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7號
也就是說
再一個星期 我就40歲勒啊啊啊
今天來聊聊國中
國中時期唸了一間
遠在搭校車要搭一個小時
直直開到楊梅山上
一下車 霧濃到看不到校門口
想翹課 路遠到至少走一小時
的一間私立學校
在那個國中時期
還是一個男女分班的Style
整個國中一年級
以及國中二年級
都在所謂的男生班度過
國一時我們的地理老師
也就是我們的班導師
在我們小考寫考卷時
就坐在講台上拿著筆
五花八門的轉了起來
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
看到轉筆這項技術
心想也太帥了吧
於是隨便寫完小考考券
拿著筆就開始練習
因為一開始技術不好
所以怎麼轉怎麼掉
掉筆很麻煩的地方是
筆常常被摔到斷水
而且更慘的是
掉在地上的聲音
實在是炒到有剩
一個人掉筆的時候還好
但顯然我們班
覺得轉筆很帥的同學
不只我一個
很快的整個上課時間
大珠小珠落玉盤
幾乎可以用來形容
我們班掉筆的聲音
一陣子後老師也察覺到這件事
直接在講台上宣布
以後被抓到轉筆的
就拿掃把去後面 罰轉圈
方法是拿著一個掃把
然後彎腰以掃把為圓心
抓到一次轉三圈
再抓到就轉九圈
第三次就轉二十七圈
整個轉圈的同時
還可以順便算乘法
因為我當時也是班上
轉筆轉得數一數二厲害的
所以自然也常被抓到
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大家都在抽屜墊兩本書
直接把筆拿到抽屜去轉
轉著轉著
一年級上學期也就這樣結束了
一年級下學期
學校來了一位高高瘦瘦的
剛從師範學院畢業的
短頭髮大眼睛國文老師
不知道為什麼
全班同學的國文成績
整個比上學期
猛爆成長了十幾分
當然這中間
所有大考小考加起來
我的連續100分十連霸
也算是幫了很大的忙
半學期後老師就離開了
離開前還送了班上幾位
成績不錯的同學禮物
包括我
以及另外一位超帥的
羽毛球校隊同學
老師離開後
想當然爾的
我們班的國文成績
整個一落千丈
然後我們就升上國二
國二有一個非常
非常非常非常
重要的任務
那就是升國三的分班考
為什麼要分班
因為只有成績達到
全年級前一百名的
才有機會考進升學班
注意喔
是全年級的前一百名喔
也就是說那一班是
所謂的男女合班
所謂的男女合班
所謂的男女合班
啊啊啊啊啊
所以大家都拼了命的唸書
就為了考進一個
可以跟女同學
一起上班的資優班這樣
在這邊順便也應該說一下
因為國中的時候小考很多
期中期末考中間
幾乎是四五天就小考一次
所以每次考的範圍都很小
這就非常有利於我這種
臨時抱佛腳的同學
每次都是考前一天才開始念
但因為範圍小
我還是唸得完
就這樣
我考進了資優班
正式進入了一個
男生女生將近一半一半
的好班了
順帶一提
當時的升學班
還很官腔的用了成績
來當作全班的座號
我這個臨時抱佛腳的
成績自然擠不到前面
但還是有個17號的座號
排在班上58個同學的
還算前面這樣
接著就是一次一次的
大的小的考試
以及各種模擬考
當時班上不止座號按照成績排
連每次發考卷
都是從100分開始往下發
隨著成績越來越低
老師手上的考卷
也慢慢從”發“改成“丟”
等到分數一但貫破60分
接著就要進入
少一分打一下的垃圾時間
雖然說大家都是自信滿滿的資優班
但是考試題目真的出得
太太太太太奸詐了
滿地都是陷阱
一不小心就做錯了
做錯還不打緊
不是沒有分而已
整個還來一個倒扣
當時就會想
到底是哪個傢伙
想到要用倒扣這種方式
來整我們這些
到現在都可以輕鬆說出
南京條約開的通商五口 是
廣州福州上海廈門寧波
的同學
真的是很閒啊啊啊啊啊
時間一個跳接
大學聯考剩下倒數階段
還記得當時的班導
在我們某次模擬考之後
在班上寫了大概15個名字
寫完之後轉過身
對著全班同學說
『這上面是老師覺得』
『可以考上武陵高中的同學』
編按:當時我考的是桃聯
所以會算當時桃園的前五志願
分別是五所公立高中
武陵高中
中壢高中
陽明高中
桃園高中
楊梅高中
而被老師點名寫在黑板上的
就是老師眼中可以考上
