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需要的能力:從高雄看周邊國際情勢】
2018年選舉的時候,不只一位「第三勢力」的清新候選人和小編說過,他們認為統獨不重要,至少不是地方選舉重要的議題,民生才重要。然而時間過去,這樣的言論,看起來更像是包著糖衣的毒藥。
2018年的選舉,充斥著「去政治化」的操作,那些講著「人民厭倦藍綠鬥爭」、「政治零分」、「高雄全力拚經濟」、「政治留給台北」....語言的政客,最後被證實就是最愛政治權力、最熱衷選舉、最用力鬥爭政敵的那一位。而沒有顏色的某無色團體,也就是紅的最徹底的一群。
到底,為何特定勢力,一直想讓高雄人忽略國內外政經情勢的改變呢?
#高雄的地理位置
根據中國「九段線」的主張,整個南海都是中國的內海,然而,若以國際法上的200哩經濟水域,中國控制範圍僅到海南島以南的大陸棚邊緣而已,天差地遠。中國真正圖謀的,是南海的資源,以及控制東亞到東北亞的海運生命線。這樣的霸權主義思維,和美國秩序下主張南海自由航行,南海利益由周邊各國分享的既有現況有所抵觸,也讓窮兵黷武的中共政權,近十多年瘋狂在南海人工填海,增派兵力進駐。
其實,在冷戰盛期,美國在南海周邊有幾個補給基地,其中最南為新加坡、南海東側為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南海西側為越南金蘭灣基地、而南海北側最佳的港口,就是香港與高雄,第七艦隊停泊高雄這大家都知道,但其實在港英時期,美軍也曾頻繁以香港為補給據點,甚至持續到中國接收香港之後。
而只要控制了新加坡-金蘭灣-高雄-蘇比克灣這個四邊形,幾乎就能把整個南海掌握在內。當中國已經殘暴改變香港現狀,南海北側唯一的自由世界軍港與商港,就只剩下高雄,這就是高雄獨特的地位。
#中國的挑釁動作
中國是一個大陸型國家,要出海通往大洋,必須經過日本-沖繩-台灣-菲律賓到婆羅洲組成的「第一島鏈」,這對中國成為海權大國是非常大的阻礙,因此長年覬覦台灣的重要戰略地位。在第一島鏈中,有兩個比較寬闊的缺口,北邊是宮古海峽,南邊是巴士海峽,這也是中國航母進出太平洋最常用的航道。
而高雄距離巴士海峽航程僅有兩百公里左右,是海巡與海軍最大的基地,從今年開始,中共的各種滋擾活動,包含加速入侵台灣灘盜採砂石、對東沙島的演習威脅舉動、頻繁的軍機軍艦繞台,乃至在6月6日高雄人民成功罷免韓國瑜後,自6月9日開始,共匪軍機頻繁入侵我國航空識別區,嘗試不斷壓迫我國空防,這些都發生在高雄西南方至東南方這個扇形範圍,200-400公里遠的海域上。
而美日也對於中國的擴張都有反制動作,上週,美國罕見的在太平洋部署三艘航母,其中尼米茲號與羅斯福號更在菲律賓海進行了聯合演習。同時美軍偵察機也頻繁出沒在巴士海峽,在6月24日就有2架P-8A、1架P-3C、一架RC-135、以及一架KC-135出沒在巴士海峽上空,並進入南海偵查,顯然在偵測共軍是否有異常活動。當外在的威脅越來越近,市長當然也必須好好思考這些變化會不會反過來影響城市的產業經濟等發展。
#高雄地方政府對國際關係的影響
那到底,這些周邊情勢的變化,與高雄地方政府何干呢?
