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的疫苗到底都去哪裡了?是真的不夠,還是縣府又出包?
今天苗栗縣政府突然宣布中央給的疫苗不夠,因此7/31到8/4將暫停施打疫苗,請預約成功的民眾等待通知。消息一出,我整天下來收到爆多訊息詢問到底怎麼回事,後續該怎麼處理?但縣府公布的資訊非常有限,各方詢問後,將我已知的訊息和時序幫大家耙梳後列點整理。
1. 7/27開始第四輪疫苗預約時,縣長臉書寫到本輪民眾意願登記數2萬9,943人,但中央公布配撥疫苗為14,100劑,預計7月28日配撥4,900劑及8月4日配撥9,200劑,故將暫停大型疫苗接種站設站與診所預約服務。
而意願登記後,有多少比例會做後續登記,以苗栗縣第三輪的76%來估算,本次應會有22,800左右的民眾登記,中央配發的疫苗少了約8,700劑左右,因為這個數量也有考量各縣市剩餘量。
依疾管署此時公布的資訊,苗栗縣剩餘AZ疫苗數量尚有20,860劑。若第三輪預約民眾全部都有施打沒有爽約,打完應還剩10,051劑,但這數字還需要扣掉少數專案及第二劑的量,實際數字會有些落差,但仍能應付第四輪的預約量,打完最後可能剩下一千餘劑左右。
(補充:已預約第二劑數量21,71劑,故最後還會有約一千劑的缺額,這部分就需要請中央加給或請鄰近縣市調配,衛生局要趕快跟中央協調出解決方案。)
2. 7/27時縣府便已知第四輪疫苗配給數量較少,各縣市皆會評估疫苗剩餘數量來調整開放預約數,若剩餘疫苗足夠的縣市不受影響、剩餘疫苗不足的縣市則減少預約。
像是鄰近的新竹縣,第四輪符合預約資格者共4萬4,478人,但系統只開2萬8,000個預約量;台中市符合預約資格者共18萬9,000人,系統只開12萬6,000個預約量。
這麼做會產生一個問題,民眾明明收到簡訊有預約資格了,卻因為手腳較慢而沒有預約到。但至少不會讓民眾預約到了、時間地點挑選好了、假也請好了,卻沒辦法施打疫苗,後者的狀況顯然更難處理。
但苗栗縣政府是否有在這階段預先做調整?目前看來應該是沒有。第一點最後有算出來,雖然數字蠻緊繃的,但只要預約率沒有超過76%太多,苗栗縣剩餘的數量仍可應付。
3. 但就在7/27縣政府做了一個宣布,將在7/30設立五個接種站,施打縣內國、高中及補教業教職員工,預計共3,685人。
老師們要在開學前兩週打完、補教業7/27開始可以申請恢復營業,因此要趕快打疫苗是合理的,也是指揮中心跟教育部的政策,但指揮中心規劃這批使用的是7/27到貨的那58萬劑,預計於8/4連同第四輪的第二批9,200劑一起配發。
老師們趕快打是好事,能早一點產生抵抗力,保護學童,許多縣市政府也都陸續在施打,但地方政府仍應評估自己的疫苗剩餘量,庫存夠可以週轉的先打沒問題,週轉不來的,等8/4再打也來得及開學前兩週完全沒問題。
4. 接著問題就出現了,預估僅會剩下千餘劑的疫苗,要再拿出3,685劑,就發生了縣府口中所說的疫苗不足狀況。因為苗栗縣符合第四輪預約資格者29,943人,到7/28上午已有近七成民眾,共21,065人登記預約。
於是縣府在7/28中午緊急停止預約平台,只先打7/30預約的5,626人,7/31-8/4預約到的民眾停止接種,並發了一張圖卡甩鍋中央,直接說疫苗給不夠。
不只部分有預約資格的沒辦法預約,有約到的又被暫停,那請好假的民眾怎麼辦?後續衛生局也沒要統一作業,而是再次丟給基層和民眾自己處理,已預約成功的會由施打的醫院、診所、衛生所、接種站負責通知民眾,或是民眾自行致電詢問。
5. 苗栗的疫苗到底是不是真的不夠呢?這是簡單的數字計算。
第三輪打完的剩餘量10,051劑,加上中央此輪配發14,100劑共24,151劑,扣掉21,065登記預約,將還有3,086劑。而國、高中老師的疫苗因為是專案施打,是會另外撥補的,所以雖然第四輪很緊繃,但如果時程上有搭配好,並不會出現疫苗不夠的狀況,我們應該會有兩到三千劑還能彈性運用的空間。
但依照此刻縣府的安排,雖然7/28會先到4,900劑,但7/30預約民眾和國、高中老師、補教業打完,苗栗的疫苗約只剩下5640劑,頂多再多開一天,但8/1-4預約的民眾真的就是沒疫苗可打。
6. 那麼,講了這麼多,怎麼做才好呢?
