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曙光─德式中央軍(第一部:建軍)】壯志未酬
先前的描述有提到:北伐成功的國民黨內部分成四大軍系。
會發生這種「黨內有黨」的現象,最主要原因是:國民黨是與其他勢力合作下才擊敗北洋軍閥。
最初的國民黨只擁有廣東一省,在接受蘇聯援助後開始發展專屬於黨的軍隊,這就是中央軍的由來(但即便是中央軍,卻又有區分,最根正苗紅的中央軍要從黃埔軍校畢業,因為老蔣是黃埔軍校校長,只有子弟兵他才足夠信賴;而中央軍另一主要派系─廣東部隊,他們其實比起晚成立的黃埔部隊更具戰鬥經驗,但在蔣介石崛起後,他們就漸趨弱勢)。
此時,鄰近的廣西省在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紘這三位少壯派軍人合力下統一,他們後來選擇與國民黨合作,成為國民黨北伐的其中一支力量。由於廣西省的簡稱是「桂」,所以這一派力量又被稱為桂系。
等到國民黨要跨過長江以北對決北洋軍閥中的大Boss─奉系張作霖,盤據西北的馮玉祥,以及立足山西的閻錫山,也加入國民黨的行列。於是幾個新生軍閥合力擊敗老字號軍閥,這讓國民黨能在短時間,以絕對劣勢的兵力最終在表面上統一中國。可在擊敗共同敵人後,曾經合作的夥伴很快因為利益分配而關係緊繃。
四大軍系中,桂系的勢力膨脹最為可觀。北伐前,該勢力只握有廣西一省,北伐後,它卻掌控:廣西、廣東、湖南、湖北、北平及天津一帶。在長江以南的影響力,甚至超越蔣介石的南京政府,這讓老蔣相當眼紅及不安。另外,該勢力曾在蔣介石北伐吃敗仗的時候,趁機逼他下台,這個屈辱更是讓老蔣懷恨在心。加上桂系雖然擴展迅速,但論兵力,卻是四大軍系中的弱勢(大約只有20餘萬,而且分散在各處,而老蔣的南京政府大約掌握約50萬的軍隊)。所以當老蔣決定削弱其他派系勢力時,桂系就成為首先被開刀的對象,這就是國民黨北伐後的第一場軍事內鬥─蔣桂戰爭。
當時蔣介石決定重點攻打湖南、湖北兩省,這樣就能把桂系的勢力攔腰截斷,鮑爾也因此趕赴前線為戰局提出規劃及建議。
其實蔣桂戰爭爆發時,桂系三大領袖並無一人在前線指揮(李宗仁在上海、白崇禧在香港,皆為躲避蔣介石的暗殺,黃紹紘則是留守廣西大本營,對湖北戰局是鞭長莫及),桂系軍隊在欠缺指揮的情況下迅速敗退。個人認為:就是因為戰局迅速底定,鮑爾對於戰局的影響性可能不大。但對鮑爾而言,這卻是闊別已久的前線體驗,而且正因勝利來的如此之快,讓輿論界讚揚鮑爾來華的工作成效,成為他軍旅生涯的最後榮耀。
「最後」榮耀?
