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問我:
線上遊戲對於一個像我這樣的歌手,有著什麼樣的意義?
我想我會告訴你,除了遺傳基因之外,遊戲與音樂都是在我血液中流竄的DNA,那是我生命的一部份。
而對於遊戲經歷逼近50年的我來說
這輩子花最多時間的一款遊戲就是暗黑破壞神了。
1996年,在我歌手的身份面臨瓶頸,陷入低潮的時候
我認識了暗黑破壞神I,從此結下不解之緣。
2000年,暗黑破壞神II陪伴著我度過了無數的白天及夜晚
2001年發表完”好聽”專輯之後我衝上了天梯198名。
2002我拚上了美西伺服器天梯第一⋯⋯
無數場戰役,無數的回憶,後來我還獲頒暴雪亞洲榮譽會員的殊榮,也因此契機,有機會在當年開啟了台灣史上第一個電競實況電視節目”電玩HIGH客” 。
輾轉十年過去。
2013年,歷經時代變革產業提升,暗黑破壞神III在眾多玩家期待聲中,再次以業界翹楚之姿隆重上市,萬萬沒想到,當年的觀眾朋友們不但沒有忘記我,話題在遊戲論壇中,討論熱度高居不下,於是我又被大家的熱情支持之下擔任了Diablo3代言人。
一直到了2021,宛如末世的疫情來襲,我因防疫政策的群聚限令,少了歌手演出的工作,卻也因此多出時間經營網路,我又多了一個實況主的身分,就在此刻,暗黑破壞神II獄火重生上市,暴雪的廣告中,明顯可以看到,動畫裡那個「年輕帥氣」的玩家,就是施文彬的化身!
在我每天的遊戲實況中,觀眾朋友最常出現在聊天室的文字是一波7
最常出現,幾乎成為一句流行語的話是:彬哥,彬嫂站在你後面她非常火
沒錯,動畫裡面全都有啊啊啊!
我是一個不太喜歡回頭看的人,因為往前走的時間都不夠了還回頭看什麼呢
但是這次看著動畫中20年前的樣子,以及現在的樣子
許多珍貴的回憶一一湧上心頭
20年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20年可以讓一個毛頭小孩長大成人
20年可以讓一個黃毛丫頭亭亭玉立
20年可以讓一個年輕小伙子結婚生子成家立業
您曾經也跟我一樣喜歡暗黑破壞神嗎?
讓我們藉著這次暗黑破壞神II獄火重生重出江湖,再次感受我們的光輝歲月吧!
如果你問我:
被這世界上數一數二的遊戲廠商畫入動畫裡面的感受是什麼?
我想應該是除了無法想像及驚喜之外就是滿滿的感動了吧!
我等著大家,不見不散。
https://youtu.be/dZN6cTAPrDs
本次動畫腳本取材自施文彬、6tan及阿滴三位老玩家的親身經歷所改編,了解更多他們與暗黑的故事:https://bit.ly/d2rtwvintro
更多《暗黑破壞神 II:獄火重生》相關資訊: https://diablo2.blizzard.com/zh-tw/
#暗黑破壞神
同時也有2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心中住了一隻貓:我們和貓一起的日子」介紹 訪問作者:葉子 內容簡介: 你的心中是不是住著一隻貓? 用貓的態度過日子,即使忙碌也要步調從容; 用貓的哲學處世,不迎合外界世俗; 用貓的好惡分明,沒得商量也絕不妥協。 貓住進家裡,住進心裡,也住進一起生活的日子裡。 ...
不解之緣同義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希臘國寶級作曲家、左翼政治家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Mikis Theodorakis)辭世,享耆壽96歲。他的配樂代表作包括《希臘左巴 Zorba The Greek》(1964)、《焦點新聞 Z》(1969)、《衝突 Serpico》(1973)等作。他以鼓舞希臘人推翻軍事暴政聞名,晚年也以反猶主張備受爭議。
.
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出生於愛琴海上的希俄斯島,他與兄長從小從母親身上學習希臘民間音樂,從小就立志成為一名作曲家,在17歲就辦了自己的音樂演奏會。在希臘被軸心國佔領時期,提歐朵拉吉斯加入了共產黨的ELAS部隊,與英國部隊一起對抗希臘右翼。從此之後,提歐朵拉吉斯與共產黨便結下不解之緣。
.