這次的事件我認為是縣政府預估錯又反應速度太慢,若7/27開放預約前就已經知道疫苗數量較少且會分批到貨時。
開放預約數就應該先稍微下修到意願登記的六成或七成,便不致於讓民眾預約到一半被取消預約資格。且可在規劃預約時段先排除掉8/2-4這幾天,也就是我們在7/30-8/1及8/5-6做接種,民眾預約時沒有8/2-4的選項可選。
同時配合中央本來安排的時間,將國、高中及補教業教職員工,延至8/4後再進行,便可因應分批到貨做分批作業。
但前面的預約作業木已成舟,現在較可行的調整方式為,先將7/30的老師專場調至8/4後,延後的這週則安排補教老師們進行快篩以符合中央指引。
接著扣掉第四輪第一天將施打的5,626人,剩餘15,439人,除以剩餘可預約時間7日,每日平均施打人數約為2 ,200人(實際數字應會有落差),此時的剩餘疫苗數約為9 ,325劑,可施打四天,故7/31-8/3仍可維持運作。只需停止8/4的施打,且目前也有媒體報導封緘作業可能會提前至8/3完成。
以上為數字粗估的理想狀態,實際上7/31與8/1為假日,預約數量可能會較高,但縣府仍能調整場次、協助聯繫不足天數的預約民眾,並規劃8/5後複數天數的施打選擇。
若本篇所掌握的數字沒有錯誤,那麼雖然通知起來工程不小,但在7/30打下去之前,都還有機會減少民眾的不便,就看縣府願不願意負起責任解決自己反應太慢所帶來的失誤了。
(若本篇數字皆由疾管署與縣長臉書公布資訊計算,細節有誤再請縣府糾正,也請縣府公布本週每日施打數、疫苗剩餘數以及到8/6前每日預計施打數、預計疫苗剩餘數,否則這些數字都要不到很難做監督與討論。)
雖然本次事件苗栗縣政府可透過行政反應來解決,但的確有部分縣市真的難以提供全部有預約資格的民眾,指揮中心這一輪一口氣放寬到38歲以上,顯然低估了近期AZ疫苗的打氣,民眾意願登記和簡訊預約的比例都相當高,加上疫苗進貨時間不易掌握,太晚告知將分批減量供給,後續待封緘檢驗時便出現時間落差。
7. 最後,今天在為了這件事忙到焦頭爛額時,竟然還有好幾位議員在總質詢時說:民代每天要為民服務,符合施打優先的第2類,應可先打疫苗,卻因有人質疑是特權疫苗,建議衛生局應勇敢站出來,不應隨人起舞。
請問這幾位議員是不是已經先用第二類打了?另外,目前也掌握幾位議員、民代也用其他沒開放優先類別的身分先行施打了,這些數量都是中央沒有額外配發疫苗的,還有始終不透明的殘劑使用,這些才是真正排擠到民眾權益的人。
衛生局若一面縱容這樣的行為,一面又把自己的反應過慢的失誤推給中央,最後權益受損的,都是按規矩排隊的無辜縣民。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1的網紅陳儀君,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迎接5G萬物聯網和AI人工智慧時代的挑戰,歐美國家近年掀起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Mathematics數學)教育風潮,英國和愛沙尼亞甚至規定從五歲開始必修程式語言,而台灣教育部最近公布的108年課綱卻要從國中才開始教電腦...
