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子醬與我 4
在巴黎做時裝設計的朋友說: 我媽媽要來巴黎, 想約你一起喫飯. 她喜歡魚子醬, 你不介意一起來吧? 這一餐是我生平最精彩的一次魚子醬品嘗.
我後來知道朋友媽媽是魚子醬高手, 長年嗜喫, 經驗豐富又懂行. 她挑了巴黎瑪德蓮廣場上的一家魚子醬專賣店, 僅瞄了菜單兩秒就說: 每一款都先來50g. 我一聽立馬被電到, 因為我的眼睛還被價格嚇到不能轉動. 不過震驚秒轉心花怒放. 朋友媽媽又補上一句: 伏特加先來2款.
如果我沒記錯, 共有6款魚子醬盛在鐵盒中, 從最基本到最高級, 底下鋪著碎冰. 魚子醬當然可以就這樣拿根小匙舀起來品嘗, 但是更多時候會有小麵餅blini, 烤馬鈴薯, 炒蛋或水煮蛋一起搭配.
後來我們又追加了幾款伏特加, 嘗到最後我嗨到不知今夕是何夕. 只記得眾人都同意最適合搭配魚子醬的是放至微溫的烤馬鈴薯, 而最棒的搭配飲料還是伏特加. (朋友媽媽酒量超好, 喝得面不改色, 也教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那是此生僅有的一次瘋狂的經驗.
魚子醬到底該怎麼品嘗呢? 在餐廳裡, 有人伺候, 在家自便但是也要應有的安排與儀式感才能精準地展現它的華麗滋味, 也才對得起如此的身價.
首先, 溫度非常重要, 魚子醬需要始終保持低溫冷藏直到品嘗的那一刻. (另外有一派認為最好先開罐半小時, 短暫接觸空氣更能發揮味道, 猶如醒酒. 此說見仁見智, 各位如果有過多魚子醬品嘗時,不妨找我一起來試試比較.)
道具: 準備碎冰, 盛裝碎冰的凹盤, 珍珠母貝專用匙(或是塑膠). 冰鎮好的香檳,白酒, 伏特加以及相對的酒杯.
(當然還要有至親好友,這種好物自己享受就太沒義氣了...)
準備: 碎冰放在大碗中, 魚子醬整盒冰鎮在其中. 不需要事先打開, 在客人面前開罐更有fu~ 如果可以, 建議選兩款(以上)一起比較, 較容易品嘗出不同等級或魚種魚子醬在外觀與風味上的差異.
動手: 拿穩扁鐵盒, 用一枚硬幣或小湯匙(或是其他可以在盒體和盒蓋間的細縫中轉動的小工具), 輕輕撬開盒蓋.
觀察: 欣賞一下魚卵顆粒的大小尺寸, 飽滿度, 以及最重要的顏色(有點點密集恐懼症的先閃開). 好的魚子醬不會是面目全黑, 而是顆粒飽滿, 表面油亮, 顏色是半透明球體由墨黑, 墨綠, 橄欖綠, 銀灰, 甚至帶黃金琥珀的各種流轉變化, 有一種難言的金屬感和神祕感. 這時候你就懂得為什麼有個非常高級的黑色信用卡被稱為”魚子醬卡”.
然後就是品嘗了. 不鏽鋼湯匙會造成魚子醬的氧化, 在品嘗時產生金屬味, 是品嘗魚子醬的禁忌. 沒有珍珠母貝湯匙的, 次級選擇是塑膠或玻璃, 只是較沒質感而已.
這裡順便回覆幾個臉友在先前的留言板提的問題: 為什麼品嘗魚子醬擔心有金屬味不能用金屬湯匙, 但是盛裝的盒子卻是金屬的? 原因是: 通常家裡的湯匙是不鏽鋼, 鋼質材容易產生氧化. 而魚子醬鐵盒一定是白鐵或是錫做的, 不易氧化, 並且鐵盒內壁會加上一層塗料, 加強避免氧化. 更高級的魚子醬用的塗料中甚至是含有黃金的成份.
首次品嘗, 我的建議份量是10g/人. 可以直接入口, 或放在手背上, 手的溫度會吸掉魚卵的部分鹽分.
第一口可能會比較沒感覺, 為了醒舌, 喚醒味蕾. 第二口才是美妙的開始: 先在舌上感受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的圓滾滑潤, 然後用舌頭與上顎輕輕壓破魚卵, 讓魚子醬的味道在口中爆裂而出, 或是讓嘴裡的溫度將魚卵緩緩融化: 純淨甘美的生蠔味, 帶點奶油的香醇滑腴和榛果的清新漸漸釋出, 彷彿有清碧的海水流淌而過, 味蕾如花, 朵朵綻放.