戰後,希臘陷入血腥內戰,由英國與美國支持的國民軍與共產黨激戰四年,期間提歐朵拉吉斯遭到逮捕與流放,甚至兩次遭遇活埋酷刑,染上肺結核。戰後,他得以在雅典安身,同時也在巴黎音樂學院進修,進一步學習創作交響樂和室內樂等各種曲風。他也嘗試為許多希臘共產詩人的詩句譜寫成曲。
.
在冷戰期間,提歐朵拉吉斯成為共產主義最堅定的支持者。1957年,他的鋼琴協奏曲曾在莫斯科音樂節獲得金獎。同年,他也為英國電影《Ill Met by Moonlight》(1957)譜曲,很快在歐洲樂壇站穩腳步。不過在1960年,他決定回到故鄉,提出了復興希臘音樂的概念,主張利用西方交響樂與傳統希臘樂器混合,創造出一個獨立的流派。
.
然而,1963年,希臘左翼政治家格里戈里斯.蘭布拉基斯(Grigoris Lambrakis)遭到暗殺,希臘政局陷入動盪,提歐朵拉吉斯開始涉入政治,成為左翼議員。但也在這一期間,他創作了生涯早期最重要的作品,即提名七項奧斯卡獎的《希臘左巴》,這部電影的旋律甚至從此成為描繪希臘的固定曲目。同一時期,他也創作了以描述納粹大屠殺的經典曲目《毛特豪森三部曲 Mauthausen Trilogy》。
.
美國樂評人約翰.克洛威爾(John Rockwell)曾歸納提歐朵拉吉斯的作品元素主要為三項,分別是激動人心的曲調、富有感染力的舞蹈節奏和希臘波左基琴所創造的異國色彩。
.
好景不長,軍事強人喬治斯.帕帕佐普洛斯(George Papadopoulos)在1967年發動政變,採取鐵腕統治,使得數以千計的反對派遭到監禁,提歐朵拉吉斯的作品被下令查禁,沒多久他本人也遭逮捕,被判處五個月監禁。
.
1968年出獄後,提歐朵拉吉斯與妻小被流放到伯羅奔尼撒的山中鄉村軟禁。期間,他依然持續工作,為科斯塔-加夫拉斯(Costa-Gavras)《焦點新聞》作曲,這部作品便是影射戈里斯.蘭布拉基斯遭暗殺案,對希臘軍政府多有批判。他在英國金像獎榮獲最佳電影音樂殊榮。
.
由於提歐朵拉吉斯在當時的希臘是家喻戶曉的音樂人,坊間一直流傳一個都市傳說/趣聞。內容是有個希臘人在路上聽到警察在哼提歐朵拉吉斯普寫的曲子,他走過去問警察:「你也懂提歐朵拉吉斯普?」結果警察依「收聽提歐朵拉吉斯普作品」之名將他逮捕。
.
在提歐朵拉吉斯被軟禁之時,全球作曲名家李奧納德.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和導演亞瑟.米勒(Arthur Miller)都曾出聲呼籲希臘政府釋放帕帕佐普洛斯。直到1970年4月13日,他因罹患肺結核而獲准保外就醫,科斯塔-加夫拉斯等人親自迎接身體嬴弱的他。
.
不過三個月後,提歐朵拉吉斯已經能親自上陣指揮倫敦交響樂團。表演盛況空前,長時間的鼓掌與歡呼聲,使得他不由得出場謝幕高達五次。自此,他耗費四年期間在各地舉辦以推翻希臘軍政府為目標的籌資音樂會,在智利甚至受到聶魯達(Pablo Neruda)親自接見。政治領袖如南斯拉夫的狄托(Josip Broz Tito)和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都將之視為座上賓。
.
隨著帕帕佐普洛斯上校倒台,提歐朵拉吉斯得以在1974年凱旋歸國,所有的廣播節目都在播送他的作品。之後他持續從政,曾在1980年代起擔任過兩次議員,亦曾高居部長職。期間他一樣繼續創作,推出歌劇與芭蕾舞劇作品。1990年代從政壇退休後,他被任命為希臘國家廣播電台合唱團與管弦樂團的音樂總監,持續走上國際推廣希臘音樂。
.