大概可分兩方面,一是高雄的經濟產業發展、二是防堵中國滲透基層的作戰。
在經濟方面,高雄這三十年來,面臨製造業外流後的轉型問題,然而在貿易戰與武漢肺炎發生後,「台商回流」變成進行式,高雄幾個招商中甚至籌劃中的工業區詢問度都大大增加,同一時間,為了建構去中國化產業鍊,外商對台灣的興趣也大增。而高雄更是中央發展國防產業與風電產業的重鎮,美國商會去年對於韓國瑜刻意貶低這方面的投資機會就大感不可思議。若是地方政府親中反美,對於台商脫中、國防風電這些議題都反對或不關心,高雄的經濟轉型自然會受到重挫。
在防堵中國滲透方面,高雄因為有著海陸空許多軍事基地、有著不少機敏產業、更有著相當於國門的海空雙港,這些都一直是中國覬覦的資產,在平時,中國會從各方面買收間諜獲取情報,在戰時,中國會藉由滲透民政系統、警政系統,來癱瘓我國的動員準備,甚至開後門讓搞破壞的第五縱隊進入,這是共產黨過去擊垮國民黨的方式,但同樣作為中國政黨,國民黨此時卻顯得一點防備之心都沒有。
當一位市長的幕僚、樁腳們,都是那種去中國「進修」,去中國「經商」、「交流」,獲取大量利益的貨色,就算他表面上表現的義正辭嚴,表示絕不出賣國家,我們也要對他所說的話大打折扣。有一個最簡單判斷的指標,當中國相關媒體直接間接放出有利某方的新聞,說某人某黨是兩岸交流的好朋友,這某人某黨,就絕對不能讓他控制可能影響城市發展的重要資源!
「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分享] JHU今年7月撰寫的南海軍力研究報告- 看板Military 的評價
- 關於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南海爭議心得」+1 南海主權爭議Q&A - 加油地圖 的評價
- 關於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本巡邏艦相撞的事件,與近期釣魚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太平島面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 關於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太平島面積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 ... 的評價
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南海爭議心得」+1 南海主權爭議Q&A - 加油地圖 的推薦與評價
A︰爭奪南海海域及西沙與南沙群島的主權。,在南海區域中,除中國大陸宣稱擁有主權 ... 沉 黃岩島現況 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南海島礁下沉 中國南海島礁建設 南海人工島 ... ... <看更多>
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本巡邏艦相撞的事件,與近期釣魚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大陸福建省晋江閩晉漁5179號渔船,在釣魚台附近海域被日本海警船驅趕, ... 如今阿共仔除了在南海水域搞抽砂填海造島外也對這個部份想惹事想破壞這 ... ... <看更多>
中共南海填海造島現況 在 [分享] JHU今年7月撰寫的南海軍力研究報告- 看板Military 的推薦與評價
在網上找到了一個簡體版本,最初是翻譯在中國的雜誌上的,我把他轉成了繁體版,請大
家不要戰語言用法。圖片是從網上拷貝的。
這一系列軍事能力研究調查了南沙群島中國控制島礁上部署的軍事技術和系統。自2014年
開始,中國在南沙群島的7座島礁上實施了規模龐大的人工島興建計劃,工程於2018年基
本完工。
這些島礁如今已成為解放軍的重要軍事基地,為今後中國在具有領土爭議的南海地區展開
軍事行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最大的3座島礁(永暑島、渚碧礁和美濟礁)共擁有12