是的,各位沒看錯。就在蔣桂戰爭期間,鮑爾竟然染上疾病,雖然立刻送到上海接受治療,但病況卻迅速惡化,眼看就要撒手人間了。
根據官方紀錄,鮑爾是死於天花。但坊間有不少謠傳,說是軍閥忌憚鮑爾對蔣介石的幫助,所以透過下蠱的方式毒殺鮑爾;我還看到有說法是有人透過熱毛巾,讓參與宴會的鮑爾使用後中蠱,導致他迅速發作死亡。
套一句廣告台詞:別再相信沒有根據的說法了。要我說,軍閥真正該忌憚的是蔣介石,要殺也是先掛掉老蔣,怎麼找個德國顧問下手?就算老蔣防衛嚴密,相對不好下手(但如果熱毛巾的暗殺方法屬實,我覺得如此詭異莫測的方法,只怕是防不勝防吧),那也該毒殺其他領軍將領更實際呀!鮑爾一不是首腦、二又不掌兵權,殺了他對整場戰局也不會有太大影響(事實證明,鮑爾4月因病重而臥床不起,中央軍依然勢如破竹,鮑爾後來在5月過世,蔣介石依然在6月份就擊敗桂系贏得勝利,由此可見鮑爾的影響性並不關鍵)。
知道自己時日無多,鮑爾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仍為德國顧問團留下重要交待。
他囑咐航空顧問傅赫斯:「空軍在未來的戰爭中極為重要,希望中國與德國顧問合作建立現代化空軍戰鬥部隊。」
接下來,他對前來探病的老蔣說:「希望委員長能照顧我的家人。」
蔣介石看著昔日出力甚多,如今卻命不久已的顧問,連忙答應:「我必善待之。」事實上,蔣介石在鮑爾死後,立刻任命鮑爾之子擔任隨行顧問,並負責與德國聯繫的職務。蔣介石對鮑爾之子的器重,一方面是實踐與故人的約定,另一方面,也是當初鮑爾與其極為合拍的共事回憶,讓老蔣對鮑爾之子多幾分信賴。
1929年5月6日,德國顧問團總團長─馬克思‧鮑爾,病逝於上海。蔣介石對此表示:「鮑爾的去世讓我感到無比孤獨。」
鮑爾來華任職時間不到2年,如此短促的時間自然未能完成他對中國軍事宏偉的構想,但在他披荊斬棘的排難意志,加上多方面靈活應變的手腕,讓中德合作在眾多組立即杯葛中順利啟動。而他任內開展的諸多工程,將在未來逐漸完工,並且成為日後其他德國軍事顧問大展拳腳的基礎(例如後來在中原大戰以及剿共出力甚大的空軍,就是源自鮑爾的規劃)。
我相信對於自己的突然逝世,鮑爾一定充滿遺憾,但他在人生的尾端,能在合適的舞台上展現才華並深受肯定,這卻又足以寬慰。世事難以盡善盡美,鮑爾能溜下他的英雄事蹟,甚至是影響當時中國10多年的軍事發展,我想他仍是亂世中的幸運人物吧。
圖片為:鮑爾與蔣介石的合照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
中國各省簡稱由來 在 倫敦人妻先生手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話說,大陸已經送左百幾個有經驗嘅醫護人員去武漢,睇到我好感動,差點感動到失禁。
但錯L晒囉唔該🙄
首先,班專家係要齊聚,呢點正確嘅。但唔係去武漢,而係去北京— 設立全國防治政策中心,直接指揮和監控全國疫情及傳播情況。武漢?你就算罷啦,對於已經大規範擴散嘅地區,咩專家都冇符,日日在社會媒體叫叫春、搞「武漢點贊」做一下面子工程就行,反正人是不會死光的,總有些人帶有抗體能活下去。將來有咩生還者,記得鎖起佢,呢啲係靚器官,當貢品獻給中央,中南海重重有賞。呃... 說遠了,簡單來說就是讓專家團隊去嚴防各地爆發,每縣每區每省各設隔離區,外駐解放軍,逃逸者何君堯式殺無赦,再派坦克巡街,不戴口罩者、隨地吐啖者馬力式「碌豬」處理(出賣年齡時間:記得馬力是誰嗎?)。大家要有心理準備這病無藥可醫,只要令新增感染者降至零就算是解決了。
當然,想要了解疫情進度,數據是很重要的,而中國另一個大問題,是地方官員漏報。解決的方法很簡單,成立「維尼中央出巡糾察隊」(簡稱:中出隊),所有隊員配備「維尼純金蜜糖罐」巡察全國,所有漏報官員以開live形式用金蜜糖罐砸死,央視24小時不停重播,然後副官直升坐正,鼓勵督灰再加KY Leung 的689基金現金獎勵(打錯字添),爹親娘親不及人民幣親,順便也換下血打擊政敵,百利而無一害。什麼?萬一殺錯好人怎麼辦?共匪有好人,我都係處男,反正每一個共匪,跟芝麻仁一樣,沒有一個是蘑菇的,安啦~
有正確的數據、有經驗的人才、有強權的政府,防疫易如反掌。這就是獨裁政府的好處,駛L好似香港咁,對住啲廢老死都唔戴口罩卻又束手無策咩~
最後,類似林鄭呢啲口講就話緊,但一見到大陸人會鬆,陰啲陰啲用人道理由來香港(簡稱林鄭陰道) ,呢類狗官第一時間就該處決。全國大城都在嚴陣以待,你卻一人陰道鬆弛,玩野咩八婆?!