不致於教育部 在 曾玟學 苗栗縣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極端的氣候不只帶來暴雨、也出現乾旱,本次台灣面對73年來最嚴峻的乾旱挑戰,全台水情拉警報,新竹、苗栗、台中及北彰化部分區域將進入分區限水。這樣的狀況使我們認為應加速水資源運用的升級,以構築適合台灣的水資源建設、完善水資源輸送網路及管理模式。
前幾天的這場水資源政策記者會,由共同舉辦過多場氣候變遷記者會的賴品妤委員及洪申翰 Sun-Han委員,邀請水情最吃緊的台中、苗栗在地代表-3Q 陳柏惟委員及我,一起來對水資源政策提出建議與討論。
會中我們提出 #六大政策訴求,分別是:
一、完善水資源運送網絡
水資源的管理最重要概念為區域治理,鄰近的水系互相支援,但在極端氣候之下,難以預測下次乾渴之區域在哪,應儘速建立完善的雙向水資源運送網絡,讓平時負責支援的地區,在需要時也能得到必要的幫忙,提升供水穩定及應變能力。
二、積極開發多元水源
目前台灣多數水源皆來自水庫,一旦降雨量不足,便容易產生缺水危機,未來應積極發展多元水源,如再生水、伏流水、海水淡化等,降低對單一水源之依賴性。建請水利署提出長期水資源配置之藍圖,並逐步落實。
三、提高台灣農業用水效率
目前台灣農業用水佔全台用水量七成,而台灣農業旱作還是採用傳統灌溉方式為主(澆灌、溝灌、漫灌),農委會應加速完善智慧灌溉補助推廣計畫,落實使用智慧滴灌、噴灌等方式,以提升農業用水效率,並減少農民停耕之損失。
四、獎勵並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
再生水因來源為每日所產生的廢污水,有穩定供水的優勢,目前台灣每日在生水使用量有巨大的進步空間,但現階段再生水建造使用成本仍高於一般自來水。
政府應提高使用再生水的經濟誘因;分別以民生公共廢汙水及工業廢汙水處理著手,研議獎勵工業區中小型廠商使用再生水,並獎勵已使用廢水自行回收廠商,精進使用多次循環回收利用之技術。在民生用水上,獎勵建築物設置「雨水貯留供水系統」,讓雨水貯留系統可作為民生、消防用水之補充水源。
五、培育台灣再生水產業
提供再生水產業所需場址及扶助,打造本土再生水系統與相關技術產業鏈,建構本土先進再生水廠以提升台灣再生水技術量能。
六、全國再生水推廣教育
主管機關應加強宣導,透過教育部與年輕學子溝通使用再生水循環,並從小做起,以節約用水出發,認識各種水資源,建構再生水利用觀念,保障永續水資源的生活。
其中我特別在意的是完善的雙向水網,以本次苗栗縣的狀況為例,正好說明了沒有建立雙向備援系統所造成的困境,#不只沒辦法接受鄰近縣市的支援,#縣內兩座公共給水的水庫也無法互相備援,#讓永和山水庫成了孤立無援的狀況。
對此我也以在地的觀點,提出 #五點在地建議,希望主管機關能給予正面回應:
#完善雙向水網
1. 新竹支援苗栗部分,提昇至每日兩萬噸:目前調整管網管壓反向供水,讓永和山供水系統能早日獲得支援。
2. 鯉魚潭水庫北送苗栗工程加速完工:原訂113年可完工的鯉魚潭水庫北送苗栗工程,將來可沿途提供每日12萬噸,希望可以加速進行。
#開發多元水源
3. 評估中港溪施作伏流水工程及竹南海水淡化廠之可能。(即將完成的後龍伏流水每日可供給0.5萬噸)
#調整方式減低民生衝擊
4. 永和山水庫供給區次高地區增設配水池,避免未來再以供五停二方式給水:在次高區域增加配水池,可以解決因管線過長,管末無法順利供水的問題,便可以源頭減壓的方式減少15%供水,不一定需要像現在用供五停二方式節水,這樣不致於兩天無水可用的方式,相信民眾接受度較高。