平方公裏的填海造陸面積,其余4座(華陽礁、南薰礁、東門礁和赤瓜礁)總面積約0.5平
方公裏。
> 中國人造島礁等比例尺度對比
中國對“九段線”內的幾乎整個南海提出了主權要求,中國控制的這7個島礁和其它60多
個有人居住的島嶼、礁石和水上平臺混雜在一起,越南、馬來西亞、臺灣和菲律賓都聲稱
擁有南海的部分主權,其中也包括中國的島礁,這讓該區域內的任何軍事對手都面臨十分
復雜的雙邊甚至多邊挑戰。這些競爭者也在他們的島礁上維持著軍事存在,不過四者的總
和與解放軍在巨型人工島礁上部署的部隊相比完全不值一提。
> 南海島礁實控情況
一些軍事分析師斷言這些島礁基礎設施和軍事能力只需一波導彈打擊就能被抹去,然而他
們都低估了中國人工島礁的規模,和華盛頓特區的面積進行對比,美濟礁的礁湖橫跨阿靈
頓國家公墓到國會山的距離,永暑島的尺寸則和阿納卡斯蒂亞-波林聯合基地或者裏根國
際機場相仿。
中國南海島礁相對緊湊的面積使它們成為一個富有吸引力的研究課題,每一座島礁都能用
一幅高精度衛星照片完整拍攝下來,上面所有基地設施都聚集在一起,清晰呈現。而在中
國本土,雷達和通信設施都被分散布置在遠離機場和港口的位置。
> 美濟礁、永暑島和華盛頓地區的尺寸比較
對中國島礁軍事能力的研究可以揭示出解放軍信息化的戰略。根據中國的軍隊學說,信息
戰能力在作戰能力基礎要素中排名第一,比工業化時代的火力或者機動性更加重要。基於
這種信息化戰爭理念,中國建設南海基地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加強常規軍事力量,而是通
過堅實的C4ISR(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視及偵察)與反C4ISR能力在該地
區建立起戰術、戰役和戰略層面的信息戰優勢。這些島礁為覆蓋大半個南海的傳感器和通
信網絡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島上雷達和以島礁為基地的偵察機可以監視相當於整個美國東
部的廣闊區域,從東海岸直到密西西比河。
> 南海島礁雷達覆蓋範圍(探測高度1萬米),紫色輪廓為美國東部地區
中國南海前哨上的這些移動與固定式信息戰設施將在軍事行動之前和行動中協同使用,以
便在南海戰場上維持解放軍的信息獲取能力,同時阻止對手獲取信息。在解放軍的作戰構
想中一直強調機動性和殺傷力,但是仍然缺乏遠程精確制導武器,島礁C4ISR系統的建設
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這一缺陷。
這一調查將揭示南海島礁作為信息“硬”節點的作用和信息戰能力,包括:可靠且安全的
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能力(C4),強大且分層級的情報、監視及偵察能力(ISR)
,戰場環境監控與反偵察能力,有效的幹擾和打擊能力。這些能力展現了一個集成化信息
戰體系(SoS)的地面部分,也反映出解放軍的信息戰戰略 – C4ISR體系必須爭奪戰場的
信息控制權,以贏得體系對抗的優勢。
> 永暑島北部的信息戰設施
持久的偵察監控能力令解放軍在南海樹立起壹種新的“生活模式”– 搜集該地區每一艘
艦船、每一架飛機、外軍行動、外國島礁通信、補給模式、氣象條件、漁業與商業活動等
等各個方面的詳細資料。從情報學的角度看,這些島礁向解放軍提供了如同本國內海一樣
等級的情報資源,事實上北京也是這樣看待幾乎整個南海的。解放軍島礁上的設施協同作
業以獲得信息優勢,它們協同組網形成的作戰效能遠大於單一分系統所產生的作用。
> 中國南海島礁信息戰能力潛在的協同效應
在這系列研究中描繪的信息戰能力包括進攻和防禦打擊能力,以保護島礁上的C4ISR設施
。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中國相信戰爭的勝利取決於爭奪信息控制權。南海島礁上的C4IS
R及反C4ISR能力建設正是實現這一戰略的重要一環,在南海地區建立起面對任何對手的絕
對信息優勢,進而折射出中國本土所具備的更強大的信息戰能力。