然後來一口Extra Brut的香檳(最好是白中白100% Chardonnay), Sauvignon blanc品種的干白酒也可, 當然最具風味的搭配是剛從冷凍庫出來的伏特加!總之, 搭配飲料越dry的越好, 千萬不要甜或是過於圓潤肥美的酒類(紅酒千萬不要), 才能刺激出魚子醬的鹹鮮回甘. 我猜日本燒酌, 清酒, 高粱和茅台應該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不適飲酒, 可以考慮正山小種這類帶有煙燻氣息的發酵茶.
在法國俄國, 經常會將魚子醬放在一種用雞蛋麵粉做成的小圓餅blini上一起喫. Blini也是非常適合和加上鮮奶油, 燻鮭魚, 鮭魚卵一起喫.
不過我個人最愛的還是微溫的烤馬鈴薯, 次是水煮蛋.
下一集來談談法國大廚們怎麼玩魚子醬, 有哪些名廚名作傳世.
這次我為巴黎逛逛街團購網站嚴選, 來自法國西南部多爾多尼爾河Dordogne產地直送的La Maison de Neuvic魚子醬的, 有興趣者請參考連結: http://www.shoppinginparis.co
#魚子醬
#飲酒請勿過量
不鏽鋼白鐵差異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承德路為什麼那麼冷清???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5863849.A.1AE.html
台北市主要南北向幹道,自東向西,光復、敦化、復興、建國、松江、林森、中山、承德、重慶、延平、中華以及環河。光是列出這幾條路的名字,你就能感受其繁華程度的差異,你甚至可以明確的指出,那種台北市東邊的繁華感受,從承德路開始就衰落。當年蔣介石為了讓國門看起來體面,準備了兩條示範道路中山及敦化,今天已然成為東西各自最精華的地段。敦化從南到北,沒有一處的房價是令人失望的,走在人行道的感受更是無比的好,而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在晶華酒店一帶,更是舒服得令人神醉。
事實上,中山北路確實也是台北市走起路來相當舒服的一條路。當你自中山捷運站沿著南京西路向東走,你會遇上一條極為寬敞的南北向大道,你立刻就能感受屬於燈火通明的台北市。但若你反向沿著南京西路往西走,只要你跨越了赤峰街,你會開始感覺不對勁,當你走到承德路口時,你會突然意識到那種不對勁是甚麼。那是種城市邊界的感受,似乎承德路就像是個活生生的邊界,劃出了隔閡。
我們所談論的承德路一段到三段,在台北市屬於大同區的範疇,但不同於你走在大龍峒、永樂市場或大稻埕的那種感受。承德路上的人行道,似乎是個裝飾品,這條大路上滿滿的當鋪、車行、停車場、違建以及等待都更的廢棄房子,在在告訴你,這地方是個只給汽機車通行的地方。承德路還有個特色,它應該是台北市鬧區最多天橋的道路,光是在一到三段中,就有市民大道、南京西路、民權西路及敦煌路四個路口有著沒人走的天橋,這天橋當然也形塑了某種屬於承德路才獨有的景致。這些東西只有當你走在這條路上,才能真正的沉浸並體會。
承德路上雖然有部分餐飲業,但人潮像是突然出現而不是走過去的,因此你會看到某家熱鬧的啤酒餐廳前人聲鼎沸,走了兩三步又會看到那種冷清的傳統供應商倉庫。當你走一走,偶而會看到一間已無人跡的破敗建築,旁邊擱了個停車場,心裡有底,這應該是釘子。幾次下來,你的結論就是即便承德路想要都更,恐怕其經濟價值還不足以讓大家有志一同來翻新。隨著你在承德路上走得北至三段了,你會發現樹木修剪的成本越來越低,旁邊管線外露的越來越多,連繡蝕的白鐵甚至不鏽鋼都變多了。你很難從這條理應是台北市重要交通幹道上,思考為什麼差異如此巨大
其實沒那麼難懂。看似這繁華是從承德路開始沒落,但其實你只要翻開台北市的地圖一看,你會發現中山區及大同區的分界,正好就是捷運紅線的東西邊。在捷運中山站無法感覺其分野,主要是因為新光三越、南西誠品及地下書街正巧坐落其上,這商圈擴散到周邊,讓我們有種這裡同樣是中山商圈的感受,事實上上述三家大型商場,其實都算是中山區,其實你自走出中山站往西走,就開始有逐漸凋零的跡象,只是因為中山商圈延伸到赤峰街,才多少延伸了商圈。