但這不代表提歐朵拉吉斯從此便遠離政治,他依然積極向國際政治議題發表意見,包括反對北約介入科索沃、反對伊拉克戰爭等。在2003年,他更語出驚人地指出,這世界上一切災難都是猶太復國主義者造成,稱以色列是邪惡的根源(不過後來在言論掀波之後,他主動致歉)。
.
作為全球最知名的反美主義者之一,提歐朵拉吉斯在美國的形象也備受爭議,《紐約時報》為他寫的訃聞也刻意調侃他是一名「富有的共產黨人」。文中寫道他在巴黎、雅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擁有房產,在資本主義大都會紐約、倫敦、柏林等地舉辦音樂會等等,更享有議員特權,暗示他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共產黨人。作者麥克法登(Robert D. McFadden)指出提歐朵拉吉斯從沒有為自己的表裡不一向世人致歉。
.
基於其樂壇成就,晚年的提歐朵拉吉斯載譽不斷,包括在2007年所榮獲的世界音樂獎終身成就獎殊榮。但他從未停歇創作,直到生前仍有負責配樂的電影作品尚在製作中。
.
2021年9月2日,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在雅典辭世。總理基里亞科斯.米佐塔基斯(Kyriakos Mitsotakis)即時宣布全國進入三日哀悼期。
.
.
(圖為米奇斯.提歐朵拉吉斯。)
#MikisTheodorakis
不解之緣同義 在 王薀老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我和香的因緣之二 》
合該我這一生似乎有著和香不解之緣,先不說習道期間從師父處所看、所知,漸漸地隨著年歲增長、節異歲遷,這期間也結識了許多和香道有緣的長者,這些老輩丈人行中幾乎都因古董行業中之老藏家或書香門第之後,有些是因文字之緣或蒐藏之故,遂成紅葉之緣,有些從結識至今三四十年者皆有,例如早期林務局退休之黃長者,在公職時便經常有詩和文章刊錄於聯合、中時及中央等各報,也算業餘之作家。黃公據他所說,早年所受庭訓等同內地私塾般之啟蒙,祖父為清代秀才出生,早有文名,鄉黨全悉,因此黃公之父也算承襲家業,飽讀一切詩書,而黃公在如此薰陶之下,從父悉受法書之技。其父自幼便要其讀臨書法諸大家之竅訣,曾看其所寫之書法,脈絡井然,行間清氣自透,收筆處餘韻猶存……黃公亦擅詩,也寫作,嘗言寫作別無他法,以多為貴,也曾言及下筆立就,究其道理之義,是說寫文章只要肯寫,開始寫以後,自然就會源源不絕,不需畏懼,但卻不可從俗。
我曾詢之如何不俗?黃公云:「只能多寫多作,別無他法。」其詩頗有韓、柳之風。早期台北詩壇一批老輩曾批評其詩有狷狂之氣,黃公亦無所顧,可見人文一氣。平生偶和棄子公也常有詩和唱酬……總而言之,我個人認為,若不是黃公低調,不喜鋒頭,否則其詩、其文必應有其風騷獨領之際。這是在黃公後期我有緣經常可允快談茶敘所認識有感。曾讀過黃公從王國維詩作偶感多篇之創詩中,感覺除了工巧外,甚有奇氣,如此的格局和規模比一般專業之詩人,手筆更為雄偉……。
或許都是一般文雅之士都有的共同喜好,黃公也是一位素有雅癖的業餘收藏家,幾次造訪他時,壁中所掛、櫃中所陳風雅之物不少,其中古陶瓷居多,書畫亦不在少數,兼有近代明清時期之傢俱陳設在客廳中,便有一具清代黃花梨鑲嵌和闐白玉之麻將桌倒是罕見鮮有之物。黃公由於家系和嶺南畫派趙少昂等素有往來而嫻熟,所以有不少花鳥等畫作躍然於壁⋯⋯除此據悉黃公尚有和我有志同契合之誼,那便是皆為香友,為什麼會有如此發現?在一次受邀黃公宅處時,赫然發現會客沙發桌上有一古拙包漿方形老錫盒,我對雜項盒罐等本就敏感,類似此種承器要嘛放置名貴茶葉或者奇楠、老沉居多,心中除了好奇也有一抹竊喜,後來詢之,黃公便把桌上之方盒子呈遞於我。這盒子不打開尚好,輕輕開啟之後那股律動天然襲鼻的香氣,令人忍不住倒吸於胸,那種感動應該不只是渾然香幽所帶來的。
