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家的咖啡越爛、越有可能征服世界??----到底有沒有道理的「爛咖啡征服世界理論」】
#那些生活中的小世界史
好啦標題是有點聳動XD 剛好今天在咖啡館工作,
就來寫寫咖啡的故事吧~~
.
好的大家都知道,咖啡這東西起源於非洲的衣索比亞(不,不是很多人知道)
最古早的咖啡故事,就是「跳舞的山羊」傳說
是說在千年前的衣索比亞,有位叫做卡蒂(Kaldi)的牧羊人看見自己的羊在跳舞
他仔細觀察了以後,發現羊是在吃了一種紅色果實後才變得那麼嗨的
好奇的他也跟著吃了下去,果然精神變得超級振奮的!
.
這個故事,也變成日商「加樂迪咖啡廣場」(Kaldi coffee farm)的命名由來
它們的包裝就是咖啡樹旁邊,站著一隻山羊。
不過商人不會告訴你這故事有蠻多版本的,其中阿富汗的版本是
牧羊人在嗨到爆的時候,順手就抓起一隻看起來最漂亮的母山羊,然後.....
#叫它惡魔的吟釀真是沒冤枉它
.
之後咖啡逐漸從非洲傳到中東,成為伊斯蘭的重要飲料。
嗜咖啡如命的人甚至稱喝了咖啡之後的狀態為marqaha
意思就是:「神之子民在看到隱藏的奧秘、美好的神啟時,所感受到的喜樂。」
但原本是伊斯蘭飲料的咖啡,又是怎樣跑到歐洲的呢?
.
關於這點,有個說法是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
這是西方文明生死存亡的關鍵年,鄂圖曼土耳其集結24萬兵力,
團團圍攻當時西方世界最大的政治中心----哈布斯堡王室的都城維也納。
四面楚歌的守軍亟需通知在城外的波蘭援軍,就在這時,一位士兵寇爾斯奇(Fanz George Kolschitsky )自願擔負起這項任務。
.
最後任務成功了!伊斯蘭軍隊撤退,留下好幾百袋奇怪的黑色豆子
維也納人還以為是動物飼料,但待過大馬士革的士兵知道,這種豆子就是傳奇的:咖啡。
論功行賞時,士兵便說:「請把那些豆子給我吧!。」
因此他就拿著這些豆子,在維也納開起了第一間咖啡館,而咖啡也就這樣傳了過來。看到這裡我不禁嘆道:
.
那個士兵是個傻蛋啊啊啊~~
皇帝都說要行賞了,要個伯爵什麼的躺在家裡不爽嗎?開咖啡廳?你是台北小文青嗎??
所幸,這是否是歐洲咖啡的起源也令人存疑。專家對這篇故事的看法是:
「這是篇故事,但是一篇好故事」
.
不過,歐洲的咖啡館的確是從17世紀後開始多了起來。
但真正的原因,可能還是因為土耳其的咖啡館被大量禁止的緣故
而整場「咖啡迫害」的主角,就是討厭咖啡的土耳其蘇丹:穆拉德四世。
這位脾氣暴躁的蘇丹時常微服出巡,看城市裡有沒有叛徒存在
.
就在某個晚上,蘇丹先是去了一間酒館,發現裡面很多醉醺醺的人在唱情歌
他默不做聲的離開了。接著他到了一間咖啡館
發現裡面的人正認真、嚴肅的批判帝國制度。
不久以後,蘇丹便下令:嚴禁咖啡!
.
伊斯坦堡的咖啡館全部被夷為平地
根據一些外國人的說法,蘇丹甚至會帶著劊子手上街,
只要一看到有人喝咖啡或抽水煙,就立刻把水煙插進他們的鼻子裡,然後親自砍下他們的頭。
大量熟練的咖啡工人逃到西方,也間接促成了西方咖啡文化的盛行。
.
有的時候坐在咖啡館裡,我就會想到先前看過的「爛咖啡征服世界理論」
這是一個德國人提出來的。他的論證是:維也納有咖啡館後,神聖羅馬帝國就沒落了;
巴黎有咖啡館後,法國就大革命了;
還有全世界最好的咖啡之國義大利,上次它打贏是什麼時候了?
.
表面上看來,這個理論完全就是在胡說;但仔細想想後,
會不會箇中原因不是咖啡本身,而是「咖啡館」這個場域所代表的意義:
.
它供人們一個場所,可以讓人在清醒的環境下討論文化、思想與政治
而這種地方,恰巧是有野心的統治者最不想看到的。
我想到歐洲的咖啡館,最後也成為啟蒙的溫床;
還有戒嚴時期的茶館文化,也在黨外運動中扮演著重要的意義。
.
