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提到,賴清德的新書,是由高希均寫第一篇序,我有點驚訝,想說怎麼可能。
去查,發現果然是!有書的朋友說,裡頭還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敘述!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60375
我補充一下背景。當年的天下集團,後來分家了,正「天下」是殷允芃繼續做,走深耕台灣路線,而分出去的「遠見 / 天下文化」,則是擁抱大中國的統派路線,由高希均和王力行掌管。
http://bit.ly/2Vx8lfv
兩邊的報導方向、立場、政治意識形態、勞資爭議,都有很多不同。只是因為分家的時候共用「天下」,所以「天下」吃過「天下文化」的悶虧。
http://bit.ly/2VCpBQq
做出很有爭議的五星級縣市長報導,並被懷疑背後有未揭露利益的,就是遠見。
https://disp.cc/b/163-68C3
然後賴清德自稱台獨工作者,卻在「遠見/天下文化」出書,請高希均寫序,我不是很知道,這樣深綠真的可以接受嗎?
還是,真如小聖蚊提出的台灣政治環概念,這就是「深綠丁粉」區,為了討厭淺綠跟中間選民,跟深藍甚至紅色合作,這樣也可以?
(台灣政治環原出處,很值得看: http://bit.ly/2VASLPG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們中國人在新年裡第一個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回顧上個世紀,因為歷史的悲劇,在數不清的日子裡,海峽阻絕,同胞分離。如今,由於政治的打壓,我被限制出境,與遠方的她同樣兩岸相隔,無法團圓。 年前我和父親為當局羅織的所謂「國安法」案出庭時,穿了一件印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幫助中...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出處 在 蔡依橙的閱讀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朋友提到,賴清德的新書,是由高希均寫第一篇序,我有點驚訝,想說怎麼可能。
去查,發現果然是!有書的朋友說,裡頭還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的敘述!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60375
我補充一下背景。當年的天下集團,後來分家了,正「天下」是殷允芃繼續做,走深耕台灣路線,而分出去的「遠見 / 天下文化」,則是擁抱大中國的統派路線,由高希均和王力行掌管。
http://bit.ly/2Vx8lfv
兩邊的報導方向、立場、政治意識形態、勞資爭議,都有很多不同。只是因為分家的時候共用「天下」,所以「天下」吃過「天下文化」的悶虧。
http://bit.ly/2VCpBQq
做出很有爭議的五星級縣市長報導,並被懷疑背後有未揭露利益的,就是遠見。
https://disp.cc/b/163-68C3
然後賴清德自稱台獨工作者,卻在「遠見/天下文化」出書,請高希均寫序,我不是很知道,這樣深綠真的可以接受嗎?
還是,真如小聖蚊提出的台灣政治環概念,這就是「深綠丁粉」區,為了討厭淺綠跟中間選民,跟深藍甚至紅色合作,這樣也可以?
(台灣政治環原出處,很值得看: http://bit.ly/2VASLPG )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出處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們中國人在新年裡第一個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回顧上個世紀,因為歷史的悲劇,在數不清的日子裡,海峽阻絕,同胞分離。如今,由於政治的打壓,我被限制出境,與遠方的她同樣兩岸相隔,無法團圓。
年前我和父親為當局羅織的所謂「國安法」案出庭時,穿了一件印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幫助中國人」的紅衫。很多人以為,那是大陸說的,但其實這話最早的出處是1995年的李登輝,是台灣曾經充滿自信,對中華民族許下的大願。
當時的我只有小學,記得中視正好播出電視劇《廈門新娘》,最後一集完結篇,旁白用感性的語調,娓娓道出這段充滿感情的話:「這段艱辛的路程我們走過,這段歷史的悲劇我們見過。兩岸的中國人,經歷四十年的悲歡離合,而今大好的遠景就在眼前,兩岸中國人要共同邁向統一的康莊大道,在即將到來二十一世紀,讓中國人的光和熱,散播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如今,我們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將近二十年,而兩岸的中國人,轉眼也分開快七十個年頭。
「去年月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每當中國人團圓的節日,我們總忘不了許多古人的詩句,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那是埋在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我們對悲歡離合的感懷。然而,當我們再對台灣的年輕人,對比我更年輕的一代去訴說這些,他們卻愈來愈沒有共鳴。
《廈門新娘》的原著作者汪笨湖,後來成了台獨政論旗手,幾年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振臂高呼「中國必須統一,也必定統一」的李登輝,上個月也滿九十六歲了。這些年,很多人改變了,但仍有許多不變的人和事,有不變的春花秋月,有不變的春節元宵,更有我們中華兒女不變的中國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元宵佳節,祝福你我,人聚夢圓,就在眼前!
中國人不打中國人出處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元宵節,我們中國人在新年裡第一個月圓人團圓的日子。回顧上個世紀,因為歷史的悲劇,在數不清的日子裡,海峽阻絕,同胞分離。如今,由於政治的打壓,我被限制出境,與遠方的她同樣兩岸相隔,無法團圓。
年前我和父親為當局羅織的所謂「國安法」案出庭時,穿了一件印有「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中國人幫助中國人」的紅衫。很多人以為,那是大陸說的,但其實這話最早的出處是1995年的李登輝,是台灣曾經充滿自信,對中華民族許下的大願。
當時的我只有小學,記得中視正好播出電視劇《廈門新娘》,最後一集完結篇,旁白用感性的語調,娓娓道出這段充滿感情的話:「這段艱辛的路程我們走過,這段歷史的悲劇我們見過。兩岸的中國人,經歷四十年的悲歡離合,而今大好的遠景就在眼前,兩岸中國人要共同邁向統一的康莊大道,在即將到來二十一世紀,讓中國人的光和熱,散播到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如今,我們已進入二十一世紀將近二十年,而兩岸的中國人,轉眼也分開快七十個年頭。
「去年月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每當中國人團圓的節日,我們總忘不了許多古人的詩句,正所謂「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那是埋在中華民族的心靈深處,我們對悲歡離合的感懷。然而,當我們再對台灣的年輕人,對比我更年輕的一代去訴說這些,他們卻愈來愈沒有共鳴。
《廈門新娘》的原著作者汪笨湖,後來成了台獨政論旗手,幾年前已經過世了。曾經振臂高呼「中國必須統一,也必定統一」的李登輝,上個月也滿九十六歲了。這些年,很多人改變了,但仍有許多不變的人和事,有不變的春花秋月,有不變的春節元宵,更有我們中華兒女不變的中國心。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就在燈火闌珊處。元宵佳節,祝福你我,人聚夢圓,就在眼前!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yrd9ovov-0/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