#初一就開年
————我是華麗的分界線————
人妻先生嘅Patreon上線啦!呢個Patreon只談風花雪月,不論世事。未課金嘅,快啲黎入錢入錢入錢,所有收益扣除手續費後,將直接支援前線和義士,謝謝!
https://www.patreon.com/mrwife
中國各省簡稱由來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由於1966年小年夜這場大火的災情嚴重,多達51人死傷,再加上發生的日期恰好和火警專線119一樣,於是讓不少人誤以為我國的119專線是源自這場火災,但事實上,我國的緊急報案電話119與110專線早在1959年12月1日就已經啟用了。
1966年1月19日下午,位於台北市中華路與衡陽路交叉點新生大樓的萬國聯誼社發生大火,並波及隔鄰的新生戲院,整棟新生大樓毀於一旦。
1966年1月19日(農曆12月28日;小年夜)下午1點50分,台北市西門鬧區發生台灣光復以來市區內最大的一次火災慘案。位於中華路與衡陽路口的新生戲院、萬國舞廳和渝園餐廳全被大火吞噬,而位於新生戲院樓上的萬國舞廳,有許多小姐和舞客被困在火場,英勇的消防人員也有數人死傷。由於台北市的西門町是最熱鬧的市中心,大火發生後,約有數萬人在現場圍觀。
火苗最初由四樓萬國舞廳與五樓渝園餐廳中間發出,台北市的消防車全部出動,極力救災滅火,但由於水壓不足加上消防設備過於陳舊,水龍只能噴到三、四樓的高度,結果造成這棟六樓建築物四樓以上成了一片火海。位於大樓下的商店,紛紛把財物搬到中山堂旁邊。
最後,在51輛救火車與數百名消防人員的奮勇搶救下,大火才被控制住,直至下午六點,大火始告熄滅,但新生戲院已被燒成空骨架。總計這場大火造成29人死亡、25人輕重傷、財物損失約六千萬元,起火原因為電線走火。
當年身為台北市消防隊第三分隊的隊長曾光榮,在救災時為了搶救新生戲院頂端樓層的受困者,自己跳上了雲梯車,但由於操作不當,結果不幸從雲梯車的懸臂車廂摔落而當場殉職。
半世紀前台北市西門鬧區的這場大火,促使政府開始重視消防連絡措施。有人說事發日期(1月19日)是119專線的由來,不過,根據內政部消防署官網所述,我國「119」報案專線的由來如下:
「119」是我國各地消防局救災救護指揮中心受理民眾電話報案的緊急專線,源自於台北市政府警察局消防大隊,其參照日本的消防制度,成立「119」勤務指揮中心,同時推展至全國各地。有關「119」由來的說法,說明如下:
(一)「119」符合漢字諧音「要、要、救」, 發生火災時,只要想到「要、要、救」,就可馬上聯想到要撥「119」火災電話報案了!另因「119」其國語諧音為「一一救」;意即只要民眾有任何困難,只要撥電話「119」,就會有消防人員來幫忙。
(二)世界電信聯合會(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縮寫為ITU)根據國際標準化管理的要求,為了避免火警電話用「0」號開頭與其他通訊服務而相互影響,於是建議世界各國火警電話採用「119」號碼。因此,台灣的緊急報案電話便在民國48年(1959年)12月1日起,就將火警改為「119」、盗警改為「110」。
(三)國內在參照日本消防制度之後,民國59年(1970年)3月成立「119」勤務指揮中心,從這一天起,只要撥「119」,消防人員24小時都會不畏危險為民眾提供服務。
後來該處改建為新聲戲院,但新聲戲院從1968年落成啟用後就不斷傳出鬧鬼的消息,現在西門町著名的老天祿滷味,最早就是在新聲戲院裡營業。經過了20年,就在1988年5月7日,祝融竟再度造訪此地,新聲戲院被燒成了廢墟,而老天祿則遷移至武昌街二段現址。
新生戲院是台灣在1950年代最豪華的電影院,位於中華路東側,與一般我們傳統認知的電影街(中華路西側)不同。這家戲院從興建開始就是個超級大違章建築,負責人周陳玉樹是當時台灣地產業和戲院業首富,他出身貧寒家庭,父親賣擔仔麵,他負責替客人送麵。但他運氣特好,讀國民學校時的老師游彌堅,日後去中國投靠了老蔣,成了「半山仔」(半山仔,簡稱半山,意指原籍台灣,但在台灣日治時期前往中國(俗稱唐山)旅居,然後在台灣光復後返台的本省籍國民黨人士),戰後回台成了接收(劫收)大員,擔任台北市長,直到1950年由黨外的吳三連接任。