報告附錄中列出了三大島的設施一覽圖,下圖為永暑島:
第一部分、對空與對海雷達
【 常規雷達 】
中國島礁上部署的雷達系統覆蓋了從甚高頻(VHF:30-300兆赫)到X波段(8-12吉赫)的
頻率範圍。解放軍在南沙群島共有27座大型雷達罩,容納了各種對空、對海監視雷達。3
個大島礁上各有7部大型雷達,其它小島礁上也有一兩部。
> 截至2018年6月已發現的雷達位置
安裝在高塔上的雷達罩容納了工作在各種波段的大型高功率對空搜索雷達,另外一些則是
大型多功能雷達或水面搜索雷達。還有很多類似船用導航雷達的常規水面搜索雷達因為尺
寸太小而無法辨認。
提升雷達的安裝高度可以減輕地面幹擾,擴展搜索範圍,對探測低空飛行目標尤為有利。
中國島礁上最高的雷達基座高達36米,雷達罩直徑16米,分別位於永暑島、美濟礁和華陽
礁。
> 永暑島上的對空搜索雷達
3座大島礁上各有一組3座雷達罩,基座高度從26米到30米,可能混合布置了對空和對海搜
索雷達,並覆蓋不同頻率。
> 渚碧礁(左上)、永暑島(左下)和美濟礁(右側)的雷達群
【 航空管制雷達 】
在三座大島礁的機場建築附近安裝有航空管制雷達。這些雷達用於中國軍機的飛行管制,
同時也可能作為中國飛行管制網絡的一部分監視飛越南海上空的國外軍用和民航飛機。
> 渚碧礁上的航空管制雷達
【 目標跟蹤雷達或低空監視雷達 】
在三座大島礁的地對空導彈設施附近都發現了目標跟蹤雷達或者低空監視雷達,這些安裝
在高塔上的雷達可以捕捉巡航導彈、飛機或直升機等超低空飛行目標,直接向防空導彈系
統提供目標數據,甚至可能擁有火控能力,使地空導彈連的常規火控雷達得以保持靜默。
> 南海島礁上的地空導彈設施和雷達
【 美濟礁巨型雷達罩 】
在美濟礁最東端有一座直徑達到28米的雷達罩,它內部可能是一部巨型VHF或UHF波段雷達
。這部雷達罩的直徑比南海其它島礁上的任何雷達罩都要大11米以上。要從俯視衛星圖上
判斷雷達罩的高度比較困難,不過內部凈高可能在20-22米之間。
> 美濟礁大型雷達罩及估計的雷達尺寸
中國的研究機構為解放軍制造了多種大型低頻雷達,這些雷達天線陣都需要足夠的旋轉空
間,美濟礁這個巨型雷達罩內可能就裝備了其中一種。尺寸最大的雷達是中國電子科技集
團第32研究所研制的VHF波段JY-27A雷達,假設雷達基座高2-3米,那20米高的JY-27A會超
過雷達罩內部高度。和L波段(1-2吉赫)SLC-7雷達尺寸接近的雷達還有好幾種,但它們
對於28米高的雷達罩則顯得過於矮小。尺寸最合適的是UHF波段(300-1000兆赫)YLC-8B
雷達,也叫609型情報雷達,它曾在2018年珠海航展上露面。
> 公開展出的大型監視雷達:JY-27A(左)、YLC-8B(中)、SLC-7(右)
根據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14研究所的宣傳,YLC-8B不僅優化了對空中目標的早期預警
功能,探測精度也足夠用於目標跟蹤,較低的UHF工作頻率令其可以跟蹤隱身飛機。同級
別的三坐標UHF雷達還可以遠程發現並跟蹤雷達反射面積很小的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和其
它近空間目標。
【 渚碧礁巨型反隱身雷達 】
解放軍在渚碧礁南端安裝了一套被稱為綜合脈沖與孔徑雷達(SIAR)的天線陣列,據報道
工作在VHF波段,西方中國分析師認為它具有強大的隱身飛機探測與跟蹤能力。截至2020
年中,這是南沙島礁上唯一一座SIAR雷達。
> 渚碧礁SIAR陣列
法國科研人員於上世紀70年代開始研發SIAR雷達技術,湯姆遜公司在法國北部建造了一座
實用化的圓形SIAR天線列陣,工作在50兆赫的甚高頻低端。這座天線陣直徑超過500米,
巨大的尺寸令它難以進行實戰部署,而且當時的計算機性能也不足以處理雷達接收到的海
量信號數據。德國工程師在80-90年代也對昵稱為“LARISSA”的甚高頻圓形天線陣進行過
試驗。
中國則是從90年代開始研制反隱身雷達的,論文引用顯示中國的科研人員充分利用了上述
歐洲早期研究成果。西電雷達信號處理國家實驗室的陳伯孝和中電科第38研究所副所長兼
首席科學家吳劍旗領導了中國SIAR雷達的研制工作。吳劍旗在90年代曾被38所派往西電進