一方錫盒屬於略帶長方,肉眼視判,約莫二十公分長度,寬也許十公分以內,高度也在五六公分之間,錫盒上鑲刻有八種吉祥瑞物,盒內承裝著三兩件鏤空奇楠木雕件,原來是黃公早年把玩佩戴所用,後來也就盛放於盒內,不知過了多少時光,奇怪的是這佩件放置於手上,不用近鼻,卻陣陣清奇之氣絲絲由鼻端徐徐進入鼻喉之間,瞬間口中津液自滿,舌尖也有股麻麻之感,心中確定地說出口,這是老奇楠——沉香中之極品,對面堆滿笑容而坐的黃公頷首點頭默示。香佩刻品上赫然一對鴛鴦戲水於清塘之上,上方有荷葉若干,一派雅趣,木頭上方是用老珊瑚珠佐以上等青金石為飾,秋葵黃繩索上有著歲月的痕跡,可想此物應是黃公早期鍾愛不離身之飾品,這引來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好奇心。
「香者,辟邪之物也,沉香更是如此。從唐宋以來,貴比黃金,並非虛言,更是佛道中人供養、驅邪之聖品,我並非迷信之人,對中醫也素有興致,後來略知吾人身上難免會因七情六慾而導致七竅堵塞,這也算是邪氣入侵的一種。而這沉香,《本草經疏》中也有明說本是開竅之方,所開之竅就是眼、耳、鼻、舌等處,所以只要身上陰氣或虛重者所引起之疾,沉香本有的陽明、驅邪之氣便會發揮,同時也可以獲得開脾安胃之效……」光是一件佩飾,從黃公口中就如汪洋大海般傾瀉不息地講了許多……是神話或迷信無法定論,但這錫盒子當中,聽眼前這位老人這般說起,卻好像蘊藏著塵封許久的諸多秘密,盒子中除了這件方形佩飾外,尚有兩件皆以老沉香所雕之掛件,一件為平滿、整潔無任何雕飾之素件,稱為無事牌,還有一只滿雕福祿壽圖騰之老沉香扳指,上面也幾乎包漿,可見主人用了不少的時日和心血,摩搓把玩,少有省心……(未完待續)
王薀老師
✅歡迎點擊「發送訊息」,王薀老師將陪您解心愁。
不解之緣同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心中住了一隻貓:我們和貓一起的日子」介紹
訪問作者:葉子
內容簡介:
你的心中是不是住著一隻貓?
用貓的態度過日子,即使忙碌也要步調從容;
用貓的哲學處世,不迎合外界世俗;
用貓的好惡分明,沒得商量也絕不妥協。
貓住進家裡,住進心裡,也住進一起生活的日子裡。
曾經是看到黑貓就覺得會倒楣一整天的人,二十多年前從路邊抱起一隻眼睛爆膿的小貓,從此牽起與貓咪的不解之緣。
葉子和先生KT擔任貓中途公寓終身管家近二十年,散盡掙來的每一分錢為貓治病、給貓足食,最後為了貓舉家搬遷。兩個人,三十六隻貓在花蓮縱谷間一起建立了「貓房子」,一個貓咪永遠的家。
她說:「如果貓中途是個照顧中途貓的開端,我想事情一定得有結尾,現在我們做的,就是最後的照顧,一個穩定、安心的終途照顧。」
就這樣,人把家與貓共享,與其說貓需要人照顧,不如說是人依賴貓的存在。葉子在書中寫到:「我們給予貓物質上的需求,貓給予我們精神上的歸依,一個有貓的房子,即使貓安安靜靜躺著睡覺,都能讓人覺得自己並不孤單。」在她心裡,沒有貓的房子稱不上家,一個有貓的房子,就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她寫下貓房子裡的點點滴滴,從自己如何由養狗人變愛貓人,如何邂逅生命裡的每一隻貓,再為了貓買下一個家,費盡心機翻山越嶺帶著三十七隻貓搬家。因為心中住了一隻貓,所以心甘情願放棄最愛的旅行和電影,為初生奶貓餵奶驅尿、為重傷成貓照護復健、為老貓灌食維生。時間碎切成片,日子反覆在整理、餵飯、打皮下、看醫生、灌食,還有陪伴下度過,如果不是真愛,如何能周而復始做著同樣的事情?