由於「半山」在接收時,握有很多日人遺留下來的土地和房屋,以修理收音機為業的周陳玉樹,就改行從事房地產買賣,與游彌堅拉上關係,在台北市區大興土木,蓋造新屋後出售圖利,雖然官司不斷,但因為後台夠硬,始終逍遙法外。
周陳玉樹的房地產與戲院霸業,真的是「成也靠火,敗也靠火」。1949年成都路大世界戲院隔壁國際飯店失火,他靠著在災後的廢墟裡興建二十多棟樓房發跡;之後又在西門町到處以低價購進日本留下的房地產,拆除重建後高價售出。
1954年10月9日,他看中了新生大樓現址這塊395坪的土地,竟有辦法讓省營的台灣新生報(接收自日治時代台灣總督府經營的《台灣新報》),把這塊地租給他新設的新生營業公司。條件就是由他免費替新生報蓋一座大樓,其他土地則給他蓋新生戲院,經營20年後再無條件送給新生報。
新生戲院是戰後全台第一座超過20公尺高的大廈,也是第一座採用波狀鋁皮鋼架的建築。工務局原本核准的建照是五層樓,用途是戲院,但1955年12月8日,業主又要求變更設計,申請增加餐廳、舞廳和百貨公司等用途,由於安全問題,歷經台北市工務局黃千里、莊琮耀和林永倉三位局長才核准。
臨衡陽路的百貨店及餐廳部份採用鋼筋混凝土,臨中華路的戲院部份則用波狀鋁皮鋼架。這種建築的特色就是牆壁不用水泥和磚,而是用波狀的鋁皮於外,中間夾裝木板,再用隔熱及隔音甘蔗板裝飾屋內,所以戲院雖位於西門町鬧區車聲鼎沸的中華路旁,坐在裡面卻完全聽不到戶外的噪音。隔音設備超好的新生戲院,讓觀眾更能享受看電影的樂趣,周陳玉樹因此由房地產大亨進而成為電影大亨。
於是他趁勝追擊,買下武昌街二段兩側的茶葉工廠,在台北戲院旁蓋了二十幾棟樓房,又在台北戲院右對面蓋了樂聲戲院和毗連的樓房,多餘的地皮賣給豪華戲院,然後將樂聲與豪華之間的另一塊地皮,賣給煤業大亨李建興蓋日新戲院,西門町的電影街因此形成。然後他又轉戰圓環附近的寧夏路,興建國聲戲院。
但新生戲院的波狀鋁皮鋼架建築雖超級耐震、隔音佳,卻不防火。九年之後,周陳玉樹的「好運」終於被自己消耗完了。
新生戲院原先設計的樓梯就僅有三座,戲院這邊靠中華路二座,靠秀山街那邊一座,遇緊急事件時疏散就很勉強了,大樓後來增加了用途,一樓是建新百貨公司,二樓是凱莉咖啡廳,三、五、六樓是渝園餐廳,四樓為「萬國連誼社」(萬國舞廳),大樓內這麼多營業場所,卻只能共用一座樓梯和一座電梯。
早在1957年1月8日,在新生戲院旁的中山堂光復廳,台北市議會舉行第三屆第七次臨時大會時,市議員黃奇正、陶佩潛、陳愷、趙邦平、方志平、蔡永、王振堯等二十餘人,就輪番抨擊高玉樹市長對新生戲院的安全問題拖延放水,高市長也反駁說新生戲院開幕以來,發現了許多問題,他自己也深感不滿,已指定工務、警察兩局,會同其他有關單位成立小組,對戲院作全面檢查後要求戲院作一次徹底的改善。
但這一「改善」就是9年,1966年1月19日(農曆12月29日;除夕) 下午1時50分,新生戲院正在播映福新公司出品,林福地執導,陽明與焦姣主演的第一部國語片《海誓山盟》,大火忽然從靠衡陽路那邊的四樓樓梯口儲藏間竄出,旋即迅速延燒,由於整棟大樓外牆完全沒有窗戶,還蓋上一層巨幅電影廣告牌,消防水根本無法灌入,只能放任火焰在內燃燒。
衡陽路這邊又只有一座樓梯與一台電梯,結果樓梯被大火截斷,電梯則因停電而無法動彈,新生戲院這邊的安全門又無法打開,造成四樓萬國舞廳和五樓渝園川菜餐廳全毀,裡頭幾乎無人能倖免。幸好火災發生的時間是在下午,餐廳裡沒客人,舞廳裡的客人數目也不多,否則後果將更不堪設想。
大火發生時,台北市警察局、憲兵隊、警備總部派出大批治安人員,北起西門圓環,南至衡陽路與延平南路交叉口、東自武昌街與中華路口、西至桂林路,整個西門鬧區全部戒嚴,連所有平交道柵欄都一律放下,禁止行人越過中華路,以免因圍觀而造成交通阻塞。台電城中服務中心也切斷西門鬧區的供電。