眾人稱羨的第一志願的同學
還記得老師講完那句話之後
班上的空氣整個凝結
許久都沒有人講出半句話
接著老師為了緩解尷尬
就接著講
『名字沒在上面的也不要灰心』
『努力唸書還是有機會的』
接著經典的台詞來了
『名字有在上面的也不要太高興』
『這上面應該也會有考不上武陵的』
『大家覺得會有誰』
『大家覺得會有誰』
『大家覺得會有誰』
由於我在上面
算是座號最後一名的
畢竟我是17號嘛
再加上我的臨時抱佛腳
導致我的考試品質
沒有很穩定
所以整個人生中
最好的名次只考過
第四名的我
的名字
就以一個歡呼聲般的方式
出現在當時那個
『大家覺得會有誰』
那個問題之後
………………
當下我整個人火都上來
心裡想著
老子跟你拼了
於是我拼了命的唸書
把所有考古題
一遍又一遍的寫
把所有考試重點
一遍又一遍的背
最後
皇天不負苦心人
我
終於
考上了
中壢高中
哈哈哈哈
整個被老師說中了
我離第一志願
不是說差個一兩分
而是一句英語
Not even close!!!!
總之
我就這樣考上了
離家超近的中壢高中
開始了我的高中生涯
可惡
真的被老師說中了!!!!
其實國中生活
還有很多可以寫的東西
比如說
週會的時候要上司令台
抽背校訓
或是下課時也會被抽考
學校的校歌
欸那校歌不是一兩首
整個有十幾首
抽到不會唱就直接吃竹子
真的是一個很難想像的學生生活啊
至於我後來保險起見
也去考五專聯考
每場都比快的寫完交卷
放榜時竟然還考進
全台灣第25名
但最後卻沒有去念當時的第一志願
台北工專
導致我後來沒有當成科技新貴
那又是另一個故事了
謝謝我的國中
一個校歌開頭是
老柏凌霜挺 寒梅傲雪香
的學校
中國好聲音2020名次 在 黃健豪-北屯漸好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敗選檢討長文
#三千字喔
#寫完蔡英文已經817萬票了
前言-
原文 (https://reurl.cc/D1rLK6 )寫於2020/01/11的晚間十點,作為一個國民黨籍的市議員,除了向選民負責、監督市政、爭取建設之外,對於自己所處的政黨,我自認為也有義務對他過去種種提出批判建議,並積極參與政黨未來的路線及運作。
在這邊,先謝謝所有支持者,也希望我們能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摘要-
總統大選結果說明,國民黨雖固守既有選票,但失去開拓選票的能力,需徹底改革。重點有三:第一是中華民國主權,第二是世代交替及政黨內造化,第三是不分區立委的同意權制度。同時也呼籲,吳敦義就退出吧,不要再上演慰留戲碼,另外也呼籲韓市長及韓粉朋友回歸市政,給市民一個交代。
----
寫這篇文的同時,蔡英文得票正式突破馬英九門檻,TVBS的報票已來到787萬,超過馬英九的765.9萬票。
寫完的時候,蔡英文817萬票,遠比上次的689萬多了約128萬票,得票率約成長1%;韓國瑜的得票,雖然也約略等於上次朱立倫加上宋楚瑜,拿到552萬票,且得票成長7%,但從票數上,蔡英文除了固守之外,更是成功催出了先前沒投票的人,也投給她。
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就是,民選出來的總統是一張票,任何一個年滿20歲的年輕人也是一張票,每張選票背後代表一個人的意志,集合起來成為眾人的意志,而2020年蔡英文總統的勝選,就是用選票傳達出,台灣絕對多數的民眾肯定蔡英文的施政,也期待蔡英文未來四年繼續擔任總統一職。
輸了就要認,我們是政治組織,不是宗教團體。
我們要調整自己的論述,讓多數民眾能夠認同、接受,不是死守歷史,然後向民眾宣教,民眾不接受就說國家要毀了。
不會,國家不會毀了,因為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政權也是民意賦予的。我們國民黨要接受這個結果,然後真的啟動改革。
也不要怪別人入侵校園、怪別人買媒體、怪別人使用網軍。
因為他們可以,我們也可以,這些都只是技術問題,關鍵是,我們要怎麼做好這些事?怎麼讓民眾接受?
