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端網絡觀察:營多麵風味之母去世,全球網友悼念:「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沒了」】
1月27日,全球最大即食麵品牌Indomie營多撈麵的創造者、被稱為「Indomie之母」的印尼人努努克·諾拉尼(Nunuk Nuraini)在印尼逝世,終年59歲。據營多發言人稱,「努努克安詳地回到伊斯蘭教的神阿拉身邊」,但未有透露死因。許多網友聞訊紛紛表示,「學生時代最美好的記憶沒了」。
努努克早年畢業於Padjadjaran大學食品科技系,隨後擔任泡麵風味開發經理近30年。她首創的快熟面調料包,使營多麵成為印尼市場最受歡迎的快熟麵品牌,也因此被譽為是「營多麵之母」。如今Indomie已經銷往全球超過80個國家,努努克巧手調製出的多款營多麵速食麵口味,包括印尼雞湯、巴東牛肉、雞肉咖喱等,幫助Indomie成為了人盡皆知的快熟面品牌。而經典的印尼撈麵口味是更紅遍八十多國,被封為「印尼之光」。
早在2019年11月,《洛杉磯時報》就在「官方速食拉麵影響力排名」將Indomie的燒烤雞肉風味評為最佳,而印尼炒麵風味則位列第十。
在推特上,努努克的去世震動了整個東南亞。荷蘭駐印度尼西亞大使Lambert Grijins贊揚努努克「創造了史上最好的印尼炒麵」,印尼網友更是因爲擁有努努克而自豪「長期以來,印度尼西亞一直是一個很驕傲的國家,因爲它擁有營多麵」「感謝你改善了無數人的生活,我從心底里感激你」。
而近鄰馬來西亞的網民也深情的感謝努努克幫助了許多吃不飽飯的學生,「你值得最高級別的贊揚,因爲你的發明將無數的學生從飢餓中拯救出來。」擁有超過5萬粉絲的馬來西亞媒體公司MGAG更是製作了特殊的meme,對努努克表示感謝「謝謝你,你是個傳奇」。
在整體地區收入水平降低的影響下,營多麵幫助許多東南亞人渡過難關、努努克也因而在很多人心中享有崇高的地位。據聯合國2020年7月30日發佈的報告,COVID-19疫情正將東南亞推至「社會經濟危機」邊緣,可能逆轉數十年來的減貧進程。約2.18億非正規就業人口被衝擊,東南亞整體經濟萎縮0.4%,而海外勞務匯回款項可能減少13%或100億美元。
努努克離世消息發佈後,許多港台網友在臉書上發帖文悼念、稱贊她爲「現代偉人」「傳奇」並感謝她的貢獻:「感謝妳為我們帶來這份美味」「致敬🙏🏻 由細食到大的味道,真係好好味,RIP(致敬,從小吃到大的味道,真的好好吃,RIP)」「多謝你發明嘅indomie 陪伴咗我最窮困又肚餓嘅日子(謝謝你發明的indomie陪伴我度過最窮困又飢餓的日子)」,也有網友感到遺憾,「琴晚先講緊想食(昨晚正講著想吃)」「咁後生(這麽年輕)…」
多家外媒也有報導努努克去世的消息。BBC駐新加坡分社的記者Yvette Tan特意在報導中撰寫了評論、稱贊努努克是「一個東南亞的偶像」:「可以說Indomie在每個人心中都有著特殊的地位——這是當你的母親幾位忙碌的時候會爲你烹飪的美食,也是你深夜飢腸轆轆時總會想起的夜宵。」BBC更是形容,對營多撈麵的熱捧在部分地區已成「邪典般的推崇(cult favorite)」。而CNN提到,許多拉麵的粉絲都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向努努克致敬,感謝
爲公司開發了「mi goreng(印尼炒麵)」等經典拉麵風味。
營多拉麵低廉的價格使其成爲不少中低收入地區家庭的主食,幫助不少人果腹。CNN曾在2019年報導,由於每包Indomie僅售54奈拉(15美分),營多麵是非洲國家尼日利亞銷售量最高的方便麵品牌、占據了總市場的74%。而在2017年,印度尼西亞西爪哇省州長里德萬·卡米爾(Ridwan Kamil)在其Instagram帖子中稱讚努努克為「kos(寄宿家庭)孩子的英雄」,也是因為營多麵對學生們來説是一種受歡迎、美味又實惠的餐點。
對許多網友來説,營多麵就是學生時代的代名詞。因其價格便宜,在台灣和香港都頗受歡迎;不少學生都會在手頭拮据的時候囤上好幾包,或是晚上當宵夜吃。網友們紛紛回憶,「在台灣讀書的年輕人來説,他也是月底吃土的好物品,怎麽煮都好吃」「大學時代都是一箱箱搬著吃」「大一寧願窩在宿舍吃indomie也不想買學餐」「感謝他陪我度過每個月底」。
而對於許多香港網民們來説,營多麵也是大學時代的經典美食:「拯救左好多學生,又平又好食(拯救了很多學生,又便宜有好吃)」「呢個麵陪左我成個大學生涯,雖然好撚肥,但真係好撚好食(這個麵陪伴了我整個大學生涯,雖然很容易長胖,但真的是很肥很好吃)」;就連在身在澳洲的網友也表示,「(營多麵)是澳洲的美食呀!」
除了悼念創始人離世外,不少網友曬出用營多面製作的美食圖片,稱贊營多麵又便宜又好吃。除了單獨作爲主食,更有網友開發出了營多麵花樣繁多的烹飪方法、讓其進一步爆紅:可以做鐵板炒麵、也可以做蛋包麵、湯麵甚至是拉麵比薩。