你覺得呢?這個理論有道理嗎?😆😆
#這就是有趣討論一下
#千萬不要太認真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X 臺灣商務印書館】:《山羊之歌》#中原中也 #文末抽獎彩蛋
一個童話
秋夜,在遙遠那方
有一片,盡是石子的河灘,
太陽,是沙沙地,
沙沙地照著。
雖說是太陽,卻猶如矽石什麼的,
猶如非常細碎的粉末,
正因如此,才沙沙地
也發出著細微的聲響。
而那石子上,此刻正停著一隻蝴蝶,
淡薄,卻又輪廓清晰地
投射著影子。
而後那蝴蝶不見了,不知何時,
直到剛才還沒有水流的河床上,水
是沙沙地,沙沙地流著⋯⋯
---
◎作者簡介:
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對中也來說,寫詩即是生活,兩者似乎密不可分。
中也一生共留下三百五十餘首詩作。其中一百零二首收錄於詩人親自編輯的詩集《山羊之歌》和《往日之歌》。這兩部詩集投射著詩人的人生和創作歷程,也是他藝術感懷的結晶。
從《山羊之歌》到《往日之歌》,不論是奇特難解的達達主義詩歌還是後期那些諧謔的自嘲詩,都貫穿著悲哀的底色。這可以說是中也詩歌的最大特色。
用跨越生死的目光觀望自己的死亡,這也許是中也為衝破時間束縛而慣用的一種思考方式,也可說是他特有的創作手法之一。鮮烈的語言吟詠的是青春的傷痛和內心的祈求。時隔八十餘年,這些燃燒了詩人生命的詩篇依然保持著當時的溫度和律動,獨特的魅力從未因時間流逝而消減。
中原中也也是一名譯者,他曾為《藍波詩集》等法國詩歌的翻譯傾注心血。中也的翻譯風格自由而大膽。為保持節奏韻律,往往摻入許多再創作的成分。即便如此,對於詩歌翻譯,中也在未發表的詩篇〈一度〉中感嘆道:「由結果創造結果,翻譯的悲哀。」站在原作的成果之上,卻永遠不可能得到完美的結果,這是翻譯的悲哀。對詩人而言,翻譯也許只是充實自身創作的途徑而已。
現實生活中的中也始終是個無能之人。離家十餘年,一直學業無成,從未有過固定工作。奉父母之命結婚後生活仍然要靠家人接濟。對於俗世的生活,中也始終是個局外人。幸而有母親支持,詩人才得以為詩歌奉獻一生。一九三七年十月二十二日,中也病逝於鎌倉,終於未能回應家人的期待回到故鄉。臨去世前,中也對母親說:「我其實是孝順之人啊。」
(以上文字摘自《山羊之歌》推薦序和譯者序)
----
◎譯者簡介
吳菲,畢業於日本山口大學人文科學研究科語言文化專業。文學碩士。譯有《向著明亮的那方》、《春天與阿修羅》、《豆腐匠的哲學》等。
----
◎詩人楚狂賞析
這首詩首先提「在遙遠那方」,「那」對比觀者的「這」,意思是還沒到達的彼處,且那個彼處是「遙遠的」,開頭這句話,其實正預告了這首詩即將展開的,是尚未目視觸及的想像。
從第二句之後,全詩所談(或是想像)的景象,其實非常簡單,觀者摹寫了「盡是石子的河灘」以及「沙沙地太陽」這兩個景緻,建構一幅雛形,並說明為何太陽是沙沙地?乃因那邊有「細碎的粉末」,伴隨聲響。
接著,觀者將焦點拉近,看到某顆石子之上,停著一隻蝴蝶,在全詩中描寫最為細節的便是這隻蝴蝶了,它既「淡薄」,卻又「輪廓清晰」,尤其還有影子,是全詩唯一立體的事物。我認為這隻蝴蝶對觀者的意涵最為重要,牠(蝴蝶)可能是觀者最在意的事物,或蝴蝶本身就代表了觀者。
全詩在末段突然「動」了起來,不知從何處來的水,流過了這靜謐的景緻,並影響了觀者的注意,以至於他原先在乎的蝴蝶何時飛走了?都不知道。
另外這突如其來,打破童話般的水,竟然和太陽一樣發出「沙沙地」的聲響,至此,我們可以察覺這「沙沙地聲響」來源,似乎是河灘上矽石般的石子。
而這一切,都發生於詩人的秋夜,秋風颯颯最傷人,儘管在暗夜,詩人仍可感懷這樣一段令人惆悵的童話。在乎的人事來來去去都是一己之力無法改變的,甚至沒有預兆,無從挽回,只能任其飄散。
我很難判斷詩人是否受過莊子的影響?這一切是夢,還是想像?我無法確定。不過通篇讀來,以及對應詩題〈一個童話〉,彷彿又有些「莊周曉夢迷蝴蝶」的意喻。
吳菲於《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譯者序中有別樣的解法,個人僅從詩中片面解讀,不願牽扯太多,不過也茲錄於下,以供參考:「這首〈一個童話〉是《往日之歌》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現實生活中不存在照亮秋夜的陽光,所以這是「一個童話」。不妨將這束超現實的陽光看做照亮人生的詩歌之光,秋夜短暫而寂寥猶如人生,河灘象徵枯燥無味的現實生活,散落在河灘的一粒粒石子就像我們自身,流水是人生中那些歡愉的時光,偶爾停棲石上的蝴蝶是捉摸不定的愛戀,流水沙沙,光芒沙沙,那輕快柔和無以言傳的感觸,不正是中也詩歌想要傳達的「名詞以前」的詩的撫慰嗎?」
---
美術編輯:泱泱
博客來:http://hyperurl.co/eg8bjf
讀冊:http://hyperurl.co/vqyj61
▎ 抽獎辦法:
1.幫這篇文章按讚
2.把這篇文章分享出去(要設公開哦)
3.在文章下面留言:「雖說是_____,卻猶如_____(空格自行填入)」
抽獎活動至9/22晚上23:59截止,我們將從中抽出兩位幸運讀者,贈送中原中也詩集《山羊之歌》。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山羊之歌 #中原中也 #臺灣商務印書館 #一個童話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在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李基銘主持人
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出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致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了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表作〈污濁了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纖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了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折,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了〈冬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向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家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作者簡介: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折,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表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折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山羊之歌:中原中也詩選」介紹
訪問總編輯: 李進文
內容簡介: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痛楚且懷了恐懼
污濁了的悲傷之上
無所事事也迎來日暮……」
活著,就是寫詩!