一、首先,我要先檢討自己。
選前不管怎麼估算、怎麼感覺,我的確都沒有估過蔡英文這麼高票;以台中來說,真的怎麼樣也沒想到顏寬恒會落選,所以同溫層太厚的不是其他人,就是我自己。
作為一個民意代表,最忌諱的就是同溫層太厚,因為這表示我沒聽到/沒接受民眾真實的聲音。但選前兩周,我曾在某個輔選的談話中提到,我覺得沈智慧有點危險,應加強輔選力道,今天開票到一半,也與當天的一位前輩在電話中表達上述的反思,倒是對方安慰我,至少還有警覺到,其他選區是因為感受不到,各區都很震撼。
二、再來談大環境。
就如同許多人的認知,以及我在選前一天寫過,主權保衛戰可以說是這次總統大選的主軸,儘管這個招數用了至少20年,但不可否認主權及伴隨而來的兩岸關係,在大選中都是選戰的關鍵。
我要再次強調,中華民國擁有主權,今日香港也不會是明日台灣,意圖把香港跟台灣畫上等號的人,才是真的出賣主權。
所以兩岸關係上,我們要講清楚自己的定位。
現在再責怪馬英九的課綱問題、再責怪九二共識被曲解,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民眾對現狀的認知就是我們看到、感覺到的這樣-我們跟中共是不同的政權(或國家)。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長期教育反共思想,當時還有大中國的意識,但隨著政權更迭,我們早已放棄爭取「中國」代表權,中國與中共現在成為同一個詞,且政治實力及現實上,中共也確實代理了中國的概念,而整個台灣社會對反中共的慣性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的確很難說清楚,要怎麼樣一邊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一邊與中共友善的互動。
簡單來講,九二共識已經被混淆的今天,再談九二共識就不是共識了,且1992年的兩岸實力及國際關係,與2020年的世界局勢,就是不一樣。
1992年的台灣,還有許多人認同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無論是文化上的、或政治上的,但2020年的當下,這句話無論是文化上或政治上,已經很難成為主流社會的認同。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就目前來說,我期許能做到幾個點:
1.政治上堅決捍衛中華民國主權。
2.文化上傳承中華(國)文化,比如說我們現有的各項節慶淵源、宗教信仰、歷史古蹟,講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概念,就像是美國或許多歐陸國家,政權各異,歷史上也相互征戰,但共同傳承了基督教的節慶、文化。
3.別再提九二共識,而是要基於現狀提出國人能接收的現實觀點;畢竟九二共識也是基於1992年的現實,這條路不好走了,總要嘗試開啟新路。至於新的路是什麼,我書讀得少,但我認為要以維護上述兩點為基礎來談。
三、在黨內改革上,不用說了,就是世代交替,徹徹底底的世代交替。
尤其是改革中常會及黨內決策機制。
現行的國民黨體制,基本上還是源自於國民黨還擁有廣大大陸領土的時候所設計,現在繼續沿用。中華民國憲法尚修憲了七次,省政府也都虛級化了,國民黨沒理由死守成規。
改革的重點一個在世代,一個在民意。
中常會上,應保障1/3席次為45歲以下的各界青年;1/3席次保障全國各地具有民意代表身分的從政同志;僅留1/3依現行制度選出中常委代表各類黨員。
基本上我國現行所有重要的公職,都必須透過直接民選來產生,每四年一次中央大選,每四年一次地方大選,帳面上每兩年就會有選舉,而恰恰好,中常委改選就是每兩年一次。