5. 供五停二區域之高耗水民生產業,如洗衣、美髮、三溫暖等業者,應研議給予補助。
下週二開始頭份竹南地區就要進行限水了,各供水點的狀況我們都會幫忙注意並即時回報水公司,同時學校及醫療院所的用水也已特別叮嚀過,縣府會全力配合支援。同時,不只在地方的水資源建設上要多點串連,提升供水穩定及應變能力,未來長遠的水資源政策我們也給出建議,期望地方中央攜手努力。
_______
相關新聞:
全台水情拉警報 立委盼推動再生水系統 增強使用效率
https://reurl.cc/MZLbkW
水情拉緊報 立委提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等6訴求
https://reurl.cc/v54egl
水情吃緊 立委提增加再生水使用誘因等6訴求
https://reurl.cc/7yLe31
「南台灣旱情影響全民國防」陳柏惟:防衛動員準備應滾動修正
https://reurl.cc/xg4OEb
「用水調度也是全民國防」 陳柏惟:防衛動員準備應滾動修正
https://reurl.cc/pm4WWl
【抗旱作戰】賴品妤籲:增加廠商使用再生水誘因
https://reurl.cc/9ZLO5a
極端氣候下乾旱 立委籲開發多元水源、增工業用再生水誘因
https://reurl.cc/l04996
不致於教育部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謝謝老師您的用心與分享
分享給需要的學生、老師、家長
粉絲投稿,歷史科補教:馮敬之老師
110年學測歷史科重點整理與考猜
請高三生一定要看喔!
明天(1/22)就是高三學測了,今年是101課綱的最後一屆,許多學生都以為考題會比較困難,其實只要掌握住幾個大方向和基本觀念,歷史24題全部拿到分數絕不是難事。
一、對每年的考生而言,前一屆的學測一定是具有指標性的考題,今年亦不例外,尤其是最近這兩三年,教育部推動108課綱不遺餘力,學測的考題也向108課綱靠攏,題組題的增加,文章字數的增加,都在在顯示素養題影響學測頗深。所以練習前三年的歷屆考題,瞭解題意題幹以及選項的意義,是面對今年學測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環節。
二、去年(109年學測)學測歷史考科,題目分布比例正常:臺灣史6題、中國史8題、世界史10題,算是頗為平均的題目分配,與前兩年題目分配差距不大,也就是說在臺灣史、中國史和世界史的題目分配比例上,應該是不致於差太多的。但是特別要注意的是,題組題的增加。從106年學測開始,只有13題是題組題,到去年(109年學測)已經有36題(整整一半)是題組題,題組題的增加量之大,若是沒有時常練習並熟悉歷屆試題,可能會使學生在當下現對考題時,會稍微地不知所措。加上題組題大致上都是混合題,且圖表眾多,一題題組中同時包含史、地、公的觀念,考驗學生對於觀念統合的能力,與圖表的判讀能力。但同學其實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只要能掌握基本觀念與解題技巧,面對難題也是游刃有餘、迎刃而解。
三、#臺灣史:
