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28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報導者 The Report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淨塑自然參與到這個公益環保廣告,正是 ... 的評價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 的評價
- 關於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減少近7成 - YouTube 的評價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公視有話好說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涉己事務 》公視法再不修,董事只能找「神主牌」❓
▍完整節目|https://youtu.be/thKFC9ariyY
▍Podcast|https://link.chtbl.com/ptstalk-2021-09-22
文化部拋出要修 #公視法,除了鬆綁法定預算外,#下修董事門檻 與 #指定董事長 都成為爭議焦點,有學者批評,這將毀壞公視獨立性,但公視董事難產問題,卻也亟待解決。
❓ 四個數字看懂,為何公視「家裡沒大人」?👉https://bit.ly/3EIiOwd
延任近兩年的現任董事、卓新獎基金會執行長 #邱家宜 來到有話,坦言現行董事選任體制早已「走不下去」,也向政府疾呼,應該放下政治企圖,嚴肅面對公視發展。曾經擔任審查委員的文化大學新聞系教授 #莊伯仲 也認為,董事門檻必須修改,但應檢討文化部的政策溝通和法案措辭引發爭議。
.
.
.
👤莊伯仲:
我擔任過第五屆公視董監事的審查委員,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
我必須說,當時是一個很不愉快的回憶。我可以這樣為這段回憶下個註解:我擋你,你卡我,冤冤相報。
▍超高門檻,也選不出更好的董事
目前公視董事產生的機制很理想化,只要在野黨掌握關鍵少數,就可以卡死,換人執政的時候,又換成另一方來卡。因此,基本上,我支持文化部的草案下修門檻。
只是我很納悶,二十年前支持《公視法》的學者和民代,今天在哪裡?事實上,行政院長 #蘇貞昌、駐日代表 #謝長廷,都是當時在立法院支持法案的立委。然而我認為,當時的立法設計是不食人間煙火。
有一票人反對降低門檻,認為過去幾年,即便辛苦一番,也還是選出董事,表示只是提名人選不夠好,才無法通過 #四分之三門檻。然而,因為人選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刷掉,政府最後常只能提出一些「神主牌」,好讓人不敢刪。
例如五月天的 #阿信、#施振榮 董事長,還有 #童子賢 等人──他們當然都是社會賢達,可是他們懂公共電視嗎?而且公視董事是無給職,在有本業的情況下,他們除了開會共襄盛舉,能夠真正參與多少?
因此,如果門檻再不修改,接下來恐怕只能請出證嚴上人、星雲大師或是林義雄這種等級的人了──即便他們被選上,能不能對公視發展有所幫助,也要打個問號。文化部有勇氣來面對問題、予以解套,值得肯定,因為公視不能再空轉下去。
▍「指定董事長」風波,缺乏政策溝通
但是我也要譴責文化部,草案過程太過粗糙,幕僚工作不足。
文化部草案用「#指定」董事長,引起很多反感。但事實上他也要經過三分之二的審查,根本和提名董事是同一回事,沒有那麼可怕。因此,法案條文應該寫成「提名董事時,一併提名董事長」,大家心裡就舒服很多。畢竟在民主時代,「指定」聽起來總有威權意味。
文化部的修法草案,也是公布在網站上、新聞報導後,我們才知道的。文化部在公共政策的形成過程,有沒有廣徵民意?文化部長是否投書媒體、下廣告或接受聯訪,來說明目前的困難?條文有沒有找產、官、學界舉辦座談,或是從焦點團體凝聚意見?好像都沒有,突然就蹦出來了。
此外,我認為另一亂源是審查委員的組成方式。我不是針對審查委員本人,但委員會以 #政黨比例 組成,誰在立法院席次多,就可以推派更多代表,這就注定無法與政治干預脫鉤,董事審查將永無寧日。如果日後維持這種組成方式,我對後續發展不樂觀。或許可以思考由政黨比例佔其中一半,另一半由民間團體組成,會比較多元。
---我是分隔線---
👤邱家宜:
▍指明董事長,也是公眾監督?