我們只問一句,現在,每個禮拜固定跟主席開會的中常會上,各位中常委,總共32席,有幾席是經過選戰真實且無情洗禮的民意代表?還是多數是對黨主席、黨中央歌功頌德居多的黨內大老?這樣的每周開會的組成結構,不僅形成厚重的同溫層之外,也完全無能力了解各地的真實民意,更可怕的是,中常會是國民黨日常最高的權力機構。
另外,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國民黨目前尚有15席執政縣市,我認為除了必須按往例,將其列為指定中常委列席中常會之外,也該將這些縣市首長列入黨中央的聯席決策機制當中。
以往國民黨真就是黨主席說了算,但在民選為王的政治體制,國民黨這種列寧式政黨的黨主席權力及能力真的有限,應思考中央執政及在野時,換軌不同的決策機制,才能真正的在地化及扁平化。
而世代交替更是國民黨必須改革的重中之重。
最簡單也殘忍的道理,70歲的人,對於當代發生的事情和觀念要重新學習,重新理解,又未必能接受。社會主流願意付出長照成本,但不可能停下來等你學習、理解、接受,社會只會一直往前走。
而舉自己為例,31歲的我,辦公室也有60歲的主任,他的人生歷練和人脈,也能經常有效地幫我度過各種難關,但我不會拜託他每天幫我刷社群;我也常常搞不懂我21歲和25歲的助理在想什麼,但他們卻經常能幫我把事情處理好,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成長和處理模式。
把黨內高層全部換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製造樣板,而是在於青壯世代本來就活在當代,活在社會的主流當中,所以在思想、認同甚至溝通能力上,才能與社會共鳴;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重新詮釋國民黨的價值,扮演好一個政黨、一個在野黨應該有的樣子。
四、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更是荒謬到不改不行的地步。
現行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比較像是不同意權:被提名人的不同意票數,要超過出席中央委員的半數,才會被撤換。這個荒謬的制度,導致國民黨最後推出吳斯懷名單,一定程度上也重創了全國各地的區域立委選情。
我對歷史負責,吳斯懷和吳敦義,我是投下反對票的,但是因為那個荒謬的同意權制度,即便吳斯懷的反對票高於同意票,且沒有意思要自己退出,他還是被國民黨提名了。
五、選後的黨主席之爭
可喜可賀的是,吳敦義等人,終於宣布要請辭了。我先呼籲、也拜託,你各位中常委,千萬不要上演什麼大慰留的戲碼,真的。
但吳敦義實在是,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很會拆自己的炸彈,從不分區的名次,再到這次辭主席,他都避開自己被狂轟的風險。
對於隨之而來黨主席改選,我要甘冒大不諱的講一件事。
做為個人,我真心覺得韓國瑜市長是一個有趣、有義氣的朋友。
但是,這次總統選舉的結果只說明一件事,絕大多數的民眾,不希望韓市長成為我們的領導人,或是說,不希望在還沒看到具體成果之前,再給他成為領導人。
換位思考一下,就像2018年輸掉縣市長的林佳龍、陳其邁、蘇貞昌,卻在2019年高升中央部會首長,多數民眾也難以接受。只是這個情緒在這次選舉中被其他事情蓋過去。
所以,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之下,我希望韓市長本人,以及韓粉朋友,不要再起心動念競選黨主席了,好好回歸市政,如果能夠順利挺過罷免難關,我們期許韓市長在高雄市政上,能拿出真的讓人讚嘆的成績。
六、最後,國民黨還有救嗎?