就臺灣史而言,109年學測出了6題,與往年相差不大,6題中拿原住民考鄭氏家族1題、清領前期1題、日治3題、戰後臺灣1題,由此可知,#日治時期 一直都是學測的大考點,清領時期與日治時期是大家一定要注意的範圍。108課綱非常重視原住民與外人和漢人的互動,今年很有可能出與原住民有關的考題,另外考生們可以注意國際競爭時期荷蘭人在台的國際貿易,以及鄭氏治台時的建設;清領前期的對口貿易與行郊,以及宗族和宗教的發展、清領後期開港通商後的經濟建設也很重要,尤重沈丁劉三人治台時的措施;日治時期依然不能忽略內地延長主義時的社會運動,皇民化運動雖然是老對手,亦不能輕忽;#中華民國在臺灣 最重要的就是經濟發展,請考生一定不能忽略。
四、#中國史:
中國史去年出了8題,依據課綱「略古詳今」的精神,秦漢以前只考1題,而且是考道家儒家的淵源問題,屬於題意解讀的判斷題,符合108課綱的命題精神,史前到三代完全沒出題,108年出了1題,107年則完全沒有出秦漢以前的題目(包括秦漢),由此可知,針對學測考題,秦漢以前的部分同學們可以大致上看過即可;魏晉到隋唐在去年也未出題,前年則出了唐宋之間的考題1題,因為對於中國中古史的部份(也就是魏晉到隋唐),只需注意大方向與大觀念就好,例如魏晉時期的世族政治、唐代的安史之亂等。特別注意,因為108課綱中對於人口的移動有特別的章節來介紹,所以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以及三次人口的大移動,都是有可能出題的範圍。宋代以後就符合「#略古詳今」的精神,故宋、明的政治、經濟、文化發展與社會變遷,都是需注意的方向。盛清的政治考題傳統上出題較少,清末的戰爭條約與改革和革命運動,就是比較需要注重的考題。明中葉和清代的國際貿易、外籍傳教士的訪華,符合108課綱的重點,請特別注意。中華民國建國後的政治、經濟,以及 #中華人民共和國 建立後的外交關係與內政,更是出題的大重點,新文化運動與五四運動、文革與改革開放,都是學測考題熱愛出題的範圍。
五、#世界史:
109年學測的世界史共10題,也是遵循著「略古詳今」的路線,並且以108課綱中人群的交流與移動為主軸,所以西洋上古史的部份完全沒有出題,中古歐洲與拜占庭帝國也未出題,但是伊斯蘭文化卻考了2題,禁止崇拜偶像與阿拉伯統治東南亞,因此今年有可能將重點放在十字軍東征與蒙古西征。進入到西洋近代史之後,大部分的考題皆與人群的移動與交流有關,#地理大發現與貿易大三角、印刷術的傳入與和宗教改革,最後20世紀考了1題戰間期。綜合而論,109年學測的世界史考題部分,已經非常偏向108課綱的出題模式,所以考生們在最後一天準備時,一定要著重在西洋近代史與世界現代史的部份,尤其以宗教信仰的比較,例如 #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信仰、 #舊帝國和新帝國主義的比較:地理大發現和列強瓜分非洲、造紙術和印刷術的流傳等,皆是符合新課綱的考題。傳統上從文藝復興開始到19世紀的歐洲局勢,都是考題會出的大重點,同學們還是要多加留意,文化和政治都應該依照年代熟記,每個文化和時代背後的意義知道即可。世界現代史的部份,一戰二戰的起因、戰間期的歐洲社會,以及冷戰時期的外交政策和1960年代以後出現的 #民權運動與學運,都是出題的大方向,一定要注意。
六、#時事題:
臺灣史可討論 #前總統李登輝過世、蔣經國日記出爐,兩人與台灣民主化發展有極大關係,題目可以運用日記內容,考台灣民主化發展的觀念。香港問題跟威權統治也可能入題。世界史則可能從疫情時事入手,包含黑死病怎麼傳入、傳出;地理大發現歐洲人帶病毒去美洲,#病毒傳播路徑跟地理歷史結合,也可能涉及國際缺工,過去黑人的移民問題。「文字要練強、閱讀量增加、圖表題絕對不會少」,考生可運用刪去法,圈出關鍵字,從答案看題目等考試技巧,自然無往而不利。
七、考試技巧
1.年代判斷:基本上只要把年代圈出來,答案已經出來一半了,所以看題目一定先找年代。