這一切都從那個電光火石的片刻開始:當人遇見貓,生活幡然改變,生命也重新定義。家,從一隻貓開始,從愛自己的貓開始,分享愛給其他需要救助的貓,再幫助這些貓找到另外一個家。作者分享她擔任貓中途管家的經驗,記錄每一次在街頭與貓的巧遇,私語每一個愛貓成癡的貓族人,更向陪伴了二十年的老貓溫馨告別。她期許這本書可以變成一種善的流動,讓所有人的家變成一個能幫助更多貓,更有意義的家。
作者簡介:葉子
葉子,網路上使用名稱為Leaf Yang,二十幾年前意外救助一隻雙眼爆膿的小貓開始,與貓的緣分從原本的平行線交織成密不可分的感情線。先前無償擔任貓中途,救助流浪貓無數,並在照顧送養貓咪的過程中學習到的經驗透過書寫,把照顧餵奶貓幼貓懷孕貓等經驗分享給更多人知道。
現則終養三十六隻米克斯貓,一半以上都是超過十幾歲以上的老貓,與先生定居後山縱谷間,並為貓建立一個專屬的貓房子。
著有:《貓中途公寓三之一號》
出版社粉絲頁: 四塊玉文創/橘子文化/食為天文創 三友圖書-微胖男女編輯社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不解之緣同義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深圳博物館成立於1981年,現有歷史民俗館、古代藝術館和葉挺東江抗日遊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3處館址,建築面積5萬多平方米,是集收藏、保護、研究、展示、教育爲一體的大型總分館制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和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一、成立背景:-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1981年8月,廣東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赴深,會同深圳市圖書館等單位工作人員,在全市開展文物普查,並對部分遺址和古墓群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和徵集了大量文物。爲收藏、研究這些文物,展示深圳的曆史和文化,1981年10月17日,深圳市編制委員會批準設立深圳市經濟特區博物館,後更名爲深圳市博物館,2008年初改爲深圳博物館。
二、場館建設
1、古代藝術館-位於深南大道北側。1982年基建立項,並被列爲深圳市八大文化設施之一,重點建設。1988年11月建成開館。占地面積3.7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1.84萬平方米,展樓建築面積8000平方米。該館在20世紀80年代被譽爲國內最現代化的博物館,獲得“全國公共文化設施設計二等獎”,並被評爲“深圳改革開放十大曆史性建築”。2015年8月暫停開放,進行維修改造。
2、歷史民俗館-位於深圳市民中心A區。建築用地1.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36萬平方米,2008年12月建成開館。展樓共3層,包括5個基本陳列和2個專題展廳,展覽面積1萬多平方米。地下一層爲文物庫房。此外,展樓還建有多功能報告廳、貴賓廳、茶社、紀念品商店等配套服務設施。
3、 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位於羅湖區南慶街13號,占地面積240平方米,建築面積794平方米。該舊址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劃歸深圳博物館管理,2017年12月完成改造並對外開放。
三、編制及職能-深圳博物館是隸屬于深圳市文體旅遊局的市財政撥款公益性事業單位。2004年11月,考古隊從博物館獨立,成立獨立法人單位深圳市文物考古鑒定所。2010年1月,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劃歸深圳博物館。目前,館內設有部室13個。現有在編人員129人,其中中級及以上專業技術人員91人。2014年底,深圳博物館建立理事會,成爲廣東最早實行理事會制度改革的博物館之一。深圳博物館的主要職能是收藏展覽文物、弘揚民族文化,具體職責包括: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複、複制、保管及陳列展覽,開展曆代文物、古代建築、古代藝術品、文物修複,深港地方史、民俗文化、博物館學及自然科學研究,考古發掘、文物宣傳出版等。