在這次《公視法》修法的藍圖中,攻擊的矛頭看起來都指向「董事長產生機制」的部分。但是在我看來,這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董事長的產生,雖然過去是董事互選,但坦白講,大家在拿到董事名單的時候,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董事長人選放在哪裡。也因此,過去在互相政治杯葛的時候,只要看到像是董事長的候選人,就會馬上被砍掉。
董事名單應該是一個整體治理的團隊,包含各種不同角色的人,但在這樣的結果之下,總是無法作為一個團隊被呈現。這是過去經常發生的事。
因此,未來如果董事長人選「提前曝光」,大家提前聚焦,讓候選人在審議階段,就以董事長被提名人的身分接受檢視,這反而有利於領導者的問責,其實並沒有不好。因為社會大眾較難理解,所以很容易被導向說這是「#政治干預」,畢竟董事長是最明顯的指標。但這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最急切的,仍是董事審查門檻的下降,以及預算的鬆綁。要不然,公視其實已經走不下去了。
▍下修門檻,仍是嚴格審查
公視已經沒辦法在這個體制中走下去了。因為在台灣當下的政治品質和文化之下,這是一個行不通的體制,已經有很多例子告訴我們,我們將會被這個制度玩死。
公視每一次董事換屆的時候,都要卡一段時間──我們這屆還不是最久的,第四屆換第五屆董事的時候,甚至卡了將近三年。往事不堪回首,簡直是公視歷史上最黑暗的一頁。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變成「次黑暗」的一頁?
事實上,將審查委員「四分之三」門檻調降為「#三分之二」,也還是很難通過的。以現況來講,綠營推薦有八席審查委員,要達到三分之二,至少還要再兩票。這也並不是很容易的。
三分之二同樣是高門檻──這是政治現實。我們不能夠假裝政治現實不存在,但我們同樣也該從良善、向上提升的角度,去思考能夠帶公視走上國際舞台、讓大家服氣的人選。台灣難道沒有這樣的人?我不相信。只是執政者要沒有私心,不要把公視董事提名當作「分封諸侯」,而在野黨則要能以大局為重。
▍政黨不青睞,永遠長不大?
政府也不該讓公視永遠長不大,然後放在一邊不理。公視產出優質內容,培養演員、導演、技術人才、新聞記者,記錄台灣的自然、人文,也肩負少數族群語言文化保存,維護兒少、聽障者的權益,近年又為東南亞移民製作母語新聞……。
但公視預算卻因種種政治因素,和早年規畫的 60 億樓地板相差很遠,為什麼?因為公視要「獨立於政治之外」。
「公共電視」是一個好東西。就像便宜又好的公立教育體系、全民享有的健保,這些都是台灣的好東西,而且不是市場能夠給你的,好的媒體內容也一樣。不是商業的東西不好,但是它要將本求利、它有各種的誘惑和考量,必須要有一個基於公共價值的體系去平衡它。這不是反對自由市場,而是不能只有自由市場。
這在全世界社會發展都很清楚,不只是學理,也是常識。我也要鄭重呼籲政界和社會大眾,嚴肅看待公視的發展。不應該成為了多數黨,就總想著要「整碗捧去」,更不應該為了對付政敵,就要把什麼好東西全部砸爛。
大家還記得 #宇昌案 嗎?,因為選舉的相互陷害,讓台灣的生技產業延宕了好多年,許多人都視為慘痛經驗。難道我們要再讓一個台灣的好東西,成為政治鬥爭延伸的犧牲品嗎?那會是非常讓人痛心疾首的。
整理|汪彥成
設計|蔡欣佩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Podcast:姚謙《一個人的收藏》
——台灣美術史重要畫家 席德進
「看著 #席德進 的畫作,讓我感受到,無論世界如何變化、凝視自然與平凡的日常,在不變的定律與節奏中,足以憑藉為心安的理由,對於自己內心處於平靜的狀態,那是幸福的,也心存感激。」——姚謙 Yao Chien
