016年民進黨重返執政之初,賀陳旦擔任交通部長,2016年7月19日,一輛載滿陸客的遊覽車在國道二號往桃園機場方向突然起火燃燒,造成26人死亡。公路總局長趙興華和觀光局長謝謂君雙雙請辭。
當時交通部進行一波幅度相當大的人事調動,共有9人職務調整,包括觀光局局長謝謂君調任航港局局長,原任台鐵局長周永暉接任觀光局長,台鐵副局長鹿潔身升任局長。
官位大風吹遊戲才剛過半年,2017年2月,台北市蝶戀花旅行社武陵農場賞櫻一日團翻落國道邊坡,33死11傷,公路總局長陳彥伯和觀光局長周永暉雙雙請辭,後來,周永暉仍獲留任。
〈周永暉下台有跡可循 機場染疫事件是調職引爆彈〉一文說,「據透露,周永暉擔任觀光局長三年多,做過不少事情讓交通部部長、次長都感到「相當意外」的事情」。先舉了前任部長吳宏謀動了要撤換周永暉的念頭,結果尚未出手,吳就因台鐵普悠瑪號翻車事件而去職。
最扯的是內文舉周永暉推出石虎彩繪列車,引發廣大負評的例子,說該事件延燒了近一周,觀光局未能善了,交通部長林佳龍看不下去,親自對外表達願邀請俄羅施設計師來台,才讓負評很快地平息。
眾所皆知,莫名熱愛「石虎」的人是誰,2018台中花博的吉祥物就是石虎,而周永暉捧石虎討長官歡心不成,還不慎捋了虎鬚,無疑為自己的仕途埋下了地雷。
把一個大半輩子待在台鐵的人,調派為觀光局長,更有趣的是,現任的觀光副局長周廷彰,學歷是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成功大學土木工程學類博士,之前擔任台中市水利局長和彰化縣水利處長等。 與周永暉同樣也非觀光科班出身。
台灣的觀光產、官、學界真的如此缺乏人才嗎?需要一個交通運輸專才當局長,一個土木專才當副局長?!大概怕引起非議,交通部先推副局長張錫聰代理局長,以免讓周廷彰在防疫期間出包跟著落馬。張錫聰是特種考試警察人員考試乙等考試行政警察人員,法制體系出身,待在觀光局多年,歷任科長、副組長、組長,從他的學經歷看來,未來行事與政策走向,因循陋規與守舊成分居多。
台灣的觀光產業要能振興或有大發展,單從用人思維的角度來看,很拚、很拚啊!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469475
不成文意思 在 快快樂樂學日文- 日本漢字真有趣! 「不文律」這三個字代表 ... 的推薦與評價
日本漢字真有趣! 「不文律」這三個字代表什麼意思呢? 先來看看它的反義詞「成文律(せいぶんりつ)」 「成文律」意思就是寫在書面上的規定, 相反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