想想,承德路之所以看起來冷清又特別,也許是因為這條寬敞的大道隔閡了我們所認識的大同區,同時又被中山商圈的商業氣息給多少影響,甚至那四座天橋不只是礙眼,也因為天橋根本沒人走,所以給人這裏很冷清的感受。
承德路在台北市是條相當有自我個性的道路,如果你有機會,真應該在夜深人靜時,走在這條似乎是汽機車專用的道路上,體會這獨有魅力。
不鏽鋼白鐵差異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承德路為什麼那麼冷清???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575863849.A.1AE.html
台北市主要南北向幹道,自東向西,光復、敦化、復興、建國、松江、林森、中山、承德、重慶、延平、中華以及環河。光是列出這幾條路的名字,你就能感受其繁華程度的差異,你甚至可以明確的指出,那種台北市東邊的繁華感受,從承德路開始就衰落。當年蔣介石為了讓國門看起來體面,準備了兩條示範道路中山及敦化,今天已然成為東西各自最精華的地段。敦化從南到北,沒有一處的房價是令人失望的,走在人行道的感受更是無比的好,而中山北路的林蔭大道在晶華酒店一帶,更是舒服得令人神醉。
事實上,中山北路確實也是台北市走起路來相當舒服的一條路。當你自中山捷運站沿著南京西路向東走,你會遇上一條極為寬敞的南北向大道,你立刻就能感受屬於燈火通明的台北市。但若你反向沿著南京西路往西走,只要你跨越了赤峰街,你會開始感覺不對勁,當你走到承德路口時,你會突然意識到那種不對勁是甚麼。那是種城市邊界的感受,似乎承德路就像是個活生生的邊界,劃出了隔閡。
我們所談論的承德路一段到三段,在台北市屬於大同區的範疇,但不同於你走在大龍峒、永樂市場或大稻埕的那種感受。承德路上的人行道,似乎是個裝飾品,這條大路上滿滿的當鋪、車行、停車場、違建以及等待都更的廢棄房子,在在告訴你,這地方是個只給汽機車通行的地方。承德路還有個特色,它應該是台北市鬧區最多天橋的道路,光是在一到三段中,就有市民大道、南京西路、民權西路及敦煌路四個路口有著沒人走的天橋,這天橋當然也形塑了某種屬於承德路才獨有的景致。這些東西只有當你走在這條路上,才能真正的沉浸並體會。
承德路上雖然有部分餐飲業,但人潮像是突然出現而不是走過去的,因此你會看到某家熱鬧的啤酒餐廳前人聲鼎沸,走了兩三步又會看到那種冷清的傳統供應商倉庫。當你走一走,偶而會看到一間已無人跡的破敗建築,旁邊擱了個停車場,心裡有底,這應該是釘子。幾次下來,你的結論就是即便承德路想要都更,恐怕其經濟價值還不足以讓大家有志一同來翻新。隨著你在承德路上走得北至三段了,你會發現樹木修剪的成本越來越低,旁邊管線外露的越來越多,連繡蝕的白鐵甚至不鏽鋼都變多了。你很難從這條理應是台北市重要交通幹道上,思考為什麼差異如此巨大
其實沒那麼難懂。看似這繁華是從承德路開始沒落,但其實你只要翻開台北市的地圖一看,你會發現中山區及大同區的分界,正好就是捷運紅線的東西邊。在捷運中山站無法感覺其分野,主要是因為新光三越、南西誠品及地下書街正巧坐落其上,這商圈擴散到周邊,讓我們有種這裡同樣是中山商圈的感受,事實上上述三家大型商場,其實都算是中山區,其實你自走出中山站往西走,就開始有逐漸凋零的跡象,只是因為中山商圈延伸到赤峰街,才多少延伸了商圈。
想想,承德路之所以看起來冷清又特別,也許是因為這條寬敞的大道隔閡了我們所認識的大同區,同時又被中山商圈的商業氣息給多少影響,甚至那四座天橋不只是礙眼,也因為天橋根本沒人走,所以給人這裏很冷清的感受。
承德路在台北市是條相當有自我個性的道路,如果你有機會,真應該在夜深人靜時,走在這條似乎是汽機車專用的道路上,體會這獨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