很多年輕的選民都會問我,甚至有一次學弟妹來市議會參訪也問過,國民黨現在這麼爛,為什麼你還留在國民黨,我其實都會反問他們一句,那你覺得我爛嗎?我是個爛人嗎?那我不是爛人,如果國民黨裡都是我這種人,或我們講最遠的,有一天我當了國民黨主席,你還覺得國民黨爛嗎?
任何組織都不會自己變爛或變好,行文至末,在選票上成長到817萬票的民進黨,在2007年曾經是一個被選民唾棄、爛到底的貪污政黨。
所以,該退黨的,是那些把局面搞爛的人,不是我,好嗎?
註:
配圖為在市議會質詢時的情景。
中國好聲音2020名次 在 黃健豪-北屯漸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敗選檢討長文
#三千字喔
#寫完蔡英文已經817萬票了
前言-
原文 (https://reurl.cc/D1rLK6 )寫於2020/01/11的晚間十點,作為一個國民黨籍的市議員,除了向選民負責、監督市政、爭取建設之外,對於自己所處的政黨,我自認為也有義務對他過去種種提出批判建議,並積極參與政黨未來的路線及運作。
在這邊,先謝謝所有支持者,也希望我們能爭取更多的支持者!
摘要-
總統大選結果說明,國民黨雖固守既有選票,但失去開拓選票的能力,需徹底改革。重點有三:第一是中華民國主權,第二是世代交替及政黨內造化,第三是不分區立委的同意權制度。同時也呼籲,吳敦義就退出吧,不要再上演慰留戲碼,另外也呼籲韓市長及韓粉朋友回歸市政,給市民一個交代。
----
寫這篇文的同時,蔡英文得票正式突破馬英九門檻,TVBS的報票已來到787萬,超過馬英九的765.9萬票。
寫完的時候,蔡英文817萬票,遠比上次的689萬多了約128萬票,得票率約成長1%;韓國瑜的得票,雖然也約略等於上次朱立倫加上宋楚瑜,拿到552萬票,且得票成長7%,但從票數上,蔡英文除了固守之外,更是成功催出了先前沒投票的人,也投給她。
民主政治最可貴的就是,民選出來的總統是一張票,任何一個年滿20歲的年輕人也是一張票,每張選票背後代表一個人的意志,集合起來成為眾人的意志,而2020年蔡英文總統的勝選,就是用選票傳達出,台灣絕對多數的民眾肯定蔡英文的施政,也期待蔡英文未來四年繼續擔任總統一職。
輸了就要認,我們是政治組織,不是宗教團體。
我們要調整自己的論述,讓多數民眾能夠認同、接受,不是死守歷史,然後向民眾宣教,民眾不接受就說國家要毀了。
不會,國家不會毀了,因為國家是由人民組成的,政權也是民意賦予的。我們國民黨要接受這個結果,然後真的啟動改革。
也不要怪別人入侵校園、怪別人買媒體、怪別人使用網軍。
因為他們可以,我們也可以,這些都只是技術問題,關鍵是,我們要怎麼做好這些事?怎麼讓民眾接受?