四、業務工作成果
1、文物收藏保護-深圳博物館藏品來自國家、省、市相關單位的調撥以及徵集和社會捐贈。現有各類文物藏品4萬多件,其中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400多件套。收藏改革開放史實物資料6000多件,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收藏的商周青銅器、陶瓷器、近現代書畫和世界野生動物標本等處於省內先進水準。2015年,完成國家文物局經濟社會發展變遷物證征藏試點第一階段工作,制定了征藏工作流程和標準導則,爲廣東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開展該項工作提供了經驗。深圳博物館有設備先進、設施齊全的文物保護實驗室,包括文物保護修複室、常規實驗室、儀器室、X射線探傷室、文物薰蒸消毒室等,總面積500多平方米。擁有國家可移動文物技術保護設計甲級資質,可移動文物修複一級資質,複制、拓印資質。建立全方位多層次的文物保存環境監測系統,實行預防性保護與搶救性保護並重的措施,在該領域處於廣東省先進水準。每年開展大量文物保護修複工作。
2、陳列展覽
(1)基本陳列-深圳博物館曆史民俗館現有5個基本陳列。“古代深圳”、“近代深圳”、“深圳改革開放史”和“深圳民俗文化”系統展示了深圳的城市曆史及民俗文化,其中“深圳改革開放史”陳列開創了博物館徵集、收藏、研究、展示改革開放史文物的先河,成爲當代史陳列的典範,被評爲“第八屆全國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走進野生動物的情感世界——貝林先生捐贈世界野生動物標本展”展出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正在進行改造的古代藝術館原有“館藏青銅器”、“館藏陶瓷器”、“館藏牌匾”、“野生動物”和“海洋生物”5大基本陳列,改造完成後將推出“館藏書畫精品展”、“館藏古代青銅器展”、“館藏古代陶瓷展”3大基本陳列。東江遊擊隊指揮部舊址紀念館目前有基本陳列《葉挺將軍與深圳》,集中展示了葉挺將軍的戎馬生涯和抗戰期間他與深圳的不解之緣,以及深圳地區艱苦卓絕的抗戰曆史。
(2)專題展覽與巡展-深圳博物館以“引大展、求精品、重品質”爲目標,以原創、引進、合作辦展等形式舉辦專題展覽900多個,年均20多個。曾展出四羊方尊、金縷玉衣、秦始皇兵馬俑、越王勾踐劍等國寶級文物,以及英國、法國、美國、義大利、印度、埃及等國家和地區的文物藝術精品。堅持“走出去”的辦展思路,組織館藏古代藝術精品、出土文物、民俗文物、近代文物等赴香港、澳門、北京等地20多家境內外著名博物館展出,“深圳改革開放史圖片展”赴北京、四川等全國10多個城市展出,影響遍及全國。此外,還積極組織流動展覽到基層社區、公園、學校、部隊、企業巡展。2016年,掛靠在深圳博物館的“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陳列藝術專業委員會”成立,20多家地市級以上博物館加入。
3、學術研究-深圳博物館是深圳市重要的研究機構之一,在深圳地方史、改革開放史、深圳民俗文化、考古學、博物館學、文物及非物質文化遺産等領域具有較強的研究能力。《館藏文物預防性保護》課題通過國家文物局審核,被列入國家可移動文物保護總項目庫。深圳市科技計劃項目《動物標本製作和保存的環保安全新材料研究》通過驗收,共申請國家專利3項,發表高水準學術論文6篇,研製的標本防黴劑處於國內領先水準。此外,與廣東海洋大學、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易尚展示股份有限公司等合建研究基地,取得多項重要研究成果。
4、文物調查與考古發掘-深圳博物館曾組織參與深圳市第一、第二次文物普查,發現衆多遺址,上報深圳市政府公佈3批共36處文物保護單位,主持對大鵬古城、南頭古城等古跡進行維修。組織對鹹頭嶺、大梅沙、小梅沙、赤灣、鶴地山、向南村、追樹嶺、疊石山、鐵仔山、屋背嶺等數十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出土大量珍貴文物,廓清了深圳7000年文明史和城市發展脈絡。其中,屋背嶺商代遺址和鹹頭嶺新石器時代遺址先後被評爲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5、非遺宣傳保護-宣傳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産是深圳博物館(深圳市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的重要職責。