行雷達技術研究,兩人很可能於那個時候相遇共事。
傳統甚高頻雷達常常受到地面雜波幹擾、多徑幹擾、角分辨率低、無法有效測定目標高度
等問題的困擾,只能探測到隱身飛機的大致方位而無法做到精確跟蹤用於地空導彈的火控
。在1999年B-2隱身轟炸機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後,打擊隱身飛機成為解放軍“新
三打三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研究工作明顯得到了升級加速,解決了大量甚高頻
雷達應用多輸入多輸出技術(MIMO)的難題。2011年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了他們兩人合作
出版了一本400頁厚的SIAR基礎技術書籍,並於2014年推出英文版。
2018年吳劍旗在央視二套《對話》欄目中作為嘉賓展示了壹種三層圓形天線列陣的模型,
和渚碧礁上的雷達列陣形式相同,但當時吳劍旗沒說明這是一部SIAR雷達,只是籠統地稱
之為米波反隱身雷達。他指出隱身飛機通常針對地空導彈火控雷的頻率進行隱身優化設計
,這種新型雷達工作在較低的甚高頻波段,對隱身飛機可以產生回波。同年在安徽大學(
似乎是指中國科技大)的一個反隱身講座上顯示一座VHF雷達已經部署到南沙島礁上。201
9年《環球時報》的中、英文報道聲稱中國的SIAR雷達可以引導導彈摧毀隱身飛機。
中國的這些科技文獻資料解釋了SIAR雷達的運作原理和模式:在SIAR系統中每個發射單元
同時發送一個獨特的正交相調配編碼脈沖,接收單元接收反射回來的特殊脈沖,將單個信
號用脈沖合成技術合成為波束;系統中的合成孔徑雷達利用逆合成孔徑技術分析被探測物
體相對於天線列陣位移所產生的多普勒頻移,將合成脈沖和合成孔徑數據綜合處理可以生
成四維的目標軌跡– 距離、方位、高度和速度。如果多源天線陣列的收發單元高度相同
,會因為信號相互耦合而幹擾每壹個單元的輻射模式,進而嚴重降低對高度的探測精度。
將天線單元按優化的隨機高度布置可以減小旁瓣尺寸,解決耦合幹擾的問題,甚至具有抑
制地面雜波的超低空探測能力,探測來自巡航導彈、隱身飛機等低雷達反射面積目標的微
弱回波信號。
渚碧礁的SIAR天線陣具有3層同心圓結構,直徑32米的中圈為發射單元,直徑21米的內圈
和41米的外圈為接收單元,每圈各有25具高度不等的天線。這些參數都和過去中電科第38
所公開展示過的反隱身雷達設計方案非常相似。
從現有的渠道無法探測渚碧礁SIAR雷達的實際工作頻率。中電科第38所曾經建造過一個直
徑90米的雙環試驗陣列,各有25個發射和接收單元,工作頻率100吉赫,每個發射單元發
射功率為1千瓦。渚碧礁上的這座實用化雷達很可能也工作在相似的甚高頻中段。2017年
末到2018年初,該雷達從原址向西移動了500米,原因可能是產生的電磁輻射過於強烈,
幹擾了附近的防空導彈和高炮設施。
中國研制反隱身雷達已有20多年,在本土部署有更多雷達陣列,並在國防部網站的演習照
片上公開展示過,因此虛構其反隱身能力幾乎是不可能的。中國對反隱身雷達技術的宣傳
相當透明,就是為了讓威脅中國國家利益的對手相信解放軍擁有探測、跟蹤隱身飛機的能
力,阻止它們接近中國本土或者南沙島礁。
> 部署在海南島的唯一一個海軍防空旅展開實彈射擊演習的畫面,背後可以看到一座SIAR
雷達
【 雷達探測範圍 】
受地球曲率限制,雷達對空、對海的探測距離通常就是雷達波直線照射的範圍。確定雷達
的探測範圍需要綜合考慮雷達頻率、目標對於該頻率的雷達反射面積、雷達發射功率、天
線增益、信號處理、大氣衰減等很多要素。同時運作不同型號、不同波形、不同頻率的雷
達可以降低氣象或者隱身、電子幹擾等對抗措施對探測效果造成的影響。
> 中國島礁雷達可能的覆蓋範圍
在擁有足夠的功率、天線增益和信號處理能力時,中國在南海部署的這些雷達可以在數百
公裏範圍內探測到小雷達反射面積的目標。這個雷達網絡對民航機或者美國海軍P-8A反潛
巡邏機這類更大型的目標將擁有很好的態勢感知能力。
【 機載雷達 】
本次調查主要針對中國島礁上的陸基對空、對海雷達,不過從這些島礁起飛的有人或無人