一、首先,我要先檢討自己。
選前不管怎麼估算、怎麼感覺,我的確都沒有估過蔡英文這麼高票;以台中來說,真的怎麼樣也沒想到顏寬恒會落選,所以同溫層太厚的不是其他人,就是我自己。
作為一個民意代表,最忌諱的就是同溫層太厚,因為這表示我沒聽到/沒接受民眾真實的聲音。但選前兩周,我曾在某個輔選的談話中提到,我覺得沈智慧有點危險,應加強輔選力道,今天開票到一半,也與當天的一位前輩在電話中表達上述的反思,倒是對方安慰我,至少還有警覺到,其他選區是因為感受不到,各區都很震撼。
二、再來談大環境。
就如同許多人的認知,以及我在選前一天寫過,主權保衛戰可以說是這次總統大選的主軸,儘管這個招數用了至少20年,但不可否認主權及伴隨而來的兩岸關係,在大選中都是選戰的關鍵。
我要再次強調,中華民國擁有主權,今日香港也不會是明日台灣,意圖把香港跟台灣畫上等號的人,才是真的出賣主權。
所以兩岸關係上,我們要講清楚自己的定位。
現在再責怪馬英九的課綱問題、再責怪九二共識被曲解,已經沒有意義了,因為民眾對現狀的認知就是我們看到、感覺到的這樣-我們跟中共是不同的政權(或國家)。
國民政府來台之後,長期教育反共思想,當時還有大中國的意識,但隨著政權更迭,我們早已放棄爭取「中國」代表權,中國與中共現在成為同一個詞,且政治實力及現實上,中共也確實代理了中國的概念,而整個台灣社會對反中共的慣性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的確很難說清楚,要怎麼樣一邊捍衛中華民國主權,一邊與中共友善的互動。
簡單來講,九二共識已經被混淆的今天,再談九二共識就不是共識了,且1992年的兩岸實力及國際關係,與2020年的世界局勢,就是不一樣。
1992年的台灣,還有許多人認同要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無論是文化上的、或政治上的,但2020年的當下,這句話無論是文化上或政治上,已經很難成為主流社會的認同。
國民黨的兩岸論述,就目前來說,我期許能做到幾個點:
1.政治上堅決捍衛中華民國主權。
2.文化上傳承中華(國)文化,比如說我們現有的各項節慶淵源、宗教信仰、歷史古蹟,講一個比較好理解的概念,就像是美國或許多歐陸國家,政權各異,歷史上也相互征戰,但共同傳承了基督教的節慶、文化。
3.別再提九二共識,而是要基於現狀提出國人能接收的現實觀點;畢竟九二共識也是基於1992年的現實,這條路不好走了,總要嘗試開啟新路。至於新的路是什麼,我書讀得少,但我認為要以維護上述兩點為基礎來談。
三、在黨內改革上,不用說了,就是世代交替,徹徹底底的世代交替。
尤其是改革中常會及黨內決策機制。
現行的國民黨體制,基本上還是源自於國民黨還擁有廣大大陸領土的時候所設計,現在繼續沿用。中華民國憲法尚修憲了七次,省政府也都虛級化了,國民黨沒理由死守成規。
改革的重點一個在世代,一個在民意。
中常會上,應保障1/3席次為45歲以下的各界青年;1/3席次保障全國各地具有民意代表身分的從政同志;僅留1/3依現行制度選出中常委代表各類黨員。
基本上我國現行所有重要的公職,都必須透過直接民選來產生,每四年一次中央大選,每四年一次地方大選,帳面上每兩年就會有選舉,而恰恰好,中常委改選就是每兩年一次。
我們只問一句,現在,每個禮拜固定跟主席開會的中常會上,各位中常委,總共32席,有幾席是經過選戰真實且無情洗禮的民意代表?還是多數是對黨主席、黨中央歌功頌德居多的黨內大老?這樣的每周開會的組成結構,不僅形成厚重的同溫層之外,也完全無能力了解各地的真實民意,更可怕的是,中常會是國民黨日常最高的權力機構。
另外,雖然輸掉總統大選,但國民黨目前尚有15席執政縣市,我認為除了必須按往例,將其列為指定中常委列席中常會之外,也該將這些縣市首長列入黨中央的聯席決策機制當中。
以往國民黨真就是黨主席說了算,但在民選為王的政治體制,國民黨這種列寧式政黨的黨主席權力及能力真的有限,應思考中央執政及在野時,換軌不同的決策機制,才能真正的在地化及扁平化。
而世代交替更是國民黨必須改革的重中之重。