在宣傳方面,每年舉辦“歡樂鬧元宵”、“非遺進社區、進校園”、“文化遺産日”等展演展示活動20多場;組織非遺項目參加深圳文博會;拍攝大型專題紀錄片《鵬城遺韻》,在電視台播出。在非遺保護方面,積極開展非遺基礎理論研究,出版多本圖書;推動非遺項目申報國家、省、市級代表性名錄,全市現有市級以上名錄項目59項,其中國家級名錄項目7項、省級名錄24項;組織專家赴項目保護單位調研督查;組織非遺項目參加各類比賽,獲省級以上獎項10多個;舉辦多場非遺保護工作座談會、研討會、培訓會;制定《深圳市非遺保護補助經費管理暫行辦法》等制度,使全市非遺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五、社會服務
1、參觀接待-深圳博物館是市民觀衆參觀學習、深圳市政府接待和外事活動的重要場所。開館至今已接待國內外貴賓及觀衆1000多萬人次。目前年觀衆量超過150萬人次,位居國內博物館前列。接待的貴賓有:江澤民、胡錦濤、李克強、溫家寶、劉延東、李源潮、汪洋、胡春華、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美國前總統尼克森、前國務卿基辛格、秘魯總統藤森、新加坡總理吳作棟、越共中央總書記阮富仲、緬甸總統吳登盛等外國元首政要。深圳博物館已成爲展示深圳和中國改革開放的重要視窗。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最佳導覽服務獎。
2、教育活動-深圳博物館堅持館內館外兩個陣地,爲市民大衆提供優質的文化教育活動。在館內舉辦“曆史文化大講堂”、“非遺手工坊”、“考古小作坊”、“繆斯少年體驗營”、“國際博物館日”、“環球自然日”、“小講解員培訓班”等品牌活動,每年100多場,使博物館成爲觀衆接受教育、享受高雅文化的殿堂。選派專家在市內外開設講座、培訓;編寫校本課程,深入全市大中小學校舉辦系列活動“博物館小講堂”。近年榮獲廣東省博物館開放服務最佳社區服務獎、最佳宣傳推廣獎等獎項。
3、志願者工作-深圳博物館現有各類志願者2000多人,包括團體志願者隊伍11支,隊伍規模及素質處於國內博物館前列。在博物館和志願者自治管理委員會的引導下,深博志願者全面參與展覽講解、諮詢引導、展品看護、宣傳教育、活動支援等工作,每年參與服務6000多人次,2萬多小時,成爲深圳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力量。
不解之緣同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 #洄瀾光影油畫展 #温宛菁專訪
對外婆的追憶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循著童年的記憶,以油畫創作訴說東部淨土簡單美感的生命印象
左手拿解剖刀,右手執畫筆
藝術家温宛菁,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研究所專研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任何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手持解剖刀,在螢光顯微鏡下解析細胞的生命奧祕。某日,偶然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後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運用彩筆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而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藝術玩人」。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住民生態智慧,而常回到母親的故鄉 —花蓮,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尋常的美景;更恣意揮灑畫布,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
對於外婆的依戀.對於光影的迷戀
温宛菁,台北人,但從小就和台灣東部有著不解之緣,對於光和影一直都有一種深刻的迷戀。記憶中,艷陽下,東部外婆家的樹木與光線交織而成瞬息萬變的投射,總能讓她蹲在樹蔭下癡迷許久;而對於外婆的依戀猶如對光影的迷戀,外婆過世後,院子裡的草木就成為一種對人的追憶,宅院裡斑駁牆面上的海棠花在光與影、虛和實之間搖曳,彷彿是外婆的一生,即便身處困境仍然保持著生命中的彈性。