2021年是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系列紀念活動在疫情逐步趨緩的近期展開,姚謙於《#一個人的收藏》Podcast節目裡談席德進的人生故事,以及他所收藏的〈兩個蹲著的男人〉(又名〈秋色閒情〉)。秋天不單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內心篤定和自在平靜的時刻,在時序步入中秋的現下,正是觀賞席德進畫作的好時節。
░▒ #姚謙 眼中的 席德進 ▒░
🎧️ EP03 | 我與席德進(上集)
► https://bit.ly/3tIFMhT
🎧️ EP04 | 我與席德進(下集):
► https://bit.ly/3zd2Rdp
░▒ 席德進 逝世四十週年展覽 ▒░
❶ 「茲土有情─席德進逝世四十週年紀念展」
——台中國美館|08/21 ~ 10/03
❷ 「歷史就是我們自己 ─ 席德進特展」
——台東池上穀倉藝術館|09/10 ~ 12/12
國立臺灣美術館 National Taiwan Museum of Fine Arts
台灣好基金會x池上穀倉藝術館
#鏡好聽 #想聽愛聽在鏡好聽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我們所在:
位於歐亞大陸面對太平洋的出入口,臺灣本島與周邊離島,除了是原住民族維生的島嶼,在不同時期也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在數百年前大航海時代,臺灣是不同海權國家拓展世界貿易的海上運補站;外來的荷蘭、西班牙等,在澎湖風櫃、臺南安平、基隆和平島,建築城堡領地;臺灣也成為海盜們討生活的運補基地,或不同海上強權交換商品的貿易集散地。後來,臺灣陸續成為中國東南沿海居民尋找新生活的地方、日治時代大東亞共榮圈的南進基地、國民黨政府退守後反共復國的跳板、以及今日印太戰略的夥伴環節。
不論是高山、丘陵、濕地、河川、陸地、海洋,小小的臺灣擁有最豐富的大自然生態系。數百年來不同背景的我們,也在這些不同的環境中,留下打拼生存的痕跡,各種不同型式的人造建築,為我們留下屬於自己文化的紋理。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YT直播斷線,重新上傳完整的一集啦~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好啦,看起來郭正亮可以吃到雞排了,因為如果府院黨疫苗農耕隊都出來收割的話,那就表示十拿九穩了,但是收割也就算了,你還想要拉台積電打郭台銘,甚至要把郭台銘主動爭取的記憶通通抹去,這種手段就太過分了~~~
我的立場一向很簡單啦,郭台銘這一役用民間力量衝撞東省西省,甚麼都只買兩百萬劑,還厚著臉皮參加covax跟窮國搶疫苗的的我國政府,逼得他們一定得要在堅持國產疫苗讓全國人體實驗上讓步,光這一點我就覺得很感謝。
但問題就是,主導這整件事情的府方人士,又要爭功,又要諉過,連續透過各種關係試圖修改人民對這整件事情的記憶,搞到好像變成都是總統府,都是蔡英文深謀遠慮才讓這些bnt疫苗可以成行,但我知道的就不是這樣啊!民間要救命,結果政府實質上各種拖延,你不能又要拖延,又要收割,又要把自己掏錢捐贈五百萬劑的郭台銘踢到一邊去啊,你今天可以這樣對待郭台銘,之後你會怎麼樣對付慈濟?人命關天,民調難道比人命重要,比真相重要嗎?
這件事我不能接受,一般人也不能接受,因為太噁心了。不信真理喚不回,不容青史竟成灰;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我就可以看到青史成灰的系統性焚燒術,好厲害啊!