2.圈關鍵字、句:關鍵字句一定要圈,不但可以幫助自己判斷題目,在寫完後減扎也可以馬上知道自己哪裡判斷錯誤。
3.刪去法:學測考題4個選項通常是可以先刪掉2個選項的,所以刪去法可以有效的幫助考生選出正確答案。
4.從答案看題目:因為學測考題題組眾多,題幹敘述較長,動輒8行10行,因此對於分秒必爭的考生而言,閱讀大量文字或史料但是抓不重點是大忌,所以我們可以倒過來閱讀,先看問題與答案,再回過頭去看題目敘述,瞭解問題要問什麼,再去圈關鍵字來答題,必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請同學千萬不要忘記。
5.理性的邏輯判斷:很多同學會說就算刪掉剩兩個答案還是會選到錯的那一個,這是侯你就需要邏輯的判斷能力了,當你在選擇答案時,必須要判斷這兩個答案哪一個較不合理,就一定是錯的,所以理性的邏輯思考是很重要的事。
結語:大家努力了整整兩年半,就是為了明後兩天考試,希望大家的社會科都能考到15級分,考上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加油加油加油!
#這一篇打了我整整兩個晚上
#熬夜到眼睛都紅了
#高三再努力兩天
#就自由了
#加油加油加油
不致於教育部 在 陳儀君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迎接5G萬物聯網和AI人工智慧時代的挑戰,歐美國家近年掀起STEAM(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Arts藝術、Mathematics數學)教育風潮,英國和愛沙尼亞甚至規定從五歲開始必修程式語言,而台灣教育部最近公布的108年課綱卻要從國中才開始教電腦程式語言,腳步遠遠落後世界潮流,我們下一代要如何面對先進國家競爭?
為此30日儀君特邀新北市教育局、新北市中小學家長協會文山區總會、新北市中小學家長會長協會(文山分區)至北新國小附幼教學現場觀摩幼兒園學生學習ScratchJr程式語言實況,藉此期望能推動程式教育向下扎根,提早至幼兒園開始接觸程式語言。
自107學年開始,北新國小附幼中大班開辦實驗課程,每週二、四社團課程4:00-5:00pm讓五歲幼兒園大班學生透過Scratch Jr 也能在平板電腦上輕鬆編寫程式創作遊戲和動畫故事!證明台灣的孩子跟先進國家一樣聰明,從小儲備智能化未來世界的競爭力。
儀君期許教育局協助專業師資培訓,招募種子教師,讓多數國小和幼兒園帶班老師視程式語言為天書,也能透過這套簡單圖像化的程式語言結合數學、自然、語文、社會等,讓學生編學程式便擴充不同領域基本知識,具體落實108課綱資訊融入各領域的精神。
更重要,鼓勵支持國小各校開辦ScratchJr 課後社團,尤其幼兒園,因為五歲孩子開始啟蒙。如果幼兒園學童可以輕鬆學電腦程式,為什麼要等到國中才教?
💡ScratchJr是麻省理工學院Lifelong Kindergarten「終身幼兒園」團隊和塔虎莰大學DevTec「發展科技」團隊針對5至8歲幼兒共同研發的視覺化積木程式語言,五歲幼兒能夠學習消化的課程,所有大人都可以克服恐懼,輕鬆駕馭,所有國小和幼兒園教師都可以在短時間內輕鬆學會,只要政府下定決心,有系統辦理師資培訓,可以很快儲備大量師資在國小和幼兒園推動程式教育,讓我們的下一代具備和未來接軌的能力,不致於輸在5G+AI+大數據的智能化世界起跑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