最簡單也殘忍的道理,70歲的人,對於當代發生的事情和觀念要重新學習,重新理解,又未必能接受。社會主流願意付出長照成本,但不可能停下來等你學習、理解、接受,社會只會一直往前走。
而舉自己為例,31歲的我,辦公室也有60歲的主任,他的人生歷練和人脈,也能經常有效地幫我度過各種難關,但我不會拜託他每天幫我刷社群;我也常常搞不懂我21歲和25歲的助理在想什麼,但他們卻經常能幫我把事情處理好,讓我體會到不一樣的成長和處理模式。
把黨內高層全部換掉,最重要的意義不在於製造樣板,而是在於青壯世代本來就活在當代,活在社會的主流當中,所以在思想、認同甚至溝通能力上,才能與社會共鳴;在這樣的基礎之上,重新詮釋國民黨的價值,扮演好一個政黨、一個在野黨應該有的樣子。
四、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更是荒謬到不改不行的地步。
現行不分區立委的提名同意權制度,比較像是不同意權:被提名人的不同意票數,要超過出席中央委員的半數,才會被撤換。這個荒謬的制度,導致國民黨最後推出吳斯懷名單,一定程度上也重創了全國各地的區域立委選情。
我對歷史負責,吳斯懷和吳敦義,我是投下反對票的,但是因為那個荒謬的同意權制度,即便吳斯懷的反對票高於同意票,且沒有意思要自己退出,他還是被國民黨提名了。
五、選後的黨主席之爭
可喜可賀的是,吳敦義等人,終於宣布要請辭了。我先呼籲、也拜託,你各位中常委,千萬不要上演什麼大慰留的戲碼,真的。
但吳敦義實在是,我不知道要說什麼,他很會拆自己的炸彈,從不分區的名次,再到這次辭主席,他都避開自己被狂轟的風險。
對於隨之而來黨主席改選,我要甘冒大不諱的講一件事。
做為個人,我真心覺得韓國瑜市長是一個有趣、有義氣的朋友。
但是,這次總統選舉的結果只說明一件事,絕大多數的民眾,不希望韓市長成為我們的領導人,或是說,不希望在還沒看到具體成果之前,再給他成為領導人。
換位思考一下,就像2018年輸掉縣市長的林佳龍、陳其邁、蘇貞昌,卻在2019年高升中央部會首長,多數民眾也難以接受。只是這個情緒在這次選舉中被其他事情蓋過去。
所以,在這樣的民意基礎之下,我希望韓市長本人,以及韓粉朋友,不要再起心動念競選黨主席了,好好回歸市政,如果能夠順利挺過罷免難關,我們期許韓市長在高雄市政上,能拿出真的讓人讚嘆的成績。
六、最後,國民黨還有救嗎?
很多年輕的選民都會問我,甚至有一次學弟妹來市議會參訪也問過,國民黨現在這麼爛,為什麼你還留在國民黨,我其實都會反問他們一句,那你覺得我爛嗎?我是個爛人嗎?那我不是爛人,如果國民黨裡都是我這種人,或我們講最遠的,有一天我當了國民黨主席,你還覺得國民黨爛嗎?
任何組織都不會自己變爛或變好,行文至末,在選票上成長到817萬票的民進黨,在2007年曾經是一個被選民唾棄、爛到底的貪污政黨。
所以,該退黨的,是那些把局面搞爛的人,不是我,好嗎?
註:
配圖為在市議會質詢時的情景。
中國好聲音2020名次 在 中國好聲音2019 ep3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長度: 1:29:11 發布時間: 2018年8月23日ENG SUB 正片FULL【2020中国好声音】EP3: 四大战队即将满员抢...2020年9月4日· 好声音2020 #中国好声音#SingChina2020 热 ... ... <看更多>
中國好聲音2020名次 在 中國好聲音2019 ep3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說愛你 的推薦與評價
時間長度: 1:29:11 發布時間: 2018年8月23日ENG SUB 正片FULL【2020中国好声音】EP3: 四大战队即将满员抢...2020年9月4日· 好声音2020 #中国好声音#SingChina2020 热 ... ... <看更多>
中國好聲音2020名次 在 中國好聲音2020 - PttPlay線上看 的推薦與評價
中國好聲音2020 劇情:|已完結|該節目是浙江衛視推出的音樂勵志評論類節目,由謝霆鋒、李健、李榮浩、李宇春擔任固定導師。 節目推出原創賽道,通過. ... <看更多>