但作爲即食麵,也有不少網友表示對營多麵調料包中的大量添加劑表示擔憂。有網友普及:「常識話你知,即食麵,尤其係湯包,有好高份量鈉質,一包足夠每人每天最高攝取量,所以湯包不要全放入面湯內煮,只能放部分,又不要飲用麵湯/味精湯」,更有讀醫科的網友表示「因為讀醫科,從來不買即食麵」。
你有什麽跟營多麵的回憶或者特殊的營多麵烹飪方法嗎?快來跟小端分享吧。
圖:Twitter @My_MGAG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端傳媒 #營多麵
世界偉人排名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一直對於學習感到非常大的興趣,但學校的教育並不能滿足我,我在學校求學的不同階段,其實都有著不同的掙扎。我任性的用我自己想要的方式學習,一路走來雖然跌跌撞撞,因此對於學習有了深刻的體會。
我的父母非常重視我的教育,因此在國小國中的時候,幾乎每天下課後都還有才藝班的課要上。我曾經上過的才藝班有書法、作文、英文、畫畫、音樂、鋼琴。這些課主要是爸媽覺得我應該去上而幫我做出選擇的,我的個性也算是順從,都乖乖的去上這些課,也盡量花時間練習。小時候心裡難免會羨慕有很多時間可以玩耍的同學,因為相較之下,我在做的事情不是那麼有趣。除了這些才藝班的課之外,我爸媽還想盡辦法鼓勵我念書。我爸媽不太給我買玩具,倒是書買了一大堆,牛頓,科學小百科,偉人傳記,大英百科全書,世界美術館全集等等。每唸完一本課外書,我會得到五塊錢的零用錢。
因為國小國中的時候,都被規畫好要學甚麼了,在進到建中這麼自由的地方,我覺得我好像頓時失去了目標。我不清楚人生的方向,也無法認同學校教育以及考試的價值,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考試考高分就代表成功,就代表人生的成就。在高二的時候,我常翹課去打撞球,鬼混,也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社團活動上,但對於學校的課業就是提不起興趣。我記得我高三有一次模擬考,排名是全校九百多名,我們一整個年級也不過比一千人多一些些。雖然學校的課程無法引起我的興趣,但我卻對生物學深深地著迷。我考進了中研院的高中生物人才培育計畫,每兩個禮拜的周日到中研院去,早上上課,下午到實驗室做實驗。參與這個計畫對我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從動物生理學、植物生理學、細胞生理學、到分子生物學,我廣泛學習生物的知識。下午的實驗課也讓充滿好奇心的我大開眼界。我看到跟臉盆一樣大的椰子蟹,解剖跟手掌一樣大的文蛤觀察內臟,學習PCR技術,學習萃取葉綠素,也看到費洛蒙如何讓一整箱蟑螂瘋狂振翅。這個培育計畫讓我深深的愛上生物學。我從中研院借了很多英文教科書回家,也常到台大醫學院的圖書館去印研究論文來看。我高三的狀態,應該用著魔來形容。我因為想要參加生物奧林匹亞競賽,瘋狂的請公假到重慶南路的漢堡王去K書。當年我的導師對我的寬容,現在想起來簡直不可思議。我記得有一次她把我叫到辦公室去,她問我知不知道我自己在做什麼,我說我知道(回頭看,其實我並不是這麼肯定…),她就相信我,讓我依照我的心意去學習了。我花很多時間研究Kreb’s Cycle, Signaling pathways, 粒線體以及葉綠體的電子傳遞鏈,DNA複製的分子機制 (我甚至買了Arthur Kornberg著作的DNA Replication)。好笑的是,我雖然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生物學,但高中生物教材無法引起我的興趣,我在學校的生物學考試成績並不算頂尖,許多對於生物學並沒有特別的熱情的同學考試分數是比我高的。後來我考進了生物奧林匹亞國手培訓營,但是因為我平常沒有機會練習生物實驗,實驗的技術不是很好,最後沒有選上國手。這件事情讓我耿耿於懷許多年,因為我把我高中升大學的希望都寄託在奧林匹亞競賽上,我花了這麼多時間學習卻沒選上,我覺得我的人生失敗了。因為我把高三的時間大多都花在學習生物學上了,國手培訓營後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再準備聯考,而且我還處在挫敗的陰影當中,我第一次大學聯考的成績很差。後來我在重考班再準備了一年,才考進了台大醫科。
當年的我以為高中這段的學習經驗是失敗的,覺得這是不自量力的行為。但我現在意識到,高中那段學習歷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第一次自我啟蒙的經驗。建中自由的風氣,再加上導師的信任以及家人的包容,讓我有機會充分的探索我的興趣並且積極的去追求。我被考試的框架侷限了,以為沒有選上國手,沒有得到金牌就是失敗。但其實我在高中時就養成了查找以及閱讀科學研究論文的習慣,並且開始培養獲取陌生學術領域知識的能力。我在高中所培養的閱讀英文教科書的習慣,也讓我日後受用無窮。