外婆是道地的傳統客家婦女,十九歲時隨著外公從西部到後山打拼,大半輩子就這麼在花蓮的鳳林小鎮上落地生根。宛菁印象中的外婆慈祥婉約,寡言多能,喜歡蒔花養草;外婆和外公好像比賽似的在前後院種植了許多花草樹木。時常跟著任教職的母親回鳳林的宛菁,在那兒度過了無數個寒暑假,就連小時候得了腸病毒,也是回到這個小鎮上休養。於是在這幢日式宅院綿生的記憶裡,外公的蘭花、外婆的海棠花,孕育出宛菁的第一件與第二件感人的作品。
不引人注目但保有獨特的美感與生命歷程
在油畫作品中,藝術家想要表現的不是壯麗遼闊的東部風景,而是平凡生活中的一小片光影。記憶中的花蓮生活,是從吃完中餐開始,趁著外公睡午覺的當兒,鄰家玩伴會聚集在蘭花架下玩沙泥。宛菁卻愛一個人踩著腳踏車,跑出小鎮亂晃,有時來到中央山脈山腳下,蹲在一棵棵不同姿態的大樹底下觀察光影,享受著光影交織的虛實心境。
藉由對於童年的回憶以及對於外婆的思念,宛菁循著外婆行走過的足跡,畫出當下心情的悸動。她說:「庭院裡牆頭上的那一株海棠花隨風飄逸,很像外婆的人生,不名貴不顯眼,但卻堅忍不拔,我的畫作中那種寧靜其實是在訴說外婆給我的安心感。」十二年前外婆過世時,宛菁感覺頓時失去了一個很重要的心靈支柱;直到如今,每次回到日式老宅院中,就彷若看見那位安靜的坐在屋子裡,將世界隔絕在外,專注踩踏著縫紉機的外婆。對於宛菁來說,這是生命中很重要的光影。
從理性科學到感性美學
溫宛菁從小就喜歡塗鴉,小學到高中,常常代表學校參加比賽得獎,但由於家族親人的期待而念了第三類組。從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系到台大研究所的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再到中央研究院的基礎醫學研究,事事要求完美的個性總是讓她非常忙碌,幾乎鎮日窩在實驗室裡埋首做研究。直到幾年前的某個假日,媽媽請她陪著一位學生去「拉丁區畫室」學畫,沒想到啟動了她學習油畫的興趣,因此而遇見了油畫啟蒙老師—沈辯。相距這件事之前,宛菁最後一次拿畫筆是在大學時的國畫社揮毫,無疑的,油畫媒材對她而言是全新的接觸。只要周末得空,她就會趕到畫室習畫。沈老師指導的不只是繪畫創作上的技巧,還有對於美的感受和認知,還常下書單讓宛菁多方面接觸藝術領域。拿起油畫筆的那一刻,生命中最重要的光影—日式宅院、外婆的身影油然而生,於是就這樣陸陸續續畫出了記憶中的依戀。第一件作品「外婆的海棠花」讓她在畫中揣摩了許久許久,終至感動到落淚;第二件作品「外公的蘭花」也是她在忙碌的實驗室生活之暇緩慢地完成的。
30歲那年的低潮與轉機
實驗工作有段時間非常忙碌,以至於很久沒去畫室習畫。某天,沈老師捎來一個令宛菁驚喜的消息,沒料到擱置在老師家的畫作居然被某位畫廊經紀人欣賞,並問是否有意願辦個展。温宛菁和母親聽到這個消息時,只是一笑置之,但時隔半年後,因為夜以繼日的實驗工作和心理的壓力,讓宛菁的身體不堪負荷而造成胃出血,正好此時也被教授告知在中研院努力多時的實驗失敗。頓時,宛菁的心情跌入幽谷,原以為自己會一直順遂的走這條喜歡的路,沒想到在這時候遇到了瓶頸!人生的低潮讓宛菁有些喪志失意,此刻半年前的一笑置之湧上心頭,她開始認真思考是否要讓30歲的自己做點不一樣的事情,於是便規劃了自己嶄新的人生方向——先畫出心中的感動吧!
與東部的機緣,被踢離原本的軌道
在研究所灰心喪志的那段時日,宛菁心中的鬱卒難解,於是常跑去她最熟悉的東部海邊沉潛,蒙受燦爛陽光的撫慰。沒想到因此慢慢地與東部的原住民部落有了連結,而開始認識了令她著迷的原民文化,起初是受人之託寫了東部的部落故事,後來因為東部發展條例的討論而變成義務志工。有一段日子,白天她在中研院趕實驗,晚上則是趕去參加「東部議題」校園巡迴的分享講座;而在NGO組織裡認識的老師也邀請她一起做宜花東的能源研究。諸多的機緣讓溫宛菁被踢離原本的軌道,嘗試了許多新的可能性;但她認為自己並沒有放棄生物醫學研究,只是單純的希望透過展覽,將這些年對於東部的光影、親情的追憶呈現出來,將這份美好分享給更多人知道。(文:金車文藝中心)
温宛菁簡歷:
大學念的是生命科學,原想步踵達文西描繪人體的精微結構,但直至臺大解剖學暨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畢業,卻未畫出一張人體素描。之後,一直窩在冰冷的實驗室裡,用螢光顯微鏡試圖解析肉眼看不見的生命奧祕。某日,重拾幼時的塗鴉興趣,師承旅法畫家沈辯教授,試圖紀錄肉眼所見的生命,成為左手拿解剖刀、右手拿畫筆,兼具理性與感性的「玩人」。
近年,又因關注東部發展與原民生態智慧,常在東部追逐燦爛的陽光,留意身邊的尋常之美,而恣意揮灑在畫布上。企盼記錄一些感動的痕跡,與一起生活的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