其中風傳媒那篇還把郭台銘描述成動輒生氣的狂派,於是我查證了一下,本次捐贈疫苗的知情人士表示【並非事實】。而且我可以用這三篇連續的大內宣來證明這是我國政府系統性為之的作法,
https://time.com/6074333/taiwan-recruits-tsmc-foxconn-to-secure-biontech-vaccines/
時代雜誌網路版六月十八日幾乎無時差的就出了一篇:【Taiwan Recruits TSMC, Foxconn to Secure BioNTech Vaccines】台灣徵召台積電,富士康來採購bnt疫苗?【Taiwanese President Tsai Ing-wen expanded efforts to buy vaccines from Germany’s BioNTech Friday, meeting with leaders of two tech giants in an attempt to reach a deal hindered by complications involving China.】內文寫的還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五時為了更努力採購德國的bnt疫苗,和兩個科技巨人會面,以便達成因牽涉到中國的複雜事務而被拖延的合約。有沒有搞錯啊?這版報導連參與的不是富士康而是永齡基金會都搞不清楚,請問是誰為了這三個掛名記者錯誤消息? Miaojung Lin, Cindy Wang and Debby Wu.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exclusive-taiwans-terry-gou-tsmc-reach-initial-agreements-biontech-vaccines-2021-07-02/?fbclid=IwAR33ByuSQA6BJBT8p9L2uExuZF4BRqIXPm5SWnUYQhEicz7C2FsQZkuyphI
【TAIPEI, July 2 (Reuters) - Terry Gou, the billionaire founder of Taiwan's Foxconn (2317.TW), along with TSMC (2330.TW) reached initial agreements to each buy 5 million doses each of BioNTech SE's (22UAy.DE) COVID-19 vaccine on Friday, three sources with knowledge of the situation told Reuters.】路透社的這篇更妙了,內文引述的三個消息來源都是台灣,本文記者寫得很持平,而且還特別列出來查證的結果,上海復星拒絕評論,BioNtech拒絕評論,德國政府外交部拒絕評論。也就是台灣這三個消息來源放話的結果,對方通通都不願意證實。裡面還有一段特別有趣,【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
啊這不就外交部自吹自擂的口吻,說德國政府有讓BNT加速跟台灣的談判。如果這是外交運作,可以為了搶功拿出來講嗎?如果不是為了搶功,以後德國政府是不是會被指責說只幫台灣不幫世界其他國家嗎?更別提這個放話獲得的德國外交部回應是,不予回應。更重要的是,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博士六月三號就說過了【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請相信,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盡了好一番努力。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這跟台灣放話德國政府介入談判差別是不是很大?
結果咧,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聲明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BNT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署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郭台銘4日回應,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要大家別上當了!】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91288
【幕後》BNT要來了?「護國神山」成疫苗大戰關鍵角色 連郭台銘也消火】
【台積電有備而來 郭台銘圓桌會後從逼宮叫陣到怒氣漸消
都想買疫苗,但台積電鴨子滑水,郭台銘則展現老虎軍團非贏不可的氣勢。一直到6月16日,BNT回信件給郭台銘,明白地講只會賣疫苗給政府,不會賣給政府以外的其他團體;又傳出德國BNT無意跟郭台銘談,又氣又急的郭董,幾乎以「逼宮」的方式叫陣要面見蔡英文。
據指出,蔡政府評估,防疫緊張關頭,必須穩住發怒的郭老虎,他們想到也表達要買疫苗,且早已全世界探詢的台積電。】
風傳媒的這篇尤其奇妙,把整個過程講的好像記者躲在總統府會議桌下,還描述整個會議很多地方用英文進行,是英文補習班廣告嗎?因為內文實在太扯,根據我直接查證當天在現場人士的結果,本次捐贈疫苗的知情人士表示【並非事實】,嘻嘻。
而且風傳媒的內文是這樣寫的,【知情人士表示,台積電進場最大的幫助有2個層面:第一,台積電確實在國際產業上有很高地位、公信力強;第二,台積電長期與各國做的是「高階商務談判」,非常清楚各國法規、法律工程該怎麼處理。
該人士表示,在買BNT上,台積電幫很大的忙,最主要的是包括整個談判法律架構,怎麼樣讓它從原先會受到「各種干擾」,調整出一個可行方案,讓想代政府去買的單位,如鴻海、慈濟去接洽的時候有本可循。】問題是你現在捧台積電捧上天,但之前陳時中和食藥署說的都是沒有原廠授權書就是不行,還要八大文件,怎麼這裡就不再提甚麼八大文件原廠授權書,忽然之間變成台積電很厲害很會處理了?那之前指揮中心在幹嘛?我國政府在幹嘛?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很高地位、沒有公信力嗎?;第二,中華民國政府不清楚各國法規、不清楚法律工程嗎?