我在醫學系的學習歷程比較沒有這麼劇烈的掙扎,頂多在前四年的時間懷疑為何要死背大量的知識。醫學系要背誦的知識量實在是太大,常常讓我感到心煩,有種唸到想吐的感覺。但到了大五進醫院見習之後,我的態度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當病人以及家屬問起病情時,我必須要能清楚地回答他們的問題。當病人有狀況需要處理時,我沒有時間再去查閱書籍,我需要的知識必須要像反射一樣快速的被提取。如果我沒有學好,沒有記清楚,就無法對病患做出最好的處置。因為有了責任感,我充分的理解也認同熟記醫學知識的重要性,因此開始認份認真的念書。我在醫學系唯一一次得到書卷獎,是在臨床工作最繁重的大七的時候。我清楚的感受到,我被賦予越多照顧患的責任,我學得越認真。
我的博士班的學習歷程是最痛苦的一段。博士班雖然是高等教育的一環,但幾乎沒有一個既定的框架。博士班還有一些學分要修,但是並不多。我在博士班修過的課印象都不深,許多課程其實大學都上過了,但偏偏學校不給抵免,非得要我再修一次不可。倒是我自己選的程式設計概論對我的人生造成了非常深遠的影響。博士班絕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度過的,因此博士班導師是影響博士班學習歷程當最重要的一個關鍵。回頭檢視起來,我會離開博士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我和我的指導教授對於科學研究的一些基本想法並不契合,對我個人來說,發展新技術是我比較喜歡的方向,但我的指導教授認為生物研究應該著重在探討現象背後的原理。簡單來說,我們兩個人重視的點不一樣,我不適合在他的實驗室做研究,我比較適合在生醫工程的博士班就讀。我處在一個不適合的環境裡其實給了我一個意料之外的機會,為了追求我理想中的科學研究,我必須要仰賴自我學習的能力去獲取許多我的實驗室並沒有的知識與技術。
這幾年下來,我對於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有了比較清楚的領會。我要學習一個新的領域時,我會先確認學習的目的。對我個人來說,清楚學習的目的之後才能找到學習的動機。純粹為了好玩,一時興起而學習很難持久,也很難達到好的效果。比如說,我學習深度神經網路是為了實現數位病理輔助診斷系統,進而彰顯數位病理系統的價值。確立學習的目的之後,我會開始嘗試了解這個知識領域的大架構,接著試著找到這個知識領域裡面關鍵的基礎假設與原理。比如說,深度神經網路是機器學習的一個分支,我會先學習機器學習領域的大架構,接著了解演算法學習的原理。我會先從最簡單的基礎原理開始,確認完全了解之後,就開始朝我需要學習的子領域學習。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動手實作非常重要,我很認同諾貝爾獎得主Richard Feynman所說的 “What I cannot create, I don’t understand.” 我動手實做了Perceptron, Multi-layer perceptron, fully connected deep neural network, convolutional network,在這過程中,透過程式的實踐印證我在理論上的學習。總結來說,我對於學習新領域的心得是,要達到有效的學習,首先要清楚學習的目的,接著了解知識體系大架構以及涵蓋的範疇,理解關鍵原理,接著要明確界定學習的目標及範圍,最後是深入的學習、並且反覆透過實踐來檢驗學習成效。同樣重要的是熟悉學習的工具,找到關鍵的資訊管道,這對於提高學習效率至為關鍵。
創業,對我來說又是另外一個自我學習的巨大挑戰。創業是個無邊無際的問題,我目前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在於,我還無法清楚的界定我所需要學習的知識及技術的領域,更遑論去了解其架構。當然,這問題的核心在於,創業的過程本身就無法清楚界定。試著要去找出一個清楚的脈絡,我認為是極其困難的。我認為創業比較像是一個戰爭。我們可以清楚觀察並理解的,是每個小戰役的樣貌。試著贏得一個戰役,帶著在這個戰役學習到的經驗,前往下一個戰場,才有機會逐漸拼湊出這個戰爭的大局。在這過程當中,創業家必須要既短視又有遠見,要可以讓公司贏得一個戰役,但是又要預見下一個戰場並且做好準備,這樣長短程思考的轉換以及平衡,是個非常艱鉅的挑戰。我想,三年之後我再回頭看,應該會對於這個學習的歷程有更清楚的理解。現在,也就只能帶著我所學到的勇敢前進了。
世界偉人排名 在 黃宏成台灣阿成世界偉人財神總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恩民視新聞報導牽成
再次聲明,有人匿名竄改維基百科在前。
跟姓名字數,或排名第二無關,跟姓名內容涉及犯罪及法律漏洞有關。
非常感謝。
https://youtu.be/8sQlup4lSf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