駕駛飛機同樣擁有雷達探測能力,它們包括空警-500預警機和運-9Q反潛巡邏機。在2020
年4月拍攝的商業衛星照片上可以看到永暑島機場停有這兩種飛機。
機載雷達的探測距離同樣受到目標雷達反射面積和大氣衰減的限制。一架在南沙群島上空
盤旋的空警-500和2架在南海大範圍巡邏的運-9Q基本上能雷達覆蓋整個南沙海區的範圍。
> 空警-500和運-9Q的機載雷達覆蓋範圍
【 微波超視距雷達 】
南海島礁上可能部署了7座超視距雷達,對水面艦艇目標的探測距離可能高達450公裏。在
三座大島礁上各有一對外觀相同的建築,9米x15米見方,頂部有一座小型圓柱體雷達罩,
兩座建築被布置在島礁的兩端以盡量拉開距離,達到更好的信號三角測量效果;在華陽礁
上還有一座同樣的建築。
它們都布置在海岸邊,對海視野不受遮擋。基於建築外觀、相對位置、視野和距離海平面
的高度,可以判斷它們是和俄羅斯Mineral-ME(北約代號“音樂臺”)或MonolitB超視距
雷達系統相似的主/被動微波超視距雷達系統。中國通過1990年代進口的2艘現代級驅逐艦
獲得了Mineral-ME雷達的技術,並應用到自行設計的“第四代”H/LJQ-366超視距雷達上
,現在中國海軍大部分水面艦艇都裝備了這型雷達。
> 華陽礁(左)、渚碧礁南部(中)和永暑島北部(右)的超視距雷達
俄羅斯的超視距雷達分為艦載(Mineral-ME)和岸基(MonolitB)兩個系列,用於海洋監
視和反艦導彈跟蹤。系統包括三個部分:一部8-10吉赫X波段有源雷達、一部1-12吉赫被
動雷達和壹套數據鏈,利用大氣波導效應(海洋表面水蒸氣造成的電磁波折射率梯度異常
)進行超視距探測,有源探測距離為250公裏,被動探測距離達到450公裏。
> 現代級艦橋頂上最大的一個雷達罩就是“音樂臺”超視距雷達的有源雷達部分
中國的H/LJQ-366雷達具有同樣的性能,島礁上的這7座超視距雷達位置和方向都設置得非
常合理,相互之間達到最大間隔以拉長探測基線,還可以通過數據鏈和附近配備366型雷
達的軍艦交換雷達/電子信號進行目標三角測量定位。
> 2019年10月“太原”艦訪問東京時網友拍攝的艦橋頂部366雷達特寫
俄制艦載Mineral-ME雷達的數據鏈有效工作距離在視距範圍內(約35公裏),而這些岸基
雷達可依靠島際通信系統在遠得多的距離上交換目標數據。南海島礁上的氣象站提供了高
精度的天氣與水文預報以增強這類超視距雷達的大氣波導利用效率。
> 南海島礁超視距雷達覆蓋範圍
【 結論 】
解放軍依靠整個多樣化、高冗余、頻譜無縫銜接的雷達網絡而不是其中的任何單一系統來
探測外國軍艦和飛機,獲取戰場的信息控制權。這些以島礁為基地的探測系統和其它太空
、機載、艦載、水下傳感器相互連結,構成一張巨大的、分布式的傳感器網絡。同時在全
頻譜範圍內對解放軍的傳感器網絡進行電磁幹擾將是非常困難的,需要一個高度集成的幹
擾體系,包括各種移動的和固定式的幹擾手段。由艦隊和飛機組成的雷達網可以極大地增
強南海地區的空中/水面態勢感知能力。
> 各類雷達相互疊加的探測範圍
本文無法驗證中國反隱身雷達對付西方隱身飛機的有效性,但是渚碧礁的天線陣列以及大
量的公開資料都顯示解放軍已經充分掌握了相關技術並且進行了實地部署。隱身飛機采用
的外形設計和吸波材料通常針對更高頻率的雷達系統,如果能夠達到中電科第38所聲稱的
三坐標探測精度,那渚碧礁上的這部雷達確實可以幫助發現隱身飛機並引導導彈進行攻擊
。同時它還能和其它島礁上及周邊的其它類型探測系統一起提供一幅跨頻譜的綜合戰場態
勢全景畫面。
心得:
原文英文:https://www.jhuapl.edu/NewsPublications/Publications
文中的地名都是中國譯法,圖片中的文字無法編輯。技術上的東西我也不懂,發出來和各
位一起討論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4.32.152.231 (美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ilitary/M.1607229303.A.4F7.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