台北市警察局出動了全市26部防車,加上陽明山、台北縣、基隆市、桃園縣等警局支援的24部消防車,松山機場也支援了三輛空軍所屬的泡沫消防車。所有北台灣能動用的消防車都來了,但最高的水壓只能射到35尺(約3、4層樓的高度),而新生戲院卻高達60尺高(6層樓)。等到下午六時,警方宣布:「火勢已被控制」,但此時新生大樓已幾乎被燒光了。
晚間消防人員清理現場,在四樓萬國舞廳內發現連性別都無法辨識的焦黑屍體24具,六樓渝園餐廳2具。台北地檢處首席檢察官焦沛樹於在九時,率領檢察官曾丁壽、胡致中、王剛及法醫高坤玉、宮可仁,指揮警員在火場勘驗,並將屍體一一編號,然後送往極樂殯儀館及市立殯儀館料理善後。
經過反覆查證終於確認死者身份,有24人死在四樓萬國舞廳,有2人死在六樓渝園餐廳廚房,還有4人則是跳樓後分送台大及馬偕醫院不治。另外消防隊小隊長曾光榮在雲梯上,被跳樓的萬國聯誼社職員唐進之拖到地上,送醫後也宣告不治 。
1966年2月17日台北地檢處檢察官蘇嶸華、曾丁壽、胡致中、王剛等四人專案偵查終結,以被告周陳玉樹既以新生戲院用途申請建築及使用,卻將大樓二、三、四、五、六樓之部分,分別出租他人開設凱莉咖啡廳、渝園餐廳、萬國舞廳等公眾聚集場所,又將六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門及五樓通往戲院內部之太平梯堵塞,致火災發生後造成重大死傷慘劇,實難卸其過失致人於死傷之刑責,惡性殊屬重大,請科以重刑,以昭儆戒。另外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業務經理謝培松與總經理徐芝珊,也被一併起訴。
由於起訴的同時,受難者與萬國舞廳和新生戲院已達成和解,業者發給每名死亡者二萬五千元,家屬中無工作能力者(男子60歲以上,女子50歲以上,小孩18歲以下)每名在加發撫慰金五千元;殘廢者比照死亡辦理;受傷者醫療費概由業主負責。
1966年4月3日台北地方法院判決,萬國聯誼社舞廳電工胡聰金依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罪判刑四年,業務經理謝培松,總經理徐芝珊各依過失致死罪判刑一年,新生大樓業主周陳玉樹則無罪。承辦推事陸祖光指出:「按犯罪事實之認定,應憑證據,如不能發現確切之證據足以證明被告犯罪時,自應諭知無罪之判決。被告周陳玉樹否認堵塞五、六樓太平門及太平梯,稱均係該大樓承租後所為,與他無關。查渝園餐廳經理周毅,在檢察官調查時稱:『五樓通往新生戲院原有一門,是我們圍的。』與被告周陳玉樹所供相符,可見與周陳玉樹無關,應予諭知無罪之判決。」
周陳玉樹被宣判無罪後,將新生戲院拆除重建,改名「新聲戲院」。雖然鬧鬼的謠言不斷,但其實新生戲院大火罹難者中,根本沒有任何一個是電影觀眾。不過生意會差,是有比鬼更可怕的生物。
1981年3月24日,少女王代麗中午在看《天才開溜》時,放在座椅扶手上的右手掌被重達一台斤的大老鼠咬了一口,痛得大叫而驚動了鄰旁的觀眾,大家都站起來要幫忙驅走這隻兇悍的老鼠。但這隻大老鼠卻不怕人,鬆了口卻依然在座位間穿梭竄走,吱吱大叫。王代麗趕緊到國泰綜合醫院敷藥,並打了破傷風預防針。
新聲戲院王姓負責人卻發表聲明:「應該不是老鼠,而是被貓咬傷,因新聲戲院裡有四百多隻貓。」問題是戲院裡又為什麼要有這麼多隻貓?不過是貓是鼠,有鬼沒鬼都不重要了,因為新聲戲院與新生戲院一樣都走入歷史了,如今這裡已是錢櫃KTV。
中國各省簡稱由來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東山區,原廣東省廣州市昔日的一個市轄區,原屬番禺縣鹿步司,是廣州市著名的老城區(老四區)之一,昔有「有錢有勢住東山」之說。民國20年(1931),設立東山區公所,是市屬行政區以「東山」命名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東山區為人民政府接管,經歷了三次分合和區名更改,1960年8月定稱東山區。於2005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撤銷併入越秀區。東山名的由來,與區處州城之東且崗阜連片,廣州人向稱丘陵為「崗」、主崗為「山」之俗有關。「東山」最初是以寺名出現。