前後標準不一,明明就是被民意逼著要低頭,現在還想救民調,人民的性命到底在你們眼中算甚麼啊?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好啦,看起來郭正亮可以吃到雞排了,因為如果府院黨疫苗農耕隊都出來收割的話,那就表示十拿九穩了,但是收割也就算了,你還想要拉台積電打郭台銘,甚至要把郭台銘主動爭取的記憶通通抹去,這種手段就太過分了~~~
我的立場一向很簡單啦,郭台銘這一役用民間力量衝撞東省西省,甚麼都只買兩百萬劑,還厚著臉皮參加covax跟窮國搶疫苗的的我國政府,逼得他們一定得要在堅持國產疫苗讓全國人體實驗上讓步,光這一點我就覺得很感謝。
但問題就是,主導這整件事情的府方人士,又要爭功,又要諉過,連續透過各種關係試圖修改人民對這整件事情的記憶,搞到好像變成都是總統府,都是蔡英文深謀遠慮才讓這些bnt疫苗可以成行,但我知道的就不是這樣啊!民間要救命,結果政府實質上各種拖延,你不能又要拖延,又要收割,又要把自己掏錢捐贈五百萬劑的郭台銘踢到一邊去啊,你今天可以這樣對待郭台銘,之後你會怎麼樣對付慈濟?人命關天,民調難道比人命重要,比真相重要嗎?
這件事我不能接受,一般人也不能接受,因為太噁心了。不信真理喚不回,不容青史竟成灰;沒想到才不到一個月我就可以看到青史成灰的系統性焚燒術,好厲害啊!
其中風傳媒那篇還把郭台銘描述成動輒生氣的狂派,於是我查證了一下,本次捐贈疫苗的知情人士表示【並非事實】。而且我可以用這三篇連續的大內宣來證明這是我國政府系統性為之的作法,
https://time.com/6074333/taiwan-recruits-tsmc-foxconn-to-secure-biontech-vaccines/
時代雜誌網路版六月十八日幾乎無時差的就出了一篇:【Taiwan Recruits TSMC, Foxconn to Secure BioNTech Vaccines】台灣徵召台積電,富士康來採購bnt疫苗?【Taiwanese President Tsai Ing-wen expanded efforts to buy vaccines from Germany’s BioNTech Friday, meeting with leaders of two tech giants in an attempt to reach a deal hindered by complications involving China.】內文寫的還是台灣總統蔡英文周五時為了更努力採購德國的bnt疫苗,和兩個科技巨人會面,以便達成因牽涉到中國的複雜事務而被拖延的合約。有沒有搞錯啊?這版報導連參與的不是富士康而是永齡基金會都搞不清楚,請問是誰為了這三個掛名記者錯誤消息? Miaojung Lin, Cindy Wang and Debby Wu.
https://www.reuters.com/business/healthcare-pharmaceuticals/exclusive-taiwans-terry-gou-tsmc-reach-initial-agreements-biontech-vaccines-2021-07-02/?fbclid=IwAR33ByuSQA6BJBT8p9L2uExuZF4BRqIXPm5SWnUYQhEicz7C2FsQZkuyphI
【TAIPEI, July 2 (Reuters) - Terry Gou, the billionaire founder of Taiwan's Foxconn (2317.TW), along with TSMC (2330.TW) reached initial agreements to each buy 5 million doses each of BioNTech SE's (22UAy.DE) COVID-19 vaccine on Friday, three sources with knowledge of the situation told Reuters.】路透社的這篇更妙了,內文引述的三個消息來源都是台灣,本文記者寫得很持平,而且還特別列出來查證的結果,上海復星拒絕評論,BioNtech拒絕評論,德國政府外交部拒絕評論。也就是台灣這三個消息來源放話的結果,對方通通都不願意證實。裡面還有一段特別有趣,【Another source said the German government, which has said it was trying to help Taiwan obtain the BioNTech vaccines, had been trying to speed up the talks.
"The German government doesn't want to leave the impression that they didn't sell vaccines to Taiwan due to the Chinese pressure, so it has been pushing the company to speed up its talks with Taiwan," the source said, referring to BioNTech.