早逝的天才,如彗星般閃現昭和詩壇
燃燒的詩人,灰燼之舞的有情節奏
他的詩呈現了意象固定之前純淨流動的原型
如銀絲穿透、如飄雪沉吟
日本家喻戶曉的國民詩人──中原中也
生前唯一出版的詩集《山羊之歌》及遺作《往日之歌》
繁體中文版首度問世!
中原中也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他的詩作被收錄在教科書中,也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因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受到不同世代的讀者一致推崇。
中也的創作深受藍波、魏爾崙等詩人影響,他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中收錄了早期的詩作,包括確立其創作方針的〈晨歌〉、人們琅琅上口的代表作〈污濁了的悲傷之上〉等,以獨特的感性告白生活中的所思所想,獨抒性靈、纖細自傷的詩風,即顯見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此外他亦擅於用典,王爾德的《莎樂美》、希臘神話中的海妖、歌德的《浮士德》、維吉爾的《牧歌》等,絕美而淒楚的意象,在詩中屢屢浮現。
早夭的兄弟、無疾的戀愛、決裂的友情,生命的苦楚化為果實,飽滿了詩人羸弱敏感的心。1936年,長子文也夭折,為他帶來又一次的打擊。遺作《往日之歌》的副標題為「獻給亡兒文也之靈」,其中收錄了〈冬日的記憶〉、〈還會來的春天……〉等追憶幼子的詩作,向來對生命極為誠實的中原中也,於此呈現刀剜般的自剖。
恆常無盡的悲傷,難以擺脫的宿命,中原中也詩中蕭瑟悲涼的抒情腔調,正如知名文學評論家小林秀雄所形容的,是「沒有窮盡無以名狀的悲哀」。然而,他卻不一味厭世,而是在死滅中探求生之欲,文豪太宰治的女兒太田治子曾評論道:「太宰治和中原中也之間最大的差別,在於太宰總是想著死,中也則是想著生……無論處在怎樣絕望的境地,他也會從絕望中萌發生之堅強,那種軟弱中的堅強,令人為之傾倒。」
作者簡介:中原中也(1907-1937)
1907年出生於山口縣,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詩人之一,也因為詩作收錄在教科書中,而成為日本家喻戶曉的詩人。
中也幼年早慧,被譽為神童,8歲那年弟弟不幸夭折,成為他詩歌創作的起點。中學時期傾心於達達主義詩歌,移居東京後,與河上徹太郎、大岡昇平等文友創辦同人雜誌《白癡群》,爾後入讀東京外國語學校學習法文,一心憧憬法國象徵主義詩人,全心全意投入創作,並陸續發表詩作。
1934年,中也的第一本、也是生前唯一一本詩集《山羊之歌》,幾經周折終於問世。1937年9月,他將《往日之歌》詩稿託付摯友小林秀雄,未料隔月即染上結核性腦膜炎,入院後未幾便撒手人寰,享年30歲。
戰後,中原中也的詩作重新受到重視。時至今日,他的作品仍經常被各種不同形式的創作延伸引用,不僅被譽為「日本的藍波(Arthur Rimbaud)」,更在文學史上佔有一席之地,長久活在人們的心中。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cszue55cig/hqdefault.jpg)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在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文豪野犬中原中也,中原中也文豪野犬,中原中也文豪野犬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中原中也山羊之 ... ... <看更多>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在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 ... 的推薦與評價
中原中也山羊之歌 2022-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文豪野犬中原中也,中原中也文豪野犬,中原中也文豪野犬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中原中也山羊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