廣州「東山」以寺名相稱始見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總鎮兩廣的內官太監韋眷於廣州城東部(今署前路)建永泰寺,後亦稱東山寺。清順治八年(1651)重修東山寺,「東山」源此得名。因寺名而漸次將寺四鄰成片的崗台地區泛稱東山,大概始於清初。及至清末民初,這片崗台地開發成街村,僑房成批湧現,民俗習稱寺四鄰的街區為「東山」一直相沿未改。美國浸信會國外傳道部(簡稱美南差會)在 1888年(清光緒十四年)在五仙門(原長堤青年會)創立培道女學堂,並率先把東山定為傳教基地。光緒二十九年,美南差會通過華人教徒廖卓庵(又名廖雲翔)與東山寺右、山河兩鄉村民疏通關係,以高價購買入兩塊土地構築新校舍,是東山最早出現的新式建築物。教會人士陸續在東山廣為購地,建築教堂、醫療、社福、教育等相關設施。基督教東山堂,原名東山浸信會堂,是美南浸信會在中國廣州創建的一座重要教堂。東山浸信會堂起源於1870年建立的五仙西福音堂。到1908年,因教徒增加,而該地喧鬧,不適於擴建,乃將舊址出售,遷往東山寺貝通津9號重建新堂。1909年落成,同年5月2日成立東山浸信會。此後聚會人數又有較大增長,1923年7月擴建工程動工,至1927年4月16日竣工,教堂擴建成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兩層樓房,並舉行隆重的獻堂典禮,改名為基督教東山浸信會堂,設座位1300個。1949年有信徒2000餘人。1960年,中國大陸實行「聯合禮拜」,該堂與其他幾間教堂合併,易名為基督教東山堂。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教堂被迫停止活動。1979年9月30日恢復開放,為全市基督教首間恢復聚會的教堂,目前仍是廣州規模最大的基督教堂。1986年,曾將主日學堂及副堂房屋借出辦廣東協和神學院,該院現已搬到郊外。
芳村堂亦是位於中國廣州的一座基督教堂。其起源於1891年由美北長老會傳教士那夏禮(Rev.Henry V.Noyes)創立的長老會五支會,位於培英學校內。1923年信徒增加以後,募集巨款在上芳村平民大街建造新堂,稱為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芳村堂,又名平民堂,英文名稱為那夏禮紀念堂。1960年教堂大聯合時,芳村地區的信義會芳村堂(1898年起)和中華基督教會白鶴洞堂(1937年,今培英中學(八中)內,原貌尚存)被併入該堂,實行聯合禮拜。1966年8月文革爆發,芳村堂被關閉,直到20年後的1986年1月才恢復宗教活動。1993年又因建珠江隧道被徵用,遷到下芳村原信義會芳村堂址。後搬遷信義路27號現址。
廣州錫安堂是位於中國廣州荔灣區西門口的一座基督教堂,1901年由旅美華人美以美會的余錫生牧師回國創立,初期地址位於油欄門(今海珠南鹽亭東街),因會址失火遷西濠口所買之地搭棚禮拜。1913年遷到西濠二馬路,並設立群淑高等小學。不久因該處成為商業鬧市,於是在1935年遷往西瓜園(今荔灣區人民中路392號)購地建堂,1936年2月新堂落成,取名“錫安堂”,意為“上帝聖殿”。1947年,該堂加入中華基督教會廣東協會。1960年以後,中華基督教會的萬善堂、七株榕堂,禮賢會的大德堂,救世軍的西華隊堂和基督徒聚會處(地方教會)都被併入該堂的聯合禮拜。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錫安堂也被關閉,到14年後的1980年9月21日,該堂恢復宗教活動。該堂附設有小學及幼稚園一所,基立村支堂一所,並出版有錫安會刊。1983年收回副堂,逐漸恢復各項事工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