The German Foreign Ministry declined to immediately comment.】
啊這不就外交部自吹自擂的口吻,說德國政府有讓BNT加速跟台灣的談判。如果這是外交運作,可以為了搶功拿出來講嗎?如果不是為了搶功,以後德國政府是不是會被指責說只幫台灣不幫世界其他國家嗎?更別提這個放話獲得的德國外交部回應是,不予回應。更重要的是,德國駐台代表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Thomas Prinz)博士六月三號就說過了【我們注意到近來關於疫苗取得的爭議。請相信,德國政府,特別是聯邦經濟部部長Altmaier本人,對於台灣與BioNTech間持續的溝通協調,盡了好一番努力。然而,契約簽訂與否與條件,並非在政府的掌控下,而是取決於契約雙方。倘若契約雙方能夠達成共識,聯邦政府自然樂見其成。】這跟台灣放話德國政府介入談判差別是不是很大?
結果咧,郭台銘今天早上自己發布聲明特別強調,【路透引述知情人士報導指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台積電與BNT代理商上海復星簽署購買疫苗的初步協議。郭台銘4日回應,轉載國際媒體無法證實的消息來源,可能妨害台灣取得疫苗的時程,呼籲勿臆測BNT疫苗採購進度,要大家別上當了!】
https://www.storm.mg/article/3791288
【幕後》BNT要來了?「護國神山」成疫苗大戰關鍵角色 連郭台銘也消火】
【台積電有備而來 郭台銘圓桌會後從逼宮叫陣到怒氣漸消
都想買疫苗,但台積電鴨子滑水,郭台銘則展現老虎軍團非贏不可的氣勢。一直到6月16日,BNT回信件給郭台銘,明白地講只會賣疫苗給政府,不會賣給政府以外的其他團體;又傳出德國BNT無意跟郭台銘談,又氣又急的郭董,幾乎以「逼宮」的方式叫陣要面見蔡英文。
據指出,蔡政府評估,防疫緊張關頭,必須穩住發怒的郭老虎,他們想到也表達要買疫苗,且早已全世界探詢的台積電。】
風傳媒的這篇尤其奇妙,把整個過程講的好像記者躲在總統府會議桌下,還描述整個會議很多地方用英文進行,是英文補習班廣告嗎?因為內文實在太扯,根據我直接查證當天在現場人士的結果,本次捐贈疫苗的知情人士表示【並非事實】,嘻嘻。
而且風傳媒的內文是這樣寫的,【知情人士表示,台積電進場最大的幫助有2個層面:第一,台積電確實在國際產業上有很高地位、公信力強;第二,台積電長期與各國做的是「高階商務談判」,非常清楚各國法規、法律工程該怎麼處理。
該人士表示,在買BNT上,台積電幫很大的忙,最主要的是包括整個談判法律架構,怎麼樣讓它從原先會受到「各種干擾」,調整出一個可行方案,讓想代政府去買的單位,如鴻海、慈濟去接洽的時候有本可循。】問題是你現在捧台積電捧上天,但之前陳時中和食藥署說的都是沒有原廠授權書就是不行,還要八大文件,怎麼這裡就不再提甚麼八大文件原廠授權書,忽然之間變成台積電很厲害很會處理了?那之前指揮中心在幹嘛?我國政府在幹嘛?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很高地位、沒有公信力嗎?;第二,中華民國政府不清楚各國法規、不清楚法律工程嗎?
前後標準不一,明明就是被民意逼著要低頭,現在還想救民調,人民的性命到底在你們眼中算甚麼啊?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 的推薦與評價
講者: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中國地區總幹事盧思騁 ... 角色,也曾在他香港求學時期來台灣參與支援反核、反水庫等環境運動,對台灣的環境政治也有持續的關注與觀察。 ... <看更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世界自然基金會指出1970年以來野生動物減少近7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全球野生動物自1970年起至今減少近7成,這是 世界自然基金會 最新發表的報告, ... 台灣 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看更多>
世界自然基金會台灣 在 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淨塑自然參與到這個公益環保廣告,正是 ... 的推薦與評價
WWF 世界自然基金會 - 淨塑自然參與到這個公益環保廣告,正是現在很重要的議題♻️ 『人必須重視塑膠污染,因為它將會影響到你自己』 #淨塑自然#別再忽視#塑料污染.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